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4章第1节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第1节 从全球变暖谈起 课件32张PPT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
温 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度 计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用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
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温度计的使用
(2)体温计
体温计又称"医用 温度计"。体温计 的工作物质是水 银。
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 首先制定了温度计的 分度方法,故被称为 摄氏温标,单位符号 为℃。
(2)工作原理:热胀冷缩。
一、温度和温度计
(3)摄氏温标:
①在1个标准大 气压下,纯净的冰 水混合物的温度: 0℃。
②在1个标准 大气压下,纯水 沸腾的温度: 100℃。
0℃
冰水混合物
沸腾的纯水
100℃ 0℃
一、温度和温度计
100等份
100℃:水的沸点 0℃:水的冰点 ③10摄氏度写作10℃; -5摄氏度,写作:-5℃读作“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
一、温度和温度计
④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 (°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
国际单位制采用热力学温标:由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创立 以-273℃作为起点——绝对零度,单位:开尔文(K),1K=1℃。 绝对零度是物质低温的极限值。
第1节 从全球变暖谈起
新课引入
我们知冷知热都和什么有关呢?
新课引入
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将为人类生活带来 哪些影响?
新课引入
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
新课引入
温度和温度计
这里所说的温 度升高是怎样判定 的呢?怎样准确测 量物体的温度呢?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024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第一节光的折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感悟新知
A.冰冰观察到光斑从P 迅速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
最终静止在橡皮泥P 上方某处
B.冰冰观察到光斑从P 迅速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
最终光斑和橡皮泥P 重合 C.缓慢加水至水面上升到P 点以下的位置期间,光斑从P处
缓慢下移再缓慢上移
D. 当水面升至a 时,冰冰看到的光斑静止在橡皮泥下方某处
18
感悟新知
解析:根据光的折射特点,画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 的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的情况判断答案. 解析:根据题干的信息,对于球体而言,入射点与球心所 在的直线即法线,即光从水进入空气的法线如图8 中 O2O 的连线所示. 结合光从水中斜射入 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以及折射 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实验要点 激光束沿着纸板射入玻璃砖,利用光在纸板上的漫反
射,显示光在空气和玻璃砖中传播的路径.
15
感悟新知
分析论证:在图6 中画出光在分界面折射时的法 线(图中的虚线). 折射角和入射角有什么关系?
分析结果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小于
入射角;光从玻璃砖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 大于入射角.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深度理解 光垂直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经水面反射,沿原路返
回,另一部分光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变.
9
感悟新知
例1 [中考·常州] 鸟儿白天会将玻璃幕墙看成蓝天白云, 黄昏会透过玻璃看到明亮室内的绿色植物,导致其贸 然飞往撞击受伤. 鸟儿在如图3 所示位置所见情景, 是因为在玻璃与空气分界面处分别发生( ) A.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B. 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C. 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D.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计

实 验 用 温 度 计
三、温度计的使用
1、观察 ⑴、量程 ⑵、最小刻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
⑴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 碰容器底、壁。 ⑵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待温 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⑶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平。
四、体温计 1、体温计 医用的温度计 2、特点 ⑴测温范围小 35℃~42℃ ⑵精确度高 每小格为0.1℃ ⑶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
第四章
物态变化第一节源自温度计一、温度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摄氏温度
1、摄氏温度的规定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 合物的温度为0度 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2、1摄氏度
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分为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如人的体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 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4.7 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二、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
a、构造
由装酒精、煤油或水银的玻璃泡和 细管组成。外罩玻璃管并标上刻度。
b、现象
温度升高时,液面上升; 温度降低时,液面下降。
C、实验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家庭和物理实验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 的。
D、温度计的一些种类?
体 温 计
寒 暑 表
正确答案:39.3℃ 正确答案:38.7℃ 正确答案:37.6℃
小
一、温度 二、温度计 ⑴、常见温度计
结
实验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⑵、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⑶、温度计的使用 a、观察 三、摄氏温度 t
四、体温计
b、使用
再见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课件

