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设计理论

机制设计理论
机制设计理论

里奥尼德·赫维茨

里奥尼德·赫维茨(Leonid Hurwicz,1917-):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机制设计理论最早提出者

赫尔维茨目前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赫尔维茨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进行了先锋性的探索,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机制和机构设计以及数理经济学。他曾于1990年由于“对现代分散分配机制的先锋性研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

里奥尼德·赫维茨简介

里奥尼德?赫维茨教授是犹太人,1917年出生于波兰, 他是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20多年以来,一直被提名为经济学诺贝尔奖候选人。一直没有获得。终于在200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来到美国,最高学位是在波兰时拿的相当于硕士学位的一个法学学位,来美国后,他没有去拿博士学位,就直接从助教授做到正教授。

赫维茨教授在学术上获得许多荣誉,比如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会院士(一年只有一个,比美国科学院院士更难拿),总统奖获得者,明尼苏达大学校董事会讲座教授,1990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等。

当然,他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是开创了机制设计理论。激励或激励兼容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

应用该激励机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开创信息经济学领域的委托代理人理论的密勒斯(James Mirrlees) 和维克瑞( William Vickrey)已经获得了诺贝尔奖。

他对中国的经济改革非常有兴趣,到中国访问过多次。为了访问中国时方便,他还自学中文,认识好几百中国字。

赫维茨这个人特有意思,可能是犹太人的原因,虽然拿着高工资,却有时象我这个穷学生一样到处找免费停车的地方,而不去要交费的地方停车。赫维茨教授还有一大特色,他能够根据每个人的经济学知识的多少和训练的不同,用非常通俗或严谨的语言把高深问题讲得异常地透彻。他的课非常有趣、且通俗易懂,但他的考试却很难,他手下的学生一般要学6、7年才能拿到博士学位,很多人最后往往拿不到学位,所以他的博士生不多。但是,“严师出高徒”,他培养的学生一般都比较优秀,比如他的学生麦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在200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里奥尼德·赫维茨的学术研究与贡献

赫维茨做了许多其它开创性的工作: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对动态计量模型的识别问题作出了奠基性的工作;早在1947年就首先提出并定义了宏观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概念, 理性预期学派已成为当今宏观经济学的主流,使得卢卡斯和普雷斯科特分别获得1995年和200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理性预期学派当中的其他几个大人物,象萨金特, 巴罗(R. Barro) 今后也很可能获奖;

赫维兹对如何从需求函数的存在来证明效用函数的存在这一可积性结果

也作出了重要工作,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结果。效用是现代微观经济学消费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整个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认为效用是一个唯心的概念,它不存在,在以往的国内政治经济教科书中,效用一直受批判;他和阿罗(Kenneth J. Arrow)等人还对竞争市场一般均衡的稳定性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赫维茨与机制设计理论

利奥·赫维兹在上世纪70年代对经济机制理论做了开创性研究。其研究对象大到对整个经济制度的一般均衡设计,小到某个经济活动的部分均衡设计。在他那里,概括地说,经济机制理论所讨论的问题是: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目标,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的分散化决策条件下,能否并且怎样设计一个经济机制(即制定什么样的方式、法则、政策条令、资源配置等规则),使得

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既定的目标一致。

赫维兹的经济机制理论包括信息理论和激励理论,并用经济模型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说明。经济机制理论的模型由四部分组成:a.经济环境;b.自利行为描述;c.想要得到的社会目标;d.配置机制(包括信息空间和配置规则)。赫维兹等人证明:没有什么经济机制有比竞争市场机制更低的信息空间的维数,并且产生了帕累托有效配置。

赫维兹在1972年又证明了著名的激励相容“不可能性定理”:在经济社会成员数目有限的条件下,即使对于只有私人商品的经济环境,不可能存在任何经济机制,当人们的行为按占优策略决策时,它能执行帕累托最优配置。

赫维兹的“真实显示偏好”不可能性定理(Hurwitz, 1972)是一个类似结论。在个人经济环境中,在参与性约束条件下(即导致的配置应是个人理性的),不存在一个有效的分散化的经济机制(包括市场竞争机制),能够导致帕累托最优配置,并使人们有动力去显示自己的真实信息,也就是说,真实显示偏好和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因为,如果一个人愿意讲真话,那就意味着讲真话是他的占优策略。因此,在机制设计中,要想得到能够产生帕累托最优配置的机制,很多时候必须必须放弃占优均衡假设,即放弃每个人都讲真话办真事的假定。

赫尔维茨的主要著作

著作:《设计中的经济机制》

学术报告:《市场经济的缺陷与政府干预》

埃里克·马斯金

埃里克·马斯金(Eric S. Maskin):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当今国际经济学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大师。

2007年10月15日,埃里克·马斯金与其他两位经济学家莱昂尼德·赫维奇和罗杰·迈尔森,同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所作的贡献。

埃里克·马斯金简介

埃里克·马斯金教授195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6年获得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1 985至2000年任哈佛大学教授。2003年出任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长。马斯金现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社会研究学院讲座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社会科学部主任,Maskin教授曾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1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任教8年。也是普林斯顿大学访问教授。2004年受邀担任武汉大学名誉教授。

埃里克·马斯金在现代经济学最为基础的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激励理论与信息理论以及机制设计,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世界各地的一流经济学精英。埃里克·马斯金博士以其深邃的理论贡献,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经济学高级研究人才培养的突出贡献,被誉当今国际经济学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大师。

埃里克·马斯金作为对策论领域的大师级经济学家,它代表了经济学理论形而上的价值取向。1977年,马斯金完成论文“纳什均衡和福利最优化”,但该文时隔22年后于1999年才正式发表,并成为机制设计理论的里程碑。在该文中,埃里克·马斯金提出并证明了纳什均衡实施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他在证明充分条件时所构造的对策被称为“马

斯金对策”,广为流传。

目前他主要的研究课题包括拍卖设计理论、调查联盟的形成、比较不同的选举制度,例如多数投票制、了解货币政策的作用、研究保护知识产权的利弊以及探究政府官员归责制度等。

埃里克·马斯金的学术研究与贡献

马斯金最突出的贡献是将博弈论引入机制设计。在他之前,机制设计最重要的学者是利奥·赫维茨(Leo Hurwicz),机制设计此前只是从中央计划者(Central planner)的角度考虑问题。那么,在这个机制里面,谁是中央计划者呢?最后怎么执行?于是,你只能寄希望于上帝给予一个完美无缺的计划者,全世界才有幸福?否则就糟了。

而马斯金在这方面有重大的推动,他认为并不需要一个中央计划者。这里谈的博弈理论,都是非合作博弈,就是不合作的Player之间的博弈。就是说,我们不需要一个中央计划者命令人们去怎么做,而是设计好一个机制,这些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作事情,在这个机制的引导下行动。

