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已然完全失败

合集下载

水循环 (共22张PPT)

水循环 (共22张PPT)

课后延伸
导读:近日,有关“南水北调工程已然完全 失败”的文章在网上引得大量转发,随即有 院士对该观点辟谣,两方针锋相对,观点都 是专业而煽情、言之凿凿,小编也看得云里 雾里,特将两文章分别附后,供各位高手分 析。
【观点PK】南水北调工程已然完全失败?
知识梳理
概念
能量来源
主要环节 水 循 环 地理意义 大循环 海陆间循环 小循环
长江水渊源不断的流入东海,本身水量没什么 减少
四、水循环的意义
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 水量平衡器
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天然淡水制造厂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大自然的空调 塑造着地表形态 ------ 地形雕塑师
五、生产生活与水循环
水 — 生命之源
五、生产生活与水循环
案例一 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 影响?
4、属于内陆水循环的地理现象有( ) B 塔里木河夏汛
B
C 台风登陆
D 海水蒸发
P
5、读图回答
M C D B
N
E
F
A
太阳辐射及地球重力 (1)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 。 (2)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 蒸发 (A)_____ 形成水汽,水汽被(B水汽输送 )_____到陆 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C)_____ , 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_________ 和(D)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_________ 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 更新 _______ 循环,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___ 、_____ , 海陆间 补充 使水资源得以_____ 。 再生
类型
海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
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塑造着地表形态

浅谈南水北调工程征地遗留问题存在的原因和建议

浅谈南水北调工程征地遗留问题存在的原因和建议

浅谈南水北调工程征地遗留问题存在的原因和建议摘要: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全线开展,涉及的征地范围愈来愈大,征地遗留问题导致的阻工事件也层出不穷,本文深入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征地遗留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征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征地遗留问题;原因;建议Abstract: With the all-around development of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SNWDP),the scope of land requisitionbecomes more and more big ,the remaining issues of land requisition caused by the resistance workers also endless,this paper deeply analyses the main reasonsof SNWDPland acquisition problems,aiming at the existing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land requisition and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Key words: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Land acquisition problems;Reasons;Suggestions一、概述南水北调工程作为缓解北方地区缺水的战略性民生工程,自2003年开工以来,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已经开始通水运营,综合效益逐步显现。

但是,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具有跨流域和地区、线路长、周期长、涉及面广等特点,所以征地遗留问题始终困扰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全线开展,涉及的征地范围愈来愈大,征地遗留问题导致的阻工事件也层出不穷。

水利部南水北调方案的欠缺及补救建议

水利部南水北调方案的欠缺及补救建议

水利部南水北调方案的欠缺及补救建议
袁嘉祖
【期刊名称】《河北林果研究》
【年(卷),期】2002(017)001
【摘要】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北方干旱缺水的重要战略决策,是耗资巨大的世纪工程,必须充分论证.而水利部的南水北调方案,系五六十年代提出,投资大、调水少,且不能覆盖干旱缺水的西北地区,与"西部大开发"战略不配套.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对该方案加以完善.本文对水利部的方案提出了补救建议,并再次强调统筹解决华北、西北缺水的大西线调水方案,是最佳选择.
【总页数】5页(P11-15)
【作者】袁嘉祖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海淀,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
【相关文献】
1.南水北调工程渠道混凝土机械化衬砌设计方案分析及优化建议 [J], 牟连营;董恒;王晓明
2.水利部确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案 [J],
3.解决我省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关于省内南水北调方案的设想与建议 [J], 汤宝澍;王德让;席思贤
4.水利部确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案 [J], ;
5.对我国“南水北调”方案几点建议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 [J], 陈定胜;张永生;张录斌;史大伟;于海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水北调成败在“三先三后”

南水北调成败在“三先三后”

南水北调成败在“三先三后”作者:庞清辉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5年第07期落实好“节水、治污、环保”这“三先”,才有“调水、通水、用水”的成功。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经过多年努力,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惠及沿线亿万群众。

2014年12月12日,历时12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东线一期工程已于2013年11月正式通水。

中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黄淮海流域的人口、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35%,水资源量却仅占7.2%。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年调水量将达到448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水量。

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和黑龙江差不多。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当时规划区的人口4.38亿,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人口总和。

