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采暖系统水处理规程DB11∕T 1775-2020
供热采暖系统管理规范文

供热采暖系统管理规范文一、引言供热采暖系统是保障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温暖舒适的重要设施,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制定供热采暖系统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供热采暖系统管理的各项规范,包括系统运行、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等方面。
二、系统运行管理1. 系统调试在系统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所有设备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调试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
调试过程中,应注意设备安全,避免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
2. 运行监测定期对供热采暖系统进行监测,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检测。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处理。
同时,对系统运行记录进行归档保存,以备查阅和分析。
3. 损失评估在供热采暖系统运行过程中,如发生损失或故障,应及时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评估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修复计划,确保系统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
4. 能效管理为了提高供热采暖系统的能效,应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管理。
包括优化供热管道布局,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增加系统自动控制等。
同时,定期对能效指标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系统能够以最低能耗满足用户需求。
三、设备维护管理1. 设备清洁定期对供热采暖设备进行清洁,包括锅炉、换热器、泵等。
清洁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坏或污染。
清洁后,应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设备无故障运行。
2. 设备保养定期对供热采暖设备进行保养,包括润滑、紧固、更换易损件等。
保养过程中,应遵循设备的维护手册,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保养后,应进行设备性能测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3. 设备维修当供热采暖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进行维修。
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并按照维修方案进行操作。
维修过程中,应注意工作安全和操作规程,确保维修质量。
四、安全管理1. 安全检查定期对供热采暖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包括设备运行安全、防火措施、防漏电装置等。
检查过程中,应侧重关键部位和隐患点,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供热采暖系统管理规范

供热采暖系统管理规范供热采暖系统是指为居民或机构提供供热、采暖服务的系统。
为保障供热采暖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需要对其进行规范管理。
设计与建设设计供热采暖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建筑物结构、居民使用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其中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预热、保温及水力平衡措施,确保系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高效稳定运行。
2.设计合理的热源与设备布局,确保热源的运行平稳和系统的安全可靠。
3.选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技术,尽可能减小系统运行成本。
4.设计应满足当地安全规范和环保要求。
建设建设过程中应按照设计方案严格执行,并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验收。
特别是在以下方面要注意:1.烟气排放:烟气排放应符合当地标准要求。
2.声环保措施:按要求进行噪声、振动控制等环保措施,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低。
3.系统防水:对供热采暖系统进行防水处理,以保证系统在水质污染和渗漏等情况下亦能正常运行。
运行与维护运行1.定期检查热源设备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确保供水水质符合标准,防止管路堵塞、结垢等问题。
3.对于高峰期或气候突变期,进行适当调节系统操作,保证供热、采暖质量。
4.对系统的监控、数据采集等进行规范管理,及时掌握运行情况,以便于处理运行中发现的问题。
维护1.定期维护设备,清洁换热器、减速器等关键部件,检查电气线路、仪表设备等是否正常。
2.定期清洗管道,保持供水水质清洁,及时发现管道漏损、堵塞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3.定期对阀门、舞热器等关键部件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建立联合维护机制,确保系统平稳运行。
安全管理1.明确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技能培训。
2.定期进行系统安全检查,及时查找和排查安全隐患。
3.建立考核、指导、维护机制,及时处理施工质量较差的项目。
结论供热采暖系统是保证居民生活的重要设施,必须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其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技术规范DB11∕T 1771-2020

