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资料的整理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生物统计 资料的整理

第二章 生物统计 资料的整理

贵州大学
第二节 资料的整理
一、资料的检查与核对
检查和核对原始资料的目的在于确保原始资料的完 整性和正确性。 所谓完整性是指原始资料无遗缺或重复。
所谓正确性是指原始资料的测量和记载无差错或未进 行不合理的归并。检查中要特别注意特大、特小和异常 数据(可结合专业知识作出判断)。对于有重复、异常 或遗漏的资料,应予以删除或补齐 ;对有错误、相互 矛盾的资料应进行更正,必要时进行复查或重新试验。
贵州大学
在绘制长条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纵轴尺度从“0”开始,间隔相等,标 明所表示指标的尺度及单位。 (2)横轴是长条图的共同基线,应标明各长 条的内容。长条的宽度要相等,间隔相同。间隔的 宽度可与长条宽度相同或者是其一半。 (3)在绘制复式长条图时,将同一属性种类 、等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指标的长条绘制在一起, 各长条所表示的指标用图例说明,同一属性种类、 等级的各长条间不留间隔。
容,有时须注明时间、地点。
2、标目 标目分横标目和纵标目两项。横标目
列在表的左侧,用以表示被说明事物的主要标志; 纵标目列在表的上端,说明横标目各统计指标内容 ,并注明计算单位,如%、kg、cm等等。
贵州大学
3、数字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数字以小数点对齐,
小数位数一致, 无数字的用“─”表示,数字是 “0”的,则填写“0”。 4、线条 表的上下两条边线略粗,纵、横标目间及Fra bibliotek贵州大学
2、圆图
用于表示计数资料、质量性状资料或半定量(
等级)资料的构成比。
所谓构成比,就是各类别、等级的观测值个数 (次数)与观测值总个数(样本含量)的百分比。 把园图的全面积看成100%,按各类别、等级的 构成比将园面积分成若干分, 以扇形面积的大小表 分别表示各类别、等级的比例。

第二章 数据的初步整理

第二章 数据的初步整理
第一节 数据的来源、种类及其统计分类
三、数据的统计分类
数据的统计分类是指按照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根据分析研究的目的、任 务,以及统计分析时所用统计方法的可能性,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组归 类。 一)分类时应注意的问题 以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为基础 分类标志要包括所有的数据 二)分类标志按形式划分,可分为性质类别和数量类别。 1性质类别——是按事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如,班级、性别、评定等 级等。 2数量类别——是按数值大小进行分类,并排成顺序。
人 数 初 中 高 中 中 专 大 专 本 科 本 科 以 上
To tal To tal 38 15 6 84 3 41 3 38 1 14 89 14 89
百 分 比
3 10 57 27. 4 2 0. 6 10 0.0
复合表
分组的标志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表.如表2.6
地区名 宁波 温州 金华
表2.6 三地区幼儿教师学历 学 历
1
2
3
4
5
6
7
8
9
10
身高 X 135 132 132 129 129 129 127 127 125 120 等级 R 1 2.5 2.5 5 5 5 7.5 7.5 9 10
多余 封口线
多余横线
第二章 数据的初步整理
第二节 统计表
二、统计表的种类
1简单表——只列出观察对象的名称、地点、时序或统计指标 名称的统计表为简单表。 2分组表——只按一个标志分组的统计表为分组表。
3标目——是对统计数据分类的项目。 按其位臵,分横标目和纵标目,可添加总标目。 按其内容,分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对象,在横标目上,谓语 是统计指标,在纵标目上。 设计良好的统计表按“主语——谓语——数字”自左向右的 顺序阅读。

资料档案整理与归档管理制度

资料档案整理与归档管理制度

资料档案整理与归档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的资料档案整理与归档管理工作,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做到信息快速准确共享,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企业员工,包含各部门经理和员工。

第三条资料档案包含各类文件、复印件、电子文件、报告、合同、协议、备忘录等。

第四条资料档案整理与归档工作由企业管理负责人负责引导,并由各部门经理和员工具体落实。

第二章资料档案整理管理第五条各部门应建立特地的档案室,统一负责资料的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档案室应具备良好的环境设施,保证资料的安全和完好。

