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合集下载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43
二、下肢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一)髋关节屈曲
患者仰卧位,骨盆紧贴床面。评定者将角 度尺中心置于股骨大转子,固定臂与躯干腋中 线相平行,移动臂为股骨纵轴,屈曲髋关节至 最大范围。
参考值0°~120°(图2-23)。
2021/5/27
45
(二)髋关节伸展
患者俯卧位,骨盆紧贴床面,双足在床缘 外。评定者将角度尺中心置于股骨大转子,固 定臂与躯干腋中线相平行,移动臂为股骨纵轴, 伸展髋关节至最大范围。
三、关节活动度测量的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
· 有下列情况存在时,AROM和PROM测量操作应特 别谨慎:
①关节或关节周围炎症或感染。 ②关节半脱位。 ③关节血肿.尤其是肘.髋或膝关节血肿. ④怀疑存在骨性关节僵硬。 ⑤软组织损伤如肌腱、肌肉或韧带损伤:
三、关节活动度测量的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
· 注意药物对ROM测量结果的影响。被测者 服用镇痛剂时可能会抑制患者对疼痛的反应; 患者服用肌松弛剂期间.关节运动度可能过大。
中点的部分。
如图:
二、关节活动度的分类
由于关节的活动包括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故关节活动 度也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活动度两大类。
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 是指通过患者主动、随意运动达到的关节活动范围。
被动关节活动度(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 是指肢体被动运动达到的关节活动范围。
(二)体位
确定关节运动范围的方法:中立位法,即 将解剖学立位(图6-4)时的肢位定为“零”起 始点,
测量旋转度时则选正常旋转范 围的中点作为“零”起始点。
检查者要保证被测者体位舒 适,测量在全关节活动范围不 受限的解剖位上进行。

简易上肢功能评价

简易上肢功能评价

简易上肢功能评价上肢功能评价是指对人体上肢活动的能力进行客观、系统的测量和评估。

通过上肢功能评价,可以了解患者上肢的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和功能状况,为临床上的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种常用的简易上肢功能评价方法。

首先是上肢活动范围的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上肢主动活动范围和被动活动范围两种。

主动活动范围是指患者自己完成的上肢活动范围,可以使用量角器等工具进行测量。

被动活动范围是指治疗师或评估员通过施加外力使患者的上肢进行活动,以评估其关节的可动度。

通过测量上肢活动范围,可以了解患者上肢关节的活动度,判断是否存在关节僵硬或关节功能障碍。

其次是力量的评价,上肢力量评价主要包括手握力和肌肉力量。

手握力是指患者握持物品的力量,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手力计和挠指测力仪。

肌肉力量评价是通过评估患者上肢肌肉的主动收缩力量来进行的,可以使用手推力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力量评价可以了解患者上肢肌肉的力量水平,判断是否存在肌力减退或肌无力等问题。

再次是协调性的评价,上肢协调性主要包括手眼协调和手指协调。

手眼协调是指患者上肢活动和视觉感知的协调能力,可以通过要求患者进行手部操作或球类运动等活动进行评价。

手指协调是指患者手指运动的协调能力,可以通过要求患者进行精细动作或手指灵活度测试进行评价。

协调性评价可以了解患者上肢运动的协调程度,判断是否存在运动协调障碍或运动失调等问题。

最后是功能状况的评价,上肢功能状况是指患者上肢的日常功能表现,包括抓握物品、用餐、穿衣、洗澡等日常生活活动。

评价方法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日常活动、询问患者的生活能力和采用功能测评工具进行评估。

功能状况评价可以了解患者上肢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表现,判断是否存在日常生活功能障碍或自理能力下降等问题。

通过上述简易上肢功能评价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患者上肢的活动范围、力量、协调性和功能状况,为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的上肢功能评价方法可以相互补充,综合评估患者的上肢功能,为康复治疗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关节活动度测量图解-关节角度测量表

关节活动度测量图解-关节角度测量表

关节活动度测量图解(数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为准) 一、颈部活动度中立位:面向前,眼平视,下颌内收。

颈部活动度为: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侧屈各45°:左右旋转各60°—80°。

二、腰部活动度腰椎中立位不易确定。

前屈:测量数值不易准确,患者直立,向前弯腰,正常时中指尖可达足面,腰椎呈弧形,一般称之为90°。

后伸:30°。

侧屈:左右各30°.侧旋:固定骨盆后脊柱左右旋转的程度,应依据旋转后两肩连线与骨盆横径所成角度计算。

正常为30°。

三、肩关节活动度屈曲:开始位置:仰卧位;臂位于躯干侧方用手心朝下。

测量方法:矢状面。

避免连带动作:弓背。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伸展:开始位置:俯卧位;臂位于躯干两侧且手心朝下。

测量方法:矢状面.避免连带动作:肩抬离台面.转动躯干.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固定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外展:开始位置:仰卧位,上肢放在身体两侧。

