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纲
鱼纲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鱼类是成功地适应了水生生活的低等有颌脊椎动物。
鱼类出现了能咬合的上下颌及成对的附肢(即偶鳍),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持结构,并且形成了完整的头骨,脑和感觉器官较圆口纲发达。
身体呈流线形,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体被骨质鳞片或盾鳞,体表具侧线。
以鳃为呼吸器官,血液循环为单循环,有良好的调节体内渗透压的机制。
鱼类是最低等的有颌、变温脊椎动物,适应水生生活而发展出许多特有的结构。
地球70%以上的咸水和淡水的江河湖海中生活着22000多种鱼类。
除极少数地区外,不论从两极到赤道,或是由海拔6000m的高原山溪到洋面以下的万米深海,都有鱼类生存。
鱼纲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超过其他各纲脊椎动物种数的总和,包括硬骨鱼和软骨鱼两大类。
生活在海洋里的鱼类约占全部总数的58.2%,栖于淡水中的鱼类约占41.2%。
鱼类在人类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鱼是优良的食品,为人类提供数量可观的食物;鱼类可被制成药品、饲料、皮革制品等;观赏鱼类为人类提供娱乐。
为适应水生生活,鱼类有许多特化的结构。
鱼类身体分为头、躯干、尾3部分,最后一对鳃裂是头与躯干的分界,泄殖腔孔为躯干和尾的分界,口位于腹面(软骨鱼)或背面(硬骨鱼),横裂。
躯干部具奇鳍(背鳍、尾鳍、臀鳍各一个)和偶鳍(胸鳍和腹鳍各一对),软骨鱼为歪尾形,硬骨鱼为正尾形。
硬骨鱼躯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管,被侧线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
鱼类体形有:流线型,以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可快速而持续地游泳和长距离地迁移;平扁形,运动能力弱,底栖生活的鱼类,如鳐;侧扁形,一般为观赏鱼类;棍棒形,在岩缝中穿梭的鱼类。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和真皮均为多层细胞,且皮肤与肌肉紧密相接,皮下组织极少,使整个身体成为坚实的实体。
表皮内有大量单细胞粘液腺,分泌黏液使体表黏滑,可减少水中游泳的阻力,保护身体免受病菌、寄生物的侵袭。
鱼纲

头骨: 头骨:脑颅和咽颅 脑颅: 脑颅: 软骨鱼: 软骨鱼:软骨脑箱 硬骨鱼: 软骨性硬骨,膜性硬骨) 硬骨鱼:骨片 (软骨性硬骨,膜性硬骨) 咽颅: 咽颅: 初生颌) 颌弓( 软骨鱼:腭方软骨; 颌弓(1)软骨鱼:腭方软骨;麦氏软骨 (初生颌) 硬骨鱼:前颌骨,上颌骨;关节骨,齿骨、 硬骨鱼:前颌骨,上颌骨;关节骨,齿骨、隅骨 舌弓( 舌弓(1)支持舌 (次生颌) 次生颌) 鳃弓( 支持鳃(5/4) 鳃弓(5)支持鳃(5/4)
附肢骨:奇鳍骨骼, 附肢骨:奇鳍骨骼,偶鳍骨骼 背鳍、臀鳍:鳍担骨(基部) 背鳍、臀鳍:鳍担骨(基部),鳍条 尾鳍:鳍条 尾鳍: 腹鳍:带骨(肩带、腰带) 鳍担骨、 胸、腹鳍:带骨(肩带、腰带),鳍担骨、鳍条 附肢骨骼没有和脊柱发生联系
(三)肌肉系统:轴上肌、轴下肌 由肌节组成,分节现象明显,但分化程度较低. 由肌节组成,分节现象明显,但分化程度较低.
