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数据库技术(2200086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实践适用专业:电子信息技术学分:3总学时:54(理论学时数:36,实践学时数:18)考核方式:笔试与平时成绩+上机开卷考试二、课程定位数据库技术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成为了当今最热门的计算机职业技能之一,正因为数据库应用及开发的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学习和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相关技能和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是计算机各专业中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该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建立、管理和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为使学生成为数据库管理员和软件开发人员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要求学生首先学习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语言等基础课程,为后续的软件项目开发、动态网页设计技术等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及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基本理论;掌握SQL Server 2008安装的基本过程及安装后的主要组件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的使用方法;掌握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建立与管理用户数据库的基本方法,了解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的基本体系结构和系统数据库的作用;理解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中表的基本概念,数据完整性概念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建立用户表、表中约束的建立、修改用户表的结构、往表中插入、删除和修改数据以及表的删除操作;熟悉Transact-SQL的基本语句,熟练掌握数据库、表的建立语句和数据表中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命令、查询语句的使用;学会构建ASP开发环境,了解ASP内置对象和ASP代码的组成结构,掌握ADO对象通过代码连接数据库的方法,掌握在ASP页面中通过连接对象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数据的方法。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代码:PE123037参考学分:3参考学时:48课程管理系部:计算机系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发人员: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团队二、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定位1.课程性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数据库管理及开发人员的基础支撑课程。

2.课程定位根据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培养学生基于当今主流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开发能力,确立了本课程作为开发后台数据库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如今各类信息系统、动态网站、移动应用的开发都需要使用后台数据库,数据库已成为当今计算机时代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开发过程,为软件开发、动态网站的创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前导课程:程序设计基础后续课程:网页设计、JSP动态网页开发、.NET编程技术、高级编程技术(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整个课程通过一个实际数据库应用开发项目驱动,完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讲练结合教学过程。

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原理和工具的使用。

本课程的理论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实践环节安排在设施先进的多媒体机房进行,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负责讲授知识,指导项目设计,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以达到教学目标。

(1)项目贯穿教学以学生管理系统等数据库为载体开展教学,贯穿数据库的整个开发过程,包括:概念模型设计、关系模型设计、创建与维护数据库、创建与维护表、对表的查询、建立存储过程、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安全等。

(2)任务分解知识点明确每堂课的任务、子任务,教学就是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融入相关知识,以达到“任务完成,知识掌握,本领学会”的教学目的。

(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一体化教室完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讲练结合的教学过程。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学习领域课程。

课程的内容既包括单片机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同时还包括数据库的设计和相关应用。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使学生理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熟练掌握数据库系统安装及维护、数据表设计、基本语句使用、索引和视图应用、SQL编程、存储过程编写,触发器使用、事务操作,能使用SQL Server2005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开发和维护。

为学生以后从事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基于数据库的项目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决策能力。

2. 社会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组织和管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3. 专业能力目标(1) 理解关系数据模型。

(2) 能对数据进行规范化。

(3) 能安装和搭建数据库系统环境。

(4) 具有对数据库进行基本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5) 具有熟练使用T-SQL语言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及编程的能力。

(6) 具有熟练使用索引、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等数据库对象的能力。

(7) 具有一定的数据库设计能力。

(8) 具有数据库设计文档的编制和整理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计算机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C++)”、“Java程序设计”、“UML”课程使学生具备了计算机操作能力,程序逻辑思维和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后,为继续学习“J2EE”、“JBulider+Weblogic 8.0”、“.NET应用开发”、“.NET高级应用开发”等专业课与毕业设计提供基础。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学时:48学时(每周3学时,共16周)课程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一、课程目标1.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2.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方法;3.掌握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和高级应用;4.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概念和使用方法;5.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二、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数据库系统概论》(第5版),王珊,萨师煊,高等教育出版社2.《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4版),张伟民,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1.《数据库系统概念》(第6版),亨廷顿·埃利斯顿,阿南普·斯林克,杰佛瑞·D.乔奎,机械工业出版社2. 《SQL必知必会》(第4版),Ben Forta,中国电力出版社3.《数据库应用技术与案例教程》(第2版),毕晓旗,机械工业出版社三、教学内容及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数据库系统概述(2学时)1.1数据库系统的定义和特点1.2数据模型和数据库模式1.3数据库系统结构2.关系数据库和SQL(12学时)2.1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2关系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2.3SQL语言的基本操作2.4SQL语言的高级应用3.数据库管理系统(8学时)3.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点3.2数据库安全和完整性3.3数据库索引和优化3.4数据库备份和恢复4.数据库应用开发(18学时)4.1数据库应用开发的基本步骤4.2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开发4.3NoSQL数据库的应用开发4.4数据库应用的测试与维护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1.课堂教学:讲授数据库原理和应用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互动讨论: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数据库原理和应用的理解;3.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熟悉数据库的使用和应用;4.课程设计:通过综合性的课程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数据库应用开发能力;5.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目、查阅互联网资源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就是普及式数据库技术方面的知识,学生学习这们课程后,不但对能够掌握数据库基础知识,而且对数据库的实践操作方法有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并具有开发数据库的能力,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从事数据库软件的开发、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前导课程: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等后续课程:综合布线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等1.2课程设计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基本知识技能。