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2)5 管理要求 (2)6 安全要求 (3)7 技术要求 (5)8 运行评价 (8)附录 A (资料性)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目录 (9)附录 B (资料性)运行记录 (10)附录 C (规范性)地源热泵项目安全生产检查表 (14)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源热泵系统的一般规定、管理要求、安全要求、技术要求、运行评价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地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和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 8174 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T 9237 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要求GB/T 13869 用电安全导则GB 19517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36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 50801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JGJ/T 177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DB11/T 527 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DB11/T 85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DB11/1066 供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DB11/T 1639 地源热泵系统节能监测DB11/T 1772 地源热泵系统评价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
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供热采暖系统水质及防腐技术规程

供热采暖系统水质及防腐技术规程1. 总则1.0.1为改善供热采暖系统水质,减轻对设备的腐蚀危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北京市大气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使本市供热采暖系统更加经济、安全、清洁和高效率运行,并保证本市热计量工作顺利进行,特制订本技术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的供水温度等于或低于95o C的供热采暖系统的水处理及运行管理,既有建筑热水供暖系统及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1.0.3热水供暖系统的水质水处理设计,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及《工业锅炉水质》(GB 1576—2001)的规定。
1.0.4热水供暖系统及水处理设备的施工验收应严格按照《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执行。
2.术语2.0.1充水用于对整个供暖系统使用前充注的水。
2.0.2补水系统在供暖期间为维持运行工作压力所需补充的水。
2.0.3系统水容量整个供热采暖系统充满水时水的总容积,包括锅炉和热交换器、水箱、管道和散热器等的水容量。
2.0.4阻氧塑料管道阻氧塑料管道的特征是具有阻氧层的塑料类管道。
2.0.5腐蚀金属与所处环境介质发生物理—化学作用(通常为电化学性质),导致金属于所处环境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甚至功能受到破坏。
2.0.6缓蚀剂可以减低腐蚀速率,但不明显改变腐蚀介质浓度的化学物质,一般想腐蚀溶液中添加浓度很低的缓蚀剂就很奏效。
2.0.7防腐阻垢剂可以使金属免受腐蚀或减缓腐蚀,同时能够阻止水垢形成和去除已生成水垢的化学药剂。
防腐阻垢剂分为固体和液体两类。
防腐阻垢剂也称为缓蚀阻垢剂或阻垢缓蚀剂。
2.0.8硬度指水中可使锅炉或热交换器结垢的两种主要离子,即钙、镁离子的总含量,用mmol/L(毫摩尔/升)表示。
其基本单元位c (1/2Ca2+、1/2Mg2+)。
2.0.9碱度指水中能够接受氢离子的碱性物质,如氢氧根、碳酸根及重碳酸根等的总含量,用mmol/L (毫摩尔/升)表示。
供热采暖系统维修管理规范 DB11T 466-2017

3
DB11/T 466—2017
图1 报修处理流程图
4
开始
用户投诉
客服中心判断投诉 类型
供暖问题
服 务 态 度
客服中心填写投诉 记录并下发至相应
部门
用户维修流程
相应部门核实
根据服务标准提出 惩治建议
落实惩治措施
电话回访
电话回访 结束
图2 投诉处理流程图
DB11/T 466—2017
结束
5
DB11/T 466—2017
表1 维修记录表
日期
故障设备
故障时间
故障排除时间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维修人
4.7 应按照 CJJ 88 的要求定期维护保养换热设备、除污装置、水处理设备、水泵、阀门等设备设施, 并建立维护工作记录,详见表 2。
表2 维护记录表
设备名称: 投入使用时间
维护日期
设备编号: 维护内容
维护人
4.8 日常检修结果应定期总结,形成总结报告,应包括检修项目、检修数量、检修中发现的问题、问 题处理的方法,有无异常或突发情况等。 4.9 日常检修工作资料、记录等相关材料应妥善保管,建立检修作业档案。
□正 □漏水 □关闭不严 □锈蚀 □其他
□正常 □显示异常 □其他
年 月 日时
分
年 月 日时
分
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检修项目。
处理结果
备注
8
表A.4 换热站检修记录表
检修项目
运行状态
异常描述
供电系统
□正常 □电压异常 □电表异常 □其他
供水系统
□正常 □漏水 □水表异常 □其他
一次网供水温度
一次网回水温度
供热采暖系统水质及防腐技术规程

供热采暖系统水质及防腐技术规程
1. 供热采暖系统中的水质应如何控制?
答:供热采暖系统中的水质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水垢、腐蚀等问题。
一般控制水的硬度、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气体等指标。
2. 防腐技术规程中的化学方法有哪些?
答:防腐技术规程中的化学方法有添加缓蚀剂、杀菌剂、水垢抑制剂等。
其中,缓蚀剂可以减少金属的腐蚀;杀菌剂可以杀灭病菌和细菌;水垢抑制剂可减少水垢。
3. 采暖系统中出现水垢和腐蚀会对系统造成什么影响?