• 牙齿的形状和排列方式 • 肉食性:尖锐 肉食性: • 浮游生物:齿细弱,或绒毛状 浮游生物:齿细弱, • 鳃耙形状与数目肉食性:数量少,粗短 肉食性: 肉食性 数量少, • 杂食性或草食性:数量较少, 杂食性或草食性:数量较少,较短 • 浮游生物:数量多,细长稠密 浮游生物:数量多, • • • • 肠管的长短 肉食性: 肠分化明显,肠管较短。 肉食性:胃、肠分化明显,肠管较短。 草食性: 肠分化不明显, 草食性:胃、肠分化不明显,肠管较长 泄殖腔
一、鱼纲的主要特征
终生水生。以鳃呼吸,以鳍游泳, 终生水生。以鳃呼吸,以鳍游泳, 体表被鳞,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体表被鳞,心脏一心房一心室,单循 环
(一)外形和皮肤
1.外形: 纺锤形: 1)纺锤形: • 体呈流线形,能减少运动时的阻力, 体呈流线形,能减少运动时的阻力,游动速 度快,如鲨鱼、马鲛鱼、鲤鱼、青鱼等。 度快,如鲨鱼、马鲛鱼、鲤鱼、青鱼等。 侧扁形: 2)侧扁形: • 身体左右扁平,游泳能力相对较差, 身体左右扁平,游泳能力相对较差,有的只 能随水飘流,如鲳鱼、鳊鱼、翻车鱼等。 能随水飘流,如鲳鱼、鳊鱼、翻车鱼等。 平扁形: 3)平扁形: • 身体上下扁平,动作迟钝,适应于底栖生活, 身体上下扁平,动作迟钝,适应于底栖生活, 如牙鲆、舌鳎鱼等。 如牙鲆、舌鳎鱼等。 棍棒形: 4)棍棒形: • 躯体沿长轴延长成棍棒状,适应于洞穴生活, 躯体沿长轴延长成棍棒状,适应于洞穴生活, 游泳能力很差。如黄鳝、鳗鱼等。 游泳能力很差。如黄鳝、鳗鱼等。
(完整版)第十七章鱼纲

平扁型: 身体上下扁平,动作迟
钝,适应于底栖生活,如牙 鲆、舌鳎鱼 棍棒型:
躯体沿长轴延长成棍棒 状,适应于洞穴生活,游泳 能力很差。如黄鳝 Monopterus albus 、鳗鱼
其他体型
鲀 海马
(二)分部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尾
躯干
头
头与躯干的分界线 软骨鱼类:最后一对鳃裂。 硬骨鱼类:鳃盖的后缘。 躯干与尾的分界线 肛门或泄殖孔或臀鳍的起点。
由脑颅和咽颅两部分组成。 • 脑颅:包藏脑及视、听、嗅
等感觉器官。 – 软骨鱼脑颅只是一个软骨
脑箱保护着脑部; – 硬骨鱼完整,由130枚左
右的骨片合成,构成脑颅 的骨块数多于脊椎动物中 任何一纲。
• 咽颅:左右两侧包围消化管的前段,保护和 支持咽部。
– 颌弓形成上下颌 软骨鱼:初生颌
������ 硬骨鱼:次生颌
(四)侧线(lateral line):
鱼类体表的特殊皮肤感受器。 • 构造:管状或沟状,埋在头
骨内和体侧的皮肤下。以一 系列侧线孔穿过头骨或鳞片 通到体外。 • 功能:能感受水的低频振动, 以此来判断水流方向、水波 动态及周围环境。 • 侧线神经与内耳来的听神经 一起进入延脑的听觉侧线区.
