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知识点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笔记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笔记(实用版)目录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定义与意义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主要内容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方式及课程学时与学分四、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实践应用及课程知识持续性利用五、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标准与规范正文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定义与意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及近机类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这门课程主要涉及机械精度设计、检测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机械产品精度设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主要内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精度设计:根据机械的功能要求,正确地对机械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和位置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进行设计,并把它们正确地标注在零件图和装配图上。
2.检测基础:介绍几何量检测的基本知识和检测原理,以及常用的检测方法。
3.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介绍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形位公差及公差带、形位误差的检测、公差原则等。
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方式及课程学时与学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大班教学小班研讨模式。
课程学时为 32 学时,学分为 2 学分,其中实验占 4 学时。
线上教学主要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精品课程《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和任课老师自己录制的微课进行教学。
四、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实践应用及课程知识持续性利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知识持续性利用率高,服务性和实践性较强。
课程所学知识广泛应用于机械设计(运动设计、结构设计、精度设计)等领域,全部采用最新国家标准。
五、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涉及到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包括:国家标准GB/T 1800.1-2009《机械零件公差》、国家标准 GB/T 1800.2-2009《机械零件测量》等。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生物医学设备中的各种器械,都离不开公差配合和精确的测量技术,符合健康安全卫生要求的工业技术。
如何降低误差?
减少影响因素、提高测量工具精度、加强操作技能等
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
古代测量工具
包括太阳针、简朴的角度测量 器、量规等。
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高 精度测量工具如激光量规、超 声波测量仪等得到广泛应用。
3 D打印
3D打印技术将测量技术和工业 制造技术结合,为工业生产带 来巨大的变革。
公差配合及测量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发动机内部零件和底盘的制造等。
航空航天
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乎到机身安全和飞行性能。
电子设备制造
进行电子设备制造需要进行PCB板的测量和配合,各种精密电子器件的测量也是电子设备制造中不可或 缺的。
公差配合类型
间隙配合
零件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 允许零件在一定范围内移动。
过盈配合
零件之间没有间隙,需要敲 击等方式才能安装。
紧配合
两个零件用拆卸手段无法拆 开。
公差配合尺寸表示法
1
上下公差
2
零件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尺寸之差
3
英制
4
使用限制公差表示,而不使用上下公 差;限制公差为最大尺寸-最小尺寸。
基本尺寸
加工零件的设计尺寸
国际制
使用基本尺寸+上下公差的方式表示
测量工具介绍
千分尺
主要用于测量零件几何尺寸
游标卡尺
主要用于测量零件的外径、孔 径和深度等尺寸
投影仪
可对平面、轮廓和表面粗糙度 进行检测和测量
测量误差和影响因素
测量误差类型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2版)课件: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2.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大的参数值,以获得最
佳的技术经济效益。 (1)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值应比非工作表面小 (2)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值应比非摩擦表面小;滚动摩擦表面的粗
糙度值应比滑动摩擦表面小 (3)运动速度高、单位面积压力大的表面,受交变应力作用的 重要零件的圆角、沟槽表面的粗糙度值都应该小。 (4)配合性质要求越稳定,其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值应越小;配 合性质相同时,小尺寸结合面的粗糙度值应比大尺寸结合面小; (5)表面粗糙度的数值应与尺寸公差及形状公差相协调; (6)防腐性、密封性要求高,外表美观等表面的粗糙度值应较小。
值应选(
)
(5)在图8-13轴的图纸上正确标注表面结构要求。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
第二部分 测量技术技能实训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
图7-13 传动轴
第二部分 测量技术技能实训
任务二 表面粗糙度的检验
1.任务内容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检验方法。
2.准备任务
标准粗糙度样 块、量具、被 测工件,工件 如图7-14所示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
加 工 、 抛 轴工作表面,高精
光
度齿轮齿面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八、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1.目测检查 对于明显不需要用更精确方法检测工件表面的场合,选用目测法 检查工件
2.比较法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
图7--10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3.针描法 是利用触针直接在被测表面上轻轻划过,从而测出表面粗糙度的 参数值。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
2.在报告和合同的文本中用文字表达的方法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3篇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一篇:公差配合的概念和原理公差配合是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两个零件之间的尺寸差距。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零件之间的公差配合关系直接决定了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因此,深入了解公差配合的原理和相关知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制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公差的基本概念公差是指一个零件的尺寸与标准尺寸之间的差距,包括正公差、负公差和零公差三种形式。
