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风机气动噪声研究方法的分析与建议

合集下载

风机噪音分析及减振降噪方案

风机噪音分析及减振降噪方案

风机噪音分析及减振降噪方案风机的噪音源分析风机的噪音是源自气体的流动产生叶轮,壳体内涡流。

它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A.风机的基础设计(轴流风机还是离心风机,叶轮的设计原理等)。

B.风机的型号,它与要求达到的压差和流量有关。

C.风机运行点,如:风机在特性曲线哪个范围内运行。

D.风机转速,风机在不同转速时噪音大小不同。

E.风机的壳体和叶轮都是按流体运动的原理特殊设计的。

噪音大小主要取决于要求的流量和压差以及风机的型号。

衡量噪音使用的测量单位为dB(A).字母A表示标准化频率评估,它考虑了主观感觉的噪音水平与音频的直接关系。

高频给人的感觉比低频不舒服得多。

如果将一定数量的等量的声源一起评估的话,声压水平将会增加,如:两个装置增加3dB,三个装置增加5dB,四个装置增加6dB,五个增加7dB,变化到10dB最终意味着双倍或一半的噪音水平感觉。

离声源越远,发出的噪音越弱,双倍的距离可以使噪音水平最多降低5dB。

1.4运行曲线全压升△Pt和静压△Pst与流量V的功能运行曲线是通过测量测试获得的,部分高出参数表中的数字值。

测试是在进风侧有保护网的情况下进行。

所的测试都是根据DIN24163排气侧节流在管式测试床上进行。

空气的密度为1.2KGM3。

风机的排气侧连接在管式测量床上,声压水平LA在进气侧距离进口1米处可得。

减振降噪方案降低风机噪音的方法有:1、机壳及电机的噪音可以通过加装隔声罩来解决,将风机置于独立的风机隔声间内,在风机间内进行吸声、隔声处理。

2、地面层外百叶窗尽可能使用消声百叶。

3、风机叶轮、风机轴、皮带轮及联轴器等旋转零部件须进行严格的静平衡和动平衡校正,合格后才能组装成台。

准予出厂,同时还应合理选用电机冷却风扇叶片与导风圈之间的间隙等,有效降低电机冷却风扇叶片的旋转噪声。

4、定期检查风机各零部件的联接螺栓及地脚螺栓是否松动,轴承是否异常磨损或润滑不良。

传动带是否张紧等。

若发现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车排除。

离心鼓风机的噪音降低与隔音技术

离心鼓风机的噪音降低与隔音技术

离心鼓风机的噪音降低与隔音技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离心鼓风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鼓风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却成为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噪音不仅会影响工作环境的舒适性,还有可能对周围的居民产生噪音污染。

因此,降低离心鼓风机的噪音和提高隔音效果,对于减少环境噪音污染、改善工作环境以及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降低离心鼓风机噪音的方法包括减小噪音源、改进结构以及采取隔音措施等。

在减小噪音源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鼓风机的设计和制造进行优化来减少噪音的产生。

首先,选用低噪音的电机和减振材料,能够有效降低电机运转时带来的噪音。

其次,采用精密的加工和组装工艺,避免共振和机件不平衡,减少震动和机械噪音。

此外,在鼓风机的进气和排气口设置消声装置,能够有效减少气流噪音。

改进结构可以通过调整鼓风机的叶轮、进出风口等部件的形状和尺寸,来改变气流的流动状态,从而减少噪音的产生。

例如,采用声学优化方法进行叶片的设计,使得叶片在运行时产生的气动噪音降至最低。

此外,通过增加隔音罩或隔音腔的设计,能够有效地隔离噪音源,阻断噪音的传播。

隔音措施是减少鼓风机噪音的重要手段之一。

隔音措施可以分为主动隔音和被动隔音两种。

主动隔音是指采用主动控制技术,通过传感器和反馈系统对噪音进行监测和控制,以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被动隔音则是采用隔音材料,如吸声材料、隔音板等,对噪音进行阻隔和吸收。

选择适当的隔音材料和合理的布置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的传播和反射,提高隔音效果。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离心鼓风机的安装和维护也与噪音的产生密切相关。

正确的安装可以减少共振和机械振动的影响,从而减少噪音的传播。

定期对鼓风机进行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能够减少机件的摩擦和磨损,从而降低噪音的产生。

总之,降低离心鼓风机的噪音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通过选择低噪音电机、优化设计和制造、改进结构、采取隔音措施以及正确安装和维护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鼓风机的噪音污染,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性。