侧线
1)肉毒 2)刺毒 3)毒腺
5.发光器
1.粘液腺:单细胞腺体
– 分泌大量粘液,使体表润滑,减少水的磨擦; – 形成一层隔离膜,使皮肤减少水分的渗透, 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 – 粘液可保护身体不受细菌和微生物的侵袭。
• 2、鳞片:
根据外形、结构和发生的特点分为三种: – 楯磷: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为软骨鱼类特有。
– 入鳃血为缺氧血,出鳃血 为多氧血。
继续
鳃
鱼纲

腹鳍喉位
鼬鳚
无腹鳍
日本鳗鲡
(Anguilla japonicus)
日本海马
(Hippocampus japonicus )
鱼尾的类型
A:原尾型 B:歪尾型 C:正尾型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基本结构:表皮和真皮组成。 衍生物:粘液腺,毒腺,色素细胞,发
光器,鳞片等。
表皮衍生物:粘液腺和毒腺
鳍
尾部
躯干部
头部
纺锤型
金枪鱼
团头鲂 乌鲳
侧扁型
银鲳 卵圆鲳鱼参
何氏鳐
鲼
平扁型
鳗型
鳗鲡 黄鳝
海马
鲀
特殊体形
背鳍(dorsal fin)
奇鳍
(维持身体平衡)
臀鳍(anal fin) (维持身体垂直平衡)
鳍
尾鳍(caudal fin)
(推进,转向,平衡)
胸鳍(pectoral fin)
偶鳍
婚色:许多鱼在生殖季节出现鲜艳色彩,特别 是雄鱼生殖季节过后色彩消失,这种色彩叫做 婚色,是性激素作用的结果。
珠星:一些雄鱼在生殖季节表皮细胞特别肥厚, 角质化成白色坚硬的锥状体,叫珠星 。
生殖器官
雄性 精巢:白色(成熟),淡红色(平时),呈圆
柱形或盘曲的细带状,位于腹腔两侧。 输精管
–软骨鱼:输尿管——尿殖窦——尿殖 乳突——泄殖腔
头骨(skull)
脑颅 –软骨鱼:软骨脑箱 –硬骨鱼:许多骨片
咽颅 –第一对咽弓:颌弓 –第二对咽弓:舌弓 –第三~第七对咽弓:鳃弓
吻软骨
腭方软骨 唇软骨
视神经孔
初生颌(p264)
舌颌软骨
咽鳃软骨 上鳃软骨
角鳃软骨
麦克耳氏软骨 角舌软骨
鱼纲

青鱼:Black Carp
体长,略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部稍平 扁,尾部侧扁。口端位,呈弧形。上颌稍长于下颌。无须。下咽 齿1行,呈臼齿状,咀嚼面光滑,无槽纹。背鳍和臀鳍无硬刺,背 鳍与腹鳍相对。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均 呈灰黑色。
青鱼习性不活泼,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食物以螺蛳、蚌、 蚬、蛤等为主,亦捕食虾和昆虫幼虫。在鱼苗阶段,则主要以浮 游动物为食。青鱼生长迅速,个体较大,成鱼最大的最大个体可 达70千克。
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由于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 丰富,品种每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 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 水生植物的水域,鲫 鱼最能获得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 食物,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它们也很爱吃。
2.鳍:
奇鳍:背鳍、臀鳍、尾鳍; 偶鳍:胸鳍、腹鳍;
3.皮肤和鳞片:
皮肤 分 表皮和真皮; 鳞片 分 盾鳞、硬鳞、骨鳞(分圆鳞和栉鳞)。
鳃
鳞
背鳍 尾鳍
眼
口
胸鳍
腹鳍
臀鳍
4.骨骼系统:
中轴骨:头骨、脊柱、肋骨(硬骨鱼较发达); 附肢骨:带骨(肩带、腰带)、鳍骨(胸鳍、腹鳍)、奇鳍骨;
5.肌肉系统:
躯干肌(上、下轴肌)、头部肌肉(腮肌)、附肢肌肉;
