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日本的垃圾分类

合集下载

日本的垃圾分类和处理

日本的垃圾分类和处理

日本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日本的生活垃圾一共分几大类:可燃烧垃圾,比如厨余垃圾、庭院杂草、树枝和碎纸等;不可燃烧垃圾,如金属制品和玻璃陶瓷等;再生垃圾,如书本、杂志和报纸等纸制品以及旧衣物;粗大垃圾,如淘汰的冰箱、电视和家具等。

旧电池和打火机必须单独装在透明塑料袋中丢弃,医疗废弃物(针头、药瓶)等则是需要特别处理的垃圾。

这些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呢?在日本是有严格规定的,比如:周二、周六扔可燃烧垃圾,周五扔不可燃烧垃圾,周六扔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

粗大垃圾则不能随便丢弃,而是给市区环保局打电话派人来拉,还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关于特殊垃圾(会污染环境的物品,如电池类),管理更是严格,一个月只有1-2次的回收。

这些要求已经被日本公民认为是一种“国家规定,公民必须执行”责任,反之便是违法、违背道德的事情。

偶尔也有偷偷丢弃粗大垃圾的现象,一旦被发现就会被罚款,甚至遭到起诉。

日本对垃圾分类规定执行得一丝不苟。

他们在扔可燃烧时挑得非常仔细,一点不可燃垃圾也不能混入,就是一个小小的塑料药袋也要挑拣出来。

扔瓶子就更没有那么简单了,所以在有的垃圾箱上,你会看见多出一个小筐子,里面堆满了瓶盖儿。

我曾经看见一位朋友,他把一支废圆珠笔的金属笔尖拧下来,分投在不可燃烧的垃圾袋中。

当时我很震惊,就问:“就那么一点点金属,你也拆下来,不怕麻烦吗?”他说:“习惯了就不觉得麻烦了,举手之劳嘛。

”从日本人的认真,也可见日本垃圾分类细化到什么程度,真是让人惊叹!如果问刚到日本的留学生或游客最不习惯的事情是什么,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扔垃圾太麻烦,分类太细。

我见过有位热心的邻居老太太,她把留学生扔的垃圾袋解开,把丢错的垃圾拣出来,重新归类,还和颜悦色地给留学生讲解。

日本装垃圾的塑料袋外面都印着“可燃烧”和“不可燃烧”字样。

垃圾袋中超市中出售,价格还是很便宜的。

有的日本家庭还购买了小型厨余垃圾处理器,随时把家中的厨余垃圾处理成肥料,供自家花园、花坛用,是很好的肥料。

日本垃圾分类

日本垃圾分类

日本垃圾分类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都会对其叹为观止的垃圾分类所折服。

瞥其一斑,日本的垃圾分类有以下几大特点。

日本垃圾分类一是分类精细,回收及时。

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类,有害类,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

可燃类:简单讲就是可以燃烧的--但不包括塑料,橡胶制片,一般剩菜剩饭,和一些可燃的生活垃圾都属于可燃垃圾。

资源类:报纸,书籍,塑料饮料瓶,玻璃饮料瓶不可燃类:废旧小家电(电水壶,收录音机)衣物,玩具,陶瓷制品,铁质容器。

粗大类:大的家具,大型电器(电视机,空调),自行车。

前几年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

试看几例:口红属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水壶属金属物,但12英寸以下属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上则属大废弃物;袜子,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也属旧衣料,但前提是“洗过、晾干”。

不过,这与德岛县上胜町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该町已把垃圾细分到44类,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零垃圾”的目标。

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周特定时间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点,由专人及时拉走。

如在东京都港区,每周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资源垃圾。

很多社区规定早8点之前扔垃圾,有的则放宽到中午,但都是当天就拉走,不致污染环境或引来害虫和乌鸦。

二是管理到位,措施得当。

外国人到日本后,要到居住地政府进行登记,这时往往就会领到当地有关扔垃圾的规定。

当你入住出租房时,房东也许在交付钥匙的同时就一并交予扔垃圾规定。

有的行政区年底会给居民送上来年的日历,上面一些日期上标有黄、绿、蓝等颜色,下方说明每一颜色代表哪天可以扔何种垃圾。

在一些公共场所,也往往会看到一排垃圾箱,分别写着:纸杯、可燃物、塑料类,每个垃圾箱上还写有日文、英文、中文和韩文。

为什么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类最严格的国家?

