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花喜字

合集下载

《百变团花》教学设计3篇

《百变团花》教学设计3篇

《百变团花》教学设计3篇《百变团花》教学设计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百变团花》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百变团花》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什么是剪纸与其所表达的寓意,学习剪纸的制作步骤,并能运用简单的方法制作出剪纸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团花、设计制作团花加深对剪纸的认识,体验剪纸艺术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团花的美感与寓意,提高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形成或逐渐形成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剪纸并掌握团花制作的具体步骤【教学难点】设计精美的团花三、教学准备教具:彩纸、剪刀、多媒体课件学具: 彩纸、剪刀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老师上次节课安排你们这节课带剪刀、彩纸来,都带了吗你们猜猜看,这节课我们来什么什么内容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主题。

环节二:直观感知1.感知剪纸①利用课件出示剪纸,并讲授剪纸的概念: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

环节三:形式分析①利用课件出示“对马团花”,引导学生观察团花的形式与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对马团花》剪纸是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在六边形内,交错安排圆形、菱形、三角形组成一朵莲花,在六边形上,有六对相背而立的马,马昂首翘立,被刻画得雄健有力。

具有吉祥的寓意,暗含着马到成功之意。

②继续利用课件展示“菊花团花”,提出问题,这件团花作品像什么都有哪些什么小图形让学生进行抢答比赛,看谁答的最多、最全。

学生回答后,教师反馈并进行简单的说明:整个构图显现圆形的模样,通过圆环与大小不一的三角型、菱形、长方形等图像交错排列,在整体上呈现菊花的样式。

主要贴在家里的窗户上或是墙壁上,具有装饰的作用。

③同时展示“对马团花”与“菊花团花”,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件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与总结:这两件团花,大体上是规整的圆形,里面有许多对称的小图形组成,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剪纸常用的小图形都有哪些让他们在书本上找找。

第7课 百变团花(教案)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7课 百变团花(教案)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百变团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知团花剪纸的特有美感,了解团花的结构特点合剪纸艺术语言,学习用折剪等方法设计团花剪纸。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体验与感悟中学习团花的折、剪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受剪纸文化的美感中,体会团花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

提高学生对剪纸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在剪团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剪纸语言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礼仪之邦,朋友见了面要送一份礼物。

今天老师想为大家表演一段魔术作为礼物送给大家,想不想学?出示剪纸团花作品,知道这叫什么吗?(团花)二、团花剪纸初了解1.团花的共性以相同的纹样围绕圆心连续排列,团聚在一起,形成了外轮廓为圆形的图案,称为团花。

它是剪纸的一种,花纹的团与外形的圆,象征着团圆,寓意美好、吉祥。

2.团花的历史其实,团花在很久以前就有了。

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张国宝级作品,这是新疆古墓出土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菊花团花)。

团花剪纸源于我国南北朝时期,距今有1500年的历史了,所以以说团花是中国剪纸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形式。

3.团花的寓意A.欣赏《年年有余》: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团花运用也很广泛,仔细观察一下,团花里都有什么?(人们利用莲花、鱼的谐音和图形组成“连年有余”的吉祥图案,寓意富裕有余的美好生活)。

B.欣赏《喜上眉梢》:喜鹊站在梅花枝上,即组成了“喜上眉(梅)梢”的吉祥图案。

4.团花的运用A.欣赏《福禄寿喜》:这幅团花通常用在甚么地方的?(用于生日祝寿)B.欣赏《喜字团花》:这团花用在甚么场合?(用于婚嫁)师:看来,团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你想不想也剪一朵这样漂亮的团花装饰我们的生活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团花的世界,学习《百变团花》。

(板书课题)三、实践分析深体会1.教师示范师:同学们,其实这些看似复杂的团花,只需要我们手中的一把剪刀一张纸和一个想法就可以创作出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教案02

《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教案02

《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分辨阴、阳刻。

2、在欣赏,评述基础上能够用阴刻或阳刻形式完成简单剪纸创作。

3、了解民间艺术文化。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以及相关知识,认识阴刻、阳刻。

2、认识阴刻、阳刻,并掌握其特征,进行简单创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它们有什么用途?(窗花、喜字、福字、团花等)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以前你们剪过类似这样的剪纸作品吗?谁能把剪的过程简单的说一说?(折纸—画上图案—沿画的线剪—粘贴)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你想看老师是怎么剪的吗?请你认真观察,看看老师剪的方法。

