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的生存姿态
以教师的姿态淡然行走

以教师的姿态淡然行走环顾四周,我们可以发现走出校园的老师大致有四种生存方式:一是完全社会人,融入社会,三五好友,打打麻将,赢个小钱,休闲娱乐度假旅游一个都不能少。
二是宅家主内型,洗衣做饭,改善生活,关心时尚家居,体验剧情深深泪几许。
三是散兵创收型,利用教师身份,隐性召集学生有偿家教,上级查不到,票子能挣到,无风险、无投资,稳赚几包烟钱。
四是奔波忙碌型,左眼职称,右眼绩效,跑门路,找关系,终日在围城里打转。
只有少之又少的老师,能够以教师的姿态淡然行走在社会的边缘,求学求教。
在“心语”行走的日子,改变了很多人独立行走的姿态,也包括我。
每个周末,我的生活都在丰富充实的生活中体验快乐,感受与校园生活不同的滋味。
周六上午,陪儿子去英语学校学习,我就在附近的“文化名居”逛古玩市场,淘中外名著。
古玩市场是个藏龙卧虎的地界,只能看不能说,我看中了一套小画册《红楼梦》,20本,寻思都是旧书,不会太贵,上前一问,380元。
于是按着买菜的方式,砍价,最终结果是80元,我跑了,感觉一脚踩进海里,摸不着边际,还是赶紧上岸吧。
周六下午,一家三口去游泳,离家不远有一处温泉,价位大众化,周末有时间就去泡着,游着,偶尔带本书,躺在暖炕上看读,也是别有风味。
谁能想到一个裹着浴巾的人正在《大秦帝国》里笑看风云呢?周日上午,领着儿子去京广书城泡吧。
100元的年卡,每周免费一杯茶,随意地泡,放羊式的阅读,5岁的儿子自己选书,自己找地儿,随地而坐,读去吧。
我在不远处的成人区随心而读,《我就要做王雪红》告诉我一个女人的创业经,自立自强,审时度势;《老舍文集》让我感受名家经典,并将其中的《大悲寺外》作为学期读物读给学生听;《人力资源管理的83个常用工具》教给我怎样用科学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学校的部门管理与评价中。
泡完书吧,我们就近到综合商场里吃饭,购物,逛街,有好电影就去看一下,订张票,去享受最前沿的影视盛宴。
傍晚回家,精心准备一餐美味,犒劳家人也犒劳自己的胃;心情好的话,也会拍张照片,传上博客。
2022年教师职业生活形态

2022年教师职业生活形态
教师职业形态:
第一种形态属于生存型教师。
这类教师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将教师职业当作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
第二种形态属于享受型教师。
这类教师把学生的成长当作教师最大的快乐,对教师这样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第三种形态属于发展型教师。
这类教师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研究者,以终身自我教育、自我学习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把教师职业视为不仅给予而且收获的有意义活动。
全身心致力于学生及学习,熟练掌握学科知识及学科教学知识,对所有学生都寄予希望,勤于思考,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和总结知识,教师是教者也是学习者。
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
教师生活形态:
教师的生活型态是收入稳定,消费计划性强,以实用为主,质量要求较高,网购比较普遍。
消费时间多为节假日和寒暑假。
关注教师生存状态-维护师生心理健康

