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筋的中医护理常规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筋伤中医治疗护理课件

筋伤中医治疗护理课件

筋伤护理需注重个体化差异,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 护理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加强筋伤防治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筋伤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减少筋伤发生。
05
筋伤治疗护理展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前景
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筋伤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调理和西医精准治疗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
前景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筋伤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广阔的 应用前景。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应关注中西医结合治疗筋伤的机制研究、新型治疗方法开发以及个性化治疗方 案制定等方面。
挑战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筋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如何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是未 来面临的重大挑战。同时,需要加强临床研究,提高治疗和护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感谢观看
THANKS
04
筋伤案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
患者因运动不慎导致踝关节扭伤 ,经过中医治疗和护理后恢复良
好。
案例二
患者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导致腰 肌劳损,经过中医治疗和护理后疼 痛缓解。
案例三
患者因车祸导致膝关节韧带损伤, 经过中医治疗和护理后关节功能逐 渐恢复。
案例分析与讨论
分析案例一
中医认为踝关节扭伤属于筋伤范 畴,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舒筋 活络为主,护理方面需注意局部
保暖和休息。
分析案例二
腰肌劳损多因长期保持不良姿势 或过度劳累所致,中医治疗以针 灸、推拿等手段为主,护理方面 需注意调整工作姿势和适当休息

分析案例三
膝关节韧带损伤后,中医治疗以 修复韧带、强筋健骨为主,护理 方面需注意康复训练的循序渐进

筋伤的中医护理研究

筋伤的中医护理研究

筋伤的中医护理研究摘要:人体遭受外来暴力撞击、强力扭转、牵引、压轧、跌仆、闪挫、堕坠或体虚劳累过多、持续运动、经久积劳等原因所造成筋膜、肌肉、肌腱、韧带、皮下组织、关节囊、关节软骨等组织损伤,统称之为伤筋,或称为之筋伤。

现代医学称之为软组织挫伤。

对筋伤进行中医护理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伤筋;中医;护理1消肿止痛膏外敷基础方构成:黄柏30g、大黄30g、红花30 g,川芎15g、泽兰15g、当归15g、薄荷15g、赤芍15g、侧柏叶15g、乳香15g、萆薢15g、桂枝15 g,将上述药物研为末状并以凡士林进行调匀,最后加入0.4g冰片密封装在瓶中保存,结合患者受伤肿胀面积将药物外敷,把膏药于患者患处进行均匀、反复涂抹。

换药频率:1次/3d,4次/疗程。

不间断用药治疗12d。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筋伤其病理病机是因机体气血不畅、瘀血内阻而导致络脉闭阻,从而引发疼痛、肿胀等症状。

针对此病症应坚持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原则。

消肿止痛膏对慢性筋伤患者机体可发挥活血化瘀及消肿止痛的治疗作用,如大黄性苦、寒,泻热作用显著,还可发挥逐瘀通络、凉血解毒的功效作用;乳香可起到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治疗效用。

当归可起到补血活血;川芎可起到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治疗效果;赤芍可发挥清热、凉血及散瘀止痛的效果,三药联合可达到活血功效。

萆薢的功效在于利湿祛风;泽兰可发挥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治疗效用;侧柏叶可发挥凉血、止血的治疗功效,三药联合可起到活血、消肿利水以及清热凉血的治疗作用。

黄柏可发挥清热、消肿解毒以及预防血瘀的治疗作用。

上述药物再结合薄荷、冰片可增强药效作用,发挥清热消肿、祛瘀止痛的治疗作用。

消肿止痛膏用于治疗慢性筋伤,可显著改善其症状体征及临床疗效。

2中药湿热敷药方成分包括花椒、桂枝、当归、红花、川芎、伸筋草、牛膝等,将上述2~3副装入纱布袋中,扎紧,置于电热桶中,加水适量,插上电源,煎煮1h;将纱布棉垫置于桶内,于药水中泡煮半小时,戴上高温胶手套,将纱布棉垫从沸水中拧干,置于塑料布上,包好带到患者病床,每个部位4~5块。

中医伤科学教案.doc

中医伤科学教案.doc

7.10腰部伤筋腰部伤筋又称损伤腰痛,发病率较高,是伤科的常见病之一。

腰椎是脊柱负重量较大、活动又较灵活的部位,支持人体上半身的重量, 能作前屈、背伸、侧屈、旋转等各个方向的活动,它在身体各部运动时起枢纽作用,成为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活动最多的部位之一。

