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现象》习题学案.docx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在设计这个复习学案时,我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他们在声现象这一章节中学到的知识。
我的设计思路是先通过一些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回忆起相关的物理概念,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回忆起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2.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声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麦克风、音叉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注意听音乐中的不同声音,并思考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讲解:回顾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认为的声音传播的原理,并分享他们的看法。
4. 实验活动:让学生进行一系列实验,如观察音叉的振动、使用麦克风捕捉声音等,并记录实验结果。
5.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他们学到的声现象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音量的清晰度、如何减少噪音等。
五、活动重难点:重点: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声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个复习学案,我发现学生们对声现象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我还可以通过一些额外的拓展活动,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索声音的传播规律,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这个复习学案,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他们在声现象这一章节中学到的知识,并提高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初三物理《声现象》复习学案(1)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通过回顾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噪声等知识,找出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对乐音的三要素内容的训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巩固有关声现象的基础知识难点:进一步学会应用声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二、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声音的特征、噪声危害和控制6、声的利用二、典例透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透析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________产生的,然后通过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朵的。
透析点二:声音的特性【例二】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下列声音的说法中指音调的是________;指响度的是________;指音色的是________。
A “高声大叫”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B 女高音歌唱家与男低音歌唱家C 二胡与钢琴发出的声音不同D 在山谷中说话听到回声透析点三:噪声的防治【例三】 以下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_______,阻断噪声传播的是_______,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的是_______。
A. 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B .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 .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 .防止噪声产生回声透析点四:声的利用【例四】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B .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C .牙医用超声波洁牙D .利用声呐测海深【例五】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 .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 .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 .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 .人突然暴露在150dB 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透析点五:回声【例六】 利用回声来测量海深的仪器,叫回声测深器.它装在海船舱底,由舱底向海下发出声音传至海底、暗礁、鱼群处,再经暗礁反射到海面,由舱底的灵敏回声接收器把回声接收下来,准确记下声音由发出到回声返回所经过的时间,可测海深及鱼群或暗礁的位置.如果接收器收到声音从海面发出到被某暗礁反射回海面共用了0.8秒,求暗礁在海中的深度.(设海水中的平均声速为1500米/秒)三、巩固提高(多学多进步)1.学校联欢会上。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章《声现象》精品学案 §1声现象复习课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课)一、复习目标:1、查漏补缺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树。
2、培养学生自己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复习重难点:声音的产生传播与乐音的特性及噪声的控制。
三、复习过程:1、声音的产生要求学生从声音在产生过程中物体振动的幅度、快慢、有无规律方面对声音进行分类。
如:从物体振动时有无规律可以将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
从物体振动时的幅度快慢总结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2、声音的传播传播过程中有无介质或通过什么样的介质分析声音的传播速度及其规律。
传播过程中有无障碍物分析产生回声的原理。
3、声音的利用和防治噪声的防治措施和超声波的利用。
学生根据上述提示画出本章的知识树四、当堂检测题1、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
2、B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另外声音还可以传递。
3、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向一个空暖水瓶中灌水,有经验的人凭声音就可知是否水灌满了,这是因为水灌的越多,空气柱变的越____发出的音调就越4、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不同,大象可以利用进行交流,海豚可以利用进行交流,此时人类(能或不能)听到他们的交流。
5、人说话、唱歌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声带的,并靠作为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6、小明家对面的住户正在装修房间,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小明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为最佳方案的是()A、将门窗关紧B、用棉花塞住耳朵C、将门窗打开,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D、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7、下列几项措施中,不能使声音的响度变大的是()A、使声源振动的频率变大,B、使声源振动的振幅变大C、使声源离人耳更近一些。
D、拿一根空心塑料管,一端紧贴人耳,另一端靠近声源8、物理实验课上,同学们做了以下两个实验,这两个实验分别说明了什么声学知识?(1)振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2)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然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1章声现象复习学案1

声现象中考复习一、还记的吗?声音的产生:(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液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声音的传播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
C.听觉器官完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声音的三个特性:A、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②人的听觉范围:③超声波:人听不到这种声。
④次声波:人听不到这种声。
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
它由物体的决定。
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
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
