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摘要:建筑工程建设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现,可以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建筑工程的建设在国家统筹发展中,能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同时提高国家的经济建设水平,但是在国家飞速发展和城乡规划中,建筑工程有时候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重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关键词:工程项目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在中国繁荣经济的带动下,建筑业与各类产业齐头并进,为国家的兴旺和人民的幸福贡献了价值。
工程项目施工规模庞大,资源消耗量又巨大,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是现下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所幸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愈发重视和“绿色工程”的强调呼吁,工程技术人员也逐渐对工程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控制。
由此,查清影响因素、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危害程度并施以措施解决问题是当务之急。
施工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在保证施工安全、质量的条件下,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工程项目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绿色建设。
1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施工扬尘施工扬尘指的是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由于机械设备运行、混凝土浇筑、原材料装卸与搬运、施工现场清理等工艺实施,造成施工现场的地面尘土飞扬。
其中,风蚀尘是具有特殊性的扬尘种类之一,其指的是一部分建筑原材料堆放在工程现场时,裸露在自然环境中产生的粉尘,或者是在工程建设中地面开挖,与刮风、降水相互影响,产生粉尘。
一部分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长时间产生高浓度的扬尘,这对于工程区域四周的居民具有恶劣影响,甚至是在城市居民集中居住的地区,建筑施工会造成纠纷,影响城市环境的稳步发展。
1.2施工噪声施工噪音指的是在工程建设中,大量的机械设备同时运行产生的声音,其主要发生的区域便是施工现场、预制件加工和制作现场,这类噪声对建筑工地周围的居民影响十分严重。
1.3施工水污染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水污染主要是由于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建筑工程现场使用的水资源、建筑施工阶段出现的降雪、降雨情况,造成地表水污染,或者是受到以上情况的影响,地表被污染的水资源流入地下,造成了严重的土壤资源、地下水资源污染现象。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辩论辩题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积极的。
首先,人类通过科技和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环境,比如治理河流、植树造林、净化空气等。
其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
再者,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改善,比如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等。
因此,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反方辩手观点: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消极的。
首先,人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的污染排放,破坏了大气、土壤和水资源。
其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的灭绝。
再者,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因此,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消极的,对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这个辩题中,我站在反方辩手的立场上,认为人类对自然环
境的影响是消极的。
首先,我们可以引用著名环保主义者瑞秋·卡森的话,“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这句话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已经非常严重。
其次,我们可以引用经典案例,比如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的工业排放和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从逻辑清晰,论据充足的角度来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消极的,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改善和保护自然环境。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
人类工程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如资源、能源的开发、工农业生产、城镇建设、交通建设等各项活动。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人类目前的建设和创造能力极大地加强,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以空前的速度急速发展,并因此而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和灾难。
当代主要工程活动主要包括水利水电工程、矿业工程、交通工程、城镇和工业建筑土木工程等。
每类工程活动又有自己的特点。
如水利水电工程是综合性的工程项目,包括水利枢纽、水库工程、引水工程、下游灌溉工程和输变电工程等,这类工程对地质条件要求高,对地质环境影响显著;而矿业工程的特点则大多为深部开发,经常出现深采和高边坡等一系列问题,带来地下和地表条件的各种变化,从而产生环境影响。
每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方式强度是不同的,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有:
1、工程荷载任何工程建筑都可视为对地质环境施加的荷载,在这一附加荷载作用下,地质体中的应力产生重新分布,使岩土介质发生变形,当变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岩土会产生破坏。
2、爆破及工程振动工程施工中经常采用的爆破法施工及工程运营中所产生的各种工程振动,会导致除开挖岩土体以外
中必须主动协调与自然的关系,避免由于盲目设计、盲目投产和施工所带来的损失,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加强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Word最新版)

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整理的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各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建筑工程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须要。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确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及完工后存在的问题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确定的解决方法和爱护环境的措施。
关健词:建筑工程环境影响对策与爱护一、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的背景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城市的建设,在各种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造成了一系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如在工程动工的过程,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及植被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又如在施工过程产生的各种澡音、排放的各种废气等;再如建筑工程完成后,由于建筑材料问题引起的污染、建筑物本身的属性而造成的对四周环境的过分掠夺等等。
这些在影响人类自身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加速了环境污染与破坏,并可能由此而引起循环效应。
而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贯彻及人们观念的转变,人们也渐渐意识到自身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实行了相应的措施。
