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蛋白调控无机纳米粒子自组装体及其抗肿瘤性能研究

蚕丝蛋白调控无机纳米粒子自组装体及其抗肿瘤性能研究
蚕丝蛋白调控无机纳米粒子自组装体及其抗肿瘤性能研究

蚕丝蛋白调控无机纳米粒子自组装体及其抗肿瘤性能研究

无机纳米粒子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在癌症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自组装是一种简单的调控方式,通过模板改变纳米粒子的形状或排列优化其应用性能。

家蚕丝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与自组装特性,本研究以家蚕丝蛋白(丝素和丝胶)为生物模板调控无机纳米粒子的自组装。本论文以二氧化硅纳米粒子(SiO2)与金纳米粒子(AuNPs)为研究对象,探索丝蛋白调控二氧化硅与金纳米粒子自组装形成纳米球或纳米纤维的最佳条件,并对其调控机理进行探讨。

在此基础上,检验二氧化硅/丝蛋白复合纳米材料药物载体的功效,金/丝蛋白复合纳米材料的光热效应,通过细胞培养与动物体内实验,证明丝蛋白/纳米粒子自组体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本论文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4部分:(1)蚕丝蛋白调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自组装构建复合纳米粒子首先采用蚕丝纤维(脱胶丝素纤维和电纺丝素纳米纤维)为模板进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自组装调控的尝试。

结果表明,蚕丝纤维能够诱导硅纳米粒子生成二氧化硅微管。丝素纤维制备的微管孔径大、不稳定,而丝素纳米纤维为模板制备的二氧化硅微管孔径约500 nm,表面光滑,结构稳定。

在此基础上,采用丝素蛋白(SF)与丝胶蛋白(SS)为软模板,调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成核与自组装。结果表明浓度范围在0.1 mg/mL至10 mg/mL的丝素蛋白能够调控二氧化硅自组装成纳米球,而浓度范围在0.01 mg/mL至1 mg/mL的丝胶蛋白能够调控二氧化硅自组装成纳米纤维。

而且,改变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硅酸四乙酯(TEOS)的浓度,皆可调控二氧化硅纳米球与二氧化硅纳米纤维自组体的尺寸与形貌。形成二氧化硅纳米

自组体的同时,其二级结构与表面电位均发生了变化,表明丝蛋白是通过氢键和静电引力的作用实现了对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自组装。

(2)二氧化硅/丝蛋白复合纳米粒子用于抗肿瘤药物载体将二氧化硅/丝素纳米球(Si/SF)与二氧化硅/丝胶纳米纤维(Si/SS)作为药物载体,对抗肿瘤药物盐酸阿霉素(DOX)和紫杉醇(PTX)进行装载,并研究药物在载体中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二氧化硅/丝蛋白复合纳米粒子具有很高的药物装载能力,对DOX的装载率达到30%,对PTX的装载率也接近10%;体外释放结果表明,DOX能在二氧化硅/丝蛋白复合纳米粒子中持续释放并具有pH响应性。

Si/SF纳米球与Si/SS纳米纤维分别与HeLa细胞进行共培养12 h和24h,通过胞内定位与细胞毒性发现,Si/SF纳米球能进入HeLa细胞,而Si/SS纳米纤维则粘附在细胞表面,对HeLa细胞半致死抑制浓度(IC50)>1 mg/mL,说明纳米球与纳米纤维形状载体具有生物安全性。将DOX装载到二氧化硅/丝蛋白复合纳米粒子与HeLa细胞共培养1,2,3和5 d,对细胞活力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DOX经过Si/SF纳米球和Si/SS纳米纤维的装载,能够快速到达肿瘤细胞,更早发挥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与单纯DOX相比,装载DOX 的二氧化硅/丝蛋白复合纳米粒子能够更有效的杀死肿瘤细胞。

(3)蚕丝蛋白调控金纳米粒子自组装成纳米纤维。采用溶胶法制备并用聚乙烯亚胺(PEI)修饰合成表面带正电荷的金纳米粒子。

将丝素蛋白与金纳米粒子反应,调控金纳米粒子的自组装。结果表明,丝素蛋白浓度范围在25 μg/mL至200 μg/mL的情况下,可调控金纳米粒子成纤维状排列,并且改变丝素浓度、调控时间及PEI的分子量与浓度,可调控金纳米粒子形成不同的自组装形貌。

电势分析与结构测试表明丝蛋白利用静电引力对金纳米粒子进行调控,其二级结构在调控过程中从α-螺旋转变为β折叠。(4)金粒子/丝蛋白纳米纤维光热抑制肿瘤生长对丝蛋白调控生成的金粒子复合纳米纤维(AuNPs/SF)进行光谱分析。

结果表明,与单分散金纳米粒子相比,金纳米粒子自组装体的吸收峰红移,在近红外区域具有更高的光吸收。光热成像测试表明AuNPs/SF纳米纤维在808 nm 激光照射下具有更高的光热转换效率。

随后采用乳腺癌细胞MCF-7与Bcap-37及荷瘤裸鼠为模型分别研究了AuNPs/SF纳米纤维在体外与体内光热抑制肿瘤的能力。体外实验表明,经过808 nm激光照射6 min,100 μg/mL浓度的AuNPs/SF纳米纤维能够完全杀死MCF-7和Bcap-37细胞,而相同浓度的AuNPs对细胞的致死率只有50%。

体内实验表明,对肿瘤原位注射AuNPs/SF纳米纤维并进行光照处理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光照2周后裸鼠肿瘤接近消失。而PBS组与AuNPs处理组的肿瘤未见明显抑制现象,仍然继续生长。

