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地理教学论期末考试通过必备真题库及答案5

合集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教学论》练习题答案5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教学论》练习题答案5

《地理教学论》练习题一参考答案练习题第一套答案一、简答题1. 简述“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价值追求。

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地理学科在解释周围环境、不同尺度区域等各种自然特征与人文现象的独特作用;初步学会选择与评价空间位置,能够理解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形成对自然的人文关怀;初步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形成学习地理的兴趣。

2. 地名教学的基本步骤。

教师指图提出地名;教师指导学生查找地名;教师正确书写地名;教师领读地名;教师指出地名的含义或有关特征;学生在地图册上填出地名。

3.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应达到的基本目标。

①熟悉不同地理位置类型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②能运用地图来反映地表事物与其外在的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要素和环境(如铁路、港口、交通枢纽、城市、自然资源产地等)的空间关系。

③能借助地图并用语言或略图表达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

④能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位置的影响,并能结合区域位置推断出该区域自然要素、现象、原因。

⑤能简要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优劣。

4. 简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要点。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等;科学精神与态度: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等。

5.等温线判读的基本方法。

①按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明一地气温差异的趋势及影响因素;②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分析同纬度两地气温的高低;③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状况,分析一地气温垂直于等温线方向的变化程度;④分析一地的等温线是否闭合,如果闭合可以由此判断一地是寒冷中心还是炎热中心;⑤根据重要等温线通过的地区,分析一地气温状况,作冷热的性质判断。

⑥根据临线间温度间距的大小,可以判断等温线实际代表区域范围的大小及地势特征二、论述题1.为什么地理学习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对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关系、空间格局、地理过程的敏锐觉察力?试举例论述。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期末考核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期末考核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期末考核答案教育学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30分)1、教育过程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

答:正确2、智育的目的就是传授知识。

答:错误因为教师的素质对于教育质量提高是根本与关键。

3、教育上培养人的个性必须以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和基础。

答:正确4、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答:错误因为教师是受过专门培养的教育专职人员,他受社会的委托来培养人,懂得教育教学规律。

5、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是政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工作。

答:错误因为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对于人的培养是最根本的。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有什么特点?答: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平等性、免费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哪些?相互关系如何?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各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互相促进,又不可替代。

德育是各育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智育是各育的知识和智力的基础;体育是各育的物质性前提条件;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也都是教育的重要构成要素,同其他三育共同促进人的发展、3、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什么?答:教育有三大基本职能:促进社会延续和发展的职能;加速个体身心社会化进程的职能;传递知识经验和创新知识的职能。

4、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答: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人发展的内在根据之一,对遗传素质的作用不能否定。

但也不能因为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就因此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把人的发展完全归因于遗传因素。

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

三、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1、试剖析当前教育实际中对教育方针的背离现象及其原因。

东北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42712--东北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备考题库42712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单选题:(1)下列关于综合自然地理野外描述纲要的专业内容主要记录表述错误的是()。

A.观察点的地理位置B.湿润条件,包括水分来源,天然排水强度,潜水埋藏深度,地表季节积水或常年积水等C.土壤,包括机械组成、各发生层的厚度、颜色、组成、结构、湿度、新生体等D.动物界,只记录大型哺乳动物的足迹、粪便,其余除外正确答案:D(2)划分自然地带的关键是()。

A.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地带内的隐域性的土壤进行相关分析B.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地带内的植被进行相关分析C.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平亢地上的植被及土壤进行相关分析D.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地带内的隐域性的土壤和平亢地上的植被进行相关分析正确答案:C(3)要解决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对立关系,促使二者统一,关键在于()A.提高人口质量B.保持环境C.克服人类发展需要的主观性D.人类发展需要的主观性正确答案:C(4)GIS的硬件系统主要有哪四部分组成()。

A.数据输入、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与处理、用户接口模块B.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输出设备C.计算机制图、数据库管理、遥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D.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分析与处理正确答案:B(5)人类活动加剧了地表固体物质的机械搬迁,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地表的水平衡被破坏B.改变了生物界的平衡C.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D.加速了化学元素的迁移正确答案:C(6)自然地理系统起连接作用的组成部分是()A.水分B.大气C.岩石地形复合体D.土壤正确答案:A(7)()是形成垂直带的直接原因。

A.山地气候条件B.纬度地带规律C.经度地带规律D.构造隆起和山地地势正确答案:D(8)核心种的消失和边缘种的增加属于干扰的()A.景观破碎化阶段B.功能衰退阶段C.平衡失控阶段D.难以恢复阶段正确答案:A(9)斑块的形状可以用()计算。