答:水垢会在管路内部形成,导致水流动性降低,影响系统功能;腐蚀会导致管路金属失去原有功能,甚至产生管路泄漏等损坏。
因此,采取防腐技术和保洁措施,是维护采暖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步骤。
供热采暖系统管理规范本

供热采暖系统管理规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供热采暖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确保供热采暖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保障用户的供热采暖需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供热采暖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第二章供热采暖系统的建设第三条供热采暖系统的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建设安全、可靠。
第四条供热采暖系统的建设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用户需求、环境要求等因素进行设计,并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核和批准。
第五条供热采暖系统的建设应选择适合的供热方式和设备,并保证设备的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
第六条供热采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按照相关的工艺流程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第三章供热采暖系统的运行第七条供热采暖系统的运行应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系统稳定、安全。
第八条供热采暖系统的运行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持证上岗。
第九条供热采暖系统的运行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设备的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十条供热采暖系统的运行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供热管网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管网泄漏和堵塞等问题。
第四章供热采暖系统的维护第十一条供热采暖系统的维护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第十二条供热采暖系统的维护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设备的清洗、检修和更换,及时排除设备故障和隐患。
第十三条供热采暖系统的维护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管道的清洗和防腐,保证管道的畅通和耐用。
第十四条供热采暖系统的维护人员应定期进行系统的性能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运行效果和效率。
第十五条供热采暖系统的维护记录应及时记录和保存,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第五章供热采暖系统的管理第十六条供热采暖系统的管理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和权限。
第十七条供热采暖系统的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管理经验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管理工具和方法。
第十八条供热采暖系统的管理应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民用冷却塔节水管理规范DB11∕T 1770-2020

DB11/T 1770—2020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2)5 开机准备 (2)6 节水运行管理 (2)附录A(资料性)数据监测记录表 (3)附录B(规范性)额定补充水量核算方法 (4)附录C(资料性)日补充水量报表 (5)DB11/T 1770—2020民用冷却塔节水管理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民用冷却塔(以下简称冷却塔)节水管理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开机准备、节水运行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民用冷却塔节水运行管理,其他类型的冷却塔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190.1 机械通风冷却塔第1部分:中小型开式冷却塔GB/T 15453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氯离子的测定GB/T 29044 采暖空调系统水质3 术语和定义GB/T 2904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开式冷却塔 opened cooling tower循环冷却水通过淋水填料与空气直接接触换热,将冷却水热量传给大气的设备或装置。
3.2民用冷却塔 cooling tower for civil use民用建筑空调制冷系统使用的开式冷却塔。
3.3循环水流量 amount of circulating water在冷却塔和制冷主机之间单位时间内往返循环的冷却水流量。
3.4蒸发水流量 amount of evaporative water冷却塔运行过程中,循环冷却水由液态转变成气态,单位时间内逸入大气中的水流量。