第六条各部门应订立资料整理计划,依照肯定的时间周期对资料进行整理,确保资料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第七条资料整理应依照分类、排序、标注等原则进行,保证资料的易查找和阅读。

第八条资料整理过程中,应清理无效文件和复印件,避开冗余和重复存档。

第九条资料整理完成后,应制作认真的目录清单,并将其粘贴在文件夹或盒子上,以便查阅。

第三章资料档案归档管理第十条资料归档应依据企业的文件管理规定,包含文件密级、保密期限、存档期限等要求。

第十一条各部门应将新产生的文件及时归档,不得将文件长时间滞留在办公桌面或电脑上。

第十二条资料归档时应依据文件内容和紧要性进行分类,确保不同类别资料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或盒子内,并进行标注。

第十三条资料归档时应填写归档登记簿,记录文件名称、归档时间、归档位置等信息,以备查询和追溯。

第十四条归档文件的外包装应标注清楚的标签,包含文件名称、归档单位、归档日期等要素。

第十五条归档文件的存放位置应定期检查和整理,保持档案室的乾净和秩序。

第四章资料档案保管管理第十六条档案室应建立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确保资料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性。

第十七条凡需要取阅档案资料的人员,应填写档案借阅登记表,并经相关部门和档案管理员审批通过后方可取阅。

第十八条资料借阅期限一般不得超出7日,超出期限需重新申请延期,并经相关部门批准。

生物统计第二章资料的整理与描述

生物统计第二章资料的整理与描述
样本容量;
大样本与小样本; 随机样本(random sample);
非随机样本(non-random sample)。
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由样本推断总体虽然有很大可靠 性,也有一定错误率。俗语说“不 可不信,不可全信”,这是我们对 待统计推断的正确态度。
2、参数与统计数 用总体的全体观察值计算的、描述总 体的特征数称为参数(parameter)。
玉米的穗行数等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二)质量性状资料
质量性状是指只能观察而不能测量的性状。
如花药、种子、果实、叶片的颜色、籽粒的
饱满度、芒的有无等。 质量性状本身不能用数值表示,要获得这 类性状的资料,须对其观察结果作数量化
处理。数量化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种:

统计次数法 评分法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1、统计次数法
在一定的总体或样本内,根据某一质量性状的
类别统计其次数,以次数作为质量性状的数据。
【例如】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 【例如】 玉米果穗 杂交试验,统计F2不同花色植株, 上甜粒与 在1000个F2植株中,红花266株、 非甜粒的 分离比率。 紫花494株、白花240株。 这种利用统计次数法对质量性状 数量化得来的资料又叫次数资料。
这一条件的约束,能自由变动的
离均差的个数是 n-1 。当 n-1 个离均差确定 后,第n个离均差也就随之而定,不能再任 意变动。
【例】有5个观察值3、4、6、8、9,其平均数6。
5个察值的离均差为-3,-2,0,2,3,满足:

(x x) 0
一般,在计算离均差平方和时,若约束条 件为k个,则其自由度dƒ=n-k。
如:总体平均数 ---- μ

资料管理制度(办法)

资料管理制度(办法)

资料管理制度(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内部的资料管理工作,有效保护和利用企业资源,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资料的收集、整理、存储、利用和销毁工作。

第三条公司内部各部门应当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确保资料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第四条资料管理工作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第五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资料管理部门,负责资料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二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第六条公司各部门在收集和整理资料时,应当按照公司规定的文件档案管理规范进行操作。

第七条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责任人应当记录好资料的来源、内容、格式和存放位置,以便于日后的查找和利用。

第八条各部门应当定期清理和整理自己部门的资料,将已经失效或者过期的资料进行淘汰和销毁。

第九条重要的资料应当及时备份,以防止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资料丢失和损坏。

第三章资料的存储和保管第十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资料存储和保管制度,确保资料的安全和完整。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采取物理和电子两种方式进行资料存储,确保数据的备份和安全。

