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组歌(浪之歌,雨之歌)

合集下载

10组歌

10组歌
——纪伯伦
组 歌(节选)
纪伯伦
浪之歌 雨之歌
黎巴嫩文坛骄子 ——纪伯伦
他是阿拉伯现代小 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 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 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是阿 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 美派”(即“阿拉伯侨民 文学”“旅美派”)的中 坚和代表。文坛称他为 “20世纪的布莱克”
作者简介
黎巴嫩文坛骄子 ——纪伯伦
听读、跟读《浪之歌》
思考: “浪”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 他们分别唱出了怎样的歌?
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 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5—7节:人世间的守护神,唱 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海浪的形象
一个热恋中的女性 一个世界的守护者
海浪对海岸的忠诚,也 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 爱的反映。
主题
诗人借海浪与海岸热恋 的形象,曲折表达自己对祖 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 衷肠。
• 五、幸福之歌
• 我与恋人相亲相爱。我渴慕他,他迷恋我。但是,何其不幸!在这爱情中还有 一个第三者,让我痛苦,也使他饱受折磨。那个飞扬跋扈名叫"物质"的情敌, 跟随我们,寸步不离;她像毒蛇一般,要把我们拆散。 • 我在荒郊野外,湖畔,树丛中寻求我的恋人,却找不见他的踪影。因为物质 已经迷住他的心窍,带他进了城,去到了那纸醉金迷,胡作非为的地方。 • 我在知识和智慧的宫殿里把他寻找,但却找不到,因为物质——那俗不可耐 的女人已经把他领进个人主义的城堡,使他堕落进声色犬马的泥沼。 • 我在知足常乐的原野上寻求他,却找不见,因为我的情敌已经把他关在贪婪 的洞穴中,使他欲壑难平填。 • 拂晓,朝霞泛金时,我将他呼唤,他却没听见,因为对往昔的眷恋使他难睁 睡眼;入夜,万籁俱寂,群芳沉睡时,我同他嬉戏,他却不理我,因为对未 来的憧憬占据了他整个心绪。 • 我的恋人爱恋我,在他的工作中追求我,但他只能在造物主的作品中才能找 到我。他想在用弱者的骷髅筑成的荣耀的大厦里,在金山银堆中同我交往; 但我却只能在感情的河岸上,在造物主建起的淳朴的茅舍中才能与他欢聚一 堂。他想要在暴君,刽子手面前将我亲吻;我却只让他在纯洁的花丝中悄悄 地亲吻我的双唇。他千方百计寻求媒介为我们撮合,而我要求的媒人却是正 直无私的劳动——美好的工作。 • 我的恋人从我的情敌那里学会了大喊大叫,吵闹不止;我却要教会他:从自 己的心泉中流出抚慰的泪水,发出自力更生,精益求精的叹息。我的恋人属 于我,我也是属于他的。

第10课《组歌》

第10课《组歌》

他善于在平易 中发掘隽永,在 美妙的比喻中启 示深刻的哲理。 他清丽流畅的 语言征服了一代 代世界读者。
预习检测,注音。
炽热( chì ) 祷词(dǎo) 执拗( niù ) o) 衷情(zhōng) 馈赠( kuì 俊俏( qià ) 憔悴( cuì ) 真谛( dì ) 天穹(qió ng) n) 璀璨( cuǐcà 镶嵌( xiāng qià n) 翱翔( á 长吁短叹( xū) o) 千山万壑( hè)
组 歌(节选)
纪伯伦
浪之歌 雨之歌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 《泪与笑》、《先知》、《沙与沫》 等。本文选自《泪与笑》。 《 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 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他是一位热爱 祖国、热爱全人类 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既有 理性思考的严肃与 冷峻,又有咏叹调 式的浪漫与抒情。
欣赏语言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 趣,选择其中一篇、一段或几段 认真品读,自选角度(如人称、修 辞、谴词用语等),说一句或多句 品析课文语言特点的话。
这是两首清丽流畅,极富浪漫与抒情 的散是缺乏发现美。 让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拥有一 颗敏感的心,去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去感悟人生的无数哲理吧。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 也采用拟人化手法。 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 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已的 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 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 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一粒沙、一棵树、一株草、一片 云„„都可能触动我们的情丝,引发 我们的想象。请用第一人称,运用拟 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选取一物, 以“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 歌”、“白云之歌”)写一首散文诗, 展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200字以上)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j)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j)