作为对策论领域的大师级经济学家,马斯金代表了经济学理论形而上的价值取向,19 77年,马斯金完成论文“纳什均衡和福利最优化”——虽然时隔22年后才正式发表(19 99年《经济研究评论》),成为机制设计理论的里程碑。在该论文中,马斯金提出并证明了纳什均衡实施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他在证明充分条件时所构造的对策被称为“马斯金对策”,广为流传。

马斯金对于产业经济学领域的贡献有:对垄断和寡头理论详尽的分析(Maskin&Ril ey1984,Maskin&Tirole1988,1990,1992),他与梯若尔等共同开创了产业经济学的对策论分析框架,充分显示出对策论这个理论工具的强大力量。

罗杰·迈尔森

罗杰·迈尔森(Roger B. Myerson):200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博弈论大师

罗杰·迈尔森简介

罗杰·B·迈尔森(Roger B. Myerson)1951年出生于波士顿,美国国籍。他有两名孩子,分别生于1983年及1985年。1976年迈尔森获得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课题为“一种合作博弈理论(A Theory of Cooperative Games),对博弈论有深入的研究。自2007年以来任芝加哥大学教授。

迈尔森是个能让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变得很实用的经济学家。他为美国解决了如加州电力危机等在内的很多经济难题,在世界经济学届赫赫有名。20世纪 80年代,美国加州的电力改革要打破电力垄断的弊端,可是电力行业实行完全竞争又不可能,最好的办法是寡头垄断。迈尔森用“机制设计”理论,运用博弈论很好地为加州电力改革设计了方案,这个方案运行至今,效果良好。

此外,迈尔森还解决了美国医学院的招生难题。美国医生是高收入群体,但是医学院大都是私立的。不控制医学院学生人数,就不能保证医生的质量和高收入。美国政府把迈尔森的“机制设计”原理引入相关法律,从而限制了医学院招生的数量。

迈尔森对现实经济的贡献让美国经济学家感叹:可以因此而创立一门“经济工程学”,把经济学变得同工程学一样实用,一样可以设计经济现象。

迈尔森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最直接信号是2002年芝加哥大学高薪把他纳

入旗下。要知道,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教授几乎全部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或者提名者。这个大学有专门的分析师,评估全球5年内可能得奖的经济学家,然后将其挖进学校里来。

迈尔森和马斯金的机制设计理论

亚当·斯密曾用见不到的手来比喻市场如何在理想状态下保证稀缺资源的有效分配,但是现实情况经常是不理想的,例如,竞争不是完全自由的,消费者没有得到全部的信息,私人所要的生产和消费可能会导致社会开支和福利。此外,许多生意是在公司之间进行的,个人或者利益集团在其它机构的安排下进行讨价还价。这些不同的机构或者分配机制是如何运作的?是否存在最理想的机制来实现某种目标,例如社会福利或者个人收益?政府规则是否呼吁这样作,如果这样的话,政府的规则如何进行最佳设计?

这些问题是困难的,尤其是有关个人喜好和可用的生产技术经常分布在许多参与者中,他们可能会利用私人信息来实现自己的利益。由赫维茨开创并由马斯金、罗杰·B·迈尔森进一步发展的机制设计理论极大地加深我们对在这种情况下优化分配机制属性、个人动机的解释、私人信息的理解。这种理论使我们能区分市场运作良好的市场和运作不良好的市场。它帮助经济学家确定有效的贸易机制、规则体系和投票程序。机制设计理论今天已在经济学的许多领域、政治学的一些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所罗门王的故事到机制设计理论

《圣经》上所罗门王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两个女人抱着一个男婴来到所罗门王跟前,要求他评判到底谁是真的母亲。所罗门王见她们争执不下,便喝令侍卫拿一把剑来,要把孩子劈成两半,一个母亲一半。这时其中一个女人说:“大王,不要杀死孩子。把孩子给她吧,我不和她争了”。所罗门王听了却说:“这个女人才是真的母亲,把孩子给她。”这个关于所罗门王的睿智的故事在流传了两千年后,有好吹毛求疵的经济学家跳出来说,故事中的假母亲是不够聪明的,如果她和真母亲说同样的话,那所罗门王该怎么办呢?当然,仅仅会责问别人还不是好样的,我们的经济学家有备而来。机制设计(mechanism de sign)理论及其一个主要部分执行(implementation)理论几乎是完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机制设计理论可以看作是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理论的综合运用,简单地说,如果我们假设人们是按照博弈论所刻画的方式行为的,并且我们设定按照社会选择理论我们对各种情形都有一个社会目标存在,那么机制设计就是考虑构造什么样的博弈形式,使得这个博弈的解就是那个社会目标,或者说落在社会目标集合里,或者无限接近于它。它和所谓的信息经济学也几乎是一回事,只不过后者有不同的发展线索,但毫无疑问所有信息经济学成果都可以在机制设计的框架中处理。

机制设计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社会主义的哈耶克-米塞斯与兰格-勒纳之间的著名论战。后来赫维茨在数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分析制度问题的一般化框架。近几十年来,机制设计理论一直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有众多经济学家在这个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性人物除了赫维茨,还有里特尔,拉德纳,马斯金,梅耶森,格罗夫斯,莱德亚德,汤姆森,吉巴德,萨特斯维特,缪林,乔丹,摩尔,帕尔弗雷,波斯特维特,施克米德,杰克逊,阿布鲁,森,斯尧斯特拉姆,史瑞娃施塔娃,田国强(赫维茨的华裔学生),周林等人。其中最杰出者当属赫维茨和马斯金。

从研究者的角度看,一个机制的最值得关注的特征有两个,信息和激励。机制的运行总是伴随着信息的传递,那么信号空间的维度成为影响机制运行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信息问题就是要求机制的信号空间的维度越小越好,当然必要时还须考虑信息的复杂性。而激励问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激励相容,这是赫维茨1972年提出的重要概念。在不同的博弈解前提下,激励相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机制设计理论家们几乎对各种情形下什么样的社会选择规则是可执行(马斯金贡献的概念)的问题都进行了探讨。

最初,占优策略均衡受到青睐,因为占优策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所谓占优策略就是不管别人采取什么策略,我的策略总是不差的,以不变应万变。不管别人怎么样总说真话就是一种占优策略。但经典的吉巴德-萨特斯维特操纵(manipulation)定理讲,能被占优策略均衡所执行的社会选择规则只能是独裁性的,即好和坏由一个人说了算。赫维茨1972年的著名结果也说的是这个道理,在信息分散的个人经济环境里,不存在一个有效率的机制让人有动力显示他的真正信息。