关注教师生存状态-维护师生心理健康教师是社会的培养师,他们的工作是培育未来的花朵,是做国家和人民的栋梁。
然而,在教师工作背后的现实是,教师承担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而得到的回报却始终没有提升,这导致了很多教师心理健康的困境。
有必要关注教师的生存状况,以维护师生心理健康。
当今教师的生存状况工作压力大现如今,教师的工作压力是非常大的,他们要教课,要批改作业,还要管理学生。
外界的期望越来越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教育工作增加了新的维度。
这些压力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也导致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薪酬问题教师是付出和回报之间最不对等的职业之一。
他们的薪酬是远远不够的,这让他们的工作负担很重,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导致了身心健康问题。
社会地位低教师是社会的灵魂,但事实上,教师的社会地位却并不高。
这个问题导致了许多教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遭到伤害,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性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的目的本身就是培养人才,而教师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之一。
如果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他们将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
为了教师的个人发展教师的个人发展也需要一定的精神状态,如果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就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投入和个人发展,从而影响到教师的职业前景。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加强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加强心理辅导师资力量和教育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机制,定期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辅导。
加强组织管理学校可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加教师的福利待遇,提升教师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要加强组织管理,增加教师的掌控感和归属感。
注重工作质量而非工作量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学校应当注重工作质量而非工作量,鼓励教师移动社交和现代科技手段等,以便更好地解决课堂上的难题,提升工作效率。
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保障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必然要求,学校必须承担起这一使命。
加强心理辅导、组织管理和注重工作质量,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师的生存状况,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自我生存阶段

教师自我生存阶段
在教育行业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者,更是肩负起孩子成长的责任。
然而,教师这个职业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压力,特别是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自我生存的能力,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生存并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教师自我生存阶段的第一步是自我认知。
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自己所处的职业环境、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同时也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第二步是自我提升。
教育行业在不断发展变革,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不断跟进更新,才能更好地应对变化和挑战。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和创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
第三步是自我管理。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和压力管理等方面。
只有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第四步是自我营销。
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营销能力,将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展示出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也能增强自己的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总之,教师自我生存阶段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才能在这个行
业中生存并获得成功。
教师的生活方式

教师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名教师,生活方式与其他职业的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他们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奉献、耐心和爱心。
首先,教师的生活方式需要充满耐心。
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和培养学生。
他们需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耐心地解答学生的疑惑,耐心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的心态,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教师的生活方式需要充满奉献。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批改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各种工作。
即使在工作之外,教师也会不断地思考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让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常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最后,教师的生活方式需要充满爱心。
教师需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
他们需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家庭和生活。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爱心去引导学生,用爱心去帮助学生,用爱心去支持学生。
他们的爱心和关怀让学生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总之,教师的生活方式充满了耐心、奉献和爱心。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的意义,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他们是学生心中的榜样,更是社会的脊梁。
愿所有的教师都能坚守初心,用爱心和奉献精神去教育和培养学生,让教育之花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中绽放。
教师的生活方式

教师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名教师,生活方式是与众不同的。
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生
活方式。
他们不仅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教师的生活方式注重自律和责任。
他们通常会早早起床,为了备课和准备教学
材料。
即使下班后,他们也会花时间批改作业和准备下一堂课的内容。
教师们深知自己的责任,他们不仅要教育学生,更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的生活方式也注重专业素养和不断学习。
他们会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更新
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他们也会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们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另外,教师的生活方式还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他们会花时间倾听学生的
烦恼,给予他们建议和支持。
他们也会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教师们深知,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教师的生活方式是充满责任感、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的。
他们以自
己的行动影响着学生,塑造着学生的未来。
作为一名教师,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
教师的生活方式

教师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名教师,生活方式是与众不同的。
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生
活方式。
他们不仅仅在教室里传授知识,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对学生的关怀和引导。
首先,教师的生活方式是充满责任和使命感的。
他们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不仅要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贯穿于教师的生活中,让他们时刻牵挂着学生的成长。
其次,教师的生活方式是充满耐心和关爱的。
教师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每
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
教师需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疑惑和困惑,关爱地指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这种耐心和关爱贯穿于教师的生活中,让他们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再次,教师的生活方式是充满学习和进步的。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
是学习知识的人。
他们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这种学习和进步贯穿于教师的生活中,让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最后,教师的生活方式是充满感恩和幸福的。
教师看着学生一天天成长,看着
他们一点点进步,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幸福。
教师感恩于学生的成长,感恩于学生的进步,感恩于自己能够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这种感恩和幸福贯穿于教师的生活中,让他们成为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
总之,教师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充满责任、耐心、关爱、学习、感恩和幸福。
教师不仅仅是在教室里传授知识,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对学生的关怀和引导。
他们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学生,成为他们心中的良师益友。
教师的生存姿态