第十二条资料的存储和保管地点应当设置标识牌,明确标注存放的资料种类、数量和存放期限。

第十三条存放资料的场所应当保持干燥、通风和安全,严禁火灾和盗窃等违法活动。

第十四条负责资料存储和保管的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巡查和检查,确保资料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章资料的利用和传递第十五条公司内部各部门在利用和传递资料时,应当严格遵守公司的相关规定,保护资料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第十六条资料传递的方式应当采取加密和授权访问的方式,确保资料的安全传递。

第十七条负责资料利用和传递的人员应当对传递的资料进行记录和备份,以便于日后的查找和追溯。

第十八条资料的利用范围应当严格控制,不得超出规定的权限范围进行利用。

第十九条重要的资料外传时,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授权,确保资料的安全。

第五章资料的销毁和归档第二十条资料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公司内部资料进行清理和淘汰,将失效和过期的资料进行销毁。

体育统计第二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体育统计第二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实验法在体育统计中应用
实验法定义
实验法是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或处理,然后观察其变化并收集数据的方 法。
实验法在体育统计中的应用举例
研究不同训练方法或营养补充对运动员体能、技能的影响。
实验法的优缺点
优点在于可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探究因果关系,缺点在于实验环境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且实验对象数量有限,可能存在抽样误差。
数据筛选失误
在对数据进行筛选处理时,可能由于筛选条件设 置不当或误删重要数据等原因,导致分析结果失 真。
提高数据质量和可靠性的措施
加强培训和管理
对观察员和录入员进行专业培 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意 识;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对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 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采用先进技术和方 法
体育统计第二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目录
• 体育统计资料概述 • 体育统计资料收集方法 • 体育统计资料整理步骤 • 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 • 案例分析:某次比赛成绩统计资料收集与
整理 • 总结与展望
01 体育统计资料概述
体育统计资料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体育统计资料是反映体育现象数量特 征的数据和信息,是进行体育科学研 究的基础。
重要性
体育统计资料对于了解体育现象的本 质和规律,预测体育发展趋势,制定 体育政策,评估体育工作效果等具有 重要意义。
体育统计资料来源与分类
来源
体育统计资料主要来源于各类体育比 赛、体育活动、体育组织、体育科研 等方面的原始记录和统计数据。
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体育统计资料可分 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照时间可分为定 期资料和不定期资料,按照性质可分 为数量资料和质量资料等。
分析结果

生物统计学 第二章 资料的整理

生物统计学 第二章 资料的整理

1.6 划线归组,作次数分布表
资料的整理
规律:螭(chi)霖体长变异范围在7-16;大部分数据集中在9-13; 分布的中心趋向11.5;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趋势。
资料的整理
2.间断性资料(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表 单向分组法进行整理。常用变量的自然数值进 行分组,每组用一个变量值表示。然后把各个观察 值归入相应的组内。
资料的整理
1.5 确定组限 组下限=组中值-1/2组距;组上限=组中值 +1/2组距。本题:第一组下限=7.5-1/2*1=7,上 限7.5+1/2*1=8,所以,本题的分组为7-8;8-9; 9-10;…。 约定:当各组上限为整数时减去0.1,一位小 数时减去0.01; 本资料的分组可改写为7-7.9;88.9;…;这个样可解决临界值‘8’的分组归属。 这样8就归为第二组。
资料的整理
圆形图 用于表示计数资料、质量性状资料或半 定量资料的构成比例。 图1.某渔场鱼苗放养情况 鲢鱼 鲤鱼 鳜鱼 草鱼
524
351
126
438
资料的整理
线图
用于表示事物或现象随时间而变化发展的情况
资料的整理
多边形图 用于表示连续性资料的次数分布。横 轴表示组中值,纵轴表示次数。
30 25
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整理
2、统计图 直观清楚的表示数据分布规律,常用于PPT等报告。 2.1 基本要求 标题简明扼要,列于图的下方。 纵、横两轴应有刻度,注明单位。 横轴由左至右、纵轴由下而上,数值由小到大。 图中需用不同颜色或线条代表不同事物时,应有
图例说明。
资料的整理
2.2 范例 长条图 展示某一指标划分属性种类或等级的次数 或频数分布。
样本含量(n) 10—100 100—200 200—500 500以上 组 数 7—10 9—12 12—17 17—30

