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月经不调临床探析
传统中医药方法辨证治疗妇科疾病探析

传统中医药方法辨证治疗妇科疾病探析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妇科疾病的辨证治疗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本文将探讨传统中医药方法辨证治疗妇科疾病的原理与应用。
一、中医药对于妇科疾病的独特视角中医药认为,妇科疾病与女性身体特殊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月经、孕育、生产、哺乳等阶段的变化。
中医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将人体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治疗妇科疾病时注重调整机体内部环境,使其恢复平衡。
二、常见妇科疾病的辨证治疗方法1.月经失调:中医药认为,月经失调是子宫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可根据具体病情辨证施治。
例如,对于月经过少的情况,可采用益气活血、补肾温阳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于月经过多的情况,则可采用清热凉血、利水止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2.痛经:中医药认为,痛经是子宫血瘀气滞所致,可以采用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采用逍遥散、当归生姜汤等方剂进行治疗,或者通过刮痧、拔罐等手法进行治疗,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3.子宫肌瘤:中医药认为,子宫肌瘤是气滞血瘀的结果,可以采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采用山楂丸、逐瘤汤等方剂进行治疗,或者通过针灸、艾灸等手法进行治疗,促进瘤体的吸收。
4.不孕症:中医药认为,不孕症是子宫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肾阳虚衰等原因导致的,可以采用补气养血、调理肝脏、温阳壮肾的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采用四物汤、柴胡调经汤等方剂进行治疗,或者通过针灸、艾灸等手法进行治疗,增加孕育能力。
三、中医药辨证施治的优势1.个体化治疗:中医药辨证施治强调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注重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不同病情可能采用不同的草药配方、针灸手法以及调理方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综合疗效:中医药辨证施治强调综合治疗效果,将药物治疗、针灸、艾灸、刮痧等手法相结合,以增加疗效。
例如,针灸和草药的联合应用可以起到相辅相成,互相增强的作用。
中医视角下女性月经不调的辨证论治

中医视角下女性月经不调的辨证论治月经,是女性生理周期的重要表现,它的正常与否往往反映着身体的健康状况。
月经不调,是许多女性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月经不调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涉及到多种因素,需要通过辨证论治来找出根源,从而进行有效的调理和治疗。
中医认为,月经的产生与调节与脏腑、气血、经络等密切相关。
脏腑之中,肾、肝、脾的功能尤为重要。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藏精。
若肾气不足,则天癸不至,冲任不盛,血海空虚,可导致月经后期、量少,甚至闭经。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若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则会出现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行乳房胀痛、痛经等症状。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就可能引起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等问题。
气血的充盈与调和也是维持月经正常的关键。
气血不足时,血海不盈,月经往往量少、色淡、质稀。
而气血瘀滞,经血运行不畅,则会出现经行腹痛、有血块等表现。
在经络方面,冲任二脉与月经关系最为密切。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就会导致月经周期和经量的异常。
月经不调的辨证论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见证型:1、肾虚型肾气虚:多表现为月经初潮推迟,量少,色淡暗,质稀。
伴有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等症状。
治疗应以补肾益气、养血调经为主,常用方剂如大补元煎。
肾阴虚:常见月经先期,量少或多,色红,质稠。
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
治法为滋肾养阴、调经止血,方用左归丸合二至丸。
肾阳虚: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
伴有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清长等。
治疗宜温肾助阳、养血调经,选用右归丸。
2、肝郁型肝郁气滞: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有块。
伴有胸胁、乳房胀痛,烦躁易怒。
调理应疏肝理气、活血调经,可用逍遥散。
肝郁化热:月经先期,量多,色紫红,质稠。
伴有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胸胁胀满。
治疗当疏肝清热、凉血调经,方剂如丹栀逍遥散。
3、脾虚型脾气虚: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80例临床观察分析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80例临床观察分析目的:对妇科月经不调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从本院妇产科抽取2014年1月-2014年10月前来就诊的女性月经不调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方式对她们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中医方法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月经不调患者采用中医疗法,其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中医疗法;月经不调;临床疗效【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286-02在妇科疾病中,月经不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它是指妇女的月经周期、经量出现异常,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原因有妇女工作、生活压力大,或者睡眠状况不佳、人工流产、使用减肥药物等。