在纳什均衡行为假设下,马斯金1978年的文章证明,能被执行的社会选择规则一定是满足单调性的。单调性意味着,如果某一方案在一种环境中是可取的社会选择,而在另一环境中,在大家的偏好排序中这个方案与其它方案比较其相对地位没有下降(本文最初发表时此处有误),那么在后一环境中,这个方案也应该成为社会选择。马斯金还证明,在博弈参与者三人或三人以上时,单调性加上无否决权条件还是一个充分条件。无否决权就是,如果有一个方案是大家都最喜欢的,而最多一个人例外,那么这个方案应该成为社会的选择。马斯金这篇影响极大的文章二十年后终于发在《经济研究评论》上。后来发现,几乎在贝叶斯均衡,完美均衡等各种行为假设下,单调性都是一个社会选择规则能被执行的必要条件。详细结果可以参看第六次世界经济学家大会后拉丰特主编的论文集(剑桥大学出版社1992年)中摩尔和帕尔弗雷的两篇综述,也可以阅读田国强的介绍文章。

现在我们回到所罗门王问题上来(以下相关内容主要取自雷内的一篇文章)。这可以通过一个类似竞标的机制来解决。显然,所罗门王不知道谁是真母亲(计划者不知道博弈者的个人信息,这是几乎所有机制设计问题都坚持的一个假设,否则问题退化为一个简单的优化问题,他可以强迫执行),但他知道真母亲比假母亲赋予孩子更高的价值,真假母亲也都知道这点,并且这是一个普遍知识,即她们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这点,她们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这点,以至无穷。换言之,她们进行的是完全信息博弈。

所罗门王可以向其中任一母亲(姑且称其为安娜)提问孩子是不是她的。如果安娜说不是她的,那么孩子给另一个女人(可称其为贝莎),博弈结束。如果安娜说孩子是她的,那么所罗门王可以接着问贝莎是否反对。如果贝莎不反对,则孩子归安娜,博弈结束。如果贝莎反对,则所罗门就要她提出一个赌注,然后向安娜收取罚金。比较罚金和赌注,如果罚金高于赌注,则孩子给安娜,她只须交给所罗门王赌注那么多钱,而贝莎要交给他罚金的钱;如果罚金比赌注低,则孩子给贝莎,她给所罗门王赌注的钱,安娜的罚金也归他。

读者可以很容易地推出,在安娜是真母亲的情形下,她的策略是说孩子是她的,然后贝莎不反对。因为她反对的结果只会导致她要多交钱,因为安娜为了得到孩子并避免白白给出罚金,必然会真实地根据孩子对她的价值拿出罚金;在安娜是假母亲的情形下,她的策略是承认孩子不是她的,因为如果她说孩子是她的,贝莎必然会反对,并且贝莎为了得到孩子并少付钱,一定会真实出价,而安娜只有出高出孩子对她的真正价值的钱才会得到

孩子,可这就不合乎她的偏好了。

当然,在假母亲具有妒忌型效用函数时,上述机制就无效了。她可以出很多钱得到一个并不物有所值的东西,只因为这样损害了别人。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相信大家都知道是很让人头痛的(这是我为什么开头说机制设计几乎完美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因)。相反,如果她再有钱,只要是一个正常的利己主义者,而机制设计者又是依法办事的,那么问题依然好办。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1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一门基于思维科学、信息科学、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研究产品设计规律、设计技术和工具、设计实施方法的工程技术科学。 2设计的概念,广义概念是指对发展过程的安排,包括发展的方向、程序、细节及达到的目标。狭义概念是指将客观需求转化为满足需求的技术系统(或技术过程)的活动。 3设计的含义:为了满足人类与社会的功能要求,将预定的目标通过人们创造性思维,经过一系列规划、分析和决策,产生载有相应的文字、数据、图形等信息的技术文件,以取得最满意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这就是设计。 4设计的特征:需求特征、创造性特征、程序特征、时代特征。 5设计的四个发展阶段:直觉设计阶段、经验设计阶段、半理论半经验设计阶、现代设计阶6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 传统设计:以经验总结为基础,运用力学和数学而形成的经验、公式、图表、设计手册等作为设计的依据,通过经验公式、近似系数或类比等方法进行设计。传统设计方法基本上是一种以静态分析、近似计算、经验设计、手工劳动为特征的设计方法。 现代设计:是一种基于知识的,以动态分析、精确计算、优化设计和CAD为特征的设计方法。 7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产品结构分析的定量化;2)产品工况分析的动态化;3)产品质量分析的可靠性化;4)产品设计结果的最优化;5)产品设计过程的高效化和自动化。 8现代产品设计按其创新程度可分为: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形设计三种类型。 第二章 1功能分析组合方法:求总功能(黑箱法)分功能求解方法(调查分析法、创造性方法、设计目录法)原理解组合(形态分析法) 第三章 1创造技法:(一)集体激智法:(专题会议法,德尔菲法,635法)通过多人的集体讨论和书面交流,互相启迪,并发灵感,进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综合创新思路的一种创新技法。(二)提问追溯法:(奥斯本提问法,阿诺尔特提问法,5W-1H提问法)是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来扩展思路,或将复杂的问题加以分解,找到各种影响因素,从而扎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一种创造性技法。(三)联想类比法:(联想发明发,类比发明发,仿生法,综摄法)通过启发、联想、类比、综合等手段,创造出新的想法,这种创造技法就称联想类比法(四)组合创新法:(性能组合,原理组合,功能组合,结构组合)利用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用已有的知识和现有的成果进行新的组合。从而产生新的方案。

激励机制设计的五个原则

激励机制设计的五个原则 建立激励机制必须要研究员工的需求,依照各种激励理论将不同的激励方法加以适当组合。只有对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使用相应的激励手段,才能对企业团队和员工个人实施有效地激励。因此,民营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必须遵循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绩效原则、公平原则等基本原则,并且有所侧重,必须想方设法了解并满足员工多元化的个人心理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充分激发员工潜能,确保激励机制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从管理学上说,激励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激励,也叫薪酬激励;另一类是精神激励,又叫成长激励。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不同类型,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只强调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或只强调精神激励而忽视物质激励都是片面和错误的。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总以为有钱才会有干劲,有实惠才能有热情,精神激励是水中月、镜中影,好看却不中用。正是这种片面的理解,致使一部分人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甚至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给组织环境和社会风气都带来极大危害。另有一些人总爱把大道理挂在嘴边,只讲贡献不讲需要,只讲觉悟不讲利益,以为大家靠喝西北风也能有干劲,这些人恰恰忘了:“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为了避免以上两种片面性的发生,防止“单打”现象的出现,在激励中一定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针。 强调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并不是说不需要有所侧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对人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而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层次与程度上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并随主客观条件的发展而不断有所变化.从社会角度来看,一般来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比较低,人们的物质需求就会比较强烈,而在社会经济文件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条件下,人们的精神需要则会占主导地位。从个人角度来看,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及其自身的品德修养也会对需要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不论从个人发展还是从社会发展

