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

(完整word版)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蒋春燕地区:永州学校(通信地址):永州四中语文组邮编电子邮件:
面对着学习,你就要有毅力。

因为你就如身在干旱的沙漠之中,没有水也没有食物,你有的就仅仅是最后的那一点力气和时时蒸发着的那一点微少的汗水,你在这种地境里,不可以倒下,要坚强,要努力走出这个荒芜的沙漠,找回生存的希望,仅此无他。

在学习的赛跑线上,你就应该有着这不懈的精神,累了,渴了,你仍要坚持下去,因为终点就在不远的前方…行路人,用足音代替叹息吧!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你的作业进步很大,继续加油!你会更出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希望你一生平安,幸福,像燕雀般起步,像大雁般云游,早日像鹰一样翱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习就是如此痛快,它能放松人的心灵,但必须是在热爱的基础上。

瞧!学习就能带来如此奇妙的享受!学习总是在一点一滴中积累而成的,就像砌砖,总要结结实实.踏踏实实的学吧!加油!成功属于努力的人!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更不缺少语文,而是缺少我们发现语文的眼睛,善于发问的心。

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更有趣、更广阔、更丰富。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教案示例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教案示例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示例《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2.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3.学会抒情。

教学过程:一、话题探讨:1.美是什么?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生机,美是高尚品德……美无处不在。

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2.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如果发现了,说出来与我们分享。

二、学习抒情1.什么是抒情所谓抒情,顾名思义,就是抒发感情。

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其中有着作者的主观爱憎。

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

2.如何抒情(1)情要真实。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要动人,首先得真实。

虚假的感情不仅不能动人,反而令人反感,甚至厌恶。

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囚绿记抒情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自身性格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或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

但抒情一般都和记叙、描写、议论结合起来用。

记叙是抒发感情的依托。

在描写中,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表达感情有着直接的功效;而适当的议论,能使所抒之情得到升华。

(3)适当掌握表达技巧适当的表达技巧,无疑能对文章感情起强化作用。

关键语句的反复咏叹,可以使感情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恰当的对比能使感情表达更鲜明。

形象的比喻能使无形无质的感情更容易被人理解。

三、写作练习。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学生作品评价
总结词:及时反馈
详细描述:及时给予学生作品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 足和改进方向。同时,也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鼓励 学生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学生作品评价
总结词:注重过程
VS
详细描述:评价学生作品时,不仅要 看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 了解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 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 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运用优美的语言,如诗意 的比喻、形象的描绘等, 增强抒情散文的艺术感染 力。
抒情散文的鉴赏方法
情感体验
背景了解
在鉴赏抒情散文时,读者应深入体验 作品中的情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 境和感受。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 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 情感内涵。
语言品味
品味作品中的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 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理解其对情感 表达的作用。
作业布置与要求
01
总结词:实践应用
02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作业,要求 学生运用所学的抒情技巧,创作 一篇表达美的作品,以检验学生 的学习成果和实际运用能力。
04
教学评价
学生作品评价
总结词:细致入微
详细描述:评价学生作品时,应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评估 ,包括作品的主题、语言、结构、创新性等方面。要细致入 微地分析作品,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具体的建议 和指导。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总结词:注重发展
详细描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时, 应注重学生的发展潜力。关注学生的 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趋势,给 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更 好地成长和发展。
教师自我反思与改进
总结词:深入剖析
详细描述:教师需要深入剖析自己的 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反思其中的优 点和不足。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 馈,探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设计参考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设计参考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

2.培养学生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自然地表达情感,做到抒发真情实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美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2.发现美的途径(1)分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美的存在?3.抒情手法的讲解与运用(1)讲解抒情手法的概念及作用。

(2)举例说明抒情手法的运用,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3)让学生现场练习,运用抒情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实践环节(1)布置写作任务:以“发现美的瞬间”为主题,写一篇抒情散文。

(2)学生分组讨论,构思文章结构。

(3)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成果分享与评价(1)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出修改建议。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写作任务,修改并完善文章。

2.收集关于美的名言警句,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发现美和运用抒情手法方面是否存在困难?如何解决?3.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4.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六、教学延伸1.开展“寻找身边的美”主题活动,让学生用摄影、绘画等形式记录生活中的美。

2.举办“抒情散文”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达自己的情感。

3.邀请作家、诗人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时,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美的多样性,如自然之美、人性之美、艺术之美等。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美的发现教学目标:1. 了解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重点: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所感受到的美。