3.5排污水流量 amount of sewage discharge water在确定的浓缩倍率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排放的水流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水质要求 (2)5 水质分析方法与频次 (5)6 水处理方式 (5)7 运行管理 (6)8 环保 (7)附录A(资料性)系统腐蚀和堵塞的原因分析 (9)附录B(资料性)系统常用的水处理方式 (11)附录C(规范性)运行管理用表格 (14)供热采暖系统水处理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供热采暖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水质要求、分析方法与频次、水处理方式、运行管理和环保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系统水处理技术和管理。
本文件不适用于铝制锅炉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1576—2018 工业锅炉水质GB/T 6903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通则GB/T 6904 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用水中pH的测定GB/T 6907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水样的采集方法GB/T 6908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电导率的测定GB/T 6909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硬度的测定GB/T 6913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磷酸盐的测定GB/T 12151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浊度的测定(福马肼浊度)GB/T 12152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中油含量的测定GB/T 13689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铜的测定GB/T 14427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铁的测定GB/T 15453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氯离子的测定GB/T 29044 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B/T 34355 蒸汽和热水锅炉化学清洗规则GB 50019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T 50050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T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B11/ 307 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T 598 供热企业服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DB11/T 1775—2020供热采暖水系统 heating water system供热采暖水系统包括补给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
3.2补给水 make-up water由外界向供热采暖系统补充的水。
3.3热源 heat source将天然或人造的能源形式转化为符合供热要求的热能形式的设施。
热源包括热水锅炉、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汽水换热器、太阳能热水器等。
3.4直供水 direct recirculating water with heat producer and radiator热源与供热采暖设备等系统末端设备构成一个密闭循环的系统用水。
3.5间供一次水 primary recirculating water从热源输送热能到换热器的循环系统水。
3.6间供二次水 secondary recirculating water从换热器到系统末端设备的循环系统水,包括经过多次换热的循环系统水的总称。
3.7细泥 fine and smooth mud水中的硬度或残留硬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析出的随水流动的水渣或沉降在设备及管道上的泥状沉积物。
3.8系统水容量 system capacity volume整个供热采暖系统充满水时水的总容积,包括锅炉、换热设备、管道、散热设备等设备的水容量。
3.9硬度 hardness水中易于形成沉淀物的金属离子总浓度,通常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浓度,单位为毫摩尔/升(mmol/L)。
计量单位均以一价离子为基本单元。
4 水质要求4.1 一般规定4.1.1 供热采暖水系统的补给水、循环水水质应满足系统中管道、设备和仪表对水质的要求。
DB11/T 1775—2020 4.1.2 磷酸根指标适用于以磷酸盐作阻垢剂的系统,磷酸根含量应符合GB/T 1576的规定。
4.1.3 溶解氧指标为经过除氧处理后的控制指标,溶解氧含量应符合GB/T 1576的规定。
4.1.4 氯离子指标适用于含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系统,氯离子含量应符合GB/T 29044的规定。
4.1.5 铜离子指标适用于含铜材质的系统,铜离子的含量应符合GB/T 50050的规定。