如施工前先对建筑场地进行踏采,了解四周环境的状况,并估计施工过程中可能潜在的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问题,预先实行相应的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接受相应的防护措施削减澡音和各种废气、废水排放,从而削减周边环境的影响。
应当说,人类社会的急剧发展的过程,不行避开地会造成这样或那样的环境问题,但从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来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特殊必要的,也是必定的。
因而,分析某些人类活动如建筑工程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因素2.1、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工程地质环境问题工程地质环境问题,实际表现为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问题,它一般干脆用区域稳定性作为评价指标,包括分析区域地壳的稳定性、区域山体稳定性和区域地面稳定性等问题。
①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造成的工程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工程荷载、爆破及工程振动、地基开挖、岩土回填等。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日益显著的影响。
这些影响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城市化进程、气候变化等。
本文将就这些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1. 土地利用人类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土地利用的改变。
大规模的农田开垦、森林砍伐以及工业区的建设,都对土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土地的过度开垦使得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导致了城市拓展,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气候变化等问题。
2. 水资源管理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人类对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过度使用以及不合理的管理,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例如,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水源的枯竭和水质的污染,威胁到了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此外,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如水坝建设,不仅改变了水流的路径和速度,还对鱼类等生物的迁徙和繁殖带来了威胁。
3. 城市化进程随着人口的集中和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环境面临着种种挑战。
城市的发展给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等问题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例如,交通排放的尾气和工业废气导致了空气质量的下降,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而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则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4.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还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地球气温不断上升。
这一现象引发了全球变暖趋势,导致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气候变化还引起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水、暴风雨等,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和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保护地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这包括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进可持续城市化进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
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共处。
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

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化的发展,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其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资源利用、水资源消耗、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以及废弃物处理等。
首先,工程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这就导致了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和浪费。
土地资源的“吃空饷”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倾向于大规模建设工程,而往往忽视了土地的保护。
大量的土地被开垦用于工业用地、住宅区等,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退化。
其次,工程建设对水资源的消耗也是一个大问题。
很多工程项目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如建筑工程需要用水混合水泥、养护施工、供应生活用水等。
水资源的消耗不仅会导致水源亏缺,还会加剧地下水资源的超采、水体的污染等问题。
特别是一些干旱地区的工程建设,更容易导致水资源的枯竭和生活环境的恶化。
此外,工程建设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
建筑工程、道路施工等作业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气,而且大多数的工程机械都使用柴油和燃料,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这些废气和粉尘的排放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大气污染加重,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造成很大的危害。
此外,工程建设还会产生大量的噪声污染。
机械设备的运行、工程施工的噪音、交通车辆的噪音等都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会对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动物来说,噪声污染也会导致生活环境的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此外,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工程建设往往需要清理土地、移除植被,这就直接导致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境丧失和物种流失。
特别是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和敏感生态环境中进行工程建设,会对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极大破坏。
最后,工程建设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工程施工造成的水污染

工程施工造成的水污染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然而,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凸显出来。
其中,水污染是一大问题,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工程施工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一、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1. 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地被大量开挖,土壤裸露在外,易受风吹雨打的影响,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雨水冲刷下来的泥沙会带来大量的土壤和污染物质进入水体中,造成水污染。
2. 施工废水排放。
在施工现场,为了清洗设备和材料,常常需要大量的水。
这些废水中含有各种化学物质和污染物质,比如有机溶剂、重金属等,如果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湖泊中,会导致水体污染。
3. 施工过程中的垃圾处理。
工程施工现场产生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比如泥浆、砂石、砖块等。
如果这些垃圾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堆积在施工现场,经过雨水冲刷后,污染水体。
