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妇科

合集下载

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医作为传统医学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尤其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疗法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同。

本文将探讨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帮助更多人了解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独特魅力。

中医认为,妇科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导致的。

因此,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重点是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保持气血畅通,恢复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妇科疾病中医治疗方法。

1. 艾灸疗法艾灸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穴位燃烧艾草,达到温暖经络、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效果。

对于妇科疾病,艾灸可以调理子宫功能、缓解月经不调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

2. 中药煎服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制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煎服。

中药具有较好的温补、活血、调理气血等功效,对于妇科疾病如痛经、妇科炎症等有着显著的疗效。

3.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两大疗法之一,对于妇科疾病同样有着独特的疗效。

通过针灸可以调整身体的气血流动,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安全无创,广受患者欢迎。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在中医治疗妇科疾病中也有着较好的应用。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子宫功能,缓解月经不调等症状。

推拿按摩简便易行,适用于日常保健和治疗。

5. 艾叶足浴艾叶足浴是中医常用的调理方法,对于妇科疾病如盆腔炎、不孕不育等有着显著的疗效。

艾叶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湿的作用,通过足浴可以促进子宫、卵巢等器官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疗效和适应症。

对于广大患者来说,选择中医治疗妇科疾病,不仅可以缓解症状、根治疾病,更能够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实现身心健康的目标。

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并接受中医治疗,享受中医带来的健康福祉。

针灸治疗妇科疾病

针灸治疗妇科疾病

针灸治疗妇科疾病针灸作为中医经典疗法之一,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理气血,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针灸在治疗不同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一、针灸治疗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或过少等情况。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足三阳等。

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理子宫和卵巢的功能,调节月经周期和经血量,从而达到治疗月经不调的效果。

二、针灸治疗痛经痛经是指月经期出现腹痛不适的情况。

中医认为痛经多与气血不畅、经络阻滞有关。

针灸治疗痛经常用的穴位有神阙、气海、关元等。

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舒缓子宫平滑肌的痉挛,改善经血流通,缓解痛经的症状。

同时,针灸还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情绪,减轻痛经的发作频率和程度。

三、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是指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如潮热、失眠、情绪波动等。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症多与阴虚火旺、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常用的穴位有太冲、神阙、足三阴等。

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平衡女性体内的阴阳,调节内分泌,缓解更年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四、针灸治疗不孕症不孕症是指夫妻长时间未能怀孕的情况。

中医认为不孕症多与气血不足、卵巢功能障碍等有关。

针灸治疗不孕症常用的穴位有关元、曲池、足三阳等。

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善子宫和卵巢的血液循环,提高卵巢功能,促进排卵和受精,增加怀孕的机会。

五、针灸治疗盆腔炎盆腔炎是女性盆腔内器官感染引起的炎症,常常导致盆腔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

针灸治疗盆腔炎常用的穴位有气海、关元、中极等。

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盆腔内的血液循环,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缓解盆腔炎的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总之,针灸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妇科疾病中有着显著的疗效。

通过刺激适当的穴位,针灸可以调理女性的生理机能,改善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从而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妇科疾病。

妇产科特色中医护理技术

妇产科特色中医护理技术

妇产科特色中医护理技术妇产科特色中医护理技术是指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妇产科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的一种特色技术。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为核心,通过药物治疗、针灸、艾灸、拔火罐等手段,起到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1.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应用细针刺激特定穴位进行治疗的中医疗法。

在妇产科中,针灸可以通过改善气血循环、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对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例如,对于痛经,可通过刺激关元、足三里等穴位,调节子宫平滑肌的张力,缓解子宫痉挛,减轻疼痛。

2.艾灸疗法:艾灸是用艾绒燃烧产生的热烟进行刺激特定穴位的治疗方法。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温补脏腑、驱寒除湿等作用,适用于妇科疾病的调理和治疗。

例如,艾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子宫的养分供应,提高子宫内膜的质量,对不孕症、痛经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3.中药药膳疗法:中药药膳是应用中药制作成的食物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妇产科中药药膳可以通过滋养补血、调理内分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改善妇女生殖系统的功能,提高妇女的生育能力。

例如,对于不孕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使用当归、柴胡等中药制成的药膳调理,提高生育机会。

4.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的按摩和推拿对身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疗法。

在妇产科中,通过对子宫、卵巢、腹部等部位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理子宫脏腑的功能,改善生殖系统的问题。

例如,对于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等疾病,可以通过按摩子宫区域,促进子宫收缩,提高生育能力。

