八年级政治维护人格尊严

合集下载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新知探究 什么是侵害他人的名誉权素材 新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新知探究 什么是侵害他人的名誉权素材 新人教版

新知探究:什么是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1、名誉,是指社会对公民个人的品德、情操、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形成的综合评价。

名誉权,则是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保有和维护自身名誉的权利。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据此可知,侮辱、诽谤他人名誉或人格的,应视为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2、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判断的标准是:
(1)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对受害人的名誉进行毁损的恶意;
(2)行为人客观上是否有捏造事实或散布虚假事实,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诽谤他人,以及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3)受害人是否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4)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3、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认定侵权的标准:
(1)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2)文章反映的问题虽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3)文章的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侵害他人名誉权。

4、“侵害名誉权”,应该区分公众人物和普通百姓。

作为公众人物,必须要接受舆论、媒体更加严厉苛刻的监督。

从法律上讲,每个人都有名誉权,但在法律解释上,必须做出严格区分。

区分的结果,一定是更加严格地限制公众人物用名誉权的方式提起诉讼。

普通百姓,才是名誉权的重点保护对象。

吉林省双辽市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2框 肖像和姓名

吉林省双辽市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2框 肖像和姓名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课题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主备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懂得姓名的作用,姓名权的含义和内容,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懂得肖像的含义及作用,肖像的内容,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行为;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姓名与肖像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引导反思自己在与同学交往中侵犯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不良表现,体验给受害者所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责任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教学资源相关资料学生准备图片及自己的照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姓名权,侵犯公民的肖像权、姓名权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学难点:懂得在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应当履行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的义务。

教学过程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动态修改导入新课4讲授新课88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给一位同学用布蒙上眼睛,请同组的两位女生或两位男生上台,请被蒙上眼睛的同学猜一猜,被请上台的两位同学是谁?如果猜不出,请说一说怎么做可以最准确的知道他们是谁?一、我有肖像权1、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活动:歌星的案例分析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

它的制作方法丰富多样,可以用绘画、剪纸、素描、石膏像、摄影等再现特定人的音容笑貌。

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

那么,什么是肖像权哪?2、公民有肖像权导入小红的案例提问活动:1.学生分组参与游戏,每组派出三名同学.2.其中一个人蒙上眼睛猜,另外两人与其他组同学在一起在台上被猜学生阅读教材 40 页的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1)这一事件涉及公民的哪些具体权利?(2)法院的判决对受害人有什么意义?(3)小红行使了什么权利?(4)警方发布通缉令,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构成侵权吗?通过游戏的方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利用游戏引出要学习和讲授的内容。

八年级政治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5

八年级政治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5

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罗溪中学教学目标:1、理解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了解公民享有的名誉权。

2、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3、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誉,增强自尊心;能够自觉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

教学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教学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你能就这件事情发表你的看法吗?教师小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能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

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自己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

二、教学新授(一)人格尊严不可辱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表现2、人格尊严权的地位、具体内容3、请学生阅读相关法律规定,指出人人享有尊严权(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名誉的民族,我国古代有很多家喻户晓的人物,比如岳飞和秦桧,你们会用什么词语去评价他们呢?(学生讨论,引出名誉的含义。

)1、名誉的含义2、故事讨论见书本:受冤枉的大江(组织学生利用材料针对问题二展开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加以说明:从理论上讲: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从现实中讲: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要求学生分析得出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任意践踏他人名誉的行为依然存在着。

然后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维护自身名誉的同时要维护他人的名誉。

)3、名誉权的含义、表现4、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5、师生共同分析教材中“小立的故事”,指出在同学们中,存在着种种破坏名誉权的行为。

(突破教学难点)三、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研究性作业:请同学们找找班级里每位同学身上的“闪光点”,用简短的语言将其记下,下节课展示。