第二章 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第二章  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 决定着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成败
统计调查与试验方法的区别: 统计调查是以实际发生的结果为依据,研 究哪些因素对结果产生了影响;而试验是从 控制条件出发,通过改变某一因素的数据观 察对试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二、次级资料的收集 1.公开的出版物 2.来源于内部调查的数据
局限
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总体单位
调查单位
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报表制度
总体单位
调查单位
可以全面调查, 可以全面调查,但 通常是调查限定规 模以上的总体单位
2. 普查(census )
普查是一种专门调查,它是为了某种特定 普查 目的而对总体中所有个体进行的一次性的全 面调查 。
作用
可以收集总体全面、准确的数据资 可以收集总体全面、 料,收集统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反 映重大国情国力的基本统计信息
三、统计调查方法
1.观察法(observation research) 就是由调查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调查 对象的有关资料 2.自填法(self-reports research) 即由被调查对象按调查者制定的调 查表自行填报的方法
3.访问法 访问法(interview research) 访问法 是指由调查人员直接对被调查者 进行询问并记录调查结果的方法
(一)非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 1.方便抽样(convenience samples) 方便抽样( 方便抽样 ) 就是在选择样本时以方便为原则, 就是在选择样本时以方便为原则,是选择样 本和搜集资料的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 2.主观抽样(judgment samples) 根据个人的主观意识来选择总体中有代表性 个体的方法,在我国也称为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资料的整理第一节资料的分类一)有效数值(一)数值:有量纲表示事物大小和尺度的数(二)有效数字的识读小数点后第一位不为零的数字读起,小数点之前的零不算。

(三)有效数字的定位与计算1.以读取仪器中最小刻度以下再估读一位作为有效数字,所有变数的有效位数一致。

2.有效数字运算的结果有效位数不能高于运算因子中的最小位数。

3.常数的有效位数据需要而定。

4.“四舍六入五取双”原则5.大于四位平均有效数字加大一倍。

二)数据的分类正确地进行资料的分类是资料整理、统计归纳的前提。

数据按其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性状资料、质量性状资料和半定量(等级)资料三大类。

一、数量性状资料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是指能够以量测或计数的方式表示其特征的性状。

观察测定数量性状而获得的数据就是数量性状资料( data of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数量性状资料的获得有量测和计数两种方式,因而数量性状资料又分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两种。

(一)计量资料指用量测方式获得的数量性状资料,即用度、量、衡等计量工具直接测定获得的数量性状资料。

其数据是用长度、容积、重量等来表示。

资料观测值不一定是整数,两个相邻的整数间可以有带小数的任何数值出现,其小数位数的多少由度量工具的精度而定,变异是连续性的。

称为连续性变异资料。

(二)计数资料指用计数方式获得的数量性状资料。

各个观察值只能以整数表示。

各观察值是不连续的,称为不连续性变异资料或间断性变异资料。

二、质量性状资料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是指能观察到而不能直接测量的性状,如颜色、性别、生死等。

这类性状本身不能直接用数值表示,须对其观察结果作数量化处理,其方法有以下两种:(一)统计次数法在一定的总体或样本中,根据某一质量性状的类别统计其次数,以次数作为质量性状的数据。

例如,在研究猪的毛色遗传时,白猪与黑猪杂交,子二代中白猪、黑猪和花猪的头数分类统计如下表。

表2-1 白猪和黑猪子二代的毛色分离情况这种由质量性状数量化得来的资料又叫次数资料。

(二)评分法对某一质量性状,因其类别不同,分别给予评分。

例如,在研究猪的肉色遗传时,常用的方法是将屠宰后2时的猪眼肌横切面与标准图谱对比,由浅到深分别给予1 5 分的评分,以便统计分析。

三、半定量(等级)资料(semi-quantitative or ranked data)指将观察单位按所考察的性状或指标的等级顺序分组,然后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次数而得的资料。

资料既有次数资料的特点,又有程度或量的不同。

如粪便潜血试验的阳性反应是在涂有粪便的棉签上加试剂后观察颜色出现的快慢及深浅程度分为六个等级;又如用某种药物治疗畜禽的某种疾病,疗效分为“无效”、“好转”、“显效”和“控制”四个级别;然后统计各级别的供试畜禽数。

