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知识点梳理讲解学习
矛盾原理知识点总结

矛盾原理知识点总结一、矛盾的概念1. 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是人们思维认识事物本质的基本思想方法,是辨证法的根本原则。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与现象中,是事物和现象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原因。
2. 矛盾的分类根据矛盾的性质和类型,可以分为对立矛盾和非对立矛盾两种。
对立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互相排斥、对立的两个方面或两个方面的关系,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非对立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相关、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两个方面或两个方面的关系。
3.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内在属性,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事物的重要基础。
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中,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4. 矛盾的特点矛盾具有普遍性、特殊性、斗争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等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表明矛盾贯穿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和发展过程,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矛盾的特殊性表明矛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同事物和现象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斗争性表明矛盾双方存在着相互排斥、对立的关系,通过斗争实现对立的统一;矛盾的相对性表明矛盾的存在是相对的,即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都是相对的。
矛盾的绝对性表明矛盾的对立双方是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
二、矛盾的作用1. 矛盾的推动作用矛盾双方通过对立斗争实现对立的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对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
2. 矛盾的调节作用矛盾双方通过斗争、对抗实现对立的统一,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调节和平衡,保持事物的稳定和动态平衡。
3. 矛盾的转化作用矛盾双方在斗争和对抗的过程中,会不断地进行转化和变化,实现对立的统一和事物的发展。
4. 矛盾的消灭作用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矛盾的不断调节和转化,最终可能实现矛盾的消灭和事物的和谐发展。
三、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1. 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是事物内部两个对立因素或对立侧面之间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原则,是辨证法的根本原则。
中美矛盾知识点总结高中

中美矛盾知识点总结高中1. 经济领域的矛盾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存在着诸多矛盾,其中最主要的是贸易矛盾。
美国认为中国采取了不公平的贸易政策,涉嫌进行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同时存在着巨额贸易逆差问题。
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中国一直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但美国认为中国采取了不公平的贸易手段,导致美国在制造业方面失去竞争优势。
2. 政治领域的矛盾中美两国在政治领域存在着诸多矛盾。
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国家安全的威胁,认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不符合国际规范,同时未能承担起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另外,美国还对中国的人权状况和民主进程表达了质疑,认为中国政府未能提供民主和自由的环境。
3. 军事领域的矛盾中美两国在军事领域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海洋权益和军事影响力等方面。
美国强调航行自由和国际法规范,一直在南海等地区开展“航行自由行动”,这与中国在南海地区的主权主张产生了冲突。
此外,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扩张也表达了警惕和忧虑。
双方在东亚地区的军事部署和军力对抗也对彼此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4. 科技领域的矛盾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技术垄断和信息安全等方面。
美国认为中国采取了不公平的手段获取技术和知识产权,同时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技术限制和制裁措施。
此外,美国还对中国的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审查表达了质疑,认为中国政府通过网络审查和监控手段限制了信息的自由流通。
总体而言,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军事和科技等领域存在着诸多矛盾。
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双方的关系发展,也对全球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解决中美矛盾问题,不仅需要双方的努力和妥善处理,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矛盾主要知识点归纳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01
概念定义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事物的特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02
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方法论之一,是解决矛盾的基本
方法。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03
意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在一定场合、一定时间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另一时间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矛盾的解决方法
05
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 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 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就是 矛盾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事物的性质 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 方面规定的。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 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 性中存在着共性。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
03
要方面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1
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 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
解决主要矛盾是解决次要矛盾的前提,解决次要 矛盾是解决主要矛盾的必要条件。
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03
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着事物的发
展和变化。
矛盾的转化与解决
矛盾转化的条件
矛盾转化的条件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相互作 用和影响。
矛盾解决的方式
矛盾解决的方式包括对抗性解决和非对抗性解决两种方式。
高二矛盾的四个原理知识点

