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各省地图清晰大图-福建

合集下载

明代的各种地图

明代的各种地图

明代的各种地图及《郑和航海图》从元朝到明朝,前后历经3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较长的封建王朝,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地图学发展虽说没有新的重大发展,但在传统的编制方法上日趋成熟,图种也渐增多,开始出现了全面表示全国山川城镇的地图,还有不少用于军事防务的军事防务图,其中包括首次出现的沿海防务用的海防图、江防图和用于治理水利用的河防图与航海用的航海图等。

这时的地图内容多是贯彻一套基本的特点:1. 以中国为主,外国作衬映2. 以传统的计里画方法为数学基础3. 注重河流、山川的表示精度在明朝的众多地图中,《郑和航海图》就是其中一幅具有重大影响的航海图。

郑和七次航海,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在世界上也是一次罕见的大举,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前后近30年访问了亚洲、非洲等30余国,对促进我国与世界的交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均有极大的作用。

这其中据郑和航海经历编成的航海图,是我国地图学史上的一大创作,更是一部专为指导航海用的地图。

其表示内容、表示方法与编制方法上有其独特之处:1. 从方便使用出发,从起点开始至终点,图幅呈一字排列展开的连续拼接。

2. 采用“对景图”的画法,绘制山形形象与有方位意义的地物,可把图与实地一一对景,尽快判断出自己所处的位置。

3. 绘出平潮时的浅沙、礁石和港口、海岛等航海用的地物要素与居民地、山地等。

明代的地图较发达,尤其到了明末,西方新兴的自然科学技术由一些传教士逐步在华传播,地图制图术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第一次把西方绘制的世界全图传入中国,把中国的资料补充进去,充实丰富了地图内容。

续此之后,西方传教士也陆续来华绘制了一些,这些世界地图经过修编后,不仅打破了中国传统的绘图成规,而且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特点:1. 把地图的中央经线置于中国,形成以我国为中心的图面配置。

2. 采用测量出地球表面的经纬度绘制地图。

3. 把地球以赤道为中心,平分为南北两半球,划出了南北二回归线与南北二极图线。

明朝省府州列表精编WORD版

明朝省府州列表精编WORD版
5
镇江府
丹徒县
——
3
庐州府
合肥县
——
3
无为州
1
六安州
2
安庆府
怀宁县
——
6
太平府
当涂县
——
3
池州府
贵池县
——
6
宁国府
宣城县
——
6
徽州府
歙县
——
6
徐州
——
——
4
滁州
——
——
2
和州
——
——
1
广德州
——
——
1
北直隶
116
顺天府(今北京)
大兴县
——
7
通州
4
霸州
3
涿州
1
昌平州
3
蓟州
4
保定府
清苑县
——
12
祁州
2
安州
2
易州
1
河间府
河间县
——
10
景州
3
沧州
3
真定府
真定县
——
11
定州
2
冀州
4
晋州
3
赵州
6
深州
1
顺德府
邢台县
——
9
广平府
永年县
——
9
大名府
元城县
——
8
开州
2
永平府
卢龙县
——
4
滦州
1
延庆州
——
——
1
保安州
——
——
——
山东
89
济南府
历城县
——

明朝行政区划

明朝行政区划

1 2 1 —— —— 6 16 1 1 3 2 1 1 5 1 2 2 2 4 10 2 11 2 2 2 2 2 7 2 3 1 —— —— —— —— 7 3 2 6
叙州府 龙安府 马湖府 镇雄府 乌蒙军民府 乌撒军民府 东川军民府 潼川州 眉州 邛州 嘉定州
宜宾县 平武县 屏山县 —— —— —— —— —— —— —— ——
3 4 3 1 4 2 5 4 9 6 7 5 1 8 5 6 8 5 10 5 9 2 8 7 8 4 7 10 2 13 2 9 2 6 2 8 2 11 3
安庆府
邵阳县
辰州府 郴州 靖州 杭州府 严州府 嘉兴府 湖州府 绍兴府 宁波府 台州府 金华府 衢州府 处州府 温州府 福州府 兴化府 建宁府 延平府 福建 57 汀州府 邵武府 泉州府 漳州府 福宁州 广州府
—— 东昌府 聊城县 临清州 高唐州 濮州 青州府 益都县 —— 莒州 —— 莱州府 掖县 平度州 胶州 登州府 蓬莱县 —— 宁海州 —— 平定州 太原府 阳曲县 忻州 代州 岢岚州 保德州 —— 蒲州 解州 平阳府 临汾县 绛州 霍州 山西 79 吉州 隰州 汾州府 潞安府 汾阳县 长治县 —— 永宁州 —— —— 浑源州 大同府 大同县 应州 朔州 蔚州 沁州 辽州 —— —— —— —— —— 陈州 河南 96 开封府 祥符县 许州 禹州 郑州
归德府
商丘县
汝宁府
汝阳县
信阳州 光州 ——
南阳府
南阳县
邓州 裕州
怀庆府 卫辉府 彰德府 汝州
河内县 汲县 安阳县 ——
—— —— —— 磁州 —— —— 华州 商州
西安府
长安
同州 耀州 乾州 邠州
凤翔府
凤翔县

