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讲义

合集下载

(重点材料)2020最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讲解一

(重点材料)2020最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讲解一

2020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讲解一第一部分:考试题型分析第二部分:考试重点讲解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①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著作——《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背·选择题】②最早分别解释“教”“育”的著作——许慎《说文解字》2.教育的概念:☆☆【背·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运用】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3.广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①例: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生活性。

②例:学校教育的直接目的:促进人的发展。

4.教育的构成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

【理解即可】5.教育的本质属性:☆☆☆【背·选择题-高频点】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质的规定性。

6.教育的社会属性:☆【理解·选择题——①②③重点理解】①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教育与人类共始终。

②历史性:每个时期的教育特点不同;例:新中国成立时的教育不同于现在的教育。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④生产性:教育实现科学技术再生产。

⑤民族性:教育是在民族和国家中进行的。

7.教育的六个基本功能:☆【理解·选择题识记,材料题涉及】①正向功能;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的发展。

②负向功能;具有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的发展。

③个体功能;促进个体的发展。

④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流动和社会变迁。

☆【背·选择题】⑤显性功能;⑥隐性功能;8.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背·选择题-②③常考高频】①神话起源论——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②生物起源说——人类教育源于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利托尔诺(法)桑代克(美)沛西·能(英)③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
1.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与思想性量力性
6.教学方法
语言:讲授谈话讨论读书指导
直观:演示参观
训练:练习实验实际作业实践
情感:欣赏情境
2.教学评价种类
实施功能: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
运用标准:相对性绝对性个体内差异
评价主体:外部内部
3.教学评价原则
客观性发展性整体性指导性
4.影响遗忘的因素
材料性质材料位置材料数量记忆长久性识记方法时间因素态度5.复习方法
及时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方法多样多种感官复习适量
6.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问题特征迁移定势功能固着(看不到可能性)。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2:教育的概念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5:教育的起源○单※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重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重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20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划重点资料-高频考点

2020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划重点资料-高频考点

2020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小学)模块一教育基础一、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

2.生物起源说教育来源于生物界,教育是本能行为。

3.心理起源说教育来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4.劳动起源说教育来源于社会生产劳动,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二、教育的含义1.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思想与行为的活动,包括人们在学校、家庭与社会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的特点:(1)职能的专门性。

(2)组织的严密性。

(3)作用的全面性。

(4)内容的系统性。

(5)手段的有效性。

(6)形式的稳定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为主导、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影响是桥梁。

四、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五、教育的发展1.原始教育形态原始形态教育主要是指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是起始阶段教育,是处于较低级阶段的教育,具有原始性和单一性,没有阶级性。

2.古代的学校教育古代学校出现的条件:生产力条件、社会条件、现实条件。

中国古代教育的内容为“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与《孟子》;“五经”即《诗》(《诗经》)、《书》(《尚书》)、《礼》、《易》与《春秋》,“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3.近现代社会教育(1)初等教育普遍实施,教育对象不断扩大。