5.拔火罐疗法:拔火罐是一种通过在皮肤上产生负压,促进气血循环的治疗方法。

在妇产科中,拔火罐可以改善子宫血液循环,提高子宫内膜的质量,对不孕症、子宫肌瘤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总之,妇产科特色中医护理技术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对症治疗,起到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实施。

中医-针灸治疗-妇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

中医-针灸治疗-妇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

针灸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针灸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其疗效得 到广泛认可。
针灸治疗具有整体调节的特点,通过刺激穴位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 疗目的。
针灸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的优势与不足
•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优势,相较于药物治疗更 加温和,对患者的身体无创伤、无负担。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严格消毒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
避免空腹和过度疲劳
针灸治疗时应避免空腹和过度疲劳,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遵循医嘱
接受针灸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不要自行调整治疗方案。
03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的针灸治疗
方案
治疗方案的设计
确定治疗目标
缓解经前期紧张症状,调节内分 泌,改善情绪状态。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崩漏的症状则主要表现为月经周 期紊乱、大量出血或持续时间过 长,可能伴有头晕、心慌、乏力 等贫血症状。
02
针灸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的
理论基础
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01 Nhomakorabea02
03
调整阴阳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 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以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疏通经络
针灸能够疏通经络,促进 气血流通,改善身体机能, 缓解症状。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是一种常见的 妇科疾病,主要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特 定阶段,表现为一系列身体和情绪症 状。
崩漏则是指月经周期紊乱,出现非正 常的大量出血或持续时间过长的情况。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指在月经前一周 内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症 状,如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疲劳等。

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就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理论基础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和五行学说。

根据经络学说,人体内存在着经络系统,通过针灸可以调节经络的气血流通,调和阴阳。

根据脏腑学说,针灸可以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

而根据五行学说,针灸可以平衡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恢复身体的健康。

二、针灸治疗常见的妇科疾病1.月经不调针灸可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月经周期和质量,治疗月经不调。

针灸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促进排卵和子宫内膜的正常脱落,改善月经周期。

同时,针灸还可以调理气血,消除瘀血,缓解痛经症状。

2.痛经针灸通过舒缓体内气血运行,缓解子宫痉挛,舒解痛经症状。

针灸治疗痛经的常用穴位包括关元、气海、神阙等。

针刺这些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子宫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感。

3.不孕症针灸可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加强脏腑功能,改善不孕症的病因。

通过针灸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平衡,促进排卵和着床,增加受孕的机会。

此外,针灸还可以改善子宫内膜的厚度和质量,提高受精卵的着床率。

4.更年期综合征针灸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通过针灸可以促进卵巢激素的分泌,缓解更年期期间出现的潮热、失眠、情绪波动等不适症状。

同时,针灸还可以调理气血,增加机体的抗逆能力,帮助更年期妇女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三、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1.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一项针对痛经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针灸治疗组相比药物治疗组在缓解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此外,针灸治疗在减少用药量方面也具有优势。

2.针灸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一项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提高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

通过对不孕症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改善卵巢功能,增加排卵次数和受孕机会。

中医妇产科学中医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方法

中医妇产科学中医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方法

中医妇产科学中医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方法中医学在妇产科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医妇产科学的基本理念是“调和阴阳,协调气血”,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治疗方法,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一些常用方法。

一、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治疗中。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使用针刺刺激,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恢复阴阳平衡。

常用的妇产科疾病治疗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例如,针灸可以通过调整月经周期和改善血液循环来治疗月经不调,缓解痛经的症状,并且在治疗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二、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核心,其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理的中药组方。

中药的治疗原则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使用具有特定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方法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煎剂等。

例如,对于宫颈糜烂疾病,中医常用乌鸡白凤丸等中药进行治疗,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症状和促进病情的恢复。

三、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是中医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对特定穴位的按摩和推拿,可以刺激经络,调整气血,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包括拇指压、指按、拨、推、揉、抓、捻、固定等。

例如,对于产后乳腺炎的治疗,中医常采用推拿按摩的方法,通过刺激乳腺的穴位,促进乳液的排出,缓解炎症的症状。

四、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热力刺激特定穴位的疗法,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常用于调经、止痛、补气、温宫等方面。

例如,艾灸可以通过温经活血的作用来治疗慢性盆腔炎等疾病,促进盆腔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和疼痛症状。

以上仅是中医妇产科学中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一些常用方法的简要介绍,中医的治疗方法还有许多其他丰富多样的技术,如灸法、泡脚疗法、食疗等。

中医特色技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特色技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特色技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特色技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治疗、推拿按摩、艾灸等。

1. 针灸:针灸是中医特色技术中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在妇科疾病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对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症状,可以通过调节经络、平衡阴阳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足三里、神阙等。

