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数学上册 活动 思考导学案 苏科版

合集下载

1.2活动 思考-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活动 思考-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 活动思考-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活动背景本活动是针对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思考活动。

通过此活动,学生将能够锻炼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同时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的习惯。

•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活动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活动的目标和意义,并解释活动的具体流程。

第二步:组织讨论•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或者以整个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讨论。

第三步:解决问题•学生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

•学生可以使用图表、图形、方程式等工具和方法进行推理和计算。

第四步:展示解决过程•学生将自己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进行展示,并向其他同学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五步:讨论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讨论和总结,提出更多的思考和问题。

•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4. 活动要求•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生需要认真总结和记录解题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5. 活动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表现和解题过程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解题能力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标准。

6. 总结通过此活动,学生将能够通过自由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思考,学生之间也能够相互借鉴和学习。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活动 思考》导学案1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活动 思考》导学案1

活动思考导学案学习目标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思考,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收集、选择、处理数据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学习重点在活动中感受“做”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难点合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学习过程:课前导学1.按规律找数:2,8,32,12 8,_______.2.(2010.衡阳)如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第3个图案由10个基础图形组成……则第5个图案由_______个基础图形组成.3.小凡在计算时发现,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他从中发现了一个规律?你能根据他所发现的规律很快地写出111111111×111111111=____.4.A 如果有2011名学生排成一列,按1、2、3、4、5、4、3、2、1、2、3、4、5、4、3、2、1……的规律报数,那么第2011名学生所报的数是_______.5.(2010.济南)如图所示,两个全等菱形的边长为1厘米,一只蚂蚁由A点开始按ABCDEFCGA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运动,行走2010厘米后停下,则这只蚂蚁停在_______点.课堂活动活动一: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下图折叠、裁剪、展开.问题1.问题2:你得到的正方形是最大的吗?你有其它方法剪成正方形吗?分组动手试一试。

问题3:就这一张纸片,你还能剪出其它的图形吗?活动三观察月历:日一二三四五六1 2 3 4 56 7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 1920 21 22 23 24 25 2627 28 29 30 31(1)图中的4 511 12框内,对角线上两个数的和相等,你是否还能找出满足这一条件的方框?能找多少个?(2)图中的7 8 914 15 1621 22 23方框内有9个数,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七年级上苏科版1.2 活动 思考 教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七年级上苏科版1.2 活动 思考 教案

(1)图中方框中的四个数有什么关系吗?
(2)图中方框中的九个数有什么关系吗?
(3)思考:小明一家外出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20,小明几号回家?
活动4:现场调查初一学生最喜爱的体育活动并根据所调查的数据给出一个分析报告.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发现
规律,总结规律
能力
引导学生
认识到数
学来源于
生活,在
生活中处
处都有数
学.
用现场调
查的方式
引入,通
过调查、
数据统
计,做出
判断.
练习
安排
伴你学p3-4 课时2 活动思考
板书设计1.2 活动思考数学规律可以发现吗
备课组长审核签名:刘玉良年级主任复核签名:。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上1.2活动思考 教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上1.2活动思考 教案

1.2活动思考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的猜想。

2.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

3.感受到动手操作、调查研究等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难点感受“数学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及时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来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对数学有新的认识,今天我们将进入初中数学世界,初步讨论一下初中数学怎么学呢?二、活动活动1.请拿出你们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及剪刀,(1)这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有哪些?它的边、角有什么性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2) 你能将它剪成正方形吗?请按下图折叠、裁剪、展开。

将得到什么图形?思考一下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能剪成正方形?它的角是什么角?它的边都相等吗?说说你的理由。

你还能剪出其他图形吗?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剪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

活动小结刚才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得到正方形?进而我们如何说明它是正方形的,这种动手操作、说理的方法是学习初中数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和理解图形的性质。

活动2.请你拿出火柴棒,现在我们来用火柴棒搭三角形。

搭一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______根;我们再搭下去,搭二个三角形需要______根火柴棒;搭三个三角形,用了______根火柴棒;我们继续搭下去,搭十个三角形需要______根火柴棒;你是继续搭下去,还是直接能说出结果,说说你的怎样思考出来的?搭100个这样的三角形需______根火柴棒;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______根火柴棒吗;你有没有发现火柴棒的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不按上面的顺序,你有其他的搭这个图式的方法吗?试试看!并给出相应的算式。