高二矛盾的四个原理知识点矛盾是哲学中重要的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矛盾的原理,我们需要了解矛盾的四个基本原理知识点。
本文将会系统地介绍这四个原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高二学习的场景中。
一、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在任何事物中,都存在着由于条件引起的矛盾。
这种矛盾既可能是一致性的,也可能是对立性的。
研究和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时间和任务的矛盾。
时间有限,而任务却众多。
这种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时间规划和任务安排来解决这一矛盾。
只有了解并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和解决生活中各种矛盾。
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于矛盾的存在和运动而推动的。
事物内部的矛盾冲突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学习中,我们常常面临着知识的不足和进步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存在和推动,我们才会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因此,了解和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对于我们激发学习兴趣、追求进步至关重要。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事物的矛盾是具有特殊性的,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指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具体特征和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矛盾。
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而实践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暴露出需要理论支持和指导的问题。
了解和应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中的各种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四、矛盾的斗争性原理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双方之间的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正是由于矛盾双方的斗争,事物才能够向着更高的发展阶段发展。
在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种克服困难和挑战的过程,正是因为矛盾的斗争性而推动的。
矛盾论知识点总结

矛盾论知识点总结一、矛盾的普遍性。
1. 含义。
-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即事事有矛盾,没有任何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
例如,在自然界中,物理现象中的吸引和排斥是矛盾,化学中的化合与分解是矛盾;在人类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始终存在矛盾;在人的思维领域,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也是矛盾的。
- 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即时时有矛盾,事物从产生到灭亡的整个过程中都充满矛盾。
例如,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从幼年到老年,始终面临着生理与心理需求的矛盾、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等。
2. 意义。
-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如果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就会走向形而上学,无法正确认识事物。
二、矛盾的特殊性。
1. 含义。
-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例如,动物和植物的矛盾就不同,动物需要摄取有机物来维持生命,其矛盾主要集中在觅食、繁殖、躲避天敌等方面;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矛盾更多地体现在对阳光、水分、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等方面。
-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例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阶段的矛盾不同。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和北洋军阀的矛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是工农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和日本侵略者的矛盾;解放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具有被剥削、受压迫、革命性强等特点,而资产阶级具有剥削性、占有生产资料等特点,这是同一矛盾双方的特殊性。
2. 意义。
高三哲学矛盾知识点

高三哲学矛盾知识点高三学生在学习哲学时,经常会接触到矛盾概念。
矛盾是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理解和分析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个高三哲学矛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矛盾的概念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包含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或两个方面之间的对立关系。
这种对立关系既是事物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事物内部发展的根本动力。
矛盾对于事物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矛盾的分类根据矛盾所处的不同层次,可以将其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事物内部变化和发展的主导矛盾,次要矛盾则相对次要。
在分析问题时,我们要着重关注主要矛盾,认识到它对事物变化的决定作用。
三、数量矛盾和质量矛盾矛盾还可以分为数量矛盾和质量矛盾。
数量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不同方面的差异程度,质量矛盾则是事物内部不同方面之间的性质差异。
数量矛盾是质量矛盾的基础和表现,通过数量矛盾的变化,最终可能引发质量矛盾的改变。
四、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结的关系。
对立统一是事物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各个领域都普遍适用。
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不能片面看待事物的某一方面,而是要采取辩证的思维方式,把握事物的矛盾全貌。
五、矛盾的解决矛盾的解决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
矛盾的解决有两个主要方式,一是通过内部因素的调节和变化,实现矛盾的消除或转化;二是通过外部因素的介入,引发新的矛盾产生。
矛盾的解决是事物不断前进发展的动力之一。
六、实践中的矛盾在实践中,矛盾是无处不在的。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发展,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是我们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善于分析矛盾,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结语矛盾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矛盾的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矛盾的概念、分类、规律和解决,可以帮助学生思维更加开阔,分析问题更加深入。
矛盾的知识点总结