B. 全头亚纲(Holocephali) 共分2目:
即,软鳝目Chondrenchelyiformes(化石) 银鲛目Chimaeriformes
•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硬骨鱼系是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最多的一类,有2万种以上, 大部分生活在海水域,部分生活在淡水中。
共分3个亚纲:
总结鱼纲范文

总结鱼纲1. 引言鱼是生物界中的重要一环,占据了地球上许多水域的丰富生态资源。
为了对鱼类进行分类和研究,科学家制定了一套系统的分类方法,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鱼纲。
本文将对鱼纲进行总结,介绍其定义、特征、分类和相关研究进展,以便更好地了解鱼纲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2. 鱼纲的定义鱼纲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下的一个亚门,也是脊椎动物亚门下的一个类群。
鱼纲包括了几乎所有的鱼类,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为丰富的一个类群。
3. 鱼类的特征鱼类是一类命名自然群体,其主要特征如下:•鱼类的体表布满鳞片,鳞片的种类和分布方式各异。
•鱼类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助于在水中的游动。
•鱼类的呼吸器官通常为鳃,可以在水中呼吸。
•大多数鱼类有鳍,鳍的形状和数量不同,影响着它们的游泳方式。
•鱼类的骨骼系统由脊椎骨组成,支撑和保护着内脏器官。
•鱼类的心脏具有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可实现高效的氧气输送。
•鱼类的生殖方式多样,有的是卵生,有的是胎生。
•鱼类的神经系统发达,具有一定的智力和行为特征。
4. 鱼纲的分类根据鳍的特征和形状,科学家将鱼类分为两个亚纲:软鳍亚纲和硬鳍亚纲。
4.1 软鳍亚纲(Actinopterygii)软鳍亚纲是鱼纲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包括了大多数鱼类。
软鳍亚纲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鳍的结构上,鳍的骨质基部主要由软骨组成。
软鳍亚纲的鱼类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包括了淡水鱼、海水鱼以及迁徙鱼等。
它们居住在各种水域环境中,并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4.2 硬鳍亚纲(Sarcopterygii)硬鳍亚纲包括了肺鱼和鳍足类两个纲。
硬鳍亚纲的鱼类在鳍的结构上有明显的不同,鳍的骨质基部主要由硬骨组成。
硬鳍亚纲的鱼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成陆栖动物,肺鱼是肺呼吸的先驱。
而鳍足类则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
5. 鱼纲的研究进展对鱼类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生物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鱼类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生态学研究揭示了鱼类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为保护水生生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鱼纲分类