如今,长江水掉头向北,过江都、出陶岔、穿黄河,一路向北奔涌近三千里。

如何评价目前工程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能否发生根本性改变,如何确保工程效益得以充分发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日前专访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鄂竟平。

工程建设之艰辛《财经国家周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经正式通水,目前沿线京、津、冀、豫四省(市)都已成功接水,广大北京市民已经喝上来自1000多公里外丹江口水库的水。

请你介绍一下目前的工作进展。

鄂竟平: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来之不易。

首先,整个工程规划论证长达半个世纪,50年漫长的前期研究,可以说汇聚了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关心,融汇了上万名科技工作者的探索和追求,决策过程漫长而曲折。

其次,工程投资和建设规模巨大,技术复杂。

东、中线一期干线工程投资近3100亿元,加上各省配套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

干线工程累计完成土石方量约16亿立方米,混凝土量约4200万立方米,如此巨大体量的水利工程,前所未有。

不仅如此,工程还需要攻克一道道世界级的技术难关,如中线穿黄隧洞、丹江口大坝加高、大渡槽、膨胀土、东线泵站群,等等。

南水北调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案

浅谈南水北调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案摘要:南水北调工程作为我国一项历史性的重大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其工程庞大程度史无前例,工程战线长、跨渠桥梁多、途经区域地质结构复杂,因此其无论是在工程规划,还是在施工建设中都难免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其中安全问题在整个南水北调工程施工中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因此我们要从施工规划、工程施工材料使用及建筑施工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严格控制,从源头到过程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

关键词:南水北调;概述;安全问题;解决方案abstract: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as a historic major water conservanc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ts unprecedented engineering is of long engineering distance, numerous cross-drainage bridges, via complicated reg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 so there has numerous problems existing in projec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the security issue is particularly obvious in the whole project. therefore, the strict control should be conducted in construction planning, material us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o as to control the hidden risks from the whole process.key words: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overview; security issues; solution中图分类号: 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各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纷纷上马,而相关的安全问题也随之日益突显,现在工程主抓的就是质量和安全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已然完全失败?

南水北调工程已然完全失败?

南水北调工程已然完全失败?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实施的一项宏伟工程,旨在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该项目自2002年开工以来,历经十余年的建设,投资数千亿元,已经建成了三条主干线和支线,设计年输水量达到了330亿立方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陆续浮现,南水北调工程是否真的达到了设计目标,备受社会关注。

问题一:治污保水还存在难题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问题一直是热议话题,尤其是水源地的水污染问题。

目前,南水北调的来自长江的水源受到地区废水、农业污染等多种因素影响,水质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另外,多数调水区依然存在过度开采地下水的现象,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等环境问题。

因此,如何做好水源地的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的保护,仍然是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难题。

问题二:水少还是用多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虽然解决了部分地区的用水问题,但总体来看,水资源的利用率仍然难言理想。

最近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荆门市水污染防治工程中出现的“水少还是用多”的问题。

2019年底,荆门市因水污染亮起了红灯,进入了使用地下水进行供水的狀況,但经过调查发现,当地水利系统在治理过程中存在不善珍惜水资源的问题,使用地下水时太靠近黄河,导致水质几乎无法净化,用地下水占比过高,导致水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现象突出。

这种现象说明,在南水北调工程之后,尽管地区的用水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存在的利用率问题仍然需要认真关注。

问题三:长期运行后风险极高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输水计划是到2030年,但是在工程运行的长期性下,其风险问题将是长期的难题。

首先,水源出现污染问题的概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将成倍增加,一旦出现管道的老化、破裂等问题,后果也将会是严重的,同时,由于管道长度十分之长,项目升级,维修等工作难度大,维护费用高,这也会影响到工程财务的可持续性。

,南水北调工程在解决北方缺水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目前存在的污染治理问题,水资源利用率过低,以及长期运行中高风险问题,显示出南水北调工程未能够取得足够的成效,极可能在项目运行后期面临着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故南水北调工程已然完全失败的可能性较大。

纵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何至今未开工

纵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何至今未开工

纵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何至今未开工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至今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有开工时间表。

崔荃从来没有想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进展会如此缓慢。

这位1987年就到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负责西线工程的老专家至今仍在为此劳碌奔走。