其中,正公差指零件的尺寸大于标准尺寸,负公差则表示零件的尺寸小于标准尺寸,而零公差则意味着零件的尺寸与标准尺寸完全相同。
为了方便表示不同公差之间的尺寸差距,人们通常采用公差带来表示。
公差带是由基准尺寸、公差上限和公差下限三部分组成的,其中基准尺寸是一定的,而公差上限和公差下限则根据要求进行确定,通常以正负公差的一半作为上下限。
2. 公差配合的分类和标准公差配合是指两个零件之间的公差关系,它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公差等级,表示一个零件尺寸偏差的大小;二是配合公差,表示两个零件之间允许的相对尺寸偏差。
根据这两个要素,可以将公差配合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游隙配合:零部件之间允许有一定的间隙,可靠地传递力矩和负载。
典型的例子是轴和孔的配合。
(2)中间配合:次高精度,配合间隙小于上一级,用于定位或轴承安装,如机床主轴和轴承座的配合。
(3)紧配合:在十分苛刻的应用环境下使用,如汽车发动机缸套和活塞。
(4)浅圆配合:精度较高,由于其相对简单的制造形式,因此成本较低,因此在工程设备中被广泛使用,如轴承内陆和外陆的浅圆配合。
(5)深压配合:最高精度的公差配合,必须在极其严格的环境中制造,例如涡轮增压器中的轴承或仪器中的精密齿轮。
在公差配合中,各种配合关系的尺寸偏差都有所规定,并有国家标准对其进行了详细规定。
调整合理的配合公差,可以保证装配时的互换性和互换可靠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第二篇:公差配合的影响因素影响公差配合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所采用的机器和设备、制造材料、制造工艺和技能、制造环境、使用条件等等。
(完整版)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知识点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知识点绪言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任何挑选或附加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这样的一批零件或部件就称为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
通常包括几何参数和机械性能的互换。
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量就称为公差。
互换性课按其互换程度,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公差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公差标准,技术标准又分为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和企业标准。
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基本尺寸是设计给定的尺寸。
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即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实体状态是具有材料量最多的状态,此时的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
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的尺寸称为孔的作用尺寸,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称为轴的作用尺寸。
尺寸偏差是指某一个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尺寸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公差=|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的绝对值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间隙配合:孔德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上,即具有间隙配合。
间隙公差是允许间隙的变动量,等于最大间隙和最小间隙的代数差的绝对值,也等于相互配合的孔公差与轴公差的和。
过盈配合,过渡配合T=ai,当尺寸小于或等于500mm时,i=0.45+0.001D(um),当尺寸大于500到3150mm时,I=0.004D+2.1(um).孔与轴基本偏差换算的条件:1.在孔,轴为同一公差等级或孔比轴低一级配合2.基轴制中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与基孔制中轴的基本偏差代号相当3.保证按基轴制形成的配合与按基孔制形成的配合相同。
通用规则,特殊规则例题基准制的选用:1.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
2.与标准件配合时,基准制的选择通常依标准件而定。
3.为了满足配合的特殊需要,允许采用任一孔,轴公差带组合成配合。
公差等级的选用:1.对于基本尺寸小于等于500mm的较高等级的配合,由于孔比同级轴加工困难,当标准公差小于等于IT8时,国家标准推荐孔比轴低一级相配合,但对标准公差大于IT8级或基本尺寸大于500mm的配合,由于孔德测量精度比轴容易保证,推荐采用同级孔,轴配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1. 引言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是工程设计与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公差配合是指在机械设计中,根据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工作要求,为了保证零件之间能正确地配合和运动,需要对零件的尺寸进行控制,这就涉及到公差的问题。
技术测量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对物体的尺寸、形状、位置等进行精确的测量,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2. 公差配合2.1 公差的定义与作用公差是指允许的尺寸偏差范围,即零件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公差的作用是确保零件之间能够正常配合和运动,同时控制产品的尺寸精度,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2 公差配合的分类公差配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运动配合:用于要求零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对运动关系,如轴与孔的配合;•刚性配合:用于要求零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对固定关系,如齿轮与轴的配合;•过盈配合:用于要求零件之间具有一定的紧固效果,如销与孔的配合;•游隙配合:用于要求零件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如套与轴的配合。
2.3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公差配合一般采用标准符号表示,常用的符号有:•H:表示最大下限;•h:表示最小上限;•c:表示跳动;•s:表示最大下偏差;•S:表示最小上偏差。
3. 技术测量3.1 测量工具技术测量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卡尺:用于线尺寸的测量;•微量测量仪:用于小尺寸的测量;•表面粗糙度仪:用于表面质量的测量;•角度测量器:用于角度的测量;•轮廓仪:用于复杂形状的测量。
3.2 测量方法技术测量中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直接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如卡尺、角度测量器等;•间接测量法:通过一些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如三角法、相机测量法等;•接触测量法:测量对象与测量工具直接接触进行测量,如表面粗糙度仪、微量测量仪等;•非接触测量法:测量对象与测量工具不接触进行测量,如激光测量法、视觉测量法等。