近年来,受到社会环境等各方面不良影响,患病率居高不下[1]。
因此,采取一种有效方法治疗月经不调对改善妇女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院采取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研究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本组患者160例均为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按照随机法将她们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经期提前、经期延迟、经量过多、经量偏少、闭经等。
她们的年龄为18-46岁,平均年龄为(28.9±5.2)岁,病程为0.5-4.5年,平均病程为(2.3±0.5)年。
患者体重为45-60kg,平均体重为(55.8±5.3)kg。
其中有70例为已婚已育患者,有52例为已婚未育患者,有38例为未婚未育患者。
160例患者均通过彩超或者CT检查均不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疾病、凝血功能异常或者围绝经期等,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体重等基础资料均没有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比较意义。
202例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探析

202例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探析目的针对月经不调患者展开研究,了解中医疗法相对于西医方式上的优越性,旨在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性。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共20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2个月后的治疗效果,了解中医的优越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相同治疗时间内效果更好,且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更高。
经过后续观察能够发现,观察组患者很少出现月经不调反复情况。
结论采用中医方式治疗月经不调在疗效上更优,患者治疗后出现反复的情况较。
因此中医疗法适合在临床治疗上推广。
标签:中医疗法;月经不调;疗效对比月经不调是一种妇科疾病,在临床上均表现为月经时间不正常(非28d周期)以及月经量的不稳定。
患者通常会出现月经提前或延后、出血量过多或过少情况,部分患者白带异常,呈现发黄甚至异味情况[1]。
月经不调属于妇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目前医疗界多采用中医或西医方式治疗。
月经不调长时间不医治易造成患者子宫内膜增殖、子宫肌瘤等病症,属于内腑脏器功能不调引起,在治疗上应调理气血、活通经络,达到根治效果。
我院基于这一情况,采用对比性研究的方式分析了中医与西医的疗效对比,希望能够了解中医治疗的有效性。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选取月经不调患者202例,均为我院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这2年时间内收治。
年龄18~49岁,平均29.6岁。
患者中已婚126例,未婚76例。
病程方面,患病时间3个月~10年。
临床表现方面,患者月经均存在不定时情况,出血颜色较淡患者质地较稀,且月经持续时间较短,通常2~3d就会结束;部分患者月经出血量较多且颜色较深,其中还会伴有血块。
月经期间,患者腰痛状况明显,并且伴有小腹胀痛以及乳房胀痛情况。
将选取的2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01例。
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月经不调临床效果分析

94
2019年12月第23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妇幼健康
文中数据采用 SPSS18.0软 件 处 理,狋、卡 方 视 为 检 验 指
标,犘 <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评估
两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分别为95.0%、72.5%,干预
组更高,犘 <0.05。详见表1。
表1 疗效评估(狀,%)源自组别痊愈改善干预组
27
11
对照组
15
14
犘 χ2
2.2 患者疾病复发率
无效 2 11
评估有效率
95.0 72.5 <0.05 4.81
干预组仅1例停药后半年复发,复发率为2.5%;对照组
停药后3个月2例复发,停药后半年有5例复发,复发率为
17.5%,犘 <0.05。详见表2。
表2 患者疾病复发率(狀,%)
上述方剂水煎服,取汁300mL,日1剂,早晚分服,治疗1 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半 年 的 随 访,调 查 患 者 月 经 周 期、经 血 量 等 信息,综合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时 间以及疾病复发率进行统计。 1.4 评估指标[2]
痊愈:治疗后月 经 周 期 恢 复 正 常、经 血 量 正 常,痛 经、乳 房胀痛等表现消失;改善:治疗后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月经周 期在7d以内,痛经、乳房胀痛等表现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后 月经周期未恢 复,痛 经、乳 房 胀 痛 等 表 现 无 明 显 改 善。评 估 有效率=痊愈率+改善率。 1.5 数据统计
妇幼健康
Women'sHealthResearch
2019年12月第23期
文章编号:WHR2019042009
分析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育龄女性月经不调的近远期临床疗效

分析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育龄女性月经不调的近远期临床疗效目的:探究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育龄女性月经不调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从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的育龄女性月经不调患者中选取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进行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腹痛1例、胸闷1例、肠胃不适2例,其不良反应率为8.51%;对照组出现腹痛2例、胸闷3例、肠胃不适5例,其不良反应率为23.26%,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育龄女性月经不调进行中医体质辨证调理,其近期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周期数。
