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卢沟桥事变

合集下载

卢沟桥事变是在怎样背景下发生的

卢沟桥事变是在怎样背景下发生的

卢沟桥事变是在怎样背景下发生的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此为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卢沟桥事变是在怎样背景下发生的,一起来看看吧。

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中国的近代史是艰辛和受尽折磨的。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又将魔抓伸向了华北地区,阴谋策动“华北自治”。

1936年6月日本公然宣布要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企图争霸全世界,在1937年8月7日时通过《国策基本》,具体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的方案。

同时他们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简介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7年7月7日,因此也被称为七七事变。

故事的起因是因为日本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因此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军队拒绝了。

日本由此开始想中国守军枪击,又对平城进行炮轰。

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先进人物为了探寻中国的出路历经了千辛万苦。

在中国的近代史,中国人民不断地抵御外敌,中国的战士也因此献身。

七七卢沟桥事变是一场意义重大的事变,它代表着中国将全面抗战,并在胜利的道路上更近了一步。

历史已经过去,当年卢沟桥上的英雄已经不在,但是卢沟桥永远会保留这份历史,在永定河上永远屹立。

卢沟桥的简介卢沟桥也称为芦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在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也是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它在金世宗统治的1188年五月决定修建的,但是知道1189年6月才动工,历时三个月完工。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造型十分优美,桥身也非常的牢固。

整座桥的结构为石体结构,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因为马可波罗在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形容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称它为一座华丽的石桥。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抗日军队也在此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共29张PPT)


(1937.7.29


天津失陷

(1937.7.30)

日 本
国民党迁都重庆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



上海八一三事变

(1937.8.13)



自学感知:结合P93-94”南京大屠杀”一目, 完成下列表格
占领南京时间 日军罪行
屠杀持续时间
南京大屠杀
1937.12.13.
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义 精 神
高 的 爱 国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 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 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 军人应当以死报国。”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 职,养兵千日,报国 一时,只有不怕牺牲, 才能为国争光!”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
北平失陷

(1937.7.29

(1937.8.13)



淞沪会战
时间: 1937年8月13日 主要战役:宝山保卫战(姚子青)、
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
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
意义: 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
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 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 斗志。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
北平失陷
1、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2、参与瓜分中国的狂潮,强租台湾 3、参加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 4、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 5、华北自治运动,华北危机 6、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蓄谋已久

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中国的近代史是屈辱的,从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打开中国大门,中国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下面和小编一起回顾这段历史吧。

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必备术语大全高一历史必修一知
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答题经典万能句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卢沟桥(亦
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它是全面侵华的开始。

1卢沟桥事变简介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
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

日军向卢沟桥一带
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


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
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
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

7
月,天津沦陷。

1卢沟桥事变历史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

近代史论文: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与影响

近代史论文: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与影响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与影响摘要: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端,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从而卢沟桥事变成为各位了广大学者进行研究的课题。

广大学者在研究卢沟桥事变后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本文将研读一些学者的观点,进而对卢沟桥事变的背景、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研究,总结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全面抗战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卢沟桥事变影响意义日本帝国主义将“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局部侵华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是在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式下进行的。

中国国共两党自西安事变后逐步走上团结抗战的道路,给日本的侵华政策以沉重打击,但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全国抗战准备还不充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正式形成。

于是,具有优势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的日本帝国主义强国乘势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一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关于卢沟桥事变的背景问题,史学界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政治背景方面有学者指出:“蒋介石政府顽固执行‘攘外安内’政策,助长了侵略者的野心,造成中国抗日力量内耗、国防空虚,改变了敌我军事力量的对比,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经济方面在事变前日本对中国特别是对中国华北进行经济侵略,不仅有掠夺资源、扩充军备以摆脱经济危机的动机,而且包含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战略上的考虑。

就如直至1935年年底,日本在华北投资已占对华投资总额的43.5%。

由于投资激增,华北逐渐成为日本所谓的“特殊利益地区”,其战略地位明显增强。

二卢沟桥事变的起因1937年7月7日深夜,在北平西南宛平城外非法演戏的日军,以失落一名日军为借口,强行要求进程搜查,被中国军队严辞拒绝。

于是,日本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反击,卢沟桥事变由此爆发。

关于卢沟桥事变起因问题上,中日两国史学界的都有着自己的观点。

日本一些学者,特别是是部分前侵华军人的著作多认为卢沟桥是偶然发性事件,说事件之火“是在从没料到的时机和场所突如其来地带内点燃的”,“完全是一次突然发生事件”。

《卢沟桥事变》的教学教案

《卢沟桥事变》的教学教案

《卢沟桥事变》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卢沟桥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卢沟桥事变的深层意义和历史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

