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低碳绿色化工新技术
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对化学品的安全性和化工过程的高效性的需求,绿色化工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推广。
本文将介绍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着重阐述其原理和优势。
一、绿色化工技术概述绿色化工技术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环保、节能、高效和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材料,具有较少的环境影响和较少的化学品安全风险。
绿色化工技术可分为三大类:1)环境友好型生产过程;2)绿色化学品替代品;3)来源于可再生原料和生物质基底的生产。
二、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1、绿色反应工艺绿色反应工艺是指通过改变化学反应条件和提高反应选择性和效率来实现化学产品的生产的过程。
可采用微波辐射、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等绿色化学技术,节省接触时间和反应能量,降低废品和副产品的排放。
2、绿色溶剂在传统的反应条件下,常用有毒有害的溶剂如苯、四氢呋喃、二甲酰胺等应用于化学合成和分离过程中,这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持续的负面影响。
绿色溶剂则是一组无害于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溶剂,如水、乙醇、甘油等。
由于这些绿色溶剂具有环保、容易分离和回收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提取、分离及合成和制备化学品中。
3、绿色能源绿色能源是指那些绿色环保、过程简单、仅需少量或无化学品使用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生物能等。
它们取代了传统能源和让化学品制造商在减少对化学品的需求上走出了一大步。
4、绿色催化剂绿色催化剂保护环境并且能够大幅减少废物的产生,因其对化学反应特别有利。
绿色催化剂是新发现的无毒和无害的高效催化剂,通常是基于生物材料或其他非典型元素,比如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等。
相对于传统催化剂,绿色催化剂可以大大降低反应温度、增加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三、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优势1、降低环境危害性绿色化工技术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废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采取有效动作应对全球变暖。
2、提高生产效率绿色化工技术使用更高效、更简单、更安全的化学反应,可更好的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低碳经济背景下化工新材料的发展

低碳经济背景下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摘要:低碳经济是当前全球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各国纷纷倡导减少碳排放,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已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本文将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重点分析促进化工新材料发展有效举措,希望助推我国化工新材料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化工行业;新材料;发展前言:化工新材料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它们的应用不仅可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还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低碳背景下常见的化工新材料在低碳背景下,化工新材料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些新材料以其低碳排放、可回收利用和环保特性,成为了化工行业的新宠儿。
首先,生物基材料是一类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新材料。
生物基材料具有天然可降解的特性,对环境污染较少。
与传统的石化材料相比,生物基材料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较小。
例如,生物基塑料可以代替传统塑料在包装等领域的应用,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其次,纳米材料也是一种新型的化工材料。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使其在电子、光电、磁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不仅在能源储存、环境治理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低碳应用,还可以用于设计高效的催化剂和光催化材料,减少传统化工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排放。
此外,环保涂料也是低碳背景下的一种常见化工新材料。
传统涂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较大的潜在风险。
而环保涂料以水为基准,不含有机溶剂和有害物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在建筑、家具、汽车等领域,环保涂料的应用正逐渐替代传统涂料,实现了涂料工业向低碳方向发展。
二、低碳背景下化工新材料的特点在低碳背景下,化工新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工行业的五个最新环保技术

化工行业的五个最新环保技术在当今社会,环保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化工行业作为一个高污染行业,必须积极推进环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化工行业最新的五个环保技术,希望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一、CO2捕获和储存技术工业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成为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CO2捕获和储存技术可以有效地将二氧化碳从源头截留,并将其安全地储存起来,避免其进入大气层。
这项技术可应用于化工行业中的石化、钢铁和发电等领域,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供了有效手段。
二、废水处理技术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各种有机、无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对环境造成极大威胁。
废水处理技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废水,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并实现资源化利用。
例如利用生物脱硫技术处理硫酸废水,可将硫酸转化为硫酸盐,并回收利用。
三、低碳清洁生产技术低碳清洁生产技术是化工行业实现绿色转型的核心要素之一。
