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复习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地球概论》复习题(带答案)

《地球概论》复习题(带答案)

《地球概论》复习题(带答案)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一、空题:(每空1分)1、天文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天体,即研究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研究天体的化学组成、物理状态和过程,研究天体的结构和演化规律,研究如何利用关于天体的知识来造福人类。

2、天体是指宇宙间各种星体的总称,包括:太阳、月亮、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群)、陨星、小行星、恒星、星团、星系、星际物质等,所以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也就是人类认识的宇宙。

3、20世纪60年代后天文学中的四大发现是类星体、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

4、地球运动三要素轨道偏心率、黄赤交角、岁差周期性改变是导致地球冰期的主要原因。

5、目前已有较多的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认为恐龙灭绝与天文因素有关。

6、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随研究方法的改进及发展,先后创立了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

7、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现代天文学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

早在20世纪30年代曾被人预言的中子星,于1967年被英国天文学家休伊什用射电望远镜发现,当时人们叫它脉冲星。

在恒星演化上,大质量恒星在其晚期可演化为高密度,强引力场的黑洞。

现代观测证实这种强引力场是存在的,有人认为1965年发现的X 射电源--天鹅座X-1就是黑洞。

8、天体系统的规模有大有小,到目前为止,人类所认识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由一颗行星与一颗或多颗卫星所组成的系统,如由地球与月球所组成的地月系。

太阳系是由太阳及其九大行星和卫星及小天体等组成的。

比太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称为星系,它是由大量恒星所组成,我们的太阳所在的星系称为银河系,许多类似于银河系的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

比星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星系群、星系团。

星系群或团再高一级是超星系团,它是由一定数量的星系群和星系团所组成的天体系统。

9、目前天文学家把人们观测所及的宇宙部分称为"总星系"或科学宇宙,也就是宇宙学家常说的"我们的宇宙"。

最新地球概论复习题(带答案)

最新地球概论复习题(带答案)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一、空题:(每空1分)1、天文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天体,即研究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研究天体的化学组成、物理状态和过程,研究天体的结构和演化规律,研究如何利用关于天体的知识来造福人类。

2、天体是指宇宙间各种星体的总称,包括:太阳、月亮、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群)、陨星、小行星、恒星、星团、星系、星际物质等,所以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也就是人类认识的宇宙。

3、20世纪60年代后天文学中的四大发现是类星体、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

4、地球运动三要素轨道偏心率、黄赤交角、岁差周期性改变是导致地球冰期的主要原因。

5、目前已有较多的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认为恐龙灭绝与天文因素有关。

6、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随研究方法的改进及发展,先后创立了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

7、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现代天文学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

早在20世纪30年代曾被人预言的中子星,于1967年被英国天文学家休伊什用射电望远镜发现,当时人们叫它脉冲星。

在恒星演化上,大质量恒星在其晚期可演化为高密度,强引力场的黑洞。

现代观测证实这种强引力场是存在的,有人认为1965年发现的X 射电源--天鹅座X-1就是黑洞。

8、天体系统的规模有大有小,到目前为止,人类所认识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由一颗行星与一颗或多颗卫星所组成的系统,如由地球与月球所组成的地月系。

太阳系是由太阳及其九大行星和卫星及小天体等组成的。

比太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称为星系,它是由大量恒星所组成,我们的太阳所在的星系称为银河系,许多类似于银河系的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

比星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星系群、星系团。

星系群或团再高一级是超星系团,它是由一定数量的星系群和星系团所组成的天体系统。

9、目前天文学家把人们观测所及的宇宙部分称为"总星系"或科学宇宙,也就是宇宙学家常说的"我们的宇宙"。

地球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地球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地球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上约有多少个大陆?A. 5个B. 6个C. 7个D. 8个答案:C. 7个2.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哪座?A. 富士山B. 珠穆朗玛峰C. 喜马拉雅山D. 阿尔卑斯山答案:B. 珠穆朗玛峰3.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A. 冰川和冰雪B. 淡水湖泊和河流C. 地下水D. 大洋答案:D. 大洋4. 地球表面最大的海洋是?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答案:A. 太平洋5.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A. 非洲撒哈拉沙漠B. 亚洲戈壁沙漠C. 澳大利亚大沙漠D. 北美洲莫哈韦沙漠答案:A. 非洲撒哈拉沙漠二、问答题1. 请简要说明地球的内部结构。

