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热”背后的“冷”思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

说明文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2023·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说明性文章,完成各题。
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重现人间马思嘉①201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对贺兰山东麓古代文化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贺兰山苏峪口生态保护区内的一处山坡上,发现大量闪着神秘光泽的细白瓷碎片,以及部分从流沙中浮现的窑炉遗迹。
②a据调查,瓷窑遗址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13处窑炉。
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围绕1号和2号窑炉进行正式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揭开了包括两座窑炉在内的完整作坊遗迹,出土大量精细白瓷产品和各类窑具,并在窑场周围发现开采瓷土、石英、煤、石灰等制瓷原料与燃料的矿坑。
③专家介绍,两座残高逾两米的马蹄形半倒焰馒头窑历经千年风雨,保存完好的风道、火膛、窑室、烟囱等遗迹揭示了当时高超的窑炉建制。
b作坊遗迹还包括瓷土粉碎、贮存、拉坯、上釉、晾坯等痕迹,反映了较为完整的制瓷工艺流程。
④今年2月15日,c国家文物局将这一考古新发现作为2023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发布。
2月22日,宁夏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据考古专家推断,这一窑址始建于西夏早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西夏瓷窑址。
⑤d苏峪口瓷窑址项目负责人、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朱存世说,窑址废弃后就被山上流沙掩埋,后期人类破坏极小,因此是全国瓷窑址作坊遗迹保存最好的窑场之一。
(选自《半月谈》2023年第8期,有改动)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发掘苏峪口瓷窑完整作坊遗迹的时间是2017年。
B.现已发掘的两座马蹄形半倒焰馒头窑高两米,虽历经千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
C.考古专家认为,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建于西夏早期,是国内最早的西夏瓷窑址。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博物馆 “热”背后的“冷”思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6题。
【材料一】(新华社2019年5月18日)【材料二】“我不在博物馆看展览,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一个热衷于在博物馆“打卡”的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体闲时光。
毋庸置疑,“逛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仿佛是跨越千百年时光而来的先人信札,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让观众得以一窥祖先们的生活图景、悲欢离合。
这样的“精神盛宴”,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不再是小众需求。
虽然发展速度今人惊叹,但中国博物馆仍然面临“成长的烦恼”“一个好的博物馆,应该在做好保护、研究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让身处其中的观众在很舒服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树立文化自信。
”关强说。
这对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无疑提出了很高要求。
调查发现,博物馆“讲故事”能力仍是短板。
观众对博物馆不同方面的评价中,评分最低的三项是“互动体验手段”“高科技展示手段”和“讲解体验”。
至今还有很多博物馆停留在展示奇珍异宝的阶段。
好的展览,要用故事打动观众。
展览的要义,不是追求最上乘的展品,而是讲好展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展览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坛坛罐罐,而是展示这个区域过去人们的生活。
【村料三】记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正在于它跳出了传统器物学和考古学的解读思路,通过透物见史、见人、见精神的方法,解读国宝背后的文明密码及其传奇故事。
与传统展陈方式相比,观众更青睐有互动和参与感的展览。
为了满足新需求,不少博物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文物活化方面各出奇招。
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组文物表情包,被年轻人大量下载;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湖南省博物馆推出“我的假日在湘博”等系列活动,每场预约名额都被一抢而空……(《人民日报》2019年5月10日)14.下面对材料一图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1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数量和参观人数,与上年相比都有增加。
B.“新华社记者卢哲编制”,标明了编制者的身份和姓名,以体现信息的可靠性。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后习题word第六单元检测

第六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国潮作为现代时尚景观中的独特呈现,其创意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外在形式则吸纳并融汇了当代大众审美。
这种先锋与复古碰撞的创意,在追求个性化表达的青少年群体之中颇具吸引力,因此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搭上国潮的列车。
除了已经流行起来的汉服、破圈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成为各大景区标配的特制文创雪糕,白酒、口红、家具、家电、电子产品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品也都推出了各自的“国潮款”。
