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治高血压验方精选
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方剂大全

治疗⾼⾎压的中药⽅剂⼤全 ⾼⾎压是⽼年⼈常见的疾病,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也患上了⾼⾎压,其实治疗⾼⾎压可以试试中医偏⽅。
接下来请跟着店铺了解吧。
治疗⾼⾎压的中药⽅剂 滋阴潜阳汤治⾼⾎压 【功能主治】滋⽔涵⽊,潜阳熄风,主治肾阴亏损,⽔不涵⽊,肝阳上扰性⾼⾎压。
【处⽅组成】⽞参12克,麦冬9克,⽜膝9克,茯苓9克,钩藤9克,菊花9克,蝉蜕6克,代赭⽯15克,龙⾻l5克,牡蛎15克,炙远志6克。
【⽤法⽤量】每⽇1剂,⽔煎服。
【加减】肾阴亏甚者,可加熟地、⼥贞⼦、龟胶;⾎压持续不降者,可酌加桑寄⽣、夏枯草、杜仲。
【病例验证】伍某,⼥,74岁。
患⾼⾎压病巳5年之久,屡治乏效。
头晕项痛,⼼悸,胸闷,四肢⽆⼒,⼤便⼲结,尿多⾊黄,⾆有裂纹,苔薄⽩,脉象细弦,⾎压33.3/21.3千帕(250/160毫⽶汞柱)。
证系肾阴亏损,⽔不涵⽊,肝阳上扰清空。
治宜滋⽔涵⽊,潜阳熄风。
按此⽅服药3剂,头晕已减,项痛⽌,⽽⼤便仍⼲,⼩便少,⾎压已降⾄30.7/14.7千帕(230/110毫⽶汞柱)。
将上⽅⼜略作加减,病者再服10余剂,其⾎压已降⾄25.3/13.3千帕(190/100毫⽶汞柱),感觉⾝体轻快有⼒。
l个⽉后随访,⾎压仍然稳定,⾝体情况好。
五⽪汤治⾼⾎压 【功能主治】⾏⽓导滞,利⽔散浊。
主治⾼⾎压危象。
【处⽅组成】桑⽩⽪50克,⼤腹⽪30克,⾚茯苓⽪15克,陈⽪9克,⽣姜⽪6克。
【⽤法⽤量】每⽇1剂,⽔煎服。
【加减】如头痛剧烈,伴恶⼼、呕吐、失眠时加天⿇、钩藤;如精神错乱、躯体⽊僵、抽搐、视⼒模糊时,加天⿇、僵蚕;如胸闷痛时加⽠萎⽪、丹参。
【病例验证】⽤此⽅治疗50例⾼⾎压患者,显效(症状消失,⾎压恢复到发病前⽔平)38例,有效6例,好转2例,⽆效4例,总有效率92%。
七⼦汤治⾼⾎压 【功能主治】滋肝补肾,降压熄风。
主治肝肾阴虚性⾼⾎压。
【处⽅组成】决明⼦24克,枸杞⼦12克,菟丝⼦12克,⼥贞⼦15克,⾦樱⼦9克,沙苑⼦12克,桑椹⼦12克。
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方剂

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方剂专病专方1.建瓴汤:淮山药、淮牛膝各30g,生赭石25g,生龙、生牡蛎、生地黄各20g,生白芍、柏子仁各15g,生甘草3g。
舌苔黄,脉数有力者加黄芩;阳明实热便秘加大黄;头痛、头晕甚者加菊花、钩藤、天麻、龙胆草;夜不能眠,心悸气虚者加太子参、黄芪、夜交藤、酸枣仁;心绞痛加三七、延胡索;血脂高者加泽泻、槐花;肝肾虚者加淫羊藿、桑椹、肉桂、泽泻;脑血栓形成加用补阳还五汤或地黄饮子。
水煎服,每天1剂,每个疗程10天,连服3个疗程。
本组共观察120例,男82例,女38例。
其中Ⅰ期35例,Ⅱ期53例,Ⅲ期42例。
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血压恢复正常,观察3年血压稳定者为显效,共72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改善,血压基本正常,观察1年未复发者为有效,共44例。
总效率为96.7%2.活血降压方:赤芍、川芎各10g,丹皮20g,丹参、女贞子各15g,潼蒺藜、钩藤、泽泻、酸枣仁各12g,葛根9g,琥珀粉3g(冲),益母草30g。
兼肝肾阴虚者去川芎,加熟地、白芍、桑椹;肝阳偏亢者去川芎,加珍珠母、生龙牡;痰浊中阻者加天麻、法半夏、炒白术;气虚血瘀者加黄芪、红花、炒杜仲;血脂偏高者加茵陈、决明子、炒山楂。
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治疗高血压病102例。
按WHO标准分期,Ⅰ期22例,Ⅱ期48例,Ⅲ期32例;有明显血瘀见证者67例,占65.68%;合并冠心病26例,心律失常l6例,高脂血症31例,脑血管后遗证l9例。
经服用活血降压方,其治疗结果为血压明显下降者,总有效率84.13%。
同时具有明显降低血脂、改善心电图、影响血流变指标等作用。
3.平肝活络汤:钩藤20g,夏枯草30g,杜仲15g,地龙、菊花、川芎、牛膝各10g,红花12g。
血脂高加白僵蚕,桑寄生;湿热盛加黄芩,鬼针草。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对照组采用复方降压片治疗,每次1~2片,每日3次,口服用牛黄降压丸,每次1丸,每日2次、本组共观察120例,男性78例,女性42例。
【验方】张仲景治疗高血压特效验方精选10例