离心风机噪声产生机理及其降噪策略

离心风机噪声产生机理及其降噪策略

离心风机噪声产生机理及其降噪策略摘要:离心风机是在各个行业领域里都应用极广的通用机械设备之一,在其应用过程中噪声问题给生产和环境等都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因此,离心风机降噪问题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在对离心风机噪声产生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降噪策略。

关键词:离心风机噪声产生机理降噪策略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相关规定,要求工业厂区内噪声控制在85dB (A)以内,要求公共建筑、饭店、宾馆、精密仪器仪表等领地噪声控制在75dB (A)以内。

而按照人们对于噪声的承受程度,要求距离离心风机最近的住宅区白天噪声控制在50~60dB(A)以内,晚上噪声控制在40~45dB(A)以内。

因此,研究离心风机噪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离心风机噪声产生机理1、机械噪声离心风机由于长时间的运转,经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机械噪声。

具体包括:叶轮磨损不均匀或者由于风压造成的零件变形,使整个转子不平衡而产生的噪声;轴承长时间运行以后因为磨损与轴之间产生噪声;因为安装不当以及零部件联接松动也可能有噪声产生;叶轮在高速旋转过程中振动造成机体共振也会形成噪声等。

2、电机噪声电机是离心风机通风系统里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通常电机都由离心风机生产厂家供给,却并未对电机内部进行严密处理,造成电机噪声较多。

具体包括:由于轴承精度不达标而产生轴承噪声;由于径向交变电磁力发生激发而产生电磁噪声;由于换向器整流子碳刷之间发生摩擦而产生摩擦噪声;由于整流子打击而产生打击噪声;由于部件振动导致固有频率和激励频率形成共振而产生窄带噪声;由于转子不平衡以及电磁力轴向分量原因而产生轴向串动噪声;由于电机冷却风扇形成的空气动力噪声等。

3、气动噪声气动噪声通常包括旋转噪声和涡流噪声两类。

(1)旋转噪声。

也称之为叶片噪声、离散频率噪声,其属于偶极子声源,旋转噪声的频率可以用公式表示:f = inz /60 (1)式中n代表每分钟的转速;z代表叶片数;i代表谐波序号,i=1,2,3,…,i=1为基频。

离心风机噪音控制要求

离心风机噪音控制要求

离心风机噪音控制要求一、离心风机噪音控制的需求离心风机作为一种常见的送风设备,在工业生产、建筑通风等领域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高速旋转和气流振动等特性,离心风机产生的噪音常常成为影响工作环境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于离心风机噪音的控制需求日益迫切。

二、离心风机噪音的来源离心风机噪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机械噪音和气动噪音。

1. 机械噪音:离心风机的机械噪音主要源于电机的震动、轴承的摩擦和齿轮的运动等。

这些噪音通常表现为低频噪音,其主要频率集中在50Hz以下。

2. 气动噪音:离心风机的气动噪音主要来自气流通过叶轮和导流器时的湍流和压力变化等。

这些噪音通常表现为高频噪音,其主要频率集中在500Hz以上。

三、离心风机噪音控制的解决方案为了满足离心风机噪音控制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善。

1. 优化离心风机的结构设计:通过改进叶轮、导流器和壳体等部件的结构设计,减少气动噪音的产生。

例如,采用流线型设计来减小湍流和压力变化,采用减振材料来降低机械噪音的传导。

2. 选择低噪音的电机:电机是离心风机噪音的一个重要源头,选择低噪音的电机可以有效降低机械噪音。

例如,采用无刷电机可以减少电机的震动和噪音。

3. 安装隔振装置:通过在离心风机和周围结构之间安装隔振装置,可以有效阻断噪音的传导路径,减少噪音的传播。

例如,采用橡胶隔振垫来减少机械噪音的传导。

4. 加装吸音材料:在离心风机周围或噪音传播路径上加装吸音材料,可以吸收噪音的能量,降低噪音的声级。

例如,采用吸音棉、吸音板等材料来减少气动噪音的传播。

5. 控制离心风机的运行参数:通过调整离心风机的转速、叶轮角度和叶片数等运行参数,可以减少噪音的产生。

例如,降低转速可以降低气动噪音的频率和声级。

四、离心风机噪音控制的效果评估在进行离心风机噪音控制之后,需要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估。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声级、频谱特性和声音质量等。