4.噪声: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
③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
④噪声的控制:。
5、声的利用:①声音中含有信息:。
②回声:③声音中含有能量:超声波除结石,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
二、典型例题:例题1:莱芜市200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图1例题2: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4、第一章 声现象(学案)

一、声音是什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3.研究方法:1、转换法,把微小的变化放大2、理想实验法3、推理法。
4.传播速度:固>液>气,能量损失:气>液>固。
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6.区别原声与回声需要大于0.1秒。
7.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8.声音的作用:1.传递信息 2.具有能量交流谈话,医生听诊蜡烛晃动,粉碎结石二、乐音的特性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2.影响因素:(1)振幅(力度);(2)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波形图上下幅度3.音调:声音的高低。
4.影响因素:频率(伸出桌面的长度)波形图疏密5.频率:1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符号:Hz6.音色:每个发声体单独具有的声音特色叫音色。
波形图形状7.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8.声音在传播中,(振幅会越来越小)响度变小,(频率不变)音调不变,声速不变。
三、噪声及其控制1.噪声: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2.分类:(1)交通运输噪声(2)工业噪声(3)施工噪声(4)社会生活噪声3.噪声的等级的划分用分贝(dB)值表示,它实质上是指响度的大小。
4.界定:(1)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2)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70dB(3)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5.测量噪声等级的仪器——声级计6. 噪声控制方法:(1)声源处(2)传播途中(3)人耳处7. 消声技术(1)以声消声(2)蓬松多孔结构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20000Hz2.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3. 特点: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4. 应用:声呐、B超、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5.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6. 特点:(1)能够绕开障碍物(2)传播距离长7. 危害:较强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伤,强度更大的次声波还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等造成破坏8. 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等9.(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2)声音具有能量B超超声波焊接,洗牙,清洗眼镜10.多普勒效应。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4. 回声与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5. 声音的应用:如电话、广播、声纳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 能够运用声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回声与反射的应用。
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回声与反射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麦克风、音叉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敲击物体、播放音乐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讲解:详细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回声与反射的原理。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了解回声与反射的现象。
4. 练习:随堂练习,解答与声音相关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回声与反射的原理,以及与声音相关的实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回声与反射的原理。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传播。
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2. 题目:请举例说明声音的应用。
答案:声音的应用包括电话、广播、声纳等。
电话是通过声音的传输来实现通信的,广播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给大众的,声纳是利用声音在水中传播的原理来探测水下目标的。
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打鼓时,在振动;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发出的。
3、声音靠传播,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速大小与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4、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规律是第二节我们如何听到声音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分为三个阶段:3、人耳听声音有两种途径,一是外界传来的声音靠传到人耳,而引起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递给;二是声音通过传到,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它的传导性能3、声音在传给大脑的过程中,如果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就会,称作,只要是没有受损,还可以借助助听器恢复部分听力。
4、由于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每只耳朵的不同,这些差异使人能够判断声源的方位,叫做。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音调指声音的______,由物体振动的______决定;响度指声音的_________,由物体的_________决定;同时与距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音色指声音的,由发声体决定的。
2.频率:物体在______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______。
3.人耳感受声音的频率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高于________叫超声波;低于______叫次声波,超声波、次声波人耳都_____听到。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1.声音强弱的等级用______表示,符号____;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
2.控制噪声的途径:①在_________减弱;②在_____________中减弱;③在_________减弱。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及练习.doc

一、声音的响度1.我们用鼓槌敲打鼓面会听到什么?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
•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2.拿出大鼓,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
怎样才能使鼓面振动发岀的声音更响,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应该使鼓面振动的幅度更大些,关键是设计一种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大小的方法。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即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3.坐在教室前后排得学生听到声音有声么不同?此现象说明了什么?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远近有关。
4.观察扩音器的前端都是什么形状的?此特点说明了什么?声音的能量越集中,响度越大。
2.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吋,主要模仿歌星声音的。