半定量资料在兽医研究中是常见的。

三种不同类型的资料相互间是有区别的,但有时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统计方法的要求将一种类型资料转化成另一种类型的资料。

例如,兽医临床化验动物的白细胞总数得到的资料属于计数资料,根据化验的目的,可按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不正常分为两组,清点各组的次数,计数资料就转化为质量性状次数资料;如果按白细胞总数过高、正常、过低分为三组,清点各组次数,就转化成了半定量资料。

第二节资料的整理一、资料的检查与核对目的在于确保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完整性指原始资料无遗缺或重复。

正确性是指原始资料的测量和记载无差错或未进行不合理的归并。

检查中要特别注意特大、特小和异常数据(可结合专业知识作出判断)。

对于有重复、异常或遗漏的资料,应予以删除或补齐;对有错误、相互矛盾的资料应进行更正,必要时进行复查或重新试验。

二、资料的整理方法当观测值不多(n≤30)时,不必分组,直接进行统计分析。

当观测值较多(n>30)时,宜将观测值分成若干组,以便统计分析。

将观测值分组后,制成次数分布表,即可看到资料的集中和变异情况。

(一)计数资料的整理现以50枚受精种蛋孵化出雏鸡的天数为例,说明计数资料的整理。

——单项式分组法。

用样本变数的自然值进行分组,每组组值均用一个变数值表示,然后将每个变数归入相应的组内,统计频数,最后制成频数分布表。

表2-2 50枚受精种蛋孵化出雏鸡的天数小鸡出壳天数在19─24天范围内变动,有6个不同的观察值。

用各个不同观察值进行分组,共分为6组,可得表2-3形式的次数分布表。

表2-3 50枚受精种蛋出雏天数的次数分布表——合并分组法有些计数资料,观察值较多,变异范围较大,若以每一观察值为一组,则组数太多,而每组内包含的观察值太少,资料的规律性显示不出来。

对于这样的资料,可扩大为以几个相邻观察值为一组,适当减少组数,这样资料的规律性就较明显。

例如观测某品种100只蛋鸡每年每只鸡产蛋数(原始资料略),其变异范围为200 299枚。

表2-4 100只蛋鸡每年产蛋数的次数分布表(二)计量资料的整理——组距式分组法计量资料在分组前需要确定全距、组数、组距、组中值及组限,然后将全部观测值划线计数归组。

【例2.1】将126头基础母羊的体重资料(见表2-5)整理成次数分布表。

表2-5 126头基础母羊的体重资料单位:kg1、求全距全距是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又称为极差(range),用R表示,即R=Max(x)-Min(x)本例R=65.0-37.0=28.0(kg)2、确定组数组数的多少视样本含量及资料的变动范围大小而定,一般以达到既简化资料又不影响反映资料的规律性为原则。

组数要适当,不宜过多,亦不宜过少。

分组越多所求得的统计量越精确,但增大了运算量;若分组过少,资料的规律性就反映不出来,计算出的统计量的精确性也较差。

一般组数的确定,n <50,5-6组,n >50,7-20组。

表2-6 样本含量与组数本例中,n=126,根据表2-6,初步确定组数为10组。

3、确定组距每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组距,记为i。

分组时要求各组的组距相等。

组距(i)=全距/组数本例i=28.0/10≈3.0 (一般用整数、避免计算的麻烦)4、确定组限及组中值各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称为组限。

最小值称为下限,最大值称为上限。

每一组的中点值称为组中值,是该组的代表值。

组中值与组限、组距的关系如下:组中值=(组下限+组上限)/2=组下限+1/ 2组距=组上限-1/2组距相邻两组的组中值间的距离等于组距,当第一组的组中值确定后,加上组距是第二组的组中值,其余类推。

