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句式及其特点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常见句式及特点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常见句式及特点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中常见的句式及特点包括以下几种:
1. 陈述句: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或观点的句子,句末用句号表示停顿。
陈述句可以是肯定句,也可以是否定句。
2. 疑问句:疑问句是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通常有疑问词或疑问副词引导,句末用问号表示停顿。
疑问句可以是肯定形式,也可以是否定形式。
3. 祈使句:祈使句是用来表达请求、命令或劝告等意思的句子,通常以动词原形开头,句末可以用感叹号或句号,表达强烈的语气。
4. 感叹句:感叹句是用来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子,通常由感叹词或感叹结构引导,句末用感叹号表示停顿。
5. 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语态的句子,即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被动句可以用“被”、“受”、“给”等词引导,也可以用无被动词的形式表示。
6. 倒装句:倒装句是句子成分的位置与常规语序不同,以达到强调、突出等效果。
倒装句有主语倒装、谓语倒装、宾语倒装等几种类型。
7. 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用并列连词或分号连接而成的句子,表示相互关联或对举的关系。
8. 复合句:复合句是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的句子,从句需要用关联词与主句连接,表示时间、条件、因果等关系。
以上是高考语文语言文字中常见的几种句式及特点,每种句式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和语境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句式来表达意思。
近体诗的句式及其语法特点

近体诗的句式及其语法特点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其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言或五言,共四联。
一、二句为首联,
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2. 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言或五言。
近体诗的语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仗:近体诗的句子通常是成对出现的,称为对仗。
对仗可以是两句相对,也可以是一句中相对的词语。
2. 押韵:近体诗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3. 粘对:指的是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称为“粘”;上联出句和下联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对,称为“对”。
4. 节奏:近体诗的句子有一定的节奏,通常是两个音节一个节奏单位,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近体诗的句式和语法特点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句子的类型主要包括哪四种

句子的类型主要包括哪四种文章一:句子的四种类型及其特点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按照句子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句子分为四种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一、陈述句:句子的陈述句是对客观事物的陈述或描述,是最常用的句子类型。
陈述句表示的内容真实可信,而且不带有任何疑问或命令的口气。
知识点1:陈述句语气的稳定性陈述句语气稳定,切合实际。
它是人们交流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语气,是人们表达自己思想、看法、观点的基础。
知识点2:陈述句的作用陈述句的作用是用来明确表达说话者所要陈述的内容,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陈述句与其他句型之间的搭配和平衡,避免单调乏味。
知识点3:陈述句的语调陈述句通常使用降调,表明说话者对所陈述的内容的肯定和认同。
二、疑问句:句子的疑问句是用来询问某个问题、寻求某种答案的句子。
疑问句的语气带有询问和疑问的意味,常常使用升调。
知识点1:疑问句表达难点疑问句的表达方式因为答案的多样性和答案所涉及的语言知识和思维方式往往需要较高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
其中包括基本语法知识、词汇量、语言语境的理解能力和推理思维能力。
知识点2:疑问句的作用疑问句可以帮助交流双方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进一步帮助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知识点3:疑问句句式选择疑问句的句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句式。
常见的句式包括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
三、祈使句:祈使句是表示请求、建议、命令等语气的句子,其特点是语气强烈和简洁明了。
知识点1:祈使句气势和紧张感祈使句的语气通常是命令、建议、请求等,因此带有一定的气势和紧张感。
知识点2:祈使句的影响祈使句对于人们的行为、心理和情感均具有影响。
适当的祈使句可以激励人们积极向上,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负面情绪。
知识点3:祈使句的语气变化祈使句的口气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由变化。
例如,可以使用祈使句加上语调的转换,将请求变成礼貌性的请求而不是命令。
常见特殊句式