通过使用声级计、频谱分析仪和主观评价等方法,可以对离心风机噪音进行全面、客观和准确的评估。

离心风机噪声产生的主要机理与降噪措施

离心风机噪声产生的主要机理与降噪措施

离心风机噪声产生的主要机理与降噪措施摘要:在介绍离心风机噪声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离心式风机降噪措施。

关键词:离心风机;噪声;降噪措施Abstract: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centrifugal fan noise, this paper sum up some measures of Centrifugal fan noise reduction for reference.Key words: centrifugal fan; noise; noise reduction measures一、引言风机在运转中会产生噪声,随着风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噪声问题越来越严重。

风机噪声不仅干扰人们的正常休息,危害人类健康,同时还能破坏建筑物及仪器设备。

因此,作为改善劳动条件和保护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风机噪声的控制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旨在普及风机噪声知识,主要对离心式风机噪声产生机理及降噪措施进行概述。

二、离心式风机噪声产生的机理风机在一定工况下运转时,产生的噪声可分为空气动力噪声、机械噪声和电磁噪声。

下面对这三种噪声产生的机理分别加以阐述。

空气动力噪声空气动力噪声是由于气体非稳定流动,即气流扰动,气体与气体及气体与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噪声。

从噪声产生的机理看,空气动力噪声主要由旋转噪声和涡流噪声组成。

旋转噪声旋转噪声具有离散的频谱特性,又称离散噪声。

它的发生机理有二:一是由于叶轮上的叶片打击周围空气,引起气体的压力脉动而产生的噪声;二是由于离心风机叶道出口处往往出现脱流区,气流很不均匀。

这种不均匀的气流周期性作用于周围介质或蜗壳上产生压力脉动而形成噪声。

旋转噪声的频率为f= nz i / 60 (Hz)式中:n—叶轮转速,r/min;z—叶片数;i=1,2,3……,谐波序号;除了频率为f1的基频旋转噪声外,还有频率与f1成整数倍的高阶谐频旋转噪声。

其中基频噪声强度最强,高阶谐频强度依次减弱。

离心风机噪声污染分析讲义及控制方法

离心风机噪声污染分析讲义及控制方法

离心风机噪声污染分析讲义及控制方法
1.机械噪声,主要由离心风机的运转部件如电机、风轮等产生的机械
振动引起。

2.气动噪声,主要由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气流的不稳定引起。

3.机械共振噪声,当离心风机的运转频率接近其固有振动频率时,会
产生共振现象,并产生较大的噪声。

二、离心风机噪声的传播途径:
1.空气传播,噪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周围的环境中。

2.传声途径传播,噪声通过传感器和声音收集装置传播到远离噪声源
的位置。

3.结构传播,噪声通过建筑物的结构传导到室内或室外。

三、离心风机噪声的控制方法:
1.选用低噪声离心风机,选择接近或低于噪声限值的离心风机,减少
噪声源的强度。

2.隔音措施,通过在离心风机周围安装隔音罩或隔音板等隔音结构,
减少噪声的传播。

3.减振措施,通过减振基础或减振支座等措施,减少离心风机的振动,降低噪声源的机械噪声。

4.控制风机转速,减小风机的转速可以减少噪声产生。

5.合理布局,根据离心风机的噪声传播途径,在设计和布置风机系统时合理设置风机的进出口位置,减少噪声的传播。

6.定期维护,定期对离心风机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减少噪声的产生。

通过上述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离心风机噪声的污染。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噪声环境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措施进行噪声控制。

同时,在进行离心风机噪声控制时,还应注意对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以确保整体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风机气动噪声的预报与控制技术研究

风机气动噪声的预报与控制技术研究

风机气动噪声的预报与控制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风机气动噪声成为了目前工程设计中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在风机运行过程中,由于其高速旋转,会产生空气振动、气流湍流以及叶片运动等气流动力学现象,这将带来一个很大的噪声源——气动噪声。

如何在风机设计中预测和控制气动噪声,是当前工程设计、制造技术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风机气动噪声的预测技术在风机设计中,为了防止气动噪声的产生,必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

现在预测风机气动噪声有两种常见的方法——经验公式法和CFD数值模拟法。

经验公式法的原理是根据实验数据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对其他相似风机的数据进行拟合,从而预测出气动噪声。

对于经验公式法,其优点在于能够快速简便地计算出结果,但是精度和适用性较为有限,其结果的可靠性要远远低于数值模拟法。

CFD数值模拟法是通过求解流场、声场方程,来预测风机气动噪声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需要对风机内部复杂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从而定量计算出风机气动噪声,并评估各种控制方案的效果。