因此,相较于单分散金纳米粒子,金粒子/丝蛋白纳米纤维能更有效的杀死肿瘤细胞并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本研究以蚕丝蛋白为模板成功调控了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和金纳米粒子的自组装,一方面提高了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载药效率及对肿瘤细胞的致死能力,另一方面改善了金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增强金纳米粒子在近红外区域的光热转换效率,拓宽了金纳米粒子光热抑制肿瘤的应用。

因此,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利用蚕丝蛋白调控无机纳米粒子自组装,从而改善纳米粒子的性质,提高纳米粒子的生物医学应用价值,并且拓宽了丝蛋白

生物材料的应用范围。

纳米粒子的自组装

纳米粒子的自组装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自组装的相关基础知识,并具体对纳米粒子的自组装进行了介绍,通过组装单元的类型对纳米粒子的自组装进行分类。组装单元有柔性的也有刚性的,有各向异性的也有各向同性的。分为各向同性刚性粒子的自组装、各向异性刚性粒子的自组装、各向异性柔性粒子的自组装以及各向同性柔性粒子的自组装这四类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纳米粒子,自组装,刚性,柔性,各向同性,各向异性 1引言 组装在汉语释义中,是指把零散的部件组合在一起,使成为整体,组装的过程中,用到的是人力或者机械力。与日常生活中的“组装”不同,自组装(self-assembly)是指在非共价力的作用下,小分子、大分子或纳米粒子组合成规则有序的物体。这里的非共价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静电作用、疏水作用、偶极相互作用等,称为自组装的驱动力,非共价力不是人手或者机械可以操控的,非共价力的操控需要人们对于物理化学的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自组装形成的规则有序的物体称为自组装体或者组装体(assembly),形成组装体的原料成为组装单元(building block),根据组装单元的不同,相应的就有小分子自组装、大分子自组装和纳米粒子的自组装。 图1.1是不同尺度物体生产的空间坐标轴,在坐标轴的右侧,常规加工可以制造各种尺寸大于0.1mm的物体,制造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微加工(microfabrication)则可以制造各种复杂形貌的微米物体(1-100μm),比如用双光线技术。在坐标轴的左侧,在零点几纳米到几纳米的尺度内,有机化学已经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合成各种目标分子,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几个纳米到几百纳米范围内,高分子化学家则可以合成各种构造的高分子入梳形高分子,胶体化学家可以合成各种纳米晶体如八角状的纳米晶体,该尺度范围内,虽然还不能按照需要任意地制备物体,但是已经可以制造很多种不同结构不同形貌的物体,然而对于位于坐标轴中间的几十纳米到几个微米的尺度范围来说,该尺度大于化学合成所能制备的物体的上限,小于常规加工和微加工所能达到的下限,该尺度范围内的制造需要人们通过物理化学的原理的理解和使用来完成,这就是大分子自组装以及纳米粒子的自组装的任务所在。 图1.1 Fabrication of objects at all scales 大分子自组装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通过嵌段共聚物溶液自组装的方法可以制备二三十种

3.4 金纳米颗粒自组装

金纳米颗粒自组装 1 引言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纳米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一种技术。目前纳米技术涉及领域主要包括:化工、能源、材料、生物医学等。尺寸为纳米级别的物质其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出现既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特殊性能,把这种具有特殊性能材料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是整个纳米科技的基础,可以以很多形状存在,例如球状、棒状、片状、星状、线状、枝杈状等。由于纳米材料的较小尺寸,使它产生出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从而具有传统材料不具备的特异的光、电、磁、热、声、力、化学和生物学性能。因此,纳米材料也被科学家们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如催化、生物医学、化工、环境能源等。 在众多纳米材料中,金纳米颗粒自从16世纪欧洲现代化学的奠基人、杰出的医师、化学家Paracelsus制备出“饮用金”用来治疗精神类疾病以来,开始登上了科学的舞台。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金纳米颗粒具有独特的光、电、热、催化等物理与化学性质,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是构筑新型复合功能材料的重要组元,在生物传感、细胞及活体成像、癌细胞的光热治疗、肿瘤放射治疗、靶向载药等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金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能方面,由于入射光源的波长与金纳米颗粒的原子表面自由电子的振动频率可以发生共振耦合,使金纳米颗粒具有突出的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resonance, LSPR)。金纳米颗粒的LSPR性质与其尺寸、周围介质性质以及纳米微粒间作用等因素都有关。因此,不同尺寸的金纳米颗粒会有不同的共振吸收峰,并且改变纳米微粒间距离、介质等都会造成共振吸收峰位置的左移或右移。小尺寸范围(<50 nm)的金纳米颗粒的等离子共振吸收通常在可见光范围520-530 nm左右有一个很明显的吸收峰,尺寸越大,吸收峰波长越大,并且其溶液会呈现出橙红、酒红、浅紫等不同颜色。大尺寸的金纳米颗粒自组装聚集体的等离子共振吸收除了在可见光范围520-530 nm左右有一个很明显的吸收峰,并且其溶液颜色会呈现深紫、蓝黑色等。这一近红外波长范围正是生物组织所具有的光的窗口。近红外线能够穿透进入深部组织达10cm,克服了可见光不能很好穿透组织的缺点,为利用金纳米材料进行光热治疗,破坏肿瘤细胞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也有很多研究报道,金纳米颗粒的其他一些生物性能也与其尺寸有关,例如2016年Chang等研究了3-50 nm不同尺寸的金纳米颗粒增强CT成像与放射治疗的效果比较,发