因此,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小关节突、椎间盘等易于受损,产生一系列腰部伤筋的症状。

7.10.1腰部扭伤挫伤腰部扭挫伤是常见的腰部伤筋疾患,多发于青壮年。

7.10.1.1病因常理腰部扭挫伤可分为扭伤与挫伤两大类。

扭伤多发生于腰紙、紙骼关节、椎间关节或两侧紙棘肌等部位。

腰部活动范围过大,椎间小关节受过度牵拉或扭转,可致骨节错缝或滑膜嵌顿。

腰部挫伤多为直接暴力所致。

7.10.1.2诊断要点伤后腰部立即出即剧烈疼痛,疼痛为持续性,休息后减轻但不消除,咳嗽、喷嚏、用力大便时可使疼痛加剧,腰不能挺直,行走不利,患者用两手撑腰,借以了防止因活动而发生更剧烈的疼痛。

腰部扭挫伤一般无下肢痛,但有时可出现下肢反射性疼痛,多为屈骯时臀大肌痉挛,骨盆有后仰活动,牵动腰部的肌肉、韧带所致。

所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加强试验为阴性,可与神经受压的下肢痛相鉴别。

7.10.1.3辨证论治腰部挫伤患者则以药物治疗为主。

一、理筋手法急性期症状严重者可每日推拿一次,轻者隔日一次。

对椎间小关节骨节错缝或滑膜嵌顿者,适于用坐位脊柱旋转法。

二、药物治疗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挫伤者侧重于活血化瘀。

三、针灸治疗常用有人中、委中、昆仑等,强刺激,并可在腰部、紙部、环跳等痛点针刺加拔火罐。

四、固定和功能锻炼7.10.2腰部劳损腰部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筋膜与韧带软组织慢性损伤,这是腰腿痛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7.10.2.1病因病理引起腰部劳损的病因较多。

劳逸不当,气血筋骨活动失调,可造成组织劳损。

长期腰部姿势不良,或长期从事腰部持力及弯腰活动等工作,腰部急性外伤之后,若汗出当风,使劳损与寒湿并病;脊柱可出现退行性改变,腰紙部骨胳的先天性结构异常。

中医筋伤护理课件

中医筋伤护理课件
减轻肌肉和关节的负担。
适度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如太极 、瑜伽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 量,提高关节灵活性,预防筋 伤。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取足够的 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预防筋伤。
注意保暖
避免关节受到寒冷刺激,以免 引起肌肉痉挛和关节疼痛。
保健方法
热敷和按摩
通过热敷和按摩可以促 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
注意身体反应
如出现肌肉疼痛、关节不适等 症状时,应及时调整运动量或
停止运动。
遵循医嘱
在进行中医筋伤护理时,应遵 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注意安全
在进行热敷、按摩、针灸等护 理方法时,应注意安全,避免 烫伤、过度刺激等意外伤害。
THANK YOU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训练计划。 训练内容包括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协调性训练等,以 全面提升患者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注意事项
运动康复训练应在患者筋伤基本愈合后进行,避免对损伤 部位造成过大压力和冲击。
日常活动指导
总结词
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筋伤部位,避免二次损伤和疼痛复发。
02 03
详细描述
根据筋伤的部位和程度,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例如,对于 膝关节损伤,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直腿抬高等动作,以恢复 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运动 和二次损伤。
运动康复训练
总结词
通过系统的运动训练,促进筋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 谢,加速损伤愈合。
药物来缓解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舒
筋活络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外敷药物则多采用具有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等功效的 中草药,如红花、丹参、乳香、

伤筋(扭挫伤)的护理

伤筋(扭挫伤)的护理

伤筋(扭挫伤)的护理【定义、病因】伤筋叉称作扭挫伤,是肌肉、韧带、筋膜、关节束、椎间盘纤维环等组织因跌打、撞击、闪扭、牵扯或积劳过度所引起的损伤,主要l临床表现为局部瘀肿、疼痛、功能障碍,而无骨关节,损伤或皮肉破损。