通过改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使用、原料选择和工艺设计等方面,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例如,采用高效催化剂和节能装置,优化反应条件和流程设计,可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化工行业对能源的需求巨大,大部分依赖于化石燃料。
为了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成为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光伏技术、风力发电等方式转化为电力,为化工行业提供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五、循环经济理念循环经济理念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手段。
化工行业可以通过回收利用废弃物、降解有机物质,实现资源再利用,减少废物排放。
此外,化学合成过程中的废弃物可以作为新的原料,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推动循环经济理念在化工行业的实际应用,能有效降低环境风险和经济成本。
总结:化工行业作为一个高污染行业,正面临着环保压力和发展挑战。
然而,通过采用最新的环保技术,化工行业可以实现高效、清洁和可持续发展。
化工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作方案

化工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降碳已经成为化工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化工企业作为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之一,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提出一种化工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作方案,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方案1. 能源管理系统的建立在化工企业中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系统是实施节能降碳的基础。
该系统应包括能源计量、能源监测与分析、能源消耗评估等功能,通过对能源的全面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2. 生产工艺的优化优化生产工艺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化工生产过程的深入研究和优化设计,减少能源的使用和废物的排放。
例如,采用先进的催化剂和反应器,改进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的转化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3. 节能设备的应用引进和应用节能设备是节能降碳的有效手段。
例如,利用高效节能的燃烧设备和余热回收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
同时,采用先进的脱硫、脱硝和除尘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4. 能源替代和再生利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是实现节能降碳的重要途径。
化工企业可以考虑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同时,通过再生利用废弃物和废水中的能源,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5. 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提高员工的节能降碳意识是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的重要环节。
化工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节能降碳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共同推动节能降碳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效果评估为了评估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的实施效果,化工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通过对能源消耗、碳排放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改进工作方案,提高节能降碳的效果。
四、总结化工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作方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化工新材料产业及其在低碳发展中的作用

化工新材料产业及其在低碳发展中的作用
特种功能材料和新型化学品是未来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在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首先,特种功能材料作为新型材料,为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特种功能材料拥有超强的环境耐受性、抗剪切性和耐磨性等特质,可用于提高整体运营和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能耗消耗,还可以提高产品性能。
特种功能材料是低碳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它可以帮助社会降低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从而帮助社会实现低碳发展。
其次,新型化学品开发也为低碳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型化学品可以有效替代许多传统化学产品,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新型化学品为提高化工产品的洁净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从而保证化工产品的质量,可以为低碳发展和环境治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最后,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工新材料产业所提供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是低碳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只有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才能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的绿色转换,更好的服务于低碳发展的要求。
化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

化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绿色低碳发展是化工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实施绿色低碳发展,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案:1. 能源使用优化:化工企业应通过采用高效能源设备和技术,实现能源的节约与利用。