10、组歌课型自读"点拨"练习素质教育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过程与方法目标3.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4.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情感与价值目标5.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重点目标2、4难点目标4教学准备1.结合资料了解纪伯伦的有关情况。

2.将“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生僻字注音,把词抄写在预习本上,注意字形并理解、记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

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他就是纪伯伦。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二、自学"点拨(一)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

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二)字词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ì) 祷词(dǎo) 执拗(niù) 俊俏(qiào)衷情(zhōng) 馈赠(kuì) 憔悴(cuì) 真谛(dì)天穹(qióng) 璀璨(cuǐ càn) 镶嵌(xiāng qiàn)翱翔(áo) 长吁短叹(xū) 千山万壑(hè)2.解释下列词语。

组歌_中学课件

组歌_中学课件

预习检测,解释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 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 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
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 不变。 长吁短叹: 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 唉声叹气。
读《雨》,思考: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 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 篇幅中描绘了哪几种雨?


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造福 他人);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 饥渴的大地(滋润万物的雨) ;叮咚作响的, 轻叩着人们的心扉(启迪心扉的雨) 。
思考:“雨”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
组 歌
纪伯伦 (节选)
浪之歌 雨之歌
黎巴嫩文坛骄子 —— 纪伯伦
他是阿拉伯现代小说 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 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 的开拓者之一,是阿拉伯 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 (即“阿拉伯侨民文学”) 的中坚和代表。
作者简介:
纪· 纪伯伦(1883~1931),黎巴 哈· 嫩的哲理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 《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 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 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2.用拟人手法赋予“浪”“雨”人 的 灵性,想象新奇。 3.成语、文言词的使用,有文采。 4.押韵,朗朗上口。
结束语
这是两首清丽流畅,极富浪漫与抒 情的散文诗,爱与美的主旋律回荡其间, 令人陶醉不已。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 美。让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拥 有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大自然的无限 风光,去感悟人生的无数哲理吧。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h)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h)

《浪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目标:理解作者笔下海浪的形象。

能力目标:把握诗文的节奏和美妙的意境,在品读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理解作者笔下海浪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文学与绘画是他艺术生命的双翼。

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

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他清丽流畅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世界读者。

二、美读入诗境1、简介散文诗,指导朗读①对称句式注意停顿读出节奏例: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②找出韵脚注意抑扬读出韵律例: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把握感情基调:深情舒缓有感情齐读课文。

配乐范读,学生跟读。

2、用“的浪”句式说话,感受海浪的形象。

(如: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明确:浪是海岸的情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是一个博爱者。

三、品读悟意蕴1、仔细研读课文细节,你读懂了海浪的情怀吗?谈谈你从字里行间捕捉到的海浪的深情。

品味难句: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呜呼! 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

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2、引言:海浪对海岸的爱情真叫人感动。

作家状物写景往往是有寓意的,这篇散文仅仅抒写了爱情吗?除了爱情,你觉得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学生自由交流。

4、穿插资料:他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

鲁教版八上《组歌(浪之歌,雨之歌)》word教案

鲁教版八上《组歌(浪之歌,雨之歌)》word教案

10.组歌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2、学习文中拟人化写作手法3、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仿写美文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2、学习文中拟人化写作手法3、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教学难点:仿写美文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品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孔,孔子的孔,大家叫我也老师就可以了。

(提前下发一张纸)请每个同学在右上角也写上你的名字。

现在开始我们今天愉快的课。

1、本单位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体裁的文章(散文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散文的形式,诗歌的语言,而诗歌的语言是特殊的语码,不仅讲究格律,充满意象(诗中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具体形象)且具有联想的功能](2’)二、导学达标: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小段视频,想象一下,我们同学正漫步在碧海蓝天的松软沙滩上,看到波浪一层一层的涌过来,远处传来海鸟的鸣叫,似乎还可以闻到海水淡淡的咸味,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想,请把它们写在你的纸上。