纳米脂质体材料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纳米脂质体材料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注:自己总结的留着看的,没有发表过。只希望有这方面兴趣的人看看) 摘要: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延长药物半衰期等特性,另外通过修饰的纳米材料具有高的生物靶向能力,在肿瘤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国外利用载药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脂质体,在肿瘤相关研究中的进展、热点及难点做一综述。 关键词:纳米材料;肿瘤治疗;纳米脂质体 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过去30年里,肿瘤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信号转导网络与调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而针对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因素研发的各种药物在治疗肿瘤方面的进展也是突飞猛进。化学治疗是重要的癌症治疗手段之一, 许多化疗药物如5-氟脲嘧啶(5-Fu) 、阿霉素、顺铂、长春新碱等通过细胞凋亡的途径杀死肿瘤细胞, 但是这些药物由于对机体毒性大,分子量大难以到达病患处,限制了其在临床中应用。研发新的抗癌药物费用高昂且周期长, 无法满足临床需要。因此利用制剂新技术提高现有抗癌药物疗效, 减小或消除其毒副作用,增强药物靶向性显得尤为重要【1~2】。 纳米载体作为载药材料,一般需要制成球状或囊状即纳米球或纳米微囊,纳米球或微囊的粒径大小在10~1000 nm之间,其组成为天然或合成高分子物质。这些天然或合成高分子物质包括脂质体,壳聚糖,纳米金,氧化石墨烯等【3】。纳米材料是新型的药物和基因输运载体, 具有很多传统药物载体无法媲美的优点,在下面的文章中以纳米脂质体作为例子来做一综述。 一、纳米脂质体的组成结构 纳米脂质体即脂质体的纳米级结构,是磷脂依靠疏水缔合作用在水中自发形成的一种分子有序的组合体,为多层囊泡结构,每层均为类脂双分子膜,内外表面均为亲水性,双分子膜之间为亲脂性。脂质体膜主要由磷脂与胆固醇构成。脂质体按结构分为小单室脂质体(SUVs )、大单室脂质体(LUVs)、多室脂质体(MLVs)、大多孔脂质体(MVVs)几类,见图一。纳米脂质体以纳米级小单室结构为主,经过修饰及载药处理后形成载药纳米脂质体,见图二。 图一按结构分类的脂质体图二经过修饰和载药的阿霉素纳米脂质体 二、纳米材料优点 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在肿瘤诊断、影像和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原因归功于它的优点【4】。(1) 广泛的载药适应性,水溶性药物载入内水相,脂

5-第四章 自组装纳米制造技术_讲稿

[1]崔铮. 微纳米加工技术及其应用(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9.5 [2]王国彪. 纳米制造前沿综述.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 31引言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纳米制造技术 当前的纳米制造技术广义上可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类。 自上而下的方法是指从宏观对象出发,对宏观材料或原料进行加工,完成纳米尺度结构特征的制造。主要涉及的技术包括切割、刻蚀以及光刻等。“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其最小可加工结构尺寸最终受限于加工工具的能力:光刻工具或刻蚀设备的分辨能力等。 自下而上的方法是指从微观世界出发,通过控制原子、分子和其它纳米对象,制造期望的纳米结构、器件和系统。主要包括自组装和通过工具辅助对不同的纳米尺度对象进行纳米操作。上一讲介绍的原子、分子操纵即属于纳米操作。这一讲主要介绍自组装纳米制造技术。 自组装(self-assembly) 自组装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任何一种由独立个体自发地形成一个组织、结构或系统的过程都可以称之为自组装。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相互作用力将各种结构单元组织在一起的,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现象。 不同尺度的自组装系统 自组装系统的尺度范围广,可以是微观的、介观的或宏观的,小到原子核,大到宇宙天体,均存在广义上的自组装现象,如图。 静态自组装和动态自组装 自组装可分为两大类: 静态自组装(S)是指那种在全部或者局部范围内平衡的体系,它不需要消耗能量。在静态自组装中,形成有序的结构是需要能量的,但是组装结果处在能量极小或最小状态,一旦形成,它就非常稳定,目前大多数关于自组装的研究都是这一类型。如原子、离子和分子晶体,相分离和离子层状聚合物,自组装单层膜,胶质晶体,流体自组装等。 动态自组装(D)发生机制必须在系统消耗外界能量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一旦有能量的散失,形成的结构或系统中的各个单元之间就会有相互作用产生而被破坏。如生物细胞,细菌菌落,蚁群和鱼群,气象图,太阳系,星系等。动态自

无机纳米材料简介

无机纳米材料简介 无机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从物质的类别来划分出的一种纳米材料。指其组成的主体是无机物质。 无机纳米材料主要包括:纳米氧化物、纳米复合氧化物、纳米金属及合金,以及其他无机纳米材料。 一、纳米氧化物: 纳米氧化物指的是粒径达到纳米级的氧化物,比如纳米二氧化钛 (T25),纳米二氧化硅(SP30),纳米氧化锌(JE01),纳米氧化铝(L30),纳米氧化锆,纳米氧化铈,纳米氧化铁等等。 纳米氧化物的基本技术指标包含:粒径,含量,比表面积,pH, 以及一些金属成分的含量。 纳米氧化物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纳米催化剂具有表面效应,吸附特性及表面反应等特性,因此纳米催化剂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实际上,国际上已把纳米粒子催化剂称为第四代催化剂。我国目前在纳米材料的研究应用水平在某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实现产业化的SiO2(如VK-SP30)、CaCO3、TiO2(如VK-T25)、ZnO等少数几个品种,这些制备出来的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中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用作主催化剂,二是作为纳米催化剂载体制成负载型催化剂使用。国际现在企业主要有杜邦,德固赛,国内的有杭州万景等企业生产纳米氧化物系列的产品。 2.1 石油化工催化领域 由于纳米材料颗粒的大小可以人工控制,又由于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的键态和颗粒内部不同及表面原子配位不全等,从而导致表面的活性部位增加。另外,随着粒径的减小,表面光滑程度变差,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原子台阶,这样就增加了化学反应的接触面。利用纳米微粒的高比表面积和高活性这些特性,可以显著提高催化效率。例如,纳米Ni粉可将有机化学加氢和脱氢反应速度提高15倍;超细Pt粉、碳化钨粉是高效的加氢催化剂;在甲醛氧化制甲醇反应中,使用纳米SiO2,选择性可提高5倍,利用纳米Pt催化剂,放在TiO2担体上,通过光照,使甲醇水溶液制氢产率

