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关键性问题
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所存在的问题

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所存在的问题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多,土地的建设能力迅速提高。
在我国,由于土地资源浪费、空间拥挤、基础设施匮乏、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发展中,城市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已成为城市容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几年,新城发展迅速,各地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制定相关的城市规划,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资源;地下空间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在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中,也有相关的区域和纵深,并提出了短期和远期的发展规划。
地下空间的开发,是进一步拓展城市土地资源、拓展功能、更新和更新的必然趋势。
在城市地下空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人们往往将其视为军事或城市设施。
近年来,大量的民用建筑被引进到地铁车站、教学楼、停车场等地下工程,对城市的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外在大规模开发和使用地下空间方面比较早,而欧美等国家则是以地铁为基础进行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地下保护工程的兴起。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对空间的开发日益关注,从地铁交通工程、大型建筑物向地下延伸、地下复合设施的发展,到如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瑞典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展和利用地下空间,其突出特点是将地下空间与民用建筑相结合,实现了一种既能打又能打的综合利用;美国在地下修建了许多公用设施,重点发展了地下步行体系;俄罗斯的特点是地铁和市政排水系统,以其高质量建设和运营而著称;日本有着丰富的建筑经验,并且在世界各地建设了许多公用事业。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大量的人口、土地、绿地、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的发展与利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国防、战时、城市建设的实际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也随之出现。
上个世纪中期,国防和人防工程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主要战场。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2.1城市地下交通设施地下交通系统包括地下轨道交通、地下车库、地下人行道等。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一、前言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地表下的各种空间,包括地下建筑、地下管线、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然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存在一定的难点和风险,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来规范其开发利用。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1.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价值城市地下空间具有以下优点:(1)节省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2)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减轻道路交通压力。
(3)提高城市建筑密度,增加城市建筑面积。
(4)降低建筑物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丰富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
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难点和风险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存在以下难点和风险:(1)技术难度高。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地下勘探技术、地下施工技术、地下空气调节技术等。
(2)投资额巨大。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投资回报周期长。
(3)安全风险高。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容易受到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受到恐怖袭击、火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办法1.法律法规层面(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
该条例明确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范围、内容、程序、责任等方面的规定,对规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管理办法》。
该办法明确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内容、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了规划保障。
2.技术标准层面(1)地下施工技术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地下施工的技术要求、施工程序、质量验收等方面的规范,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2)地下空气调节技术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地下空气调节的技术要求、设备选型、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规范,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了环保支持。
3.管理机构层面(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委员会。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关键考量因素有哪些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关键考量因素有哪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拓展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还能增强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然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充分考虑诸多关键因素。
首先,地质条件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础考量因素。
不同地区的地质结构和地质特征差异巨大,这直接影响着地下工程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建设成本。
例如,在地质不稳定的地区,如地震多发区、岩溶地区等,开发地下空间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的地质勘察和风险评估,采取特殊的工程措施来确保地下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地下水位的高低、土层的性质(如砂土、黏土等)以及岩石的硬度等,都会对地下工程的施工难度和成本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规划与功能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必须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明确其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是用于建设交通设施(如地铁、地下停车场)、商业设施(如地下商场、地下步行街),还是用于市政设施(如地下综合管廊、污水处理厂),或者是作为人防工程、仓储空间等?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人口密度、交通流量、商业需求等因素,以确保地下空间的开发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再者,技术与工程难度不容忽视。
地下空间的开发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如地下挖掘技术、支护技术、防水技术、通风与照明技术等。
不同的地下工程类型和地质条件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这就要求在开发前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和方案比选。
