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线性代数练习册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线性代数练习册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线性方程组§4-1 克拉默法则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n 元齐次线性方程组必有n 组解;B.n 元齐次线性方程组必有1n -组解;C.n 元齐次线性方程组至少有一组解,即零解;D.n 元齐次线性方程组除了零解外,再也没有其他解.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 。

当0D ≠时,非齐次线性方程组只有唯一解;B 。

当0D ≠时,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无穷多解;C 。

若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解,则0D =; D.若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无解,则0D =. 二、填空题1.已知齐次线性方程组1231231230020x x x x x x x x x λμμ++=⎧⎪++=⎨⎪++=⎩有非零解,则λ= 1 ,μ= 0 。

2.由克拉默法则可知,如果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0D ≠,则方程组有唯一解i x =iD D. 三、用克拉默法则求解下列方程组 1.832623x y x y +=⎧⎨+=⎩解:832062D ==-≠123532D ==-,2821263D ==-所以,125,62D Dx y D D====- 2.123123123222310x x x x x x x x x -+=-⎧⎪+-=⎨⎪-+-=⎩解:213112112122130355011101r r D r r ---=--=-≠+---11222100511321135011011D r r ---=-+-=---,212121505213221310101101D r r --=-+-=-----, 3121225002112211511110D r r --=+=---所以, 3121231,2,1D D Dx x x D D D ======3.21241832x z x y z x y z -=⎧⎪+-=⎨⎪-++=⎩解:132010012412041200183583D c c --=-+-=≠-13110110014114020283285D c c -=-+=,2322112102112100123125D c c -=-+=--, 31320101241204120182582D c c =-=--所以, 3121,0,1D D Dx y z D D D ====== 4.12341234123412345242235232110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解:2131412131111111111214012322315053733121102181231235537013814222180514r r D r r r r r r r r ---=------------+=----=-+---3214212325111511102221422518231523528110121101005110010525182733214210252823522c c D c c c c c c --------=----------+=-----=----212314113231511151112140723222150123733021101518723230132123733031284315181518r r D r r r r r r r r -----=--------------=----=------12342213111512151031224522182325111132283101101002510200251521852974265211228115127c c D c c c c c c -------=---------+=-----=----12432322111152115312125252223121135231200100215215552502714251152604c c D c c r r r r --------=----------+=----=---所以, 312412341,2,3,1D D D Dx x x x D D D D========-§4-2 齐次线性方程组一、选择题1.已知m n ⨯矩阵A 的秩为1n -,12,αα是齐次线性方程组0AX =的两个不同的解,k 为任意常数,则方程组0AX =的通解为( D )。

第4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练习题参考答案第4章练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4-1】已知某轴心受拉杆的截面尺寸300400b h mm mm=?,配有820φ钢筋,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指标为:22.0/tf N mm =,42.110cE =?2/N mm ,2270/yfN mm =,522.110/s E N mm =?。

试问此构件开裂时和破坏时的轴向拉力分别为多少?【解】配820φ钢筋,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附录A ,表A.0.1得22513sA mm =。

25132.09%3.0%300400s A bh ρ===300400120000A bh mm ==?=,542.110102.110s E c E E α?===?(1)由式(4-5),开裂荷载为 0(1)(1)tcrcEt tEN E A f A αρεαρ=+=+2.0120000(1100.0209)=??+?290160N= 209.16kN =(2)由式(4-7),构件的抗拉极限承载力为2702513678510678.51tuysN f A N kN ==?==【4-2】已知某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截面尺寸为200300b h mm mm ?=?,构件的长度2000l mm =,混凝土抗拉强度22.95/tfN mm =,弹性模量422.5510/cEN mm =?,纵向钢筋的截面积2615sAmm =,屈服强度2270/yfN mm =,弹性模量522.110/sEN mm =?,求(1)若构件伸长0.2mm ,外荷载是多少?混凝土和钢筋各承担多少外力?(2)若构件伸长0.5mm ,外荷载是多少?混凝土和钢筋各承担多少外力?(3)构件开裂荷载是多少?即将开裂时构件的变形是多少?(4)构件的极限承载力是多少?【解】615 1.025% 3.0%200300s A bh ρ===220030060000A bh mm ==?=542.1108.2352.5510s E c E E α?===?,442.95 1.157102.5510t t c f E ε-===??(1)○1由0.2l mm ?=可知,构件的应变为 440.2 1.010 1.157102000t l l εε--?===?<=? 构件未开裂,处于弹性工作状态,csεεε==,构件所受的拉力为44(1) 2.551060000(18.235 1.025%) 1.010t c E N E A αρε-=+=+3165.9110N=?165.91kN=○2此时混凝土承担的外力 4432.5510 1.010********.010153.0ts c N E A N kNε-===?=○3钢筋承担的外力165.91153.012.91ts t tc N N N kN=-=-=(2)○1由0.5l mm ?=可知,构件的应变为4400.52.510 1.157102000t l l εε--?===?>=?,且35270 1.286102.110y y sf E εε-<===??构件开裂,钢筋未屈服,sεε=,构件所受的拉力为542.110 2.51061532287.532.29t s s N E A N kNε-====○2此时,混凝土开裂,在开裂处混凝土应力0c σ= ○3钢筋的应力5422.110 2.51052.5/s s E N mm σε-=== (3)○1开裂荷载为 0(1)tcrcEt N E A αρε=+442.551060000(18.235 1.025%) 1.15710-=+191.96kN=○2即将开裂时构件的变形 41.1571020000.23t l l mm ε-?=?=??=(4)构件的极限承载力为 270615166050166.05tuysN f A N kN ==?==【4-3】某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截面尺寸为300300b h mm mm ?=?,配有822的纵向受力钢筋,已知22.3/t f N mm =,422.410/c E N mm =?,2345/y f N mm =,521.9610/s E N mm =?。

中国近现代史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严复翻译《天演论》B.孙中山创立《民报》B.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2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新文学运动B.民主、民权运动C.反封建礼教的运动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3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鲁迅D.蔡元培4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是()。

A.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爆发B.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口号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D.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5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A. “二十一条”的签订B.巴黎和会的召开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北洋政府的镇压6 .中国人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是从()开始的。

A.新文化运动后B.五四运动后C.辛亥革命后D.俄国十月革命后7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说法,其中“陈”、“李”分别指()。

A. 陈独秀、李大钊B. 陈潭秋、李大钊C. 陈独秀、李达D . 陈潭秋、李达8 .“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A.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封建斗争B.孙中山代表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C.国民党在广东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D.国民党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9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共产党一大的成功召开B.共产党二大的成功召开B.C.共产党三大的成功召开D.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10 .下列观点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观点的是()。