纳米技术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当前应用于临床的化疗药物缺乏靶向性和特异性,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也有损害,因此严重不良反应使患者遭受极大痛苦。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交叉性新兴学科领域 --------- 纳米科技,使得能够在微观范围内利用 天然高分子材料或合成的化学物质为载体,制成直径只有1-100 nm的纳米级载药微粒 --------- 纳米粒。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的血管丰富、结构特殊,表现为 血管内皮间隙较大,大约为400^800 nm ,而且淋巴回流较少,所以纳米药物可以在肿瘤组织中选择性地聚集,药物浓度较高。 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理化性和极低的毒性,并且还具有缓释性和表面可修饰性等特点,作为药物或基因载体的纳米粒给药系统.曰益成为癌症靶向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无机纳米材料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后起之秀,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特殊的结构及高稳定性,可以克服有机纳米材料的功能单一、可控性差等硬伤,在药物输送、医学成像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不过,对于将来的临床转化,无机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一直是人们扌日忧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代谢出体外,会在体内不断蓄积而产生毒性,甚至产生血管堵塞等严重后果。纳米介孔二氧化硅做为生物相容性优异的无机纳米材料的卓越代表,被公认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药物传递载体,已经被广泛用于磁性纳米颗粒、量子点等功能材料的包覆,以降低毒性、提高稳定性,开发在体内具有良好稳定性,高效低毒、产量高。 在研制出高产量,可精确控制颗粒尺寸、外壳厚度、内部空腔大小,具有中空和介孔结构的”夹心二氧化硅”后,根据肿瘤治疗的需求,科学家们一直潜心研究,设计可与药物相配伍的新型药物载体材料夹心二氧化硅。该夹心二氧化硅装载多烯紫杉醇的载药量远高于国际上同类纳米药物载体。夹心二氧化硅装载多烯紫杉醇治疗肝癌的抑瘤率提高到72% ,显著高于多烯紫杉醇静脉注射剂多西他赛的抑瘤率。同时,研究发现,夹心二氧化硅装载多烯紫杉醇能显著降低多西他赛的肝脏毒副作用。此外,研究人员对夹心介孔二氧化硅经静脉给药的急性和长期毒性作用进行了系统评价后发现,夹心二氧化硅对小鼠的致死性毒性极低?夹心二氧化硅的靶器官主要为肝脏和脾脏、并可以逐渐从这些器官代谢出去。这一结果有效证明了夹心二氧化硅的生物安全性,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扫平了障碍。这种新型夹心二氧化硅纳米载药系统治

无机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的应用

无机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的应用 班级:材料科学与工程(1)班 姓名:何丽莉 学号:201473030107

摘要:主要介绍了几种介绍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碳等非金属类纳米材料,以及磁性铁、氧化铈、银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镍等金属类纳米材料,比较了不同来源无机纳米材料的发展、特点、优势,明确了无机纳米材料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生物相容性好及低毒性等特点,综述了无机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临床诊断、疾病预防等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无机纳米材料生物医学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several kinds of the mesoporous silica, nano carbon and other non metal nano materials, and magnetic iron, cerium oxide, silver nanoparticles, gold nanoparticles, nickel and other metal nano materials, compared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sources of inorganic nano materials, features, advantages, the inorganic nano material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ow cost,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low toxicity characteristics, the application of inorganic nano materials in the biomedical, clinical diagnosis, disease preventio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 biomedicine. Keywords: inorganic nano materials biomedicine