各省地图

各省地图

滁州市
1667年,取当时的政治中心安庆(今安庆市) 和经济都会徽州(今歙县)二府首字组成安徽省。 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别称为皖,故安 徽简称“皖”。一说认为因境内最早的名山天柱
宣城市
合肥市 六安市 巢湖市
马鞍山市
芜湖市
铜陵市 安庆市 池州市
山古称皖公山,故简称“皖”。
黄山市
湖州市
嘉兴市
杭州市 绍兴市 宁波市
信阳市
徐州市
连云港市
宿迁市
江苏省(苏)
淮安市 盐城市
清康熙6年(1667年)设江苏省,取两江总 督驻所江宁(今南京市)和巡抚驻所苏州(今苏 州市)两府首字组成江苏省。
扬州市 泰州市 南京市 镇江市 南通市 常州市 无锡市
取全称中的“苏”字作为简称。
苏州市
亳州市
淮北市 宿州市
蚌埠市 阜阳市 淮南市
三明市 福州市
莆田市
龙岩市 厦门市 漳州市
泉州市
故简称“闽”。一说因境内有闽江,故简称
“闽”。
景德镇市 九江市
南昌市 鹰潭市 抚州市 新余市
上饶市
江西省(赣)
唐代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 名。宋设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后皆设江西 省。
宜春市
萍乡市 吉安市
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
赣州市
路 环 岛



山)和北台山(莲峰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又是门,故曰澳
门。1999年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取全称中的“澳”字作为简称。
大 兴 安 岭 地 区
黑河市
黑龙江省(黑)
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 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

浅谈明洪武年间福建的人口统计

浅谈明洪武年间福建的人口统计

浅谈明洪武年间福建的人口统计历史系九九级2班杨明新 51号【摘要】明代福建省的人口研究是一个难点。

福建省的人口数,在洪武年间就有极为明显的偏差,因此,探讨洪武年间福建省的人口统计状况,是完全必要的。

【关键词】福建人口按照明朝的制度,自洪武十四年开始,朝廷每十年都要进行人口的点编,以确定服徭役与纳税的对象。

但全省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部分方志上保留的人口数字多为洪武二十四年,洪武十四年反而没有人口数,但另一些方志记载了洪武十四年的人口数字,却没有洪武二十四年的人口数。

令人难解的是,还有些府县没有洪武年间的人口数字。

这就是我为什么首先要从洪武年间福建全省的人口数研究开始。

洪武年间福建全省人口数迄今只存三个数字: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福建人口为811369户,3840250人;洪武二十四年为816830户,3293444人;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为815527户,3916806人。

①自南宋以后,福建人口数一直有300多万,南宋嘉定十二年为3489618口,②元代福建人口约为3059068人。

③以此相对比较,明代洪武年间福建人口约为384~391万是可信的。

福建人口在明代所以有较大的增长,与明朝廷官员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有关,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洪武年间福建各府的人口,并将其和元代福建人口比较,问题就更清楚。

以下将现在所知明初福建诸府的人口数与元代人口数作一比较:以上仅存五府的人口数,有些府就不得而知了。

如泉州府、漳州府和延平府。

关于泉州府洪武年间的人口数,据万历《泉州府志》云:系毁于倭乱。

而漳州府与延平府则不可考。

就仅有的洪武年间各府人口数来看,建宁府、邵武府、汀州府、兴化府等四府的人口与元代相比略有增减是可信的,唯独福州府人口骤减,明显不符合实际。

何炳棣先生发表于1959年的《中国人口研究,1368~1953年》一书,认为明代洪武年间的人口调查是较为可靠的;而陈支平的《明代福建户籍失控与民间私例》一文则提出:明代福建的人口点编,或是沿袭旧制,或是令民自实,其实有大量隐漏。