同学们两人一组一起来重新搭一下。

你们有几种方法?活动3月历中的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1、月历中横排连续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2与3;22、23、24之间呢?你能总结一般规律吗?请用你的语言表达出来。

苏教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1.2 活动 思考导学案

苏教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1.2 活动 思考导学案

苏教科版初中数学
重点知识精选
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苏科版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1.2 活动思考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常见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2.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正确的方法对于获得正确答案的重要性。

3.发现规律,感受做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会如何从已知信息中发现规律,求出未知的量。

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归纳能力。

三、【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8-9的内容。

1、要正确地解数学题,需要掌握解数学题的方法,下面请大家看一道数学题.
问题1 在如图所示3×3的正方形方格图案中有多少个正方形呢?
问题2、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只饼,煎熟一块需要2分钟(正反两面各需要1分钟),煎3块饼至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煎?
四、【合作探究】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剪两刀,分成三块,都可以拼成一个矩形,请你试一试。

2、“一张桌子四个角,砍去一只角,肯定还剩三只角”这句话你认为是对还是错,说明你
的理由。

3、一张正方形的纸(如图1.1-4-a)沿虚线对折一次(如图1.1-4-b),再对折一次(如图1.1-4-c),然后用剪刀沿虚线剪去一个角,再打开后的形状是()
4、宾馆重新装修后,准备在大厅的主楼梯上铺设一种红地
毯,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40元,主楼梯道宽2米,
其侧面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苏科版七年级上1.2《活动思考》WORD导学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1.2《活动思考》WORD导学案

§1.2活动 思考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

2.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解决问题。

3.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字信息,作出合理推断或大胆的猜想。

课前预习:1.将图中五角星形状的图形沿虚线折叠,得到一个几何体,你在生活中见过和这个几何 体形状类似的物体吗?2.找规律,填数字.⑴ 4,9,16,25,_____,_______. ⑵ 1,2,4,8,_____,_______. ⑶ 2,3,5,8,13,_______,______. ⑷ 2,7,12,17,________,_______.学习过程:一、 创设情境:问题一: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下图折叠、裁剪、展开。

你得到什么图形?说说你的理由。

问题二:按图示方式,用火柴棒搭正方形。

搭一个正方形要火柴________根, 搭两个正方形要火柴_______根, 搭三个正方形要火柴________根, 搭十个正方形要火柴_______根,搭一百正方形要火柴________根. 问题三:观察月历月历中的数字排列有什么规律?1. 图中蓝色字体对角上两数和相等,你还可以在日历中找出其它类似吗?2. 图中红色字体共有9个数,你知道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吗?3. 小明一家外出旅游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20,小明几号回家?二、 探索活动:1. 你能将1、2、3、4、5、6、7、8、9这9个数字填入图中并使每行,列,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相加都等于15吗?动动脑筋,试试看。

2. 用所学过的运算符号将7、3、3、7四数连接起来,形成一算式(可用括 号),使结果等于24。

三、 课外活动1.桌上放有四个杯子,杯口都向上,与你的同学试试看,每次翻动三个杯子最少要翻几次才可以将杯口全部向下?2.你能用一笔不重复地画出下面所有图形吗?随堂练习:1、根据算式中的数的变化,填写运算符号: 10 30 20 20 60 15 =300 20 20 4 =280 20 4 =14 4 =102、如图1.2-3,用几根火柴拼成的两把椅子和一张方桌,请移动期中的3根火柴,将方桌挪到椅子中间。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 活动思考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 活动思考导学案