3.3 测量精度控制在技术测量中,精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测量仪器的校准和精度保证;•测量方法的正确选择和操作;•测量环境的控制,如温度、湿度等;•测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复习资料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复习资料一、 填空题1、按照互换程度的不同,互换性分 完全互换 和 不完全互换 两种。
其中 完全互换 _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广泛。
2、尺寸公差是指 上偏差和下偏差 。
3、 基本尺寸 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 公差带 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配合分 间隙 配合、 过度 配合和 过盈 配合三种。
4、标准公差用代号 IT 表示。
标准公差分 20 级,其中 IT01级 精度最高, IT18 精度最低。
5、螺纹螺距与导程的关系是:导程等于 线数 和 螺距 的乘积。
6、国家标准按螺纹的直径和螺距将旋合长度分为三组,分别为 长 旋合长度组、 旋合长度组 中 和 短 旋合长度组。
7、计量器具按用途分类可分为标准计量器具、 通用 计量器具和 专用 计量器具三类。
8、零件的尺寸合格,其实际尺寸应在 最大极限尺寸 和 最小极限尺寸 之间。
其 上偏差和下偏差 应在上偏差和下偏差之间。
9、 基本偏差 确定公差带位置, 标准公差 确定公差带大小。
10、在过渡配合中, 最大间隙 表示过渡配合是最松的状态; 最大过盈 表示过渡配合中最紧的状态。
11、零件尺寸为φ90j7(020.0015.0+-)其基本偏差为 mm ,尺寸公差为 。
12、选用配合的方法有三种,即 计算 法、 类比 法和 试验 法,在一般情况下通常采用 类比 法。
13、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分为 随机 误差、 系统 误差和 粗大 误差。
14、孔的最大实体尺寸为孔的 最小极限尺寸 ;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为轴的 最大极限尺寸 。
15、形位公差带由 形状 、 大小 、 方向 、 位置 四个要素组成。
16、键为标准件,键连接的配合采用的配合制度为 基轴制 。
17、在图样上,单一要素的尺寸极限偏差或公差带代号之后注有○E 符号时,则表示该单一要素采 用 包容 要求。
18、孔和轴各有 28 个基本偏差代号。
19、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要采用基 孔 制;而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要采用基 轴 制。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总结与归纳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总结与归纳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总结与归纳在工程领域中,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技术。
这些概念和技术在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过程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的多个方面,包括其概念的基本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对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理解和遵循。
一、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 公差和配合的定义与意义公差是指零件尺寸的允许偏差范围,而配合是指零件间的相互关系。
公差配合的目的是确保零件能够正常地组装和运行,同时考虑到制造和装配的可行性。
2. 公差设计原则在进行公差设计时,需要根据零件在使用条件下的要求和功能,合理地确定公差值。
常用的公差设计原则包括最大材料条件、最小材料条件和配合条件。
3. 常见的公差配合类型常见的公差配合类型包括过盈配合、间隙配合和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可用于传递力和传递转矩的连接,间隙配合适用于滑动表面和轴承连接,过渡配合可平衡过盈配合和间隙配合的需求。
二、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1. 测量的定义与意义测量是通过对物理量进行检查、比较和评估,以确定其数值的过程。
技术测量在工程领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用于验证产品的质量,还可用于监控制造和加工过程。
2. 常见的测量工具与方法常见的测量工具包括卡尺、游标卡尺、显微镜、衡器等。
测量的方法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其中间接测量常用于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3. 测量误差与精度在技术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其减小和控制是确保测量精度的关键。
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应用1. 公差配合在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公差配合在设计和制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地选择公差值和配合类型,可以保证零件的互换性、装配性和性能稳定性。
2. 技术测量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技术测量在质量控制中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对产品尺寸和性能进行测量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制造过程中的偏差和缺陷,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知识点
绪言
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任何挑选或附加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这样的一批零件或部件就称为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
通常包括几何参数和机械性能的互换。
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量就称为公差。
互换性课按其互换程度,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公差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公差标准,技术标准又分为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和企业标准。
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
基本尺寸是设计给定的尺寸。
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即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实体状态是具有材料量最多的状态,此时的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
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的尺寸称为孔的作用尺寸,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称为轴的作用尺寸。
尺寸偏差是指某一个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尺寸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公差=|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的绝对值
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间隙配合:孔德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上,即具有间隙配合。
间隙公差是允许间隙的变动量,等于最大间隙和最小间隙的代数差的绝对值,也等于相互配合的孔公差与轴公差的和。
过盈配合,过渡配合
T=ai,
当尺寸小于或等于500mm时,i=0.45+0.001D(um),
当尺寸大于500到3150mm时,I=0.004D+2.1(um).