现在请你观察老师剪得两幅作品,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其中一幅突出鱼的线条,全部线条相连(阳刻)另一幅刻去了线条部分,突出了整块的形状(阴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二)、新授1、欣赏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剪纸作品,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每一幅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是以阳刻为主,还是以阴刻为主?(出示课件)师:你发现剪纸都可以表现哪些内容?(人物、动物、花草等)以阳刻为主的作品有哪些?以阴刻为主的作品有哪些?2、交流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剪纸作品,你有没有从剪纸作品中发现一些漂亮的纹样?(月牙、毛毛、金钱纹等)3、探究制作方法(小组合作)1)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如果让你用阴刻或阳刻的方法表现一副剪纸作品,应该怎样表现?也就是说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第三步干什么?(起稿(先外形再添加花纹)—剪、刻—粘贴)2)学生汇报(三)、实践创新师:刚才同学们得出了剪纸的制作方法,你现在想不想用阴刻或阳刻的方法表现一副剪纸作品?哪听清老师的要求:1、作业要求用阴刻或阳刻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张剪纸作品。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 百变团花 ▏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  百变团花  ▏人美版

百变团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剪纸文化、了解团花的基本知识。

2.学习团花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图片,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下思考、研究,运用折、剪的方法创作出独特的团花作品。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对团花剪制方法的探索、研究,学生从中体验了剪纸的乐趣,进一步产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团花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团花的折叠方法及纹样的设计。

教具准备:课件、彩纸、剪刀。

学具准备:彩色手工纸、剪刀、固体胶、铅笔。

教学方法与手段:欣赏分析法、学生自主研究学习法、讲授法、启发法、演示法;多媒体课运用等。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分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创设情境,揭示团花师:老师拿的是什么?(一件普通的衣服)觉得这件衣服好看吗?为什么?怎样可以让它变得更漂亮?还有什么办法?看看老师怎样做?老师给它贴上了什么?(剪纸图案)这幅剪纸图案是什么形状?(圆形)同学们知道这种圆形的剪纸叫做什么吗?2、老师告诉大家,像这种外形以圆形为主,利用纸的多次折叠,花纹又重复出现的中心对称图案,就是民间所称的团花。

团花漂亮吗?想知道它是如何剪出来的吗?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团花,学习剪团花巧装饰。

3、揭示课题,并板书:剪团花巧装饰第二环节:探索新知一、回忆、赏析(分目标:了解团花的历史和用途)1、图片欣赏,师介绍。

师:团花是中国剪纸艺术中历史最悠久,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花样。

最早的团花出现在距今一千五百年前南北朝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南北朝剪纸实物,是新疆出土的《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

这是古人运用折剪手法表现的,造型古朴,生动有趣,剪镂技法也相当熟练。

2、团花的象征意义。

提问:1.你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见过他们?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3.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图案?4.你们知道作者剪这样的图案是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吗?①欣赏《年年有余》: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团花运用也很广泛,仔细观察一下,团花里都有些甚么?(人们利用莲花、鱼的谐音和图形组成“连年有余”的吉祥图案,寓意富裕有余的美好生活。

中国喜-红双喜(喜字来历)

中国喜-红双喜(喜字来历)

中国喜-红双喜(喜字来历)解密“天下第一喜——紅雙喜”来历;告诉你紅雙喜的千年传承故事;揭秘最具传奇色彩的喜酒、喜糖、喜蛋、喜贴、喜联、喜轿、喜车、喜炮、喜俗的美丽传说;展示中国喜俗文化的应用艺术与经典范例;让你了解中国喜庆文化的传统与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人喝喜酒抽喜烟吃喜糖的传统和习俗、了解中国喜—红双喜和中国喜传天下的喜庆文化、了解中国喜酒红双喜和中国喜烟红双喜及中国喜糖红双喜的历史故事和事实、了解中国喜贴红双喜和中国喜蛋红双喜及中国喜联红双喜的民间喜庆文化的原貌和史实。

序紅雙喜,代表着“中国符号”,以天下第一喜的公认度,千百年来一直存在于公众的视野。

紅雙喜以喜酒、喜糖、喜贴、喜蛋、喜烟、喜炮、喜灯、喜联、喜饰、喜钻、喜戒、喜链等形式,表现在中华民族喜庆文化的方方面面,所以,囍,被公认为“中国符号”。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史材丰富、史学发达的国度,历史记录、历史传承、历史习俗,一向被视为这一文化的一个经典元素。

