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知识点归纳)
生命科学导论重点总结

第一章一、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生长。
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
2.繁殖和遗传。
生命靠繁殖得以延续,上代特征在下代的重现,通常称为遗传。
3.细胞。
生物体都以细胞为其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功能单位。
生长发育的基础就在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4.新陈代谢。
生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的总称,包括同化和异化。
5.应激性。
能对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6.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命。
二、孟德尔在生物学研究方法上有什么创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较于前人有下面显著特点:1.他把许多遗传性状分别开来独立研究。
2.他进行了连续多代的定量统计分析。
3.他应用了假设---推理---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有人说机械论和活力论是互补关系,你的看法如何?个人观点觉得机械论和活力论是相对立的关系。
“活力论”观点认识生命,认为生物体具有与物理化学过程不同的生命力,即活力。
与活力论相对立的是“机械论”观点,认为生命问题说到底是物理和化学问题,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和化学定律做出解释,生物体内没有什么与物理化学不同的生命力。
其实个人觉得生物体是不同于物理化学系统,是高级的、非常复杂的生命系统,当把它还原为简单的物理化学系统以后,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别的性质和功能就会失去。
四、你是否认为21世纪时生命科学的世纪?20世纪下半叶,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研究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现象。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命科学文献在科学文献中所占的比例、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家中所占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这就是这种趋势的反应。
生命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物质系统,是从非生命系统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命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生命科学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粮食短缺,基因工程将在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考试 复习提纲(精华版)汇总

生命科学导论第一章绪论1、【填空题】生命的本质特征①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②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经历了从小到大过程,表现细胞数量增加③遗传、变异与适应④应激性和适应性3、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有哪些方面?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疾病、生态平衡遭到破坏4、【简答题】生物学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①前生物学时期②描述生物学阶段③实验生物学阶段④创造生物学阶段生命科学导论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1、组成生命元素分为几大类?①基本元素②微量元素③偶然存在的元素:3、【填空题】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①生产者②消费者③分解者4、糖的分类单糖、寡糖、多糖组成。
5、【判断题】磷脂类结构和作用?•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成分•有极性的头部和两条疏水的尾部7、简述蛋白质的结构层次①一级结构:②二级结构:肽链的主链在空间的走向α-螺旋β-折叠β-转角③三级结构:④四级结构:9、【填空题】核酸的分类和构成的基本单位?构成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含G.A.C.T四种碱基和脱氧核糖•核糖核酸,RNA含G.A.C.U四种碱基和核糖12 、【判断改错题】几种重要维生素缺乏症?VA:夜盲症;VB:脚气病VC:坏血病VD:佝偻病生命科学导论第三章细胞与克隆技术1、【判断改错题】细胞的发现者有哪些?•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软木切片死的细胞壁,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
•1674年,荷兰布商列文.胡克用高倍显微镜看到了血细胞、池塘微生物、和哺乳动物精子,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活细胞。
3细胞分类?①原核细胞②真核细胞6、细胞结构包括哪些?•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7、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胞间连丝8 、细胞器的种类及功能?线粒体(功能:能量转换,细胞复制,生存)“人体的动力工厂”内质网: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修饰、新生多肽的折叠与组装。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
生命科学导论整理

生命科学导论1. 生命的特征(1).物质成分基本相同C、H、O、N、P、S、Ca…..蛋白质、核酸、脂肪、糖类、维生素等多种有机分子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
核酸:由8种核苷酸组成。
