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特别全
苏教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教案

TB:小初高题库
苏科版初中数学
教学内容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例题剖析】
1、下表为东陇海线旅客列车时刻表:假期内,家在连云港的小东和爸
爸想去北京旅游,请你根据上述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个案调整
后
教
(1)他们应该在哪一个站点买票( )A.连云港 B.新沂 C.徐州 D.以上 过 都不对
(2)他们应该买哪一车次的票( )A.直快 1444 B.直快 1443 C.双优 1503 D.双优 1504 (3)上车后,火车应该何时发车( )
TB:小初高题库
A.18:30 B.18:35 C.19:30 D.19:33
程 (4)他们应该乘坐哪一车次的火车返回连云港( )
A.直快 1444
课型
新授课
苏科版初中数学
1、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数学的意识。 教学目标 2、通过数字与图形的信息认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数学的意识
难点
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数学的 意识
教法及教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苏
教
科
版
初
中
用案人
数
学
重 点
TB:小初高题库
苏科版初中数学
授课时间
9 月 2 日 总第 1 课时
知 识 精 选
掌握 知识 点, 多做 练习 题, 基础 知识 很重 要!
苏科
TB:小初高题库
苏科版同进 步学 业有 成!
苏科版初中数学
主备人 课题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
一起看看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欢迎查阅!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一本笔记本1.2元。
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1.2x=6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列方程: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可得。
44x+64=328 (1)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45+x)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把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问: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
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苏教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1.1 生活 教学案

苏教科版初中数学
重点知识精选
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苏科版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1.1生活数学
1.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图形的观察,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教学过程:
1.引入(1)结合课本P4—P6图片,感受我们生活在在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中;
(2)同学们谈谈小学学习数学的体会,并举例说说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2.例题分析:
例1、数字与生活
(1)展示车票,分析车票中的数字及其作用
(2)身份证号码提供给我们很多信息,如320106************
(3)商品的条形码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例2、图形与生活
(1)自行车车轮(2)奥林匹克五环旗,2008北京申奥标志,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3)上海世博会会标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课本P7试一试
3小结:
课堂练习:
1.猜猜看:数字虽小却在百万之上(打一数字)
2,4,6,8,10(打一成语)
从严判刑(打一数学名词)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单元一数学的说法与算术式数词与基数、序数词•目标:掌握基数词、序数词和数词的概念,能正确使用它们。
•教学重点:基数词和序数词的区别和使用方法。
•教学步骤:1.引入基数词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数词的用法。
2.介绍序数词的概念,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序数词的应用。
3.综合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运用基数词和序数词。
•拓展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问卷调查,使用基数词和序数词记录人员数量和排名情况。
算术式的定义与基本性质•目标:了解算术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区分算式的各个部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算术式中的运算符、运算对象和运算结果。
•教学步骤:1.介绍算术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个部分的含义。
2.练习:给出一些算术式,要求学生判断其中的运算符、运算对象和运算结果。
3.拓展训练:让学生设计一些算术式,交给其他同学判断其中的运算符、运算对象和运算结果。
•拓展活动:让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其中涉及到算术式的应用场景。
单元二有理数有理数的概念与表示•目标: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正确读写和比较有理数。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正负概念,能从数轴上读取有理数。
•教学步骤:1.通过举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并解释正负数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2.使用数轴进行有理数的表示和比较,并进行练习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
3.综合应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进行计算和比较。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有理数对战游戏,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有理数概念和表示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正数加正数、正数加负数等不同情况下的运算法则。
•教学步骤:1.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情况下的运算法则。
2.练习:给出一些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并核对答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6.3余角、补角、对顶角优秀教学案例

1.巩固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实例导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例,如购物、建筑工人施工等,引导学生关注角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活实例导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例,如购物、建筑工人施工等,引导学生关注角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情境模拟: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如教室内的座位安排、道路交叉口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余角、补角、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角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几何直观,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采用观察、思考、交流、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相交线等基本几何知识,对于角度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他们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会因为对概念理解不深而出现混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案例,将以生活情境为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讨的方式,发现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案例的实践,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讨论,共同探讨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统计数据的整理
介绍如何对数据进行分类 、排序、分组等整理工作 ,以便更好地分析数据。
统计数据的表示
讲述如何使用统计图表、 统计表等方式来表示数据 ,以便更直观地了解数据 分布情况。
概率初步概念
概率的基本概念
介绍概率的定义、概率的 基本性质以及概率的分类 等。
事件的概率
讲述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 ,包括古典概型和几何概 型等。
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
成果展示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课题进行展 示,展示形式可以为PPT、板书、口 头报告等。
评价方式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 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以便全面了解 学生的学习情况。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数学建模
通过实例介绍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让学生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 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数据分析
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让 学生了解如何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探究活动:数学实验与数学文化
数学实验
通过具体的数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加深对数学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明确本学期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 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具体 要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介绍适合七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如 情境创设、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 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 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说明如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 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效果 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角形的内角和
介绍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教学⽬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符号表⽰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的⼀个重要原因是⽣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师⽣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思考:⽣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了吗?下⾯的例⼦仅供参考.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了,我是你们的数学⽼师.下⾯我先向你们做⼀下⾃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1.73⽶,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数的37%…问题1:⽼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法进⾏分类吗?学⽣活动:思考,交流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数).问题2:在⽣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了吗?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的⼏幅图中⽤到了什么数,让学⽣感受引⼊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交流。
(也可以出⽰⽓象预报中的⽓温图,地图中表⽰地形⾼低地形图,⼯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等)学⽣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了,有时候需要⼀种前⾯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学⾥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些实际⽣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学⾥学过的数,⼜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的实际.这个问题能激发学⽣探究的欲望,学⽣⾃⼰看书学习是培养学⽣⾃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体会⽣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获取⼤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苏教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1.1 生活教案

苏教科版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精选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苏科版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1.1生活数学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数学与的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初步体会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想的探索过程。
3.通过数字与图形的信息认识,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 预习展示展示图片:展示车票上的数据、时间、始终点名称身份证上数据的意义 学生回忆有数字的诗词、童谣等。
广阔的田野,喧嚣的股市,繁荣的市场,美丽的城市。
以上一组画面与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请问你看到的内容哪些与数学有关?二. 探索学习:1、小华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应是多少分钟?2在高1.5米,宽5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多少米?分析:要求地毯的长度至少多少,需要将楼梯上所铺的地毯的长度转化为楼梯的高与水平宽的和。
、三. 当堂盘点2.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0.1)kg ,(25±0.2)kg ,(25±0.3)kg 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 )A 、0.8kgB 、0.6kgC 、0.5kgD 、0.4kg四. 巩固练习你能说出印形的意义吗1、武坚中学举行校园歌手大赛,7位评委给某选手的评分如下表。
计分方法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则该选手的最后得分为( )评委 1 2 34 5 6 7 得分 9.8 9.59.7 9.8 9.4 9.5 9.4 A 、9.59 B 、9.58 C 、9.57 D 、9.56图61.5Ã×5Ã×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