A .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B.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应该否定C.“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D.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其流毒不“减于洪水猛兽”。

11 .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B.北伐将士的英勇善战C.直奉联合战线的瓦解D.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和正确的北伐方针12. 1920年8月公开出版的马克思原著是由陈望道翻译的()。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四个几何体中,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相同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B解析:B【分析】分别找出每个图形从三个方向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①正方体从上面、正面、左侧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故此选项正确;②球从上面、正面、左侧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都是圆,故此选项正确;③圆锥,从左边看是三角形,从正面看是三角形,从上面看是圆,故此选项错误;④圆柱从左面和正面看都是矩形,从上边看是圆,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三种视图,掌握定义是关键.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三视图中.2.观察下列图形,其中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 B解析:B【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详解】解:A、C、D均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B、是凹字格,故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熟记展开图的11种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即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判断也可.3.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小20︒,则2∠的度数为( )A .35︒B .40︒C .45︒D .55︒D解析:D【分析】 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1290,2120∠+∠︒⎧⎨∠-∠︒⎩==,解得135,255.∠︒⎧⎨∠︒⎩==.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性质,两个角的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余;若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补.4.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若EF m =,CD n =,则AB =( )A .m n -B .m n +C .2m n -D .2m n + C解析:C【分析】由条件可知EC+DF=m-n ,又因为E ,F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所以AE+BF=EC+DF=m-n ,利用线段和差AB=AE+BF+EF 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得,EC+DF=EF-CD=m-n∵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AE=EC ,DF=BF ,∴AE+BF=EC+DF=m-n ,∵AB=AE+EF+FB ,∴AB=m-n+m=2m-n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中点性质及线段和差问题,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和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已知∠AOB=40°,∠BOC=20°,则∠AOC的度数为( )A.60°B.20°C.40°D.20°或60°D解析:D【分析】考虑两种情形①当OC在∠AOB内部时,∠AOC=∠AOB-∠BOC=40°-20°=20°,②当OC’在∠AOB外部时,∠AOC’=∠AOB+∠BOC=40°+20°=60°.【详解】解:如图当OC在∠AOB内部时,∠AOC=∠AOB-∠BOC=40°-20°=20°,当OC’在∠AOB外部时,∠AOC’=∠AOB+∠BOC=40°+20°=60°,故答案为20°或6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学会正确画出图形,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 6.体育课上,小悦在点O处进行了四次铅球试投,铅球分别落在图中的M,N,P,Q四个点处,则表示他最好成绩的点是()A.M B.N C.P D.Q C解析:C【分析】根据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知最好成绩在P点.【详解】P点与O点距离最长,且在有效范围内,所以最好成绩在P点.【点睛】考查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7.已知线段AB=6cm,反向延长线段AB到C,使BC=83AB,D是BC的中点,则线段AD的长为____cmA.2 B.3 C.5 D.6A 解析:A【分析】由BC =83AB 可求出BC 的长,根据中点的定义可求出BD 的长,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AD 的长即可.【详解】∵BC =83AB ,AB=6cm , ∴BC=6×83=16cm , ∵D 是BC 的中点,∴BD=12BC=8cm , ∵反向延长线段AB 到C ,∴AD=BD-AB=8-6=2cm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利用中点的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关键.8.22°20′×8等于( ).A .178°20′B .178°40′C .176°16′D .178°30′B解析:B【分析】根据角的换算关系即可求解.【详解】22°×8=176°,20′×8=160′=2°40′,故22°20′×8=176°+2°40′=178°4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度量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160︒=,''160'=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从A 地到C 地,可供选择的方案是走水路、走陆路、走空中,从A 地到B 地有三条水路、两条陆路,从B 地到C 地有4条陆路可供选择,走空中,从A 地不经B 地直线到C 地,则从A 地到C 地可供选择的方案有( )A .10种B .20种C .21种D .626种C解析:C【分析】本题只需分别数出A 到B 、B 到C 、A 到C 的条数,再进一步分析计算即可.【详解】观察图形,得:A到B有5条,B到C有4条,所以A到B到C有5×4=20条,A到C一条.所以从A地到C地可供选择的方案共21条.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有顺序地数出所有情况.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过平面上的任意三点,一定能作三条直线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直线公理、线段公理进行逐一分析判断.【详解】A. 根据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则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故该选项正确;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线段公理,故该选项正确;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直线公理,故该选项正确;D. 当三点共线时,则只能确定一条直线,故该选项错误.故选 D.【点睛】此题考查直线、射线、线段,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二、填空题11.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D是线段AB的中点,AC=13AD ,CD=4cm ,则线段AB的长为_____cm【分析】根据AC=ADCD=4cm求出再根据是线段的中点即可求得答案【详解】∵AC=ADCD=4cm∴∴∵是线段的中点∴∴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几何意义以及求线段的长根据题目中的几何语解析:12【分析】根据AC=13AD ,CD=4cm ,求出AD,再根据D是线段AB的中点,即可求得答案.【详解】∵AC=13AD ,CD=4cm ,∴12433CD AD AC AD AD AD =-=-== ∴6AD =,∵D 是线段AB 的中点,∴212AB AD ==∴12AB cm =故答案为12【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几何意义以及求线段的长,根据题目中的几何语言列出等式,是解题的关键.12.