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微生物分布
定植菌

人体正常菌群得分布皮肤上得细菌往往与个人卫生及环境情况而有所差异。
最常见得就是革兰氏阳性球病,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见,有时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当皮肤受损伤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如疖、痛。
在外阴部与肛门部位,可找到非致病性抗酸性耻垢杆菌。
口腔中得细菌,口腔温度适宜,含有食物残渣,就是微生物生长得良好条件。
口腔中得微生物有各种球菌、乳酸杆菌、梭形菌、螺旋体与真菌等、胃肠道得细菌,因部位而不同,胃酸得杀菌作用,健康人得空肠常无菌。
若胃功能障碍,如胃酸分泌降低,尤其就是胃癌时,往往出现八叠球菌、乳酸杆菌、芽胞杆菌等、成年人得空肠与回肠上部得细菌很少,甚至无菌,肠道下段细菌逐渐增多。
大肠积存有食物残渣,又有合适酸硷度,适于细菌繁殖,菌量占粪便得1/3。
大肠中微生物得种类繁多,主要有大肠杆菌、脆弱类杆菌、双歧杆菌、厌氧性球菌等,其她还有乳酸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真菌等。
呼吸道得细菌,鼻腔与咽部经常存在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等。
在咽喉及扁桃体粘膜上,主要就是甲型链球菌与卡她球菌占优势,此外还经常存在着潜在致病性微生物如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球菌等。
正常人支气管与肺泡就是无菌得。
泌尿道得细菌,正常情况下,仅在泌尿道外部有细菌存在,如男性生殖器有耻垢杆菌,尿道口有葡萄球菌与革兰氏阴性球菌及杆菌;女性尿道外部与外阴部菌群相仿,除耻垢杆菌外,还有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与大肠杆菌等。
生殖道细菌,阴道内得细菌随着内分泌得变化而异。
从月经初潮至绝经前一般多见得为阴道杆菌(乳酸杆菌类);而月经初潮前女孩及绝经期后妇女,阴道内主要细菌有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
机体得多数组织器官就是无菌得,若有侵入得细菌未被消灭,则可引起传染。
因而在医疗实践中,当手术、注射、穿刺、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细菌感染。
细菌在人体地分布(一)正常菌群地含义人自出生后,外界地微生物就逐渐进入人体、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地各种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与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对人体无害地微生物群,包含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它们在与宿主地长期进化进程中,微生物群地内部及其与宿主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能进行物质、能量及基因交流地动态平衡地生态系统习惯称之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正常菌群大部分就是长期居留于人体地又称为常居菌,也有少数微生物就是暂时寄居地,称为过路菌。
皮肤细菌分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人体皮肤表面的细菌分布情况,了解不同部位的皮肤上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以及不同条件下细菌生长和分布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表面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以细菌最为常见。
细菌在皮肤表面的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皮肤类型、环境条件、个体差异等。
本实验通过取样、培养、观察和计数等方法,分析不同部位的皮肤细菌分布情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皮肤样本:手臂、背部、面部、颈部等- 无菌棉签- 无菌生理盐水- M-H琼脂培养基- 血平板- 恒温培养箱- 显微镜- 计数器2. 仪器:- 电子天平- 灭菌锅- 酒精灯- 培养皿- 移液器四、实验方法1. 取样:- 使用无菌棉签分别擦拭手臂、背部、面部、颈部的皮肤表面。
- 将棉签尖端浸入无菌生理盐水中,轻轻摇匀,使细菌悬浮。
2. 制备平板:- 将M-H琼脂培养基和血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预热。
- 使用移液器吸取适量悬浮液,均匀涂布于平板表面。
3. 培养:- 将涂布好的平板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 观察与计数:- 使用显微镜观察平板上的菌落,记录不同部位的皮肤细菌数量。
- 对菌落进行分类,如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
五、实验结果1. 细菌分布情况:- 手臂、背部、面部、颈部的皮肤表面均存在细菌。