ATP(三磷酸腺苷)为贮能分子(2).严密的组织和高度的统一性各种生物编制基因程序的遗传密码是统一DNA--RNA--Protein(3).新陈代谢,metabolism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
组成作用(anabolism):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
分解作用(catabolism):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
(4).生长特性,Growth生物体能通过新陈代谢的作用而不断地生长、发育遗传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外界环境因素也有很大影响(5)遗传和繁殖能力,genetics生物体能不断地繁殖下一代,使生命得以延续。
生物的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某些性状会发生变异;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
(6) .应激能力,irritability生物接受外界刺激后会发生反应。
生物的运动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7).进化2. 生命的定义从生物学角度的定义: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从物理学角度的定义---“负熵”: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自发过程总是朝着使体系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无序的方向,即朝着熵增加的方向变化。
生命的演化过程总是朝着熵减少的方向进行,一旦负熵的增加趋近于零,生命将趋向终结,走向死亡。
“生命”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 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实在形式。
3.主要的进化学说拉马克进化学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综合进化论、中型选择学说。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重点知识整理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重点知识整理第一单元生命的奥秘P1-P71.生命的定义:是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2.生命的内涵:(1)物质基础:蛋白质和核酸。
(2)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3)生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存在形式。
3.生命的物质基础:(1)构成元素:60/109,主要是C、H、O、N、P、S,其次是Ca、Mg、Na、Cl等,与无机界相同,生命并不存在特有的元素。
(2)分子成份:70%的水和无机物,多种有机分子,如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糖类、脂类和维生素等,虽然其组成和结构可能不同,但它们的单体,如葡萄糖、ATP、氨基酸、核苷酸等对所有生物几乎都一样,因此,生物在化学成分上存在高度的同一性。
4.生命的组分:(1)蛋白质是主要成份,蛋白质是由多肽链状分子折叠、盘绕而成有序结构(一到四级结构)。
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功能多样。
(2)核酸是遗传分子,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DNA由A、C、G、T组成,以双链形式存在。
RNA中T替换成U,多以单链形式存在(局部折叠配对)。
DNA能自我复制,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控制的蛋白质的合成和各种性状,按照基因程序实现生长、发育、繁殖和进化等生命活动。
5.生命的基本特征:(1)有复杂的结构和精细的组织形式:多分子的逻辑构成、高度的组织化、每个层次都具有的复杂性、复杂精巧的反馈调节机制(2)感受并应答环境变化:应激性,生命体接受外界刺激后会发生反应。
(3)能从环境捕获,转换和利用能量:生命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转换成能量,维持分子的有序性和数量变化。
新陈代谢和稳态,稳态是指调节并维持内部环境(如温度、pH 等)恒定的特性。
(4)具有显著的自我复制,组装能力(5)生长和发育:生长:生命体从环境中摄入物质多于释放回环境,并且将其转变为自身结构物质。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1)

一、生命科学1.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
2.生命体的七大特征:(1)生物体具有完整的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3)生物体可以生长;(4)生物体具有应激性;(5)生物体能生殖发育;(6)生物体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体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3.生物的一生,即生存与繁殖。
4.电脑的病毒不是生物,因为其缺少新陈代谢。
二、生命体的多样性1.1735年,林奈出版《自然系统》一书,建立了以纲、目、属、种为框架的生物分类系统,提出了生物命名的二名法(也叫双名法,属名加种加词),第一个词是该种所在属的属名,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单词表示该种的主要特征或产地,在学名之后应写上命名人的姓氏或其缩写。
2.五届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3.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病毒,类病毒除外,但他们必须寄生在细胞生物上,受细胞束缚)。
4.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的区别:群体的细胞之间没有分化,而多细胞的细胞形态,结构,功能是不同的。
5.植物细胞之间靠胞间连丝连接,动物细胞之间靠膜电位连接。
6.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片段。