可见,历史记录、历史传承、历史习俗,并非一般的文字游戏,而是真实文化存在的一个方面,是延续、充实国家和民族喜文化的大事。

紅雙喜,见证了每一个中华儿女撼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双喜画卷”影响着神州大地,带给人们鲜花和笑脸,演绎了这个星球上充满璀璨喜气,气势磅礴的喜宴气氛。

今夕何夕,空气里都充满了醉人的甜蜜,就连空气都拧出喜气来。

当代中国处于大变革、大转折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三十年,市场经济也有近十年的历练,但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保持原汁原味并得以继续保持旺盛的发扬光大,传统的、原生态的文化被国人广泛的保护和挖掘,有的尽至被抢救回归到公众的视野。

紅雙喜,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喜庆传统文化,以很悠久、很漫长、很传统、很广泛的中国喜文化习俗,成就了世界上占人口四分之一人类国家的民众永恒的喜悦生活愿景,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文化,能有紅雙喜文化如此被广泛的认同和享受无限的荣耀。

紅雙喜,以广博深邃的历史渊源,悠久精深的千年喜文化传统,寓意深厚的精神象征,尽显中华民族喜文化的传统元素。

深圳优质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美术巧剪团花

深圳优质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美术巧剪团花

《剪团花,巧装饰》(岭南版美术第六册)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小学部美术组张汉华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岭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第六册第11课。

属于“艺术与生活”取向的课程,以“学生与生活”为切入点,重点是以团花剪纸为学习内容,让学生探究图案化的对称折叠、镂空连接等,学习一些简单的剪纸艺术,体验民间团花剪纸的审美情趣。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懂得简单的剪纸知识,但是对剪纸特别是团花图案的设计以及剪纸的一些基本装饰语言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本课重在启发学生找出团花剪纸图案的中心线,学会进行折叠、剪切、镂空,体验团花剪纸的艺术特点及基本构成规律。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吉祥图案的文化,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向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团花的制作方法,学会正确的折、剪的基本的技法。

3、通过对团花剪纸方法的探索、研究,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团花连续纹样的造型特点和基本构成规律,加深对剪纸艺术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艺术探讨的乐趣。

难点:能运用团花的重复构成规律,创作与众不同的团花剪纸。

教前准备:1、教学用具:课件、剪纸作品、彩纸、剪刀。

2、学生学具:彩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魔术表演,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老师拿出剪刀,将三张彩纸卷成团,用剪刀刷刷几下,拉出形成一个漂亮的彩色花环,同学们惊叹鼓掌。

同学们,老师讲几张简单的彩纸,运用手中的剪刀几下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彩棒,你们看,多神奇,其实,利用剪刀制成美丽的工艺品的还有我国的国粹——剪纸。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些我国的一些民间剪纸艺术作品。

播放剪纸作品,学生欣赏。

老师归纳——好,前面欣赏了剪纸艺术作品,现在我们来看最后面的一组剪纸纹样,它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出示一组团花剪纸。

学生:外形都是圆的、图案重复。

老师讲解——团花,出示课题——剪团花,巧装饰看看说一说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对猴团花》《对马团花》剪纸作品了解团花历史、文化。

百变团花

百变团花
窗花和团花的关系:
窗花:
边花 角花 团花


连年有余
我们利用莲花、鱼的谐(xie)音结 合图形组成“连年有余”的吉祥图 案. 团花的寓意:
增添节日的气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团花可用于不同的节日
《福字团花》 用于过年
《喜字团花》 用于结婚
团花:外形以圆为主,剪出重复花 纹的剪纸就叫团花。 (1)外形以圆为主 特点: (2) 花纹重复时要边对边\ 角对角, 注意折纸的方向。
羽毛纹 梳子纹 月牙纹 柳叶纹 飞燕纹
瓜子点
三角纹 圆点纹
剪一剪小提示(3):剪纸时注意安全刀口 向外,手要捏紧折纸 左右不能剪透 , 注意安全,卫生保洁。
装饰灯
花 瓶
茶 具
手 提 袋
装 饰 衣 服
民族团结
互 帮 互 助 万 家 福
相 亲 相 爱 一 家 人

校本选修课程

校本选修课程

校本选修课程——《剪纸》纲要在我们这所充满文化底蕴的校园里,“人文化”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理念。

本次活动主要是我校课程在实践活动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和谐发展学习的成果。

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孩子在共同的氛围中,通过动手折剪,巧手慧心编制金色童年的梦想。