为什么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类最严格的国家?

为什么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类最严格的国家?最近关于垃圾分类的话题很热,今天我们来聊聊日本的垃圾分类。

为什么日本人可以把垃圾分类做到如此细致呢?要说刚在日本生活的外国人最初会陷入苦战,那就是垃圾分类。

“不知道应该把什么东西扔到哪里”、“规定太多了”等,对于外国人来说在日本垃圾分类很麻烦。

在日本生活的人不论是谁都会按照市政府发放的垃圾分类指南扔垃圾。

将垃圾分为“不可燃垃圾”、“可燃垃圾”、“纸”、“瓶子”、“罐”、“金属”等资源垃圾和生活垃圾、塑料垃圾等,并按类别分别装入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必须在指定的日期、指定的时间内丢弃。

如果在错误的日子扔错垃圾的话,就有可能不被拿走,或者被送回居民那里去。

日本的垃圾处理规则的细致和严格可以说是世界第一。

没有比这更严格、如此诚实地遵守规则的国家了。

那么,日本为什么成了对待垃圾分类如此严格的国家呢?这次来介绍日本的垃圾分类的做法与国外的垃圾分类有4个区别。

你对日本的垃圾分类情况有什么看法?1.1990年在日本开始意识到减少垃圾的必要性是在1990年。

“二噁英”(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问题被大写特写,是一个规制发达的时代。

之前可以用家庭的焚化炉进行垃圾处理,因此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垃圾处理方式。

因此,作为议题的当然是最终处理场的减少问题。

如何处理不断增加的垃圾的问题,对于地方自治团体而言已成为一大问题。

另外,根据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削减温室效应气体的总排放量等,可以说是整个国家从以往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转变为“环保”的时代。

没有1990年代就没有现在的垃圾分类,社会对垃圾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国民的价值形成的时代。

2.严格遵守规则的国民性世界上所有人都知道应该减少垃圾。

但是,像日本人那样恪守规则的国家不是没有吗?即使是在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姑且分辨垃圾。

但是垃圾的分类方法不像日本那么细,只有“普通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两种。

另外,尽管分类这么简单,把“可回收垃圾”放进“普通垃圾”用的箱子里的人也不在少数。

日本的生活垃圾是如何分类的.doc

日本的生活垃圾是如何分类的.doc

日本的生活垃圾是如何分类的日本特别注重垃圾分类里,处理垃圾最有技术含量的环节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甚至被看作是一个外国人是否融入该国的标志。

下面来说说日本的生活垃圾是如何分类的。

日本日本有家用分类垃圾箱,人们在家就可以轻易地给垃圾分类。

同时,扔垃圾还要分日子——每户都有统一发的表格,写着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玻璃、罐头、电池等十余种。

如可燃垃圾(包括果皮、菜渣等)是每周一、三、五扔;每周二可扔旧报纸;每月第四个周一可扔不可燃垃圾,如电池等。

日本垃圾袋是半透明的,所以扔了什么垃圾一目了然,偷不得懒。

英国每个英国家庭都有3个垃圾箱:一个黑色,装普通生活垃圾;一个绿色,装花园及厨房的垃圾;一个黑色小箱子,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