答: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

地核位于地球中心,由外核和内核组成,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主要由硅酸盐矿物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主要由岩石构成。

2. 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答: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中心轴旋转一周的运动。

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昼夜交替和地球的赤道和极地区域的温差差异。

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运动。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也就是一年的长度。

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不断接收来自太阳的能量,导致季节变化和地球轨道上的不同距离,形成四季的更替。

三、论述题请根据你对地球概论的学习和理解,用500字以上的篇幅,论述地球上灾害的原因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等多种形式。

这些灾害往往由一系列的原因引发,并且对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影响。

首先,地球上地壳板块的运动是造成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地球内部,地壳板块以各种速度和方向进行运动,当板块相互碰撞或产生断裂时,会引发地震或火山喷发。

地震和火山喷发不仅造成人类和动植物生命的丧失,还会破坏土地和建筑物,对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完整word版)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地球概论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地球概论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经度2、恒星周年视差3、光行差4、行星合日5、赤纬6、朔望月7、地轴进动8、基圈9、恒星时10、黄赤交角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在我国最早的典籍《诗经》中,就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的记载,文中的“启明”,和“长庚”指的是_______星,这颗星我们可以用肉眼看见的,还有一颗“附日而行”的行星是星,它们都属于地内行星。

2、在天文学上,常见的天球坐标系有四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月球自转的方向是向__________,周期是__________月。

5、地球公转的周期,笼统地说就是一年,但是,根据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年的长度有四种,分别是恒星年,回归年,近点年,和交点年,其中恒星年和回归年分别以_________和_________为度量年长的参考点。

6、设某恒星的周年视差是0. 1″,视星等为0.1 等,那么其距离为__________秒差距;其绝对星等为__________等。

7、第一赤道坐标系和第二赤道坐标系都有相同的圈,但是二者有不同的坐标原点,第一赤道坐标系的坐标原点是,第二赤道坐标系的坐标原点是。

8、定西市地理坐标为36°35′N,104°37′E,在一年当中的_______或________该地昼夜相等;在_________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在_________,黑夜最长,白昼最短(以上空格填节气或日期均可)。

如果不考虑大气折光的影响,春分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φ+δ)。

9、当太阳赤纬为δ= -21°35′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在_______(纬度),此后,从理论上来说,南半球气温会逐日______。

10、格里历的置闰规则是:400年中置闰______次,闰年为______天,加在______月份。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科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领域?A. 地球的物理性质B. 地球的化学性质C. 地球的生物性质D. 以上所有2.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什么?A. 平流层B. 臭氧层C. 电离层D. 对流层3. 地球的内部结构中,最内层是什么?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4. 板块构造理论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B. 哈里·哈蒙德·里夫斯C. 阿尔弗雷德·洛特D. 哈里·哈蒙德·里夫斯5.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分支?A. 地质学B. 气象学C. 海洋学D. 植物学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A. 24小时B. 23小时56分4秒C. 26个月D. 365天7.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A. 365天B. 365.25天C. 26个月D. 365.2425天8. 地球的磁场是由什么产生的?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9.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科学中常用的测量单位?A. 米B. 千米C. 光年D. 英里10. 地球的大气层中,哪一层含有最多的臭氧?A. 平流层B. 对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大气层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 地球的自转轴被称为______,公转轨道的平面被称为______。

4. 地球的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______流动产生的。

5.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含有最多的水汽和尘埃。

6.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

7.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

8.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臭氧含量最高的。

2023年地球概论题库参考答案汇集要点

2023年地球概论题库参考答案汇集要点

《地球概论》题库test01~test10参考答案汇集(完整版)test01一、填空题:1.春分点2. 光球、色球和日冕3.①阿坦型, ②阿波罗型, ③阿莫尔型4.①地心说, ②日心说, ③无心说5.木星与火星, 谷神星6.光年(ly)和秒差距(pc)7.①恒星周年视差, ②恒星光行差, ③多普勒效应8.①共面性②近圆形③同向性9.①初亏②食既③食甚④生光⑤复圆。

10.①类星体②脉冲星③星际分子④微波背景辐射。

二、判断题2对7对10对三、选择题1C 2B 3D 4B 5C 6B 7B 8C 9A 10C四、绘图、计算、简答题图:3.答: 纬度: H=90°-(地理纬度-太阳赤纬)65°44´=90°-(地理纬度-10°16′)解得: 地理纬度=34°32′N经度: 本地太阳视时为12h, 平时=视时-时差=12h-(-10m30s)=12h10m30s 北京时间为东经120°E的地方平时,本地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差为12h10m30s-6h30m=5h40m30s 换算为经度差为5×15°+40×(0.25)°+30×(0.25)′=85°7′30″该地的地理位置为(34°32′N, 85°7′30″)4.答: 按朔望月和回归年的周期协调, 历法有三种。