线段3AB cm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截取1BC cm =,则AC =__________.4【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详解】∵线段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截取则AB+BC=4cm 故填: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长度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线段的和差关系解析:4【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详解】∵线段3AB cm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截取1BC cm =,则AC =AB+BC=4cm ,故填: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长度,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线段的和差关系.1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已知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是一个有理数,且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代数式a b c-的值是_________. 【解析】【分析】将此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观察abc 分别对应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将图中所示图形折叠成正方体后a 与4相对应b 与2相对应c 与-1相对应∴∴【点睛】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解析:34- 【解析】【分析】将此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观察a ,b ,c 分别对应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将图中所示图形折叠成正方体后,a 与4相对应,b 与2相对应,c 与-1相对应, ∴1a 4=,1b 2=,c 1=- ∴3=-4a b c - 【点睛】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14.下午3:40时,时钟上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_________度.130【分析】分别求出时针走过的度数和分针走过的度数用分针走过的度数减去时针走过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时针每小时走30°分针每分钟走6°∴下午3:40时时针走了3×30°+×30°=110°分针解析:130【分析】分别求出时针走过的度数和分针走过的度数,用分针走过的度数减去时针走过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时针每小时走30°,分针每分钟走6°∴下午3:40时,时针走了3×30°+4060×30°=110° 分针走了40×6°=240°∴夹角=240°-110°=13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钟面角问题,易错点在于计算时针走过的度数时,往往大部分人只计算了前面3个小时时针走过的度数,容易忽略后面40分钟时针也在走.15.看图填空.(1)AC =AD -_______=AB +_______,(2)BC +CD =_______=_______-AB ,(3)AD =AC+___.CDBCBDADCD 【分析】根据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进行解答即可得答案【详解】(1)AC=AD-CD=AB+BC (2)BC+CD=BD=AD-AB (3)AD=AC+CD 故答案为:CD ;BC ;BD ;AD解析:CD BC BD AD CD【分析】根据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进行解答即可得答案.【详解】(1)AC=AD-CD=AB+BC ,(2)BC+CD=BD=AD-AB,(3)AD=AC+CD,故答案为:CD;BC;BD;AD;C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16.如图所示,∠BOD=45°,那么不大于90°的角有___个,它们的度数之和是____.450°【分析】(1)∠AOE=90°故图中所有的角都是不大于90°的角;(2)将所有的角相加发现有的角相加等于∠EOA即和为90°而有的角相加等于∠BOD即和为45°将这样的角凑在一起计算即可求出解析:450°【分析】(1)∠AOE=90°,故图中所有的角都是不大于90°的角;(2)将所有的角相加,发现有的角相加等于∠EOA,即和为90°,而有的角相加等于∠BOD,即和为45°,将这样的角凑在一起计算,即可求出所有角的度数.【详解】不大于 90°的角有∠EOD,∠EOC,∠EOB,∠EOA,∠DOC,∠DOB,∠DOA,∠COB,∠COA,∠BOA共10个;它们的度数之和是(∠EOD+∠DOA)+(∠EOC+∠COA)+(∠ EOB+∠BOA)+[(∠DOC+∠COB)+∠DOB]+∠EOA=90°+90°+90°+(45°+45°)+90°=450°.故答案为10;45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的表示与和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角的定义运算法则.17.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E分别在线段AB上,且ADDB=23,AEEB=2,则CDCE的值为____.【分析】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C=BC=AB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及==2可得出CDCE与AB的关系进而可得答案【详解】∵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AB∵==2BD=AB-ADAE=AB-BE∴解析:3 5【分析】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C=BC=12AB,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及ADDB=23,AEEB=2,可得出CD、CE与AB的关系,进而可得答案.【详解】∵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12AB,∵ADDB =23,AEEB=2,BD=AB-AD,AE=AB-BE,∴AD=25AB,BE=13AB,∵CD=AC-AD,CE=BC-BE,∴CD=12AB-25AB=110AB,CE=12AB-13AB=16AB,∴CDCE=11016ABAB=35,故答案为3 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18.(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两条线段a和b的大小,结果可能有种情况,它们是_______________.(1)度量比较法叠合比较法;(2)3a>ba=ba<b【分析】(1)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有两种:度量比较法叠合比较法依此即可求解;(2)两条线段a和b的大小有三种情况【详解】(1)比较两条线段的大解析:(1)度量比较法,叠合比较法;(2)3,a>b、a=b、a<b【分析】(1)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有两种:度量比较法、叠合比较法.依此即可求解;(2)两条线段a和b的大小有三种情况.【详解】(1)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通常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度量比较法、重合比较法.(2)比较两条线段a和b的大小,结果可能有3种情况,它们是a>b、a=b、a<b.故答案为度量比较法,重合比较法;3,a>b、a=b、a<b.【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是基础题型,是需要识记的知识.19.如图所示,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________个,以点A为顶点的角有________个,图中所有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________个.37【分析】根据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方法依题意求得答案【详解】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2个:∠B∠C;以A为顶点的角有3个:∠BAD∠BAC∠DAC;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7个:∠BAD∠BAC∠D解析:3 7【分析】根据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方法,依题意求得答案.【详解】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2个:∠B,∠C;以A为顶点的角有3个:∠BAD,∠BAC,∠DAC;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7个:∠BAD,∠BAC,∠DAC,∠B,∠C,∠ADB,∠ADC.故答案为2,3,7.【点睛】利用了角的概念求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就叫做角.角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角+3个大写英文字母;2.角+1个大写英文字母;3.角+小写希腊字母;4.角+阿拉伯数字.20.已知∠A=67°,则∠A的余角等于______度.23【解析】∵∠A=67°∴∠A的余角=90°﹣67°=23°故答案为23解析:23【解析】∵∠A=67°,∴∠A的余角=90°﹣67°=23°,故答案为23.三、解答题21.如图所示,已知射线OC将∠AOB分成1∶3的两部分,射线OD将∠AOB分成5∶7的两部分,若∠COD=15°,求∠AOB的度数.解析:90°【分析】设∠AOB的度数为x,根据题意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AOC,∠AOD,根据角的关键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AOB的度数为x.因为射线OC将∠AOB分成1∶3两部分,所以∠AOC=14 x.因为射线OD将∠AOB分成5∶7两部分,所以∠AOD=512x.又因为∠COD=∠AOD-∠AOC,∠COD=15°,所以15°=512x-14x.解得x=90°,即∠AOB的度数为9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设出未知数,表示出∠AOC,∠AOD,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22.如图,点C是AB的中点,D,E分别是线段AC,CB上的点,且AD=23AC,DE=35AB,若AB=24 cm,求线段CE的长.