基础医学导论:纳米材料与癌症治疗

纳米材料与癌症治疗 姓名:刘通通学号:班级:基础二班电话: 摘要:在癌症治疗领域,人们通常采用手术、放疗、化疗进行治疗。临床上用的化疗治 癌药物显示出低的水溶性、较差的稳定性、快速的血液清除并且缺乏对肿瘤部位的靶向性,常常对于正常细胞造成伤害。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载体及mRNA载体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通过梳理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发展历程,可以明确其发展方向,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大概的认识。本文主要就纳米技 术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现在出现的比较成功的纳米运输药物进行介绍。 关键词:纳米颗粒癌症纳米运输系统基因治疗 1.引言: 癌症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重大难题,传统疗法如化疗往往带给患者莫大的痛苦,并且收效甚微。20世纪70年代,纳米概念首次出现,1981年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诞生了一门以0.1到100纳米长度为研究分子的科学,那些纳米分子的性能常常有很大的特异性。纳米生物学也孕育而生,而用纳米技术治疗恶性肿瘤是国际肿瘤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已经逐渐发展了比较完善的纳米给药系统,可以输送药物和小型RNA,定向到达肿瘤部位,从而特异性抑制肿瘤生长。目前关于纳米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发展纳米给药系统;新型高载量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构建纳米载体,用于输送环状DNA,诱导癌细胞的凋亡。 2.纳米载体与基因治疗 基于核酸药物的治疗手段可以通过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或者下调在肿瘤组织中过量表达的癌基因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利用纳米载体进行输送基因可以高效定向起到作用。 2.1纳米生物技术基因治疗载体的特点 在药剂学中,纳米载体是指由纳米生物材料制备,尺寸定在1~1000纳米的药物载体,具有生物兼容性、可生物降解、药物缓释和药物靶向传递等良好的特性[1]。 纳米生物技术基因主要有以下特点。1.生物安全性。纳米基因载体一般由具 生物兼容性、可生物降解性的纳米生物材料制备,基本无毒性,无免疫原性,体内可以代谢降解,生物安全性好[1]。纳米脂质体主要由磷脂及胆固醇合成,由 于其自身的仿生物膜的特点,可以通过与细胞膜的融合和胞吞作用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胞。2.可保护核苷酸。纳米脂质体和纳米粒可以通过表面电荷吸附作用或通过包裹在其中来保护核苷酸不被核酸酶降解。Fattal等研究表明聚氰基丙烯酸烷 基脂阳离子纳米粒负载的寡核苷酸在细胞培养基中具有抗核酸酶的作用,阻止了寡核酸的降解,使得静脉给药体内的稳定性显著提高[2]。3.提高细胞吸收率。大

纳米材料转运siRNA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转运siRNA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 RNA干扰及其作用机制被发现以来,外源性的小干扰RNA(siRNA)已广泛地用于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的很多领域。然而,如何有效地、特异地将siRNA转运至靶细胞始终是使用者关注的重点,并已逐步成为siRNA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瓶颈问题之一。虽然基于病毒载体的RNA 干扰既具有靶向性也显示出高转染效率,但病毒可能引起突变或者免疫原性等问题。纳米材料是典型的非病毒载体,尺寸小、易修饰,而且能够有效携带siRNA进入细胞并诱导RNA干扰。近年来,人们利用siRNA研究癌基因的功能,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回顾了纳米材料转运siRNA在癌症治疗领域相关研究。 关键词:纳米材料,siRNA,siRNA转运,RNA干扰 1998年Fire等人发现在秀丽隐杆线虫中进行反义RNA抑制实验时,作为对照加入的双链RNA相比正义或反义RNA显示出更强地特异性阻断相应基因表达的效果,并且将这种现象命名为RNA干扰[1]。2001年,Elbashir等将人工合成的21个核苷酸的双链RNA导入到哺乳细胞中,同样发现了这种序列特异性地阻断基因表达的RNA干扰现象[2]。自从RNAi发现以来,制药公司对siRNA药物的研发热情空前

高涨,siRNA 药物在基因疾病、艾滋病、肿瘤等人类目前束手无策的疾病上显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短短十几年,人们已经利用siRNA 作为药物治疗多种疾病。本文总结了最近纳米材料转运siRNA在癌症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siRNA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癌症治疗方法的发展;然后,介绍了无机及有机纳米材料转运siRNA的研究工作;接下来,介绍了纳米材料转运siRNA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最后,对纳米材料转运siRNA在癌症治疗领域应用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siRNA作用机制及其癌症治疗潜力 长的双链RNA被Dicer酶剪切成21-23个核苷酸组成的双链RNA 或者直接导入人工合成的siRNA后,与细胞质中的若干个蛋白组成的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 结合,并且RISC中的Argonaute 2蛋白将siRNA解旋成单链,其正义链被剪切下来并在细胞质中被降解掉。此时,只结合反义链的RISC被活化,活化型RISC 复合体受反义链引导,序列特异性地结合在靶mRNA上并切断靶mRNA,引发靶mRNA的特异性分解,这个活化RISC复合体继续序列特异性地结合在其它的mRNA上并切断mRNA,从而导致基因沉默现象。由于siRNA能够简单高效地沉默靶基因的表达,因此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而且siRNA作为药物选择性会更好,能够特异性下调致病基因的表达,并不影响细胞中正常基因表达;而且,通过合理的siRNA设计,理论上能够沉默体内的任何基因,这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相比更具有治疗潜力。