【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瘀血及活动受限程度。

2、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皮肤颜色。

3、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变化。

【症状护理要点】1、伤后疼痛者可遵医嘱耳穴埋籽止痛。

主穴:神门、相应部位、反应点等,配穴:皮质下等。

2、陈日伤可用中医拔罐止痛。

3、瘀血肿胀可遵医嘱给予中药外敷或泡洗。

【中药使用护理要点】1、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

(1)用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接骨七厘片、活血止痛胶囊:餐中或餐后服,可用温开水或黄酒送下。

2、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须前后用生理盐水做间隔液。

(1)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易发生静脉疼痛和静脉炎,输液速度<60滴/min,疼痛加重,应减慢滴速,局部可做热敷;注意巡视,防止药液外渗。

与头孢唑林钠、盐酸万古霉素、呋塞米、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磷酸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乳酸钠林格液、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妥布霉素、硫酸多黏菌素B、两性霉素B等存在配伍禁忌。

注意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2)注射用鹿瓜多肽注射液:首次用药的前l0~20min速度宜慢。

3、外用中药观察局部皮肤有无不良反应。

(1)中药外敷:根据敷药面积取太小合适的敷料,用涂药板将所需药物均匀地涂抹于敷料上,厚薄适中,药物面积应略大于患处。

用绷带等同定。

注意局部皮肤反应,如有灼捕、癌痒等应及时停药。

(2)中药泡洗:泡洗温度38~43℃,每次15~40 min,药液不可过烫,1~2次/d,泡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泡洗部位皮肤情况,如有过敏反应,及时停药,并报告医生;冬季注意保暖;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泡洗袋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中医筋伤学》教学大纲

《中医筋伤学》教学大纲

《中医筋伤学》教学大纲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专业教学大纲《中医筋伤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BZ0403004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学分:4.5学分,总学时72,理论58,见习14。

一.课程简介《中医筋伤学》是骨伤教育的一门主干学科。

祖国医学所谓“筋”的概念,含盖了现代医学所指人体除内脏.大脑之外的所有软组织,如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骨膜.半月板.椎间盘.除中枢神经之外的神经.血管等。

《筋伤学》就是研究这些软组织疾病及创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大纲是根据骨伤专业目录及培养目标与要求,供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专业五年制大学本科教学使用。

在教学进程中,应致力于筋伤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和训练,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要适当介绍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突出而具有启发性的成果,也适当介绍国内外筋伤学的新进展。

要通过创新的多重教学手段及电子.多媒体教学等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创新性中医药人才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中医筋伤学的特点,筋伤的辩证诊断.临床表现.辩证诊断方法.筋伤的治疗。

熟悉筋伤理论及知识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了解筋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筋伤的预防。

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中医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筋伤常见疾病的手法操作技能。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专业的热爱。

二.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筋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辩证诊断及治疗。

最新中医筋伤的治疗

最新中医筋伤的治疗
中医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治疗
手法治疗的原则:
适应症:
1、一切急慢性筋伤而无皮肤破损及筋完 全断裂者。
2、错缝。 3、急性筋伤后治疗不当的关节位移者。 4、骨折脱位后期关节位僵直或肌萎缩者。 5、骨关节病及痹症所致肢体疼痛关节活
动不利者。
中医筋伤的治疗
手法治疗的原则:
禁忌证:
1、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损伤症 状的患者。
* 筋伤---不一定伴有骨折、脱位、骨病。 * 骨折、脱位、骨病---不同程度的筋伤 * 骨折愈合后,脱位整复后---遗留筋的损
伤。
中医筋伤的治疗
第二节 筋伤的分类和病因病理
分类:
*筋断—筋伤后全部或部分断裂; *筋转,筋歪,筋走,筋翻—筋伤后离开正常位
置; *筋柔--筋伤后关节松弛; *筋粗--筋伤后瘀血阻滞(组织增生、变性
第四节 辩证诊断方法
一、 询问受伤情况
(一) 受伤时间。 (二) 受伤体位及外力情况
中医筋伤的治疗
辩证诊断方法
二、 筋伤的临床表现 (一)疼痛
(二) 肿胀 (三) 畸形 (四) 功能障碍 (五) 肌萎缩 1、 压痛点的检查 2、 肢体功能活动的检查
中医筋伤的治疗
第五节
一般治疗原则 一、 首重气血 二、 筋骨并重 三、标本兼治 四、内外结合
筋伤的治疗
中医筋伤的治疗
第五节 筋伤的治疗
急性筋伤……初期慎用手法 外敷、内服中药、包扎固定(消肿止痛) 功能练习(防止粘连、防止肌萎缩) 合理的手术(恢复解剖关系,有利于功
能恢复)
慢性筋伤……以手法、功能锻炼为主 外敷、内服中药、理疗、封闭术 牵引(温经通络舒筋)
中医筋伤的治疗