例如,在软土地层中进行深基坑开挖,需要采用先进的支护技术来防止土体坍塌;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需要做好防水处理,以避免地下水渗漏对地下结构造成损害。
此外,地下工程的施工往往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如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的稳定。
贵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03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贵阳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引发了地价昂贵、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能源短缺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面对城市空间容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建设地下空间是贵阳市化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难题,实现资源节约利用和城市集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以轨道交通建设为标志,贵阳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呈现出大规模、多层次、多类别的趋势,但由于贵阳市地下空间开发起步较晚,缺少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地下空间建设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效益无法得到很好的体现。
本文在分析贵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历程、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以期科学引导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一、贵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历程(一)人防建设阶段(改革开放以前)贵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
贵州省人防办资料显示,早在1937年,贵阳就修建了第一条防空壕。
解放后,在大范围开展“深挖洞、广积粮”的全国性战备运动的背景下,贵阳人防工程逐步发展,先后修建了大量的防空洞。
这一阶段的防空壕、防空洞等,仅作为一种建设工程用以躲避战乱,属于贵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萌芽阶段。
(二)平战结合阶段(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末)1978年,党中央提出了人防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
为适应城市的全面发展,贵阳市的人防建设随之转入平战结合阶段,被利用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开发类型涉及地下人行通道、地下排水管道等。
这一时期的地下空间利用在质和量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人防工程的平时利用率大大提升。
(三)高效复合阶段(21世纪以来)21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增长、停车困难、用地紧张等问题日益凸显,贵阳市地下空间的建设力度越来越大。
一方面,随着现代挖掘技术的进步和建筑水平的提高,贵阳市在原有人防工程的基础上,在城市重点区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开发,出现了地下综合体、地下车库、地下隧道、地下综合管廊等多种形式;另一方面,随着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贵阳进入“地铁时代”,极大地带动了站点周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同时也昭示着贵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迈入高效复合发展阶段。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技术与挑战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技术与挑战地下空间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资源丰富的宝地,然而,开发与利用地下空间却面临着许多技术与挑战。
本文将就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技术与挑战展开论述。
首先,地下空间开发所涉及的主要技术之一是隧道工程技术。
随着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地下隧道的建设越来越重要。
然而,隧道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复杂、环境保护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工程师们需要运用先进的隧道掘进机械和技术手段,同时进行严密的地质勘察和风险评估,以确保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地下空间开发还需要涉及地下通风与环境控制技术。
与地表环境相比,地下空间的环境更为复杂和恶劣。
例如,地下车库等地下空间容易积聚废气和污染物,给用户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地下空间通风的设计与构建,以确保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和环境舒适度。
这就要求我们应用空气净化技术、通风系统设计等手段来解决这一难题。
此外,地下空间开发还需要面对地下水与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
在某些地区,地下水位较高,这给地下空间的建设带来很大的挑战。
由于地下水的压力和渗透性,地下结构可能会受到浸泡和侵蚀,加剧工程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合适的防渗透措施和地下水监测技术,以保护地下空间的结构完整性。
除了技术挑战,地下空间开发还需要解决空间利用的问题。
地下空间往往被发展为商业、公共设施等用途,但由于地下空间的限制性和特殊性,其可利用性和灵活性较低。
因此,我们需要开发新的地下空间利用技术和理念,以提高地下空间的经济价值和功能。
例如,可以采用垂直杂交开发模式,将地下空间与地表空间相结合,实现多功能区域的开发与利用。
此外,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还需要考虑到地下空间与地表的相互联系。
地下空间的开发过程可能会对地表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地表沉降、地基不稳等。
而地表的变化也可能对地下空间的使用和安全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地表与地下空间监测和预警,以及相应的调控措施。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分析报告及对策建议

专题报告2012年第16期(总第25期)市规划委研究室2012年9月17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城市地下空间是一个巨大而丰富的空间资源,向地下要土地、要空间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实行土地综合利用,已成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选择。
一、现阶段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规划制定与实施方面1.缺乏综合利用的战略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一方面,地下空间规划作为对城市关键性资源的战略部署,涉及国土、规划、城建、市政、环卫、民防等多个城市行政管理部门,综合性很强。
另一方面,地下空间规划具有系统性,需要考虑在地面条件的制约下,科学规划功能布局,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促进地上、地下两大系统以及地下空间各功能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地下空间资源供给的稀缺性、开发结果的不可逆性和利用效果的外部性等自然和经济属性,要求政府对地下空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实施保护性开发利用。
目前,从各地操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城市都缺乏超前的、整体的地下空间规划,更没有对未来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安排,造成城市地面的大规模建设对未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如大量高层建筑的建设,对地铁的规划、选线、建设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各个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亟需制定涵盖地下交通系统、市政设施系统、防灾系统、物资储备系统、资源再循环系统等综合的城市地下空间战略规划。
2.规划的先行性和强制性难以落实一方面,前瞻性是城市规划的固有属性,但与地面建设不同,地下空间的开发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建成很难改造和拆除,同时地下工程建设的前期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后期运营和维护成本较高,而地下空间的环境、防灾及社会等间接效益体现较慢,这些都决定着地下空间规划需要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立足全局。