社区会安排三辆不同的垃圾车每周一次将其运走。

普通生活垃圾主要是填埋,花园及厨房的垃圾用作堆肥;垃圾回收中心则回收42种垃圾,如眼镜、家具等。

美国美国纽约的垃圾分类制度开始于1986年。

为便于民众分类,市政府规定,在学校、机关等地,垃圾桶分蓝色和绿色。

凡纸类垃圾都应放在蓝色桶中;而瓶子罐头等则放在绿桶里。

秋季的落叶和冬季的圣诞树则会在特定季节由专人回收——当落叶满地时,市政府就会明确要求居民把落叶装入纸垃圾袋中,按指定时间放在房屋前,由垃圾车收走。

澳大利亚一般澳大利亚人家的院子里,都会有3个深绿色大塑料桶,盖子的颜色分别为红、黄、绿。

绿盖子的桶里,放清理花园时剪下来的草、树叶、花等;黄盖子的桶里,则放可回收资源,包括塑料瓶、玻璃瓶等;红盖子的桶放其他垃圾。

瑞典瑞典的许多超级市场都设有易拉罐和玻璃瓶自动回收机,顾客喝完饮料将易拉罐和玻璃瓶投入其中,机器便会吐出收据,顾客凭收据可以领取一小笔钱。

瑞典的清扫公司由三家民间团体联合组成,该公司给每户居民四种纤维袋,分别盛放可以再利用的废纸、废金属、废玻璃瓶和废纤维。

清扫公司利用特制的废弃物回收车每月登门收集一次,对其他垃圾则是每周收一次。

关于垃圾分类 学习日本社会的垃圾分类处理

关于垃圾分类 学习日本社会的垃圾分类处理

关于垃圾分类学习日本社会的垃圾分类处理日本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设备和技术,比如垃圾百分之百回收、废料回圈再生等,但实际上,日本环保依赖的并非不是那些技术和设备,而是普通国民爱惜环境的那种真挚的感情和高度自觉的行为。

在日本,家庭里的垃圾属于生活垃圾,主要分为两大类,可燃烧垃圾和不可燃烧垃圾。

对可燃烧垃圾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主要是做饭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在日本又叫做“生”垃圾。

因为它有味道,所以一周中有两天可以扔这个生垃圾。

生活在日本扔这个生垃圾可是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件大事,如果忘了就得忍受它放在房间里时间长了的味道。

你不可能把它放在屋外,因为猫呀狗的还有乌鸦会把垃圾袋咬破,垃圾会乱洒一地。

纸张类等当然也是可燃烧的,但如果稍大就可以回收再利用,所以书籍报纸甚至装糖果糕点的纸盒都另外留起来,在一个月两次的这种纸类垃圾的回收日里扔到垃圾站点。

这些垃圾不会烧掉,而是经过处理再次利用。

在日本有一种纸张叫“再生纸”,应该是通过这种方法做成的纸。

还要再说说用过的油的处理。

做饭用过的油如果倒在水道里,会污染环境。

在日本超市里卖一种凝固剂,把它放在不要的油里,凝固后用报纸包好,作为可燃烧垃圾处理。

不可燃烧垃圾包括玻璃类、陶器类、金属类、朔料类、泡沫塑胶类、皮革类、橡胶类、木头树枝、小型家用电器(大型家用电器是要收费的)和其他一些如玩具、枕头、席子、蜡笔、水彩等。

其他的一些不能燃烧的垃圾,如罐头盒、玻璃瓶(不包括装油的瓶子)和塑胶瓶是另外回收的。

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再利用。

为了减少垃圾,增强回收利用,日本各地纷纷采取新应对措施。

横滨市最近就重新订定垃圾分类标准,将生活垃圾按等级分成十类。

为此,市政府还特别发送给市民一本长达二十七页的手册,指导他们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市民如何分类垃圾。

这本手册共列了518项条款,其中规定:唇膏属于可燃物,但是唇膏用完后的唇膏管则被归类为“小型金属物”或塑胶类。

要把锅壶丢掉前,还得先拿尺量一量,如果口径超过十二寸,就不能算“小型垃圾”,而要归为“大型垃圾”。

日本垃圾分类及处理

日本垃圾分类及处理

日本垃圾分类及处理1.日本垃圾分类:日本通常将垃圾分为4类:①一般垃圾,包括厨余类、纸屑类、草木类、包袋袋类、皮革制品类、容器类、玻璃类、餐具类、非资源性瓶类、橡胶类、塑料类、撩凑自色褥衫以外酶衣服毛线类。