- 手臂和背部的细菌数量相对较多,面部和颈部的细菌数量相对较少。
2. 菌落分类:- 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 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六、实验分析1. 皮肤类型:- 皮肤类型对细菌分布有一定影响。
例如,油性皮肤的细菌数量相对较多,而干性皮肤的细菌数量相对较少。
2.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也会影响细菌生长和分布。
例如,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
3. 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也会影响皮肤细菌分布。
例如,儿童和老年人的皮肤细菌数量相对较多。
人体内微生物种类与功能

人体内微生物种类与功能人类在生活中接触到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有些人误以为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实际上,在人体内有大量的微生物,它们被认为是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人体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人体内有益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
一、肠道微生物人类肠道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居住,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具体而言,肠道中有多种细菌居住,其中包括Lactobacillus、Bifidobacterium、Akkermansia、Clostridium等。
这些微生物分解食物的纤维素,生成有益物质如丙酸、丁酸等,帮助吸收营养成分。
此外,它们还能调节人的免疫系统,激活抗菌肽的生成,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二、皮肤微生物皮肤表面也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
常见的皮肤微生物包括Staphylococcus、Propionibacterium、Corynebacteria等。
这些微生物不仅可以防止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滋生,还可以降低皮肤的PH值,保护皮肤不受环境的影响。
此外,皮肤微生物还能帮助降低炎症反应,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三、口腔微生物口腔中有许多微生物生长,包括Streptococcus、Actinomyces、Veillonella、Prevotella等。
这些微生物能分解食物残渣,促进感染口腔细胞的再生。
此外,口腔微生物还能控制微生物的滋生,降低口腔细菌感染。
四、阴道微生物阴道中的微生物主要是Lactobacillus,也有少量的Streptococcus、Bifidobacterium、Enterococcus等。
Lactobacillus能够释放酸性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保持阴道酸性环境,预防乳酸菌感染。
总的来说,人体内的微生物是复杂多样,它们与人体协同生长,互相受益,维持健康的状态。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人体内的微生物也有可能失衡,如长期使用抗生素、不良饮食习惯等。
此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人体微生物的平衡,预防有害细菌的滋生。
微生物分布种类及关系

(二)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1、拮抗作用:生物屏障
① ② ③ ④
改变pH:抑制外来菌 占位性保护作用:生物膜 争夺营养 抗生素与细菌素的作用
2、营养作用
代谢:蛋白质、糖、脂肪、 胆汁、胆固醇 合成:维生素 乳酸杆菌 3、免疫作用 Ag Ab
4、抗癌作用
激活巨噬细胞
(三)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 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特殊情况下能引 起疾病的细菌。 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 ①免疫功能下降
属名在前,用以描述某微生物主要特征的名词或用作名词的形容
词。字首字母要大写,由微生物的构造、形状,或科学家名字而 来。其词源可来自拉丁词、希腊词或其他拉丁化的外来词,或以 组合方式拼成。 种加词在后,用以描述微生物的次要特征。均小写,来自微生物 的色素、形状、来源、病名或科学家姓名等,与属名一样,也由 拉丁词、希腊词或拉丁化的外来词组成。
微生物约有10万种,有人估计目前已知的
种只占地球上实际存在的微生物总数的 20%,微生物很可能是地球上物种最多的 一类。微生物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但在人 类生产和生活中仅开发利用了已发现微生 物种数的1%.