【验方】张仲景治疗高血压特效验方精选10例岐黄名家经方1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去学岐黄中医名家经方1、活血潜降汤【药物组成】牛膝、丹参、泽泻各20克,钩藤30克,益母草、生地黄、枸杞子、地龙各10克,桑寄生16克,川贝母6克,山药15克,附子3克,茶叶适量。
加减:失眠者,加夜交藤15克,炒枣仁10克;心悸气短者,加五味子5克,党参15克;腰酸肢冷者,加杜仲15克,附子增至10克;舌麻肢麻者,加全竭3克,白僵蚕15克;半身不遂者,加川芎、黄芪各10克;动脉硬化者,加何首乌10克,草决明、槐花各15克;血脂高者,加山楂20克,槐花15克;食欲不佳者,加山楂15克,莱菔子10克。
【用法】1剂/天,用量可据证情增减。
20天/疗程,用药3个疗程纳入统计。
【临床应用】治疗102例,结果显效39例,好转5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
【经验体会】高血压病多有瘀滞病理存在,治用通瘀去滞之法,促进气血正常运行,并配以变理阴阳、调节机体功能之品,是调整血压的有效措施。
故活血潜降汤重用牛膝、丹参活血化疲;引血下行;配以钩藤平肝靖木,潜阳降压;益母草、泽泻善走肝腎之经,通脉利水以降压;加地龙、川贝母活络凉肝,熄风祛痰以畅血行;取生地黄、桑寄生、枸杞子、山药滋肝益腎而调节阴阳;附片性温入腎,取其小剂量,以温助行,温为降用;清茶苦凉清爽,醒脑除烦。
诸药和合,功主“通”“降',促使机体流畅,供求平衡,以奏降压之功。
方中牛膝、丹参、钩藤、地龙、桑寄生、益母草、泽泻、川贝母等皆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有的药物还具有降低胆固醇,改善微循环,治疗血管硬化等作用。
2、降压延寿汤【药物组成】制何首乌、生地黄、熟地黄、白芍、枸杞子、菟丝子、杜仲、桑叶、丹参、菊花、钩藤、石决明、淮牛藤、牡丹皮、茯苓、泽泻各10~30克(视病情而决定用量,君药用量宜大)。
加减:血虚肝热者,白芍为君,加天麻、玄参、地骨皮等;腎虚有热者,生地黄为君,加女贞子、旱莲草;肝腎不足,无热象者,若肝虚为主则以何首乌为君,若腎虚为主则以熟地黄为君;肝阳上亢者,石决明为君,加生牡蛎、珍珠母;肝火较盛者,去何首乌、枸杞子、菟丝子等,而以牡丹皮为君,加黄等、夏枯草、青葙子;火盛者,须用龙胆草、扼子;大便燥结者,加大黄;肝腎阴虚,肝阳化风者,去温阳渗利活血药,加鳖甲、龟板、阿胶、羚羊角等滋阴潜阳药;挟有血瘀者,以丹参为君,白芍易赤芍,酌加当归、川芎、鸡血藤、红花、茺蔚子等;痰湿较盛者,去生地黄、熟地黄等,以茯苓为君,加陈皮、半夏、石菖蒲、远志;痰湿化热者,宜加竹茹、竹沥、瓜蒌;脾胃虚弱者,则生地黄、熟地黄、何首乌、牛膝等碍胃滑肠之药应慎用,宜加党参、黄芪、白术;阴损及阳,阳气不足者,重用何首乌、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并可加肉苁蓉、巴戟天、淫羊藿等;阳虚甚者,应加制附子。
治疗高血压中药方剂