几种常见的特殊句式(一)——把字句被字句明确:八种需要掌握的常见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存现句、比较句、双宾句一、把字句用介词“把、将”将受处置的语义成分置于谓语动词之前,这样的句子就是把字句,它是主动句的一种,也可以理解为,由“把、将”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一种动词谓语句。
格式:A把/将B……例如:1.爷爷一大早就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2.老张将申请书交到办公室。
3.你把题目再检查一遍。
4.夕阳西下,太阳的余光把天空渲染得格外美丽。
5.在这次的大地震中许多老师将(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亡的威胁留给了自己。
把字句的特点:1.“把”后面一般是名词性成分,表示受处置或受影响的人或者物,有时后面也可以是动宾短语或主谓短语,但要在末尾加上“这件事”来指代。
例如:请你把挪用公款这件事说清楚。
2.“把”与后面的成分一起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作状语。
3.否定词“不、没”一般要放在“把”的前面,例如:我不愿意把房子卖了。
但有时也可以放在“把”的后面,例如:把他不当一回事=不把他当一回事;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把我简直不放在眼里。
4. 把字句中的动词一般是能带支配对象的行为动词,即能带施事宾语的及物动词。
二、被字句句子中带有“被”字或由“被”字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一种动词谓语句,属于被动句。
在句子中,用介词“被”引进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同时指明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接受者。
格式:B被A…… B被……把字句和被字句可以相互转化,总体方法:A把、将B……←→B被A……例如: 1.爷爷一大早就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一大早院子就被爷爷打扫得干干净净。
)2.老张将申请书交到办公室。
(申请书被老张交到办公室。
)3.夕阳西下,太阳的余光把天空渲染得格外美丽。
4.在这次的大地震中,许多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亡的威胁留给了自己。
课堂练习:将下列句子变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尼玛打碎了玻璃杯。
把字句:被字句:2.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我。
文言文句式特点及表达效果

文言文句式特点及表达效果一、倒装句定义: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的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
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 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常见句式及其特点

常见句式及其特点
常见的句式有主谓结构、并列句、从句和疑问句等。
1.主谓结构:
特点:简洁明了,表达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例句:She runs every morning.(她每天早上跑步。
)
2.并列句:
特点: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分句组成,连接词常用and、but、or等。
例句:I like swimming, but my sister prefers hiking.(我喜欢
游泳,但我姐姐更喜欢徒步旅行。
)
3.从句:
特点:由一个引导词引导的句子,作为句子的一部分,分为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等。
例句:I know that he is a doctor.(我知道他是一名医生。
)
4.疑问句:
特点:用于提问,一般使用疑问词或在句子开头加助动词或倒装提问。
例句:What are you doing?(你在做什么?)
以上是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不同的句式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和目的下
使用,使句子更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
语文各类句式、词语

虚词简介:词类作用例词语法特点 / 举例副词表示程度很挺太稍微十分极非常更加(1)副词主要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
(如可以说「他刚离开」、「你很好」、不能说「刚门」「很电视」)(2) 不能重迭,也不能用肯定或否定相迭来表疑问。
(3) 除「不」、「没有」、「一定」等少数副词外,副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和作主语、谓语。
表示情状亲自互相肆意陆续赶紧悄悄竭力表示时间频率刚才立刻已经曾经再三还屡次表示范围都全部只仅仅也表示肯定否定必必定不没没有莫表示语气难道究竟也许偏偏莫非岂大概介词表示时间从到在当(1) 不能单独使用。
(2) 介词后面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
(3) 不能加表示趋向的动词「来」、「上」、「下」等。
表示处所方向向由往朝表示依据方式按按照根据本着表示原因目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表示被动被给让叫表示对象、关联把将替对于关于表示比较比跟和同与表示排除除除了除去连词连接词和短语和跟同与及以及并并且而而且或或者还是(1)只有连接作用,没有修饰作。
(2)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3)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成对搭配使用。
「既然……就」「因为……所以」。
连接分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假使既然如果因为所以尽管即使不论连接句子或段落但是所以然而因此助词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1)独立性最差,意义不常附在别的词和短语后面。
(2)除「所」外,都念轻声。
(3)结构助词「的」「地」「得」「所」分别用作定语、状语、补语的标志。
(4)「所」常放在动词前,构成短语,常作定语。
如(「所见所闻」「为情所困」)(5)「似的」经常附在词语后,使整个结构具有描写、比喻的作用。
(他疯子似的笑着。
)(6)时态助词常附在动词后,「着」表示动作还在进行,「了」表示已完成,「过」表示动作已成过去。
(「他驾着车。
」「他走了。
」「他昨天来过。
」(7)语气助词常用在句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
(「这是为什么」「你先走吧!」)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吧吗啊也罢叹词表示悲伤痛苦唉哎哟啊一般用于句首,作独立语,也有放在句中或句末。
常见文言句式特点总结