机制设计理论辨析_邱询旻

机制设计理论辨析 邱询旻,冉祥勇 (贵州财经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瑞典皇家科学院将第39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在机制设计理论领域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他们的研究极 大推动了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成为上世纪后期微观经济学领域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诺贝尔奖的颁发使 机制设计理论开始引起学术界的更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围绕机制设计理论的定义、渊源、内涵、影响对其进行理论综 述,以期为我国今后在机制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做好基础。 [关键词]机制设计理论;激励相容;显示原理;实施理论;马斯金单调性 [中图分类号]F014.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88(2009)04-0001-05 [收稿日期]2009-06-10 [作者简介]邱询旻(1960-),男,辽宁丹东人,贵州财经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美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冉祥 勇(1982-),男,山东聊城人,贵州财经学院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力。 第39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位对机制设计理论(Mechanism Design Theory )作出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机制设计理论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机制设计理论在现代经济学中对社会惯例和市场的分析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改变了以前经济学家认为在政府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不能进行优化社会惯例和规章的观点,它对现在和以后的政策制定都有很大的影响。[1]这一理论的逐渐成熟使亚当?斯密所谓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越来越清晰,并且可以利用“这只手”去实现计划者的目的。正如笔者(2008)在《“环中国圈国家”的战略和作用及其三大基础》中强调的,地区性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可以加强各国经贸、文化交流,促进文明 间的对话了解,实现“环中国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一、机制设计理论的定义 上世纪60年代,里奥尼德?赫维茨最早提出机制设计理论,因此而被誉为“机制设计理论之父”。之后,美国经济学家马斯金和迈尔森进一步发展了机制设计理论,他们的理论研究核心是如何在信息分散和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设计激励相容的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学者们关于机制设计理论的定义也主要是围绕这一核心进行论述的。 赫维茨(1960)把机制设计理论定义为: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目标,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的分散化决策条件下,能否并且怎样设计一个合理机制(即制定什么样的方式、法则、政策条令、资源配置等规则),使得经 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既定的目标一致。[3]赫维茨强调机制具有机械性、标准性和程序性,他的意 图是使社会各学科都像化学、物理学一样精确化,如一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可以像发射火箭一样被精确地预期和准确地击中目标。马斯金的弟子钱颖一给机制设计下的定义大致与赫维茨的相同:给定一个组织的目标(比如企业的利润、政府的税收、经济的效率、社会的公平),是否可以和如何设计一套游戏(或博弈)规则,使得每一个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基本假定:人是理性的或者说自私的,即指他在具体策略选择时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掌握各自私人信息的情况下出于自身利益行事,其最终博弈结果能够到达该组织设定 的目标。[4]我国学者丁利等认为可以把机制设计理论看作是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理论的综合运用,假设人们的 行为按照博弈论刻画的方式,并且按照社会选择理论对各种情形都设定一个社会目标,那么机制设计就是考虑构造什么样的博弈形式,使得这个博弈的解最接近社会目标。[5] 可见,机制设计理论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具有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对收到的不完全信息进行准确、有效分析,并作出合理决策;其次,各个行为体都应该符合自由制度主义主张的自私、理性等特性, 第25卷第4期 2009年7月Vol.25,No.4Jul.2009JO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经济理论与实践

从所罗门王的故事到机制设计理论

从所罗门王的故事到机制设计理论 《圣经》上所罗门王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两个女人抱着一个男婴来到所罗门王跟前,要求他评判到底谁是真的母亲。所罗门王见她们争执不下,便喝令侍卫拿一把剑来,要把孩子劈成两半,一个母亲一半。这时其中一个女人说:“大王,不要杀死孩子。把孩子给她吧,我不和她争了”。所罗门王听了却说:“这个女人才是真的母亲,把孩子给她。”这个关于所罗门王的睿智的故事在流传了两千年后,有好吹毛求疵的经济学家跳出来说,故事中的假母亲是不够聪明的,如果她和真母亲说同样的话,那所罗门王该怎么办呢?当然,仅仅会责问别人还不是好样的,我们的经济学家有备而来。机制设计(mechanism design)理论及其一个主要部分执行(implementation)理论几乎是完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今后,有车族可 能要以纳税的形 式为汽车排放的 尾气买单了…… 机制设计理论可以看作是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理论的综合运用,简单地说,如果我们假设人们是按照博弈论所刻画的方式行为的,并且我们设定按照社会选择理论我们对各种情形都有一个社会目标存在,那么机制设计就是考虑构造什么样的博弈形式,使得这个博弈的解就是那个社会目标,或者说落在社会目标集合里,或者无限接近于它。它和所谓的信息经济学也几乎是一回事,只不过后者有不同的发展线索,但毫无疑问所有信息经济学成果都可以在机制设计的框架中处理。

机制设计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社会主义的哈耶克-米塞斯与兰格-勒纳之间的著名论战。后来赫维茨在数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分析制度问题的一般化框架。近几十年来,机制设计理论一直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有众多经济学家在这个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性人物除了赫维茨,还有里特尔,拉德纳,马斯金,梅耶森,格罗夫斯,莱德亚德,汤姆森,吉巴德,萨特斯维特,缪林,乔丹,摩尔,帕尔弗雷,波斯特维特,施克米德,杰克逊,阿布鲁,森,斯尧斯特拉姆,史瑞娃施塔娃,田国强(赫维茨的华裔学生),周林等人。其中最杰出者当属赫维茨和马斯金。 从研究者的角度看,一个机制的最值得关注的特征有两个,信息和激励。机制的运行总是伴随着信息的传递,那么信号空间的维度成为影响机制运行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信息问题就是要求机制的信号空间的维度越小越好,当然必要时还须考虑信息的复杂性。而激励问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激励相容,这是赫维茨1972年提出的重要概念。在不同的博弈解前提下,激励相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机制设计理论家们几乎对各种情形下什么样的社会选择规则是可执行(马斯金贡献的概念)的问题都进行了探讨。 最初,占优策略均衡受到青睐,因为占优策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所谓占优策略就是不管别人采取什么策略,我的策略总是不差的,以不变应万变。不管别人怎么样总说真话就是一种占优策略。但经典的吉巴德-萨特斯维特操纵(ma nipulation)定理讲,能被占优策略均衡所执行的社会选择规则只能是独裁性的,即好和坏由一个人说了算。赫维茨1972年的著名结果也说的是这个道理,在信息分散的个人经济环境里,不存在一个有效率的机制让人有动力显示他的真正信息。