在课程结构及教学方法上,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基本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贯穿始终。

主要以专业工作岗位任务为重点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资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1.3课程设计思路贯彻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领域方面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设计教学内容。

2.课程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数据库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会SQL数据库建立与管理,会SQL Server开发及简单实例编程;会应用所学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从事数据库软件的开发、管理打下基础。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学习之能,吃苦之能,团结之能;培养合作、交流、决策、环境适应等综合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职业关键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单元1:数据库基础(2学时)教学内容:数据管理的基本概念及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模型及数据库系统结构组成,关系数据库及常见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教学要求: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模型,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全面了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术语、设计及规范化,了解现在比较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掌握关系数据的设计方法。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二、课程性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业限选课,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专业任选课。

三、课程教学目的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数据库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简单的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数据库原理课既是一门理论课又与实际密切结合,所以,本课程的教学应以理论讲授为主,同时也要结合学生实践,提高学生对实践问题的分析和动手能力。

五、课程总学时66 学时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章节序号教学内容学时1 绪论 22 关系数据库 63 关系数据理论 84 数据库设计 45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126 7合计MySQL 的使用综合实训241066 第一章绪论(计划学时2)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掌握有关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为后继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库系统概述1. 理解以下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2. 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产生和发展:人工管理数据阶段和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3. 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第二节数据模型1. 领略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实体,属性,码(键),域,实体型,实体集,联系(1:1,1:n,m:n),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关系,元组,主码,分量,关系模式2. 理解并会应用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 E-R 图的画法3. 了解层次模型、网状模型的特点第三节数据库系统结构1. 领略基本概念:外模式,模式,内模式2. 了解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与二级映象功能第四节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 了解基本概念: DBA2. 了解组成数据库系统的硬件、软件和人员第五节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1. 了解数据库学科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教学重点:有关数据库、数据模型方面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E-R 图的画法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注意讲练结合.第二章关系数据库(计划学时6)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熟练掌握有关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理论,能灵便应用关系代数理论进行实际问题的求解,对元组演算和域演算有一定的认识。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数据库理论够用便可,重要的是掌握数据库领域内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课程应把培养数据库应用与开发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比较系统、完整地讲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适当介绍当今数据库的新技术和新应用,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是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操作、SQL语言,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最终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数据库设计思想和养成良好的数据库程序设计习惯,具备用数据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技术,以便能够有效地使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软件开发工具。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数据库结构的设计以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

通过这些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能力。

课程目标1:数据库设计1.1 数据系统的概述1.2 数据模型1.3 关系型数据设计课程目标2:SQL数据库系统的使用2.1 SQL Server 2012基本知识2.2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2.3 数据表的基本操作2.4 数据库查询2.5 T-SQL编程2.6 视图和索引2.7 存储过程和2.8 事务与并发控制2.9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2.10 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要求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应各类专业认证标准,注意对毕业要求支撑程度强弱的描述,与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一致)(五号宋体)(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1.教学目标:(1)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2)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3)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数据库的体系结构2.教学重难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 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创建、修改、删除和查询数据。

3. 让学生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如表、视图和索引。

4.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概述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2 数据库的发展历程1.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4 数据库的特点和应用领域2. 数据库基本操作2.1 创建数据库2.2 修改数据库2.3 删除数据库2.4 查询数据3. 关系型数据库原理3.1 表3.2 视图3.3 索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涵盖教学内容的PPT。