治疗高血压中药方剂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药方剂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方剂。
1. 降压安神汤
组成:
- 黄芩10g
- 牡丹皮10g
- 青皮5g
- 熟地15g
- 龙眼肉10g
- 瓜蒌仁10g
- 龙骨15g
- 丹参10g
用法:
- 将以上药材一起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后分2次服用,每日1剂。
功效:
- 该方剂具有降压、安神的作用,对于高血压伴有心悸、失眠等症状有辅助治疗效果。
2. 茯苓丸
组成:
- 茯苓30g
- 赤苓6g
- 天花粉12g
- 牡丹皮9g
- 丹参15g
- 黄芩9g
- 石决明6g
用法:
- 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粉,每次取9g左右,用温水送服,每日1剂。
功效:
- 茯苓丸有利尿、降压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伴有水肿、头晕等症状的治疗。
3. 天王血压丸
组成:
- 紫珠草15g
- 石决明12g
- 菟丝子15g
- 白花蛇舌草20g
用法:
- 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粉,每次取10g左右,加水冲服,每日2次。
功效:
- 天王血压丸具有降压、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这些中药方剂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请在使用前咨询医生的建议,并按照医嘱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治疗高血压四十偏方

治疗高血压偏方四十方1.松花蛋菜粥治高血压:[配方] 松花蛋1个,淡菜50克,大米50克。
[制用法] 松花蛋去皮,淡菜浸泡洗净,同大米共煮粥,可加少许盐调味。
每日早晚空腹服用。
[功效] 清心降火。
治高血压、耳鸣、眩晕、牙齿肿痛等。
2.柠檬马蹄汤治高血压:[配方] 柠檬1个,马蹄(荸荠)。
[制用法] 水煎。
可食可饮,常服有效。
[功效] 用治高血压,对心肌梗死患者改善症状也大有益处。
3.菊槐绿茶治高血压:[配方] 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
[制用法] 以沸水沏。
待浓后频频饮用,平时可当茶饮。
[功效] 清热,散风。
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
4.鲜西红柿治高血压:[配方] 鲜西红柿2个。
[制用法] 将西红柿洗净,蘸白糖每早空腹吃。
[功效] 清热降压,止血。
用治高血压、眼底出血。
5.莲心治高血压:[配方] 莲心2至3克。
[制用法] 以开水沏,代茶饮用。
[功效] 清心,涩精,止血,降压。
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脑胀、心悸失眠等。
6.鲜葫芦汁治高血压:[配方] 鲜葫芦、蜂蜜各适量。
[制用法] 将鲜葫芦捣烂绞取其汁水,以蜂蜜调匀。
每次服用半杯至一杯,每日2次。
[功效] 除烦降压。
治高血压引起的烦热口渴症。
7.玉米须治高血压:[配方] 玉米须60克。
[制用法] 将玉米须晒干,洗净加水煎。
每日饮3次。
[功效] 降压,利水。
用治高血压。
8.柿漆、牛奶治高血压:[配方] 柿漆(即未成熟柿子榨汁)30毫升,牛奶1大碗。
[制用法] 牛奶热沸,倒入柿漆,分3次服用。
[功效] 清热降压,用治高血压,对有中风倾向者,可作急救用。
9.猪胆汁绿豆粉治高血压:[配方] 猪苦胆汁200克,绿豆粉100克。
[制用法] 将绿豆粉拌入胆汁内,晒干,研成细末。
每服10克,每日2次。
[功效] 清热,平肝。
治高血压。
10.黄瓜藤汤治高血压:[配方] 干黄瓜藤1把。
[制用法] 洗净加水煎成浓汤,每日2次,每次1杯。
[功效] 清热,利尿。
治高血压。
11.黑木耳柿饼治高血压:[配方] 黑木耳6克,柿饼50克,冰糖少许。
高血压中医治疗偏方

高血压中医治疗偏方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治疗高血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采用辨证施治的原则,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偏方:1. 菊花茶: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
每日取干菊花5-10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2. 山楂荷叶茶:山楂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的作用,荷叶则能清热解暑、利尿减肥。
将山楂10克、荷叶5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3. 决明子茶:决明子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肝火旺盛型高血压患者。
每日取决明子10-15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4. 天麻钩藤饮:天麻具有平肝息风、祛风胜湿的作用,钩藤能清热平肝、息风止痉。
将天麻10克、钩藤10克,煎水服用,每日1剂。
5. 龙骨牡蛎汤:龙骨和牡蛎均有镇静安神、平肝潜阳的功效。
将龙骨15克、牡蛎30克,煎水服用,每日1剂。
6. 桑寄生茶:桑寄生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
取桑寄生10克,煎水服用,每日1剂。
7. 丹参红花茶:丹参和红花均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
将丹参10克、红花3克,煎水服用,每日1剂。
8. 山药茯苓粥:山药具有补脾益肺、固肾涩精的作用,茯苓能健脾利湿、宁心安神。
将山药30克、茯苓15克,与粳米适量煮粥食用。
9. 枸杞子茶: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
每日取枸杞子10-15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10. 白芍甘草汤: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作用,甘草能调和诸药、缓和药性。
将白芍10克、甘草5克,煎水服用,每日1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偏方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高血压患者在使用中医偏方时,不应忽视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应结合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名老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秘方大集合