八年级思想品德6.2维护人格尊严

八年级思想品德6.2维护人格尊严
为。
案例分析:某明星因在社交媒体 上发布了一些言论,遭到大量网 友的谩骂和攻击,严重影响了其
正常生活和工作。
案例二:个人隐私泄露
01
个人隐私泄露是指未经个人同意 ,将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给第三方 或公众的行为。
02
案例分析:某网站因安全漏洞导 致大量用户个人信息被泄露,包 括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敏感 信息。
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
剥夺政治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
维护人格尊严的方法
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避免侮辱、歧视和嘲笑他人
01
尊重他人的尊严,不使用任何形式的侮辱性语言或行为。
平等对待他人
02
不论年龄、性别、种族、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都应平等对
待他人,不偏见或歧视。
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03
不侵犯他人的权利,不限制他人的自由,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
定。
保护个人隐私
保护个人信息
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权
不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 地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
不传播他人的私人信息,如不传播他 人的私人照片或视频。
尊重他人的隐私空间
不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如不随意进 入他人的住宅或办公室。
人际关系恶化
侵犯人格尊严可能导致个人在社交场合受排斥、孤立,影响人际关系。
04
维护人格尊严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网络暴力与人身攻击
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发布具有 伤害性、侮辱性和恶毒性的言论, 对个人造成心理和社交伤害的行
为。
人身攻击是指通过言语、行为或 其他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威胁 或伤害,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行
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课件新人教版

C.小亮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说小鹏偷了他的钱
D.小文与同学聊天时无意中泄露了小红的日记内容
第七页,共22页。
【重点提示】 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具体体现 人格尊严权是指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 的权利。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 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疑难点拨】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非法侵害 我们有权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 贬低,有权在名誉受到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 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公然谩骂(mànmà)他人,大 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 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除此之外,还有新闻报道失实,诬告等 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凡此种种,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 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 的谴责,重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C
A.刘某的父亲:“14岁的娃儿有什么人格尊严嘛!该罚就罚。” B.老师:“严也是一种爱,我严格要求刘某是为了他好。” C.学校校长:“老师侮辱、体罚刘某,侵犯了他的人格尊严权。” D.刘某同桌:“他成绩差,还顶撞老师,全是他的错。”
第十七页,共22页。
二、非选择题 16.北京某小学10岁的学生思阳(化名)在期末考试中,语文刚及格,外 语只得了20分,被老师要求到医院进行智商测验。老师说,让孩子测智商, 一是因为学校有规定,智商在70分以下的学生,成绩将不参加班级测评; 二是希望通过检测结果,找出孩子的弱项,“对症下药”。 (1)你认为学校的做法对吗?假如学生的家长就此向学校提出质疑,依 据是什么? 不对。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学校的做法是不尊重学生人格, 会导致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有人认为,学习差就是脑子笨,也就没有什么尊严,你认为呢?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每个人无论年长还是年幼、聪明还是愚笨,都享有 最起码的受到他人和社会(shèhuì)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政治八年级下册6.2

政治八年级下册6.2

政治八年级下册6.2教育专区初中教育政政治八年级下册6.26.2维护人格尊严(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2)肖像是什么:肖像是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和照片,他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实写照。

(3)我国关于肖像权的相关法律:①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②丑化公民肖像、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也属于侵犯公民的肖像权(4)名誉是什么: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5)我国关于名誉权的相关法律: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6)荣誉是什么:荣誉是国家、社会、组织授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7)我国关于荣誉权的相关法律: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8)姓名是什么:公民的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一般情况下,还包括公民的曾用名、别名、笔名等(9)我国关于姓名权的相关法律: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10)为什么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①人格尊严权是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之一②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③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作为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11)怎样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①学会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我们可以视受伤害程度,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或者要求其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严重的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②我们也要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是一个文明的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鲁科版八年级政治上册课件:8.2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共27张PPT)

