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十八代排列顺序
祖宗十八代每一代怎么称呼

祖宗十八代每一代怎么称呼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读kun)孙,坤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坤、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八辈祖宗----祖:远祖:远祖、太高、太尊、先、祖先、先君、先人、祖考等,皆可称远祖。
始祖:始祖、鼻祖,皆可称始祖。
吴氏始祖为泰伯、仲雍。
高祖:曾祖的父亲。
高祖、高祖王父、显考、长祖、高门等皆可称高祖。
高祖母,曾祖之母,亦可称高祖王母。
曾祖:祖父的父亲。
曾祖、曾祖王父、曾祖父、皇考、府君、太翁、次长祖、曾翁、曾门、曾大父、曾父、曾太公、大王父、王大父等,皆可称曾祖。
曾祖母,祖父之母,亦可称曾祖王母。
曾祖的兄弟及兄弟之妻,称“族曾王父”“族曾祖父”,“族曾王母”“族曾祖母”。
祖父:父亲的父亲。
祖父、王父、大王父、祖王父、大父、祖君、祖翁、公、太公等,皆可称祖父。
对人称其祖父曰“家公”。
称人之祖曰“尊祖父”。
称已故祖父曰“亡祖”“亡考”“皇祖考”“府君”“先祖”“先子”“先亡丈人”等。
称人之已故祖父曰“大门中”。
祖父的兄弟称“从祖祖父”“从祖世父”“从祖叔父”“从祖王父”“伯翁”“叔翁”。
祖母:父亲的母亲。
祖母、王母、大母、太母、祖婆等,皆可称祖母。
称人祖母曰“尊祖母”。
称已故祖母曰“皇祖妣”。
祖父之妾称“季祖母”“妾祖姑”。
从祖祖父之妻称“从祖祖母”“从祖世母”“从祖叔母”“从祖王母”“从祖母”“季祖母”“伯祖妣”等。
中国人三姑六舅,对本祖一脉上下或亲戚关系称畏有严格的规定,在现实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难题,一个上下差7代的晚辈不知道如何称呼比自己大8辈的长辈,出现令人难堪的场面。
祖宗十八代每一代怎么称呼?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读kun)孙,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祖宗十八代是哪十八代

祖宗十八代是哪十八代?冷知识百科2017-01-18 15:18分享到:经常说起祖宗十八代,到底"祖宗十八代"具体指的是哪十八代?关于亲属关系的一些称谓你了解多少?祖宗十八代是哪几代?上序称谓:生己者为父,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下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可参考《称谓歌》来记忆:鼻远太烈天,高曾祖考已。
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止。
那么,古人规定这些称谓又是什么意思呢?鼻祖,指得姓始祖。
古人认为:"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在这里,"鼻"实指"第一"、"首创者",即"无中生有".后来引申为各种文化流派、行业、手技、事业的创始人都称为"鼻祖".远祖,指很遥远的祖宗。
与自己相隔很远很远,知道的信息很少很少,故称悠远之祖为远祖。
太祖,指相隔太远的祖宗。
太,古时与"大"相通,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故太祖是指过于遥远的祖宗。
烈祖,指列传之祖。
烈,古通"列",列举、列位。
是指依序往下排列的祖宗比太祖又要近一些了。
天祖,指比较远的祖宗。
天的本义为"头",头部是在身体之上的,天也是在地之上的,所以天祖就是指比较往上、比较靠前的祖宗。
高祖,指隔了一段距离(代数)的祖宗。
高,本义指楼台的高大形状。
楼台比平地高,但不是很高。
故古人规定在列祖列宗中,以一定的、相隔不是太远的祖宗为高祖。
曾祖,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祖宗。
祖宗十八代每一代怎么称呼

祖宗十八代每一代怎么称呼?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读kun)孙,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中国人“祖宗十八代”家族称谓大全

中国人“祖宗十八代”家族称谓大全 上序称谓:生己者为父,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下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可参考《称谓歌》来记忆:鼻远太烈天,高曾祖考已。
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止。
那么,古人规定这些称谓又是什么意思呢? 鼻祖,指得姓始祖。
古人认为:“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在这里,“鼻”实指“第一”、“首创者”,即“无中生有”。
如今,各种文化流派、行业、手技、事业的创始人都称为“鼻祖”。
远祖,指很遥远的祖宗。
与自己相隔很远很远,知道的信息很少很少,故称悠远之祖为远祖。
太祖,指相隔太远的祖宗。
太,古时与“大”相通,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故太祖是指过于遥远的祖宗。
烈祖,指列传之祖。
烈,古通“列”,列举、列位。
是指依序往下排列的祖宗,比太祖又要近一些了。
天祖,指比较远的祖宗。
天的本义为“头”,头部是在身体之上的,天也是在地之上的,所以天祖就是指比较往上、比较靠前的祖宗。
高祖,指隔了一段距离(代数)的祖宗。
高,本义指楼台的高大形状。
楼台比平地高,但不是很高。
故古人规定在列祖列宗中,以一定的、相隔不是太远的祖宗为高祖。
曾祖,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祖宗。
曾,古同“增”,指增加,在“祖”之上增加一代,就是“增(曾)祖”了。
曾,古又同“层”,指重叠。
“祖”上再加一层,便是“重祖”,即“曾祖”。
祖,指与自己中间隔一代的祖宗。
祖字由“示”“且”二部分组成,“示”指“先人”,“且”本形为“男根”,本义为“生育”,引申义为“增加人口”、“增加帮手”、“增加力量”,一般用为“加力”、“给力”。
中国祖宗辈分称呼大全