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设计需要管理人才 1.1高校艺术类专业是设计管理人才培养的天然基地 人才市场对于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创新性、复合型要求越来越迫切,尤 其是设计管理人才的稀缺,正是面临这样的需求,我们更应顺应时代,尽快建立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但当前国内大学的设计管理教学存 有以下问题:首先,为数甚少,只有几所专业类大学展开了研究生以 上的相关理论基础研究、国际政策研究,对于设计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培养缺失;职业培训层面的课程,也仅仅是简单的案例研究或浅层的 理论基础,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大都停留在基础理论层面,缺乏深度和广度,没有实践基础。而综合性大学(如中国传媒大学) 的多学科交叉形成深厚的人文背景,以及完备的教学管理体系,是展 开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最坚实的学术保障。同时,外部的社 会大环境已经进入了一个大创意时代,创意设计更需要系统的管理, 而学生们正是设计创作、设计管理的后备力量,所以建立完善的设计 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是顺应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是 社会的需求,当然,当前也具备了最好的时机和环境。 1.2中国的设计管理教育要充分国际化,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要世 界化 设计管理的理论在国外已经提出了近半个世纪,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在国内仍属于新兴学科,讨论也仅限于在产品设计等领域,而视觉 传达设计领域则是“人迹罕至”,理论部分也尚属空白。但随着中国 实力增强,文化创意产业也在努力走向世界,设计管理的概念进入中国。我们要将照搬引起的“水土不服”转变为立足于本土的教育理念 的改革,将国际的设计管理理论融入当代中国,不以国别为界限,以 自我发展为目标,博采众长,吸收普适性原则,大胆创新,创造出真 正属于自己的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国际化的同时,我们的设计 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理念中包含了充分的自我意识。国际化并不

机制设计理论简析

目录 一、机制设计理论的概念 (2) 二、机制设计的显示原理 (3) 三、机制设计的实施理论 (5) 四、机制设计理论的应用 (6) (一)机制设计理论在社会选择中的运用 (6) (二)机制设计理论在拍卖理论中的运用 (7) (三)机制设计理论在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性中的运用 (7) (四)机制设计理论在绿色支付政策(green payment)中的运用 . 8 五、机制设计理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8) (一)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设计 (8) (二)金融系统的机制设计 (9) 六、机制设计理论最新的发展 (10) (一)合谋 (10) (二)产权残缺(imperfect property right) (10) (三)委员会(committee)决策的信息获取 (11) 七、小结 (11)

机制设计理论简析 200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Leonid Hurmicz、Roger B.Myerson以及EricS.Maskin共同获得,以表彰他们在机制设计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Hurmicz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了机制设计理论、重复博弈、收入不均衡问题以及投票理论等等。Myerson主要的研究包括经济学领域中的博弈论以及政治学领域中的投票体制等等。Maskin日前的研究领域包括博弈论、激励理论、拍卖理论以及社会选择与社会福利,研究的课题为机制设计理论、重复博弈、收入不均衡问题以及投票理论。 “机制没计理论”最早由赫维奇提出,马斯金和迈尔森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文稿中称,“这种理论使我们能区分运作良好的市场和运作不良好的市场,它帮助经济学家确定有效的贸易机制、规则体系和投票程序”。 一、机制设计理论的概念 亚当-斯密曾经用看不见的手来比喻市场如何在理想状态下保证稀缺资源的有效分配,然而,现实的市场条件往往是不完美的,市场失灵经常发生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信息市场及外部性、公共产品供给等场景中,市场无法推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机制设计理论,加深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优化分配机制的属性、个人动机和私人信息的理解,而且还帮助我们寻找其他机制来改进市场的作用。在赫维茨看来,机制就是参与人彼此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系统,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机制中采取策略性的行动,即为了获得最大的预期效用或收益,参与人可以隐藏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或者发送错误信息。机制正如收集并处理所有这些信息的机器,而且还规定了信息博弈的行为规则,针对收集到的信息实施博弈的均衡解。不同机制的比较,实际上就是对信息博弈的不同均衡解的比较。也就是说,在不影响每个参与者追求个人利益的激励约束下,制度设计者可以设计出公共产品“反搭便车”的内生机制,把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予以“合成”,以调配并激励私人的力量为公众的目标所奋斗。由此可见,机制设计理论主要研究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信息不完全等分散化决策条件下,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经济或社会目标,设计出一种经济机制(博弈规则),使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制度设计者的既定目标相吻合。从研究路径和方法来看,传统经济分析把市场机制看作是给定的,而机制设计理论把社会目标作为已知,试图寻找实现既定社会目标的经济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重点

绪论 1、设计的的本质是由功能到结构的映射过程,是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进行构思、计划并把计划变为现实可行的机械系统的过程。 2、计划具有个性化、抽象化、多解性的基本特征。 3、现代设计方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概念: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辅助人们进行设计。优化设计是从多种设计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方法,它以数学中的最优化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手段,根据设计所追求的性能目标,建立目标函数,在满足给定的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设计方案。 有限元设计就是利用假想的线和面将连续的介质内部和边界分割成有限大小、有限数目、离散的单位来研究。 稳健设计通过质量工程方法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求把产品设计完美、健全,不受或尽量减少生产线波动带来的影响,以保证产品达到预期的质量效果。 虚拟设计是一种新技术,它可以在虚拟环境中用交互手段对在计算机内建立的模型进行修改,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和一次设计成功率。 创新设计、智能设计、表面设计、绿色设计、动态设计、摩擦设计、协同设计、工业设计等。一 1、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技术,是集计算、设计绘图、工程信息管理、网络通信等领域知识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即计算机辅助分析,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即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即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即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8、CAD的特点:1)规范化、高质量规范设计流程,统一文档格式,提高设计质量。9、CAD发展方向:脱离图版,实现全自动无纸化设计、生产和制造,是CAD发展的最终目标。 10.CAD的基本功能及优点:1)人机交互 2)几何造型 3)计算分析 4)系统仿真 5)工程绘图 6)数据管理 11、CAD系统组成:CAD系统的硬件结构:计算机、图形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CAD系统的软件:软件系统、支撑软件、应用软件。 二 1、优化设计:是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设计方法。它以数学中最优化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手段,根据设计所追求的性能目标,建立目标函数,在满足给定的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设计方案。 2、P49页:例2-1 黄金分割法求函数,3无约束优化方法:坐标轮换法、牛顿法、 约束优化方法:遗传算法、惩罚函数法、复合形法多目标优化方法:多目标优化问题、主要目标法、统一目标法 三 1、有限元法的概念:把复杂的结构看成由有限个单元组成的整体的一种设计方法 2、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化整为零,积零其整,把复杂的结构看成由有限个单元组成的整体 3、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完全弹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微小性假设,无初应力假设 2、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平衡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边界条件

包装设计理论和实践

包装设计理论和实践 随着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要与包装产生联系。因此,所需的包装也日益增加,包装与所生产的产品直接接触,其材料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消费行为。包装功能表现在催促、诱导消费者即时购买。同时使企业信息、产品信息、营销信息明确传达给消费者,因此不同的产品要找出其合理的产品包装才能显示其价值 与品味。 在我国,In our country,包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the packing may divide into two broad headings generally,即大包装和小包装。namely big packing and small packing.大包装也称运输包装,The big packing also calls the transport package。它主要是为了便于运输装卸和仓储;It is mainly for ease of transportation loading and unloading and the warehousing;小包装也称零售 包装和销售包装,The packing also calls the retail packaging and the sales packing,它既能保护产品品质,It already can protect the product quality,又有