可以使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在煤炭、油气等能源使用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应优先选择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2. 生产工艺创新:化工企业应加强研发,推动新的绿色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应用。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有害物质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实现绿色低碳生产。
3. 资源利用提升:化工企业应加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通过废弃物处理设备和技术的改进,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或再生原料,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4. 绿色供应链管理:化工企业应建立绿色供应链,通过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流程优化和碳足迹减少。
使用环保原材料和成本效益更高的可再生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环境监测与治理:化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等进行实时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与健康。
6. 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化工企业应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通过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推动化工行业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7. 社会责任与公众参与:化工企业应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公众环保教育和宣传活动,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
与当地政府、环境保护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共同目标。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化工企业可以逐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化学工程中的绿色及低碳化工技术

化学工程中的绿色及低碳化工技术化学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旨在设计、生产和使用可持续性的产品和过程。
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必须采用绿色及低碳化工技术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探讨化学工程中的绿色及低碳化工技术,包括其概念、原则和实践应用。
一、绿色化工的概念与原则绿色化工通常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废物和有害物质的生成,促进可持续资源循环利用的化学工程。
其主要原则包括:减少、再利用和回收。
减少是指尽量减小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产生量,例如,通过替代反应物、改进反应条件、提高反应选择性等方式;再利用是指用废弃物和副产物制成新的有价值物质,例如,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回收是指将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回收并再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
二、低碳化工的概念与原则低碳化工通常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的化学工程。
其主要原则包括:减少、替代和优化。
减少是指尽量减小化学工程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量,例如,通过提高效率、改善工艺、改进原材料的选择等方式;替代是指采用低碳的能源或替代物质来代替传统高碳能源或物质;优化是指优化化学工程的生产过程,例如,通过加强能源管理、提高工艺控制、实施循环经济等方式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绿色及低碳化工技术的实践应用绿色及低碳化工技术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在纺织行业中,绿色化工技术可以减少污水和废气的排放,减少大气和水质污染,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在化肥生产行业中,低碳化工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
在金属冶炼行业中,绿色化工技术可以减少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总之,绿色及低碳化工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工程,它可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保护人类健康和全球气候。
化工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作方案

化工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作方案标题:化工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作方案引言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化工企业面临着节能降碳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提出一份化工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作方案,旨在通过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文内容: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1 优化能源供应结构- 通过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化工企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 推广高效能源利用的技术,如余热回收利用、蒸汽压缩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2 优化生产工艺-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如低温催化、催化裂化等,减少能源消耗。
- 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能源浪费,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减少停机时间等。
2.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2.1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采用低碳技术,如低碳燃料、低碳催化剂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推广绿色化学品生产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2.2 强化废气治理- 安装废气处理设备,如脱硫、脱硝、除尘等,减少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