常见文言句式特点总结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或者说,是用来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等于什么、具有什么属性或属于什么范围的句子。
1、用“者”、“也”表判断,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1) 主语者,谓语也。
例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③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 主语,谓语者也。
例句: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主语,谓语也。
// 主语谓语也。
例句: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宋,小国也。
③梁,吾仇也。
④此世所以不传也。
(4)主语者,谓语。
// 主语者谓语。
例句:①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
②粟者,百姓之所种。
③博鸡者袁人。
2、用动词“是”、“为”表判断。
例句:①臣是凡人。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
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第三个“为”是语气助词)3、用“乃、即、本、亦、素、则、必、皆、尽”等副词和语气词“耳”表肯定判断。
例句: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臣本布衣。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④环滁皆山也。
⑤此亡秦之续耳。
⑥宾主尽东南之美。
4、用“未、非、弗、无、莫”等否定副词表示否定判断。
例句:①君子生非异也。
②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③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④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5、无标志的判断句,格式为:主语,谓语。
// 主语谓语。
例句: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秦,虎狼之国。
③刘豫州王室之胄。
二、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即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即受动者),而不是动作的发出者(即施动者),常借助“于、见、为”等介词表示被动意义。
主要有下列格式:1、受动者+ 动词 <+ 于. + 施动者> 例句:①君幸于赵王。
②吾不能……受制于人。
2、受动者+ 见. + 动词< + 于 + 施动者>这种句式中介词“于”的作用是引出施动者,施动者也可以不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句式及其特点
句式,通常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
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常见的句式有:长句和短句、主动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反问句、单句和复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常式句和变式句、整句和散句。
1、长句和短句
句子有长有短。
所谓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
所谓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
长句和短句各有修辞效果。
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
长句主要用于书面语、议论、描写之中;短句主要用于口语、紧急场合、演讲词等中。
如:许德珩同志对记者讲述了他为救国救民,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随后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和反蒋抗日的斗争,曾两次坐牢、被抄家,三次在他任教的大学被解聘,历经波折的亲身经历。
许德珩同志对记者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他为了救国救民,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核革命”,随后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和反蒋抗日的斗争,他曾两次坐牢、被抄家,三次在他任教的大学被解聘,历经波折。
2、主动句和被动句
在动词谓语句中,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者,这样的句子叫主动句,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就叫被动句。
主动句包括一般主动和“把”字句两种,“把”字句中“把”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被动句中“被”所构成的介宾短语也作状语。
有时“被”后对象省略。
“把”字句,就是用“把(将)”,将动词的支配、关涉对象放在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
“非把”字句改为“把”字句则强调了对受动对象的处置、影响及其结果,反之,则失去强调处置、影响及其结果的效果。
如果以主动者作为陈述对象,则用主动句;如果以被动者作为陈述的对象,就用被动句。
主动句的谓语动词是没有限制的,被动顺的谓语动词是有限制的,而且表示遭受的意思。
所以被动句比较少用。
但有些时候,选用被动句倒比选用
主动句更为合适。
强调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说出、不愿说出或无从说出时,就要用被动词,如:将介石被打败了。
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为了使前后分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为了使伤叙述的重点突出,语义连贯,语气流畅,也宜用被动句。
如:在工厂里,她是有名的劳动带头人。
去年她被工人们选为劳动模范。
今年,她又做出了新成绩。
3、肯定句和否定句
同一事物的意思可以用肯定判断表示,也可以用否定判断表示。