鲁科版八年级政治上册课件:8.2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共27张PPT)
事件背景:广州白云机 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 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 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 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 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 他的自尊,他说:宁可 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 种施舍。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 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八课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B
A.荣誉权
姓名权
B.姓名权
名誉权
C.姓名权
隐私权
D.名誉权
荣誉权
保安随便对顾客进行搜身
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小偷……
温家宝在河南考察工作
与艾滋病患者共度春节
温总理对艾滋病患者们说:“我们一起合个影吧。”
建设服务型政府让 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更有尊严。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
告时说
深圳一商店逼女贼举“我是小偷”牌子示众
根据我国刑法“无罪推定 ” 的原则,犯罪嫌疑人在没 有被法院判决之前属于无 罪,而其名誉权等人格尊 严权都应受到法律保护。 虽然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 利受到限制,但仍享有公 民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隐私权包括隐私的隐瞒权、利用权、 维护权和支配权。
属于个人隐私的有个人的私生活、日记、 照相簿、生活习惯、通信秘密、身体缺 陷等。
赵本山遂将海南天涯在线网络科 技有限公司、谷歌信息技术(中国) 有限公司以侵权为由,将二公司诉至 法院要求索赔。
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其制作方法丰富 多样,可以用绘画、雕塑、剪纸、照相、摄影等各种方式再现 某个人的音容笑貌。 肖像权包括肖像的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其中未成年 人使用肖像权时,需有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1)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 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 尊严受到侵犯时,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找回失去的尊严; (3)要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八年级政治下册 6.2《维护人格尊严》同步测试 粤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 6.2《维护人格尊严》同步测试 粤教版

思想品德 6.2《维护人格尊严》同步测试(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知识框架】【核心问题】6.2 维护人格尊严1.人格尊严的含义,人格尊严权的含义。

2.什么是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3.如何理解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4.中学生要如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方法指津】例备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关注的奥运会冠军刘翔诉《精品购物指南》报社等单位侵犯其肖像权一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宣判。

法院判令《精品购物指南》报社在《精品购物指南》上向刘翔公开赔礼道歉,赔偿刘翔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

这说明( )A.任何侵权行为都要受刑事处罚B.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C.任何人都不得使用他人的肖像D.公民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分析本题以社会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公民肖像权的有关知识。

《精品购物指南》报社侵犯刘翔肖像权,经法院判决而受到处罚,说明公民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不容侵害。

因此,正确答案为B。

只有犯罪行为才会受到刑事处罚,A错误,不应入选。

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

如果经过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也是法律所允许的,C不符题意,亦不应入选。

材料中的案例没有涉及公民隐私权,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单元测试】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我们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是()。

A.生命健康权B.肖像权C.人格尊严权D.劳动权2.图中学生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A.姓名权B.荣誉权C.健康权D.休息权3.据2020年10月9日《海天都市报》报道,苏某和徐某发生纠纷,苏某为了报复徐某,捏造事实,并用手机发短信给徐某的好朋友,致使徐某名誉受损。

据此,徐某把苏某告上法庭。

这一事例说明( )。

①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受法律保护②侵犯公民人格尊严应承担法律责任③徐某告苏某的做法是小题大做④我国公民依法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2020年期末复习期间,某校女生杜某因嫉妒同寝室的另一名女同学,用有照相功能的手机偷拍了她在寝室内的各种生活照片,在同学中传看并散布一些诋毁性的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维护人格尊严第二课时《维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教案
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谢黎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使学生能根据所给的案例,判断是哪方面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了伤害,并能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依法进行维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人格尊严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自己作为未成年人享有法律的特殊保护;懂得当自己在这方面的权利受到伤害时,要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护。

与此同时,自觉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做一个懂道德、讲文明的合格小公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难点:如何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视频播放等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小品表演等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程序:
(一)小品导入:《为什么这样呢?》
案例:小良因为上课时间画丑化老师的肖像图,受到老师的批评,并罚写5000字的检查,个别同学知道了此事后,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他的好朋友也因此将他以前曾画过谁的丑化图都透露出去了,这更是雪上加霜,原本以为回家可以透透气,结果是父亲的痛打,因为老师早已将事情通报给了家长了,可怜的小良左思右想很是郁闷:“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思考:(1)看了小品后你发现了几个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小良侵权:老师的肖像权
他人侵权:老师、父母侵犯小良的人格尊严权、同学侵犯小良的名誉权,好友侵犯小良的隐私权)
教师总结:这些行为都属于侵犯了我们公民的人格尊严,我们该勇敢地用法律武器来捍卫我们的权利。