《地理教学论》习题库内容

《地理教学论》习题库内容
四、解答题
10.基于不同的课程观,近现代学校常见的课程主要有哪四种。
11.请结合实际案例说出地理课程的功能。
五、论述题
12.请说出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区别。
【参考答案】
1.简单而言,地理课程就是指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2.问题课程指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以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为中心设计课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绘图题
3.绘图示意初中地理新课程的教材体系。
三、论述题
4.举例说明初中某一版本地理新课程教材的主要特点。
5.分析某一版本初中地理新课程教材的表述结构、内容结构或者重点难点。
【参考答案】
1.2001年
2.地理1、地理2、地理3
3.略
4.体系创新:“人教版”教材以先学习世界地理再学习中国地理的学习顺序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定为地理教材改革的突破口,建立新的教材结构。“湘教版”教材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打破传统的先自然地理后人文地理的编排结构,而是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交互编排,并适当增加人文地理比重;教材不拘泥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将地球的运动、地图知识等相对于初中学生学习较难的内容分散到有关章节中讲述,形成新的教材体系。中国地图出版社新世纪版初中地理教材以先学习中国地理再学习世界地理的为学习顺序。该套教材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编排课文内容系列的同时,设计编排了一个探究系列,形成双重系列的内容结构新体系。
5.略
第五章地理教材的分析与应用
一、名词解释
1.三维目标
二、填空题
2.教材不是教学的依据,更不是考试与评价的依据,而真正的依据是()。
3.对地理教材的整体分析主要包括地理教材的()分析和地理教材的()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年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年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年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为了遵循您的题目要求和内容需求,我将按照考试试题的格式以及适当的排版方式,为您编写一个关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年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的文章。

请注意,考试试题及答案是虚构的,仅为示范目的。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年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1. 下列哪个国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A. 中国B. 俄罗斯C. 美国D. 加拿大答案:B2. 面积较大、人口较少的国家属于下列哪个经济体系?A. 集约经济B. 市场经济C. 混合经济D. 计划经济答案:A3. 以下哪种自然灾害不属于地理风险因素?A. 地震B. 洪水C. 暴风雨D. 火山喷发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30分)1. 中国的首都是()。

答案:北京2.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

答案:尼罗河3. 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答案:中国三、解答题(共计30分)1. 简述气候演变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0分)答案:气候演变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气候类型适合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因此,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农作物的收成受到影响。

例如,干旱气候会造成干旱灾害,对庄稼的生长和农业产出造成破坏。

气候变暖还可能导致冰雪融化,影响高山地区的灌溉和水源供应。

2. 请解释“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并简要分析其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20分)答案: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同时生育率下降的现象。

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首先,老年人口的增加将增加对养老保障等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对社会负担带来挑战。

其次,劳动力供给可能会受到影响,造成人才短缺和劳动力不足。

第三,人口老龄化还会对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可能会降低消费需求,导致内需下降。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信息技术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信息技术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36697--东北师范大学地理信息技术期末备考题库36697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单选题:(1)()是面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在某一垂直于辐射方向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辐射能量A.辐照度B.辐射出射度C.辐射亮度正确答案:C(2)在开普勒轨道参数中,()和()决定了卫星轨道的形状A.轨道面倾角,偏心率B.近地点角距,偏心率C.半长轴,偏心率正确答案:C(3)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小于波长 1/10 或更小时发生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散射强度随着波长变()而迅速()A.短,增大B.长,增大C.短,减弱D.长,减弱正确答案:A(4)有关信息的论述错误的是()A.信息具有传输性B.信息具有共享性C.信息具有适用性D.信息具有主观性正确答案:D(5)红外遥感的探测波段一般为()A.0.05-0.38μmB.0.38-0.76μmC.0.76-1000μmD.1mm-1m正确答案:C(6)目前,我国采用的大地坐标系为1980年中国国家大地坐标系,该坐标系选用的椭求为()A.克拉索夫斯基椭球B.海幅特椭球C.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国际椭球D.克拉克椭球正确答案:C(7)把GIS分为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是按()A.数据容量B.用户类型C.内容D.用途正确答案:C(8)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是()A.美国地理信息系统B.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日本地理信息系统D.奥地利地理信息系统正确答案:C(9)()对某些物质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能直接透过植被、冰雪、土壤等表面覆盖物A.可见光B.紫外线C.红外线D.微波正确答案:D(10)下列那些是矢量数据的分析方法()A.坡向分析B.谷脊特征分析C.网络分析D.地形剖面分析正确答案:C(11)植物呈绿色是因为()的影响而在()附近形成反射率峰A.叶片色素、绿波段。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二)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二)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36722--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二)期末备考题库36722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单选题:(1)鲸与藤壶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B.偏利共生C.原始合作D.附生正确答案:D(2)光照强度减弱时植物光合作用下降,可依靠()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

A.CO<span style="font-size: 13.3333px;"><sub>2</sub></span>B.O<sub>2</sub>C.N<sub>2</sub>D.CO正确答案:A(3)被土壤固体颗粒表面的分子引力所吸持的水分称为( )。

A.毛管水B.结晶水C.吸湿水D.重力水正确答案:C(4)海水的密度与温度、盐度的关系是()。

A.温度高则密度大B.温度低则密度小C.盐度高则密度大D.盐度低则密度大正确答案:C(5)以水分为主导,将陆生植物划分的生态类型是()。

A.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B.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C.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荫性植物D.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正确答案:B(6)沼泽土中分解有机质的微生物主要是( )。