中国祖宗辈分称呼大全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直系父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父系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大妈:大爷的妻子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婶:叔叔的妻子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夫:姑姑的丈夫母系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舅妈:舅舅的妻子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姨夫:姨的丈夫姻亲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祖宗十八代的称呼

祖宗十八代的称呼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
生己者为父母,
父之父为祖,
祖父之父为曾祖,
曾祖之父为高祖,
高祖之父为天祖,
天祖之父为烈祖,
烈祖之父为太祖,
太祖之父为远祖,
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
父之子为子,
子之子为孙,
孙之子为曾孙,
曾孙之子为玄孙,
玄孙之子为来孙,
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
晜孙之子为仍孙,
仍孙之子为云孙,
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祖宗十八代的称呼

祖宗十八代的称呼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
生几者为父母
父之父为祖
祖父之父为曾祖
曾祖之父为高祖
高祖之父为天祖
天祖之父为烈祖
烈祖之父为太祖
太祖之父为远祖
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
父之子为子
子之子为孙
孙之子为曾孙
曾孙之子玄孙
玄孙之子为来孙
来孙之子为晜(读Kun)孙
晜孙之子为仍孙
仍孙之子为云孙
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宗十八代排列顺序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祖宗十八代排列顺序
祖宗十八代:即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序称谓:生己者为父,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下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可参考《称谓歌》来记忆:鼻远太烈天,高曾祖考已。
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止。
那么,古人规定这些称谓又是什么意思呢?
鼻祖,指得姓始祖。
古人认为:“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在这里,“鼻”实指“第一”、
“首创者”,即“无中生有”。
如今,各种文化流派、行业、手技、事业的创始人都称为“鼻祖”。
远祖,指很遥远的祖宗。
与自己相隔很远很远,知道的信息很少很少,故称悠远之祖为远祖。
太祖,指相隔太远的祖宗。
太,古时与“大”相通,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故太祖是指过于遥远的祖宗。
烈祖,指列传之祖。
烈,古通“列”,列举、列位。
是指依序往下排列的祖宗,比太祖又要近一些了。
天祖,指比较远的祖宗。
天的本义为“头”,头部是在身体之上的,天也是在地之上的,所以天祖就是指比较往上、比较靠前的祖宗。
高祖,指隔了一段距离(代数)的祖宗。
高,本义指楼台的高大形状。
楼台比平地高,但不是很高。
故古人规定在列祖列宗中,以一定的、相隔不是太远的祖宗为高祖。
曾祖,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祖宗。
曾,古同“增”,指增加,在“祖”之上增加一代,就是“增(曾)祖”了。
曾,古又同“层”,指重叠。
“祖”上再加一层,便是“重祖”,即“曾祖”。
祖,指与自己中间隔一代的祖宗。
祖字由“示”“且”二部分组成,“示”指“先人”,“且”本形为“男根”,本义为“生育”,引申义为“增加人口”、“增加帮手”。
考,指父亲。
考的本义为“老”,指年纪大的老人。
在甲骨文、金文中,考字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引申为专指父亲,后多指已去世的父亲。
己,指自己、本人。
己在甲骨文中象绳曲之形。
“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本义是指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
借“缠束”之义,谓约束己身而为“己”。
子,指儿子,自己下一代,湘方言叫“崽”。
子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像并起来的样子,本义指婴儿。
又因,子是地支的第一位,子丑寅卯,喻意子孙有条不紊、层出不穷地繁衍下去。
所以古人把“子”作为自己的下一代排列。
孙,指儿子的儿子。
孙字是由“子”和“系”两部分构成,其本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即子之子。
曾孙,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孙子。
曾,古同“增”,“曾孙”就是指在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代,谓之“增(曾)孙”。
玄孙,指与自己中间隔三代的孙子。
玄字的本意是搓线、编草绳,最后那一点就是新续的草。
基于这个本意,玄字衍生出二层意思:一是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无穷变化。
二是很远,看不到结果。
所以古人用玄来指代第三代孙的称谓,喻意是永无穷尽。
来孙,指与自己中间隔四代的孙子。
古人的寿命不是很长,七十岁就是“古来稀”了。
所以第四代孙往往自己亲眼看不到,属于“未来之孙”了。
晜孙,指与自己中间隔五代的孙子。
晜古代同“昆”。
《尔雅·释亲》:“父之晜弟。
又,来孙之子为晜孙。
注,晜,后也。
”
仍孙,指与自己中间隔六代的孙子。
“仍”有因袭、沿袭之意,仍孙是指沿袭、一脉相承下来的孙辈之意。
云孙,指与自己中间隔七代的孙子。
云,指云朵、云雾,云雾在天空中很飘渺。
云孙就是借云雾的形态,说到了第七代孙已经感到很飘渺、很遥远了。
耳孙,指与自己中间隔八代的孙子。
这个第八以后的孙子比云孙更遥远,远到只能有所耳闻了。
在中国历史上,帝王常说的“九族”称谓是比较统一的,即“高、曾、祖、考、己、子、孙、曾、玄”。
至于“祖宗十八代”的称谓,各个时代却略有不同,到了东汉的《尔雅·释亲》中才基本定型。
而这些称谓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都有浓浓的寻根情结,所以族系渊源的重要性不可替代。
一般家谱中记载了很多先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等。
十八辈排列顺序
鼻祖(九世祖)
远祖(八世祖)
太祖(七世祖)
烈祖(六世祖)
天祖(五世祖)
高祖(四世祖)
曾祖(三世祖)
祖父(二世祖)
父亲(一世祖)
己
儿子(一世孙)
孙子(二世孙)
曾孙(三世孙)
玄孙(四世孙)来孙(五世孙)晜孙(六世孙)仍孙(七世孙)云孙(八世孙)耳孙(九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