新课讲解
(2)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听觉神 经→大脑→产生听觉。
新课讲解
3.声速 军队里流传着这样的话:“老兵怕机枪,新兵怕大炮。”老兵有经验, 如果他能够听到远处炮击时的炮声,他就知道炮弹不会在他附近爆炸,他不 会死。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在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才能听到雷声,你知道为什么吗?
新课导入
③有时我们看到物体振动而听不到声音,这并不意味着物体 没有发出声音,而是由于各种原因物体发出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④声源一定是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有些物体虽然经常发出 声音,但在没有发声时它就不是声源。
新课导入
⑤任何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通过振动发出声音, 所以任何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新课导入
上述现象共同说明了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不振动 将停止发声。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新课导入
深度剖析 ①任何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它也就不再发 声。 ②有时我们能听到声音而看不到物体振动,这并不意味着物 体没有振动,而是因为我们的眼睛不能察觉到物体的振动。
新课讲解
原来声音不是刚产生就会被人耳听到的,声音从产生到传入 人耳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炮声比炮弹在空气中传播得慢,所 以当听到炮声时,炮弹已经飞过去了,就不会在身边爆炸。同样 雷声也传播得相对较慢,所以后听到雷声。
新课讲解
(1)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作声速。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 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但有时也有例外。 (3)声音在15 ℃时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2024年秋新沪粤版8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4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第1节 从全球变暖谈起

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在三个烧杯中分别盛以冷水、温水和热水,先把两手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中,过一会儿,再把两手同时插入温水中,两手感受一下水的冷热程度_
实验现象
从冷水中移到温水中的手感觉温水比较热,而从热水中移到温水中的手感觉温水比较冷
归纳总结
单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要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使用测量仪器——温度计
(3)会放: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容器壁,如图所示.
(4)会读: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且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如图所示.
(5)会记:区分温度的正负,记录正确的数值(不用进行估读),然后加上单位.
特别提醒错误操作对温度计读数的影响1.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的底部或侧壁,是因为容器的温度与被测液体的温度不同,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加热烧杯时,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液体的温度,若温度计接触烧杯底部,会使测量结果偏大.2.读数时,若仰视玻璃管内的液面,会造成读数偏小;若俯视,会造成读数偏大.
原理
利用气体的体积或压强等随温度改变的特点制成
利用热辐射来测量温度
利用不同金属片的长度随温度变化时,热膨胀情况不同的性质制成
特点
精确度高,量程大,多用于精密测量
用来测量高温物体的温度
结构容易
种类
电阻温度计
热电偶温度计
光测高温计
原理
利用金属或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性质制成
以热效应为基础的测温仪表
[解析] 由题图知,不应倒入另一烧杯,这样会使水向外散热,温度降低,故A正确;不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应该放在水中读数,故B错误;温度计玻璃泡应浸没在水中,故C正确;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玻璃管内液面相平,而不应斜视,故D正确.所以只有B符合题意.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

新课讲解
产生
声
条件
音
的
产
生
与
传
播
传播
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介质
可以在固体、液体、气 体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15℃的声速为340m/s
回声
听到回声的条件
回声测 距
新课讲解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人说话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 B.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
新课讲解
实验2 用一把尺,想办法使其发声,然后观察尺在发声 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当尺停止振动时,观察 还能否听到声音?
新课讲解
说话时 声带
在振动
敲鼓时 鼓面 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 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新课讲解
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 止,发声也停止。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新课讲解
敲鼓声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 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
的波动(波)向远处传播。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新课讲解
声波到达人耳后,又怎样让大脑感知?
声波
鼓膜振动 听觉神经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大脑
新课讲解
三、声速
1.声速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
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
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
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C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半导体网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一节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一节1. 引言在八年级上册物理的第四章第一节中,我们将学习有关力和压力的基础知识。
力和压力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学习本节课,我们将能够准确地描述力和压力的特征和作用。
2. 力的基本概念2.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从静止运动到运动或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2.2 力的表示力由矢量表示,有大小和方向。
常用符号 F 表示力,单位为牛顿(N)。
2.3 力的测量力的测量需要借助于力计或弹簧秤。
力计是一种测量力大小的仪器,它根据力的拉力或压力来显示力的值。
3. 力的分类3.1 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根据力的作用对象,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物体直接接触所产生的力,例如摩擦力、弹力等。
而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但仍然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例如重力、电磁力等。
3.2 弹力和摩擦力弹力是一种恢复力,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弹力会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位置。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摩擦时产生的力,它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3 重力和浮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它使物体具有重量。
而浮力是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它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4. 压力的基本概念4.1 压力的定义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它是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合力。
4.2 压力的计算压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压力 P = 力 F / 面积 A其中,压力 P 的单位为帕斯卡(Pa),力 F 的单位为牛顿(N),面积 A 的单位为平方米(m²)。
5. 力和压力的应用5.1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利用力矩平衡的原理,解决力的平衡和不平衡问题。
通过杠杆原理,我们可以利用小力来产生大力,实现力的放大或缩小。
5.2 压力的应用压力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液压系统、水压刹车系统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共37张PPT)