1、土壤 2、水中
3、空气
4、人体 5、生产环境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②寄生部位改变
③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所导致的菌 群失调
(四)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 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导致微 生态失去平衡称为菌群失调。 由于菌群失调而使宿主发生一系列临 床症状,则称为菌群失调症。 措施:停用原来的抗生素 微生态制剂(酪酸菌、双歧杆菌、
乳酸菌素等)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微生物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微生物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1.人体正常菌群。
存在于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上的细菌(或微生物),正常时不引起疾病,称为正常菌群。
正常人体的血液、脑脊液、内脏器官、胸腔、腹腔是无菌的。
正常菌群与人体保持着动态平衡,正常菌群之间的各种微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也形成平衡状态,对机体是有利的。
如合成维生素B与K供人体利用、促进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参与构成机体的天然生物屏障。
但当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减弱,如大面积烧伤,或寄生部位发生改变,如大肠埃希菌侵入泌尿系统,或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时,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进而引起疾病。
这些寄居于人体,只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使人致病的细菌,称“条件致病菌”。
2.茵群失调症。
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正常菌群中各种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称菌群失调,严重的菌群失调使机体表现出临床症状,称菌群失调症。
引起菌群失调常见的原因有: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特别是使用抗菌谱广的四环素;由于长时间使用激素,抑制了机体的防御机能;此外慢性消耗性疾病、婴幼儿、老年体弱者也是易发菌群失调症的条件。
高级微生物 人体有关的微生物

四、人体内的正常病毒群
病毒一词在上一世纪,泛指与人类、动物疾病和死亡有关的毒性 物质,但是随着病毒学的发展,发现了许多无致病作用的内源性病毒, 而且,一些人们公认的致病性病毒,也可以其非致病性的形式或阶段 在机体内存在。 • 1、内源性病毒 • 2、持续性感染病毒 • 3、肿瘤病毒 • 4、溶瘤病毒
3 、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
NARUSZEWICZ等人对吸烟者的临床试验中证实益
生菌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水平,可预防高血脂导致的冠 状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
4、调节免疫
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能诱导产生干扰素(细胞因子中 的一个家族,以干扰病毒复制而得名),增加细胞分裂素, 活化免疫细胞,促迚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机体免疫力 幵抑制肿瘤収生;还能用于治疗食物过敏、湿疹及过敏性 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 3.2RNA病毒在体内的潜伏方式
4、溶瘤病毒
大部分溶瘤病毒为基因工程的产物,不属于人正常病 毒的范畴,有些对人体有益。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 是人或动物病毒,它能够特异性的感染肿瘤细胞并在其中 大量复制繁殖,最终杀死并释放出来,以感染更多的肿瘤 细胞,但并不感染正常细胞。
5、口腔里的微生物
5.1 我们的的口腔里所含的食物残渣和脱落的上皮细胞是细 菌的良好营养物, 口腔里的温度也很适宜细菌生长繁殖;
5.2 口腔有各种球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等生存, 这些微 生物在分解利用食物中的糖类时产生许多有机酸, 会损坏 牙齿.因此, 分解利用食物中的糖类时产生许多有机酸, 会 损坏牙齿.因此, 养成饭后漱口、睡觉前刷牙的良好卫生 习惯, 可以减少口腔中微生物的数量, 保持口腔清洁和保护 牙齿.
1、增强消化功能
• 1.1益生菌可以収酵乳糖生成更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的乳酸; • 1.2水解人体消化丌完全的蛋白质;
人体正常微生物种群对健康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人体正常微生物种群对健康的生理作用有哪些人体不同组织结构,不同的特定解剖结构分布着不同的正常菌群,如口腔菌群、胃肠道(消化道)菌群、呼吸道菌群、皮肤菌群、阴道菌群。
在这些特定解剖部位栖居不同的正常菌群,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功能。
1.皮肤菌群在皮脂腺管中有厌氧的疮庖丙酸杆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
此外,皮肤表面还栖居着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棒杆菌、微球菌以及白色念球菌和皮癣菌等皮肤正常菌群。
可以说皮肤正常菌群是人体第一道生物屏障,它对于皮肤的营养代谢和体温调节等具有重要生理作用。
2.口腔菌群口腔黏膜上栖息着卟啉单胞菌、梭杆菌、普氏杆菌、消化链球菌以及溶血链球菌、乳酸杆菌、变形链球菌、韦荣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衣氏和内氏放线菌以及白色念球菌等。
生理功能:在维持口腔洁净,抵御致病菌生物侵袭(防止病从口入),促进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肠道正常菌群胃内黏膜定植着酵母菌、螺旋菌、乳杆菌、少量球菌。
小肠由于肠蠕动过快,很少有常住菌定植,只有肠球菌、乳杆菌、肠杆菌等过路菌;结肠定植着大量正常菌群,差不多有1013CFU/g肠内容物,即千百兆个活菌,它们由类杆菌、双歧杆菌、优杆菌、梭菌、消化链球菌、韦荣球菌、乳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差不多50个菌属400—500个菌种组成。