一定的观赏价值,Also has certain ornamental value,便于宣传、is advantageous for the propaganda,陈列、the exhibition,展销,to sell,而且携带方便。moreover carries conveniently.小包装的种类很多,The small packing's type are many,从制作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硬包装、Different may divide into the hard packing,半硬包装和软包装三类,half hard packing and the processed foods three kinds from the manufacture material,如硬包装有铁罐、If the hard packing has the bill,锡罐、the canister tin can,瓷瓶、the porcelain insulator,玻璃瓶及工艺小木盒、the glass jar and the craft small wooden box,小竹盒、the small bamboo box,工艺刻花镀金盒等;the craft engraved patterns gold-plating box and so on;半硬包装有各种硬纸盒;Half hard packing has each kind of hard paper carton;软包装有纸袋、The softy is loaded with the paper bag,塑料食品袋和各种复合袋等,the plastic tucker-bag and each kind of compound bag and so on,设计都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The design may ac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mand,用适当的材料进行包装设计。Carries on the packing design

规划设计理念

传承田园城镇的规划理念、实践有机疏散、产城融合、复合功能、都市村落等核心概念,创造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新田园城镇形态。 可持续发展的小镇生命体:强调紧凑布局、适当密度、混合用地、多元居住、街道设计、开发空间为特征的都市村落,集居住、商业、休闲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自我生长的综合城镇有机体。 总体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修复、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重建地区生态廊道。将生态修复、社区景观设计结合,提供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机生长。 ?以分级化、开放化、景观化为原则构建整体的道路系统,重视社区内部通行道路的街景设计。 ?提倡低碳出行,在交通体系的设计中,引导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鼓励步行、使用公交系统和自行车; 以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导,设计具有宜人的步行和车行系统,各种交通系统便捷有效地衔接,共同构成有机、便捷的交通网络。?开放空间与公共设施充分结合,打造积极的、非独享的开放空间体系,以多点式、多样式、多主题的活动场地与社区景观系统相融合。以社区主干道及生态廊道形成对开放空间和邻里中心的珍珠项链式的串联。 ?保持尺度适宜且配套完善的城镇尺度。以5分钟步行尺度为原则配置基本生活配套的邻里中心。大型城镇级配套设施分主题分散布置,并与邻里中心的位置相结合以提升基本生活配套的可运营性。外向型休闲商业配套设施与居住适当区隔但保证其可达性。

?提供适中的开发强度,保证环境品质的同时提升社区活力。在容积率使用的过程中强调非独享开放空间的优先性。 ?提供多样化的居住产品满足不同支付力但相同价值取向的客户需求。不同价格的产品相对混合布局以提升社区的匀质性。创造多主题组团。 ?以人本意识和归属感的建立为社区规划的原则。设计软硬件结合的社区识别系统,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中创造社区的差别和唯一性,创造更多的交往空间以激发社区感。

案例:机制设计理论与赫维茨的不可能定理

机制设计理论与赫维茨的不可能定理1 众所周知,如何设计机制为经济主体提供合理的激励已成为当代经济学的核心主题。 因此,“机制设计理论”是当代经济学的热门理论。在“机制设计理论”出现之前,分配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分析基本上等同于市场理论,也就是亚当·斯密曾用“看不见的手” 来比喻市场如何在理想状态下保证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传统的经济分析证明了在非常严格的条件下,市场机制能够保证效率最大化。然而,现实世界总是不完美的,市场竞争不一定是完全自由和充分的,在很多领域信息也往往是不对称的。例如,消费者不可能得到他想了解的全部信息,银行不可能了解借贷者未来收入的全部信息,企业也不了解前来应聘人员的全部信息,行政管理人员也很难十分清楚下属是否在十分努力地工作,甚至政府也很难全部了解个人和企业的纳税能力。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市场分配问题,如何避免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潜在威胁,是否能设计出更好的经济机制,以实现效率最大化乃至社会公平等既定目标,这些问题的提出成为“机制设计理论”诞生的主要原因。 赫维茨196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资源配置中的最优化与信息效率》,拉开了“机制设计理论”的研究序幕。他后来相继发表了《无需需求连续性的显示性偏好》、《信息分散的系统》等论文,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的基础,1973年赫维茨在最富盛名的《美国经济评论》杂志上发表论文《资源分配的机制设计理论》,基本奠定了机制设计理论的框架。所谓机制就是一套博弈中的制度和规则,是参与人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系统,每个人在这个系统中都可以采取策略性的行动即为获取最大的效应或收益,他可以隐藏对自己不利的私人信息或告知别人错误的信息。而机制设计就是指“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社会目标,能否并且怎样设计一个经济机制(即制定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以达到既定的社会目标”。当然,你在设计规则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人们在掌握私人信息的情况下,出自于自身利益会作出相应的反应。由于所有信息不可能完全被一个人掌握,所以人们总是希望分散化决策。赫维茨认为,机制设计理论就是要研究在信息不完全、决策分散化、自愿选择和交换条件下,如何设计出一套经济机制,避免信息不完全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损失,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等既定目标的理论。 由于在现实社会中,经济环境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在这个理论模型下,经济机制不必看成是给定的,而是未知的、可设计的,并且只要满足一个好的经济制度的三个条件(资源的有效配置、信息的有效利用和激励兼容),就可以研究和比较各种经济机制的优劣。机制设计的目标可以大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制度设计,也可以小到只有两个参与者的经济组织管理。这一理论说明了即使在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实现效率最大化目标时,社会仍能通过选择某种经济机制来达到既定的社会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机制最值得关注的特征有两个:信息和激励。任何机制的设计和执行都需要信息传递,机制设计理论不仅在理论上将博弈论引入到新制度经济学中,推动了理论的发展,在现实中也有助于人们找到有效的交易机制、管制手段和投票程序,丰富了现实中可供人们选择的经济制度。然而,赫维茨在考察了只有私人物品的环境下,提出了不可能定理,即不存在任何机制既能使每个人透露其真实信息,又能实现帕累托最优。他认为,在信息分散的私人物品环境下,市场机制本身也面临信息无效和激励不足的问题,因此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达到效率的最大化。至于在公共物品的环境下,信息无效的问题更突出,更无法满足激励相容的条件。赫维茨认为,所谓激励相容就是指,如果某个机制使得真实显示偏好策略成为占优的均衡策略,那么这一机制就是激励相容的。也就是说,在制度或规则的制定者不能了解所有个体信息的背景下,可以设计某种激励机制诱导经济人显示真实信息,使经济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达到机制所制定的目标。 1祖强.机制设计理论与最优资源配置的实现[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