2. 讲解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内涵。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他们身边的美丽事物,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4. 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并解释为什么这些事物被认为是美的。

5.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们的发现,强调美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第二章:抒情的表达教学目标:1. 了解抒情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抒情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难点: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范文、写作纸张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抒情的思考。

2. 讲解抒情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抒情的意义。

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范文,尝试自己写一段抒情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分享:邀请几名学生读出自己的抒情文字,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强调抒情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第三章: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教学目标:1.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

2. 了解不同文学作品的美的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文学作品的美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文学作品、阅读指导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要欣赏的文学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指导他们如何欣赏其中的美。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他们所欣赏到的美,并分享他们的感受。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美的探索1.1 教学目标:了解美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讨美的定义,分析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1.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美的定义,让学生分享对美的理解。

2. 分析实例:分析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如自然景观、人际关系等。

3. 实践活动: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并进行交流分享。

第二章:抒情的表达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抒发情感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

2.2 教学内容:介绍抒情的概念,学习抒情的技巧,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抒情能力。

2.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抒情的定义,让学生分享对抒情的理解。

2. 分析实例:分析优秀的抒情作品,学习抒情的技巧。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抒发自己的情感,并进行交流分享。

第三章:诗歌的欣赏与创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的基本知识,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

3.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喜爱。

2. 分析实例:分析经典诗歌,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并进行交流分享。

第四章:小说的阅读与分析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小说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分析小说的结构与人物塑造。

4.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小说的特点,让学生分享对小说的喜爱。

2. 分析实例:分析经典小说片段,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

3. 实践活动:让学生阅读一部小说,并分析其结构和人物塑造,进行交流分享。

第五章:散文的欣赏与创作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创作散文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介绍散文的基本知识,学习欣赏散文的方法,尝试创作自己的散文。

高一语文教案:《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高一语文教案:《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科目:年级:组别:教师:高一语文教案:《美的发现学习抒情》《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导学案学习目标1.善于多角度发现美、感受美。

2.学会抒情的两种方法。

学习过程:一、话题探讨:1.美是什么?教师导语:美是一种感觉,美是一种心态,美的东西很多,需要人们去发现,去认识。

不同时代的人、同一时代的不同人,对于美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

浩瀚无边、气势磅礴的大海美,晶莹剔透的露珠也美;高山的险峻美,石子的光滑也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繁华的都市美,茅草屋篱笆墙牧童樵夫恬静的山村也美。

2.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预设各种可能:美是一种潮流,美是一种时尚。

美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有“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的赞美诗句,对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大诗人白居易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名句。

美,是一道波,在心头滑过,从触觉进入心灵;美,是一朵花,在眼前绽放,从视觉进入心灵;美,是一首歌,在耳际萦绕,从听觉进入心灵;小结:美离我很近,却无法触摸;美离我很远,却似乎又离心灵很近。

既然美是这样的,我们就要捕捉美,创造美。

方法之一——学会抒情。

二、学习抒情学习设想:对学生来说,抒情的关键在于把情感融化于具体的形象之中。

或寓情于事,如“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好,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不言惜别而惜别自见;或寓情于景,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不言悲凉而悲凉自见。

应指导学生认真体味、学习。

因此学习抒情主要就是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一)第一环节:温习经典教师导语:一切景语皆情语,多愁善感的人总是喜欢寄情于物,托志于物。

同为“咏雨”,不同的人因性格不一,处境不同,所生发的情感也不同。

试为下列“咏雨”诗词寻找相应的作者。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示例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示例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抒情散文的写作规律和技巧,提高学生 的写作能力。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激发他们对美的兴趣和追求。
知识讲解
总结词:系统讲解
详细描述:系统讲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写作技巧和抒情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抒情散文的内涵和外延。
THANKS
感谢观看
课堂互动
总结词:互动交流
详细描述: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课堂互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加深对抒情散文的 理解。
作业布置
总结词:巩固提高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 抒情技巧和方法,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抒情表达能力。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学生评价0102节和情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 活态度,让他们更加积极向上地
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通过阅读和写作抒情散文,培养 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提
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02
教学内容
美的定义与特性
总结词
理解美的本质和特性是学习抒情的基础。
详细描述
美的定义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它既存在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也与人的主 观感受有关。美的特性包括多样性、普遍性和时代性,它能够激发人的情感共 鸣,提升人的审美情趣。
抒情的定义与表现方式
总结词
抒情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它可以通过多种艺术形 式表现出来。
详细描述
抒情是指通过语言、文字、音乐、舞蹈、绘画等方式来表达 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抒情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如诗歌、散 文、音乐、舞蹈等,它们能够直接触动人的内心,引起情感 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能够采用恰当的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把自己真挚的情感融化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设计导语,引入课题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情未必真豪杰”,谁能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对,人是有感情的。