一、一般项目课程名称:剪纸主讲教师:郝婧婧张小玲课程类型:选修艺术类课教学材料:创编授课时间:每周一节授课对象:1—6年级二、具体内容(一)课程目标:教师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中华民族剪纸艺术的魅力,指导学生学生掌握剪纸的相关知识;2、在研究了解剪纸艺术及其相关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媒体进行资料搜集,学会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寻求问题的解决。

3、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4、让学生获得创造美、欣赏美的情感体验,感受探究过程之艰辛与收获之乐,同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生目标:1、通过对剪纸艺术及其相关文化的研究性学习,了解剪纸语言及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2、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获得对剪纸创作的持久兴趣,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3、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运用各种媒体进行资料搜集并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通过示范,演示,讲解,学生的模仿和探索、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折叠,画画,剪贴等技能技巧。

剪贴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以下内容:单独纹样、对角折剪、对边折剪,五角折剪。

在学生基本掌握后,每月进行一次作品展。

(三)课程实施措施:1、学习方式:体验学习:让学生边剪纸边观察,学会创新,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下列问题:外形太碎;线与线断开;中间图案不丰富或大小安排与外形不统一,教师应加强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团花剪纸技法团花是中国剪纸历史最悠久、运用率最广泛的一种形式。

新疆古墓中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五幅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就是团花造型。

团花用途广泛,年节的窗花、婚礼的喜花、贺礼的礼花、甚至现代舞台装饰中都有它的身影。

团花重在一个“团”字。

作为折叠剪纸,它最能体现剪纸多次折叠、重复造型的优势。

团花的制作方法简便易学,关键在于掌握好几种不同的折叠方法。

以正方形纸的中心点为圆心,将其折叠成三折、四折、五折、六折乃至十折以上的相同等份,然后在其上剪制图形,每个图形自成单元,有相互勾连。

展开后便得到一幅均齐的、呈辐射状的团花了。

团花给人一种规整中起变化,散射中又有聚合的审美感受。

远看花团似锦,近看花中有意,团团相聚,花中有花是团花的一大特点。

团花之美还表现在信手而成的惊喜之中。

经过几番折叠的纸上不经意地剪上几剪刀,平展开来,意想不到的奇迹之花就在你手中绽放。

三折花制作技法:1.将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折叠,再对折一次,找出中心点后展开,回复到三角形状态。

2. 然后以三角形底边中心点为轴心,将三角形折叠成三等份锐角,每个角60度。

3. 绘上适形纹样,折叠剪制而成。

四折花制作技法:1.将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折叠一次。

2.再对角折叠一次。

3.再对角折叠一次。

4.描出图样。

5.剪下即成。

五折花制作技法:1.将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折叠,再对折一次,找到中心点后展开,恢复到三角形状态。

2.以三角形底边中心点,再对折留出大约30度的位置。

3.将图2对折的部分再对折一次。

4.欲留部分与对折部分重合,成为五等份锐角,每份30度。

5.随意剪出适形纹样。

六折花制作技法:1.将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折叠,找出中心点。

2. 以中心点为轴心,将三角形折叠成三等份角3.以中心点为轴心,再整体对折一次。

4.绘上图样。

5.剪制而成。

七折花制作技法:1.将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折叠。

2.找出以三角形底边的中心点,以此为轴心。

、 3 . 将其分成七等份锐角,每只角约25.7度。

4. 然后将另一方按六折法折叠出六等份。

5、最后留出的一方与六等份相重合。

如发现不合在进行调整。

6、随意剪出图案。

二、福寿花剪纸技法福寿花是以“福”、“寿”为主题纹样的剪纸图案。

趋福避祸,期望益寿延年是人类共同的理想追求,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经久不衰的表现主题。