组距确定后,选定第一组的组中值。

为了避免第一组中观察值过多,第一组的组中值以接近或等于资料中的最小值为好。

第一组组中值确定后,该组组限即可确定,其余各组的组中值和组限也可相继确定。

注意,最末一组的上限应大于资料中的最大值。

表2-5中,最小值为37.0,第一组的组中值取37.5,因组距已确定为3.0,所以第一组的下限为:37.5-(1/2)×3.0=36.0;第一组的上限也就是第二组的下限为:36.0+3.0=39.0;第二组的上限也就是第三组的下限为:39.0+3.0=42.0,……,以此类推,一直到某一组的上限大于资料中的最大值为止。

于是可分组为:36.0 − 39.0,39.0 − 42.0,……。

为了使恰好等于前一组上限和后一组下限的数据能确切归组,约定将其归入后一组。

通常将上限略去不写。

第一组记为36.0 −,第二组记为39.0 −,……5、归组划线计数,作次数分布表分组结束后,将资料中的每一观测值逐一归组,划线计数,然后制成次数分布表。

表2-7 126头基础母羊的体重的次数分布表划线时,不要重复或遗漏,各组次数相加,结果应与样本含量相等。

在分组后所得实际组数,有时和最初确定的组数不同,如第一组下限和资料中的最小值相差较大或实际组距比计算的组距为小,则实际分组的组数将比原定组数多;反之则少。

(三)质量性状资料、半定量(等级)资料的整理对于质量性状资料、半定量(等级)资料,可按性状或等级进行分组,分别统计各组的次数,然后制成次数分布表。

表2-8 F2代山羊的有角无角分离情况表2-9 仔猪死亡情况第三节常用统计表与统计图一、统计表(一)统计表的结构和要求统计表由标题、横标目、纵标目、线条、数字及合计构成,其基本格式如下表:表号标题编制统计表的总原则:结构简单,层次分明,内容安排合理,重点突出,。

具体要求:1、标题简明扼要、准确地说明表的内容,有时须注明时间、地点。

2、标目标目分横标目和纵标目两项。

横标目列在表的左侧,表示事物的主要标志;纵标目列在表的上端,说明横标目各统计指标内容,并注明计算单位,如%、kg、cm等等,用/隔开。

3、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数字以小数点对齐,小数位数一致,无数字的用“─”表示,数字是“0”的,则填写“0”。

4、线条三线图:表的上下两条边线略粗,总横标目、纵标目间及合计用细线与下面横标目、纵标目分组及合计分开,表的左上角一般不用斜线。

(二) 统计表的种类1、简单表由一组横标目和一组纵标目组成,纵横标目都未分组。

表2-10 某品种鸡杂种二代冠形分离情况2、复合表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横标目与一组纵标目结合而成,或由一组横标目与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纵标目结合而成,或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横、纵标目结合而成。

表2-11 几种动物性食品的营养成分二、统计图长条图(bar chart) 、园图(pie chart)、线图(linear chart) 、直方图(histogram)和折线图(broken-line chart)等。

一般,计量资料采用直方图和折线图,计数资料、质量性状资料、半定量(等级)资料常用长条图、线图或园图。

(一)统计图绘制的基本要求1、标题简明扼要,列于图的下方。

2、纵、横两轴应有刻度,注明单位。

3、横轴由左至右、纵轴由下而上,数值由小到大;图形长宽比例约5:4或6:5。

4、图中需用不同颜色或线条代表不同事物时,应有图例说明。

(二)常用统计图及其绘制方法1、长条图用等宽长条的长短表示按指标划分属性种类或等级的次数或频率分布。

如果只涉及一项指标,则采用单式长条图;如果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标,则采用复式长条图。

注意以下几点:(1)纵轴尺度从“0”开始,间隔相等,标明所表示指标的尺度及单位。

(2)横轴是长条图的共同基线,应标明各长条的内容。

长条的宽度要相等,间隔相同。

间隔的宽度可与长条宽度相同或者是其一半。

(3)在绘制复式长条图时,将同一属性种类、等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指标的长条绘制在一起,各长条所表示的指标用图例说明,同一属性种类、等级的各长条间不留间隔。

2、园图用于表示计数资料、质量性状资料或半定量(等级)资料的构成比。

所谓构成比,就是各类别、等级的观测值个数(次数)与观测值总个数(样本含量)的百分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