既然人是有感情的,那么有了感情后就必然要从心中发泄出来,这种发泄的过程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抒情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抒情的问题。

二、讲解抒情的有关知识
(1)什么是抒情?
所谓抒情,是和记叙、议论、描写、说明并列的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述法。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

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

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记叙中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2)抒情的方式有哪些?
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作者对事物的感情间接抒情: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

主要方式有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和寓情于物等几种方式。

①寓情于事,借事抒情
我们在回忆往事、记叙经历、述说体验时,往往会涌起感情的波澜。

寓情于事就是通过叙述某件事来抒发感情。

作者因事而动情,情由事牵,感情色彩浓厚。

如老舍《小麻雀》中“小猫衔着小鸟……那两颗小黑豆似的眼珠已经在我心里睁着呢”这段文字叙述小鸟被猫抓住之后,自己想追又不敢追,又不能不追这件事。

文字简明,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麻雀的极度担心,对被损害的弱小者命运的同情。

②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我们看到一些景物,往往会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就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是中国文学很传统的表现手法和突出的艺术特点。

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通过描绘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
渔火、寒山寺等景物渲染出秋夜的幽寂清冷。

借此表达了作者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再如现代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等都是借景抒情的名篇。

③寓情于物,托物言志
选择一些可以借用事物,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用艺术表现手法表达某种感情、道理、风格、精神和品质,这就是托物言志。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妨。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作者借“梅花”这一形象表现了诗人饱受摧残,但至死也不会改变自己高尚品格和坚贞节操。

周敦颐的《爱莲说》、冕的《墨梅》、郑板桥的《竹石》、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等都是这种手法的运用。

(3)对抒情性文字有什么要求呢?
①情要真实。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要动人,首先得真实。

虚假的感情不仅不能动人,反而令人反感,甚至厌恶。

作者内心一片真情,倾吐在文章中,文章就震撼人心。

还要注意情要健康,向上,能鼓舞人心。

消极颓废的感情不应该写入文章。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巴金的《小狗包弟》抒发的都是健康的感情,因此感人至深,使人读过后久久不能忘怀。

②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抒情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自身性格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或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

但抒情一般都和记叙、描写、议论结合起来用。

记叙是抒发感情的依托。

在描写中,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表达感情有着直接的功效;而适当的议论,能使所抒之情得到升华。

③适当掌握表达技巧适当的表达技巧,无疑能对文章感情起强化作用。

关键语句的反复咏叹,可以使感情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恰当的对比能使感情表达更鲜明。

形象的比喻能使无形无质的感情更容易被人理解。

三、合作探究
1.回忆学过的抒情浓厚的文章,讨论它们是怎样抒情的。

提示:《背影》中抒发的父子之情,《芦花荡》中抒发的革命之情,《孔雀东南飞》中抒发的爱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抒发的对劳动人民的感情,都激动人心。

学生在感动之余要仔细揣摩并学习作者高妙的抒情技巧。

2.思考《枯叶蝶与荆棘鸟》与《雨荷》两篇文章中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寄托了作者怎能样的感悟?为了把这份情感和感悟传达到极致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哪些手法?
展示两篇文章,之后让学生讨论,师生一起总结答案。

四、能力提升
1.课内练习:选择某一个物象,写出语意相对的两句话,使之成为描述想象的两首精短小诗,要有一定的思想意蕴。

提示:“某一物象”的选择很关键。

因为要求写的两句话“语意相对”,那么,选择的这一物象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应有正反两种评价,其实就是要写的两句话中一句是褒扬,一句是批评;应选择具体的事物,最好是人们都熟悉的事物,绝对不能选抽象的事物,也不能选“人”。

同时,要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一定的文学情趣、一定的哲理,给人一定的启示。

如:竹
每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结;
过分的谦虚,终究不能成为栋梁。

昙花
每绽放一次,都会倾注自己的全部;
过分地展示自己,终究不能成就永恒。

等等。

2.面对大海,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段抒情性文字。

(略)
五、课堂小结
自古以来,好作品都是感情真挚,并具有时代精神和情感的好文章。

当你捕捉住了有代表性的某种共同情感,并把它表达了出来,这样的作品就有了时代的情感。

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有感而发,有情可抒,为情造文,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从而写出感情真挚的抒情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