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用途英语(ESP)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ESP翻译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6 — 1 0
作者简介 :左丽芬 ( 1 9 8 3 一 )女 ,英语 语言文 学硕 士,毕业于四川外语 学院,现任 绵阳职业技术 学院人 文科 学系英语教
师,研 究方向 :翻译理论 与实践 ,英语教 学。
77
2 0 1 3 年第3 期
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E S P 翻译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语 专业 学 生 翻译 课 程现 状 调 查 问卷 显 示 ,大 部分
要求也越来越 高。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 人才的专业教育机构之 一 ,其责任也越来越大。 众所周知 ,高职教育的职责在于培 养具有 自主学
习 能 力 、就 业 能 力 、工 作 角色 转换 能 力 以及 业务
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情况不太满意 ,认为翻译课程
E S P( E n g l i s h f o r S p e c i i f c P u r p o s e s )指 的是 专
以文学翻译为主 ,即使 有少数院校在篇章翻译部 分各种文体 翻译都涉及一点 ,但涉足也不深。多
门用途英语 ,源于2 0 世纪6 0 年代 。它 的出现是语 言学 上的又 一 次革 命 。 “ 从语 言学 的角度 来 说 , 专 门用途英语依然是英语 ,是英语在不 同专业范
事的职业 紧密相关 。这与高职 高专教育要求的职 业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不谋而合。
( 三 ) 高职 高专英 语翻译 教学 趋势 的需要
高职 高专教育新一轮改革趋势就是走 “ 工学 结合 ”, “ 校企合作”之路。各大高职高专院校
在 弄清 企 业所 需 多元 化人 才基 础 上 ,制定 培 养 人
围 的 语 言变 体 。” ( 刘法 公 ,2 0 0 1 )E S P 虽然 是 语 言学 上 的 一个 范 畴 ,但 后 来逐 渐 发展 ,被应 用
高职英语教学引入ESP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关 键 词 : 职 教 育 是 培 养 具 有 一 定 实 际 能 力 的应 用 型 高 级 人 才 。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应 以 培 养 应 用 型 专 业 技 术 人 才 为 目标 ,知 识 结 构 以 够 用 为 标 准 . 育 教 学 的 实 施 以 强 化 应 用 为 重 点 , 密 联 教 紧 系 工 作 岗 位 的 实 际 , 出针 对性 和 实 用 性 , 重 对 学 生 能 力 的 突 注 培 养 , 其 毕 业 后 能 成 为生 产 、 设 、 理 、 使 建 管 服务 第 一 线 的 高 等 技术应用型人才。 ESP教 学 模 式 E P 式 , 全 称 是 E g s r p c cP ro e 专 门 用 途 S模 其 n l hf S e i up s ( i o i f 英 语 ) 是 指 与 某 种 职 业 或 学 科 相 关 的英 语 , 目 的 明确 , 很 , 其 有 强 的 针 对 性 。 S 不 只是 一 门课 程 , 是 一 个 完 整 的 教 学 体 系 , EP 也 它 与 英 语 教 学 的 结 合 不 失 为一 种全 新 的英 语 教 学 模 式 。 E P 是 某种 专 门语 言 和方 法 .也 并 非 某 种 专 门 的教 材 , S不 确 切 地 说 .它 是 根 据 学 习 者 的需 要 而 学 习语 言 的一 种 途 径 。 E P 程 不 需 要包 括专 门 的语 言 和 内容 , 重 要 的 是 学 生 参 与 S课 更 的 活 动 , S 强 调 从 专 业 的需 求 出 发 , EP 以实 用 为 导 向 , 职 业 相 与 结 合 . 重 培 养 学 生 的应 用 能 力 。 着 E P 调 的 一 个重 要方 面就 是 从 专 业 的需 求 出发 , 求 一 S强 探 种 英 语 与 专 业 相 结 合 的 方 式 。 以 实 用 为 导 向 , 职 业 紧 密 结 它 与 合 , 重 对 学 生 应 用 能 力 的培 养 。 S 提 出 整 个 英语 教 学 要 “ 注 EP 以 学 生 需 要 为 中 心 ” 而 且 认 为 要 把 英 语 作 为 手段 或 工 具 来 学 习 . 运 用 , 不 仅 仅 是 作 为 一 门语 言 学 科 。 设 计 E P 程 时 , 先 而 在 S课 首 分 析 不 同 学 习 者 的 需 要 ,提 炼 出与 使 用 英 语 达 到 目的 相 适 应 的能力类别及 水平程度 , 以此为依据 , 合 学 习者的基础 , 并 结 确 立 相 应 的 教 学 目标 。 编制 教 材 及 确 定 测 试 方 法 等 , 证 学 生 保 能 在 有 限 的 时 间 内 最 大 限 度 地 获 取 胜 任 将 来 工 作 所 需 的 英 语
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综述

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综述本文旨在探讨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法在海事英语学习中的应用及其研究方法。
我们将简要介绍专门用途英语和海事英语的相关概念和研究背景。
接着,我们将阐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海事英语教学法。
我们将分享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专门用途英语是指针对特定职业或领域而设计的英语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和交际能力。
海事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主要涉及航海、船舶、港口等领域的英语应用。
随着全球海事产业的不断发展,海事英语教学法及其研究逐渐受到广泛。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主要基于语言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
它强调将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真实语境中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海事英语教学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具有以下优势:紧密结合海事行业需求,提高学习者的职业英语能力;通过海事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海事英语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和口语交际能力。
以下是其主要特点及应用实践:听说读写技能训练:通过听力训练、口语交流、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海事英语应用能力。
例如,针对船舶操作、航海图解读等海事场景进行模拟对话,锻炼学习者的听说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海事英语教学法强调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还可以邀请行业内专家进行讲座或分享经验,提高学生与海事领域相关的英语沟通能力。
跨文化交流能力训练:海事英语教学法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通过介绍不同国家的海事法规、航海文化等知识,让学生了解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差异。
同时,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或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沟通能力。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海事英语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
专门用途英语ESP在高职英语教改中应用论文

浅析专门用途英语ESP在高职英语教改中的应用摘要: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是英语基础教学的扩大和延续,是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的一大变革。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esp;高职;英语教学一、esp教学理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与学科相关联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andwaters1987),它不仅涉及语言和语言学知识,教育学知识,还涉及到各行业的专业知识,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某一特定环境中英语的应用能力。
英国学者paulinerobinson指出: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
因此,学习者不仅仅是简单地学习几个英语单词,而是通过学习专业的英语文章来掌握相关的专业信息和知识。