生理功能:在维持机体生物、化学、免疫屏障以及对宿主营养、健康、抵御致病微生物侵袭、提高定植抗力、免疫、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
4.呼吸道正常菌群人出生大致12—15h后,鼻、咽、喉部(即上呼吸道)出现正常菌群。
先是需氧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汉森氏球菌、韦荣球菌、嗜血杆菌等,继而也出现厌氧菌如普氏杆菌、卟啉单胞菌和韦荣球菌。
生理功能:维持呼吸道健康,刺激机体局部免疫功能,保护机体免受致病菌侵袭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5.生殖道正常菌群女性生殖器从幼稚到成熟过程中就有微生物栖居和定植,大致上包括产黑色素类杆菌、卟啉单胞菌、普氏杆菌、类杆菌、乳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十几种细菌为正常菌群。
临床医学本科课程《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五)

临床医学本科课程《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正常情况下,机体无菌的部位是:A.外耳道 B.皮肤表面 C.眼结膜D.粘膜表面E.血液内2.人体微生物分布最多的部位是:A.呼吸道B.皮肤C.口腔D.胃E.肠道3.正常菌群在医学上的意义主要是:A.拮抗病原菌 B.营养作用 C.免疫作用D.抗癌作用E.代谢作用4.正常菌群的免疫作用是指:A.作为抗原刺激宿主产生免疫B.作为抗原使宿主致病C.构成生物屏障D.促进消化吸收E.以上均不是5.正常菌群成员引起感染的条件之一是:A.变为耐药菌B.发生基因突变C.异位寄生D.变为L型细菌E.发生S-R变异6.关于机会性致病菌感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均为内源性感染B.均为医院内感染C.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D.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E.仅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病人7下列属于医院内感染类型的是:A.外源性感染B.内源性感染C.交叉感染D.医源性感染E.以上都是8.关于医院内感染,以下哪项错误:A.多由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引起B.无特异性预防方法C.医护人员可成为病原携带者D.原有慢性感染在医院急性发作也应属于医院内感染E.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预防9.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A.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C.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D.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E.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10.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B.肠道内的痢疾杆菌可产生碱性物质拮抗其他细菌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11.有正常微生物群存在的部位是A.胃、肠道、腹腔B.鼻咽腔、眼结膜、脑脊液C.胆囊、肝脏、十二指肠D.尿道、口腔、外耳道E.皮肤、黏膜、淋巴液12.肠道正常菌群中主要是A.需氧菌B.微需氧菌C.兼性厌氧菌D.厌氧菌E.真菌13.肠道正常菌群中的厌氧菌是需氧菌的多少倍A.2~5B.5~10C.10~20D.10~100E.100~100014.肠道正常微生物群中的真菌主要是A.新生隐球菌B.白假丝酵母菌C.曲霉D.毛霉E.肺抱子菌15.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群最多的部位是A.胃B.十二指肠C.空肠D.回肠E.结肠16.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群最少的部位是A.胃B.十二指肠C.空肠D.回肠E.结肠17.关于二重感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免疫功能缺陷的严重后果B.是微生态平衡失调的严重后果C.是菌群失调症的一种类型D.是抗生素治疗原感染性疾病过程中的一种新感染E.是抗生素预防某些微生物感染过程中的一种新感染18.二重感染是指A.两种细菌同时感染B.严重的菌群失调C.多种微生物同时感染D.某种微生物反复感染E.感染过程中的一种新感染19.关于机会致病菌引起医院感染率上升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生素的广泛使用B.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C.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操作的增多D.诊疗技术增多E缺乏理想疫苗20.机会致病菌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毒力弱或无明显毒力B.多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C.新现机会致病菌逐渐增多D.新的致病菌逐渐增多E.菌种因感染年代、地域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等的不同而变化21.关于耐药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是天然耐药B.亦可以是获得性耐药C.临床治疗其感染极为棘手D.获得性耐药菌特别是多重耐药菌主要因染色体突变所致E.易在抗生素选择压力下于医院人群中传播,甚至爆发流行22.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因素不包括使用A.抗菌药物B.免疫抑制剂C.激素D.细胞毒药物E.射线照射23.治疗菌群失调症应使用A.维生素B.细菌素C.抗毒素D.纤维素E.微生态制剂24.关于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细菌为主B.病毒和真菌为辅C.可以是致病菌D.可以是机会致病菌E.致病菌为主25.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多属于A.外源性感染B.内源性感染C.交叉感染D.环境感染E.潜伏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微生态中微生物的 数量
眼睛: 1g 鼻腔: 10g 口腔: 20g 皮肤: 200g 肺: 20g 肠道: 1000g 生殖道: 20 g 总量:1271g
三、肠道微生态环境是怎样的?