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在妇科疾病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病情,中医医生会根据体质、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可以使用红花、川芎、当归等中药进行调理。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特色技术中的一种手法,对于妇科疾病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对于乳腺增生、乳腺炎等疾病,可以通过按摩乳房、胸部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不适。

4. 艾灸:艾灸是中医特色技术中的一种疗法,通过燃烧艾条或艾叶,将热量传递给特定的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在妇科疾病中,艾灸可以用于调理子宫、卵巢功能,改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特色技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因此在选择和应用中医特色技术时,最好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中医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妇科疾病是指妇女生殖系统及相关器官出现的各种病症。

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以中药治疗为主,并结合针灸、推拿等辅助疗法,有效地帮助妇科疾病患者恢复健康。

本文将就中医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医对于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月经不调是指女性月经周期的异常或月经量的异常。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

1. 中药调理: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常用方剂有四物汤、调经活血汤等。

这些方剂中所选用的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补血养气等功效,能够调理月经的周期和量,并改善脏腑功能。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施加刺激,调节经络气血,改善脏腑功能。

常用的针灸疗法有艾灸和手针疗法。

艾灸能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理月经;手针疗法则通过刺激手指上的特定穴位,达到调节月经的效果。

二、中医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子宫肌瘤是指位于子宫肌层内的肿瘤,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多因气滞血瘀、肝郁气滞等导致。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和中药熏蒸等。

1. 中药调理: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方剂有桃仁茯苓丸、痛经丸等。

这些方剂中所选用的药材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功效,能够缓解子宫肌瘤患者的症状,并促进病变的吸收。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通过调理经络、活血化瘀,达到缓解子宫肌瘤的效果。

著名的针灸疗法包括导引术、三阴交穴疗法等。

这些疗法在特定的穴位上施以针刺刺激,能够调节月经流通,减轻子宫肌瘤患者的症状。

3. 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指将丰富的中药粉末加热挥发后,通过热气渗透到患者内部,起到调理子宫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膏剂有当归、秦皮等。