鲱形目:其中包括许多在渔业上非常重要的成群鱼类 如鲱鱼等。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共有400多种,其中 20多种占世界捕鱼量的1/3,有生活在海中的也有生 活在淡水中的,70%生活在热带,但也有20 多种只 生活在北方。 鳍无棘,背鳍单个。一般都大量产卵,即使孵化出的 幼鱼死亡率也高达99%,是各种大鱼、水鸟的食物。 本目鱼大多集群,一群多达数亿尾,有每日垂直移动 的习性,白天在水深处,夜晚浮出水面。重要的鱼种 有沙丁鱼、大西洋鲱鱼、鳀鱼、凤尾鱼等。
总鳍总目:鱼鳍中有一个中轴骨,原以为这种 鱼类已经灭绝,可能这种鱼以强大的鱼鳍爬上 岸演变成两栖类生物,1938年在非洲东海岸捕 获,后来多次发现,目前仅存一目一种,被称 为“活化石”:
腔棘目:只有一科一属一种“矛尾鱼”,是 1938年由南非的博物馆员玛罗丽· 考特内-拉蒂 莫(Marjorie Courtenay-Latimer)在巡视渔民捕 的鱼时发现的,原以为本目鱼已经绝种,后又 多次在同一海域捕获,被称为“活化石”。目 前南非已经将这片区域设为保护区。 矛尾鱼尾鳍有三叶,中间叶突出,呈矛状,偶 鳍有肉叶,鳞片大而圆,鳍上也有鳞片覆盖, 下颌下部有两个大骨板,通体兰色,体粗大, 长约1.5米,肉食性。
银汉鱼总目:体被圆磷。背鳍与臀鳍对生。
鲑鲈总目:颌部有小须。腹鳍胸 位或喉位
鲈形总目:胸鳍胸位或喉位,有鳍棘
鲽形目:体扁平,眼、鼻、口不对称
鱼纲的分类
软骨鱼类
板鳃亚纲 全头亚纲 硬骨鱼:内鼻孔亚纲
总鳍总目 肺鱼总目
辐鳍亚纲
板鳃亚纲:鱼鳃是板状,体外是盾鳞或光滑, 雄性腹鳍转化为交接器,主要有两大类:鲨类 和鳐类 全头亚纲:无鳞,胸鳍宽大,尾鳍细长,雄性 具交接器
鱼纲

二、比无颌类进步的特点 1.具上下颌 2.鱼类的头骨由脑颅和咽颅二部组成。 3.从鱼类开始,出现了成对的附肢。 4.一对鼻孔,具3个互相垂直的半规管。 5.鳃的构造较圆口纲复杂。
第三节 鱼纲的分类
世界现存的鱼类22,000种,其中淡水鱼类 8,000种,我国2,800种,按其骨骼的性质分:软骨 鱼类和硬骨鱼类 一.软骨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骨化现象,绝大 多数种类鳃隔均发达露于体表,鳃孔5-7对,具盾鳞 ,鼻孔腹位,歪型尾,无鳔和‘肺’,肠内具螺旋 瓣,生殖腺和生殖导管不相连,雄鱼有鳍脚,体内 受精。约有800种,我国约有190多种,分二个亚纲 。
盾鳞
硬鳞
圆鳞 栉鳞
表皮 真皮
骨质板 硬鳞质
表皮层 鳞 真皮层
2. 鳞片 盾鳞:板鳃鱼类具有,基
板和棘组成,由表皮和真皮形 成,类似于高等动物的牙齿。
硬鳞:硬鳞鱼类具有,来 源于真皮,由骨质板和硬鳞质 组成,硬鳞紧连成甲胄被覆在 鱼体上。
骨鳞:大多数硬骨鱼具有, 由真皮衍生而来。分圆鳞:游 离缘光滑圆钝(鲱形目、鲤形 目等); 栉鳞:游离这缘生 有小棘或锯齿(鲈形目等)。
骨鳞的分区、表面结构及横切面
骨鳞表面分基区(前区)、顶区(后 区)、上侧区和下侧区
侧 侧线鳞:在鱼体、
线 鳞
两侧中央、从鳃盖
和
侧 后到尾基有一行有
线
关 系
孔鳞称侧线鳞。
图 侧线:侧线鳞有规
律地排列成一条线
纹。
鳞式:
侧线鳞的数目
三、骨骼系统
硬骨鱼 软骨鱼
中 轴
头 骨
脑颅 咽颅
骨 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骨骼系统(skeleton)
软骨 1.骨骼的类别
硬骨
软骨化骨--替代性骨 2.硬骨的生成方式
膜骨--皮肤骨
3.鱼类骨骼
头骨 中轴骨
脊柱、肋骨 鳍骨
带骨
附肢骨
{
{
奇鳍骨
偶鳍骨
肩带
腰带
(1)脊柱
髓棘 髓弓 椎管 椎体横突 前关节突 椎体 后关节突
肋骨
鲤 的 躯 椎 及 尾 椎 图
髓棘 前关节突 椎体 脉弓
2、侧扁型 头尾轴较纺缍型缩短,背腹轴相应增加,左右 轴最短,如鳊鱼、鲳鱼、蝴蝶鱼等。
3、平扁型
左右轴特别长,背腹轴特短,动作迟钝,适于
底栖生活,如电鳐、魟。
平 扁 型 团 扇 鳐
4、棍棒型
头小尾细,头尾轴特长,背腹轴左右轴均很短,身 体呈圆柱形,似棍棒。如鳗鲡、黄鳝、泥鳅、带鱼。
5、特殊体型 河鲀、海马、翻车鱼、比目鱼、咽管鱼等。