解析:CE=10.4cm.【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AC、BC的长,然后根据题已知求解CD、DE的长,再代入CE=DE-CD即可.【详解】∵AC=BC=12AB=12cm,CD=13AC=4cm,DE=35AB=14.4cm,∴CE=DE﹣CD=10.4cm.23.如图,射线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射线OB的方向是北偏西40°,∠AOB=∠AOC,射线OE是射线OB的反向延长线.(1)求射线OC的方向角;(2)求∠COE的度数;(3)若射线OD平分∠COE,求∠AOD的度数.解析:(1)射线OC的方向是北偏东70°;(2)∠COE=70°;(3)∠AOD=90°.【分析】(1)先求出∠AOC=55°,再求得∠NOC的度数,即可确定OC的方向;(2)根据∠AOC=55°,∠AOC=∠AOB,得出∠BOC=110°,进而求出∠COE的度数;(3)根据射线OD平分∠COE,即可求出∠COD=35°再利用∠AOC=55°求出答案即可.【详解】(1)∵射线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射线OB的方向是北偏西40°即∠NOA=15°,∠NOB=40°,∴∠AOB=∠NOA+∠NOB=55°,又∵∠AOB=∠AOC,∴∠AOC=55°,=°,∴∠NOC=∠NOA+∠AOC=15°+ 55°70∴射线OC的方向是北偏东70°.(2)∵∠AOB=55°,∠AOB=∠AOC,∴∠BOC=∠AOB+∠AOC=55°+55°=110°,又∵射线OD是OB的反向延长线,∴∠BOE=180°,∴∠COE=180°-110°=70°,(3)∵∠COE=70°,OD平分∠COE,∴∠COD=35°,∴∠AOD=∠AOC+∠COD=55°+35°=9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的表达即方向角一般是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通常表达成北(南)偏东(西)多少度.24.如图,点C为线段AD上一点,点B为CD的中点,且6cmBD=.AC=,2cm(1)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2)求AD的长.解析:(1)6条;(2)10cm【分析】(1)根据线段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2)由点B 为CD 的中点,即可求出CD 的长度,然后求出AD 的长度.【详解】解:(1)根据题意,图中共有6条线段,分别是AC ,AB ,AD ,CB ,CD ,BD . (2)因为点B 是CD 的中点,2cm BD =,所以24cm CD BD ==,所以10cm AD AC CD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以及线段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有关的计算问题.25.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AOE=90°.(1)如图1,若OC 平分∠AOE,求∠AOD 的度数;(2)如图2,若∠BOC=4∠FOB ,且OE 平分∠FOC ,求∠EOF 的度数.解析:(1)135°;(2)54°【分析】(1)利用OC 平分∠AOE ,可得∠AOC =12∠AOE =12×90°=45°,再利用∠AOC+∠AOD=180°,即可得出.(2)由∠BOC=4∠FOB ,设∠FOB=x°,∠BOC=4x°,可得∠COF=∠COB-∠BOF=3x°,根据OE 平分∠COF ,可得∠COE=∠EOF=12∠COF=32x°,即可得出. 【详解】(1)∵∠AOE=90°,OC 平分∠AOE ,∴∠AOC =12∠AOE =12×90°=45°, ∵∠AOC+∠AOD=180°,∴∠AOD=180°-∠AOC=180°-45°=135°,即∠AOD的度数为135°.(2)∵∠BOC=4∠FOB,∴设∠FOB=x°,∠BOC=4x°∴∠COF=∠COB-∠BOF=4x°-x°=3x°∵OE平分∠COF∴∠COE=∠EOF=12∠COF=32x°∵32x+x=90°∴x=36,∴∠EOF=32x°=32×36°=54°即∠EOF的度数为54°.【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方程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26.如图,∠AOC:∠COD:∠BOD=2:3:4,且A,O,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OE,OF分别平分∠AOC和∠BOD,OG平分∠EOF,求∠GOF的度数。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四章 指数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四章 指数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四章 指数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一、解答题1.计算:2.求下列各式的值: (1)1236;(2)52164⎛⎫ ⎪⎝⎭;(4)1216-⨯.3.(1)已知11223x x-+=,计算:22111227x x x x x x ---+-+++;(2)设128x y +=,993y x -=,求x y +的值.4.(1)化简:()314211113643,01645x y x y x y x y ---->⎛⎫⎛⎫- ⎪⎪⎝⎭⎝⎭;(2)计算:11026188100-⎛⎫⨯+ ⎪⎝⎭.5.求解下列问题:(1)证明:log 1log log a a ab x b x =+.(2)已知333pa qb rc ==,且1111a b c ++=.求证:()11112223333pa qb rc p q r ++=++.6.求下列各式的值:;()3,3x ∈-. 7.计算下列各式: (1)()1020.52312220.0154--⎛⎫⎛⎫+⨯- ⎪ ⎪⎝⎭⎝⎭; (2)20.53207103720.12392748π--⎛⎫⎛⎫++-+ ⎪ ⎪⎝⎭⎝⎭;(322.551030.064π-⎡⎤⎛⎫⎢⎥- ⎪⎢⎥⎝⎭⎣⎦;(4))0x ⎛> ⎪⎝⎭;(5)()21113322156630,0.13a b a b a b a b ⎛⎫⎛⎫- ⎪⎪⎝⎭⎝⎭>>8.化简求值:(1)4133222333814a a b b a a ⎛- ÷ +⎝⎭;(2)48lg 2(log 3log 3)lg 3+⨯.9.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水的口感与茶叶的类型和水的温度有关.经验表明,某种绿茶用85℃的水泡制,再等到茶水温度降至60℃时饮用,可以产生最佳口感.经过研究发现,在25℃室温下,设茶水温度从85℃开始,经过x 分钟后的温度为y ℃,则满足25x y ka =+(k ∈R ,01a <<,0x ≥).(1)求实数k 的值;(2)经过测试知0.9227a =,求在25℃室温下,刚泡好的85℃的茶水大约需要放置多长时间才能产生最佳饮用口感(结果精确到1分钟).(参考数据:lg70.8451≈,lg12 1.0792≈,lg 0.92270.0349≈-)10.计算求值(1)()3620189-⎛⎫--- ⎪⎝⎭;(2)221lg lg2log 24log log 32+++;(3)已知623a b ==,求11a b-的值.11.定义域均为R 的奇函数()f x 与偶函数()g x 满足()()10x f x g x +=.(1)求函数()f x 与()g x 的解析式;(2)证明:1212()()2()2x x g x g x g ++≥; (3)试用1()f x ,2()f x ,1()g x ,2()g x 表示12()f x x -与12()g x x +.12.已知函数x y a =(0a >且1a ≠)在[]1,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20,记()2xx a f x a =+. (1)求a 的值;(2)求证:()()1f x f x +-为定值;(3)求12200201201201f f f ⎛⎫⎛⎫⎛⎫+++ ⎪ ⎪ ⎪⎝⎭⎝⎭⎝⎭的值.二、单选题13.已知函数()()ln ,0,e ,0,x x x f x x -⎧-<=⎨≥⎩,则()()e f f -=( ) A .e -B .0C .1eD .114.85-化成分数指数幂为( ) A .12x B .415x C .415x - D .25x三、填空题15.若01b a <<<,b p a =,a q b =,b r b =,则__________.(用>连接)16.已知17a a+=,则1122a a -+=______. 17.一种药在病人血液中的量保持1000mg 以上才有疗效,而低于500mg 病人就有危险.现给某病人静脉注射了这种药2000mg ,如果药在血液中以每小时10%的比例衰减,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利用价值,那么从现在起经过______小时内向病人的血液补充这种药,才能保持疗效.(附:lg 20.3010≈,lg30.4771≈,精确到0.1h )参考答案:1.6【分析】先将根指数幂转化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在按照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解:原式()()111111111123323623623323223236-+++-=⨯⨯⨯⨯⨯=⨯=⨯=. 故答案为:62.(1)6 (2)312532(3)232 (4)12【分析】(1)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即可求解;(2)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即可求解;(3)将根式转化为分数指数幂,再利用幂的运算性质即可求解;(4)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即可求解.(1) 解:()1122122266663⨯===;(2) 解:552252252555316412522232⨯⎡⎤⎛⎫⎛⎫⎛⎫====⎢⎥ ⎪ ⎪ ⎪⎝⎭⎝⎭⎝⎭⎢⎛⎫⎥⎦⎝⎣ ⎪⎭; (3)()()11310112105223133113333222222⨯⨯-⨯⎡⎤⎢⎥⎣⎦==== (4)解:()11411112162222222-----===⨯=⨯⨯=. 3.(1)4;(2)27【分析】(1)对11223x x -+=两边平方,求出17x x -+=,再对此式两边平方,化简可得2247x x -+=,从而代入可求结果,(2)将等式两边化为同底数幂的形式,然后可得关于,x y 的方程组,求出,x y 的值,从而可求得x y +的值【详解】(1)因为11223x x -+=,所以211229x x -⎛⎫+= ⎪⎝⎭,所以129x x -++=,所以17x x -+=,所以()2127x x -+=,即22249x x -++=,所以2247x x -+=, 所以22111227477473x x x x x x ---+--==++++. (2)因为128x y +=,所以()3122y x +=,即()31x y =+.