中药熏蒸通过温通经络、调理子宫,有助于缓解子宫肌瘤的症状。

三、中医对于盆腔炎的治疗方法盆腔炎是指盆腔内脏器及周围组织出现的感染性炎症。

中医认为盆腔炎多是由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中枢性的影响、全身性疾患、免疫因素、 卵巢局部因素、输卵管因素、子宫因素、阴道因 素等。 病因病机:肾虚胞寒、冲任血虚、气滞血瘀、痰 湿阻滞。
23
二、临床表现
排除男方不育和女方自身生殖系器质性病变等因 素,女性在与配偶同居并未避孕的情况下2年未 孕。伴有月经不调或痛经、闭经等。 辨证分型:
肾虚胞寒:腰酸腹冷、带下清稀、性欲淡漠 冲任血虚:面黄体弱、疲倦乏力、头晕心悸 气滞血瘀:经前乳房及胸胁胀痛 痰湿阻滞:形体肥胖,面色白光白,口腻纳呆
1
二、临床表现
以阴道缠绵不断流出如涕如脓、气味臭秽的浊液 为主症 。 辨证分型
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气 口苦咽干,小便短赤
脾虚湿困: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 无臭气,神疲倦怠,纳少便溏
肾阴亏虚: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 或有臭气,腰膝酸软,颧赤唇红
肾阳不足:带下量多,淋漓不断,色白清冷, 稀薄如水,畏寒肢冷,小腹冷感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7
二、临床表现
以妊娠早期反复出现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甚至 闻食即吐、食入即吐、不能进食和饮水为主症。 分轻、中、重三度。 辨证分型:
脾胃虚弱:神倦嗜卧 肝胃不和:精神紧张或抑郁不舒,嗳气叹息 痰饮阻滞:呕吐痰涎或粘液,体盛身倦
8
三、治疗方法
9
三、治疗方法
(二)其他疗法 1、皮肤针: 2、电针: 3、耳针:肝、胃、神门、内分泌、皮质下 4、穴位注射:膈俞、肝俞、脾俞、胃俞、
足三里 药物:10%葡萄糖注射液
或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10
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妊娠早期,胞胎未固,针治取穴不宜多,进 针不宜深,手法不宜重,以免影响胎气。 为防止脱水,应保持每天的液体摄入量,平时 宜多吃一些西瓜、生梨、甘蔗等水果。 剧烈呕吐者,注意静脉输液,防止电解质紊乱。
肾虚寒凝:腰酸腹冷,面色白光白 脾虚湿滞:形盛体胖,四肢乏力 肝气郁结:烦燥易怒,胁肋胀痛
14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治疗方法
(一)基本治疗 治则:益肾暖胞、健脾化湿、疏肝解郁、调理胞宫气血 。
酌用灸法,补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至阴、太溪、三阴交 方义:至阴——为矫正胎位之经验穴 加减:肾虚寒凝:气海、肾俞;脾虚湿滞:阴陵泉、丰 隆、足三里;肝气郁结:太冲、期门。 操作:孕妇排空小便,解松腰带,坐于靠背椅子或半仰 卧于床上。至阴穴以艾条温和灸或雀啄灸,每次15~20 分钟;也可用小艾炷灸,每次7~10壮;太溪、三阴交 针刺平补平泻(肾虚寒凝、脾虚湿滞者可加温针灸)。 每日1~2次,至胎位转正为止。
流行病学:约25%的妇女症状较重,影响生活和 工作,需要治疗。其病程长短不一,短者1~2年, 长者可达20余年。 中医学认为肾气渐衰,精血不足,冲任亏虚为其 本,心肾不交、心火内扰、肝肾阴虚、肝阳亢盛、 脾虚不运、脾肾阳虚等则为发病的主要因素。
28
二、临床表现
月经及生殖器变化:月经周期紊乱,外阴、阴道、 子宫、输卵管、卵巢、乳腺等组织逐渐萎缩。 精神神经症状:情绪多不稳定,易激动、紧张, 忧郁,烦躁,易怒、好哭,常伴有失眠、疲劳、 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等。有时感觉过敏或感 觉减退,出现头痛、关节痛或皮肤麻木、刺痒, 蚁行感等。 植物神经、心血管症状:阵发性潮热,汗出,时 冷时热。伴有胸闷、气短、心悸、眩晕或短暂的 血压升高或降低等。
脾、肾、肝、三焦 3、电针:带脉、三阴交 4、穴位注射:三阴交
药物:黄连素注射液
4
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先行妇科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针灸治 疗。 年龄在40岁以上的妇女,带下赤黄,应首 先排除恶性肿瘤。 忌过度进食生冷寒凉食品,如蛤蜊、蛏子、 河蚌、田螺等。
5
第八节 妊娠呕吐
一、概述
定义:妊娠早期(6~12周)以反复出现恶心呕吐、 厌食,甚至闻食即吐、食入即吐、不能进 食和饮水为特征 。 一般认为与妊娠早期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 素的刺激及孕妇的精神过度紧张、兴奋、神经系 统功能不稳定有关。 中医认为主要病机是胃失和降,与肝、脾、冲、 任之脉气升降失调有关。
(一)基本治疗 治则:健脾化痰、舒肝和胃、降逆止呕 。脾胃虚
弱、痰饮阻滞者针灸并用,肝胃不和者只 针不灸,均平补平泻。 处方:中脘、内关、公孙、足三里 方义:
加减:脾胃虚弱:脾俞、胃俞;肝胃不和:期门、 太冲;痰饮阻滞:三阴交、丰隆;眩晕者:百会、 风池;神倦嗜卧者:百会、气海;厌食:中脘、 天枢、里内庭;少寐、多梦、心悸者:心俞、神 门。 操作:
2
三、治疗方法
(一)基本治疗 治则:清热利湿 、健脾益肾 、养阴清热 。虚
补实泻,或平补平泻。 处方:带脉、关元、三阴交、白环俞 方义:带脉——理下焦、调经血、止带下 加减:湿热下注:中极、次髎;脾虚湿困:脾 俞、足三里;肾阴亏虚、肾阳不足:肾俞、太 溪、命门。 操作:
3