阴历、阳历、阴阳历。

我国的农历(夏历)属于阴阳历。

但尚有其独特之处, 具体表现在:①强调逐年逐月推算, 以月相定朔望, 大小(以合朔为初一, 以两朔间隔日数定大、小月);以中气定月序(据所含中气定月序, 无中气为闰月)。

②二十四气(属于阳历)与阴阳历并行使用, 阴阳历用于平常记事;二十四气安排农事进程。

③干支记法, 60年循环。

5.答:地外行星比地球离太阳更远,它们的轨道在地球轨道外面。

地外行星的公转周期比地球长, 本地球在轨道上公转一周时, 地外行星只在轨道上走一段弧。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doc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doc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1、地磁场有哪些基本特征和起源假说?1.地球有两磁极(靠近地理两极);、2.在两极处,I最大,Z最大,H=0;3.在赤道处,I最小,Z趋向于0, H最大;4.H指向磁北,Z北半球向下,南半球向上;5.磁轴与地球旋转轴不重合,夹角约为11. 50o ;6.地球磁场类似于一磁偏极了或均匀磁化球体的磁场。

7.偶极了磁矩的衰减,非偶极了磁场的西向漂移地磁的北极大致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约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场的水平分量总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地球北极,而竖直分量则南北相反,南半球垂直地面向上,北半球垂直地面向下(1)永磁体学说,是最早提出的一神学说,认为地球(2)(3)电荷旋转学说(公元1900年),认为地球表面和(9)磁力线扭结学说(1950),认为在地球磁场磁力线的张力特性和地核的较差自转,会使原始微弱的地球磁场放大,由此产生地球磁场。

(10)霍尔效应学说(1954),认为在地球(12)自由电子旋转说(2006),是唯一由中国人王金甲先生,根据分子、原子学,结合地震波提供的地球深虚高清牌I像提出的崭新学说1、天气与气候有何区别与联系,试述广东的气候特点与成因(提示:从地理位置、温度、水分的时空分布、大气环流等方面考虑)天气和气候都是用来表述大气的运动状况,但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及其变化,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特征。

天气与气候,两者是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概念。

天气是代表一个较短时间,一般具有多边性,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天气不完全一样,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内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

而气候是代表一个较长的时间,一般比较稳定,而且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大。

地理位置:广东位于北回归线周围,并纬度较低,位于大陆东部,因此属于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少部分属于热带气候。

温度: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C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C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一、空题:(每空1分)1、天文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天体,即研究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研究天体的化学组成、物理状态和过程,研究天体的结构和演化规律,研究如何利用关于天体的知识来造福人类。

2、天体是指宇宙间各种星体的总称,包括:太阳、月亮、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群)、陨星、小行星、恒星、星团、星系、星际物质等,所以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也就是人类认识的宇宙。

3、20世纪60年代后天文学中的四大发现是类星体、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

4、地球运动三要素轨道偏心率、黄赤交角、岁差周期性改变是导致地球冰期的主要原因。

5、目前已有较多的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认为恐龙灭绝与天文因素有关。

6、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随研究方法的改进及发展,先后创立了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

7、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现代天文学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

早在20世纪30年代曾被人预言的中子星,于1967年被英国天文学家休伊什用射电望远镜发现,当时人们叫它脉冲星。

在恒星演化上,大质量恒星在其晚期可演化为高密度,强引力场的黑洞。

现代观测证实这种强引力场是存在的,有人认为1965年发现的X 射电源--天鹅座X-1就是黑洞。

8、天体系统的规模有大有小,到目前为止,人类所认识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由一颗行星与一颗或多颗卫星所组成的系统,如由地球与月球所组成的地月系。

太阳系是由太阳及其九大行星和卫星及小天体等组成的。

比太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称为星系,它是由大量恒星所组成,我们的太阳所在的星系称为银河系,许多类似于银河系的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