孔与轴基本偏差换算的条件:1.在孔,轴为同一公差等级或孔比轴低一级配合2.基轴制中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与基孔制中轴的基本偏差代号相当3.保证按基轴制形成的配合与按基孔制形成的配合相同。
通用规则,特殊规则
例题
基准制的选用:1.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
2.与标准件配合时,基准制的选择通常依标准件而定。
3.为了满足配合的特殊需要,允许采用任一孔,轴公差带组合成配合。
公差等级的选用:1.对于基本尺寸小于等于500mm的较高等级的配合,由于孔比同级轴加工困难,当标准公差小于等于IT8时,国家标准推荐孔比轴低一级相配合,但对标准公差大于IT8级或基本尺寸大于500mm的配合,由于孔德测量精度比轴容易保证,推荐采用同级孔,轴配合。
2.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考虑工艺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各种配合的特性:间隙:主要用于结合件有相对运动的配合。
过盈:主要用于结合件没有相对运动的配合。
过渡:主要用于定位精确并要求拆卸的相对静止的联结。
第二章长度测量基础
测量包括,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精度
量块在长度计量中作为实物标准,用以体现测量单位,并作为尺寸传递的媒介。
量块按制造精度分为00,0,1,2,3,k级。
根据量块长度极限偏差,量块长度变动允许值,测量面的平面度,量块的研合性及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
标尺间距:沿着标尺长度的线段测量得出的任何两个相邻标尺标记之间的距离。
标尺分度值:两个相邻标尺标记所对应的标尺值之差。
标尺范围:在给定的标尺上,两端标尺标记之间标尺值的范围。
测量范围:在允许误差限内计量器具的背测量值的范围。
长度计量中的五大原则:阿贝原则:在长度测量时,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应使被测零件的尺寸线(简称被测线)和量仪中作为标准的刻度尺(简称标准线)重合或顺次排成一条直线。
圆周封闭原则:要求在圆周分度测量中充分利用这一自然基准,亦即利用整圆周上所有角间隔的误差之和等于零这一自然封闭特性,进行测量方案的选择和数据处理,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最小变性原则:在测量过程中,控制测量温度及其变动、保证测量器具与被测零件有足够的等温时间、选用与被测零件线胀系数相近的测量器具、选用适当的测量力并保持其稳定、选择适当的支承点等,都是实现最小变形原则的有效措施。
基准同一原则:测量基准要与加工基准和使用基准统一。
即工序测量应以工艺基准作为测量基准,终检测量应以设计基准作为测量基准。
最短测量链原则:在间接测量中,与被测量具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与被测量形成测量链。
形成测量链的环节越多,被测量的不确定度越大。
因此,应尽可能减少
测量链的环节数,以保证测量精度,称之为最短链原则。
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按“级”使用时,以刻在量块上的标称长度为工作尺寸,忽略了量块的制造误差;按“等”使用时,以量块检定证书上列出的实际尺寸为依据,忽略了检定量块实际尺寸时的测量误差;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形状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位置公差:定向: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定位: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
跳动:圆跳动(径向,端面),全跳动(径向,端面)
形状公差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状公差带指限制被测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变动的区域。
位置公差指关联实际要素的方向或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带指限制被测关联实际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的方向或位置变动的区域。
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相互独立,互不相关,分别满足各自的公差要求的一项公差原则。
包容要求:实际要素处处不得超越最大实体边界,而实际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越最小实体尺寸。
最大实体边界:指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且具有正确几何形状的理想包容面
最小实体边界:指尺寸为最小实体尺寸,且具有正确几何形状的理想包容面。
最大实体实效边界:指尺寸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且具有正确几何形状的理想包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