明朝区域划分(北直隶)

明朝区域划分(北直隶)

一、北直隶(河北道)顺天府:大兴、宛平、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香河通州(潞县):三河、武清、宝坻霸州(益津):文安、大城、保定涿州(范阳):房山昌平州:顺义、怀柔、密云蓟州(渔阳):玉田、丰润、遵化、平谷保定府:清苑、满城、安素、定兴、新城、雄县、容城、唐县、庆都、博野、蠡县、完县、遂县祁州(蒲阴):深泽、束鹿安州(葛城):高阳、新安易州:涞水河间府:河间、献县、阜城、肃宁、任丘、交河、青县、兴济、静海、宁津景州:吴桥、东光、故城沧州(清池):南皮、盐山、庆云莫州(莫亭):(后入任丘)真定府:真定、井邢、获鹿、元氏、灵寿、槀城、栾城、无极、平山、阜平、行唐定州(安喜):新乐、曲阳冀州(信都):南宫、新河、枣强、武邑晋州(鼓城):安平、饶阳、武强赵州(平棘):柏乡、隆平、高邑、临城、赞皇、宁晋深州(静安):衡水顺德府:邢台、沙河、南河、任县、内丘、平乡、巨鹿、广宗广平府:永年、曲周、肥乡、鸡泽、广平、成安、威县、邯郸、清河、大名府:元城、大名、魏县、南乐、清丰、内黄、浚县、滑县(白马)开州(濮阳):长垣、东明永平府:卢龙、迁安、抚宁、昌黎滦州(义丰):乐亭延庆州:延庆、永宁保安州注:良乡(今北京丰台区)、东安(今廊坊)、保定(今霸州新镇)、清苑(今保定)、安素(今徐水)、新城(今高碑店新城镇)、庆都(今望都)、完县(今顺平)、遂县(------)、祁州(今安国)、束鹿(今----)、安州(今安新)、新安(今----)、交河(今泊头市交河镇)、兴济(今青县兴济镇)、获鹿(今鹿泉)、槀城(今槁城)、南河(今南和)、保安州(今逐鹿)二、南直隶北部(淮扬道)淮安府:山阳、清河、盐城、安东、桃源、沭阳海州(郭朐):赣榆邳州(下邳):宿迁、睢宁凤阳府:凤阳、临淮、怀远、定远、五河、虹县寿州(寿春):霍邱、蒙城泗州(临淮):盱眙、天长颍州(阜阳):颍上、太和宿州(宿县):灵璧亳州(谯县)扬州府:江都、仪真、泰兴高邮州:宝应、兴化泰州(海陵):如皋通州(静海):海门泸州府:合肥、舒城、庐江无为州:巢县六安州:英山、霍山徐州:彭城、萧县、沛县、丰县、砀山滁州:清流、全椒、来安和州:历阳、含山注:山阳(今淮安楚州)、清河(今淮阴)、安东(今涟水)、桃源(今泗阳对岸)、临淮(元临濠,今凤阳临淮镇)、泗州临淮(今盱眙淮河镇,辖今泗洪境)、虹县(今泗县)、英山(今湖北英山)南直隶南部(江南东道)应天府:上元、江宁、句容、溧水、高淳、江浦、六合苏州府:吴县、长洲、吴江、昆山、常熟、嘉定太仓州:太仓、崇明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常州府:武进、无锡、宜兴、江阴、靖江镇江府:丹徒、丹阳、金坛安庆府: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太平府:当涂、芜湖、繁昌池州府:贵池、青阳、铜陵、石埭、建德、东流宁国府:宣城、南陵、泾县、宁国、旌德、太平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广德州:广德、建平注:江浦(今浦口)、石埭(今石台)、建德(今东至)、东流(今东至东流)、太平(今黄山区仙源)、建平(今郎溪)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一人从二品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一人从二品承宣布政使司左参政无定员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无定员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左参议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右参议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经历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经历司都事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照磨一人从八品承宣布政使司照磨所检校一人正九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提控案牍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司狱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司狱司库大使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仓大使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大使各一人从九品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副使各一人未入流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一人正三品提刑按察使司副使一人正四品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无定员正五品提刑按察使司经历一人正七品提刑按察使司经历司知事一人正八品提刑按察使司照磨一人正九品提刑按察使司照磨所检校一人从九品提刑按察使司司狱一人从九品提刑按察使司司狱司明代在全国设置十五个省级单位,包括:北直隶、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PPT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PPT
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二者互不
统属。
卫所制度:明代自京师达于郡县,皆设立 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 也就是说,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 司,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又由中央的五军都 督府划片管辖。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个卫, 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明朝 中后期该制度趋于废弛。
明代的卫所兵制,实乃吸取中国历史 屯田经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 建军制度。
明太祖
殿阁大学士 ②皇帝仅在备“顾票问拟兼”协的理基章础奏上,用红 不参与决策
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
明成祖
明宣宗
◎文渊阁
明神宗
内阁 内阁 内阁
③明朝参中与期军,国有的大大事学的士商深讨得皇帝信地任位,权逐力渐很上大升,被
比喻为宰相。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
被比喻为宰相。
“票拟”
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影响:①维持边疆地区的稳定;②促进民族交融;③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稳固。
三、明清易代
1.满洲崛起 (1)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他在赫 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 (2)1636年,其子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
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三司并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 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能。
(二)中央官制的变化