剪纸中的“福”字,有直接取自书法艺术造型,也有以蝙蝠、蝴蝶、佛手图案谐音取意;寿字亦有数百种变体,并被归纳为对称的寿字纹样。

寿桃、葫芦、猫、蝶、松、鹤等物也常被用作长寿的象征符号。

福寿花与喜字纹、盘长纹一样,是中国人喜爱的传统吉祥纹样。

在当今尊老、敬老、助老的社会环境里,它常常用作老人节的节日装饰、老人寿辰的贺礼图案,亦可作为一般的环境装饰。

福纹与寿纹经常穿插搭配,共同表达主题。

将一张正方形纸折叠后剪成团形,重新折叠成四折状。

绘上回纹图案,剪制完成。

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

绘上图样,剪制完成。

三、剪纸-双喜字,喜花制作方法(囍字)喜花是以双喜字为主体的剪纸图案。

办喜事必帖,连帝王也不能例外。

北京故宫中的坤宁宫,是清代皇帝的洞房。

那里的墙壁和顶棚上,就贴着满族风格的龙凤喜花纹样。

关于双喜字的由来,说法很多,最流行的说法是由宋代大文豪王安石所创。

相传王安石进京赶考巧遇征联,无意中成就了他人生中的两件大事,科举高中,金榜提名,又当上了某员外的成龙快婿。

王安石喜上加喜,趁兴挥毫,书两个并排的大喜字贴于门上,流传至今。

将双喜纹与古代文人联系在一起,纯属附会。

双喜纹形成,有现实的依据和特定的文化背景,它是原始的“葫芦生殖”崇拜与葫芦外形不断美化和升华的产物。

1、准备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将纸横向对折,再对折,成四等份长条状。

绘制喜字图样,剪去多余的部分。

完成。

喜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变形,制作道理同上。

总结:双喜是把两个喜字结合在一起,但不是两个喜字相加,结合以后实际是一个新的固定的符号。

双喜也有行草、黑体及简体几种“字体”。

行草体是把两个喜字的横都连起来,将下面一横上的四点简化为两点。

黑体与行草体的不同就是将两点改成两竖,面简体则将上部两个“吉”字的竖与“口”字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线线相连的整体,双喜有方向的,长方形的,圆形的,还有上下连接的“喜上加喜”双喜字构成的特点:1、喜全有直线构成。

2、横有七画和七个等距离的间距:如果将每一横画与每一间距都设计成一样宽,那七画加七个间距,则共为14等份。

但一般每一横画之间的间距仅仅为横画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故剪的时候把每一横画与横画之间的间距相加视为一等份,即把竖长按七等份计算折剪比较方便。

如此看来,数长的二分之一处在上一个“口”字的下横中间。

3、竖为两两对称的形状,即横宽可以分成完全相等的4等份。

由于上述三个特点,为剪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先决条件,但也带来了困难。

第一个困难是上下两半并不对称,故不能上下对折剪。

第二个困难是中轴线两则两两对称,如按中轴线对折剪,图纹连接很方便,但“字”的部分还是一个完整的对成形,这个对称行均有直线构成,如不借助直尺等工具画出稿子是很难剪好的;如将字按四等份对折剪又带来图纹连接的困难,很容易把“字”与“字”相连的部分剪断,也很容易把“字”与图相连的部分剪断。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一班人时采用画好图稿以后,再照图稿剪刻,这种方法可谓凡有一般剪纸基础的人都能动手,但比较麻烦、费时,可以说美术工作者剪刻双喜图大多采用这种方法。

双喜和双喜图的剪法:(一)周边不带图纹双喜的剪法:剪周边不带图纹的双喜非常简便,比起剪周边带图纹的双喜图容易得多。

但它是剪双喜图的基础,只有对双喜有了透彻的了解,才能研究创造出剪双喜图的方法,即使是学习现成的剪法,首先也要认真学习剪双喜的方法。

1、最简便的一种剪法:(1)将用来剪双喜的纸对边竖折两次。

(2)将折成长条的纸横折在三等份。

(3)将任意一头的一份对折两次。

(4)将已折好的现有总长度再对折。

(5)按图示意的样子剪两条口即成。

2、竖折两次后按七等份剪制:(1)将纸竖折两次成条状。

(2)再竖折一条中线,然打开。

(3)将长分七等份。

(4)按图样剪好即成。

3、分两段折剪:(1)将纸竖折两次成条状(2)将折成条状的纸按三等份横折(3)两等份对折按图剪出两个“口”字和“口”字之间的“十”字;(4)将另一份对折2次按图剪出上部的“士”。

4、阴阳结合的剪法:(1)将纸竖折两次成条状(2)将折成条状的纸按三等份横折(3)两等份对折按图剪出两个“口”字和“口”字之间的“十”字(4)上部适当距离处剪出最上部分,将两者之间距离对折剪出个间隔。

5、字体本身的变化与装饰:(二)周边带图纹双喜图的剪法:1、竖连图纹的剪法:双喜有两竖出头,都在它上方,要与图纹相联较为容易,采用竖折两次再将竖长七等份剪法剪“字”,在竖的上头留下足够的纸剪成“花盖顶”的形式。