- 加强废气监测和管理,确保废气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3. 优化能源管理3.1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设立能源管理部门,负责能源管理和监测。
- 制定能源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能源使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3.2 建立能源监测系统- 安装能源计量设备,实时监测能源消耗情况。
- 建立能源数据分析平台,分析能源使用情况,找出节能降碳的潜力和问题。
3.3 培训员工- 开展能源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和能源管理技能。
-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参与节能降碳工作。
总结:化工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作方案的实施,需要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优化能源管理三个方面入手。
通过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改进生产工艺,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强化废气治理,可以实现能源的节约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同时,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建立能源监测系统和培训员工,可以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推动节能降碳工作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中的低碳绿色化工新技术摘要:本文叙述了新型可再生能源的研发、环境无害致冷剂的开发、可降解高聚物的研发、生物植酸及其盐类在金防中的应用、聚天门冬氨酸的开发应用、天然食品的开发应用等低碳绿色化工新技术,并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区的创建。
关键词:低碳绿色化工新技术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014-02低碳绿色化工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各国科学家的努力之下,已取得了不少成就。
1 新型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我们目前所用的主要能源是石油和煤炭,地球上石油和煤炭的储存量是有限的,属于不可再生的、也就是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
如果在超临界水中将树枝等植物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分解成醇等用作能源,由于树枝等植物是可以再生的,因此这种能源就是可再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
我们目前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以使用石油和煤炭等不可再生的能源为主,但由于石油和煤炭总有一天会枯竭,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再生新能源,是当今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可再生能源包括:氢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等,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我国建立了一批低碳可再生能源的试点示范工程,为产业化、市场化奠定基础。
由于氢是一种高效、清洁、可再生的二次能源,一些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已开始研究氢能的制备和应用。
传统的制氢工艺主要有水解法制氢、烃类水蒸气重整制氢、重油(或渣油)部分氧化重整制氢等,但由于这些方法存在着效率低、能耗高等诸多缺点,因此寻找新的、有效的制氢工艺是各国学者不断追寻的目标。
生物法制氢技术是一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的课题,引起了人们极大重视,德国、日本、瑞典、英国、美国、以色列、葡萄牙、俄罗斯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该项技术进行研究。
1999年,我国利用碳水化合物为原料,以厌氧活性污泥进行发酵制氢,实现了生物制氢技术的突破,开创了利用非固定化菌种生物制氢的新途径,首次实现在中试条件下连续长期持续产氢,使我国的生物法工业制氢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地球上存在着极其丰富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在自然界中能进行循环,例如,人和动植物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含量固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提高,打破了其在自然界的良性循环,引起的温室效应使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如何既充分利用二氧化碳,使其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以弥补因石油等大量消耗而造成的“碳源危机”,又能有效地解决温室效应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用二氧化碳合成醇、有机酸、酯类、胺类等以及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液态烃和汽油已成为可能。
近来,提取和合成光合作用所需的酶,以开发仿生固定二氧化碳技术和利用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利用海藻固定二氧化碳等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 环境无害制冷剂的开发作为主要的传统制冷剂氟里昂,由于其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还会产生温室效应,因此已被逐步禁用。
目前各国都在研究开发其替代产品,其中,含氢氯氟烃和氢氟烃两大类替代品,由于氢分子的存在,会在大气中被氧化成含氧产物,这些产物进一步降解,大部分成为水溶性物质,可随降雨而消失,很难达到平流层,因此对臭氧层破坏的可能性较小。
研究发现,将乙二醇和丙基乙二醇等多元醇混合物,在小于-10℃的温度下与液氧一起充入密闭容器中混合而成的制冷剂,对大气臭氧层几乎没有破坏能力。
低碳、安全、无环境污染而有效的自然制冷剂的开发研究也是目前考虑的一个方向,例如:二氧化碳、氨、丙烷、丁烷混合物等,都具有良好的热物理性质,对大气环境无害、易获得,低成本以及与现有设备基本相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目前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制约着其推广应用。
3 可降解高聚物的研发“白色污染”给地球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它是由一些难降解的人工合成高聚物造成的。
这些高聚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例如塑料饭盒、塑料薄膜等等,其使用量特别大。
由于它们很自然降解,于自然中很难消除,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又会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在人们赞誉它们使用方便的同时,又为它们的堆积如山而感到头痛。