矛盾的知识点总结“矛盾”的概念,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是非常常见的。
矛盾并非是仅仅存在于某些玄学领域,它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事物和环境之间等方方面面。
在学习和认知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遇到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往往来自于一些常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
一、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指同一命题所包含的两个或多个部分在逻辑上互相矛盾,如“这只猫是黑色的”和“这只猫不是黑色的”就是逻辑矛盾的命题。
在逻辑矛盾中,命题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推理的关系,即一个命题可以在另一个命题的基础之上推导出来。
因此,逻辑矛盾并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命题,而是一个命题内部的矛盾。
逻辑矛盾往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
比如数学中的“矛盾证明法”就是一种利用矛盾来推导出命题的方法。
又比如,当我们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如果结果得到的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不一致,就需要寻找其中的矛盾并进行检查和纠正。
二、哲学矛盾哲学矛盾是指在哲学思考和研究中,不同观点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哲学本身就是一门研究存在和意义的学科,因此其中包含了许多较为深奥的问题和争议。
比如,西方哲学中的存在论和实在论之间就存在着矛盾,即“我们能否认识到客观存在的实在性”。
哲学矛盾的处理方式通常是通过哲学分析和论证,以寻找出更加合理和符合真理的解决方案。
在哲学学科中,常常有许多思想家在处理矛盾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理论。
比如,世界上第一位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排中律”来解决逻辑矛盾问题。
三、形而上学矛盾形而上学矛盾的概念源于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学领域,是指存在于实体、本体、属性、质料等方面的矛盾。
形而上学矛盾通常是指存在于创造和发现过程中的矛盾,比如“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存在和本质的关系”等。
形而上学矛盾往往在学术领域中会经常出现。
比如,人们在对于一些本体问题的研究中,往往碰到了“实体与存在”的矛盾。
这是因为我们在考虑实体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它的本体属性,但是在考虑它的本体属性时,又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它的存在问题。
矛盾的性质知识点总结

矛盾的性质知识点总结一、矛盾的本质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所有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运动的统一体。
矛盾的本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立统一:矛盾的本质表现为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同时又相互联结、相互依存。
例如,物质与运动的矛盾、数量与质的矛盾、必然与偶然的矛盾等。
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理,也是矛盾的本质之一。
2. 变动性:矛盾具有不断变化的特点。
矛盾双方在斗争中相互排斥、相互融合,这种斗争联系的变动性使得事物不断发展、不断变化。
3. 积极意义:矛盾在辩证法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矛盾的激发、运动和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它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思维活动中。
1. 自然界中的矛盾:自然中的矛盾表现为各种对立统一的事物和现象。
例如,物质与运动的矛盾、光与暗的矛盾、热与冷的矛盾等。
2. 社会矛盾: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等。
3. 思维中的矛盾: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也存在着矛盾。
例如,科学与迷信的矛盾、真理与谬误的矛盾、知与行的矛盾等。
三、主要矛盾与矛盾的转化1. 主要矛盾:在辩证法中,存在着矛盾的主次之分,主要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主要力量。
主要矛盾的变化会导致整个事物的变化。
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事物发展阶段中,主要矛盾也会发生变化。
2. 矛盾的转化:矛盾的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发生变化,矛盾的主次地位发生变化,甚至原来的主要矛盾被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
矛盾的转化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之一。
四、人们思想认识上的矛盾在人们的思想活动中,也存在着各种矛盾。
在这里,主要介绍人们认识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
1. 实践与认识的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与认识之间经常存在着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梳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为统一属性,斗争性为对立属性,具体事例分析)
(1)同一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相互依存
与相互转化。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同一性例子:气球上一根绳上的两个人不能
剪断绳子以及赛翁失马焉知非福
(2)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
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
趋势。
(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包
括生活中的斗争性)
斗争性例子:猫和老鼠在斗争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装睡
(3)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联系:
1.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关系例子: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演奏美妙的音乐;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美丽的图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子: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量
力而行、入乡随俗、对症下药
(2)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例子:苹果、梨子、香蕉有特殊性,但都是水果这是普遍性(3)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例子:苹果,桃子,菠萝的个性离不开共性:有果酸,糖类,
多汁
(4)例子不全还需要找很多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