3. 展示法: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近代史》相关章节。

2. 课件: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教案:本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卢沟桥事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引导学生了解事变的具体情况。

3.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展示:展示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5. 总结:总结卢沟桥事变的影响,强调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卢沟桥事变对抗日战争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抗争的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单元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卢沟桥事变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准确地讲解了卢沟桥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哪些改进的空间。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的认知程度,有哪些需要加强的地方。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卢沟桥事变纪念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2. 开展抗日战争主题的班会或演讲比赛,弘扬民族精神。

卢沟桥事变的影响介绍

卢沟桥事变的影响介绍

卢沟桥事变的影响介绍卢沟桥事变是我国近代史上面有着非常特别意义的事件,可以说卢沟桥事变不仅仅是影响了我国抗日战争的过程,同时对于我国的很多方面都有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卢沟桥事变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又重大的,说其深远,无疑是因为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端,可以说对于终于中国的抗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其重大,便是因为日本作为二战中的法西斯力量,最终我国抗日战争走向了胜利,对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卢沟桥事变的影响其实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中日关系其实早在卢沟桥事变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水火不相容了,可以说中日之间的矛盾只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状态,而卢沟桥事变同时也是由日军蓄意挑起的,可以说是日本军队对于我国的蓄谋已久的掠夺开始,但是正是由于这个事变,彻底激起了中国人民对于日本侵略者的全面对抗,而日本侵略者那么也是开始了全面的瓜分中国的野心。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侵略者在蓄谋已久的情况下,主动并且残忍地开启了中日战争的剧烈局面,由此便从之前的局部战争升级到了全面战争。

卢沟桥事变的影响也不全是残忍而又血腥的,同时也是一场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考量,在面对外敌是,中华儿女迅速凝结成一团,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卢沟桥事变一直都被人称为是十分重大的历史事件,可以说卢沟桥事变的整个过程都是日本侵略者处心积虑蓄谋已久的阴谋,而卢沟桥事变中我国官兵也对日本强大的侵略者给以了十分强烈的还击。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可以说是十分简单的,原本我国的宛平城中的官兵一直都是安分守己的,严格地守护着卢沟桥周边的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日本军队却以一个十分不能让人信服的理由为由强行想要进入宛平城中,结果遭到了我国官兵的阻止,而日军那么是随即开展了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可以说是由日本军队单方面开展的,日本军队对于我国的领土一直都死虎视眈眈的,而我国的军队实力又相对的薄弱,因而日本军队开始了有恃无恐的霸道行为。

对卢沟桥事变的评价

对卢沟桥事变的评价

对卢沟桥事变的评价毫无疑问,卢沟桥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抗战爆发前的历史转折点。

而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和评价,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与分析。

首先,从历史背景的角度来看,卢沟桥事变是发生在日本侵华时期的事件之一。

在20世纪30年代,大日本帝国开始不断对中国进行侵犯,并逐渐扩大占领领土的范围。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其次,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也是中日两国之间紧张关系导致的结果。

在事变发生前,双方官员之间的交流明显不畅,沟通不到位,行动不统一,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事变的发生。

然而,对于不少学者来说,事变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显然是早已经计划好的。

事变后,日本不断用诸如“中国军队炮击日本士兵、挑衅日本军队”等谣言煽动民众情绪,挑起对中国的不友好情绪。

第三,从历史影响的角度来看,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正式开始。

这场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战,牺牲了大量的生命和财产,但最终取得了胜利,推翻了日本侵华势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

最后,从道义角度来看,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是对和平与稳定的明显破坏行为。

在现代国际社会,维护规则、尊重和平是各国应该履行的义务之一,而破坏规则、挑起战争则是极其错误的行为。

事变的发生导致很多普通人的生命无法得到保护,失去家庭、财产,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综上所述,卢沟桥事变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它对中国和日本历史交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持久的启示。