那该如何做?具体又有哪些法律来维护我们的权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板书)
(二)情境研讨——你的人格尊严受到伤害了吗?P36
学生看书思考:1、小良遭遇的这些行为,你曾经遭遇过吗?当时你的感受如何呢?
2、你还了解哪些侵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现象呢?
1、侵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表现(板书)
在家庭:打骂体罚、冷落、不理睬等
在社会:不关注、不理解、随意批评等
在学校:辱骂、歧视、体罚等
当遭遇以上情形时,你会如何做?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三)层层推进:
教师活动:当我们遭遇不公正对待时,同学们的反应都很强烈,打架骂人离家出走等行为都出现了,可见,未成年人的心智还不健全,容易冲动,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的原因。

2、为什么要特别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呢?(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书p38,指导学生划书。

教师总结: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伤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

有一个高中二年级男生,18岁生日那天,他为了庆祝自己成年,邀请了几个好朋友到家里举行生日宴会。

一位好朋友唱了首歌:
“祝你生日倒霉,
祝你蛋糕发霉,
祝你出门见鬼,
祝你越长越肥,
祝你缺胳膊少腿”。

这位寿星听了这歌曲,又加上喝了点酒,就有些控制不住自己。

头脑激动之下,到厨房里拿起水果刀,向这位唱歌的同学一阵猛刺,其他同学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可怜这位朋友就一命呜呼了!
思考:(1)他愿意面对这样的结局吗?
(2)既然不愿意,为什么还如此做?
同样的案例不胜枚举,由于人格尊严遭受侵犯,引起的自卑心理、自残甚至自杀、杀人等等,可见青少年的人格尊严更应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同学们知道有哪些法律是专为未成年人而设立的呢?
3、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法律(板书)
P38三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
教师总结:《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和保护相结合。

这些法律法规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提供了很好的法律依据。

(四)与法同行
虽然法律给予了我们特殊保护,但是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侵权的现象。

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是直接打他一顿,以牙还牙?还是忍气吞声,打掉牙齿往自己肚里咽?
1、学会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板书)
现在请同学看一则视频短片。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如果你是片中的人物,你该如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活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是不是只有告上法院这一条呢?
请同学们看P40《我要打官司》赵倩向法院诉求候兴该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师引导:书P39
(1)当我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可以先找侵害人,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


(2)假如侵害人拒绝停止侵害行为,我们可以……(告上法院,追究其法律
责任)
(3)如果侵害行为造成了我们的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可以……(让其赔
偿损失)
教师活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实生活中,我们肯定希望每个人都能尊重自己,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侵害的时候,肯定也会想尽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这不仅是身为人的基本的道德品质,而且宪法明确规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个人在维护自己的权利时,必须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因此,我们必须:
2、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板书)
情境探讨P39《街头偶遇》
学生思考:1、中学生有权利制止人们殴打小偷的吗?他这样做有何法律依据?
2、作为21世纪的新人,我们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该以怎样的方式对待他人?
教师总结:具备现代文明素养的人,应该认识到:每个人不论地位、贫富、相貌、智力和年龄等情况的差别,都有着同等的人格。

所以在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时候也要做到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这是一个文明的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应该懂得了,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主要内容。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学习,了解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其中人格尊严是未成年人重要
的权利之一,同学们必须学会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在自己或他人的人格尊严收到侵害时,能勇敢的拿出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八、板书
6.2维护人格尊严
二、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1、特别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原因
2、损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表现
3、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法律
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1、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九、教学反思:
通过小品、视频、案例分析等手段,以教材的情境探讨引入,通过案例《特殊的“生日歌”》、视频《陈小的遭遇》、小品《为什么会这样呢?》层层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能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中,参与度较高。

但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本人在教学技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