esp教学重点是通过对专业英语文章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了解背景文化,从而达到掌握语言并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esp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两个教学阶段。
”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安排上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和专业英语阶段。
高职培养的是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英语教学要以实用为主,以培养学习者学以致用的英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以及将来的就业需要应该是密切相关的。
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一门语言课的内容越接近于学生的功能需求,语言教学就越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主要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侧重于对词汇语篇结构的分析。
esp教学侧重于对专业词汇及专业术语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英语阅读相关文献、报告的能力。
专门用途英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

专门用途英语(ESP)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专门用途英语(ESP)是一种特殊目的的英语学习和教学方法,旨在满足特定领域或专业的语言需求。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和全球化的发展,ESP的研究和实践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ESP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ESP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通过需求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习者在特定领域中需要掌握的语言技能和知识。
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以获取学习者的意见和建议。
还可以通过分析特定领域的语料库,来确定学习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使用的语言内容。
二、语料库分析语料库分析是ESP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特定领域的语料库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领域中常用的词汇、短语和句型结构,从而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依据。
语料库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习者在特定领域中需要掌握的语言功能和交际策略,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支持。
三、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ESP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任务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学习者在特定领域中需要完成的语言任务,包括书面和口头交际任务。
任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为教学设计提供指导。
在任务分析中,我们可以采用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以获取学习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完成的语言任务。
四、评估方法评估是ESP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ESP研究中,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定期的笔试、口试和实际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
还可以借助学习者的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以获取更全面的评估信息。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英语学习和教学方法,它能够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在特定领域中的语言需求。
在ESP的研究和实践中,需求分析、语料库分析、任务分析和评估方法是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
只有通过全面的研究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并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
ESP课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ESP课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关键词:ESP课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应用引言ESP课程教学是现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一重要部分,其存在具有较强的现实使用意义。
高职院校中的ESP教学是高校英语教学从普遍教育走向专业教育的过程,研究ESP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有助于高职院校合理有效地开展ESP课程。
本文对ESP课程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找出高职院校ESP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问题加以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改变建议。
一、ESP课程相关概念ESP全称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译为专门用途英语。
ESP课程也就是为了满足专门的英语学习需求,而设立的英语课程。
所以ESP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针对性强。
所以将ESP课程引入高高职英语教学中去,满足了当今社会高职英语专业性教学的要求。
ESP课程不仅能满足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英语教学需求,还能显著的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效果。
二、ESP课程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ESP课程虽然被广泛应用,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程界定模糊ESP课程,主要是根据英语专业性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来设置。
有的高职院校对ESP的专业性了解不够透彻,只认为ESP就是将某个专业的知识同英語教学相结合,忽视了ESP课程本身的教学体系[1]。
这样的ESP课程,没有太大的课程深度,无法深入教学专业性强和需要专门应用的英语种类。
还有的高职院校对ESP课程不够重视,只引进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不注重学校专业与ESP课程的匹配度,造成了ESP课程内容混乱,学生专业学习与ESP内容并不相关,不符合教学目标和学习需求。
(二)教材编写不到位ESP教材是ESP课程的核心,教材的编写决定了ESP课程的深度。
但现阶段高职院校的ESP课程教材,有的编写较为老旧,专业术语较少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EPS需求。
还有的ESP教材对专业性语言、实用性语言涉及较少。
还有的ESP教材,对ESP教学的训练内容把握不够多,只重视对ESP与专业内容或者专业用语的讲解,缺少ESP语言运用的训练,课程实用性不强。
专门用途英语

关于在牡丹江医学院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王丽群闫秀静杨林(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外语部,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摘要::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已经在全国众多高等学校蓬勃兴起。