另一方面,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的有关发展战略、规模、功能、布局等问题都不是单纯的技术和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试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

试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展加快,城市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由于地上空间有限,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加强。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也带动了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城市地下空间不同于地上土地资源,其开发利用有不可逆性,同时也要满足人防工程的要求。
目前,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亟须寻求切实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
二、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我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开始于60年代的人防工程建设,80年代中期以来,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随着旧城改造工程的起步,与城市再开发相结合的地下空间利用项目不断增加,类型和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极大的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地下空间的优势得到明显体现。
目前国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22个城市已经建成并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01条,修建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郑州市已开通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正在建设中。
2.城市隧道工程城市隧道工程是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机动车的数量正持续高速增长,而城市已没有再进行规模化道路建设的可能,建设城市隧道已成为必然趋势。
以郑州为例,2014年开工建设了中州大道4处下穿隧道、金水路3处下穿隧道,市政隧道的建设将极大改善了道路交通状况。
3.地下街、地下商场及地下综合体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的繁华地区都建有地下商场、地下商业街及地下综合体。
地下商业街通常结合地铁车站建设,既能满足过街交通需求,又能帶来商业效益。
目前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大连、成都等大型城市都建有数万至十多万平方米的地下综合体和地下街。
郑州新建成的地下街有二七区德化步行街等;郑州市地铁1号线站点与商业设施也做了互通互连,例如人民路站与丹尼斯、二七广场站与北京华联均做了互通互连,发挥地铁站点与周边商业设施的综合效益。
4.地下公共设施国内许多城市都在积极规划建设综合管廊。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柳孝来

63SHANGHAI ENTERPRISEApril 2014地下空间是在地层内部由长度、宽度、高度所给出的空间,是人类潜在的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尤其是当城市发展面临着地面空间拥挤、交通阻塞、环境变化、资源匮乏等问题时,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就成为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不仅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改善城市环境,缓解城市人口和交通压力;也有助于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地面景观和城市的文化历史风貌;还能够在恒温性、遮光性、隐蔽性、安全性等诸多方面发挥一定的优势。
因此,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城市的要求,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1、各类安全的地下防护工程历史上,人类为了安全而自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开端是挖穴而居。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地下空间的隐蔽、安全、防护等作用,出现了地下粮仓、地下密室等地下空间。
经历过战争以后,兴建的地下防护工程主要为民防工程,用于防备空中袭击,掩蔽人员和物资,有效地增强城市综合防护能力。
后来,为了发挥民防工程与城市建设的结合作用,出现了平战两用的民防工程,有效发挥了民防工程平时的经济效益。
2、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设施在城市集约化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发展的需要,城市交通的立体化成为发展趋势。
交通隧道的建设是立体化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穿越江河等方面,与架设桥梁和轮船摆渡共同形成了有效的城市交通体系。
地下轨道交通、地下停车设施及地下步行道路网的建设,也为解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柳孝来 文地地下空间资源具有供给的稀缺性、开发结果的不可逆性等特点,其开发利用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较强,需要整合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分析周边环境和开发条件,实现诸多行业的协调发展。
64企业管理Enterprise Management城市交通拥挤、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等方面其起到积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的关键性问题
——以杭州钱江新城为例
Key Issues of CBD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解决“城市病”的主要着力点,是“建设和谐宜居、美丽城市”的主要途径。
——钱七虎院士
注意“里子”的集约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
科学提高城市交通供给能力(发展大运量快 速公交系统、发展地下快速路和物流系统); 垃圾地下集运、卫生填埋和焚烧处理; 污水地下集运和地下污水处理厂; 海绵城市六字方针(渗、滞、蓄、净、用、排)、 雨洪地下储蓄和排洪、地下水银行 雨水利用、再生水利用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主要途径
地下综合管廊
地下低密度能源利用——地源热泵系统
解决:交通拥堵;空气雾霾;城市内涝;城市水系、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地下超采漏斗区…..
1940
1960
1980
2000
2015
拉德芳斯蒙特利尔
列·阿莱
列·阿莱再改造
东京六本木新城波士顿中央大道
1850
地下市政系统
地下交通系统
综合性地下空间系统
地下空间
经典案例建设时间
深层地下空间系统
国务院办公厅的
指导意见及住建
部的通知多次强调:
“先规划、后建设”“规划引领”
“规划先行”
用什么样的规划来引领?
规划的总体目标定位在哪里?如何编制?
总体要求达到什么水平?
当前的关键是:
钱江新城核心区位于杭州市江干区,钱塘江北岸,总用地面积约4.02 平方公里。
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中央商务区、杭州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
功能定位
地上规划总建筑面积约850万平方米,地下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50万平方米。
规划建设规模
现状全部土地均已出让;80%以上的地块已建设完成;
政府及社会项目的总开发量约800万平方米;各类企业入驻达到1000家以上。
现状建成规模
杭州是是国内首批开展地下空间规划探索的城市之一,
其中城市核心区——钱江新城CBD,编制完成中国最早的地下空间控规。
2009年完成地下空间体系的核心骨架,包含了大型地下公共空间项目——波浪文化城、三大公共建筑(市民中心、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杭州大剧院)的地下空间。
2003-2009年
2013年地铁的开通,地下空间进入了新的阶段。
越来越多写字楼地下空间投入使用,并彼此连通。
2010年-2013年
截至2018年末,地下空间开发建筑面积达230万平方米,地面建筑面积约515万平方米,地下开发强度(容积率)为0.58,地上地下建筑面积比值为2.1。
2014-2018年
经过十多年快速建设,钱江新城CBD整体地面和地下空间都已基本成型并投入使用,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通过整体规划和开发已经建设成型的地下空间体系。
整体建设时间短,成效快。
面积(平方公里)地面容
积率
地下建筑
面积(平
方米)
地下容
积率
地下深
度
(米)
开发年
限
钱江新城
CBD 4.02 2.02370.585th16年
虹桥C B D (一阶段核心区)1.431701010.673th(-
9.3m)5-10年
蒙特利尔地
下城2-3360631.75-
2.0/55年
南京新街口0.5 3.9031.340.6265th25年
地下空间功能以停车为主,其次为商业(包括餐饮),其余功能还包括地铁、地下车行道、地下人行通道、地下市政管线等。
和其他CBD比较来看,钱江新城在停车功能占比偏高,商业功能占比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