随着工业化的完成,西方社会已经进入后现代社会,我国也在朝这一方向加速推进。
在后现代社会,商品不再是仅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而更具有符号价值,人们消费某种商品,更多是为了获得商品所承载的符号意义。
兵马俑造型的文创雪糕不比普通雪糕更甜,但正如网友所言:“逛着兵马俑吃着兵马俑造型的雪糕,有种穿越回秦朝的感觉,口中甜丝丝的味道勾起了我对那个朝代的无限好奇,引导着我重新学习了一遍秦朝的历史。
”从这个意义上讲,购买和消费国潮产品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文化行为。
在使用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国潮产品之所以受到追捧,关键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被唤醒,希望通过时尚的形式走近并了解传统文化。
国潮产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可是,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国潮产品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仍然是浅层次的,往往重其表而轻其里。
比如,一些品牌对于国潮的理解还停留在龙凤、图腾、繁体字上,甚至从古代随意挑选一个物件并将其化作具体“符号”印在服饰上,再染上年画风格的配色,就为自己打出国潮的噱头。
这些附庸风雅的产品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国潮产品,说白了,不过是把传统文化当作装点门店的“包装纸”。
还有一些国潮产品在设计中跟风猎奇,把诗文字词、典籍图画、车马舟船等古风元素进行生硬嫁接或胡乱杂糅,通过所谓后现代艺术化处理装饰门脸以示复古。
更有甚者,张冠李戴,把日韩风当成国潮范。
2019-2020学年衢江区第一初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衢江区第一初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属于博物馆文化产业的范畴,是文化产业中最重视创意的一类产业。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利用文化创意理念重新组织博物馆经营活动,将博物馆特有的文化资源按创意产业规律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和整合,形成全新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两大类。
有形产品包括各种基于博物馆藏品、特色文化或者博物馆建筑而设计的产品,无形产品包括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服务、教育活动等。
文化创意产品作为促进博物馆与社会接轨的最具创造力和活力的媒介,能推动博物馆与民众的互动,有助于文化的传播。
(摘编自张立《新时代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材料二:受科技、个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现实常存在较大差距。
比如研发文化纪念品,设计人员通过提炼文物的文化元素,再加以整合设计,在电脑上呈现出完美的图稿,当将图稿转化为实物时,由于制作工艺不成熟,制作出的实物失去了本该有的神韵。
我国博物馆藏品种类众多,受博物馆管理制度限制,设计人员一般只能隔着玻璃去观察,这导致设计人员对藏品了解不足,影响产品设计。
外国一些博物馆建立了庞大的藏品数字化体系,工作人员可以随时调取资料进行研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国博物馆文化产品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产品同质化,虽然地域不同,但很多产品几乎没有差别。
单一的文化产品无法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不改变博物馆文化产品缺乏创意的现状,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必会受到阻碍。
(摘编自黄剑青《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和思考》,《科学中国人》2017年第21期)材料三:从今年2月开始,抖音、淘宝、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平台相继举办“云游博物馆”直播活动,全国几十家博物馆参与,单日观看量超过千万。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五)(北京卷)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五)(北京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0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启发掘。
创新的考古发掘研究模式,给三星堆研究带来了巨大收获。
在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现场,四个巨大的考古方舱最引人注目。
它们将六个新发现的祭祀坑罩住,来自不同科研单位的专业人员穿着防护服在其中开展野外考古。
发掘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文物在地下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出土后周围环境发生巨变,如果保护不及时,会造成毁灭性伤害,如彩绘变色、有机物碳化等。
如今,这种由多学科专家设计建造的密闭的考古发掘舱,可以严格控制发掘现场的温度、湿度,避免外界尘土、细菌等污染因素的干扰,为出土文物提供及时有效的现场保护。
野外工作结束后,出土文物的室内整理、保护和修复成为重点工作。
三星堆的文物出土时脆度较高,采用传统的实物拼对的方式修复容易造成伤害。
文保团队采用了三维模型数字拼接的方式;对文物进行全方位扫描,建立三维模型;利用AI 技术提取碎片的几何特征信息,计算彼此的匹配度;分析受力数据,验证不同拼接组合的可能性……无需触碰实物,研究人员可以在数字空间进行模拟拼对和复原,充分验证各种可行性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修复过程中对文物的伤害。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的形成年代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碳十四年代研究团队经过研究,初步判断三星堆的几个祭祀坑形成于商代晚期,形成时间大致相当。
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团队首次深入揭示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丝织品的组织结构和织造工艺之谜。