对事物做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这两种句式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语境的轻重强弱有差别,一般地说,否定句的语意比肯定句轻些弱些。
如:①今天天气好。
②今天天气不坏。
否定句有两种类型: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
单重否定句中只有一个否定词,双重否定句最常见的是先后连用两个否定词,如“没有……不”,“不……不”,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词或反问语气。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
双重否定句比一般的肯定句语气更强,更加肯定
有的双重否定句可用来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如:“同来的人都知道,他不会不知道吧!
4.单句和复句
单句与复句的转换主要是根据意义关系改变语法结构。
单句变复句的主要方法是:如果是几个简单的单句,便可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组成复句,即通过关联词语来勾连分句的意义,使之成为一个有整体意义的表意单位。
如果是结构复杂的单句,便把复杂的成分分解出来,构成具有几个主谓结构的表意单位。
单句变为复句后,表意更有整体性,更有逻辑联系,更为严密。
复句变单句的主要方法是:将分句抽出来变为只有一套主谓结构的一个一个细小的表意单位,但要根据意义加上恰当的主语等,也要注意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复句变单句后,取消表意的整体性。
5.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现代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基本是一致的,它们所使用的句式,大体上是相同的。
但是从句式使用的经常性来看,口语和书面语仍然存在着差别。
因此,我们可以把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口语句式;把书面语里
经常出现而在口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书面语句式。
两种句式的主要区别是:口语句式的特点是比较短小,结构也简单,少用关联词语,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活泼、自然;书面语句式的特点是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较多,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严谨,周密。
此外,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运用的词语方面,也具有明显的风格色彩上的区别: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而组成,书面词句式大都由文雅的书面语词组成。
6.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的变换
陈述句是用来陈述一件事情的句子,分为肯定陈述和否定陈述两种。
肯定陈述又有两种表达形式,一是“是”字句(即判断句),一是一般肯定句。
陈述句用陈述语调,语气较为平缓,表陈述语气。
疑问句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包括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两个方面。
无疑而问主要指设问和反问。
疑问句中有疑而问,语气带有商量,询问的特点;设问具有引发人思考的特点;反问语气较强,加强了语气。
疑问句又可分为特指问(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是非问(如“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选择问(如“你吃米饭还是吃馒头”)、正反问(如“你想不想祖国啊”)。
肯定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句子。
祈使句是祈使语调,语气多数较为强硬,少数较为缓和(句末可用句号)。
祈使句分为要求和禁止两类。
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感叹句是感叹语调,具有较强的抒情气氛,多用“多么”之类的感情色彩较浓的副词和语气词表达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7.常式句和变式句
句子的结构有一定的形式,词语在句子里的位置也有一定的次序。
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偏句在前,正句在后。
我们把句子成分或分句居经常的,一般的位置的句子叫常式句。
有时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可以改变句子的结构形式,可以改变词语在句子里的排列位置,这就形成了变式句。
变式句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单句成分的一般次序变成特殊次序,一类是偏正复句中的分句一般次序变成特殊次序。
前者包括主谓倒置句、定语后
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后者主要包括因果倒置句、转折倒置句、条件倒置句、假设倒置句等。
定语、状语后置往往是为了使它突出些,让人们对倒置成分有深刻的印象,或者是为了调整语句结构,使语言简洁有力。
8.整句和散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散句。
整句主要是排比句、对偶句等,散句主要是长句短句交错、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
整句和散句各有用处,各有修辞效果。
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这种句式在散文、诗歌、唱词中应用较广,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散句比较灵活,富于变化,生动感人。
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则兼二者之长,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
如:
散句:花园里开满了红、黄、白三色鲜花,风儿一吹,犹如跳动的火焰,闪闪发光的金子和即将飘落到地上的雪花。
整句:花园里开满了鲜花,风一吹,红的像火焰在跳动,黄的像金子在冰光,白的像雪花在飘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