5.使用复读机学习英语,调节音量按钮时改变了声音的()A.频率B.咅调C.响度D.咅色6•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D.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人耳朵的7•“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8•小明到医院探望生病住院的奶奶,见到医院走廊的墙上贴有“禁止高声喧哗” 的标语,医护人员对病人“低声细语”,关怀备至.这里的“高” “低”是指声咅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响度9•使用随身听(MP3、MP4…)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10•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吋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象光一样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天生的咅乐家-昆虫蟋蚌等秋天呜叫的昆虫,一般只是雄性的才会呜叫,但是它们没有声带怎么能发出如此悦耳动听的声音呢?原来,它们的歌声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腹部发出来的,在蟋蚌等一些雄性昆虫的腹部,有一对双层的前翼翅,其上翅背面有锯齿纹,此纹与下翅根部的摩擦片互相摩擦发出声音,并经过下翅摩擦片旁边的发咅膜将一个气囊,能起到共鸣箱的作用. 当雄蟋蟀振翅摩擦时, 所发出的声音经过发音量放大,声咅就很洪亮了.另外,在雄蟋蚌的翼翅和腹部之间有音膜和气囊放大、共鸣,变得既洪亮又悦耳.如果用小捉琴作比喻,锯齿相当于弓,摩擦片和当于琴弦,发音膜和翼翅下面的气囊相当于共鸣箱,昆虫利用这样的装置和不同的摩擦速度,能发出各具特色的叫声.它们真是天生的音乐家,生来就有随身携带的乐器,走到哪里都可以奏出最有个性的乐曲,我们虽然也有自己随身的乐器-口哨,可是远不如它们的乐器精妙.(1)我们人类靠振动产生声音,而吹哨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2)一般雄性昆虫没有发声带,但它们也能发声,除上文蟋蟀以外,你还知道什么昆虫利用以上原理发声?(3)小华通过学习以上文章,受到了启发,他找一个一次性的纸质杯.一段棉线、剪刀、大头针、火柴棒、松香等器材,制作了一个“喔喔叫”如图所示,引起全班同学的极大兴趣,纷纷向他请教制作方法.原来是用大头针在纸质杯底扎一个小孔,用火柴棒将棉线固定在杯底,在手指上拈少许松香,向下拉棉线,便发出“喔喔”叫声•请你与同学或老师交流一下,简单写出“喔喔叫" 发声的原因.三、本次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请在下列各小题小选填声音的特征:“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在听熟人打电话时,从声音的特征上, .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收音机小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一个人音色是不会改变的.如图1-7,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的心脏跳动,主耍是为了 (•适当改变心脏跳动频率,使音调变高.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么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仪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 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6.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屮,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人喝,吓退曹操十万人军.这个 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教学反思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主要原因() 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 B.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 D.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会改变的 ) B.缩短和病人ZI'可的距离,增大声音的响度 D.可以增大心脏跳动振幅,使响度增大图1-7A.音调高B.频率高C.响度人D.音色差四、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O特别满意O满意 O —般 O差学生签字五、教师评定: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O非常好O好O 一般O需要优化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O非常好O好O 一般O需要优化教师签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习题课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
4、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5、知道声的利用
【教学方式】精讲点拨讲练结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学案
一、基础知识回顾:
1、声音是如何发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声咅的三个特征是什么?它们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关系?
3、控制噪声的措施有哪些?
4、声音又哪些方面的利用,试举例说明。
二、学习反思:
列出本单元的疑惑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小组展示问题:
二、点题精炼,合作探究:
例1:我们知道声咅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咅,却看不到桌子的振动,有以下探究方案证明敲桌子时桌子在振动.(亲自做一下)
方案A:在桌面上放上许多小的物体,如:小纸屑、细沙等,可以轻轻的敲击桌面进行观察方案B:在桌面上放上较大的物体,女口:物理课本、铅笔盒等,用力敲击桌面后进行观察方案C:在桌面上可以放上许多小的物体,女口:一滴水、细沙等,用力敲击桌面后进行观察。
你认为最可行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理由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老师用同样得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独立完成)
1. 甲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乙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 因为( )
A. 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
B. 入耳的错觉
C. 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播慢,后听到
D. 人的双耳效应
2. 声音是一种波,在下列的实例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
A. 下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B. 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总是在看到白烟的同时按下计时器
C. 巨大的雷声响过,我们发现活动的窗户玻璃也跟着振动起來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 3. 关于声源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C.正在发动的摩托车是声源 4. 声音既可以在固体物质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或气体物质中传播,那么声音在它们当中 传播速度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 )
A.固体、液体、气体 C.气体、固体、液体 5. 下列环境中不能传声
的是( ) A.在海洋深处 B.在月球上
封闭的房内
6. 在一般情况下,房间内说话比室外听得更清楚,其原因是( )
A.房I'可内能听到回声 C.房间内原声和回声混合 7. 下列各声
音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会上的钢琴声
C.邻居装修房屋的电锯声
8. 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几乎立即消失了,这是因为( )
四、小结:这节课除学到课本知识外,你还有那些收获?
课后练习学案
1.
针对下图中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也必须通过无线电來通话
)
B.各种乐器都是声源
D.公路边的高音嗽叭是声源
B.气体、液体、固体
D. 一样快
C.在旷野屮
D.在
B.房间内没有嘈杂声
D.以上原因都对
B.节日的焰火鞭炮声 D.爽朗的笑声 A.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了 B.锣血停止了振动
C.锣的振动频率变低了
D.锣的响度变小了
A.甲图屮,演奏者通过手指在眩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屮,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屮,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墙板可以减少噪声污染.
2. 挑选西瓜时,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如果声音清脆,就知道是生瓜;如果声音较沉闷, 就是熟瓜.医生常用叩诊术来检查胸腹内器官是否正常(如图1 一2所示),脏器不正常与正 常的叩诊声音是不同的.有趣的是300多年前,一个奥地利人用敲击酒桶的方法來判断桶中 洒的多少(如图1 一 3所示).上述实例屮都是根据声音的哪一个共同特征来判断 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3.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 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D. 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甲
乙 丙 丁
图1 — 2 图1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