比星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星系群、星系团。

星系群或团再高一级是超星系团,它是由一定数量的星系群和星系团所组成的天体系统。

9、目前天文学家把人们观测所及的宇宙部分称为"总星系"或科学宇宙,也就是宇宙学家常说的"我们的宇宙"。

10、常见的天球坐标有地平坐标、第一赤道坐标、第二赤道坐标、黄道坐标,银道坐标。

二、名词解释:1、类星体:类星体就是活动星系核。

但人们发现当时只知道它是与恒星不同的、远离地球的特殊天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对它的本质是疑惑的。

2、脉冲星:是20世纪30年代曾预言的超高密态的中子星。

其巨大引力可把电子牢牢束缚住,以至形成简并中子物态,它的密度达数亿吨/立方厘米。

3、微波背景辐射:即弥漫全天的辐射,其相对应的温度约为绝对温度3K。

现在已有证据表明它是原始的宇宙大爆炸以后,冷却到现在的残留余温。

4、赫罗图:20世纪初,根据恒星的亮度、颜色和光谱型之间的统计关系,绘制出一幅表示恒星绝对星等(光度)和光谱型(温度)的坐标分布图,被称之为赫罗图。

5、恒星:是天体中的主体。

一般认为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自身会发热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称为恒星。

太阳就是一颗恒星,除了月球和行星,我们在夜晚所见的众星大多为星。

6、行星:指绕恒星运行、自身不会发可见光的天体。

到目前为止,人们仅能视察到太阳系内的行星;别的恒星的行星系統,想用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显然目前是不可能的。

但可以用精密设备测定恒星光谱红移和紫移,根据"晃动的恒星" 现象而确认是否有行星。

目前有天文学家已经搜索发现一些太阳系外的行星。

例如:大熊座47有一颗行星;仙女座υ恒星有3颗行。

7、卫星:指绕行星运行、自身不会发可见光、以其表面反射恒星光而发亮。

至今也仅是观察到太阳系内的卫星,据资料,至2003年发现的太阳系卫星数达130多颗。

8、彗星:主要由冰物质组成,以圆锥曲线(包括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轨道绕恒星运行,当靠近恒星时,因冰物质受热融化,蒸发或升华,并在恒星粒子流(如太阳风)的作用下拖出尾巴的天体。

至今人们也仅观察到太阳系内的彗星。

9、流星体:是绕恒星运行的质量较小的天体,其轨道千差万别。

在太阳系中有些流星体是成群的,称为流星群。

当流星体或群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由于速度很高,进入地球大气层因摩擦生热燃烧发光,形成明亮的光迹,称为流星现象。

大流星体未燃尽而降落在地面称为陨星。

陨星中含有许多种矿物元素,近年来还发现在陨石中存在有机物。

10、星云和星系:星云是指银河系空间气体和微粒组成的星际云。

一般它们体积和质量较大,但密度较小;形状不一,亮暗不等。

过去在星云性质不清楚之前,把星云分为河内星云和河外星云两种。

河内星云实质就是"星云",是银河系内的一些星际物质;河外星云就是现在说的河外星系,简称"星系",我们将在第十一章"星系"中再介绍。

11、星际物质:恒星之间的物质,包括星际气体、星际尘埃和各种各样的星际云,还包括星际磁场和宇宙线,统称为星际物质。

在现代天体物理中星际物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12、人造天体:在1957年人造卫星上天以后才有的天体。

现有人造卫星、宇航器(宇宙飞船)和空间站等。

虽然有的人造天体已瓦解,失去设计时功能,但每一块小碎片(宇宙垃圾)仍然是人造天体。

现运行在空间的人造天体已有上万个。

13、可视天体和暗物质:在大量的宇宙物质中,人类把看得见的(在可见光波段)称为可视物质,看不见的称为不可视物质或暗物质。

据现代天文研究,宇宙中存在大量暗物质。

14、天体系统:在引力的作用下,邻近的天体会集结在一起,组成互有联系的系统,这就是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是互有引力联系的若干天体所组成的集合体。

15、天球:以观测者为中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的假想的球,称为天球。

在天文学上用作表示天体视位置和视运动的辅助工具。

16、地理坐标:由地球上的纬度与经度所组成的坐标就是地理坐标,用以表示各地的地理位置。

17、天球坐标:由天球上的纬度和经度所组成的坐标即天球坐标。

二、问答题1、简述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特点答:天文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天体,即研究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研究天体的化学组成、物理状态和过程,研究天体的结构和演化规律,研究如何利用关于天体的知识来造福人类。