7.人体四大类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8.抗生素对细菌的4大类作用机理:(1)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3)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4)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
9.病毒,类病毒,脘病毒的区别:(1)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核酸可能是DNA,也可能是RNA,但是自有一种,侵染细菌的病毒叫做噬菌体;(2)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只有核酸,并且只有RNA,类病毒利用寄主细胞繁殖;(3)脘病毒,也称蛋白质病毒,只有蛋白质,没有核酸。
10.原核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藻和原绿藻四大类生物。
生命科学导论总结

生命科学导论总结第1讲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一、生命到底是什么?生命的生物学定义: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
1、前分子生物学时代——生命是活力(隐得来稀——亚里士多德)2、分子生物学时代——生命是机器,是生物大分子机器3、基因组时代——生命是信息只不过是一组碱基编码基因数不对应生物体的复杂性越是高等的生物,非编码DNA在不断增加(人类基因组中,有95% DNA不参加编码蛋白质)生命是单一起源(共相同源)●1、DNA是遗传物质;●2、DNA复制使用模板和碱基配对机制;●3、将DNA转录成RNA使用有同源催化机制的RNA聚合酶;●4、使用三联体密码子把RNA翻译成蛋白;●5、使用rRNA、tRNA和核糖体蛋白的混合物来翻译蛋白质;●6、ATP作为细胞内能量储存和合成DNA、RNA的能量来源;●7、细胞质被包在膜内,营养和废物可以通过;8、生命起源于海洋,并是热起源。
二、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一) 神创论(二)胚种论(Panspermia)只是一种猜测该理论认为,地球最初的生命来源于宇宙空间(三)深海烟囱起源假说这种生命形成理论认为,生命起源于海底热泉口,最初富含氢气的有机微粒便是从这个口中喷出。
然后,热泉边的岩石凹陷处将这些有机微粒集中到一起,并给它们提供丰富的矿物养分。
即便是今天,这些海底热泉依然富含大量的化学物质和热能,滋养着充满生气的生态系统。
(四)泥土造物假说与土壤形成机理相矛盾一些科学家认为最早的有机生命体应该起源于泥土。
他们认为泥土不仅使有机微粒聚在一起,更帮助它们逐步形成我们今天的基因模式。
DNA的一大作用就是储存分子如何排列的信息,DNA的发生次序对于蛋白质内氨基酸的排列模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泥土中的矿物晶体将有机分子按照某种模式排列起来。
逐渐的,有机分子自己也具有了自我组织的能力,并慢慢形成了今天的万物。
然而,土壤是群落发育的产物,除非是火山灰(四)电火花形成假说电火花可以使空气中的水、甲烷、氨气和氢气通过化学作用形成氨基酸和糖分。
生命科学导论重点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一)细胞膜(cell membrane)化学组成:Lipid, protein, glucide(二)细胞质(cytoplasm)细胞器:ER、GC、lysosome、Peroxisome、Mitochondrion、Ribosome、cytoskeleton 内膜系统:是位于细胞质内,在结构、功能以及发生上具有一定联系的膜性结构的总称。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过氧化氢体以及核膜等。
细胞基质endoplasmic reticulum,ER粗面内质网:分泌性蛋白的合成、修饰、转运, 光面内质网:解毒作用、运动Golgi complex,GC蛋白质修饰、分拣和分泌等溶酶体(lysosome)含酸性水解酶(pH5)自体消化,异体消化,例如:蝌蚪尾巴退化,乳腺的退化,矽肺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 )所含酶类: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功能:解毒作用(如酒精中毒)Mitochondrion,氧化磷酸化,产生ATP核糖体(Ribosome),成分:蛋白, rRNA功能:合成多肽链,细胞骨架(cytoskeleton),微丝,微管,中间纤维(三)Nucleus,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核膜,核仁,核骨架,染色质与染色体1、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区别2、性染色质3、人类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类型和数目4、核型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区别chromatin:指间期细胞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分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chromosome: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常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丝折叠压缩程度低的染色质,是基因转录的必要条件。
异染色质:间期核中染色质丝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凝集状态,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染色质。
(一)分离定律(二)自由组合定律(1)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保持其独立性。
生命科学导论(生物学导论)全复习整理

生命科学导论第一章绪论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应有生命科学基础,而不应该成为“生物盲”。
一.什么是生物学?1. 定义生物学(biology)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又称为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
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形态、构造、行为、机能、演变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等问题。
2.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正在日渐加深和扩大,不仅要研究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也要研究自然界的动物、植物。