CFD数值模拟法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流场特征,可以预测出包括机组振动在内的全频段噪声水平。

但是该方法计算量比较大,需要较强的计算能力和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完成。

风机气动噪声的控制技术在风机气动噪声的控制技术上,首先要从设计制造的角度出发,进行降噪技术的应用。

降噪技术分为被动降噪技术和主动降噪技术。

其中,被动降噪技术属于减少噪声源产生的降噪方法,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调整叶片的角度和形状,减少压力脉动和湍流强度;增强风机的机体、支座工程质量和材料厚度;采用低噪声叶片设计、有利于减小空气振动和周围气流干扰;使用振动均衡系统来降低机组的振动源。

被动降噪技术一般用于新风机的设计制造和更新改造,在风机使用中难以改善。

主动降噪技术是在原有的环境下通过控制手段降低噪声的技术,主要采用的方法如下:采用降噪器、消声器、隔音板等降噪措施来降低噪声水平;采用振动控制技术,将风机叶片的振动降至极低水平。

离心风机噪音处理方法

离心风机噪音处理方法

离心风机噪音处理方法
嘿呀,朋友们!今天来唠唠离心风机噪音处理方法这事儿呀,那可挺关键的呢,听我给你们讲讲我们工厂里处理这事儿的经过,你们就能更明白了。

我们厂子里有台离心风机呀,一运转起来那噪音可大了,“嗡嗡嗡”的,在旁边待一会儿耳朵都受不了呢。

大家都想着得赶紧把这噪音给处理处理呀。

首先呢,最简单的就是给风机做个隔音罩呀。

我们厂就找工人师傅用那种厚实的隔音材料,像吸音棉啥的,给风机围了一圈,做成了个罩子,把风机整个给罩在里面。

师傅们安装的时候可仔细了,边安装边念叨:“哎呀,这缝儿可得密封好咯,不然声音还是会跑出来呀。

”等罩子安好了,嘿,那噪音立马就小了不少呢,感觉世界都清净了些,不过还是能听到一点声音啦。

然后就是检查风机的叶轮呀,这叶轮要是不平衡或者有磨损啥的,也会让噪音变大。

我们就请了专业的维修师傅来,把叶轮拆下来,放在专门的仪器上检测平衡度,一测还真发现有点不平衡呢。

师傅就拿着工具,这儿敲敲那儿磨磨的,一点点地把叶轮给调整好,再装回去,这时候再启动风机,
那噪音又小了些,听着没之前那么刺耳了呀。

还有呀,风机的轴承也得留意,要是润滑不好,运转起来就不顺畅,也会制造噪音呢。

我们定期就会给轴承加润滑油,我有一回跟着师傅去加润滑油,师傅拿着油壶,慢慢地往轴承那儿倒油,还跟我说:“这油可得加够量,还得均匀了,不然起不到好作用呀。

”加完油后,风机运转起来那声音又更顺耳了点儿呢。

从我们厂处理离心风机噪音这事儿就能看出来呀,做隔音罩、检查叶轮、保养轴承这些方法呀,都挺有用的呢,只要把这些方面都照顾到了,那离心风机的噪音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啦,哈哈,大家要是遇到类似情况,不妨试试这些招儿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 M r =
M i ri r
图2 噪声源模型 在得出关系式后利用试验研究可以分析声压
运用该模型进行风机噪声的数值模拟可以得 谱密度与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可以看出 , 利用 到很多有价值的数值计算结果 , 改变其中一些参 该模型求解时 ,需要借助试验才能确定声压与各参 数 ,如叶片数 , 叶轮旋转速度和叶轮与尖劈之间的 间隙等来重新进行计算 , 并加以比较可以分析叶片 通过频率噪声的影响因素 , 对离心风机的降噪有指 导意义 ,尤其是对分析离散噪声的成因及其降噪方 数之间的具体关系 , 因此不能较好地从理论上直接 解决离心风机的噪声问题 。
对于风机而言 ,点源模型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技术 。 这种近似的准则是 ,所要研究的最高频率的波长 λ 应该远大于声源的物理尺寸 L 。为满足这个准则 要求 ,对发射较高频率噪声的叶片 , 在应用点源模 型时 ,可将每个相关面积或相关体积视为一个小 尺寸的孤立声源 , 将风机叶片用沿着叶片展长分 布的孤立点源的总和来模拟 。目前有人研究了自 由声场旋转点声源的声学特性 ;Lowson 通过波动 方程推导出了运动点源产生的声场公式 , 该公式 适合于叶片上的每个微元体 , 然后对叶片上的所 有微元求积分就可以求出叶片运动产生的声场 。 但拟定叶片微元的点源尺寸是一个难题 , 而且一 般来说风机叶片都不是直叶片 , 甚至在空间有很 大扭曲 ,用点源模型进行模拟容易产生较大误差 。 另外 ,上述研究针对的是自由声场 , 而离心风机必 须考虑蜗壳的影响 。