机制设计理论

里奥尼德·赫维茨 里奥尼德·赫维茨(Leonid Hurwicz,1917-):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机制设计理论最早提出者 赫尔维茨目前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赫尔维茨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进行了先锋性的探索,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机制和机构设计以及数理经济学。他曾于1990年由于“对现代分散分配机制的先锋性研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 里奥尼德·赫维茨简介 里奥尼德?赫维茨教授是犹太人,1917年出生于波兰, 他是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20多年以来,一直被提名为经济学诺贝尔奖候选人。一直没有获得。终于在200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来到美国,最高学位是在波兰时拿的相当于硕士学位的一个法学学位,来美国后,他没有去拿博士学位,就直接从助教授做到正教授。 赫维茨教授在学术上获得许多荣誉,比如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会院士(一年只有一个,比美国科学院院士更难拿),总统奖获得者,明尼苏达大学校董事会讲座教授,1990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等。 当然,他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是开创了机制设计理论。激励或激励兼容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 应用该激励机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开创信息经济学领域的委托代理人理论的密勒斯(James Mirrlees) 和维克瑞( William Vickrey)已经获得了诺贝尔奖。 他对中国的经济改革非常有兴趣,到中国访问过多次。为了访问中国时方便,他还自学中文,认识好几百中国字。 赫维茨这个人特有意思,可能是犹太人的原因,虽然拿着高工资,却有时象我这个穷学生一样到处找免费停车的地方,而不去要交费的地方停车。赫维茨教授还有一大特色,他能够根据每个人的经济学知识的多少和训练的不同,用非常通俗或严谨的语言把高深问题讲得异常地透彻。他的课非常有趣、且通俗易懂,但他的考试却很难,他手下的学生一般要学6、7年才能拿到博士学位,很多人最后往往拿不到学位,所以他的博士生不多。但是,“严师出高徒”,他培养的学生一般都比较优秀,比如他的学生麦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在200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里奥尼德·赫维茨的学术研究与贡献 赫维茨做了许多其它开创性的工作: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对动态计量模型的识别问题作出了奠基性的工作;早在1947年就首先提出并定义了宏观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概念, 理性预期学派已成为当今宏观经济学的主流,使得卢卡斯和普雷斯科特分别获得1995年和200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理性预期学派当中的其他几个大人物,象萨金特, 巴罗(R. Barro) 今后也很可能获奖; 赫维兹对如何从需求函数的存在来证明效用函数的存在这一可积性结果 也作出了重要工作,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结果。效用是现代微观经济学消费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整个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认为效用是一个唯心的概念,它不存在,在以往的国内政治经济教科书中,效用一直受批判;他和阿罗(Kenneth J. Arrow)等人还对竞争市场一般均衡的稳定性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赫维茨与机制设计理论 利奥·赫维兹在上世纪70年代对经济机制理论做了开创性研究。其研究对象大到对整个经济制度的一般均衡设计,小到某个经济活动的部分均衡设计。在他那里,概括地说,经济机制理论所讨论的问题是: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目标,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的分散化决策条件下,能否并且怎样设计一个经济机制(即制定什么样的方式、法则、政策条令、资源配置等规则),使得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最终版)

第一章设计方法学 1. 现代设计目标: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T--缩短产品设计周期 Q--提高产品质量 C--降低其成本 2. 传统设计法特点:静态的、经验的、手工式的、(近似计算) 现代设计法特点:动态的、科学的、计算机化的、(精确计算) 3.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分为:(1)直觉设计阶段(2)经验设计阶段 (3)半理论半经验设计阶段(4)现代设计阶段 4.系统-执行特定功能而达到特定目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 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一定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整体都是系统。 5.系统化设计的特征:由上而下、由总到细。 基本方法:系统的分析和综合。 6.黑箱法定义:把系统看成是一个不透明的,不知其内部结构的“黑箱”,在不打开黑箱的前提下,利用外部观测,通过分析黑箱与周围环境的信息联系,了解其功能的一种方法。 根据系统的某种输入及要求获得某种输出的功能要求,从中寻找出某种物理效应或原理来实现输入-输出之间的转换,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推求出“黑箱”的功能结构,使“黑箱”逐渐变成“灰箱”、“白箱”的一种方法。 7.系统化设计的步骤: 8、评价的目标内容: (1) 技术评价目标——可行性,创造性,可靠性 (2) 经济评价目标——成本,利润,市场潜力 (3)社会评价目标——社会效益和影响 9.技术-经济评价法 (a)技术价Wt : Wt=(Piqi)/Pmax (Pi-各技术评分值;qi-加权系数;Pmax-最高分值5分或10分)

(b)经济价Ww:Ww=Hi/H=0.7Hz/H (Hi-理想成本;H-实际成本)(c)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均值法:W=(Wt+Ww)/2 双曲线法:W= (Wt.Ww ) 10.产品价值V=F/C ( F-功能C-成本) 11.寿命周期成本(要会画出它的曲线图,并做分析) C=C1+C2 C1-生产成本C2-使用成本 12、提高V途径(分5种情况讨论) F ↑/C →=V ↑功能 F →/C ↓=V ↑成本 F ↑/C ↓=V ↑功能、成本 F ↑↑/C ↑=V ↑功能 F ↓/C ↓↓=V ↑成本 第二章机械优化设计 1.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统一形式描述: min f(x) x=[x1,x2,………xn]T s.t. gi(x)<=0 i=1,2,3…m hj(x)=o j=1,2,……n(p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作业 (大作业)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大作业)

1、采用系统化设计流程及所学现代设计方法详细阐述某公司需要投资研发一款新型产品的整个设计流程和采用方法。 (1)请具体阐述采用哪些设计方法,如何去完成新产品的规划设计过程?(2)请具体阐述采用哪些设计方法,如何去完成新产品的方案设计过程?(3)请具体阐述采用哪些设计方法,如何去完成新产品的技术设计过程?(4)请具体阐述采用哪些设计方法,如何去完成新产品的施工设计过程? 答: (1)产品规划设计包括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市场细分及选择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市场调研与分析,研究如何细分市场,以及企业如何选择细分市场,最后确定企业对细分市场的战略选择。第二个阶段是定义新产品概念。在这个阶段中要对某个细分市场,收集其需求的主要内容,包括客户需求、竞争需求及企业内部需求,并确定企业在该细分市场的产品定位,然后寻找和定义新产品概念。第三个阶段是确定产品规划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需要从技术层面分析新产品属于哪个产品族及其开发路径,并根据公司的战略确定新产品开发的优先顺序和组合策略,然后依据企业资源状况,制定新产品开发的时间计划。 产品规划设计的步骤为:信息集约→产品设计任务→预测调研→可行性分析→明确任务要求→可行性报告、设计要求项目表。 进行产品规划设计的主要方法有:设计方法和预测技术。支持产品规划设计的主要理论有:设计方法学、技术预测理论、市场学、信息学等。 (2)新产品的方案设计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方案设计和方案评审两个阶段。方案设计阶段的步骤为:总共能分析→功能分解→功能元求解→功能载体组合→获得功能原理方案(多个原理方案)→原理试验→评价决策→最优原理方案→原理参数表、方案原理图。 进行产品的方案设计的方法主要有:系统化设计方法、创造技法、评价决策法、形态学矩阵法。 主要的理论指导包括:系统工程学、形态学、创造学、思维心理学、决策论、模糊数学等。 (3)对产品进行技术设计时,首先要对结构进行总体设计,包括了对产品的结构设计和造型设计。进行新产品的技术设计的主要步骤为: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论文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班级:材控1031 姓名:黄加全 学号:201020607157