高分子_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2-03-03。 作者简介:严满清,女,25岁,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塑料改性及应用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严满清 王平华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230009) 摘要:详细概述了采用纳米粒子直接填充分散法制备高分子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对纳米粒子表面处理方法及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无机纳米粒子 表面处理 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粒子直接填充分散法 纳米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与开发领域,涉及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加工及表征等[1]。由于纳米科学与技术而制得的纳米材料表现出许多与众不同的特殊性质如光吸收性、高混合性、压缩性等,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因此,纳米材料被称为最有前途的材料。1 纳米材料 纳米结构为至少一维尺寸在1~100nm 区域的 结构,它包括纳米粒子、纳米纤维、纳米薄膜、纳米块状和纳米晶等。纳米粒子,又称超微粒子(ultrafine powders ,简称U FP ),统指1~100nm 的细微颗粒(结晶的或非结晶的)。纳米粒子既不同于微观原子、分子团簇,又不同于宏观体相材料,是一种介于宏观固体和分子间的亚稳中间态物质。当粒子尺寸进入纳米数量级(1~100nm )时,由于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与体相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尺寸的减少而急剧增大,使其显示出强烈的体积效应、量子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纳米材料指的是纳米结构按一定方式堆积或一定基体中分散形成的宏观材料,包括纳米块状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机械合金法、液相化学合成法、超声波辐射法。从物质的类别来分,可分为金属纳米材料、无机氧化物纳米材料、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和有机小分子和聚合物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新型材料,纳米材料能全面改善聚合物的综合性能,而且能赋予其奇特的性能,为聚合物的增韧增强改性提供了新的途径[3]。 2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 1984年Roy 和K ormarneni 等首次提出了纳米 复合材料的概念,纳米复合材料也就是纳米级尺寸 均匀分散于聚合物的复合体系。纳米复合材料从复合的维度来分,分为0-1、0-2、0-3、1-1、1-2等类型复合材料。 由于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相与基体相之间的界面积很大,如果分散相和基体相的性质充分结合起来,将大大改进和提高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质,因为纳米无机粒子,不同于一般无机粒子,它对材料既增强又增韧。例如,在层状无机物中嵌入导电聚合物,可制得导电材料。另外,由于纳米复合材料达到分子水平相容,且相尺寸小于光波长,因而纳米复合材料透明性好。2.1 纳米粒子直接填充分散法 直接填充分散法是指先通过一定的方法如气相法、液相法和直接使用高能机械球磨直接粉碎的固相法等制得纳米粒子,然后将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组分(单体或聚合物)通过适当方法制得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这种方法是制备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中最简单适用的一种方法。 直接填充分散法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主要分为: (1) 纳米粒子分散在聚合物中,聚合物可以是溶液或熔体[4],也可以将纳米粒子直接同聚合物粉体用共混方法获得,共混前采取分散剂、偶联剂、表 现 代 塑 料 加 工 应 用 第14卷第5期 Modern Plastics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2002年10月

毕设翻译 -纳米自组装-

多分散纳米粒子体系中自限性单分散超粒子的自组装 摘要: 众所周知,纳米颗粒通过自组装不断增长形成较大结构依赖纳米粒子的均匀性。在这里,我们展示了即使不均匀的无机纳米粒子也可以自发的自组装形成均匀大小的核壳形态的超 粒子。这种自我限制的增长过程是有静电斥力和范德瓦尔斯引力之间的平衡来控制的,而且由宽广的多分散纳米粒子以辅助。由于纳米粒子的组成、大小、形状等这些本身的属性,使得反应产物具有复杂性,形成了自组装结构的大家庭,包括分层次组织的胶状晶体。 单分散的二元混合物纳米粒子或各向同性的高度分散纳米粒子都可以在不同反 应的控制下生成更大的、微观尺度的结构。尤其,片状的纳米结晶颗粒更容易沿着特定的轴吸引在一起,使结构变得更复杂。对于大多数自发地形成块体的纳米微粒来说,反应是不间断进行的,直到组分耗尽或纳米颗粒形成干燥的结晶、复杂固体、沉淀物。在许多情况下,整个产生过程是由强烈的非平衡过程调节,所以产品取决于动力学因素,尤其是单个纳米粒子的一致性上。 一个涉及非均匀的无机纳米颗粒而且导致最终结构高度有序的自限性自组 装过程,将从概念上不同于目前已知的自组织反应。如果发生这样的反应很容易而且廉价,它就可以从应用上改变光转换、太阳能光伏和药物传递等领域。类似于基于单分子层的自限性增长的分层生长组装技术,自限性超结构纳米粒子在产品装配上将会提供极大的适用性,而且对形成块体的成分需求放宽,几率增大。因为自我限制结构在生物系统中士普遍存在的,通过无机纳米晶实现的那些结构有可能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而且介于无机胶体和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物质,组装成的无机结构复杂性比得上类似的生物结构。在这里,我们用CdSe、CdS、ZnSe 和PbS纳米粒子展示了这样的组装是可能的,而且只需要竞争和各向同性的条件。这种简单但是通用的装配机制可以用来产生复杂的半导体和金属-半导体超结构,这都显示了几何一致性、几何形状、有无各向异性的重要。 CdSe纳米粒子组装成超粒子 通过微量带有较多电荷的柠檬酸盐阴离子来实现稳定的CdSe纳米粒子作为 开始的一个模型系统,这是由于他们都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二者结合后有较强的静电作用和范德瓦尔斯力。纳米粒子多为多晶,外形多为不含明显晶面的不规则球形。CdSe纳米粒子生长和组装同时发生在80℃的溶液环境中。必要时,可以用冷的反应媒介使反应减慢或者暂时停止。在反应的20分钟以内的时候,可以看到平均直径是22±2.4nm、尺寸分布δSP=11%的超粒子,这些用TEM可以观察到。在参照着TEM照片,这些超粒子可以命名为CdSe-20.这种成分的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是2.9±0.7nm,在电镜下属于这种直径分布的概率是25%。令人诧异的是这些