4.1.6 本文件中未提及的其他有害杂质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4.2 直供水水质直供水水质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直供水水质项目补给水循环水浊度/FTU ≤5 ≤10 电导率(25 ℃)/(µS/cm)—≤1500 pH (25 ℃)钢制设备7.0~11.0 9.0~12.0铜制设备7.0~10.0 8.0~10.0硬度/(mmol/L)设置除泥装置≤0.6 ≤0.6未设置除泥装置≤0.1 ≤0.1 溶解氧/(mg/L) ≤0.10 ≤0.50油/(mg/L)≤2.0 ≤2.0 全铁 Fe/(mg/L)≤0.30 ≤0.50全铜 Cu/(mg/L)—≤0.02磷酸根PO43-/(mg/L)10~50 5~50氯离子/(mg/L)碳钢及铸铁设备≤250 ≤250 304 不锈钢≤80 ≤80 316 不锈钢≤250 ≤250 铜制设备≤100 ≤1004.3 间供一次水间供一次水水质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间供一次水水质水样项目额定功率≤4.2MW 额定功率不限锅内水处理锅外水处理补给水硬度a/(mmol/L)≤6 ≤0.6 pH (25 ℃) 7.0~11.0浊度/FTU ≤20.0 ≤5.0DB11/T 1775—2020表2 (续)水样项目额定功率≤4.2MW 额定功率不限锅内水处理锅外水处理补给水铁/(mg/L)≤0.30 溶解氧/(mg/L)≤0.10氯离子/(mg/L)碳钢及铸铁设备≤250304 不锈钢≤80316 不锈钢≤250循环水电导率(25 ℃)/(µS/cm)≤1500pH (25 ℃) 9.0~12.0 磷酸根/(mg/L)10~50 5~50全铁/(mg/L)≤0.50油/(mg/L)≤2.0 酚酞碱度/(mmol/L)≥2.0溶解氧/(mg/L)≤0.50氯离子/(mg/L)碳钢及铸铁设备≤250304 不锈钢≤80316 不锈钢≤250a对于卧式内燃锅炉补给水硬度应小于0.2mmol/L。
4.4 间供二次水供水温度大于等于85℃的间供二次水水质应符合表2的要求,供水温度低于85℃间供二次水的水质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间供二次水水质项目补给水循环水浊度/FTU ≤5 ≤10 电导率(25 ℃)/(µS/cm)≤600 ≤1500pH (25 ℃) 钢制设备7.0~11.0 8.5~12.0 铜制设备7.0~9.0 8.0~9.2 铝制设备7.0~9.0 8.0~9.0硬度/(mmol/L) ≤0.6DB11/T 1775—2020表3 (续)项目补给水循环水氯离子/(mg/L)碳钢及铸铁设备≤250 ≤250 304 不锈钢≤80 ≤80 316 不锈钢≤250 ≤250 铜制设备≤100 ≤100 铝制设备≤30 ≤30全总铁量 Fe/(mg/L)≤0.30 ≤0.505 水质分析方法与频次5.1 分析方法应符合GB/T 6903的规定。
5.2 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的方法应符合GB/T 601和GB/T 603的规定。
5.3 水样的采集方法应符合GB/T 6907的规定。
5.4 水质指标的分析方法与频次按照表4执行。
表4 水质指标的分析方法与频次分析项目方法频次补给水循环水pH值GB/T 6904 1次/8 h 1次/8 h 电导率(25 ℃)/(µS/cm)GB/T 6908 1次/8 h 1次/8 h 浊度/FTU GB/T 12151 1次/8 h 1次/8 h 硬度/(mmol/L) GB/T 6909 1次/d 1次/d 酚酞碱度/(mmol/L)GB/T 1576—2018附录E —1次/d 溶解氧/(mg/L)GB/T 1576—2018附录A 1次/周1次/周全铁/(mg/L)GB/T 14427 1次/周1次/周全铜 Cu/(mg/L)GB/T 13689 —1次/周磷酸根/(mg/L)GB/T 6913 1次/周1次/周氯离子/(mg/L)GB/T 15453 1次/周1次/周油/(mg/L)GB/T 12152 1次/月1次/月6 水处理方式DB11/T 1775—20206.1 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系统特点,选择合适的水处理方式,防止系统的腐蚀、结垢和堵塞。
腐蚀和堵塞原因分析见附录A。
6.2 水处理方式包括预处理、软化处理、除盐处理、除氧处理和加药处理等。
水处理方式详见附录B。
6.3 可采用再生水作为补给水水源。
6.4 未设置人孔的锅炉,补给水应采用锅外水处理方式。
6.5 一次水、二次水应独立设置水箱,且循环膨胀水进入对应水箱。
6.6 供热采暖水系统应采取除氧、提高pH值或加缓蚀剂等有效的防腐措施。
6.7 加药处理宜采用旁通式自动加药装置,药剂宜采用耐高温、环保型产品。
6.8 在水质达到第4章规定的同时,还应在系统中加装可拆卸的去除细泥的设施或装置。
6.9 电子类水处理仪仅限用于间供二次水的阻垢处理,同时还应采取防腐措施。
7 运行管理7.1 系统投运在系统投入运行前应进行冲洗,冲洗应包括粗洗和精洗,具体要求如下:a)粗洗时应使用300kPa~400kPa的水进行分段冲洗,直至排水不再浑浊;b)精洗时启动循环水泵,应使水流速达到1m/s~1.5m/s,循环水应通过除污器,精洗结束后,应将除污器内的杂质清除。
7.2 系统运行7.2.1 系统水处理装置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7.2.1.1 应按照设计要求或者水处理设备厂家的说明书操作水处理设施。
7.2.1.2 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水处理设施;应对高位常压密闭式膨胀水箱、隔膜式压力膨胀水罐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7.2.1.3 采用钠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处理时,应符合以下要求:a)进水硬度高于10mmol/L时,宜采用两级软化;b)运行前应检查树脂是否存在破碎、铁离子污染、微生物污染等造成性能退化;c)运行期间应定期根据化验结果调整自动软水器的再生周期;d)采用地下水作为补给水时,应在钠离子交换器前加装过滤器,防止树脂孔堵塞。
7.2.2 系统水量和水质的监测7.2.2.1 系统运行前,应按表C.1记录系统的充水量并存档。
7.2.2.2 系统运行期间,应按表C.2每12h记录一次系统补水量,日补水量大于等于系统水容量的1%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
满水保养期间,应按表C.3每月记录一次系统补水量,月补水量大于等于系统水容量的3%~5%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