2. 数据库软件:准备数据库软件,如MySQL、Oracle等。

3. 教学案例:准备相关案例,以便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数据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4. 练习:让学生上机练习数据库操作。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实体-关系模型和关系模型。

3. 让学生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

4.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数据库设计7.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7.2 需求分析7.3 概念设计7.4 逻辑设计7.5 物理设计2. 实体-关系模型8.1 实体-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8.2 实体-关系模型的表示方法8.3 实体-关系模型的转换3. 关系模型9.1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9.2 关系模型的表示方法9.3 关系模型的性质4. SQL语言10.1 SQL语言的基本概念10.2 SQL语言的数据定义10.3 SQL语言的数据查询10.4 SQL语言的数据更新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实体-关系模型和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程代码:PE123037
参考学分:3
参考学时:48
课程管理系部:计算机系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开发人员: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团队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课程性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数据库管理及开发人员的基础支撑课程。

2.课程定位
根据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培养学生基于当今主流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开发能力,确立了本课程作为开发后台数据库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如今各类信息系统、动态网站、移动应用的开发都需要使用后台数据库,数据库已成为当今计算机时代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开发过程,为软件开发、动态网站的创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前导课程:程序设计基础
后续课程:网页设计、JSP动态网页开发、.NET编程技术、高级编程技术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整个课程通过一个实际数据库应用开发项目驱动,完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讲练结合教学过程。

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原理和工具的使用。

本课程的理论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实践环节安排在设施先进的多媒体机房进行,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负责讲授知识,指导项目设计,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以达到教学目标。

(1)项目贯穿教学
以学生管理系统等数据库为载体开展教学,贯穿数据库的整个开发过程,包括:概念模型设计、关系模型设计、创建与维护数据库、创建与维护表、对表的查询、建立存储过程、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安全等。

(2)任务分解知识点
明确每堂课的任务、子任务,教学就是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融入相关知识,以达到“任务完成,知识掌握,本领学会”的教学目的。

(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在一体化教室完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讲练结合的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项目、分解任务、传授知识、演示示范;学生重复操作过程,学习知识技能;做拓展项目,如“选课管理”数据库、“图书管理”数据库、“活期存单”数据库等可供学生选做。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表1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选取难易度适中的案例、项目,加以分解、序化,兼顾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创设学习情境,学生按照工作流程,合作完成一个小型项目的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工作。

学时安排表
四、课程实施
1. 组织与实施
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采用“导入任务—知识讲授
五、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
1、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在“一体化”实训室,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教师是项目引导者、评价者,起辅助作用;学生是项目设计者、完成者,起主导作用。

“教”就是教师布置要完成的项目,简单讲授项目需要的知识点,演示操作过程;“学”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项目设计需要的知识、技能,并适当练习操作;“做”就是学生分小组或独立实施项目设计,完成任务。

并且加强“做”,初步设计“做”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做”演示任务,即学生模仿教师刚刚在“教”阶段的演示操作过程,实现任务的复现;另一是“做”个人任务,即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类似的任务,以此巩固练习,进行知识的迁移,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项目完成,学生提交项目,教师点评、考核,通过点评,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举一反三。

2、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
(2)项目(案例)教学
(3)讲练结合
(4)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条件
(一)教学条件
提出完成本课程所需要的教学条件。

(二)场地要求
完成本课程所需要的场地条件包括:
(三)任课教师条件
1.主讲教师条件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讲师或者中级以上职称,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为最佳。

2.兼职教师条件
校企合作的工程师或者专家,具有2年以上高校教学经验的教师为最佳。

(四)教材要求
本课程教材选用王永乐、郭长庚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SQL Server2008数据库项目教程》。

该书理论通俗易掌握,案例经典易理解,章节设计合理,难度适宜。

七、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
改革传统的以目标评价为主教学评价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加大过程性评价比重,目标评价采用期末一次性目标评价和每个工作任务完成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过程评价和阶段性目标评价以考核职业技能为主,目标评价以考核理论知识为主,过程性评价可占到60%以上的比重。

注重评价的多样性,结合出勤、课堂提问、作业、平时测验、技能训练过程、期末考试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八、参考书和其他参考文献
[1]刘志成,陈承欢,吴海波.SQL Server 2005实例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7 [3] 宋晓峰.从零开始---- SQL Server 2005中文版基础培训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3
[4] 彭勇.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 2005)案例教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