测量方法:前面观(必须向外侧最大限度地旋转肩关节.避免连带动作:躯干向侧方运动.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肩关节前面,并与肩峰成一直线。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中线.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内旋:开始位置:仰卧位;臂外展至90°;肘关节屈曲90°且手心向下:前臂垂直于地面。

测量方法:横断面.避免连带动作:伸展肩关节。

旋转躯干。

改变肩肘关节初始角度。

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垂直轴。

固定臂垂直于地面。

活动臂平行于前臂中心。

外旋:开始位置:仰卧位;臂外展至90°;肘关节屈曲90°且手心向下,前臂垂直于地面. 测量方法:横断面。

避免连带动作:弓臂,旋转躯干,改变肩、肘关节角度.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垂直轴。

【康复治疗手册】 上肢功能评定表

【康复治疗手册】 上肢功能评定表

康复治疗手册】上肢功能评定表康复治疗手册】上肢功能评定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表概述上肢功能评定表是用于评估患者上肢功能的工具,旨在帮助康复医师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能力,并制定相应康复治疗计划。

本评定表包括上肢动作、力量、协调性等多个方面的评估指标,从而全面了解患者的上肢功能水平。

使用指南1.评定表包含的各项指标在每一指标后面用阿拉伯数字标注,代表该指标的分值。

2.康复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能力,将相应的分值标注在对应指标下方的方框内。

3.根据患者的总分,可以判断出患者的上肢功能水平。

评定项目及分值1.关节活动范围(20分)使用测量工具(例如测量尺或角度仪)测量以下关节的活动范围,根据患者的实际活动范围给出相应分值。

肩部活动范围(5分)肘部活动范围(5分)腕部活动范围(5分)指关节活动范围(5分)2.功能性动作评定(30分)根据患者完成以下功能性动作的能力,给予相应分值。

每个动作的难度递增,难度越大的动作分值越高。

抓取纸张(3分)拧开瓶盖(4分)给自己系鞋带(5分)吃饭时使用餐具(6分)按键输入(7分)用剪刀剪纸(5分)3.力量评定(20分)使用手持力量计等工具,评定患者的上肢力量。

根据实际测试结果给出相应分值。

肩部屈曲力量(5分)肘部屈曲力量(5分)腕部伸展力量(5分)握力(5分)4.协调性评定(30分)通过让患者进行协调性训练项目的表现,评定患者的上肢协调能力。

根据实际表现给出相应分值。

模拟画圆(5分)模拟写字(8分)模拟叠纸(5分)模拟点按键(7分)模拟抓取动作(5分)请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评定项目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计划。

使用本评定表有助于准确评估患者上肢功能水平,有效指导康复治疗。

评定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舒适程度,确保评定过程的安全和准确性。

评定结果可用于跟踪患者康复进展,并进行康复方案的调整。

以上是【康复治疗手册】上肢功能评定表的内容。

希望本评定表能够为康复医师提供有益的工具,帮助患者恢复上肢功能。

试述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注意事项。

试述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注意事项。

试述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注意事项
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关节的运动范围和功能状态。

以下是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应注意的事项:
1.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量角器、角度计和电子测量仪等。

应根据不同的关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 选择合适的体位: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应选择患者舒适、自然的体位。

对于某些关节,如肘关节和腕关节,可以让患者坐在椅子上,手臂放在桌子上,这样可以减少疼痛和不适。

3. 注意测量的角度: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应注意测量的角度。

对于某些关节,如膝关节和踝关节,应测量最大伸展角度和最大屈曲角度。

对于其他关节,如肩关节和髋关节,应测量最大外展角度和最大内收角度。

4. 避免过度用力: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应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引起疼痛和损伤。

如果患者感到疼痛或不适,应停止测量,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5. 重复测量: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应多次测量同一关节的活动范围,并取平均值。

此外,还应在不同时间段内测量关节活动范围,以便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

总之,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操作,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只有遵循上述注意事项,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

上肢活动角度参考标准

上肢活动角度参考标准

上肢活动角度参考标准
首先,上肢活动角度参考标准与人体解剖学有关。

人体上肢包
括肩部、肘部、腕部和手部,每个关节都有其正常活动范围。

例如,肩关节的外展和内收角度约为0-180度,肘关节的屈曲和伸直角度
约为0-145度,腕关节的背屈和掌屈角度约为0-90度。

这些数值可
以作为医学检查和评估的参考,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上肢活动功能
是否正常。

其次,上肢活动角度参考标准与康复医学有关。

对于因疾病、
创伤或手术而导致上肢功能受损的患者,康复医学专业人员可以根
据活动角度参考标准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通过逐步增加运
动幅度和角度,患者可以逐渐恢复上肢的活动功能,提高关节的灵
活性和稳定性。

此外,上肢活动角度参考标准还与辅助性设备的设计和适配有关。

比如,义肢、矫形器和辅助性工具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体上肢
的正常活动范围和角度,以确保设备的舒适性和有效性。

制造商可
以根据活动角度参考标准来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辅助性设备,从
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总的来说,上肢活动角度参考标准在医学、康复和工程领域都
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医学专业人员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制定康复计划,还可以指导辅助性设备的设计和适配。