“都研究60多年了,可以建了。

”他迫切希望,国家能够尽快把西线工程的建设提上日程,尤其是在东线和中线工程相继通水后。

同样着急的还有崔荃的继任者、现任黄委会南水北调西线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的杨立彬以及宁夏、内蒙古、甘肃、陕西在内的多个黄河上游省区,它们将西线工程当作救命稻草,希望借此缓解日益紧张的用水问题。

不过,西线工程到底何时能破土动工,崔荃、杨立彬们都不知道,“只能等着”。

他们甚至担心,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忘了还有这个工程。

1000人上高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研究始于64年前。

1952年,当时水利部黄委会主任王化云考虑到黄河水资源天然不足,可能无法支撑西北地区未来经济发展需要,遂提出从其他流域向黄河调水,“以补黄水不足”。

这是国内最早提出的跨区域调水方案,但在当时并未引发太多关注。

当年9月,王化云便从黄委会调派人手组织了一支考察队,到青海、四川、西藏三省区实地考察。

崔荃告诉本刊记者,当时交代给考察队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弄清楚黄河的河源到底在哪,一个是看看能否从长江源头——通天河到黄河源头调水。

而考察队在3个月后即完成任务回到了开封(当时黄委会驻地在开封,后迁至郑州)。

但中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就在考察队出发后不久,毛泽东也在当年的10月30日到黄河视察工作。

王化云在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特别提到了关于向黄河调水的想法,并说已经派考察队到黄河源头考察。

毛泽东听后对此想法表示了肯定,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这句话也成为后来国家启动南水北调时常被引用的一句话。

1953年,毛泽东在结束长江考察回京途中路过郑州时,又专门找王化云谈过一次南水北调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想法。

【世纪构想――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失败了吗

【世纪构想――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失败了吗

【世纪构想――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失败了吗开发大西北。

水至关重要。

北方干旱缺水怎么办?早在50年代。

毛泽东就提出过“引江(长江)济黄(黄河)”的宏伟构想;80年代以来。

黄河多次断流,华北和西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南水北调”的问题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目前,三线调水蓝图基本绘就,中线调水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当人们打开中国地理版图,就会发现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和南多北少的水资源分布状况。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利用这一地势特征改变原有的水资源分布状态,已不再是诗人的浪漫遐想,南水北调――这将是中华民族在新世纪需要建造的气吞山河、震撼世界的伟大工程。

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中国水资源的总体特征是总量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

据水利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有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因人口众多,人均仅有2240立方米左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已接近世界公认的淡水危机开始阶段的指标――2000立方米,被列入世界13个贫水国的名单之中。

目前,在全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约有一半缺水,其中108座严重缺水,它们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银川、西安、兰州等城市的供水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北京是全国10大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量只有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量的l/8,世界人均水量的l/32,在120多个国家的首都中列百位之后。

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北京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地面下沉的现象,为此,80年代初北京市政府作出了“限农压工保生活”的决策。

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不足,这是气候所致。

众所周知,中国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北方大部分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稀少。

从《中国气象年鉴》1997年(属正常年景)全国主要城市的年降水量可清楚地看到:北京430.9毫米,天津378.1毫米,石家庄328.8毫米,太原247.8毫米。

还有不少地区的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如新疆托克逊气象站21年平均年降水量为7.1毫米,1968年全年的总降水量仅为0.5毫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工程已然完全失败?
南水北调工程已然完全失败?
2014-12-31 11:46 来源: 凤凰房产作者:佚名
分享到:1摘要:近日,有关“南水北调工程已然完全失败”的文章在网上引得大量转发,随即有院士对该观点辟谣,两方针锋相对,观点都是专业而煽情、言之凿凿。

导读:近日,有关“南水北调工程已然完全失败”的文章在网上引得大量转发,随即有院士对该观点辟谣,两方针锋相对,观点都是专业而煽情、言之凿凿,小编也看得云里雾里,特将两文章分别附后,供各位高手分析。

南水北调工程已然完全失败
空前浩大,举世瞩目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一期,至今已经耗资达约二千五百亿人民币,加上后续工程和维修养护运行管理费用,总共将耗资五千亿人民币。