数学学科第一章第2节1.2《活动思考》学讲预案一、自主先学1.按规律找数:2,8,32,128,_______.2. 用若干根相同的火柴棒首尾顺次相接围成一个梯形如图(提供的火柴棒全部用完),下列根数的火柴棒不能围成梯形的是( )( 第2题)A.5 B.6 C.7 D.8二、合作助学3. 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下图折叠、裁剪、展开.你得到的是什么图形?说说你的理由.4.按图示的方式,用火柴棒搭成三角形.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n 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三、拓展导学5. 观察月历:(1) 111244对角线上两个数的和相等,你是否还能找出满足这一条件的方框?能找多少个?(2 ) 若在这个日历中任意框出2×2的4个日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若在日历中任意框出3×3的9个日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 ) 小明一家外出旅游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20,小明几号回家?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四、检测促学6.如图,填在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m的值是( ) A.38 B.52 C.66 D.74( 第6题) ( 第7题)7.如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第3个图案由10个基础图形组成……,则第5个图案由_______个基础图形组成.五、反思悟学8. 观察下列算式: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38=6561,…通过观察,用你所发现的规律确定32014的个位数字是 ( )A.3 B.9 C.7 D.1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学习数学,重要的是要构建一个数学的知识网络,将单一的知识都串联起来,这样有助于对综合型题目的解答。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活动 思考导学案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活动 思考导学案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活动思考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备课组长【教学目标】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思考,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收集、选择、处理数据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在活动中感受“做”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难点:合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学过程:活动一: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下图折叠、裁剪、展开.问题1:你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说说你的理由:活动二按图示的方式,用火柴棒搭成三角形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活动三观察月历:(1)观察同一行三个数之和与中间一个数的关系:;(2)观察同一列三个数之和与中间一个数的关系:;(3)图(1)中的框内4个之间有什么关系:;(4)图(2)中的方框内9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5)图(3)中的方框内5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6)小明一家外出旅游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20,小明几号回家?想一想:你能用3 3方框框出9个数之和为117吗?为什么?二、例题讲解:例1.若干个偶数按每行8个数排成下图.× × ×× × ×× × ×(1)图中方框中的9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2)小亮所画的方框内9个数的和为360,求方框右下角的那个数。

(3)小丽也圈了斜框的9个数,已知这9个数的和为198,则斜框的中间一个数是 。

例2.填表:○ ○ ○ ○ ○ ○○ ○ ○ ○ ○ ○ ○ ○ ○ ○○ ○ ○ ○ ○ ○变式问题:在桌数相同时哪一种摆法容纳的人更多? 三、【课堂练习】:1.观察下列顺序排列的等式:,猜想:第20个等式应为:9×0+1=1 9×1+2=11 9×2+3=21 9×3+4=4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能力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知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用说明: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一、自主学习:
(一) 复习巩固:谁听说过高斯(Gass ,德国数学家)的速算故事,来跟大家说一说。

高斯十岁时,教师出了一道题:
1+2+3+4+……+100=?
(二) 导学部分:
1、 动手操作

一个长方形纸片,如图折叠,裁剪、展开三个步骤,你能得到什么图形? 二、合作、探究、展示: 1、寻找规律
(1)计算:1+2+1=____ 1+2+3+2+1=____ 1+2+3+4+3+2+1=____ 1+2+3+4+5+4+3+2+1=____
根据上面四式的计算规律求:1+2+3+4+…+2004+2005+2004+…+4+3+2+1=_____
2、1张长方形桌子可坐6人,按下图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 ①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3张桌子呢?10张桌子呢? ②一家餐厅有40张这样的长方形桌子,按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一张大桌子,则一共可坐多少人?
③在(2)中若改成每8张桌子拼成一张大桌子,共可坐多少人?
·
·
·
· · · · ·
· ·
·
·
·
· · ·
· ·
3.下面是某月的日历:
仔细观察这个日历,你能找出其中的若干规律吗?
探究过程:①横排、竖排相邻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②对角线上相邻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③若在这个日历中任意框出2×2(如图)4个日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④若在日历中任意框出3×3(如图)9个日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当堂检测:
1、找规律:在()内填上适当的数,并简述你所发现的规律:1,2,4,7,()
2、观察下列顺序排列的等式:
9×0+1=1 9×1+2=11 9×2+3=21 9×3+4=31
…,猜想:第20个等式应为:
3、小张、小李、小王出生在北京、上海、南京,他们是唱歌、相声、舞蹈演员。

已知①小王不是唱歌演员②小李不是相声演员③唱歌演员不出生在上海④相声演员出生在北京⑤小李不出生在南京,根据以上信息,你能分别确定他们的出生地和职业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六、反思:
七、预习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