又993y x -=,所以2933y x -=,即29y x =-,由3(1)29x y y x =+⎧⎨=-⎩,解得216x y =⎧⎨=⎩, 故x y +的值为27.4.(1)10y -;(2)3【分析】(1)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2)分数指数幂与根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详解】(1)原式14223431310310x y y x y ---==--. (2)原式())()111113226210018210018210183--⎡⎤=--+=-+=+-=⎣⎦. 5.(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结合换底公式以及对数运算证得等式成立.(2)令333pa qb rc k ===,结合指数运算,通过证明等式左边=右边=13k 来证得等式成立.(1) 左边1log log log log 1log 1log log log a x x a a ab x x x a ab ab b x aab =====+=右边 (2)令333pa qb rc k ===,则2k pa a =,2k qb b=,2k rc c =, 所以()1132223k k k pa qb rca b c ⎛⎫++=++= ⎪⎝⎭1133111k k a b c ⎡⎤⎛⎫++= ⎪⎢⎥⎝⎭⎣⎦, 1111111133333333333111k k k p q r k k a b c a b c ⎛⎫⎛⎫⎛⎫⎛⎫++=++=++= ⎪ ⎪ ⎪ ⎪⎝⎭⎝⎭⎝⎭⎝⎭,所以()12223pa qb rc ++=111333p q r ++. 6.(1)-2(3)π3-(4)22,31,4,1 3.x x x ---<≤⎧⎨-<<⎩【分析】根据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转化化简求值即可.(1)2=-(2)=(3)3ππ3-=-(4)原式13x x ==--+,当31-<≤x 时,原式()1322x x x =--+=--;当13x <<时,原式()134x x =--+=-.因此,原式22,31,4,1 3.x x x ---<≤⎧=⎨-<<⎩7.(1)1615;(2)100;(3)3;(4)2x ;(5)9a -. 【分析】利用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根式的性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计算求值.【详解】(1)原式()1122221412116110129431015-⎛⎫=+⨯-=+⨯-= ⎪⎝⎭. (2)原式()12232125273710396448--⎛⎫⎛⎫=++-+ ⎪ ⎪⎝⎭⎝⎭5937100331648=++-+100=. (3)原式()1315270.4128-⎛⎫=-- ⎪⎝⎭5350.51222=-++-3=. (4)原式31222x x x =⋅=.(5)原式21111532623699a b a +-+-=-=-.8.(1)2a (2)56【分析】(1)结合指数幂的运算公式以及立方差公式化简整理即可求出结果;(2)结合对数的换底公式化简整理即可求出结果.(1) 原式()1133211223333381242a a b b a b a b a a ⎛⎫- ⎪=÷- ⎪ ⎪++⎝⎭3311133311533621121333362242a a b a b a a b a b a a ⎡⎤⎛⎫⎛⎫⎢⎥- ⎪ ⎪⎢⎥⎝⎭⎝⎭-⎣⎦=÷⨯++ 111211211533333333362112133336(2)(24)242a a b a a b b a b a a b a b a a -++-=÷⨯++ 5445162336616aa a a a +-=⋅==451366a +-=2a =,(2) 原式lg3lg3lg2115()2lg23lg2lg3236=+⨯=+=.9.(1)60(2)大约需要放置7分钟才能产生最佳饮用口感【分析】(1)直接由0x =时,85y =代入求解即可;(2)将60y =代入函数关系式,再结合对数的运算性质求解即可.(1)依题意,当0x =时,85y =,所以08525k a =⋅+,解得60k =, 所以实数k 的值是60.(2)由(1)知,当0.9227a =时,600.922725x y =⨯+,当60y =时,600.92272560x ⨯+=,即70.922712x =, 两边取对数,得lg0.9227lg7lg12x =-, 所以lg 7lg120.8451 1.07927lg 0.92270.0349x --=≈≈-. 所以刚泡好的85℃的茶水大约需要放置7分钟才能产生最佳饮用口感.10.(1)44 (2)92(3)1【分析】(1)由指数的运算法则计算(2)由对数的运算法则计算(3)将指数式转化为对数式后计算(1)()33622023218323172271449-⨯⎛⎫---=⨯--=--= ⎪⎝⎭;(2)221lg lg 2log 24log log 32+++ ()32232lg 2lg 2log 38log 3log 3=-++⨯+-2239log 33log 322=++-=;(3)6log 3a =,2log 3b =, 则31log 6a =,31log 2b=; 所以33311log 6log 2log 31a b-=-==. 11.(1)11()(10)210x xf x =-,11()(10)210x xg x =+ (2)证明见解析 (3)121212()()()()()f x x f x g x g x f x -=-,121212()()()()()g x x g x g x f x f x +=+【分析】(1)由题意可得:()()10x f x g x +=,再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可得:()()10()()x f x g x f x g x --+-==-+,进而结合两个式子求出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由(1)可得12()()g x g x +的表达式,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把12()()g x g x +进行化简整理即可得到答案. (3)由(1)可得1()f x 、2()f x 、1()g x 、2()g x 、12()f x x -与12()g x x +的表达式与结构特征,进而可求(1)解:()()10x f x g x +=℃()()10x f x g x -∴-+-=,()f x 为奇函数,()g x 为偶函数()()f x f x ∴-=-,()()g x g x -=()()10x f x g x -∴-+=℃由℃,℃解得11()(10)210x x f x =-,11()(10)210x x g x =+. (2) 解:1212121111()()(10)(10)221010x x x x g x g x +=+++ 1212121211111111(1010)()210102222210101010x x x x x x x x =+++≥⨯+⨯ 121212221102()210x x x x x x g +++=+=,当且仅当121010x x =,即12x x =时取等号; 所以1212()()2()2x x g x g x g ++≥ (3)解:11()(10)210x x f x =-,11()(10)210x x g x =+. 12121211()(10)210x x x x f x x --∴-=- 122111010()21010x x x x =- 1212121221122112110101110101(10)(10)44101010101010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2121212111111(10)(10)(10)(10)4410101010x x x x x x x x =-+-+- 1212()()()()f x g x g x f x =-121212111()(10)2210x x x x g x x +++=+⋅ 121211111010221010x x x x +⋅⋅⋅= 12121212111111(10)(10)(10)(10)4410101010x x x x x x x x =--+++. 1212()()()()g x g x f x f x =+即121212()()()()()f x x f x g x g x f x -=-,121212()()()()()g x x g x g x f x f x +=+;12.(1)4a =(2)证明见解析(3)100【分析】(1)函数x y a =在[]1,2上单调,得到220a a +=,排除5a =-,得到答案.(2)()442xx f x =+,代入数据计算得到()()11f x f x +-=,得到证明. (3)根据()()11f x f x +-=,两两组合计算得到答案.(1)解:因为函数x y a =(0a >且1a ≠)在[]1,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20,且函数x y a =(0a >且1a ≠)在[]1,2上单调,所以当1x =和2x =时,函数x y a =(0a >且1a ≠)在[]1,2上取得最值,即220a a +=,解得4a =或5a =-(舍去),所以4a =.(2)解:由(1)知,4a =,所以()442xx f x =+,故()()11444411424242424x x x x x x xf x f x --+-=+=+=++++⋅. (3)解:由(2)知,()()11f x f x +-=, 因为12001201201+=,21191201201+=,,1001011201201+=, 所以12200201201201f f f ⎛⎫⎛⎫⎛⎫+++ ⎪ ⎪ ⎪⎝⎭⎝⎭⎝⎭ 12001192012012020121f f f f ⎡⎤⎡⎤⎛⎫⎛⎫⎛⎫⎛⎫=+++++ ⎪ ⎪ ⎪ ⎪⎢⎥⎢⎥⎝⎭⎝⎭⎝⎭⎝⎭⎣⎦⎣⎦1001011100100201201f f ⎡⎤⎛⎫⎛⎫+=⨯= ⎪ ⎪⎢⎥⎝⎭⎝⎭⎣⎦. 13.C【分析】直接代值计算即可.【详解】()e ln e=1f -=,则()()()1e 1e f f f --== 故选:C.14.B【分析】直接化根式为分数指数幂,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8855--=⎝⎭ 885145615x x ---⎛⎫=== ⎪⎝⎭⎝⎭.故选:B.15.p r q >>【分析】利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即可【详解】解:因为01b <<,所以函数b y x =在(0,)+∞上为增函数, 因为01b a <<<,所以011b b b b a <<<=,即01r p <<<, 因为01b <<,所以函数x y b =在R 上为减函数,因为01b a <<<,所以01b a b b b b >>>,即1b q r <<<,所以p r q >>,故答案为:p r q >>16.3【分析】根据指数幂的运算即可求解.【详解】由17a a+=,可得0a >,11220a a -+>,11223a a -∴+==. 故答案为:317.6.6【分析】写出血液中药物含量关于时间的关系式,解不等式求出答案.【详解】设x h 后血液中的药物量为y mg , 则有()020001100x y =-, 令1000y ≥得:lg 20.3010 6.612lg 3120.4771x ≤≈≈--⨯ 故从现在起经过6.6h 内向病人的血液补充这种药,才能保持疗效. 故答案为:6.6。