p1 p2
及蜗舌与叶轮间隙 、 蜗舌倾斜角 、 蜗舌半径和叶轮 类型 、 叶片数目等参数 , 分别分析这些参数对离心 风机噪声的影响 ,但是这样进行分析和试验的工作 量太大 ,而且忽略了各个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 。
( 9)
Δ L p1 和 Δ L p2 — 式中 — — 进出气口引起的噪声增量
离心风机机壳的声学优化 利用此式可以对远场某点总噪声声压级增值 3 . 2 机壳的型线对于离心风机气动噪声而言是极 进行预测和优化 。国内一些试验已经证实了蜗壳 基频共振噪声在小流量工况下的重要性 。
Abstract :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o n research met hods of aerodynamic noise for cent rif ugal fan . Numerical si mulatio n is summarized , and it s cac2 ulating met hod is not perfect . The t hinking of t hat cent rif ugal fan volute si mplified an ideal cas2 ing model wit h hard boundary is p ut forward in order to research fan aerodynamic noise . Ke y words : Cent rif ugal fan Aerodynamic noise Research met hod
离心风机气动噪声研究方法的分析与建议
析了几个具有比亥姆霍兹共振频率更高的谱峰 , 用 量 ,然后再对试验结果进行频谱分析以判断噪声源
试验手段绘出了蜗壳内规范化的声压分布 。后来 和传播途径 。在试验过程中通常都会先分别考虑 径向进口间隙 、 蜗壳的扩张角和扩张长度以 黄其柏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蜗壳基频共振引起的 轴向 、 噪声增量数学模型 , 最后推导出了在共振频率处远 场某点总噪声声压级增值为 0 . 1Δ l 0 . 1Δ L Δ ) L p = 10lg ( 10 + 10
W =
n =1
∑ ∫
sN
N
Ids =
1 2
n =1
3 Re ( P ・V ) d s ( 8) ∑ ∫
sN
N
可以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得到蜗壳表面的振动 速度分布 , 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出蜗壳表面的声压 , 或者可以通过风机进口或出口的声压计算进出口 辐射的声 功 率 , 然 后 得 到 总 合 成 声 功 率 。可 以 看 出 ,该计算方法可以计算蜗壳振动引起的噪声辐 射 ,也可以计算通过进出口管道向外传递的噪声 。 但是在测量进出口的声压时 , 由于气流的影响 , 使 测量受到较大的干扰 , 因此测定的声压不一定是真 实值 ; 另外 ,由于蜗壳表面各点振动极不均匀 , 不仅 仅是垂直于表面振动 , 甚至随时间变化 。测量时需 要测量大量点的振动速度 , 工作量大 , 而且可靠性 不高 ,因此该方法的应用也有局限性 。
3. 3 离心风机结构的优化试验方法
式中 , P ∞为适当的参考压力 , 对于离散噪声和 随机噪声的频谱噪声 pω 可有不同的定义 。Weide2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流 体 机 械 研 究 所
摘要 : 对目前离心风机气动噪声的研究方法进行 了分析 ,总结出数值模拟及其计算方法还不完善 。 提出了离心风机蜗壳简化成一个具有硬边界的理 想壳体模型的思路来研究风机气动噪声 。 关键词 : 离心式通风机 气动噪声 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 TH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8155 ( 2005) 01 - 0003 - 04
壳表面声压的积分关系式
ci <( r) = -