4. 施工车辆的尾气排放。
工程施工现场往往有大量的施工车辆往来穿梭,这些车辆的尾气排放会带来大量的污染物质,比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对空气和水体都会造成污染。
二、工程施工造成的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1. 水生生物灭绝。
水污染会导致水体中的生物无法生存,从而导致水生生物的灭绝。
这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极大的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也会带来影响。
2. 土地退化。
水污染不仅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也会给土地造成损害。
过多的污染物质进入土地,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导致土地的退化,使得农作物产量减少,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
3. 地下水污染。
工程施工造成的水污染不仅会直接影响地表水,还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
污染物质通过土壤的渗透,会渗入地下水中,污染地下水资源,影响人类饮用水的质量和数量。
4. 生活用水受到影响。
现代社会生活用水均来源自自然水体,如果水体遭受污染,就会影响人类的生活用水。
人们饮用受污染的水会导致健康问题,造成疾病传播。
5. 生态环境破坏。
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协调

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协调摘要:文章阐述了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及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影响的方式,分析了工程建设影响地质环境的原因,提出了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协调发展遵循的原则,介绍了加强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讨论了防止地质环境恶化和预防地质灾害发生的措施。
关键词:工程建设;地质环境;影响;协调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产物,人类活动正显著影响地质环境,有统计发现滑坡灾害的75%以上与人类活动有关。
工程建设是人类影响地质环境的重要活动。
例如矿山工程建设产生的地质振动导致地基土液化,基坑开挖造成地质层变形位移和地表沉降[1]。
再如岩溶地区地下工程建设引起泉水干涸断流、地面塌陷、地下盆地浮托等问题[2]。
有鉴于此,本文对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协调进行了探讨。
1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1 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
首先,工程建设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在复杂、恶劣的地质条件下开展工程建设,风险性高,在建设过程中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并增加工程建设费用,甚至导致工程建设项目失败。
例如穿越山岭的隧洞工程,岩层产状不利,穿行路线中经过断层破碎带,施工中暴露裂隙含水层,涌水不仅导致施工困难,竣工后长期治理水害也推高了营运费用。
其次,工程建设影响地质环境的演化进程,尤其是重大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十分深远,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对地质环境有重要的改造作用。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解决了北方城市的缺水问题,也缓解了一些城市因长期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塌陷、海水入侵等困境。
1.2 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影响的方式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存在多种方式:一是产生工程荷载效应。
工程荷载加载到地基或围岩上,导致地基变形,尤其在地基及周边应力集中区域会造成岩土屈服张拉变形。
例如岩体中的软弱结构面受到荷载作用后,产生压缩闭合和剪切破坏。
二是岩土开挖会形成新的临空面,使岩土中的应力释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一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条件和规律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2.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3. 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4. 水利工程建设负面影响的例子三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境的公路规划设计阶段对环境的影响2.公路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3.公路运营阶段对环影响四其他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采矿工程对岩石圈的影响2.煤炭开采对水圈的影响3.城市建设对大气圈的影响五全球在工程建设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1.工程设计的可持续性2.工程建设的绿色材料3. 绿色环保的施工4.工程运营监理的绿色与循环六小结人类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陈建辉地质工程200900318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450045)摘要:人类工程建设是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也是第四季地球环境变化动因之一。
文章主要从水利工程说起,又引用其他典型的人类建设的工程。
说明其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影响,并介绍了当前人类在工程建设方面研究的新动向。
旨在是人们认识到人类工程建设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负面影,让人们在设计运行工程时趋利避害,以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的双赢。
关键词:工程建设影响条件环境影响研究动向前言: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人类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甚至破坏环境,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急于发展经济,而大范围的建设大坝,建筑,地下工程等人类建筑,但与此同时却忽略其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建设与环境的关系经历了“先污染先发展,再治理”,“经济与安全并重”,“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直接导致了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局面。
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工程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从而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在设计材料施工回收监理等各个方面不断努力做到绿色生态,甚至为环境而放弃经济效益,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工程建设应该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促使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条件和规律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它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自然环境也在不停地变化着。
自然界环境受到污染后,会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作用下能够逐步消除污染物,使污染物浓度或总量的降低。
环境是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的,但如果人们对环境的污染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就像自然界可以调节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如果人类的影响在自然界调节的范围之内,即使短时间或者区域内产生水资源问题,自然界也能通过自身净化能力恢复,但如果超过了环境的净化能力,将导致水资源问题的不可恢复。
例如亚特兰蒂斯因城市实际人数严重超过水资源能容纳的人数,而导致一个拥有完好水利系统的城市灭亡。
人类工程建设也是一样,如果因工程建设而导致环境超出自我净化能力,则环境必然反过来影响工程,影响人类。
就像如果因为大坝建设过多,在水资源重新分配过程中,往往忽视生态环境对水的需求,一旦水利工程的作用超过环境承受能力,环境问题就必然发生。