(完整版)6.2线粒体靶向纳米材料与肿瘤治疗特点

线粒体靶向纳米材料与肿瘤治疗优势 1 线粒体靶向纳米材料 线粒体靶向策略的最初应用是对生物活性分子修饰线粒体靶向基团,使这些活性分子能够直接靶向至线粒体,发挥更好的疗效。例如,将辅酶Q10或维生素E的衍生物与TPP结合,已被证明能够选择性的靶向至线粒体并提高抗氧化效率。当亲脂性的TPP与DOX共轭结合时,原本只能在耐药的人乳腺癌高转移细胞(MDA-MB-435/DOX)的胞浆中积累的DOX,优先选择在线粒体中积累;与DOX原药相比,TPP-DOX能够增加caspase-3和PARP的剪切,诱导更明显的细胞凋亡,具有逆转MDR的应用潜力。 在前文中已经提及,将纳米材料与抗肿瘤药物结合形成纳米医药或用纳米载体负载药物,能够在保持药物原本完整的疗效的同时,改善多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布。但在十年之前,关于线粒体靶向的纳米载药体系的报道并不多见,大部分纳米靶向系统只靶向至细胞层面,纳米载体进入细胞后靠随机分布与包括线粒体在内的亚细胞器作用。后期研究发现,纳米递送载体通过修饰特定靶向到亚细胞器,可以增加药物与亚细胞器上特定位点作用的几率,从而提高治疗效率。因此,定点给药的药物递送系统为目前暂时失败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了将药物运输到线粒体基质并有效的控制释放药物到不同的线粒体组分,对纳米递送系统的设计和制备有着精确的要求:精确的尺寸、亲脂性的表面、合适的电性和表面特定的靶向基团。此外,为保证线粒体靶向的纳米递送系统在生物体内的安全性,对这些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生物降解性也有一定的要求。我们对近年来报道的几类线粒体靶向的纳米平台做一个简单总结: 1.1 脂质体基线粒体靶向纳米材料 靶向线粒体的脂质体基材料,可以通过膜融合将其所载的药物或活性分子带入线粒体内。DQAsome是一类研究要多的脂质体基线粒体靶向纳米材料,此外还发展了一系列利用亲脂性阳离子TPP实现靶向功能的脂质体基纳米材料。2008年,Weissig课题组在Nano Letter 上发表了他们制备的以脂质体为核心TPP修饰的线粒体靶向载体:他们将TPP结合到十八烷醇上制备出STPP,再和罗丹明B标记的磷脂酰乙醇胺制备脂质体用于靶向线粒体增加神经酰胺的抗癌疗效。为了克服上述STPP基脂质体的非特异性细胞毒性,2012年,Torchilin 等通过聚乙二醇-聚磷脂酰乙醇胺(PEG-PE)和端基为TPP的PEG共轭得到TPP-PEG-PE,将此共轭结构混入脂质体的磷脂双分子层合成得到一种新型的线粒体靶向的脂质体基纳米材料,这种材料能够显著提高其运载的抗癌药物紫杉醇(PTX)的效率、细胞毒性和在小鼠体内的抗癌效率。

纳米材料应用于光热治疗-综述

纳米材料应用于光热治疗:综述 摘要:大规模高效的制备大小均一,形貌可控的纳米材料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新兴的纳米生物医学领域中,将具有先进功能的纳米材料及具有智能响应特性的纳米结构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目前已实现影像介导的药物递送和治疗、影像指导的手术切除和实时监控的治疗应答等。光热治疗是通过激光照射(近红外光)的方法,改变肿瘤细胞所处环境,将光能转换为热能,达到一定温度,从而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具有近红外吸收功能的金属纳米材料是一种理想的红外断层成像的显影剂,本文简述了贵金属包被的碳纳米管、金纳米棒、硫化铜亚微米超结构、金纳米笼等特殊的纳米复合物经过修饰、功能化后应用于肿瘤细胞的光热治疗法之中。 关键字:肿瘤金属纳米材料光热治疗 The Nanomaterials used in Photo-Thermal Therapy:A Review Sui Yanyan (College of chemistry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methods for the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nanocrystals with monodispersity,stability,and predictable morphology is one of the heartest research.In the burgeoning nano-bio-medicine field,use of advanced nanomaterials and smart stimuli-responsive nanostructur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can provide the direct evidence to early diagosis,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progresses of disease,and also have enabled online imaging of drug for the detection of disease,image-guided drug delivery and treaments,guidanceof surgical resection,and monitoring of treatment response. With the function of near-infrared absording,metal nanomaterials is a ideal material of the developer infrared tomography.This article briefily resume the use of nanomaterials such as noble metal coated nanotube,Gold nanorods,Copper sulfide sub micron ultra structure,Gold nanocage through decorated and functional in the Photo-Thermal Therapy.

有机一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

有机一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 引言 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类新型复合材料,它是指1种或多种组分以纳米量级的微粒即接近分子水平的微粒复合于基质中所构成的一种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因其分散相尺寸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过渡区域,将给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带来特殊的变化,正日益受到关注。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该类材料研究的种类已经涉及到无机物、有机物和非晶态材料等。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因其综合了有机物和无机物各自的优点,并且可以在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生物学等方面赋予材料许多优异的性能,正在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正不断见诸报道。本文拟对有机一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作一个综述。 有机一无机纳米复合技术 最先制得的纳米复合材料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如金属、非金属、陶瓷和石英玻璃等。目前,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的种类已涉及到有机物和非晶态材料等。各国首先着重于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特别是薄膜制备法的研究。纳米复合方法常用的有3种:溶胶一凝胶法、嵌入法和纳米微粒填充法。其中溶胶一凝胶法较早用于制备有机一无机分子杂化材料或纳米复合材料;嵌入法在分子材料领域表现出很好的前景,特别是将不同的性能综合到单一的材料中去。 把具有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和特点的纳米颗粒材料添加到其他材料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和添加量达到材料改性的目的,因为复合材料中增强体的尺寸降到纳米数量级会给复合材料引入新的材料性能。首先,纳米颗粒本身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殊的材料特性,这会给复合材料带来光、电、热、力学等方面的奇异特性;其次,纳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所具有的特殊结构,如高浓度界面、特殊界面结构、巨大的表面能等等必然会大大影响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由无机纳米材料与有机聚合物复合而成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无机材料、无机纳米材料、有机聚合物材料、无机填料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等所不具备的一些性能。1)同步增韧增强效应:无机材料具有刚性,有机材料具有韧性,无机材料对有机材料的复合改性,会提高有机材料的刚性,但会降低有机材料的韧性。2)强度大、模量高:普通无机粉体材料对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有较高的强度、模量,而纳米材料增强的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却有更高的强度、模量,加入量很小(3 ~5 质量分数)即可使聚合物的强度、刚度、韧性及阻隔性能明显提高。:论是拉伸强度或弯曲强度,还是拉伸模量或弯曲模量均具有一致的变化率。3)阻隔性能:对于插层纳米复合材料,由于聚合物分子链进入到层状无机纳