宽频噪声也称作涡流噪声 , 它主要取决于对应 的流场 。至今尚未看到与离心风机蜗壳内部完整 流场所对应的声场解 , 所以涡流噪声很多都还是试 验研究或者理论上的定性分析 。从 Light hill 方程和 离心风机的具体边界条件出发可以得出基本方程 92ρ ′ 2 2 ρ ( 3) - co ′= Γ 9t 2 ρ 式中 ′ = ρ- ρ 0 , Γ 为源项 然后基于数量级分析的基础上 , 做 了 一 些 简 化 ,并将整个流场分成主流区和边界层区分别加以 讨论 。最后结合试验进行了分析 , 证明了定性分析 的可行性 。L . Mongeau 针对离心风机的宽频噪声 进行了建模 , 如图 2 所示 , 利用图示区域 ,Light hill 的求解理论可得出声压的波动方程 2 92ρ vivj 2 2 9ρ p - α 2 =9 y 9 9 t i yj 定律导出了以下关系式
2. 5 蜗壳声电类比模型
( 4)
然后利用傅立叶变换 、 量纲分析以及声学相似
很早人们就提出了声电类比方法并计算出了 离心风机的声共振频率 , 并用高阶模态分析方法分
— 4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S pp ( f , V tip , < , x ) x 2 2 = G ( He , < , ) F ( S t , <) 2 2 D ρ ( ) [ 0 V tip ] D/ V ti p ( 5)
∫9n G ( R) d s +∫ 9n
so q so
9<
9G ( R)
q
d s ( 7)
式中 , G ( R ) 为自由场三维格林函数 。通过该 格林函数可以得到整个蜗壳向外辐射的声功率
静止平板尾缘紊流边界层声发射的理论计算 公式早已得出 , 但用于叶轮机械噪声还需进一步 改进 。陆桂林考虑了叶片旋转对声发射的影响 , 并结合有关试验资料 , 引入叶片几何参数的组合 关系式 , 推导出了一个有 z 个叶片的离心风机叶 轮叶片尾缘紊流边界层声发射计算公式 。这些都 是在无蜗壳假定下噪声计算公式的推导 。为了模 拟有蜗壳存在的情况 , Wan - Ho Jeon 在叶轮附近 放置一个尖劈模拟蜗舌 , 以它来作为产生离散噪 声的声源 ,如图 1 所示 。 通过此模型计算出流场 , 然后用非定常的伯 努利方程计算出作用在叶片微元上所受的力 , 最 后利用 Lowson 导出的任意运动点源的声场公式 计算声压
2. 2 蜗舌的尖劈模拟
1 引言 离心风机的噪声以气动噪声为主 , 在性质上可 以分为离散噪声与宽带噪声 。其气动噪声主要由 气体与叶轮叶片以及蜗壳的相互作用产生 , 并通过 进、 出气通道加以传播 。蜗壳内部的三维非稳定流 场以及壳体的特殊形状使得对其开展研究变得困 难 。近年来 , 国内外专家如 :Lowson 、 Wan - Ho Jeon 等都针对离心风机噪声做了很多研究 , 在发声机理 和声源传播 、 数值模拟 、 测试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 不少突破 , 但仍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之 处 。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文献的理论计 算和试验研究方法 ,同时提出了新的建议 。
2. 6 声学相似定律
其重要的 ,如何得到优良的机壳型线是很多人都关 注的问题 。在目前的大多数研究中 , 仅是通过修改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一系列确定噪声功 机壳蜗舌区域来降低基频强度 。Hille - brand 等改 率的标准 ,同样也适用于风机 。试验各种不同型式 变整个蜗舌形状来找寻关于产生噪声的最优设计 。 和尺寸的风机需要大量试验设备和时间 , 而且费用 昂贵 。因此将相似定律应用于风机气动噪声 , 能大 作为一种试验工具 , Rechenberg 采用了植物与动物 的生物进化原理提出了一种试验程序 。采用了 P1
2. 4 边界单元法计算
边界单元法的计算例子较多 , 但都大同小异 ,
法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但是它只能模拟风机的 这里 重 点 举 李 继 芳 的 算 例 加 以 说 明 , 他 运 用 Helmhotz 积分方程得出了蜗壳表面速度分布与蜗 基频噪声 ,且仍没有考虑完整蜗壳的存在 。
2. 3 基于宽频噪声的模拟
pω = P ∞ K ( R e , M a , S t , x i / D ,φ, k ) ( 10) P10 的随机变动产生一组 9 个后代量 ,9 个后代量
的最优者形成故的 “上代” , 从这个 “上代” 通过变量 的随机变化再次繁殖出第 2 代 , 依次下去 , 便得到 最佳型线 。但是该试验程序只考虑到了蜗壳自身 参数的影响 ,而忽略了叶轮的结构参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