东线已经在2013年底宣告通水,中线也将在2014年汛后正式通水。

这样一项世界空前的建设工程,按官方说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尤其是北方缺水,已到干渴难忍,不可持续的地步。

南水北调若却能缓解北方干渴之苦,是莫大的功利,应该全国敲锣打鼓,大大庆贺一番。

可是在官方媒体的宣传上,对南水北调建成的报道着墨不多,似乎是有意回避难言之词。

各方重要决策者,建设者,负责者,指挥者,也不见纷纷出来邀功。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年前撰文,痛斥整个南水北调工程决策和实施是屁股决定大脑,罔顾起码的自然和科学原理,必败无疑。

现在根据各方的报道,不但东线和中线都是失败工程,并且还是惨败,一败涂地,无法交代,无法收场。

南水北调怎样才算成功或者失败
继续讨论之前,有必要对南水北调这样空前规模的远距离输水工程,怎样才算成功,怎样算是失败,先下一个定义。

没有定义,只要有一桶水流到了北京,他们都可以称为成功。

任何工程都是投入工程成本耗费后,计算其所获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效益超过耗费,就算成功了。

效益低于耗费,就是失败。

南水北调耗费五千亿人民币巨款,其成功与否,端看能够调来多少水,值多少效益,和耗费相比合不合算。

按照一般工程投资成本计算,全部投资额分摊到每年的成本耗费,大约应该乘以10%,也就是说一年消耗五百亿人民币。

那么按照原工程设计指标,东线一年调水一百亿吨,中线也是一年一百亿吨。

如果真的能达到设计的年输水量,每吨水的成本约不到3元人民币。

那么不算环境破坏的代价,可以算是工程成功的吧。

反之,如果东线和中线调水远远达不到设计的指标,发挥不了效益,就算工程失败。

我取一个基准线,设计调水能力每条线一年一百亿吨,如果能达到75%就是七十五亿吨,我就算南水北调工程成功了。

南水北调东线建成便已彻底失败
以每年调水75亿吨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已在2013年底建成通水的东线,已告彻底失败。

根据报道,南水北调东线从2013年11月15日开始第一次正式通水,至12月10日通水结束,历时25天,共调3400万立方米的水。

算起来水流量仅每秒立方,一年四季365天连续输水,每天86400秒,算起来也达不到每年五亿吨的输水量,仅有设计指标每年一百亿吨水不到5%。

这是彻底失败。

东线第一次通水在12月10日宣告结束之后如何呢照理,这样一个耗费天文数字建成的庞大工程,一旦建成,就应该昼夜二十四小时一秒钟也不停息地联系运行,以发挥其最大可能的经济效益,除非中间因为故障不得不停下来检修维护。

可是我们看到的是各种关于北调的南水价格太高,各地用不起,不愿用的报道。

事实上12月10日通水结束后,水渠就关闭了,没有运行,只是在晒太阳。

因为东线需要用强大的水泵提升水位,把水从低处逐级抬高,才能往北流动。

驱动水泵要耗费巨大的电力,谁来支付电费呢没人肯支付。

不但没人支付电费,况且调来的水太浑浊,污染太重,水价太高,没人愿意购买。

而水费是按照分摊成本除以输水量算出来的,输的水越少,除法算出来的每吨水费越高,越是没有人要,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东线只能是建成之后即搁置不用了。

但是东线已经建成,一直晒太阳不用,也不是一回事啊。

因此当局硬着头皮下达了东线今年的年度调水任务。

根据报道,该
此调水从5月7日至5月26日止,共20天,总共调了4550万吨水入骆马湖,“胜利完成”本年度调水计划。

年调水量一百亿吨的浩大工程,建成后一年只打算调亿吨就算完成年度任务了,仅仅不到%的利用率,而其他时间就晒太阳搁置不用了。

几千亿的投资就当作打水漂了。

我们再算,花20天调水仅4550万吨,平均水流量仅有每秒26立方,如果一年连续运行,也只有每年八亿吨,离每年一百亿吨的设计输水量,差得远着呢。

一年五百亿的成本,若是满打满算调八亿吨水,每吨的成本分摊是60多元人民币。

可是现在下达的年度调水计划仅有亿吨,摊到每吨水的成本高达1100元人民币,每升污水元,比瓶装饮用水还昂贵。

这是惨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