人体肠道内有很多细菌,细菌总数达到100万亿个,是人体细胞 总数的10倍。肠道菌群种类多达四五百种,重要的细菌有双歧杆 菌、乳酸菌等,这些细菌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并对人体健康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结肠内出现的主要细菌与数量
细菌
个数/克粪便
可致病性
类杆菌属(脆弱类杆菌)
1010-1011
+
双岐杆菌属
1010
—
真杆菌属
1010
—
肠道杆菌科(埃希菌属)
107-108
+
肠球菌属(粪链球菌)
107-108
&—
梭菌属(产气荚膜梭菌)
106
+
微生物与日常生活
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 × 10 12 吨;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
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重感冒患者为8500万;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B:大肠杆菌 T:肠粘膜
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
鼠 疫
艾滋病
★
正常人体及动、植物体上的微生物
一.人体四大菌库是什么?
肠道、口腔、皮肤、阴道是人体四大菌库, 所包含的细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以人体 消化道内的细菌为例:其菌数可达100万亿, 菌体总重量约1.0—1.5公斤,占人体总重量的 1/50—1/60,与人体的肝脏重量相当,而产 生酶的量却远远超过了肝脏所产生的量。
★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人 体 各 部 位 的 微 生 态 系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二、人体内微生物重量分布是怎样的?
人体表面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常栖居着种类繁多、 数量庞大的微生物。一个健康人由1013个动物细胞 组成,而定植的原核细胞达1014个,人体自身细胞 只占栖居在体表和体内微生物细胞的10%。按重量 计算:人体携带的微生物总重量约为1271g,其中 肠道占1000g,肺:20g,口腔占20g,鼻占10g,眼 1g,阴道29g,皮肤200g。人体携带的微生物细胞 主要在肠道,胃肠的微生物量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 78.67%。
肠道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每立方厘米高达100兆以上。400多种的细菌寄 居在大肠之中。 ●肠道内的大肠埃希氏菌是人体客栈中的好房客,它帮助我 们消化,而且也是我们防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肠道 之外的大肠埃希氏菌却能致人害病,如果它"溜进"食物之中 ,就可能引起恶心、呕吐和腹泻。 ●大肠是细菌最喜欢的寄生地,"安居乐业"的微生物总数达 100万亿个,比地球上的总人口超出16000倍,因此其"人口" 密度也最大。最先的一批来客非大肠杆菌莫属。它一出世, 就作为"乳儿"造访亲友久居不去。每隔20分钟它分裂一次, 以致不到10个钟头之内,就由2个细菌产生出10亿个细菌。
的硫化合物。
腋窝微生物
1.汗臭味 2.狐臭 3.体味:在人群拥挤的公共汽车或地铁中,你也许不只一次 领略了那种难以忍受的气味!它从腋下散发出来,肆无忌惮 地污浊着周围的空气!生活在腋窝的微生物每平方厘米高达 10亿~100亿个。 要知道汗水本身并没有气味,都是腋窝房 客——棒状菌群被皮肤分泌的脂肪酸滋养,从而繁殖滋生了 大量细菌,由此产生了难闻的气味。
皮肽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
头发头皮:
●每平方厘米约有一百万个微生物。
口腔微生物
口腔里每平方厘米就有超过一亿个的微生物!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坏微生物——细菌是导致 口气的罪魁祸首。它们寄生在牙齿之间和舌头 上,在分解食物残渣和唾液的同时,产生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