标签:中医体质调理辨证;育龄女性;月经不调;治疗效果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大,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的影响,导致月经不调的发生。
对于月经不调的女性,若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导致患者不孕。
本文作者主要探討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育龄女性月经不调的近远期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收治疗的月经不调患者中选取90例,其中,观察组47例,年龄18~44岁,平均(30.46±7.39)岁;病程1~7年,平均(3.56±1.42)年;体质:阳虚质8例、阴虚质10例、气郁质5例、气虚质6例、湿热质7例、痰湿质5例、血瘀质6例。
对照组43例,年龄19~45岁,平均(30.18±7.65)岁;病程1~8年,平均(3.73±1.58)年;体质:阳虚质7例、阴虚质10例、气郁质4例、气虚质6例、湿热质7例、痰湿质4例、血瘀质5例。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患者雌激素、孕激素等药物对症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

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妇科门诊在2022年1月到2022年6月收治的140例患有月经不调的患者进行分析,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西药治疗,观察组行中医辨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辩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月经不调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减少患者不良情绪,达到理想疗效,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月经不调;临床疗效月经不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间期、经量的病变。
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月经提前或推后,经期过短或过长,经量过多或过少[1],经间期出血等。
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必然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黄体酮或雌激素是西药治疗的主要药物,但长期用药易导致内分泌紊乱,治疗后复发率高,用药过程中出现许多不良反应。
中医辨证治疗首先将患者分为不同证型,然后深入患者的脏腑,以达到理想的疗效[2]。
因此,从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比较了我院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结果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月经不调患者140例(入院时间范围:2022年1月到2022年6月),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病例数均为70例,对照组:70例患者中,年龄区间:20-50岁,平均为:36.2±2.5岁;观察组的70例患者中,年龄区间:20-50岁,平均为:37.6±2.6岁。
将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带入处理P>0.05。
本次研究均通过院内委员会审核、批准;140例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且已经签署相关文件。
本次研究纳入标准均为月经不调的患者,其中均没有严重的肝肾疾病以及无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同时需要排除患有精神疾病以及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分析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情况,并分析其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数量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法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药法治疗。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中医法治疗月经不调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ynecology menstruation to be not moved,and analyzes its application value.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October 2014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100 patients with irregular period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have the number 50 cases patients,control group patients give the method of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Chinese medicine method of treatment.Patients and controls were compared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The results by statistical results from the study,the patient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clear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P < 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using the method of TCM clinical effective treatment of menstruation to be not moved,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 widely.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Menstruation to be not moved随着女性在社会中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重要,女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月经不调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月经不调临床探析效果。