三、治疗方法
(二)其他疗法 1、刺络拔罐:十七椎 、腰眼、八髎 2、耳针:内生殖器、肾上腺、神门、
气血亏虚:面色无华,头晕目眩 肝郁气滞:乳房胀满而痛,善太息
19
三、治疗方法
(一)基本治疗 治则:补益气血 、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以足
阳明经腧穴为主。虚补实泻。 处方:膻中、乳根、少泽、足三里 方义:少泽——生乳、通乳常用效穴 加减:气血亏虚:气海、血海、脾俞、胃俞、三 阴交;肝郁气滞:期门、内关、太冲。 操作:膻中穴向两侧乳房平刺1~1.5寸,乳根向 乳房基底部平刺1寸左右。
29
二、临床表现
辨证分型: 心肾不交:心悸怔忡、潮热汗出、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 肝肾阴虚:心烦易怒、潮热汗出、腰膝酸软、 口干舌燥 脾肾阳虚:脘腹满闷、嗳气吞酸、腰酸肢冷、 大便稀溏
30
三、治疗方法
(一)基本治疗 治则:益肾宁心、调和冲任、疏肝健脾、畅达情
志。脾肾阳虚者针灸并用,补法;心肾不 交、肝肾阴虚者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或 补泻兼施。 处方:百会、关元、肾俞、太溪、三阴交 方义:关元——补益元气,调和冲任 加减:心肾不交、心火内扰:心俞、神门、劳宫、 内关;肝肾阴虚、肝阳亢盛:风池、太冲、涌泉; 脾肾阳虚:气海、脾俞、足三里。 操作:本病虚实夹杂,以虚为本。各穴均常规针 刺,先泻后补或平泻平泻。
11
第九节 胎位不正
一、概述
定义:指孕妇在妊娠7个月之后产科检查时发现 胎位异常。
正常胎位:枕前位:胎位背朝前胸向后,两手交 叉于胸前,两腿盘曲,头俯曲,枕部最低。 胎位不正:横位、斜位、臀位和足位。 与肾虚寒凝、脾虚湿滞及肝气郁结有关。
12
13
二、临床表现
妊娠7个月以后,产科检查发现胎儿在子宫体的 定位不是枕前位,有斜位、横位、臀位、足位 等。 辨证分型:
17
第十二节 产后乳少
一、概述
定义:以产后哺乳期初始乳汁甚少或全无为主症。 病因病机:
(1)素体虚弱,或产后营养缺乏,气血亏虚, 乳汁化生不足——虚
(2)肝郁气滞,气机不畅,乳络不通,乳汁不 行——实
18
二、临床表现
产后哺乳期初始,乳汁分泌量少或乳汁全 无,乳房发育正常,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辨证分型:
15
三、治疗方法
(二)其他疗法 电针:至阴、太溪 。
疏密波中弱度刺激10~15分钟 。
16
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针灸矫正胎位不正疗效确切。多数人观察 统计其成功率达80%以上,一般3次左右 即可纠正。但是把握治疗时机比较重要。 最佳时机是28-32周。 针灸治疗后,指导孕妇作胸膝卧位10~15 分钟,能提高和巩固疗效。
20
三、治疗方法
(二)其他疗法 1、电针:乳根 2、耳针:胸、内分泌、肝、脾、肾
21
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针灸治疗产后乳少疗效明显,多数2-3次 见效,一周即可恢复正常。 针灸治疗安全。
22
第十四节 不孕症
一、概述
定义:指育龄妇女结婚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 正常、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下而不受 孕者;或曾有孕育史,又连续2年以上未 再受孕者。
25
三、治疗方法
(二)其他疗法 1、隔药灸法: 2、耳针:内分泌、肾、内生殖器、
皮质下
26
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治疗前必须先明确诊断,以排除男方及生理因 素造成的不孕。必要时作有关辅助检查,以便 针对原因选择不同治疗方法。 疗程相对长些。
27
第十五节 更年期综合征
一、概述
定义:在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潮热汗出,阵 发性面颊红赤,五心烦热,或头晕耳鸣, 失眠心悸,感觉和情志异常等证候。
31
三、治疗方法
(二)其他疗法 1、耳针: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
肾、神门、交感 2、电针:三阴交、太溪
32
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但应重视与心理治 疗结合。 加强自身调理,应调情志,节嗜欲,慎起居, 做到“恬淡虚无”。 刺五加注射液。功能平补肝肾、益精壮骨。
33
第六节 带下病
一、概述
定义:指女性阴道内白带明显增多,并见色、质、 气味异常的一种病证。 西医:阴道炎、子宫颈或盆腔炎症、内分泌失调、 宫颈及宫体肿瘤等疾病引起的白带增多症 。 病因病机:(1)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下注任带 (2)肾阳不足,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下渗胞宫 (3)素体阴虚,感受湿热之邪,伤及任带,带脉 失约,冲任失固 湿邪是导致本病的主因,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 病机关键。
24
三、治疗方法
(一)基本治疗 治则:益肾暖宫、调和冲任 、行气活血、化痰导
滞 。酌用灸法,虚补实泻。 处方:关元、大赫、三阴交、次髎、秩边 方义:次髎、秩边 —促进盆腔血液循环调经助孕 加减:肾虚胞寒:肾俞、命门、神阙;冲任血虚: 气海、血海;气滞血瘀:太冲、膈俞;痰湿阻滞: 丰隆、阴陵泉。 操作:次髎、秩边要求针尖朝向前阴方向刺入 2~3寸,有针感向前阴放散为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