给大家两分钟时间。

(6’)2、请同学来读一读(分享一下)(2’)师总结:(鼓励)但是诗人纪伯伦是怎样想的呢?打开书第10课。

板书:题目,是节选,共有五首3、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教师补充:他活了多大年纪(48岁),英年早逝,但生命的长度并不影响生命的宽度,虽然他12岁就被迫离开了祖国,但这使他对祖国的热爱反而更加的炽热,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伏案写作,这也使得他的成就与泰戈尔比肩,成为将近代东方文学推向世界的先驱者。

(2’)4、展示学习目标。

找学生朗读(1’)5、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读音,展示,抄在纸上一遍。

(2’)6、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重音,尤其是逻辑重音。

(你要突出的部分)(10’)带着问题“意象是什么?”重点朗读〈雨〉第五段:押韵,对仗,突出了诗的特点重点朗读〈雨〉第八段:诗人感情的升华,从“个人”的感受到对爱情的理解(增词)真的是在写爱情吗?7、在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哪些意象?使用了什么的手法?8、诗人透过文字的表象,实际上借浪和雨的形象表达的是对谁的热爱与奉献?9、讲授:这种写作手法就是借物抒怀。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a)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a)

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质——《组歌(节选)》教学案例背景语文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成长过程,是他们与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等心灵交流、精神对话的过程。

然而,如今的语文教学似乎与这一切难有“缘分”,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语文就异化为考试升学的工具。

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将每篇课文肢解为若干练习题,抠字眼,抠层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个性生命中的丰富多彩的需要、欲望、兴趣、信念、追求,破僵化的法则和模式所拘禁。

文章的灵魂、情韵也不见了。

如何才能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质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读就是用眼睛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听就是读,用耳朵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

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把听、说、读、写这四个字连起来。

”笔者在对纪伯伦的《组歌(节选)》这两首散文诗的教学中,始终贯穿了听、说、读、写练习,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唤起学生对自然、人情的独特的个人体验,使他们勇于表达主观感受,流露内心情感,透过富有思想和韵味的语言,可以窥见美丽的心灵,感受人生的博大,由此领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真谛,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语文的本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佳词丽句。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过程与方法1.强化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学习文中的写作技法,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甘于奉献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诗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蕴涵之中的哲理。

教学方法1.诵读法。

纪伯伦的散文诗语言清丽流畅,富含哲理。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性体会两首诗在辞色和声音上的美,领会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自读·点拨法。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m)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m)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组歌》体裁:散文诗课型:略读课课时总编号:【学习目标】1.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2.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写法。

3.培养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知识链接】纪伯伦(1883~1931),()诗人、画家。

被称为“艺术天才”、“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

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

同时,以他为中坚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全球闻名。

著有散文诗集《》《》《》等。

其作品的语言风格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炽.热()祷.词()执拗.()俊.俏()衷.情()馈.赠()憔悴..()天穹.()千山万壑.()翱.翔()璀璨..()长吁.短叹()2.解释下列词语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镶嵌:长吁短叹:盛气凌人:【学习之旅】一、检查预习二、读文见义,理清思路1.朗读《浪之歌》,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2.朗读《雨之歌》,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三、精读慎思,品味涵泳1.读美句。

朗读课文,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2.赏美句。

请你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完成后,展示交流,用下面的陈述方式:我喜欢第______ 页第______ 段的这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 ”(读原句),我的理解和分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元”与“十几元”交 换位置 “保守”前加“有关人士”,删去“在”、 “以上”。


(3)今天上语文课,老师讲了一句很幽默的 话,被感染得大笑起来。
“被”前加“同 学们”

(4)小强和小明赛跑,他比他跑得快。 (5)“非典”袭来,谈“典”色变。
“谈”前加“人 们” 前一个“他”改“小 强”。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 也采用拟人化手法。 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 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 已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 守护者。 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 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小结
《浪之歌》
拟 人 杰 作
海浪:
黎巴嫩文坛骄子 ——纪伯伦
他是阿拉伯现代小 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 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 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是阿 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 美派”(即“阿拉伯侨民 文学”)的中坚和代表。
他是一位热爱 祖国、热爱全人类的 艺术家。 他的作品既有理 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 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 与抒情。

