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
诗歌鉴赏之题材分类

鉴赏离别诗的方法: ⑴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不舍与伤感, 思念与牵挂,安慰与勉励,送友人时表明自己的 心态,对人生的感慨。 ⑶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烘托、 反衬、想象。
3.古今多少兴亡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 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 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来表达作者的 感情。 标志:标题中常有“咏史”“怀古”“登XX有 感”“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3)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常见的时空背景
(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山中送别
•(2)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 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事物特征:孤独;失群;哀伤;无人理解。 诗人情感:以孤雁自喻。体现了诗人孤独; 失落;人生不得意、无人理解的哀伤之情。
d、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 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 倾向。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 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 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 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 有积极意义的。同样的题材,王安石也写了一首 《题乌江亭》,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 卷土来?”他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可见, 对于同一题材,诗人们有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反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但体现诗人不同的 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实用文档中国古代诗歌分类一、.古代诗歌按体裁分:古体诗、近体诗。
(一)古体诗1.古体诗特点: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这种形式的诗歌。
篇无定句,句无定字,自由换韵,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2.古体诗包括:(1)古诗:古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诗经》开创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2)楚辞:六言为主开浪漫主义先河。
(3)乐府诗:五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基础。
(4)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均属古体诗。
(5)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唐以后以上这种形式的诗歌。
(二)近体诗1.近体诗特点:出现在唐朝,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2. 近体诗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
诗:诗又按其体裁可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由(四)联(八)句组成,每联两句,第一联被称为(首联),第二联被称为(頷联),第三联被称为(颈联),第四联被称为(尾联)根据每联的字数,律诗又分为(五律)和(七律)。
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根据每联的字数,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
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1)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
(4)词在结构上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5)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曲:曲特点:(1)曲盛行于元代。
(2)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
我们鉴赏的元曲一般指散曲。
(3)曲有曲牌。
(4)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叶儿)和套数两种二、古代诗歌按题材划分:1、写景抒情诗;2、即事感怀诗;3、咏物言志诗;4、怀古咏史诗;5、边塞征战诗;6、惜别送别诗;7、思乡怀远诗;8、山水田园诗。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以及即事抒怀诗。
1.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多以自然风光和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或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讴歌。
2. 边塞征战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以及边塞的壮丽风光,表达出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赞颂。
3. 咏物抒怀诗:这类诗歌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咏史怀古诗:这类诗歌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5. 赠友送别诗: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出作者对朋友或亲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谊或亲情的珍视和怀念。
6. 羁旅思乡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作者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
7. 即事抒怀诗:这类诗歌通常以眼前的事物或事件为题材,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分类只是对古代诗歌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实际上古代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
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一、咏史怀古诗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一般是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禹锡的《乌衣巷》等。
(一)咏史怀古诗特点①咏史怀古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②思路:历史上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思想感情。
鉴赏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的相似点。
(二)咏史怀古诗常用表达技巧①对比。
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渲染勾践灭吴归国时的繁华,后一句直转写越亡后的荒凉。
这是李白在南游吴越所写,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并在咏叹中又有对当朝统治者唐玄宗荒淫生活的嘲讽。
②融情入景。
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
如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走进武侯祠的所见所闻,“自”即“自己”,“空”即“徒然”。
碧草映阶,也不过自为春色罢了,诗人无心欣赏;繁枝茂叶里的黄莺,也不过徒然唱着春歌罢了,诗人无心倾听。
为什么?诗人此刻想到诸葛亮一生功业付诸东流,自然涌起一种悲伤和落寞的情怀,而眼前草色、黄鹂不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吗?③拟人。
以物作证,这个物都具有永恒的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个“旧时月”正是作为石头城六朝盛衰的历史变化的见证者出现的。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1分析

晨起动征铎, 鸡声茅店月,
客行悲故乡。 人迹板桥霜。
思乡的季节: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秋、冬、春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思乡诗注意积累意象。
标题特点 意象特点
5 边塞征战诗
• 鉴赏要点: • 1写了什么:所写景和事 • 2为什么写这些(抒发什么情感):
• 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场面的残忍悲壮、
3 送别诗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意送别诗中与贬谪有关的情感
别薛华 王勃
依依惜别之情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同情友人之情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替友人愤懑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同病相怜之情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鼓励友人之情
3 送别诗
•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 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 (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 见的一种主题。
思乡的《杨柳曲》,极写了边地苦寒的环境;五六句描 写将士们苦战的情景:时间紧凑,战斗生活紧张。后两 句直接抒情,表达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以前面苍凉的 环境和极其雄壮的作战场景描写作铺垫,衬托了将士们 的爱国激情。
边塞征战诗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
送刘司直赴安西
•
王维
• 绝域阳光道,胡烟与塞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祈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古从军行 李颀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诗歌题材分类

诗歌题材分类1.讽喻诗讽喻诗是作者对世态、人生等进行真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写的诗篇。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咏物诗是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怀古咏史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咏写对象,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咏史左思郁郁涧底松。
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
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
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4.山水田园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边塞诗反映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哲理诗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古代诗歌的体裁

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但古代诗歌的体裁却不外乎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分享的古代诗歌的体裁,希望大家喜欢!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 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按题材分类鉴赏古代诗歌