4.(对应例 3)[2017·北京和平区二模]大伟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 装置用于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 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B )
A.蜡烛的正立像 C.三角形光斑
B.蜡烛的倒立像 D.圆形光斑
5.(对应例 2)[2017·福建泉州模拟]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 来解释的是( D )
【解析】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 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 m/s;因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在看 到发令枪冒烟时按秒表计时较为准确。故选 C。
当课 堂时 测作 评业
1.(对应例 2)[2016·广东期中]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 O 点“坐井观天”, 青蛙通过井口观察的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A )
类型之二 光的直线传播 [2017·广东东莞月考改编](多选)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
线传播现象的是( ABCD )
【解析】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 区域,就是影子,所以,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符合 题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B 符合题意;日食的形成是光的 直线传播现象,故 C 符合题意;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形成的,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ABCD。
【解析】 图中 O 点是青蛙的位置,将 O 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 将 O 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 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因为光在同种透明均 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 A 图是正确的。
2.(对应例 3)[2017·江苏徐州模拟]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 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下面有关该装置制作和使用的说法正确 的是(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身体验
(1)用手摸着喉头发出声音,这时手有怎样的感觉? (2)弹拨吉他的一根琴弦后,立即把你的手轻放在琴 体上,手有怎样的感觉? (3)利用薄面包纸或树叶等吹奏乐曲时,嘴唇有怎样 的感觉? (4)击打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面颊,你有什 么感觉?
实践证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交流合作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
灵宝市三中 彭宝刚
课前预习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 发生的,发声物体的振动停 止,发声也______.
2.如图,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泡沫塑料接触发 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______,这个实验说明 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___________.
3.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敲打铜锣, 锣面振动而发出声音,这些例子说明__________ ______。要想使发音的锣面停止发声,最简单的方 法是______________。“耳边响起了驼铃声”这句 歌词中,声源是________________。 4.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 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 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反馈练习
3.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 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 是由于( ) A. 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声音 B. 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C. 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 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4.如图是甲骨文中的“声殳 ”(古代打击 乐器),其意思是手拿木槌(字左部) 敲打三角形石块(字右部),使石块 ____而发出声音.
兴趣活动
1.如图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 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盆子,你可能看 到什么现象?解释其中的原因.
泡沫塑料屑上下跳动. 敲动盆子发声,盆底 振动使空气振动导致 塑料屑上下跳动
2.如图所示,手握塑料软管的一端,在空中 绕圈挥动(注意别碰到人),会发生什么现象? 为什么?
会听见“呼呼”的 响声.这是因为高 速旋转轮管,轮管 与空气摩擦发声
反馈练习
5.图甲中用槌敲打鼓面使之发声,这时会看到 ,这说明 ______. 图乙中优美小提琴是由琴弦 产生的, 图丙中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在 .
反馈练习
6.在爵士乐队表演时,经常可以看到鼓手在用 力敲击鼓面后又 达到“骤止” 的效果,这一做法说明 ________________. 7.你知道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由什么振动发出 的吗?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人说话、唱歌声 (2)蜜蜂飞行的“嗡嗡”声 (3)雷声 (4)优美的箜篌声 (5)圆号声音产生的条件:
1、用手拨动钢尺; 2、将振动的音叉插入水中.
归纳总结
(1)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 止,发声也停止. (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因振 动而发声.
知识转移
如图所示,远处山上瀑布声是怎样产生的?
思路与技巧 : 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生活中一些发声现象表面看不出振动,但其实 质都是振动.本题中水和水里的空气和山壁地面 摩擦撞击引起振动发声. 由于瀑布(水)和瀑布(水)中的空气与山 岩和地面相互摩擦振动而产生的.
1.人是怎样发声的?
当人说话或唱歌时,空气从肺部通过 气管,被挤压的空气引起声带振动发声.
2.蝉是怎样发声的?
只有雄蝉才会鸣叫,因雄蝉腹部有发声 器,而雌蝉没有发音器 .雄蝉腹部下有一层薄 薄 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 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放大而发出响亮 的声音来;
3.乐器是怎样发声的?
谈一谈,这节课 你有何收获?
乐器分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1)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发生振动而产 生声音.鼓就是靠打击时鼓皮振动发声; (2)二胡、小提琴及箜篌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 动发声.它们常有一个木制共鸣箱使声音洪亮; (3)长笛、箫及铜号等管乐器,靠吹口处到第一 个被手指打开孔之间空气柱振动而发声.如果用手 指将侧孔全堵上则振动空气柱最长,音调最低, 如果全打开,空气柱最短.铜号为了增加空气柱长 度,将管道盘卷成一圈一圈的,有的还能伸长或 缩短.
知识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 声也停止 3. 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反馈练习
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 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 是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2.吹笛子发声的主要是( ) A. 笛子本身(竹管)振动发声 B. 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C. 演员的嘴唇振动发出的声音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