2、横连图纹地剪法:双喜有三横向左右伸出,可以很方便的与图纹连接。

采用竖两折再将竖长七等份剪法剪“字”,“字”两侧留下纸面与伸出的横连接,在留下的纸上剪出图纹形成一种左披右挂画纹的形式。

剪时可以根据情况确定留几个连接点,如果图纹较简单,采取连一横即可;如图纹较复杂,则可连最上一横和下面一横,一般说,中间一横没有连的必要。

3、横竖连图纹地剪法:由于有三横和两竖可以与图纹相连,除下方无连接点外,其他三方“字”和图纹都能很好连接,所以设计时有更大的自由。

剪时将上方及左右两方的纸面都留出来剪图纹,形成一种“花盖顶”又两边披花的样式,也可以四方都剪花,形成团花形式。

4、横竖连框地剪法:这种方法和横竖连图纹的方法基本差不多。

只是上一种连的是图纹,而这一种连的是框,这个框外或框上在设计什么花样也十分自由。

5、图纹托“双喜”得剪法:所谓图纹托“双喜”时说图纹在“字”的下方承托着“字”。

而双喜的下方是两个“口”,若要与图纹连接,就可以分别选择“口”的“左下”和“右下”两个角。

剪的方法是:采用竖两折再按竖长七等份剪法,剪时注意在下方口子的角上不剪断或在下面一横顶端不剪断,以便留下纸面剪图纹。

6、四角连框地剪法:(1)将方形的纸对角或对边,折三次使成一直角三角形;(2)从长边的中点向相对的角顶剪一垂直线,要留下靠角顶的一段不剪断;(3)在剪口外靠纸中心相反方向的一边留下一条框后在边框外剪图纹;(4)将剪好图纹的纸打开成对折的形式;(5)将纸中心的长方形部分对折,按竖长七等份方法剪“双喜”,注意;(6)“字”四角与框连接处要小心调整,不要剪断。

7、四角连图纹地剪法:这种剪法的步骤和方法与“字”四角连框地剪法基本一样。

只是在第三不少有不同,即在剪口外靠纸中心相反方向的一边直接剪图纹,而不留边框。

8、四角四方连图纹的剪法:这种剪法的步骤和方法也与“字”连框的剪法基本一样,只是第2部稍有不同即从长边的中点向相对的角顶剪垂直线时,不从垂足处下剪,而要留下一段距离后下剪,在打开剪“字”是留下为剪开处与图纹连接,时纸连接更紧密。

9、虚线框双喜配图纹的剪法:这种双喜图是用邮票边齿一样的虚线将“字”与图纹分开,即能使字和图纹的界限分得清楚明晰,又能很好地保持它的整体不致容易零散脱落。

剪的方法和步骤是这样的:(1)将纸对角折两次三角形(2)将纸中心的角对相对的边折一次,在这条折线上剪虚线;(3)在纸未打开之前在虚线外的纸上剪图纹;(4)将纸打开在纸的中心部分按竖折两次,竖长七等份的方法剪双喜。

10、阴阳结合双喜配图纹剪法:(1)剪法是先将周围的图纹剪好,再在中部所留的实面上剪字。

(2)将纸周边的花纹剪好打开成对折形式;(3)将纸中实的部分对折成长条;(4)将长条的纸按三等份横折;(5)按图样将下部两个“口”字和“十”字剪出;(6)折剪出上部的“士”,打开即成。

11、双喜配富贵平安吉祥图或寿字炷的剪法:这种双喜图地剪法实际上就是横连图纹的剪法,不过横连图纹纸一横的顶端左连接点比较随意,而配富贵平安吉祥图纹或寿字烛却除了利用横的顶端连接以外还要让这两种图纹的形与双喜造型相关。

剪的方法是按竖两折,并将两边留出的纸对齐两折后的边线再折一次,按竖长七等分得剪法剪好,然后,将两旁的纸对折随双喜形剪花瓶或寿字烛。

12、双喜配椭圆图纹的剪法:若是正方形的、圆形的双喜图有所变化,可将一张长方形纸对边横竖各折一次,将折过纸中心长边上与纸中心点相反的角向对方长边折叠,使短边与长边垂直。

在适当位置画圆形剪图纹,剪好以后,可按阴阳结合方法剪双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