A.好气细菌B.厌氧细菌C.放线菌D.藻类正确答案:B(7)海绵以软体动物为掩蔽所,二者的关系属于()。

A.寄生B.原始合作C.偏利共生D.互利共生正确答案:C(8)白蚁与鞭毛虫之间的关系是()。

A.原始合作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D.种间竞争正确答案:C(9)灰化土中分解有机质的微生物主要是( )。

A.细菌B.真菌C.放线菌D.藻类正确答案:B(10)由土壤颗粒表面能从溶液中吸附和保持分子子态物质的作用称为( )。

A.机械吸收作用B.物理吸收作用C.化学吸收作用D.物理化学吸收作用正确答案:B(11)毛管水属于地下水中的是()。

A.饱和带水。

师范地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师范地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师范地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少小时?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答案:A2.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欧洲?A. 法国B. 德国C. 意大利D. 澳大利亚答案:D3.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苏禄海沟C. 菲律宾海沟D. 爪哇海沟答案:A4. 以下哪个是亚洲最大的国家?A. 中国B. 印度C. 俄罗斯D. 日本答案:A5. 以下哪个是非洲最大的国家?A. 埃及B. 南非C. 尼日利亚D. 阿尔及利亚答案:D6. 以下哪个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A. 巴西B. 阿根廷C. 哥伦比亚D. 智利答案:A7. 以下哪个是北美洲最大的国家?A. 美国B. 加拿大C. 墨西哥D. 古巴答案:B8. 以下哪个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A. 澳大利亚B. 新西兰C. 巴布亚新几内亚D. 斐济答案:A9. 以下哪个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A. 企鹅B. 麋鹿C. 驯鹿D. 长颈鹿答案:A10. 以下哪个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A. 北极熊B. 南极企鹅C. 麋鹿D. 驯鹿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________公里。

答案:400752.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

答案:撒哈拉沙漠3.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________。

答案:珠穆朗玛峰4.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

答案:贝加尔湖5. 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_。

答案:亚马逊河6.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________。

答案:五大湖7.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是________。

答案:大堡礁8.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_。

答案:巴西高原9.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

答案:刚果盆地10.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

答案:亚马逊平原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一答案
一、简答题
1. 简述“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价值追求。

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地理学科在解释周围环境、不同尺度区域等各种自然特征与人文现象的独特作用;初步学会选择与评价空间位置,能够理解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形成对自然的人文关怀;初步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形成学习地理的兴趣。

2. 地名教学的基本步骤。

教师指图提出地名;教师指导学生查找地名;教师正确书写地名;教师领读地名;教师指出地名的含义或有关特征;学生在地图册上填出地名。

3.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应达到的基本目标。

①熟悉不同地理位置类型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②能运用地图来反映地表事物与其外在的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要素和环境(如铁路、港口、交通枢纽、城市、自然资源产地等)的空间关系。

③能借助地图并用语言或略图表达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

④能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位置的影响,并能结合区域位置推断出该区域自然要素、现象、原因。

⑤能简要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优劣。

4. 简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要点。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等;科学精神与态度: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等。

5.等温线判读的基本方法。

①按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明一地气温差异的趋势及影响因素;
②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分析同纬度两地气温的高低;
③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状况,分析一地气温垂直于等温线方向的变化程度;
④分析一地的等温线是否闭合,如果闭合可以由此判断一地是寒冷中心还是炎热中心;
⑤根据重要等温线通过的地区,分析一地气温状况,作冷热的性质判断。

⑥根据临线间温度间距的大小,可以判断等温线实际代表区域范围的大小及地势特征
6. 简述“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价值追求。

体现“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重要的是要以“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使所学内容不仅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为切入点,选择相关的课程内容,以发展地理学科能力、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追求。

7. 采用例—规法学习地理规律的主要教学要领。

(1)例证的选择与呈现。

例证的选择是“例—规法”成功运用的关键。

例证的呈现方式是能否提供学生发现规律线索的重要条件。

(2)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学生对教师所呈现的例证的探究兴趣与动机,决定学生能否排除干扰,集中注意于教师所呈现的例证。

(3)教师对学生概括的指导,当学生在概括规律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提示。

8. 地理空间格局觉察能力培养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空间分布格局觉察能力培养应当把使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观察、想象、概括地理事物在地球表层的展开范围、空间排列状态作为基本要求。

9.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然的态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能保持对地球上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好奇与关心。

初步领略地理空间有序性、地理过程的节律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等地理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

尊重人地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初步的因地制宜观点。

10. 简述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的含义。

所谓基础性有三个方面的涵义:第一,地理课程内容的根本性或基本性,即反映地理学科基本结构的内容,包括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问题、基本原理等第二,发生性或起始性,即地理知识体系中那些迁移力最强、迁移程度高的内容,包括地理成因、地理事物和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等内容。

第三,地理课程内容的普遍性或者共同性,即较长时期内已被广泛认可或使用的地理知识。

11. 地理素养及其构成要素。

地理素养就是一个人能够从地理的观点来观察事情且运用地理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

地理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科学方法、地理学科能力、地理观点、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2. 简要概括国际地理课程目标变革的主要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