我们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发生原因、后果及其对和平与稳定的负面影响,更好地总结历史,推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时间:1937.8.13 主要战役:宝山保卫战(姚子青)、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
结果: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 有意的义不我:到们三的个打斗部小破志队时了。,就日每死本天了3一个一个月半师灭,又亡有一中的个国支师的持投迷五入梦个战,小场激时,发了全国人谢民晋元的 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一个大熔炉一般,填 进去就熔化了。
《国共合作宣言》 的发表
国民党一大召开
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
红南 省军方红帽八军告别吧新!四”军
军 长 :叶 挺 副军长 :项 英
游击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的爆发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80年过去了, 我们一直没有忘记这段血泪的历史,
但是……
现在的日本政府有没有深刻地反省这段历史 有没有真诚地向受害的中国人民道歉?
日本右翼势力一次又一次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对亚 洲人民的侵略罪行。例如,日本历史教科书把对中 国的侵略说成是“进入”,称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 是“解放”亚洲人,根本不提日本军队犯下的罪行。
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郞六次参拜靖国神社
尽管日本右翼分子不正视其侵华史实,
日本民间仍然存在反省历史的人士!
日本老兵东史郎多 次赴华谢罪,被尊 称为“日本良心”!
东史郎在卢沟桥上谢罪
东史郎多次到南京谢罪
尽管日本右翼分子不正视其侵华史实, 日本民间仍然存在反省历史的人士!
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 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 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 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沟桥事变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7年7月7日,当时日本侵略了东北三省后又占领了中国的很多土地,后来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了卢沟桥。

他们爆发卢沟桥事变是蓄谋已久的,因为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先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演习,这种演习并不是真的演习,只是为了挑衅中国的军队。

后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他们便对中国的士兵和宛平城进行了攻击。

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
中国的近代史是艰辛和受尽折磨的。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又将魔抓伸向了华北地区,阴谋策动“华北自治”。

“九一八”事变(即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

(即《大陆政策》)
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
所谓“大陆政策”,是指作为岛国的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总方针。

作为一种侵略政策的形成,必有其
历史的必然性。

日本“大陆政策”形成的历史条件,则源于明治维新前后已奠定的经济、政治、军事,尤其是思想基础。

大陆政策一共分六步:1.吞并台湾2.吞并朝鲜3.吞并满蒙4.吞并中国5.称霸亚洲6.称霸世界
1936年6月日本公然宣布要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企图争霸全世界,在1937年8月7日时通过《国策基本》,具体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的方案。

同时他们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简介
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7年7月7日,因此也被称为七七事变。

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22时40分,日军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失踪,日方立即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拒绝。

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因“枪声”和士兵“失踪”,与中国方面交涉。

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

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

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为由,予以拒绝。

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

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

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

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

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发动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负隅顽抗。

最后战死。

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七七事变对中国的影响
七七事变发生之后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的影响,首先这件事件爆发之后中国开始整个民族一起抗日,这是之前没有的现象。

面对日本的肆意妄为,中国人民开始了集体的反抗。

其次通过七七事变人们变得斗志昂然,为之后日本无条件投降奠定了基础。

七七事变历史意义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让中国人民意识到了生存的危机,意识到了中华民族存亡的危机。

面对日本的野心中国国民政府本来还有一点和平解决的希望,但是后来这种希望荡然无存,蒋介石本来一直都与共产党敌对,经过七七事变后他积极地回应了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七七事变确实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伤害,但是与此同时它也唤醒了人民的危机意思,在大敌的面前,一直沉睡的中华民族终于苏醒了,无情的战争给全国的人民上了一课,人民不约而同地聚集着凝聚力,从沿海到内力,从城市到乡村,每个人都为祖国的存亡努力着,中国形成了抗日统一战线,这是之前不曾有过的。

在七七事变后下本来奄奄一息的中国终于苏醒了,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的欲望最终会被破灭。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一天天地走上了复兴的道路,抗日的圣火越来越旺,虽然中国处于危机,可是众志成城的凝聚力让中国最终战胜了日本。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枪声打响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道路,也打响了沉睡的中华民族,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终于苏醒,开始与帝国主义反抗。

七七事变让后人看到了中国的苦难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人民是国家的,与此同时国家也是人民的,只有国家免于危难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