而导致河流干枯污染,这将是不可恢复的破坏,必然会影响到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所以我们现在强调生态绿色低碳循环,强调可持续发展。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利用建坝挡水、建造水利工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从中国的都江堰引水灌溉到古罗马的城市供水系统,通过修渠建坝控制洪水利用水利资源已经成为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化以后,特别是发明电以后,利用水力发电造福人类,更是一度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
到20世纪初,建筑大型水坝成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义词,到70年代达到顶峰时,全世界几乎每天都有2、3座新建的水坝交付使用。
根据有关组织的统计,至20世纪末,世界上有24个国家的90%电力来自水电,有三分之一的国家的水电比重超过一半。
有75个国家主要依靠水坝来控制洪水,全世界约有近40%的农田是依靠水坝提供灌溉。
不容置疑,水坝建设、水力发电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现代社会水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水坝建设更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作为以防治水害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目标的基础建设项目,水利工程建设一方面对水资源的开发、防洪和发电等起到了许多有利作用;另一方面亦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且工程建设的规模越大,出现的问题或者危害越严重。
水库的兴建,形成了巨大的停滞水域,由于太阳辐射和水的理化特性,造成一种同原来天然河流完全不同的水域环境,从而给水库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种种影响。
1.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使的河流局部形态均一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天然河流上需、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引起局部河断水流的水深、含沙量等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上游及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
而水文、泥沙的改变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动力。
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温、水质、地质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气候。
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
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
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尤其是对于下游的鱼类繁殖不利,导致推迟鱼类产卵期。
其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
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
最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
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2.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过程中。
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大量的林地、草丛、农田等植被。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进行,施工方要进行工程占地等行为,结果就会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可以说大量的植被破坏影响了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大量的不经处理直接向河道排放,从而改变了河道的理化性质,恶化了河道岸边的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
水利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污染使大量的动物被迫迁移,结果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而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运行期内,也会导致大量的植被被水利工程(尤其是水库建设)所破坏。
在河流区域周围,植被种类多样,而破坏这些植被使得这些植被生存环境丧失,造成物种群居减少,使得该区域的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结构发生变化。
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也使该区域的湿度增大,导致栖息于低于该区域湿度的鸟、兽的生活范围遭到破坏,被迫向其他地区迁移。
而且水利工程的建成也会阻碍动物的迁移,大大影响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3. 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淹没区和工程范围内土地占用和居民迁移安置,工矿交通等基本设施的拆迁重建,以及文物古迹的保护和迁移等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都是以牺牲该区域的土地、房屋、森林、城镇、工厂甚至文物古迹等,给该区域造成很大的损失。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水位上升,该区域附近受到水利工程的影响,使耕地盐碱化,甚至可能成为沼泽地。
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气候发生变化,造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疾病传播,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
可以说,为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该区域的人们就要搬迁,而对这些移民进行安置,就要进行新城规划及建设,并且利用新城的现有资源来兴办一些工厂、企业,促进移民生活,但是如果这些建设不合理,就可能造成第二次污染,产生一些新的环境问题。
4. 水利工程建设负面影响的例子(1)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杰作”——阿斯旺大坝,这是二战后工业文明大规模干扰大自然因而患上世界病的一个典型“病例”。
因为它不是农业文明时期农民在自家门口挖个水塘的规模。
这项水利工程是大约40年前即1964年,埃及政府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改变了尼罗河——这条世界上最长河流——的流向。
当时阿斯旺大坝被认为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杰作,大坝的体积是著名吉萨大金字塔体积的17倍还多! 当年埃及总统纳赛尔曾夸口说,它是埃及永远繁荣的源泉。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斯旺水坝的功过好像是相互抵消了。
它居然引起了那么多的争议!它被赞美为埃及经济繁荣基石的同时,又被斥责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
对这项工程的批评是非常尖锐的。
其一:丧失了大量富有养料的泥沙沃土。
由于失去了泥沙沃土,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的土地开始盐碱化,肥力也丧失殆尽。
现在,埃及是世界上最依赖化肥的国家。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化肥厂正是阿斯旺水电站最大的用户之一。
其二:水坝严重扰乱了尼罗河的水文。
原先富有营养的泥沙沃土沿着尼罗河冲进地中海,养活了在尼罗河入海处产卵的沙丁鱼。
现在沙丁鱼消失了,绝迹了!(2)以澜沧江为例,其流域大部分为侵蚀山地,地形破碎,坡陡流急,水土流失面积的不断扩大,因素导致漫湾水库泥沙淤积加速,水库运行3年,总库容淤损率已达到原设计标准的第5年水平,有效库容淤损率已达到第15年水平,水库泥沙淤积速度加快远远超出了原设计水平,缩短了水库使用寿命。
澜沧江下游流域的森林面积急速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洪水泄入河坝,泥沙淤积使澜沧江下游的部分区域河床抬高,从而频繁爆发洪灾,河堤缺口、掩埋农田,危害的后果正在加重,也加速着澜沧江下游流域生态的失衡。
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相当大,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破坏极其严重,同时也引起次生的灾害,如房屋被拉裂,路面因滑坡形成断缺a漫湾水库蓄水后震级频次、强度均提高,蓄水后5。
年2级以上地震有63次,1993一 1995年漫湾水库的库水位升降之后1个月左右,库坝区均发生高频度的3—4级地震,空问分布集中在距大坝约lOkm内,因诱发地震使得地面晃动,下陷,居民房屋被拉裂,路面断裂等。
(3)长江干流三峡等大型水利工程对长江流域鱼类的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最主要是阻隔了30多种经济鱼类的回游路线,切断了江湖洄游鱼类生活史中育肥场和繁殖场之间的联系,不仅使它们在湖泊中绝迹(局部灭绝),并逐渐降低其在长江流域和洞庭湖中的种群数量,导致或加速物种的灭绝,从而直接威胁长江特有经济鱼类的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