伤筋的中医护理常规

伤筋的中医护理常规

伤筋伤筋是肌肉、韧带、筋膜、肌腱、腱鞘、关节囊、椎间盘纤维环等组织因跌打、撞击、闪扭、牵拉或积劳过度所致。

以局部瘀肿、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辨证分型1、初期:损伤后 2~3 天,肿痛剧烈。

2、中期:疼痛剧烈,局部迅速肿胀,功能障碍3、后期:常兼夹风寒外邪、肿胀可消退、局部疼痛乏力,活动功能障碍二、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注意休息,局部保暖,免受风寒。

四肢扭挫伤者,应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

腰背部扭挫伤者,宜卧硬板床。

3、在受伤 24 小时内,局部可用冷敷,禁热敷。

4、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程度,必要时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及神色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二)临证(症)施护1、气滞血瘀者,严密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程度,并作记录。

2、遵医嘱刺络拔罐、后期可用灸法,施灸时注意皮肤距离,小心艾火烧伤皮肤。

3、临床常用金黄散、活血止痛散等外敷,用以消瘀退肿止痛。

敷药时的绷带固定,如红热较明显者,可用以上散剂加醋调配。

肿胀者,可用米酒调配。

4、瘀血较重或初起的应慎用按摩,但可以在伤部周围或上下端施以推压、弹筋拨络等手法,促使肿胀消退,解除痉挛。

5、针灸治疗可取阿是穴或邻近部位,以泻法为主,留针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6、固定脊柱、四肢关节发生的较严重的损伤,应以用绢片包扎,作相对固定,必要时应严格卧床。

(三)专科用药护理1、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2、中药汤剂温服。

(四)饮食护理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患者因疾病或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时,应做好精神安慰和鼓励。

(六)健康指导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如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

2、弯腰、负重、低头等活动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3、避免过度疲劳,平时锻炼身体,量力而行,避免发生伤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筋的中医护理常规
伤筋
伤筋是肌肉、韧带、筋膜、肌腱、腱鞘、关节囊、椎间盘纤维环等组织因跌打、撞击、闪扭、牵拉或积劳过度所致。

以局部瘀肿、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辨证分型
1、初期:损伤后2~3天,肿痛剧烈。

2、中期:疼痛剧烈,局部迅速肿胀,功能障碍
3、后期:常兼夹风寒外邪、肿胀可消退、局部疼痛乏力,活动功能障碍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注意休息,局部保暖,免受风寒。

四肢扭挫伤者,应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

腰背部扭挫伤者,宜卧硬板床。

3、在受伤24小时内,局部可用冷敷,禁热敷。

4、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程度,必要时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及神色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二)临证(症)施护
1、气滞血瘀者,严密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程度,并作记录。

2、遵医嘱刺络拔罐、后期可用灸法,施灸时注意皮肤距离,小心艾火烧伤皮肤。

3、临床常用金黄散、活血止痛散等外敷,用以消瘀退肿止痛。

敷药时的绷带固定,如红热较明显者,可用以上散剂加醋调配。

肿胀者,可用米酒调配。

4、瘀血较重或初起的应慎用按摩,但可以在伤部周围或上下端施以推压、弹筋拨络等手法,促使肿胀消退,解除痉挛。

5、针灸治疗可取阿是穴或邻近部位,以泻法为主,留针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6、固定脊柱、四肢关节发生的较严重的损伤,应以用绢片包扎,作相对固定,必要时应严格卧床。

(三)专科用药护理
1、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2、中药汤剂温服。

(四)饮食护理
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
患者因疾病或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时,应做好精神安慰和鼓励。

(六)健康指导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如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

2、弯腰、负重、低头等活动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3、避免过度疲劳,平时锻炼身体,量力而行,避免发生伤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