癌症诊断纳米材料治疗应用

癌症诊断纳米材料治疗应用 近年来,癌症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我国胃癌、 肝癌和肺癌是3种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早期的癌症难以发现,而癌 细胞又易通过淋巴血管等途径转移扩散,导致癌症的治愈居高不下。目前临床癌症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然而,手术治疗存在高风险、创伤面积大和易复发的缺点;放疗和化疗在 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会损伤机体的正常细胞,导致正常生理功能受损。因此,人类急需开发新型的癌症诊疗策略攻克这一医学难题。纳米 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策略,纳米材料具 有良好的光学性质、磁学性质和电学性质,利用这些性质,人们可 以开发出检测肿瘤标志物的传感器进行癌症诊断,也可以制备药物 载体进行靶向释放药物。通过不断优化纳米材料,人们构建起来稳定、高效的纳米诊断系统和治疗系统,这将为癌症的诊疗提供强大 的技术支持,纳米材料在癌症的诊疗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如检 测信号强特异性高、对癌细胞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能降低药物的 剂量减轻药物的副作用等。然而,目前大多数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 都停留在基础阶段,特别是在癌症的诊疗过程中面临安全性和代谢 等问题,因此开发性能优良的纳米材料依然是今后科研工作的重点。 1超顺磁铁氧化物纳米颗粒 超顺磁铁氧化物纳米颗粒通常是人工合成的磁性纳米颗粒,包 括纳米级的γ-氧化铁、α-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这些纳米颗粒具 有超顺磁性,在磁场作用下能够迅速磁化,并达到磁饱和状态,当 磁场消失后,又能立刻去除磁化作用,因此能够对其进行导向标靶,引导其到达生物组织的特定部位,提供诊断和治疗的靶向性。超顺 磁铁氧化物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中应用要满足以下条件:1)颗粒尺

纳米材料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纳米材料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第一部分光催化纳米富勒烯引起的细胞自噬及辅助化疗药物治疗癌症的研究PARTⅠNano-C60 Sensitizes Chemotherapeutic Killing OfCancer Cells Through Autophagy Modulation癌症化疗疗效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化疗药物对于肿瘤细胞杀伤效率低以及肿瘤细胞易产生耐药性。细胞自噬是一个与溶酶体相关的细胞内降解过程,这一过程在进化上是保守的,并且影响着肿瘤细胞对于化疗的反应。 已有研究证明富勒烯C60可以产生静态的自噬特征,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对这一过程进行具体的研究。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发现将富勒烯C60稳定地分散于水中所得到的纳米C60晶体可以引起异常的细胞自噬。 这种伴随着自噬体增加和自噬循环减少的异常型自噬,受光照刺激后有所增强,并且该反应依赖于自由基。能引起细胞自噬剂量的纳米C60不会引起细胞死亡,但能增强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包括耐药性癌细胞)的效应,且这一过程需要Atg5这个自噬必须基因的参与。 我们的实验结果首次提出了纳米-C60具有通过调节自噬过程来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降低癌细胞的耐药性这一新的生物学功能,提示纳米-C60具有成为化疗药物佐剂的潜在应用价值。第二部分聚酰胺-胺树枝形分子在癌症靶向和药物载体中的应用PARTⅡApplications Of Poly(amidoamine) Dendrimers As CancerTargeting Device And Drug Carriers聚酰胺-胺(PAMAM)树枝形分子是具有树的结构的人工合成大分子。 这类分子具有大量的表面官能团,相对疏水的内部空腔,独特的球形几何外观,可控的尺寸和分子量,以及卓越的单分散性。Star-burst树枝形分子正成为

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膜项目可研报告

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膜 项 目 可 研 报 告 二0一四年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120万平米杂化膜生产项目 120万平米杂化膜生产项目总体规划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设厂房面积约2万平方米,投资总额约1.36亿元,达产后实现年产值约4.2亿,税后利润约为1.4亿。 1.2 项目承办单位 江苏泛域国际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3)《“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19号 4)《关于加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环保部、商务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发文环发〔2011〕143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7)《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 8)《泛域“十二五”发展规划》 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0)《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1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规定》 12)《行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 13) 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4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投资总额约1.4亿元人民币,规划占地面积约45亩,规划建设厂房约2万平方米,该项目由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展示大厅三大功能区组成。 该项目目标年产值约4.2亿元人民币,预期达产后年综合财税约7800万元人民币。

1.5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该项目投资总额约1.4亿元人民币,资金全部由江苏泛域国际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自筹。泛域国际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项目设立了高达22亿元人民币的专项股权投资基金,专门用于项目的参股投资。同时,公司与国内外金融机构、民间资本、产业投资联合体共同投资合作,形成了以产业资本为主,金融资本为辅的战略投资联盟,汇集了高达4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平台。 1.6 经济及社会效益 1.预计达产后项目年产值约4.2亿元人民币,年综合财税约7800万元; 2.项目对提高生产效率、低品位原材料再利用和消除环境污染起到重要作用; 3.项目为地方水污染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治理途径,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优化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引导生产要素集聚,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发展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