因此,这些
标准对于促进人体上肢健康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上肢功能评估

常用上肢功能评估

常用上肢功能评估一、基本上肢功能评估:1.握力测试:评估患者手部肌肉力量。

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握力计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握拳或握住物体进行观察评估。

2. 半月弧运动(Semi-Circle Movement):评估患者上肢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协调性。

患者需要将手臂抬起到前方,然后进行半月弧形的运动,观察患者是否能够完成流畅的运动。

3. 上肢功能评估问卷(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naire,DASH):这是一种常用的自我评估问卷,用于评估患者上肢功能的程度。

问卷包括30个问题,涵盖了疼痛、肌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

4. 小物体操作(Peg Board Test):评估患者手指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患者需要将小物体插入指定的孔中,观察患者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率。

5. 上肢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the Upper Extremity):这是一种常用的上肢功能评估工具,用于评估中风等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上肢功能状态。

量表包括33个项目,涵盖了肌力、协调、灵活性和手部功能等方面。

二、特定上肢功能评估:1. 医院获利(Function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这是一种常用的康复评估工具,用于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和康复需求。

FIM评估涵盖了上肢功能、转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交交往等方面。

2. 手部功能测量(Jebsen-Taylor手部功能测试):这是一种常用的手部功能评估工具,用于评估患者的手部协调和操作能力。

测试项目包括握笔、翻卡片、搬移物体等。

3. 卡泼拉评定量表(Chedoke McMaster Stroke Assessment):这是一种用于评估中风患者上肢功能的评估工具。

评估项目包括肌力、关节移动范围、手部功能和协调能力等。

4. 洛波茨基手部功能评估(Lobotsky Hand Function Test):这是一种评估手部功能的常用工具,适用于各种手部病症患者。

关节活动度测量(ROM)

关节活动度测量(ROM)

关运 节动
测角计放置方法
受检体位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正常值


坐位,腕 近 节 指 与掌骨平 与近节骨 伸0-20°


中立位
骨近端 行
平行
屈0-90° (
拇 指 0-30°



同上


远节指 骨近端
与近节指 骨平行
与远节指 骨平行
近 指 间 0100°远指间 0-80°


同上


腕 掌 关 与食指平 与拇指平 0-60°
• 拇指对掌
拇指的对掌动作从中立位开始做外展、 旋转和屈曲的组合运动,因无轴心,所 以对掌能力的检查是用直尺测量拇指尖 端到小指掌指关节的距离来表示。
• 运动终末感:大鱼际肌肌腹与手掌接触, 产生的软组织抵抗或关节囊、拇短伸肌、 腕横韧带的紧张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
指关节
• 掌指关节屈曲 体位:前臂置于支撑面上 固定臂:2-5掌骨纵轴 移动臂:2-5近节指骨纵轴 轴心:掌指关节 正常值: 0-90度
• 伸展 体位:坐位、立位、侧卧位 固定臂:腋中线(体侧垂线) 移动臂:肱骨长轴 轴心:肩峰 正常值:0-50度
• 外展 体位:坐位、立位、仰卧位 固定臂:冠状面肩峰垂线 移动臂:肱骨长轴 轴心:肩峰 正常值:0-180度
• 内收 体位:坐位、立位、仰卧位 固定臂:冠状面肩峰垂线 移动臂:肱骨长轴 轴心:肩峰 正常值:0-45度
纵轴向腕关节沿线的交点 正常值: 0-25度
• 近端指间关节屈曲 体位:前臂置于支撑面上 固定臂:2-5近节指骨纵轴 移动臂:2-5中节指骨纵轴 轴心:指间关节 正常值: 0-100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量角器放置方法
关节运动体位
轴心固定臂移动臂屈、伸
坐或立位,臂置于
体侧,肘伸直
肩峰与腋中线平行
与肱骨纵轴平

外展
坐和站位,臂置于
体侧,肘伸直
肩峰
于身体中线平

肩同上
内旋、外旋
仰卧,肩外展90°,
肘屈90°
鹰嘴与腋中线垂直
与前臂纵轴平

肘屈、伸
仰卧或坐或立位,
臂取解剖位
肱骨外
上髁
与肱骨纵轴平

与桡骨纵轴平

桡尺旋前、旋后
坐位,上臂置于体
侧,
肘屈90°,前臂中
立位
尺骨
茎突
与地面垂直
腕关节背面(测
旋前)或掌面
(测旋后)
屈、伸
坐或站位,前臂完
全旋前
尺骨
茎突
与前臂纵轴平

与第二掌骨纵
轴平行

尺、桡侧偏
移或外展
坐位,屈肘,前臂
旋前,腕中立位
腕背侧
中点
前臂背侧中线第三掌骨纵轴
掌指屈伸
坐位,
腕中立位
近节指
骨近端
与掌骨平行与近指骨平行
指间屈伸同上
远侧指
骨近端
与近侧指骨平

与远指骨平行
拇指
腕掌
内收、外展同上腕掌关节与食指平行与拇指平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