反求工程技术 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设计的基础理论研究得到加强,对着设计经验的积累,以及设计和工艺的结合,已经形成了一套半经验半理论的设计方法。依据这套设计方法进行机电产品设计,称为传统设计。 限于历史和科学发展的原因,传统设计方法基本上是一种以静态分析、近似计算、经验设计、手工劳动为特征的设计方法。显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技术的需要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先进设计科学技术的手段的出现,这种传统设计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当今时代的需要,从而迫使设计领域不断研究和发展新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现代设计是过去长期的传统设计活动的延伸和发展,它继承了传统设计的精华,吸收了当代科技成果和计算机技术。与传统设计相比,它则是一种以动态分析、精确计算、优化设计和CAD为特征的设计方法。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设计领域中就开始相继出现一系列新兴理论与方法。为了区别过去常用的传统设计理论与方法,把这些新兴的理论与方法称之为现代设计。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内容众多而丰富,它们是功能论、优化论、离散论、对应论、艺术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智能论和模糊论等方法学构成。 现代设计方法包括可靠性设计方法、化设计方法、并行设计、虚拟设计、绿色设计、动态设计等,这里重点介绍反求工程设计。 1.反求工程技术的基本概述 反求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简称:ER) 也称逆向工程,就是针对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系列分析方法和应用技术的综合的一项新技术。反求工程类似

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

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 调研报告

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区——星巴克旗舰店 1.案例简介 建筑师:原作设计工作室(章明/张姿) 设计团队:张姿、章明、孙嘉龙、张之光 项目地点:上海市2010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南车站路564号) 设计时间:2012/10-2013/2 建成时间:2014/2 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图1:效果图 2.案例的选择 夏日的余温没有完全散尽,秋天的凉意开始慢慢降临。金色的10月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出游的好时光。原本就计划在国庆期间到江苏旅行的安排为调研创造了宽裕的选择范围。 一直以来更喜欢简洁凝练的设计,加上在短时间内很难对较大体量的建筑有深刻的剖析,于是在案例的选择上更倾向于较有特色的小体量建筑。 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区的星巴克旗舰店就是一个较为合适的案例,最终使我选择它的原因是一篇关于这个建筑有趣的评论,作者提出了“不透明的透明”以及“透明的不透明”在建筑中同时体现的观点,让我产生了实地考察的冲动。

3.案例分析 该项目位于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这个已然穷尽了各种造型的场所,并且位于道路交叉节点的位置,如何在这样具有挑战的环境下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是设计后来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图2:区位图 沿着实践区的道路向里走,很快就会发现一个全玻璃盒子样的建筑,虽然只有一层且被周边各式造型的现代建筑包围着,但仍能清晰的感受到它的存在。 咖啡店独特的地方就在于其外表面覆盖了密密的玻璃肋,与一般设置在幕墙内侧且垂直的做法不同,玻璃肋与建筑外表面呈45°夹角,放大了其视觉上的存在感。由于玻璃幕墙加上倾斜玻璃肋的做法,使原本透明的玻璃材质变得不那么透明,增加了室内环境的私密性。

室内设计各空间设计理论要点

室内设计各空间设计理论(转贴 室内设计各空间设计理论 几种装饰风格的各自特点 风格定义形式特点主要陈设品 中国传统稳重、优雅,家具摆放有强烈的对称性,常装饰有雕饰、线脚,并以红木家具为主要家具 以雕花隔扇、落地罩、漆画屏风、字画、手工艺品为主,博古架上摆设唐三 彩、青瓷花瓶等古董 欧式传统 室内布置、线型、色彩及家具制作都吸取了传统的形”和神”又以各个国家 的地域的不同风格而各具特色以各国不同时期的代表性饰品的摆放来体现这一时期的特色 有欧式陶艺品、古罗马柱、西式茶几、壁炉等 包豪司风格注重功能与形式相结合,推崇无色效果以黑色为主色调,风格简洁、明了 田园式来自乡村、田野的灵感,推崇自然的生活模式 多采用木料、织物、大理石、花岗石、卵石、麻石、红砖块、杉木板、原木、藤器、竹帘、竹花盆、半成品陶器以及金色布艺 欧陆风尚随意、简约、时尚,颜色富有个性,或热烈、或宁静、或舒适,个人主观喜好反映明显 以丹麦家具为主,还有自然有创意的灯饰;家具不多,但结构合理,还可

自己动手做一些陈设品 新西式风格以单一黄色为基调,天花板以白色、淡黄色为主,浅黄色墙面配白色家具 灰兰色挂画,与墙面颜色相似的地毯,沙发、扶手椅样式现代,铺以大量的布艺装饰,窗帘色彩丰富 客厅设计须关注的要点 一般说,厅的区域大致可分为会客和用餐两大块,会客区适当靠外一些,用餐区尽量靠近厨房。因为是重点,所以客厅的色彩、风格应有一个基调,一般以淡雅色或偏冷色为主如果是阳光充足的明厅且面积又大,可在一面墙涂以代表业主个性的较强烈的一些的颜色,如是暗厅且面积又小,切忌用深色,应以白色或浅灰色为主。 客厅里家具和陈设品要协调统一,细节处可摆放一二件出挑一点的小物件,大局强调统一、完整;要体现风格特点,注意传统的配传统的、时尚的配时尚的;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型的,则应注重比例和轻重。 餐厅区设计须关注的要点 在设计餐厅时,首先要考虑它的使用功能,要离厨房近。大多数业主喜欢用封闭式隔断或墙体将餐厅和厨房隔开,以防油烟气的散发。但近年来受美式开放式厨房的观念的影响,也有将厨房开放或只用玻璃做隔断,这样比较适合复式或别墅式房型。因为卧室在二楼,不受油烟的影响。 在餐厅的陈设的布置上,风格样式就多了。实木餐桌椅体现自然、稳健,金属筐透明玻璃充满现代感。关键是要和整体居室风格相配。 餐厅灯具是营造气氛的造型师”应重视,样式要区别于其他区域,要与餐桌的调子一致。 卧室设计需关注的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