第四章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练习题答案)

第四章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练习题答案)

第四章存储管理1. C存储管理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算法简单,但存储碎片多。

A. 段式B. 页式C. 固定分区D. 段页式2.虚拟存储技术是 B 。

A. 补充内存物理空间的技术B. 补充相对地址空间的技术C. 扩充外存空间的技术D. 扩充输入输出缓冲区的技术3.虚拟内存的容量只受 D 的限制。

A. 物理内存的大小B. 磁盘空间的大小C. 数据存放的实际地址D. 计算机地址位数4.动态页式管理中的 C 是:当内存中没有空闲页时,如何将已占据的页释放。

A. 调入策略B. 地址变换C. 替换策略D. 调度算法5.多重分区管理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 B 的内存单元。

A. 地址连续B. 若干地址不连续C. 若干连续的帧D. 若干不连续的帧6.段页式管理每取一数据,要访问 C 次内存。

A. 1B. 2C. 3D. 47.分段管理提供 B 维的地址结构。

A. 1B. 2C. 3D. 48.系统抖动是指 B。

A. 使用计算机时,屏幕闪烁的现象B. 刚被调出内存的页又立刻被调入所形成的频繁调入调出的现象C. 系统盘不干净,操作系统不稳定的现象D. 由于内存分配不当,造成内存不够的现象9.在 A中,不可能产生系统抖动现象。

A. 静态分区管理B. 请求分页式管理C. 段式存储管理D. 段页式存储管理10.在分段管理中 A 。

A. 以段为单元分配,每段是一个连续存储区B. 段与段之间必定不连续C. 段与段之间必定连续D. 每段是等长的11.请求分页式管理常用的替换策略之一有 A 。

A. LRUB. BFC. SCBFD. FPF12.可由CPU调用执行的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为 D 。

A. 名称空间B. 虚拟地址空间C. 相对地址空间D. 物理地址空间13. C 存储管理方式提供二维地址结构。

A. 固定分区B. 分页C. 分段D. 物理地址空间14.当程序经过编译或者汇编以后,形成了一种由机器指令组成的集合,被称为B 。

A. 源程序B. 目标程序C. 可执行程序D. 非执行程序15.目录程序指令的顺序都以0作为一个参考地址,这些地址被称为 A 。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资本主义2、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新民主主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3、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A、利用、团结、教育B、利用、团结、改造C、利用、限制、批评D、利用、限制、改造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6、中国共产党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A、趁热打铁,积极领导B、自愿互利,国家帮助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D、国家帮助,典型示范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是()A、国家资本主义B、和平赎买C、合作化D、改造企业和改造人相结合8、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B、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的充分发展C、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 )A、旧中国向新中国过渡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C、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0、党在过渡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群众基础是( )A、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B、在全国农村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运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C、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发展道路D、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11、我国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所办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属于( )A、社会主义性质B、半社会主义性质C、社会主义萌芽性质D、非社会主义性质1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利润分配仍然实行“四马分肥”,国家向企业派出公方代表,与工人、资本家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第四章_练习题