生物学还要研究人类自己,因为人类也是一种生物。
生物学还要研究小至生物大分子的基团行为,广至地球表面的生物圈(bio-sphere)的将来动态,延伸至玄古生命的发生和宇宙中生命存在的问题。
3. 生物学的分科根据研究对象分为: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人类学。
根据研究角度分为:分类学,形态学,生理学,胚胎学,古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根据研究范围分为: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生物学,器官生物学,个体生物学,群体生物学等。
二.生物学的历史和发展从传统生物学到现代生命科学(1)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主要从外部形态特征观察、描述、记载各种类型生物,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和进化脉络。
代表人物: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2)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利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3)创造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创造”新的物种。
(4)生物学的发展趋势从微观到宏观分子→细胞→整体水平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辨证统一现代生物学的高度分化,各学科的相互渗透,新学科或边缘学科的产生。
三.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与描述方法外部观察和外部形态描述:分类学。
《尔雅》、《本草纲目》、亚里士多德对500种动物的描述分类、林奈的双名法等。
2. 比较方法比较解剖学:脊椎动物各类群的器官和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进行解剖,加以比较,为生物进化论提供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生命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既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及其本质,又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
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实在形式。
生命的特征:细胞、原生质、新陈代谢、调节、生长、繁殖、应激性
生物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到20世纪中);创造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
17世纪中叶——牛顿经典力学;18世纪中叶——(蒸汽机)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电气革命;20世纪初——量子论、相对论、核物理(20世纪上半叶,现代物理学黄金半世纪)
人类文明发展的三次技术革命:19世纪——工业革命——解放手脚;20世纪——信息革命——解放大脑;21世纪——生物技术革命——创造生命
维纳——控制论;贝塔朗菲——系统论;申农——信息论
生物技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体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
生物气体燃料:天然沼气;发酵沼气
沼气发酵的优点:白色能源;增加肥效;消除病害;处理污泥
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必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
细胞学说的三点内容:1.所有生物都是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2.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3. 新细胞是从原有细胞(分裂)而来。
原核生物的特征:1.遗传物质仅一个环状DNA 2.无核膜 3.无细胞器,无细胞骨架 4.以无丝分裂或出芽繁殖例子:支原体、细菌、蓝藻、螺旋藻
真核生物三大系统:膜系统、细胞核系统、骨架系统
内质网:蛋白质合成、脂类合成、蛋白质的修饰、新生多肽的折叠与组装
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加工与修饰(糖基化等)、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和脂的运输、蛋白质的分泌等
溶酶体:(酸性水解酶)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为新细胞的产生创造条件。
防御功能
线粒体:(外膜、内膜、嵴、基质、膜间隙)进行氧化磷酸化,产生ATP,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半自主性:1.腔内都有成环状DNA,70S核糖体2.它们都能自行分化。
3.但部分蛋白质还要在胞质内合成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胞间连丝
叶绿体:能量转化器,光合作用
细胞骨架系统
胞质骨架:微丝、微管、中间纤维
核骨架:核纤层、核基质
细胞连接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和胞间连丝联接。
•多细胞动物通过: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
细胞外基质
•是多种蛋白质和多糖的混合成分
蛋白质: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粘连蛋白
多糖:氨基己糖和糖醛酸构成的糖胺聚糖、蛋白聚糖
•生理功能:支持、保护细胞,与细胞表面接触,与细胞骨架连接
生物小分子:水、氨基酸、核苷酸、单糖与二糖、脂类、维生素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纤维素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1构成人体细胞组织和修复组织成分、2酶和激素的重要组成部分3促进智力发育4增加机体免疫力5调节渗透压
蛋白质的功能:结构、防御、信息、调节、运输、运动、其他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能:1.供给机体热量、2保肝解毒功能3抗生酮作用4神经和细胞的组成成分