河南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团队研发出了适用饱水糟朽象牙文物的保护材料及相关保护工艺,实现了考古出土饱水糟朽象牙整根完整保护“零的突破”……众多考古学难题,正在各方研究团队的努力下,一一被攻克。
(取材于李凯旋、童芳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2023年7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
为了让观众们更好地了解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根据文物和考古工作特色,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在展陈上落实了很多有创意的设计。
2020-2021语文部编版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解析)含解析

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解析)含解析第六单元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3 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时下流行的表情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将古老与新潮融合一体,设计出系列甲骨文表情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
从1999年起,陈楠开始对甲骨文艺术设计进行研究与创作.“作为韩美林老师的设计助手,我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造型设计,融进甲骨文元素的体育运动项目造型,受到世界各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的好评,成为经典案例。
"陈楠说。
近20年间,他发表了大量关于甲骨文的设计作品,2017年首套甲骨文设计字库正式上线,同时他还把甲骨文设计成表情包、动画、贺卡、手机壳、丝巾等创意产品,带动了大量年轻人重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
目前,陈楠采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和热词,创作发布的甲骨文表情包已经有6套.他关于汉字设计的专著在海外出版发行,甲骨文等汉字艺术设计作品也在法国、匈牙利、美国等地展出。
(摘编自《陈楠:把甲骨文“玩"出“表情”来》)材料二文字是文明诞生的标志,文化传播的先导是文字。
甲骨文传承数千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
如何在纯粹的甲骨文研究、社会传播和文明交流中搭建桥梁,如何让深藏在博物馆里的甲骨从清冷库房中走出来,体现其时代价值,更多的人在尝试,在努力。
甲骨填色的拉曼光谱分析,计算机拼接甲骨图片技术报告,甲骨文大数据库平台的发布……科技手段在甲骨学研究中的运用是一个新的趋势。
识别与释读,一直是甲骨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中,大部分未获识别。
人们对未来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来研究解决甲骨文问题充满期待。
“殷契文渊”平台的发布也让人欣喜。
它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指导下,建立的一个集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为一体的甲骨文知识共享平台,包括“三库一平台”——甲骨字形库、甲骨著录库、甲骨文献库、甲骨文知识服务平台。
《“超五星”的三星堆》《考古热下的冷思考》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

《“超五星”的三星堆》《考古热下的冷思考》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甲“超五星”的三星堆①残缺的黄金面具、彩绘的青铜头像、巨大的青铜神树……2021年春天,随着一件件神秘文物的陆续出土,三星堆遗址再次聚焦世人目光。
②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距今约5000至2800年。
几千年来,它沉睡于成都平原一隅,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才被一位村民“悄然唤醒”。
经过数次发掘,其出土文物数量之惊人,造型之精美,可谓“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③文物众多且精美就能让其“吸睛无数”?事实远非如此。
“高颜值”的背后有许多未解之谜,令我们对其历史文化价值不断叩问——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面具,为什么造型如此奇特?高耸的青铜神树,是对太阳的崇拜,还是对鸟的崇拜?这些神奇的器物,构建起古蜀人怎样的精神世界?……有关专家表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更体现了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它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实物例证,足以位居世界顶级考古发现之列。
(摘自三星堆博物馆解说词,有删改)乙考古热下的冷思考①考古现场拆盲盒,直播现场问专家,视频平台飞“弹幕”……今年的三星堆考古,真是“热爆”了。
②昔日“冷清”的考古,为何突然变得如此“炽热”?除掉文物本身自带的“热能”,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③相较往年,今年网络直播和新闻报道不再“冷清清”。
大家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这场考古互动中,同步知晓许多相关知识。
“古蜀先民太土豪了”“青铜器奇奇怪怪又可可爱爱”……考古揭开面纱,网友深度互动。
考古不再“冷门”,文物不再“高高在上”。
④更深层次的原因才是关键。
以前,物质条件缺乏,人们忙于生计,漠视了本国文化的美好。
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生活富足,人们注重精神追求,关注传统文化。
内心不再“冷冰冰”,表现就会“热腾腾”。
⑤三星堆“霸屏”是五千年文明应有的热度,我们期待更多有价值的“冷”变成这样的“热”。
2022最新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解析——《热起来的博物馆需要一些冷思考》

《热起来的博物馆需要一些冷思考》材料一近年来,“博物馆热”不断升温,“网红打卡地”成为不少博物馆的新标签。
今后,博物馆又将迎来怎样的新发展?5月24日,国家文物局等九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2035年要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引发广泛关注。