教师的生存姿态王应标任彦申在《从清华园到未名湖》一书中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受人拥戴的领导者,应当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意地交往,有痛有痒地说话。
”我认为,这也应是一个教师的生存姿态。
教师这一职业,并非可以人人得而为之。
它的职业特性,决定了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全力以赴,必须追求高质量的工作绩效,才能对得起这神圣而高尚的职业。
工厂生产的产品出了瑕疵,可以弃之重来,可是培养的人出了问题,对于孩子将是一辈子的痛,对于社会来说,今天教育的质量,直接关乎明天世界的色彩。
你希望未来社会的公民能自然质朴,乐观自信、平等待人、对上不谄媚,对下很亲和,深邃又宽容、执着又潇洒、真诚而练达、勤勉而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吗?(肖川语)那么,在课堂上,你得营造民主,开放,人人得以平等、平视的课堂。
课堂上任何一个生命个体都不能处于精神缺席状态,你的课堂要力求做到情真、意切、境美、礼达,让学生从课堂上不断体会出高层次的人生况味,让学生一次次找到精神上的安魂之所。
你希望未来社会的公民能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更好地生活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吗?那么,若你是理科教师你得考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以最有效的方式,以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把最核心的科学知识传递给学生。
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教师需要有丰厚的学科素养,能精准地把握住支撑教材的核心知识与学科大观念。
教师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和知识,能准确诊断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与当前内容的潜在距离,架设恰当的脚手架,使教学自然流畅。
教师还要有悲悯的情怀,你要把课本上干巴晦涩的科学形态转变成学生易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教育形态,从而唤起学生如火的热情。
有的教师认为科学是严谨的,学习起来是艰难的,因此一直对学生强调刻苦、努力、拼搏、挣扎,这么都没错,可是学习还可以是另一番景致,陈省身说“数学是好玩的”,丘成桐说“我把数学当历史来读”。
如果学生对你的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完全也可以变成欢欣的,内心敞亮的,进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审美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生存姿态
王应标
任彦申在《从清华园到未名湖》一书中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受人拥戴的领导者,应当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意地交往,有痛有痒地说话。
”我认为,这也应是一个教师的生存姿态。
教师这一职业,并非可以人人得而为之。
它的职业特性,决定了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全力以赴,必须追求高质量的工作绩效,才能对得起这神圣而高尚的职业。
工厂生产的产品出了瑕疵,可以弃之重来,可是培养的人出了问题,对于孩子将是一辈子的痛,对于社会来说,今天教育的质量,直接关乎明天世界的色彩。
你希望未来社会的公民能自然质朴,乐观自信、平等待人、对上不谄媚,对下很亲和,深邃又宽容、执着又潇洒、真诚而练达、勤勉而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吗?(肖川语)那么,在课堂上,你得营造民主,开放,人人得以平等、平视的课堂。
课堂上任何一个生命个体都不能处于精神缺席状态,你的课堂要力求做到情真、意切、境美、礼达,让学生从课堂上不断体会出高层次的人生况味,让学生一次次找到精神上的安魂之所。
你希望未来社会的公民能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更好地生活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吗?那么,若你是理科教师你得考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以最有效的方式,以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把最核心的科学知识传递给学生。
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教师需要有丰厚的学科素养,能精准地把握住支撑教材的核心知识与学科大观念。
教师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和知识,能准确诊断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与当前内容的潜在距离,架设恰当的脚手架,使教学自然流畅。
教师还要有悲悯的情怀,你要把课本上干巴晦涩的科学形态转变成学生易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教育形态,从而唤起学生如火的热情。