按题材分类鉴赏古代诗歌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的诗歌。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表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抒发年过半百、功业无成的苦恼。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字样。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鉴赏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③。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
后来王莽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
②典出《汉晋春秋》:“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
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①“蜀先主”是指三国时期的刘备,“天下”二字既表明了刘备志在天下的气魄,也指出他威摄天下的功业。
“千秋尚凛然”渲染、突出了刘备的,也表达了作者对刘备的之情。
②“得相”句是指刘备得到的辅助,开创了大业。
“生儿”句是指由于儿子刘禅,葬送了基业。
③联系注释思考,作者在尾联使用的典故有什么含义?答:④全诗先写蜀之盛,后写蜀之衰,在鲜明的对比中总结了什么历史教训?答:【解析】①英雄气概;仰慕、崇敬②诸葛亮;不能效法先人的贤德(或答“不象贤”亦可)③写刘禅不惜祖业,只求享乐而毫无廉耻,进一步揭示蜀国败亡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 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 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 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 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 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 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 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 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4.就事论事,评价历史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 :水殿龙舟: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后出游的船,他自己 乘坐的称为“龙舟”, 还有“水殿”九艘。 诗人对隋炀帝修汴河这一历史事件持何种态度?结合诗 句简要分析。 诗人从客观角度肯定了大运河在古今运输上的功劳;三 四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这种荒奢享乐的事情,那么把 修浚运河与大禹疏河治水的功德相提并论,也是不过分 的。这个假设尖锐地指出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出发点 是为自己的荒唐享乐,与大禹艰辛劳累为民造福不可同 日而语。这两句通过假设的方式表明对隋炀帝的否定。
课堂练习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数枝梅”,为什么却说是“独自开”?这 两者是否矛盾?
2、作者用梅花来比喻人的品格,寄寓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数枝梅”孤独寂寞的处境和表示 数量的“数枝”并不矛盾。2、本诗托物言志, 借梅花的高贵品质表明自己坚忍不拔、在逆境 中洁身自好的心态。
晨起动征铎, 鸡声茅店月,
客行悲故乡。 人迹板桥霜。
思乡的季节: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秋、冬、春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思乡诗注意积累意象。
标题特点 意象特点
5 边塞征战诗
• 鉴赏要点: • 1写了什么:所写景和事 • 2为什么写这些(抒发什么情感):
• 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场面的残忍悲壮、
•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 (注)天马,骏马名。蒲桃,即葡萄,原产西域。 史载汉武帝派李广伐大宛国获名马。马嗜苜蓿。苜 蓿、天马、葡萄由此传入中原。
• 这首诗表达什么情感? 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 什么?
边塞征战诗
• 边塞征战诗(建功立业的豪情、思念亲人的悲 伤、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等)(注意:盛唐 的边塞诗)
• 5.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李白、 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 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 “双子星座”。李白有“诗仙”美称,其 诗清新飘逸。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 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如“三吏”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 别》)。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 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 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新乐府运 动的倡导者。
• 二、古代诗歌分类(诗、词、曲)。
•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 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 “引”、“曲”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 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 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 →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 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 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 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 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 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 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 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 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李贺《雁门太守行》
4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先扬后抑
边塞征战诗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去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一、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
•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 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 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 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 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 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 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 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标题特点
意象特点 2 即事抒怀诗
• (即感事而发喜悦、忧愁等情感)
• 以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 孤舟微月对枫林, 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 断弦收与泪痕深。
•
登科后 孟郊
•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标题特点 意象特点
代表作家:
王之涣 李颀 王昌龄 高适 岑参
边塞征战诗
• 读李白的《塞下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在全诗中 的作用是什么?
一至四句写五月的天山不见鲜花不见春色,只有大雪和
• 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 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 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 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 形式灵活,多用“兮”字。“骚”还常与《诗经》 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 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3 送别诗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意送别诗中与贬谪有关的情感
别薛华 王勃
依依惜别之情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同情友人之情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替友人愤懑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同病相怜之情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鼓励友人之情
3 送别诗
•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 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 (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 见的一种主题。
2.借古讽今(借古喻今)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怀古咏史诗
3.自叹身世,怀才不遇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标题特点
-----杜牧《赤壁》
• 《蜀相》杜甫
•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 《过陈琳墓》温庭筠
思乡的《杨柳曲》,极写了边地苦寒的环境;五六句描 写将士们苦战的情景:时间紧凑,战斗生活紧张。后两 句直接抒情,表达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以前面苍凉的 环境和极其雄壮的作战场景描写作铺垫,衬托了将士们 的爱国激情。
边塞征战诗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
送刘司直赴安西
•
王维
• 绝域阳光道,胡烟与塞尘。
4.就事论事,评价历史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 怀古咏史诗
•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 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离骚》 是其代表作。《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 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其作 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 《九章》(九为实指)等。
• 3.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乐府, 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 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 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 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汉乐府最基本的艺 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题材分类
标题特点
意象特点
常见主题 常用手法 代表作家
1 托物言志诗
以下诗歌属于什么题材的诗歌?
咏物抒怀、托物寓意、借物寓情、借物讽喻等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标题特点
•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意象特点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1 托物言志诗
咏物抒怀、托物寓意、借物寓情、借物讽喻等
鉴赏要求:所咏之物的特点,咏物中的寄托。 鉴赏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2.注意分析所咏物的写作技巧。
(一般地说,咏物诗从整体构思上看,或用拟 人,或用比喻;从描写方法上看,除正面描写 外,还常用侧面烘托) 3.注意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陶渊明写菊以寄托他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 心境。
•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 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 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 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边 塞诗派其作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 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 中的复杂矛盾情感。诗风奔放昂扬。 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 6.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宋代的词从风格 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苏 (轼);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 清照。
思念亲人的悲伤、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等?)
• 主战思想(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抨击主 降派?讽刺当朝无能?)
• 3怎样写:反衬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用典
边塞征战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