1.废除宰相制度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
①目的:加强专制皇权。 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②废除:明太祖废除自秦以来一直
实行的宰相制度,严令子 ——明太祖《皇明祖训》
◎赫图阿拉城

中国各朝代地图

中国各朝代地图

中国各朝代地图中国简史1、夏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146-1675年,都城:安⾢,现今地于⼭西夏县,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禹2、商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675-1029年,都城:毫,现今地于河南商丘,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汤3、西周,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029-771年,都城:镐京,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周⽂王姬昌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四年),总共295年。

5、战国:战国则是从前475年~前221年(秦国统⼀)战国后期-7雄争霸:6、秦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21-207年,都城:咸阳,现今地于陕西咸阳,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始皇帝嬴政7、西汉,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06-公元8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祖刘邦8、新朝(王莽篡权),起讫年代:公元9-23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王莽9、东汉,起讫年代:公元25-220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10、三国:曹魏,起讫年代:公元220-265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魏⽂帝曹丕蜀汉,起讫年代:公元221-263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汉昭烈帝刘备孙吴,起讫年代:公元222-280年,都城:建业,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吴⼤帝孙权11、西晋,起讫年代:公元265-316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12、东晋,起讫年代:公元317-420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13、东晋⼗六国1)前赵、汉赵,起讫年代:公元304-329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匈奴族,开国皇帝:⾼祖光⽂皇帝刘渊2)成汉,起讫年代:公元306-347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巴氐族,开国皇帝:太宗武皇帝李雄3)前凉,起讫年代:公元314-363年,都城:姑臧,现今地于⽢肃武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祖明王张寔4)后赵,起讫年代:公元319-351年,都城:襄国,现今地于河北邢台,统治民族:羯族,开国皇帝:⾼祖明皇帝⽯勒5)前燕,起讫年代:公元337-370年,都城:龙城,现今地于辽宁朝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太祖⽂明皇帝慕容皝6)前秦,起讫年代:公元351-394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氐族,开国皇帝:世宗明皇帝符建7)后秦,起讫年代:公元384-417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羌族,开国皇帝:太祖武昭皇帝姚苌8)后燕,起讫年代:公元384-407年,都城:中⼭,现今地于河北定州,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9)西秦,起讫年代:公元385-431年,都城:苑川,现今地于⽢肃榆中,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10)后凉,起讫年代:公元386-403年,都城:略阳,现今地于⽢肃平凉,统治民族:氐族,开国皇帝:太祖懿武皇帝吕光11)南凉,起讫年代:公元397-414年,都城:西平,现今地于青海南宁,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烈祖武王拓跋乌孤12)南燕,起讫年代:公元398-410年,都城:⼴固,现今地于⼭东益都,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13)西凉,起讫年代:公元407-421年,都城:酒泉,现今地于⽢肃酒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昭武王李暠14)胡夏,起讫年代:公元407-431年,都城:统万城,现今地于陕西靖边,统治民族:匈奴,开国皇帝: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15)北燕,起讫年代:公元407-436年,都城:和龙,现今地于辽宁朝阳,统治民族:⾼句丽,开国皇帝:燕惠懿帝⾼云16)北凉,起讫年代:公元397-439年,都城:张掖,现今地于⽢肃张掖,统治民族:卢⽔胡,开国皇帝: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14、南北朝:南北朝(420年—589年 [1])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