(2)学校教育日益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政府干预教育。

(4)社会主义教育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指导。

六、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确立理论(1)个人本位论教育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价值的高度发展。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01教育基础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古代小学教育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二、小学教育的特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二)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规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三、德育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德育原则1.方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8.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习资料(必背考点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习资料(必背考点
1
【高频考点 3】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 基本要素包括: ◇ 教育者 ◇ 受教育者 ◇ 教育影响 考查题型:选择题 、简答题
【高频考点4】教育的起源
1. 神话起源说 2. 生物起源说 3. 心理起源说 4. 劳动起源说
【高频考点5】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原始-古代-近现代)(其中,古 代教育 是重点)
(一)原始形态的教育
【高频考点8】文献资料的类型
(1)以载体的物质形式可分为印刷品、电子版、实物类等;
(2)以资料的呈现形式可分为文章、著作、报告、光盘录像等; (3)以对文献的加工情况可分为一手资料、二手资料、三手资料; (4)以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划分成工具性文献、理论性文献、事实性文献、经
验性文献。
【高频考点 9】教育科学研究方式 (一)调查研究
考试一定要写) ◇ 材料分析题 2 道*20 分.(考职业理念+实际应用) [重点拿分题] ◇ 教学设计题 1 道*40 分.(熟记下文万能模版,争取拿满分) [重点拿分
题] 一. 选择题
【高频考点 1】教育的概念 概念:
1. 广义: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 想和品德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 教育。 2.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 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 狭义教育的特点: ①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②它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 ③它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
2. 经验研究的过程 ①积累经验,提炼问题。 ②分析经验。 ③撰写经验研究论文。 (四)个案研究 1. 个案研究的含义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大全(优选)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大全(优选)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大全目录模块一教育基础................................... ....... ....... . (2)一、教育学基础知识 (2)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6)三、教育研究方法................................................. (8)模块二学生指导.................................................. ....... .. 9一、心理学基础知识.............................................. ........ ..9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13)三、学习 (14)四、品德与德育................................ ....... .. (16)模块三学校与班级管理............................... ....... . (20)一、班级与班级管理 (20)二、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 (21)模块四教学实施......................................... ....... ....... (22)一、教学原则与方法.......................................... ....... (22)二、教学组织形式...................................... ........... . (24)三、课堂教学的实施.................................................... . (25)四、学习动机 (25)模块五教学评价............................................. . (27)模块六教学设计 (27)模块一教育基础一、教育学基础知识考点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称作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育与教育学 二、小学教育 三、教育科学研究 四、教师专业发展
【考纲要求】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法。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 广义: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 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 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 变化的活动。 1.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独立性
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 2.教育要素 教育者:教育的主导 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 总和。
3.教育功能
划分依据 作用的对象
作用的方向 作用呈现形 式
类型
个体功能(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派 生功能);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显性功能(与教育目的相吻合)和隐性 功能(非预期性的功能);
学制考点汇总
1.旧中国的学制 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制是以现代学 制的出现为标志。 (1)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 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但并未实施的学制。 主要抄袭日本,公布于壬寅年,故称之。 (2)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第一个颁布并实施的学制,规定男女不许同校, 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1.旧中国的学制
(3)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 将学堂改为学校。 (4)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的,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并一直沿 用至全国解放初期。
2.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
(1)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新中 国的第一个学制,这个学制包括了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体系,学校分为四 段六级;我国现行学制以该学制为基础有所发展,小学和中学有“六三三 制”和“五四三制”
单项选择题:约 27%
非 选 择 题 : 约73%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试卷分析
题型 单项选择题 简答题 材料分析题 教学设计题 合计
分值 40分 30分 40分 40 150分
题量 20题 3题 2题 2题(选做题) 27题
单位分值 2分/题 10分/题 20分/题 40分/题
第一章 小学教育基础
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 8.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制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两种教育制度
(1)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 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强制性、免费性(不收学费、杂费)和普及性(三个基 本性质)。
(2)终身教育制度
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注《终身教育》;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出版《终身教育导论》使终身教育理念得到迅猛发展;199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标志着教育理论体系的最终 形成。(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
二、教育学
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观点+代表人物+著作) 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1)孔子;(2)《学记》 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 (1)苏格拉底;(2)柏拉图;(3)亚里士多德
劳动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 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 5.教育的发展 古代教育: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形式已比较完备 近代教育。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 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 法,以法治教。 20世纪后的教育: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 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1995年通过的《教育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实 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3)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主要有 “六三制”和“五四制”。
3.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
西方现代中小学系统的形式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自上而下的发展,二是自上而下的发展,并由此产 生了三种学制类型。 (1)双轨制;(2)单轨制;(3)分支制
4.教育起源(观点&代表人物)Βιβλιοθήκη 起源理论 观点代表人物
神话起源说
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 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或天 的意志
生物起源说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 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 能需要
第一个学术问题 提出;勒图尔诺 和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
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 孟禄 无意识的模仿,而这种无 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性的, 而是遗传性的。
2020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 力培训课件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纲剖析
模块
教育基础
比例
20%
题型
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学生指导 班级管理 学科知识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
合计
教育知识 与应用
教学知 识与能 力
30% 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材料分析题
50% 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教学设计题
100%
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 6.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 教育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 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 (2)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 则。
7.学制形式上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非制度化教育: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