第四章_练习题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2.资本的本质是( )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B.购买商品的货币C.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购买劳动力的货币3.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4.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C.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D.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5.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6.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C.借贷资本、银行资本D.固定资本、流动资本7.在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厂房、设备B.原料C.燃料D.劳动力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m)=II c B.I (v+m)+I I (v+m)=I I (c+v+m)C.I(c+v+m)=I c+I I c D.I (v+m)>II c9.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量上( )A.二者相等B.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D.二者没有关系10.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以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有( )A.价值B.效用C.交换价值D.价格11.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货币流通规律D.社会再生产规律12.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了棉花是作为( )A.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剩余资本13.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的特征是()A.劳动力存在于健康的人体内B.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C.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D.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14.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 .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15.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B.顾客购买了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年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16.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A.是逐渐消失的B.能发生价值增殖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D.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17.资本主义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A.超额剩余价值B.超额利润C.平均利润D.商业利润18.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利润率B.利息率C.剩余价值量D.剩余价值率19.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20.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的结果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C 2.C 3.C 4.B 5.B 6.D 7.A 8.A 9.C 10.A 11.A 12.A 13.B 14.B 15.C 16.C 17.A 18.D 19.D 20.C二、不定项选择题1.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C.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A.商品价值下降B.劳动力价值上升C.劳动力价值下降D.相对剩余价值增加3.通过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A.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运动的目的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D.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4.生产时间包括()A.劳动时间B.正常停工时间C.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D.生产资料储备时间5.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因素,两者的关系是( )A.有使用价值就有价值B.有价值就有使用价值C.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6.下列选项中,属于货币支付手段的有( )A.地租B.租金C.工资D.债务7.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基本职能有(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8.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A.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C.劳动者除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D.劳动者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技能9.产业资本的循环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中,有( )A.两个属流通阶段,一个是属于生产阶段B.一个属流通阶段,两个属于生产阶段C.两个属于销售阶段,一个属于生产阶段D.一个属于购买阶段,一个属于销售阶段,一个属于生产阶段10.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固定资本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再生产)周期经历的阶段有()A.危机B.萧条C.复苏D.停滞1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有()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生产发展缓慢之间的矛盾C.社会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3.产业资本的循环是()A.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B.资本生产和商品生产的统一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D.三种资本循环形式的统一1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生产时间B.流通时间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D.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15.资本主义农场的役畜、种畜和奶牛等属于()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16.资本家用于购买原材料的那部分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17.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靠(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1、复式记账法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余额在( )中进行登记。

A.一个账户B.两个账户C.全部账户D.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2、借贷记账法下,账户哪一方记增加,哪一方记减少,是根据( )。

A.采用什么核算方法决定的B.采用什么记账形式决定的C.增加数记借方,减少数记贷方的规则所决定的D.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决定的3、采用借贷记账法,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指( )。

A.账户的具体格式B.账户应记的经济内容C.账户应分为借方或贷方D.账户的增加方或减少方4、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 )。

A.借方B.借方或贷方C.贷方D.借方和贷方5、预收购货单位预付的购买产品款,应看作( )加以确认。

A.资产B.负债C.所有者权益D.收入6、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 )。

A.对应账户B.平衡账户C.总分账户D.联系账户7、利润的余额在借方表示( )。

A.资产的增加B.所有者权益的增加C.资产的减少D.所有者权益的减少8、某一账户期初余额在贷方,期末余额在借方,表明( )。

A.该账户的性质未变B.该账户已从期初的资产变为期末的负债C.该账户已从期初的负债变为期末的资产D.该账户既不属于资产类,也不属于负债类9、在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等于( )。

A.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B.期初借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C.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D.期初贷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10、借贷记账法发生额试算平衡法试算平衡的依据是( )。

A.会计等式B.资金变化业务类型C.借贷记账规则D.平行登记11、会计等式实质表达的是( )。

A.经济业务与会计事项B.经济活动与经济业务C.经济业务与管理活动D.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12、借贷记账法余额试算平衡法的依据是( )。

A.借贷记账规则B.借贷账户结构C.平行关系D.会计等式13、复合会计分录是指( )。

A.一借一贷的分录B.一贷一借的分录C.一借多贷的分录D.按复式记账要求编制的分录14、对于双重性质账户的期末余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有借方余额B.一定有贷方余额C.一定没有余额D.可能为借方余额,也可能为贷方余额15、收到投资者投资,存入银行,根据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时,贷方所涉及的账户是( )。

A.银行存款账户B.实收资本账户C.长期投资账户D.长期借款账户16、在编制“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中,•若出现三对平衡数字,则( )。

A.全部总账账户记录一定正确B.全部总账账户记录也不能认为肯定无错C.全部明细分类账户记录一定正确D.全部明细分类账户记录也不能认为肯定无错17、借贷记账法的余额试算平衡公式是()。

A.每个账户借方发生额=每个账户贷方发生额B.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C.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D.每个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每个账户期末贷方余额18.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是()。

A.同内容、同方向、同日期 B.同方向、同日期、同金额C.同日期、同金额、同内容 D.同方向、同依据、同金额二、多项选择1、单式记账法在选择单方面记账时,重点考虑的是( )。

A.现金方面发生的经济业务B.银行存款方面发生的经济业务C.短期投资方面发生的经济业务D.债权债务方面发生的经济业务E.所有者权益方面发生的经济业务2、复式记账法的优点是( )。

A.账户对应关系清楚,能全面、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B.便于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C.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D.比单式记账法简单而完整E.所记账户之间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3、在借贷记账法下,期末结账后,一般有余额的账户有( )。

A.资产类账户B.收入类账户C.负债类账户D.费用类账户E.所有者权益类账户4、借贷记账法下账户借方登记( )。

A.资产增加B.费用减少C.负债减少D.所有者权益减少E.收入、利润增加5、会计分录必须具备的要素包括( )。

A.记账方向B.记账手段C.记账科目D.记账金额E.记账时间6、下列各项记账差错中,运用余额试算平衡法可查出其错误的有( )。

A.在过账时误将借方数额过入贷方B.一笔业务的记录全部被漏记C.一笔业务的记录借贷双方金额发生同样的错误D.某一账户借方或贷方本期发生额的计算有误E.过账时误将某账户发生额过入另一账户的同一方向7、在实际工作中,尽量不编多借多贷会计分录的理由有( )。

A.账户对应关系不清楚B.可能出现过账错误C.不便于了解经济业务内容D.登记总账工作量大E.不便于进行试算平衡8、在借贷记账法下,( )。

A.“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B.“借”和“贷”等于“增”和“减”C.在账户结构上,“借”和“贷”表示两个对立的部位D.“借”和“贷”表示债权和债务E.在金额的增减变化上,“借”和“贷”可表示“增加”或“减少”9、对于费用类账户来讲( )。