(三)皮肤及其衍生物
表皮
1、皮肤:
真皮 2、皮肤衍生物 硬骨鱼的皮肤结构
色素细胞、粘液腺、毒腺、发光器、鳞片等
楯鳞
1)鳞 盾鳞 软骨鱼类特有的鳞片,构造较为原始。
盾鳞由真皮和表皮共同演化而来。盾鳞
与高等脊椎动物的牙齿同源器官。
鲨类的盾鳞及其发生
硬鳞
是硬骨鱼中最原始的鳞片,由真皮
演化而来,鳞片呈斜方形,表面覆盖 硬磷质,发特殊亮光。 硬鳞
脉棘
髓棘 间插板 椎体
鲨 椎 骨 图
髓棘 椎管 椎体钙化部分 椎体 脊索
尾动脉脉管 静脉脉管 脉棘
椎体类型
双凹型
后凹型
前凹型
双平型
原尾型(protocercal)
尾鳍的基本类型
歪尾型(heterocercal) 正尾型(homocercal)
脑颅
(2)头骨 咽颅
视神经孔 吻软骨
舌颌软骨 咽鳃软骨 腭方软骨 唇软骨 上鳃软骨
自联式
(3)附肢骨(appendicular skeleton) 奇鳍骨
{鳍条 胸鳍骨 偶鳍骨 {腹鳍骨 肩带 带骨 {腰带
支鳍骨(担鳍骨)
三、肌肉: 体肌、脏肌、鳃肌、心肌
背鳍倾肌 背鳍牵引肌 鳃盖提肌 鳃盖开肌 舌颌提肌 腭弓收肌 背 鳍 牵 缩 肌 尾 鳍 腹 收 肌 尾 鳍 条 间 肌
与圆口纲类似的特征 呼吸方式 粘液腺丰富 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 单循环 比圆口纲进化的特征 上下颌 成对附肢(偶鳍) 脊椎代替脊索 一对鼻孔三个半规管
听觉器只有内耳
第三节
鱼纲分类
现存22 000种,我国有2 830种
{硬骨鱼类(Osteichthyes)
软骨鱼类(Chondrichthyes)
软骨鱼
静脉窦
胆囊 脾
肠
肛门 尿殖孔 输精管
鲤鱼的内脏图
五、呼吸(respiratory system)
(一)鳃
1、鳃的构造
软骨鱼:鳃间隔发达;鳃裂直接开口体外
硬骨鱼:鳃隔退化;有鳃盖;鳃孔1对
板 鳃 鱼 类 和 真 骨 鱼 类 鳃 的 构 造 图
喷水孔 颌弓 颌弓 舌弓
舌弓
鳃弓 外鳃裂 鳃丝 鳃间隔 食道
背大动脉
后主静脉 腹腔肠系膜动脉 括约肌 肝门静脉 奇网 红腺 食道 卵圆窗 红腺
鳔管
卵圆窗 背面观 水平剖面
鱼类的鳔
卵圆窗
红腺
六、循环(Circulatory system) 1.功能:运输、保护、维持内环境稳定 2.结构 心脏 动脉 静脉
3.特点:闭管式循环,单循环
心房 静脉窦
心房 静脉窦 心室
侧线下鳞数
侧线鳞:鱼类身体两侧各有一排其中央有小孔穿过的鳞片 侧线上鳞数:背鳍起点基部至侧线这一距离上的鳞片数目
侧线下鳞数:臀鳍起点基部至侧线这一段距离上的鳞片数目
背鳍起点至侧线之 间的鳞片数
侧线上鳞的数目 鳞式: 侧线鳞的数目 侧线下鳞的数目
鲤鱼的鳞式:34~38
5 8 臀鳍起点至侧线之间 的鳞片数
第十五章
鱼纲(Pisces)
鱼类是终生生活于水中的一类脊椎动物, 是脊椎动物中最适于水环境的一大类群。所以 它们在外形、运动、呼吸、感官等方面均表现 出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鱼纲的主要特征
1.水生,被鳞。 2.鳃呼吸,单循环。
3.具偶鳍(进化上有重要意义)。
4.具上下颌。 5.代谢水平低,为变温动物
第一节 鱼类结构和功能的适应
外形、体表结构
支持和运动系统
呼吸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 排泄系统和渗透压的调节 取食和消化
系统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生殖与洄游
一、外形
纺锤型 侧扁型
(一)体型
平扁型 棍棒型
特殊体型
1、纺缍型 鱼类中最常见的体型,三个体轴中,头尾轴最 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全身呈流线型,适 于水中游泳,如鲤鱼、青鱼、鲨鱼等大多数鱼类。
出现鳃耙:鳃耙是着
生在鳃弓内侧的骨质
突起,为滤食器官
出现食道与胃、肠的分化。胃与食道交界处
为贲门,与肠交界处为幽门。肠分为小肠和
直肠
硬骨鱼
幽门盲囊和螺旋瓣
消化腺
{硬骨鱼:肝胰脏或肝脏与弥散的胰脏
软骨鱼:定形的肝脏和胰脏
鳔 头肾 脑