本文从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外语的现状入手,结合医学院学生的实际需要,提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应是牡丹江医学院公共英语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共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ESP);通用英语;学生需求Abstract: the ESP teaching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universities The research combines the students’real ne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 English for non-English majors in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finally shows ESP’s prospect of development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for non-English majors;ESP;EGP;student need一.引言专门用途英语,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
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即由于特定行业的需要,学习者需要达到在某些学科内使用英语的能力。
二是有特殊的内容,即专门化的内容。
( 刘法功, 2003) 据Hutchinson and Waters的语言教学理论,专门用途英语的主要分支领域有科技英语、经贸英语及社科英语,在这三个领域下均可各自再分出不同学科的学术用途及相关职业用途英语,如科技英语分支下的医学学术英语、技术员职业英语,经贸英语分支下的经济学术英语、秘书职业英语,社科英语分支下的心理学学术英语、教师职业英语等。
(Hutchinson T and Waters ,1987)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间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日益加深。
试论ESP在高职类院校实施的可行性

试论ESP在高职类院校实施的可行性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
它是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以专业需求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
迄今为止,ESP理论发展经历了语域分析、语篇分析、目标环境分析、技能与策略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五个阶段。
欧洲的ESP多侧重于对专业用途语言的描写;英国的ESP研究更偏重于ESP大纲和ESP课程设计;而美国和加拿大,人们更重视ESP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综合来看,其本体及其课程教学在世界范围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已经具有了“无可争议的、广为接受的地位。
”自1995年开始实施“211工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除重点扶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的本科高校外,一大批重点发展的高职高职学校也愈来愈受到重视。
特别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社会对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大大增加。
ESP是根据某一特定专业设置的英语课程。
随着各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各大院校的教学培养目标也随之改变, 无论是研究型人才还是技术型人才,都需要具备能够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英语的能力。
当前高校英语课程设置往往是“基础英语+通识教育”模式,而课程设置成功与否很大部分是看其是否适合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因此,课程设置模式不应仅仅定位为学术英语或人文类英语,而应与时俱进地与相关专业英语有机整合优化,进一步明确“英语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这一理念,摆脱高职英语对普通高校英语教学的附属关系,走出高职英语教学的特色之路,并结合学校实际实践ESP课程教学,探索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门用途英语(ESP)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及培养目标对英语教学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本文借用需求分析理论,以河南某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该校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现状。
结合调查结果和分析,提出引入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模式,并探讨它的可行性。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专门用途英语(esp);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281-02
一、引言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以及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应运而生,它是我国高校教育体系的一个有益补充。
由于合作办学项目对教学的特殊要求就是双语授课或是全英授课,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专业课程中的学习效果,这就对学生在其专业课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以河南某高校国际教育学院2011级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该院的教学现状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提出引入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模式,并探讨它的可行性。
二、需求分析(need analysis)理论
需求分析是指在课程设置之前,对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要求作出准
确的评估和分析,从而为接下来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提供客观依据。
robinson把需求分析分为目前情景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前者指重在分析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和下一阶段他们对学习的期待;后者则分析未来的工作环境可能对学习者提出的要求,及学习者对这种需求的态度。
在此基础上,hutchinson and waters提出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需求:一是必要:指的是学习者为了能有效应对目的情境而需知道的知识;二是缺乏:指的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目的情境需要具备的知识之间的差距;三是期许:指的是不同的学习者对课程不同的期许和希望。
在中外合作办学这个特殊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明确目标的前提就是要做好需求分析,只有全面的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定位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
三、研究设计及结果分析
本研究设计就借鉴了需求分析理论,设计问卷并做出统计。
(一)研究对象
笔者以河南某高校国际教育学院2011级艺术设计、音乐教育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于该院的英语课程集中在大学一年级完成,2011级学生正在参与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英语教学的感知比较清晰,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他们对于当前英语教学的感受和自身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
(二)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之初,笔者对2011级艺术设计和音乐教育专业的部分
学生和任课老师做了访谈,结合自身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设计了问卷初卷,进而在对初卷抽样与访谈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编排。
本次问卷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二是课时安排;三是英语教材选取与教学内容;四是教师授课方式;五是对于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
问卷设计共包括17个题目,目的在于发现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对于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合理化建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206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为182份。