核酸——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者(DNA双螺旋结构)
脂肪的主要功能:1贮存供给机体热量2保护机体组织并促进发育3供给必需脂肪酸4促进脂溶与吸收5维持体温平衡6饱腹感
酶是生物活体细胞产生,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具催化功能的一类生物催化剂。
(机理:降低反应活化能)高效性、专一性、温和性、受多因素影响
减数分裂只发生在从体细胞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细胞或卵子细胞)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体细胞的染色体两两成对。
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基因组数从2n变为n,这个机制称减数分裂。
(特征:1、染色体数目减半:2n →n 2、同源染色体配对3、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的意义:使生殖细胞遗传多样性大为增加;使有性生殖的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恒定细胞分化:一个或一种细胞其分裂增殖的后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相互间不同并与亲代细胞也不同,这个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1、细胞核中保持着足以分化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套基因;
2、决定发育潜能能否发挥出来的因子在细胞质中,决定细胞分化发育的因子是RNA。
细胞工程:在细胞水平运用各种生物技术,能够达到细胞产物或细胞及组织本身的规模生产的研究和应用称为细胞工程。
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科研。
DNA的分子结构和功能: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组成的双螺旋;2.链主体是糖基与磷酸基,以磷酸二酯键相连3.与糖基以糖苷键相连的嘌呤嘧啶基位于螺旋中间,碱基平面与螺旋轴相垂直。
两条链对应碱基,呈A- T,G-C配对。
4. 螺旋直径2.0nm,螺距3.4nm,每个中包含10个碱基对。
细胞内的DNA起着遗传信息载体的作用。
四象是两对阴阳体的循环,正好体现出宇宙中最基本的三种作用:相生、相克、相合。
DNA — RNA —蛋白质(中心法则)
基因:
1.是DNA(RNA)分子上具有遗传学效应的核苷酸顺序;
2.基因是遗传信息传递、表达、性状分化发育的依据;
3.基因是可分的,也是可移动的,它不是固定不变在染色体上的静止结构。
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重组和遗传物质的改变(突变)。
诱变的应用:育种
遗传病的诊断1、临床水平2、细胞水平3、蛋白质水平4、基因水平(核酸分子杂交、PCR 法、RNA诊断)
遗传病的疗法:1传统疗法:在表型水平的治疗,治标a饮食疗法b药物疗法c手术疗法(包括骨髓或器官移植)
2. 基因疗法:在核酸分子水平的治疗,治本(1). 体外原位治疗(2). 体内基因治疗(3). 反义疗法(4). 通过核酶的基因治疗
优生学的措施:开展婚前检查、避免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开展遗传咨询、开展产前诊断、妊娠早期避免接触致畸剂
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一)目的基因获得(二)基因工程载体(三)基因重组(四)基因转移(五)基因表达
基因工程应用:(一)、基因工程药物(二)、制备疫苗(三)、基因治疗(四)、转基因动物(五)、转基因植物
举例说明人类如何作为一个整体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而又保持着内环境的稳定?
1、通过激素调节维持血糖平衡(肾上腺:肾上腺素胰岛:胰岛素胰脏:胰高血糖素)
2、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维持水盐平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
3、钙的吸收和沉积受多种因子调控。
甲状旁腺(甲状旁腺素);甲状腺(降血钙素);食物中(维生素D)
生物系统分类的依据:(1).外部形态结构:植物的生殖器官—花和种子的特征;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哺乳动物前肢的演变。
(2)遗传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灵长类几个物种的血清反应和亲缘关系;几种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
林奈双名法(种名+属名)首字母大写,前名后形,学名拉丁文,斜体
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分成两个总界:
原核生物总界:原核生物界
真核生物总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和种七级
生物多样性:指各种生物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各个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由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的生态过程。
包括4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直接价值:提供食物、药品和工业原料
(二)间接价值:能量固定;调节气候;稳定水文;保护土壤;储存必需的营养元素,促进元素循环;维持进化过程;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和降解。
保持生物多样性对策:挽救、研究、持续明智地利用、发挥生物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遗传资源的保存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或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环境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 具有一定结构, 执行一定功能并保持动态平衡的一个整体。
(由生物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组分<辐射、大气、水体
、土体、气候>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