名老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秘方大集合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过高,即舒张压超过12千帕(90毫米汞柱),或收缩压在40岁以前超过18.7千帕(140毫米汞柱)。
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两大类。
前者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属中医的“头痛”、“眩晕”范畴;后者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作为这些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本节主要讨论前者。
1.白矾治痰厥和高血压[方剂]以白矾60克,米泔水一大煲。
[制用法]煮热至白矾溶化后,乘温浸双足。
[疗效]降压效果奇佳。
[验证]刘XX,女,53岁。
单用白矾米泔热水浸脚10分钟后,收缩压降低4.00千帕斯卡、舒张压降低2.67千帕斯卡,自觉舒服。
其夫惊叹比服一般降压药效果还好。
一老抠,患支气管哮喘,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即取白矾10克捣碎开水溶化,徐徐饮下,片刻患者呼吸轻松,病减大半,日后常以白矾冲服,同时服二陈汤加减,历经半年治疗而愈。
[备注]必须用米泔水煮溶白矶效果才好。
有些体瘦病人用开水溶浸后,自觉胸中不适,而用米泔水无此感觉,机理待探。
2.中药敷贴涌泉穴治疗高血压[方剂]桃仁、杏仁各12克,桅子3克,胡椒7粒,糯米14粒。
[制用法]上药共捣烂,加1个鸡蛋清调成糊状,分3次用。
于每晚临睡时敷贴于足心涌泉穴,白昼除去。
每天1次,每次敷1足,两足交替敷贴,6次为1疗程。
3天测量1次血压,敷药处皮肤出现青紫色。
[疗效]有降压特效。
[验证]刘xx,女,47岁,1981年5月16日就诊。
患高血压8年,长期服降压药收效不佳。
头痛胀昏,头面烘热,手足心热,血压22.7/l4.7千帕斯卡,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停服降血压中西药,采用本法治疗。
5月21日复诊,自觉症状减轻。
5月29日三诊,除轻微头痛外,其他症状消失,血压18.7/l1.7千帕斯卡。
停用敷贴药物,至1982年6月曾多次复查血压,均在18.1--18.7/l1.7--12千帕斯卡之间,一般情况良好。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剂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剂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体系。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剂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病状等因素来选择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1.天麻钩藤饮:主要成分有天麻、钩藤、夏枯草、菊花等。
主要用于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
2.杜仲茶:主要成分有杜仲、桂枝、当归、川芎等。
主要用于肾阳不足型的高血压。
3.平肝熄风汤:主要成分有龙骨、牡蛎、石决明、夏枯草等。
主要用于肝风上扰型的高血压。
4.益母草煎剂:主要成分有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等。
主要用于血瘀阻络型的高血压。
5.黄连温胆汤:主要成分有黄连、黄柏、黄芩、生姜等。
主要用于湿热内蕴型的高血压。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高血压不仅仅是服用方剂,还需要结合饮食调理、生活习惯改变等综合措施。
此外,中药的选择和用法应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国医大师治高血压验方精选
作者:顾勤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11期
高血压的诊断依据为测量血压超过正常标准,临床表现症状轻重悬殊,一般较常见的是头晕、头痛、耳鸣、心慌、失眠、烦躁、肢麻、脉弦等。
中医虽无高血压的名称,但实际对本病早有认识,根据其临床症状,主要归于肝经病证项下,与眩晕、头痛、厥证、肝阳、肝火、肝风等关系甚为密切,并与心悸、脑卒中有一定联系,是探讨其病理机制及辨证论治规律的依据。
下面为大家介绍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高血压的经验总结。
1.风阳上亢证
头晕目眩,头胀头痛,或颞顶掣痛,面赤升火,头筋跃起,脑响耳鸣,烦躁,肢麻,口干口苦,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
治疗:熄风潜阳方。
处方:钩藤15克(后下),天麻10克,决明子12克,野菊花10克,罗布麻叶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玄参10克,车前草10克。
加减:肢麻不利加臭梧桐、豨莶草,頭晕痛甚加白蒺藜、蝉衣,面红、目赤、鼻出血、便结加黑山栀或大黄等。
2.痰火内盛证
头晕重痛,咯吐黏痰,胸闷,神烦善惊,形体多肥,身重肢麻,语謇多涎,口干苦或黏,舌苔黄腻,舌尖红,脉弦滑数。
治疗:清火化痰方。
处方:竹沥、半夏各10克,陈胆星6克,炒黄芩10克,夏枯草12克,炙僵蚕10克,海藻10克,牡蛎30克(先煎),泽泻15克。
加减:心烦梦多加黄连(或莲子心)、茯神,神情异常加矾郁金、天竺黄,胸闷、痰多、便秘加瓜蒌、风化硝。
3.气血失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