然而,当前部分博物馆展陈仍存在观众需求感知不足、文物价值阐发不深、知识传播不到位等问题。
《指导意见》提出,要提高博物馆展陈质量,深入挖掘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以古鉴今、古为今用、启迪后人。
“要关注重大考古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的转化,挖掘文物当代价值。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
关强表示,要全面提升文创研发能力,高度重视博物馆文创设计开发与生产品质,深化市场分析与调研,结合市场需求,做好供给侧改革,开发更加贴近生活、深入衣食住行、引领生活美学的多样化的文创产品。
(摘编自《如何建设世界博物馆强国?国家文物局提出这些举措》,人民网2021年5月25日)材料二博物馆越来越有趣,潜台词就是博物馆的服务越来越人性化,宣传手段越来越创新,其结果必然是吸引了人气。
从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博物馆热起来,当然是一件好事。
但是,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文化场所,它的使命是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国民的综合人文素养。
所以,不管是服务手段的创新还是宣传方式的突破都必须为内容传播服务。
也就是说,轰轰烈烈的形式背后必须有扎实的内容传播作为支撑。
否则,在喧闹的背后,博物馆充其量只能是一只漂亮的绣花枕头。
(摘编自《热起来的博物馆需要一些冷思考》,铜陵文明网2018年5月28日)材料三“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博物馆可谓今年最具话题性的博物馆。
3月20日,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记者了解到,在上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三星堆博物馆“官宣”入驻天猫,上新40余款文创产品,并宣布将于今年“618”期间推出超级新品——带真土的考古盲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16题。
【材料一】
(新华社2019年5月18日)
【材料二】
“我不在博物馆看展览,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一个热衷于在博物馆“打卡”的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休闲时光。
毋庸置疑,“逛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仿佛是跨越千百年时光而来的先人信札,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让观众得以一窥祖先们的生活图景、悲欢离合。
这样的“精神盛宴”,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不再是小众需求。
虽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但中国博物馆仍然面临“成长的忧愁”。
“一个好的博物馆,应该在做好保护、研究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让身处其中的观众在很惬心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树立文化自信。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
这对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无疑提出了很高要求。
调查发现,博物馆“讲故事”能力仍是短板。
观众对博物馆例外方面的评价中,评分最低的三项是“互动体验手段”“高科技展示手段”和“讲解体验”。
至今还有很多博物馆停留在展示奇珍异宝的阶段。
好的展览,要用古诗打动观众。
展览的要义,不是追求最上乘的展品,而是讲好展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展览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坛坛罐罐,而是展示这个区域过去人们的生活。
(同材料一)【材料三】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胜利,正在于它跳出了传统器物学和考古学的解读思路,通过透物见史、见人、见精神的方法,解读国宝背后的文明密码及传奇故事。
与传统展陈方式相比,观众更青睐有互动和参与感的展览。
为了满足新需求,不少博物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文物活化方面各稀奇招。
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组文物表情包,被年轻人大量下载;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
3.0》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湖北省博物馆推出“我的假日在湘博”等系列活动,每场预约名额被一抢而空……(《人民日报》2019年5月10日)
14.下列对材料一图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数量和参观人数,与上年相比都有增加。
B.“新华社记者卢哲编制”,标明了编制者的身份和姓名,以体现信息的可靠性。
C.201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苗费开放博物馆数量,比上年增加了218家。
D.统计图配有多个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图案,可以让读者感到形象、亲密。
15.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目前博物馆“成长的忧愁”。
(4分)
16.如果选用上述三则材料做一期宣传专题,下列哪项适合做专题的主标题?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4分)
A.博物馆“热”背后的“冷”思考
B.博物馆的未来,路在何方?
C.博物馆,应讲好自己的“故事”
14.C
15.转变博物馆传统思路,关注展品背后的文化;改善博物馆展示和讲解方式,增加观众的互动和参与感。
16.示例1:我选择A。
标题用“冷”“热”对比,形象生动,表达光鲜,简易吸引读者。
既关注到当今博物馆“热”的现状,又清静思考了博物馆存在的短板和未来发展的出路。
示例2:我选择B。
标题用设问的形势能吸引读者,引人思考。
暗示了博物馆现状的不够,引发读者思考博物馆未来如何改革发展。
示例3:我选择C。
标题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在博物馆“热”的当下,讲“故事”仍是博物馆的短板,今后应该在讲解方式、互动体验等方面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