有的教师认为科学是严谨的,学习起来是艰难的,因此一直对学生强调刻苦、努力、拼搏、挣扎,这么都没错,可是学习还可以是另一番景致,陈省身说“数学是好玩的”,丘成桐说“我把数学当历史来读”。
如果学生对你的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完全也可以变成欢欣的,内心敞亮的,进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审美状态。
把学习高的痛苦,把学生高的疲惫,说得难听一点,正是老师无能无德的表现。
你可以过“两眼下视黄泉,满脸装出死相”的沉闷生活,可是你不能苛求学生也过这样无趣无味的刻板生活。
可以说,你为学生走上社会打下什么样的精神、才智的底色,源于教师今天的工作绩效。
因此,教师啊,你别无选择,你得工作的有声有色。
“我不要过不是生活的生活,因为生活太贵了”(梭罗)为了工作出色,我们常常负荷运转,忙得忘记了为我们身上的从容、优雅、淡薄的品质保鲜。
忙得顾不上为明天的工作蓄力。
忙得色泽暗淡,满面成灰,心浮气短,一身病痛。
所以教师还需要用健康、宁静的闲暇生活来调节时刻处于高强度的身心。
在希腊文里,“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
人们只有通过充裕的时间体验与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干山人的生命质量。
闲暇时间可以做什么?培植兰惠,泛舟湖心、攀登名山、拜谒古墓、月下吟诗,高山赏潮。
这些的语调节身心,转换思维空间,汲取自然灵气,消除俗世沉疴极具意义。
一个能够在生活中时时体会到存在之妙的人,自然在专业领域中也能常葆新鲜感和活力。
闲暇将让我们不知不觉间师法宇宙宽宏的胸襟,让我们时常欢畅、清新的感觉弥漫在心头。
这种欢愉幸福之情,也会通过课堂传染给学生。
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爱因斯坦)
在闲暇时间里,作为教师们,有一项兴趣应该是共通的,那就是读书。
很喜欢肖川老师
这一句话的境界:“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
”读书应该是教师日常生活的常态。
因为“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开阔的程度;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
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性灵,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细腻,让我们的灵魂有所依傍。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与一个又一个前贤与时俊照面,从而固筑我们的精神高地。
知识面得广阔与精深,对于课堂上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强而有力的杠杆,可以深入浅出,从而轻易举起大块知识。
对于教材的诠释,就容易达到“吾写此纸时,心如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的化境。
不必把教师扮成青灯黄卷的苦行僧形象。
教师也是有些有肉的自然人,教师也要享受人间的欢乐,教师也可以过有滋有味地生活。
爱的需要是人的本能需要
旧知识分子的人际关系,有一句话流传很广,叫文人相轻,说的是知识分子的清高,恃才傲物,互不服气的状况。
然而,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若还是抱着“同行是冤家”的信条,是注定要吃亏的。
道理很简单,我们处于知识爆炸的社会,我们不可能样样都懂,事事亲历。
所以要想做成事,我们需要合作共事,需要分享智慧,需要获得双赢。
这样一来,我们少不得与人打交道。
如此,如何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其实,孔子早在三千多年前,就交给我们做人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子说:动益愈出。
即不要以为事情做得多是吃亏,做得愈多,其实得到的也会愈多。
也就是说,我们对周围的人,要包容,要宽容。
见荣誉来了,不妨反应迟钝一点,事情到了面前了,不妨手脚欢快一点,人冒犯我了,要难得糊涂。
对老教师,要多一份尊重;对年轻教师,要多一份引导与提携;对学生,多一点爱心与耐心;对家长,多一份理解与换位,长此下来,我们一定会处于一个温暖友爱的团队中。
愉悦、宁静的心理,工作环境益身心、高效率,使我们更容易找到生命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有情有意地交往,是现代教师的一个特制。
教师在许多场合要说话。
上课自不必说,教研组活动要评课,家长会上要讲话。
如何体面地、有尊严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表面看起来是表达能力问题,其实追究深层次原因,还是一个人的学识、见地、才情、个人素质问题。
思想的浅薄必然带来言语的乏味,经常见到评课时,有些教师毫无定见与主见,只会符合别人,说些套话、空话、客套话,我们常常为这样的教师感到难堪。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只有发愤地读书、读书、再读书。
书读得多了,胸中自有一番别才,眉下自有一双别眼。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时候,我们就能酣畅淋漓、一语中的、有痛有痒地说话了。
(王应标,江苏省清江中学,2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