肾脏
鳔 输尿管
鳃 动脉球 心室 心房 肝 胃 睾丸 膀胱
(胸鳍和腹鳍)
维持身体的平衡和改变运动方向;
奇鳍 (背、臀、尾鳍)
维持身体平衡、帮助游泳、推进鱼 体前进。
鳍式:鱼鳍的组成和鳍条类型、数目是重要分类依据 。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为鳍式。 D 背鳍(dorsal fin);A 臀鳍(anal fin);P 胸鳍 (pectoral fin);V 腹鳍(pelvic fin);C 尾鳍 (caudal fin) - 表示鳍棘和
鲐鱼:背鳍后有由鳍条形成的数个小鳍 (附鳍)
鮣鱼:第一背鳍形成吸盘
鳕鱼:2个臀鳍
食蚊鱼:雄性臀鳍鳍条特化成交配器
鲐鱼:臀鳍后 边有由一根鳍 条形成的数个 小鳍
鲶鱼:臀鳍与尾鳍相连
鳍脚 软 骨 鱼 雄 性
2.)尾的类型:
原尾 歪尾 正尾
原尾-- 尾椎末端平直伸展至尾末端,尾鳍的上、下叶大致相
5、银汉鱼总目(Atherinomorpha)
特征:圆鳞。腹鳍腹位,背鳍与臀鳍对生 主要目:鱂形目、颌针鱼目
6、鲑鲈总目 (Parapercomorpha)
特征:腹鳍胸位或喉位。鳔无管。颐部常有一
小须。背鳍1~3个,臀鳍1~2个
分类:包括鲑鲈目和鳕形目,我国只产后者
鳕鱼
7、鲈形总目 (Percomorpha)
下颌收肌 肩 带 浅 层 展 肌
肩 带 深 层 展 肌
臀鳍缩肌
腹 鳍 缩 肌
臀鳍倾肌
肌节圆锥
鲈 鱼 的 肌 肉 系 统
B尾部肌节 A躯干部肌节
四、消化(digestive system)
消化道
口咽腔 →食管→ 胃→肠→肛门
肝脏
消化腺
胆汁
胰液
胰腺
出现上、下颌
出现真正的牙齿。牙 齿由外胚层的釉质和 中胚层的齿质以及髓 腔构成,与软骨鱼类 的盾鳞同源
脑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植物性神经系统
1、脑的发生与功能
五部脑:端(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
2.感官
(1)侧线(lateral line)
(2)内耳(internal ear)
听觉、平衡器官
(3)鼻囊:结构与功能
(4)眼:结构与功能
鱼纲与圆口纲动物的特征比较:
骨鳞
绝大多数硬骨鱼类的鳞片, 由真皮演化而来 圆鳞
圆鳞,多见于鲤科鱼类; 栉鳞,常见于鲈科鱼,如鳜鱼、鲈等。
栉鳞
侧 线 鳞 和 侧 线 关 系 图
侧线鳞:在鱼体
两侧中央、从鳃盖 后到尾基有一行有
孔鳞称侧线鳞。
侧线:侧线鳞有规 律地排列成一条线
纹。
鳞式 鱼类的分类依据之一。由侧线鳞数目、侧线上
鳞数和侧线下鳞数组成。 侧线鳞数目 侧线上鳞数
(一)内鼻孔亚纲(Choanichthyes)
特征:
有内鼻孔;原鳍型偶鳍;肠内有螺旋瓣
分类:
有2总目,总鳍总目和肺鱼总目
1、总鳍总目(Crossopterygiomorpha)
特征
代表
矛尾鱼
2、肺鱼总目(Dipneustomorpha)
特征 代表
3种肺鱼
(二)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
{
管鳔(喉鳔)(physostomous):鲤形目
(2)鳔的功能
* 调节比重
* 呼吸 * 感觉 * 发声
鲤科鱼类鳔与内耳的联系器官, 韦伯氏器 由舟骨、间插骨、三脚骨等构 (weberian organ) 成
功能:能增强从外界传到鱼 体振动的振幅,使鱼能感觉 高频率、低强度的声波。
(3)鳔的构造
特征:腹鳍腹位;圆鳞;鳍无棘 分类:6目
3、鳗鲡总目(Anguillomorpha)
特征:体呈鳗形。腹鳍腹位或无。背、尾、臀
鳍连在一起。个体发育有变态
分类:共3目。我国产鳗鲡目
鳗 鲡 与 海 鳗
4、鲤形总目 (Cyprinomorpha)
特征:腹鳍腹位。鳔有管与食道通。具韦伯氏器
分类:约5 000种,分鲤形目和鲇形目2个目 鲤形目:多口内无齿,但有发达的咽喉齿 鲇形目:口大齿利,咽骨有细齿。常有脂鳍
动脉圆锥
心室
动脉球
软骨鱼心脏
心房、心室、静脉窦、动脉圆锥
硬骨鱼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