方法选择月经不调患者7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采取中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0%,其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7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恢复患者的月经的周期和月经量,伴随的不良症状也得以改善,提高临床的治疗安全性和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标签:月经不调;中医;疗效
月经不调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其指月经的周期经期出现异常,其包括月经延长、月经过多或者过少、月经后期等病种[1]。
随着中医科传统理论和中西医结合等在逐渐深入和研究,月经不调妇科疾病采取中医治疗也在继续发展。
本次研究选择月经不调患者7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采取中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共70例,年龄18~46岁,平均(29±3.2)岁。
其中已婚患者38例,未婚患者32例。
所有患者均通过CT或者B超减除,妇科器质性的病变的患者均排除。
患者临床表现为月经的周期推迟或者提前8~10d,或无定期。
患者经期出现致全身乏力,伴有小腹、乳房胀痛等不良症状,其月经量过多或多少,颜色较深,或夹有血块等。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西医方法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孕激素、雌激素周期的疗法,克罗米芬促进排卵法等治疗方案。
1.2.2治疗组采取中医方法治疗,药剂组成基本包括当归、茯苓、熟地黄、甘草、赤芍、川芎、大枣、生姜、香附、肉苁蓉、桂枝等。
使用药剂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斟酌而定:①月经后期、经量少的患者可酌加桃仁、莪术、红花、三棱等;
②月经先期、经量较多的患者可酌加白术、白灼和阿胶等;③气滞患者可酌加木香、青皮、陈皮等;④肾虚患者可酌加杜仲、川断、桑寄生等;⑤伴有腰腹疼痛患者酌加益母草、泽兰、吴茱萸、延胡索等;⑥伴有乳房胀痛患者酌加柴胡、路路通、川楝子等;⑦血瘀较甚患者可酌加莪术、三棱、水蛭等;⑧虚寒患者可酌加吴茱萸、附子、肉桂等;⑨气虚患者可酌加党参、人参、黄芪等。
上药剂加水煎服,1剂/d,早晚各服用一次,4w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1.3疗效评价显效:患者在治疗后月经的周期恢复(28±7)d,食欲不振、腰腹的疼痛和乳房胀痛等症状均明显消失,且月经量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月经的周期和月经量比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伴随的症状也均减轻或消失;无效:治疗后月经的周期、月经量和伴随的症状无明显变化改善。
1.4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5.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0%,其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7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讨论
以中医的角度辩证,月经不调的病因主要是因为后天的失调和先天的不足,七情所伤或者外感六淫,劳倦过度,多产房劳等,使脏器受到损伤,致气血失调[2]。
其情志不畅、气滞血瘀、精神抑郁等也对月经不调有影响。
月经不调的治疗原则是以平调阴阳、扶正固本为主。
在临床中采用中药周期的疗法,主要是根据传统的中医学辩证治疗方法,使其达到补气血、活血通经和养肝肾等,从而有效及时纠正月经周期出现素乱,使月经周期恢复到正常状态。
本次研究治疗月经不调的方剂是以养血调经为原则,其中有当归、茯苓、熟地黄、甘草、赤芍、川芎、大枣、生姜、香附、肉苁蓉、桂枝等[3]。
药剂中熟地黄具有滋补性比较强的效果,并有滋补肾阴、补血养肝和益精填髓等疗效。
当归养血、活性化瘀以及营为君药,是具有活血和补血的双重功效[4]。
川芎是血中之气药,具有宣通气滞和行气活血的功能,跟当归配合可加强活血祛瘀。
桂枝行瘀导滞和温中散寒,加以茯苓辅用可健脾渗湿,利于活血化瘀。
大枣补益气血,生姜健脾暖胃,大枣和生姜合用具有活血化瘀、缓急止痛功效。
肉苁蓉具有温补肾阳功效。
赤芍可凉血消肿和止痛功效。
甘草具有补中益气疗效。
香附治療肝气郁结导致的月经不调效果比较好,能调经止痛和理气解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明显好于西医,其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恢复患者的月经的周期和月经量,伴随的不良症状也得以改善,提高临床的治疗安全性和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麦兰芳. 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月经不调38例临床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7):1527-1528.
[2]何云. 月经不调中医证候规律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3] 杨协清,方企扬,徐小倩. 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分析[J]. 中外医疗,2009,22(1):106-107.
[4] 何本阳,郭峰.当归芍药散在妇科病中的应用举隅[J].中国中医急症,2011,12(7):103-104.
[5]The Rotterdam ESHRE/ASRM Sponsored PCOS consensus workshop group.Revised 2003 consensus 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long term health risks related 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J].Hum Reprod,2004,(1):41-47.
[6]Hochreiter. Male accessory gland infection standardlization of inflamm atory parameters including cytokines[J].Andrologia,2003,35(5):3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