目前生物可降解高聚物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巴西坎皮纳斯大学开发出一种新的“生物泡沫塑料”,其70%的成分是由粟米、大豆、蓖麻等多种菜油制品提炼而成的,仅30%为石油提炼物。
这种低碳生物泡沫塑料可取代传统泡沫塑料作轻型包装材料,并可在两年内化解在大自然中,生产成本低,无毒副作用。
此外,还有用己酸、乳酸以及己酸内酯聚合而成的脂族聚酯;用己酸内脂聚合而成的聚己酸内脂;在直链淀粉中引入甘油、山梨糖等增塑剂,控制一定的加工条件,生产出如同塑料的高聚物以及聚酯等等。
这些高聚物在适当的环境温度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于可降解成低分子无毒物质,用它们取代难降解高聚物制造各种一次性餐饮具、包装袋、塑料薄膜等等,“白色污染”将不复存在。
4 金属防腐技术的新进展磷化处理是传统的防腐方法之一,即将钢铁零件放入磷酸盐溶液中,经处理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以达到防腐目的,但磷化过程中产生的含磷、含铬废液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同时,为了缓解酸性物质对金属表面的腐蚀,还要加入苯系化合物,在冲洗过程中,多余的酸根和苯系化合物被排放,严重污染周边环境。
生物植酸及其盐类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金属表面处理技术迈入绿色环保型的世界先进行列,北京螯力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稻壳中提取植酸并利用生物过程技术制成生物植酸及其盐类产品,将其用于金属防腐工艺,各项技术指标均超过磷化处理技术指标。
5 聚天门冬氨酸的应用聚天门冬氨酸是一种氨基酸的聚合物,它存在于软体动物和蜗牛的壳中,相对分子质量从1000至数十万,除了具有水溶液性羧酸的性质外,还具有生物可降解特性,且无毒无污染,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它的用途十分广泛。
聚天门冬氨酸可用作多价螯合剂、缓蚀剂、阻垢剂,可螯合钙、镁、铜、铁的多价金属离子,尤其是可以改变钙离子的晶体结构,使其形成软垢,因而具有很好的缓蚀、阻垢作用,可用于水处理工程、处理锅炉等。
聚天门冬氨酸可以作肥料和农药,对各种土壤都适用,在土壤中很容易进入植物的根部,可吸收和富集氮、磷、钾及钙、镁、硫、铜、锰、铁、硼等对植物有用的元素,促进植物的生长。
除直接施用外,还可用作植物种子的包衣,具有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保墒作用。
聚天门冬氨酸还具有良好的杀虫、灭菌和分散能力,可作农药使用,既可保护植物不受病虫害的侵害,又可以与其他农药成分复配作用,使其在植物表面润湿、分散、增溶和渗透,充分发挥农药的药效,是一种非常引人注目的新一代环境友好的肥料和农药。
聚天门冬氨酸还是一种可降解的高效吸水性材料。
高分子聚天门冬氨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可将其加工制成超强吸水剂、胶凝剂、毛巾、尿布以及一些保健用品。
除此以外,聚天门冬氨酸在日用化学、医药等领域也有十分广泛的用途,例如,聚天门冬氨酸钠在漂白剂过氧化物在的情况下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生物降解性能好,可取代传统的分散剂制得餐具洗涤剂等。
由于聚天门冬氨酸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和广泛的用途,聚天门冬氨酸的人工合成工艺路线备受世界各国大公司的关注。
美国donlar 公司发明一种热聚合成聚天门冬氨酸的方法,率先实现了l-天门冬氨酸工业规模的生产,其转化率高于97%。
由于这种方法的发明和应用,donlar公司获得了1996年美国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
6 天然食用品的开发应用6.1 天然色素的开发利用许多用于食品、饮料的化学合成色素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的甚至致癌。
因此世界各国相继制定法规淘汰了大多数有毒害的化学合成色素,使不仅具有染色功能,还有营养、保健功能,并能赋予食品许多新功能的天然色素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目前已开发出80余种不同原料来源的天然食用色素,主要品种有焦糖、红曲米、栀子蓝、高梁红、甜菜红、虫胶红、叶绿素、紫草红、红花黄、萝卜红、辣椒红、姜黄色素、可可壳棕、紫甘蓝色素等。
6.2 番茄红素的开发利用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性和可能的防癌、抗癌作用,正在受到人们的关注,被子称为21世纪保健品的市场的新秀。
目前世界上番茄红素的生产主要是从植物番茄中提取,此外还有化学合成、生物工程制取等。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从番茄中萃取番茄红素的研究在我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国每年番茄产量巨大,开发番茄红素的前景十分看好。
6.3 茶多酚的开发利用茶多酚是茶叶中儿茶素类,丙酮类、酚酸类和茶色素类的总称,因其结构中带有多个活性羟基故对人体保健极为有利。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色素保护、除臭、防龋、抗菌、降低血脂等多方面的功能,儿茶素的衍生物还具有抑制癌细胞增生、抗癌、抗突变效能等,因而备受人们的重视,而今茶多酚已成为医药、食品界研究的热点。
6.4 松花粉的开发利用松花粉又名松黄,它是一种生长在海拔1100米~1500米山区的中国乡土树种——马尾松和油松的花粉。
大自然创造了松树长青、千年不老的奇迹,其生命之源就是松树的精细胞——花粉,古人称“松柏之气可以使人长寿”!松花粉药食兼用的历史已逾数千年,并已收入现代中国药典。
2000多年以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松黄”的记载。
松花粉含有最长寿生命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份,其中包括多种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酶与辅酶、核酸、单糖、多糖等,种类达200余种。
松花粉中集聚了大量生命元素、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因此,对人体有很高的保健价值。
与蜂源花粉相比,松花粉因系人工采集,故具有花源单一、品质纯净、成分稳定,未受任何污染,无农药残留物,不含动物激素等特点。
松花粉较其它植物花粉口感均好,服用时感到有淡淡香味,所以松花粉堪称“花粉之王”。
药理研究和应用表明,松花粉具有延缓衰老、提高血红细胞载氧能力、保持血红细胞的活力、平衡生命阴阳、五脏安康、大脑养生、调理亚健康、美容护肤、松花粉与秀发等多种功能。
现今已解决了松花粉的采集、贮存、保鲜、破壁等技术,为松花粉的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历史潮流中,天然保健品的地位已越来越突出!祖国医药学素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理论。
松花粉这一既古老又崭新的中华民族传统药食兼用的天然食物资源确实是不可多得的。
松花粉的开发与应用,必将对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做出有益的贡献。
7 生态工业园区的创建自然界中每一个生物种群在生长过程中都有废物产生,但这些废物却是循环的、互相利用的,因而使自然界中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的资源与物种得到了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惟一消耗的是太阳能。
反思人类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并对照自然界各个生物种群之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人们认识到,按自然界的生态模式来规划工业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而提出了生态工业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