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调查发现,90%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很重要;大部分学生(60.6%)认为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以后就业和继续深造打基础;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22.3%)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应付考试或考证。
尽管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不尽相同,但都说明了本院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有着迫切的要求,学习态度比较积极。
在问到学生对目前英语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是,有近半数的学生(48.7%)的学生持不满意的态度,认为目前的英语教学对于与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帮助不大,这也反映出该院英语教学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
2、对当前英语教学的认知需求
在课时安排方面,学生对于目前每周12课时的英语课时安排基
本满意(56.5%),仍有部分学生(43.2%)认为课时安排相对过于集中,应该延续到大学二年级整个学年或者二年级上个学期,这也说明了学生对于英语教学的课时安排存在争议,目前的英语课时安排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材选取方面,虽有62.4%的学生对教材内容基本满意,认为教材内容基本能满足学习需求,但当问及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将英语知识与你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时,有76.7%的学生选择“完全没有”,15.8%的学生选择“有一些”,这也反映出教师在授课中太过于倚重教材,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实际,近八成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内容,以便在专业双语课程中的学习能够游刃有余,可见学生对于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和需求。
关于教师的授课方式和课堂组织形式,75.9%的学生选择增加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交互式课堂学习形式,68.2%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文、词汇及练习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交际时间很少或没有,这与学生的期许完全不符。
另外,在问及英语学习主要途径时,80%的学生选择了课堂教学,只有12.5%的学生在选择课堂教学的同时选择了其他的自主学习方式,这也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3、对引入专业英语教学与学习的建议
调查发现,提及引入专业英语时,89.7%的学生表示非常赞同,认为应该开设与他们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使英语学习为专业服
务,同时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准备。
其中56%的学生认为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的比例和开设时间应为1:1,各开设一个学年,基础英语(大一)为起点,专业英语(大二)为拓展,另有32.4%的学生选择0.5:1,基础英语开设一个学期(大一上),专业英语开设两个学期(大一下到大二上)。
四、引入esp教学的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研究结果,笔者发现: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课程双语授课的特点,该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有着特殊和迫切的需求,然而目前的英语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
因而,笔者提出了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外合作办学教学中的改革思路。
(一)esp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hutchinson & waters(1987)把esp的性质描述为“esp must be seen as an approach not as a product. it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which is based on learner need. ”根据这一描述,esp并非只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英语,只是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是一种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的教学途径,在分析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这点正与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也为esp 教学在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二)融基础英语(egp)与esp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基础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教学与esp教学是实现同一教学目标的两个层面。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课程要求给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出基本的框架,强调了大学英语教学向专业化发展和实用性。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的特殊环境,专业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显得更加必要,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在保证egp教学,夯实基础的前提下,结合esp教学,突出英语教学的专业化和个性化。
(三)esp教学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伴随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急需既有扎实的基本功,又能熟练掌握工作所需的行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即“专业+英语”。
中外合作办学更加要求培养国际化的人才,使学生能够走出国门,适应国外的生活并有所成就。
因此,在提高学生英语基本技能的同时,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的学习目的和需求,结合学生所开设的相关专业课程,引入esp教学,有针对性的开展英语教学。
五、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作为当前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他们自身的特点,他们在专业领域的悟性很强,但是英语学习确实他们的软肋,薄弱的基础和不适当的学习方法导致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直线下降,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有待提高。
在引入esp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寻找一条将语言学
习与专业知识学习巧妙而紧密结合的英语教学途径,以解决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英语教学困境。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
界,2004,(2):22-28.
[2]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np: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hutchinson,t.and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4]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1-33.
[5]robinson p.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new york &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