A.其增加额记入账户的借方B.其减少额记入账户的贷方C.期末一般没有余额D.如有期末余额,必定为借方余额E.如有期末余额,必定为贷方余额10、借贷记账法下账户贷方登记()。

A.资产的增加 B.负债的减少C.费用的减少 D.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E.收入、利润的增加11、编制会计分录时,必须考虑()。

A.经济业务发生涉及的会计要素是增加还是减少 B.在帐簿中登记借方还是贷方C.登记在哪些账户的借方或者贷方 D.账户的余额是在借方还是在贷方E.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有必要反映三、判断题1.借、贷不仅作为记账符号,其本身的含义也应考虑,“借”只能表示债权的增加,“贷”只能表示债务的增加。

()2.对于不同性质的账户,借贷的含义有所不同。

()3.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每一个账户的左边均为借方,右边均为贷方。

()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应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一致。

()5.借贷记账法要求:如果在一个账户中记借方,在另一个或几个账户中则一定记贷方。

()6.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是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来确定的。

()7.借贷方向相反可以通过试算平衡查找出来。

()8.账户余额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确定的。

()9.如果试算平衡结果,发现借贷是平衡的,可以肯定记账没有错误。

()10.由于总分类账户既能提供总括核算指标,又能提供详细核算指标,因此是十分重要的账户。

()四、练习题练习一目的:练习账户的结构及账户金额的计算方法。

资料:要求:根据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计算方法,填列上表中的空缺部分。

练习二目的:练习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及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资料:星海公司1999年10月初有关账户余额如下表所示:单位:元该公司本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⑴购进机器设备一台,价值10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⑵以银行提取现金1 000元。

⑶投资者投入企业原材料一批,作价20 000元。

⑷生产车间向仓库领用材料一批价值40 000元,投入生产。

⑸以银行存款22 500元,偿还应付供货单位货款。

⑹向银行取得长期借款150 000元,存入银行。

⑺以银行存款上交所得税9 000元。

⑻收到捐赠人赞助现金5 000元。

⑼收到购货单位前欠货款18 000元,其中16 000元存入银行,其余部分收到现金。

⑽以银行存款48 000元,归还银行短期借款20 000元和应付购货单位账款•28 000元。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并记入有关账户。

2.编制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

五、案例案例一:“钱”途要自己选择案例内容:华夏公司精简机构。

对于职员王华来说,有三条路可供他选择:1.继续在原单位供职,年收入12 000元;2.下岗,收入打对折,但某快餐厅愿以每月600元的工资待遇请他帮佣;3.辞职,搞个体经营。

经过思考,他决定自己投资20 000元,开办一家酒吧。

下面是该酒吧开业一个月的经营情况:1.预付半年房租3 000元;2.购入各种饮料6 000元,本月份耗用其中的2/3;3.支付雇员工资1 500元;4.支付水电费500元;5.获取营业收入8 000元。

案例要求:请你根据上述资料,评价王华的选择是否正确,为什么?案例二:会计不是凭想象案例内容:张山和李斯拥有一个面包房,他们做的姜汁面包非常有名。

他们都没有接受过会计教育。

但他们认为只要在记录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就不会出现错误了,于是自己设计了一个用来记录交易的系统,自认为很有效。

下面列示的是本月所发生的一些交易:(1)收到商品的定单,当货物发出后将收到1 000元。

(2)发出一份商品定单,定购价值600元的商品。

(3)将货物运给顾客并收到1 000元。

(4)收到所定的货物并支付600元现金。

(5)用现金支付银行400元的利息。

(6)赊购6 000元的设备。

张山和李斯对以上业务进行了记录,如下表:1.向他们解释他们对记录交易的错误理解。

2.改正他们在记录的错误。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D3、C4、A5、B6、A7、D8、C9、A 10、C 11、D 12、D13、C 14、D 15、B 16、B 17、C 18、D二、多项选择题1、ABD2、ABCE3、ACE 4.ACD 5、ACD 6、AD 7、AC 8、ACE 9、 ABC10、CDE 11、ABC三、判断题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错误6.正确 7.错误 8.正确 9.错误 10.错误四、练习题练习一:练习账户的结构及账户金额的计算方法答:空缺应填的数据为:长期投资:610 000银行存款:110 000应付账款:70 000短期借款:25 000应收账款:40 000实收资本:270 000其他应收款:0练习二:练习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及试算平衡表的编制答:首先,编制会计分录:⑴借:固定资产 10 000贷:银行存款 10 000⑵借:现金 1 000贷:银行存款 1 000⑶借:材料 20 000贷:实收资本 20 000⑷借:生产成本 40 000贷:材料 40 000⑸借:应付账款 22 500贷:银行存款 22 500⑹借:银行存款 150 000贷:长期借款 150 000⑺借:应交税金 9 000贷:银行存款 9 000⑻借:现金 5 000贷:资本公积 5000⑼借:银行存款 16 000现金 2 000贷:应收账款 18 000⑽借:短期借款 20 000应付账款 28 000贷:银行存款 48 000其次,记入有关账户:现金银行存款──────────────────────────────期初余额1500 期初余额45000 ⑴10000⑵1000 ⑹150000 ⑵1000⑻5000 ⑼16000 ⑸22500⑼2000 ⑺9000─────────────⑽48000本期发生额8000 本期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166000 •本期发生额90500 期末余额9500 ─────────────────期末余额120500材料应收账款──────────────────────────────期初余额90000 ⑷40000 期初余额47700 ⑼18000⑶20000──────────────────────────────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 本期发生额20000 40000 18000 ──────────────────────────────期末余额70000 期末余额29700产成品生产成本───────────────────────────期初余额60000 期初余额22500─────────────⑷40000本期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 - ───────────────────────────本期发生额40000 本期发生额 - 期末余额60000 ──────────────期末余额62500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期初余额180000 期初余额60000─────────────⑴10000本期发生额 - 本期发生额 - ───────────────────────────本期发生额10000 本期发生额 - 期末余额180000 ──────────────期末余额610000短期借款应付账款───────────────────────────⑽20000 期初余额195000 ⑸22500 期初余额142500 ─────────────⑽28000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 ────────────── 20000 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 ───────────── 50500期末余额175000 ──────────────期末余额 92000应交税金长期借款───────────────────────────⑺9000 期初余额9000 期初余额186000─────────────⑹150000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 ──────────────9000 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 150000期末余额 0 ──────────────期末余额 336000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期初余额304200 期初余额140000⑶20000 ⑻5000───────────────────────────本期发生额 - 本期发生额20000 本期发生额 - 本期发生额5000───────────────────────────期末余额 324200 期末余额145000盈余公积─────────────期初余额70000─────────────本期发生额 -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70000最后,根据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单位:元五、案例案例一:思路: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进行决策时,都要考虑收益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