天文学以对天体的观测作为基本的研究方法。

在望远镜发明以前,天文观测采用的是目视方法,直接观测天体在天空的视位置和视运动,另外也粗略地估计星星的亮度和颜色。

17世纪以后相继有了望远镜、分光镜和光度计,不仅提高了天体位置观测的准确度,而且扩大了对宇宙的认识。

到了20世纪,由于大口径望远镜的问世,使得人类探测宇宙的深度和广度与日俱增,不少模型、学说由观测得以证实,新天体、新发现大量涌现。

20世纪30年代以后,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无线电方法研究天体和宇宙间的辐射,从而诞生了射电天文学。

诸如类星体、脉冲星、星际有机分子、微波背景辐射等天文学新概念相继出现。

20世纪50年代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人类把观测范围由地面扩展到地外空间,天文学家可以自由地探测天体的各种辐射。

现代,天文空间探测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人类不仅把望远镜送上天,而且还借助飞行器踏上月球,或把仪器送到其它行星上进行直接观测或实验。

因此,尽管关于天文学"被动观测的科学"的说法现在已经不很全面了,但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还是不能主动去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

所以观测在天文学研究中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天文观测还强调对天体进行全局、整体图景的综合研究。

表现在观测上是全波段研究的方法,在整个电磁辐射多波谱上采用多种手段(如强度、偏振、谱等)的配合,甚至是同时的联合观测;在理论上强烈依赖模型和假设。

由于观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大,概念的更新迅速,假说在新的观测基础上又不断被修正或推翻。

2、研究天文学的意义有哪些?答:天文学与任何其它科学一样,是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服务的。

天文学的历史最为悠久。

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证明,天文学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时间服务准确的时间不单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而且对许多生产和科研部门更为重要。

最早的天文学就是农业和牧业民族为了确定较准确的季节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的一些生产和科研工作更离不开精确的时间。

例如,某些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宇航部门,对时间精度要求精确到千分之一秒,甚至百万分之一秒,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而准确的时间是靠对天体的观测获得并验证的。

(2)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对地球形状大小的认识是靠天文学知识取得的。

确定地球上的位置离不开地理坐标,测定地理经度和纬度,无论是经典方法还是现代技术,都属于天文学的工作内容。

(3)人造天体的发射及应用目前,人类已向宇宙发射了数以千计的人造天体,其中包括人造地球卫星、人造行星、星际探测器和太空实验站等。

它们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国防军事。

就人造地球卫星而言,有通讯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等,根据不同需要又有地球同步卫星、太阳同步卫星等。

所有人造天体都需要精确地设计和确定它们的轨道、轨道对赤道面的倾角、偏心率等。

这些轨道要素需要进行实时跟踪,才能保持对这些人造天体的控制和联系。

这一切都得借助天体力学知识。

(4)导航服务天文导航是实用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天体为观测目标并参照它们来确定舰船、飞机和宇宙飞船的位置。

早期的航海航空定位使用六分仪(测高、测方位)和航海钟,靠观测太阳、月亮、几颗大行星和明亮恒星,应用定位线图解方法来确定位置,其精度较低,且受天气条件限制。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已发展了多种无线电导航技术来克服这方面的缺陷。

宇宙航行开始以后,为了确定飞船在空间的位置和航向,天文导航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应用,使卫星导航更精确。

卫星导航不仅普遍用于航天、航空、航海,而且还用于陆面精确的定位。

(5)探索宇宙奥秘,揭示自然界规律茫茫宇宙,深邃奥秘。

随着对宇宙认识的深入,人类从宇宙中不断获得地球上难以想象的新发现。

例如,19世纪初曾有位西方哲学家断言,恒星的化学组成是人类永远不可能知道的。

但过了不久,由于分光学(光谱分析)的应用,很快知道了太阳的化学组成。

其中的氦元素就是首先在太阳上发现的,25年后人们才在地球上找到它。

太阳何以会源源不断地发射如此巨大的能量,这是科学家早就努力探索的课题。

直到20世纪30年代有人提出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理论,才完满地解决了太阳产能机制问题。

几十年后,人类在地球上成功地实验了这种聚变反应──氢弹爆炸。

(6)天文与地学的关系地球作为一颗普通的行星,运行于宇宙空间亿万颗星体之间,地球的形成、演化及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无不与其宇宙环境有关。

事实表明,地球本身记录了在地质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天文过程的丰富信息。

例如,地球自转变慢,就是通过古代珊瑚化石的研究证实的。

珊瑚也象树木年轮那样具有"年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