(一)阅读<<浪之歌>> 1.解释加粗的词。 固执任性,不听从别 炽热: 热烈旺盛 执拗: 人意见。 馈赠:赠送(礼品)。 憔悴: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真谛: 真实意义或道理。
2.读课文,按内容填空。

诗中的海浪形象非常感人,她对情侣海岸一 往情深。黎明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情人耳边发出海誓山盟 傍晚她 _____________,潮涨时她 把爱恋的祷词歌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 ,潮退时她 拥抱着他 _____________ ,他们的爱_____________。
雨下得山河水涨浪高,呈现出“乐; 雨“掉”下来才能“风调雨顺”,满 足了花草的需要,因而“绽笑脸”

4.第⑧段中诗人连用两组排比句,将“雨” 同“爱情”进行了类比,请结合课文,谈谈 他是怎样“何其酷肖”的。
①雨是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爱情不只包括情感传递, 更意味着奉献;②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一个循环,正如 爱情在人类世界中意味着一个循环,它滋润生命,传递生命 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


4.如何理解“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 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夜阑人静,万物沉睡,惟有海浪守护万物彻 夜不寐。她是世间美好价值的守护者,她的 歌唱也是她的叹息。她的情感是丰富的,也 是复杂的。
(二)阅读<<雨之歌>>

1.写出第⑤段中的韵脚:
“道”、“了”、 “抱”

2.第③段中为什么“我哭”、“山河乐”,“我 掉下来”花草“绽笑脸”?
2、解释下列词语并各造一个句子。
璀璨: 镶嵌: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预习检测,解释词语
执拗: 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 赠送(礼品)。 真谛: 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 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 酷似。 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 海 誓 山 盟 : 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 吁 短 叹 :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 气 凌 人 : 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 丝 不 动 : 一点儿也不动。
海岸的情人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雨之歌》 滋润万物 雨: “传情的信使”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复 )
5、仿句
(1) 雨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 田野的微笑。 (2)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 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 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 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

6.修改下列病句。

(1)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保守 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万元以上。 (2)居民经济紧张,电影票价几元甚至十几 元都承受不起。
他善于在平易 中发掘隽永,在美 妙的比喻中启示深 刻的哲理。 他清丽流畅的 语言征服了一代代 世界读者。
4、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A.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它们之间传 情的信使。( 比喻 ) B.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 的微笑。(排比、拟人 ) 比喻、拟人 C.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 ( ) D.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扑倒在他的脚下
执著坚定,难舍难分
3.第⑤段中,加粗的“它”指 礁石 _____________ ,这一节主要用 排比 拟人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修辞手法, D 表现海浪( )。 A.对广阔的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爱情。 B.移情别恋。 C.对爱情真谛的理解。 D.对生命意义的集中诠释。

黎巴嫩 3、纪伯伦,_________ (国别)诗人,画家。 《泪与笑》 著有散文诗集_________ 《沙与沫》 、_________、 《先知》 _________ 等。他和_______ 泰戈尔 一样是近代东 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作者简介
纪· 哈· 纪伯伦(1883~1931),黎巴 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 笑》、《先知》、《沙与沫》等。本 文选自《泪与笑》。 《 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 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组 歌(节选)
浪之歌 雨之歌
一、基础达标
1、注音 niù ),急躁。 (1)我生性执拗( jīn (2)我要用自己的津( )液让它的心冷却 chì)热。 一些,别那么过分炽( (3)潮水涨(zhǎnɡ )来时,我拥抱着它。 (4)陪伴他长吁(xū )短叹。

预习检测,注音。
炽热( chì ) 祷词(dǎo) 执拗( niù ) 俊俏( qiào) 衷情(zhōng) 馈赠( kuì ) ì 憔悴( cuì ) 真谛( d) 天穹( qióng ) 璀璨( cuǐcàn) 镶嵌( xiāng qiàn ) 翱翔( áo ) 长吁短叹( xū) 千山万壑( h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