②可燃性资源垃圾,包括报纸(含传单、广告纸)、纸箱、纸盒、杂志(含书本、小册子)、旧布料(含毛毯、棉质融色衬衫、棉质霖单)、装牛奶饮料的纸盒子。

③不燃性资源垃圾,包括饮料瓶(铝罐、铁罐)、茶色瓶、无色透明瓶、可以直接在利用的瓶类。

④可破碎处理的大件垃圾,包括小家电类(电视机、空调机、冰箱/柜、洗衣机)、金属类、家具类、自行车、陶瓷器类、不规则形状的罐类、被褥、草席、长链状物(软管、绳索、铁丝、电线等)。

每一种垃圾都有不同的收集时间,一般垃圾每周2次,其他类垃圾每月2次。

每到收集垃圾的日子,居民便将装着垃圾的透明塑料袋放到指定的地点。

2、日本垃圾的处理方法2.1垃圾处理技术由于日本土地资源的匮乏,焚烧处理一直受到日本政府的推崇,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日本政府开始有计划在许多已建成的焚烧厂增设焚烧灰的熔融处理系统。

焚烧灰熔融指在1 200℃以上高温下熔融焚烧灰的技术,熔融的物质经冷却变成固体后形成的物质叫作“熔渣”。

制成熔渣后,焚烧灰体积减少一半左右,有助于延长处理厂的使用期。

因为熔渣可用作砾石的替代材料,所以很多建筑行业将其作为配管类的回填材料与土质改良材料、沥青铺路材料、预制件等建筑材料,促进其有效利用。

如三重县龟山垃圾焚烧处理厂采用熔融工艺,炉温高达1 800℃,每天处理80 t垃圾。

为了节省土地,该厂还将旁边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挖出焚烧,焚烧后的熔渣经磁选分成金属渣和硅矿渣,硅矿渣可作为建筑材料;熔融灰制成陶粒,代替天然碎石加入混凝土制成大块砖材,用于铺筑河岸海岸。

2.2处理流程:日本垃圾处理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家庭产生的垃圾,在家庭完成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从住户至最终处理厂经过收集、搬运、中转、中间处理、最终处理环节。

日本垃圾分类处理方式

日本垃圾分类处理方式

日本垃圾分类处理方式
2018-04-02 16:08
日本的垃圾分类细致程度世界闻名,在国内没有垃圾分类习惯的同学,到了日本之后会非常的迷茫。

为了让同学们遇到垃圾分类问题不再尴尬和无助,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下日本垃圾分类的问题。

首先,日本的每个地区都有自己详细的垃圾分类手册指南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地方不同,在分类和处理上会有稍微的差异。

比如说横滨市,规定在通过指导、劝告、命令之后还屡教不改的,将处以2000日元的罚金。

当然,也有很多地方对垃圾不分类的行为没有什么具体的处罚措施,一般通过邻里互相监督。

其实,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严重工业污染使日本人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并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70年代开始,日本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步细化,并渗透到每个家庭、每个人。

于是每位家长便承担了亲自教育下一代垃圾分类的责任,如果连垃圾分类都不会的话,在日本民众看来,不仅是一件丢人的事,还会被人说成没教养。

因此,为了遵守日本的国家礼仪,作为留学生也应该融入、学习并了解日本的垃圾分类。

日本的垃圾大致分为以下8类:
垃圾的处理方式:
这一系列的垃圾分类,其实也正说明了日本大街上的垃圾桶为什么少之又少了。

一方面就是大家已经养成习惯,拿回家进行垃圾分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一些懒散的人,不认真分类就将垃圾随便丢在公用垃圾箱里。

日本厨房垃圾分类

日本厨房垃圾分类

日本厨房垃圾分类中国人到日本定居或留学,最抓狂的事情恐怕要数扔垃圾了。

在日本,扔垃圾不但要分种类,还要分时间,一本垃圾分类的说明细则竟长达27页,甚至连天天负责此事的日本主妇都要对照着才记清。

要是谁家分错了,那可是老丢人的事儿了!那么日本厨房垃圾分类是怎样进行的呢?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最少的国家,每年只有410公斤,同时也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

日本把厨房垃圾分生活垃圾,玻璃,塑料,金属等可利用垃圾几类就可以了。

然后比较麻烦的就是要看着日历仍,每天倒什么垃圾各个地方都有各自的规定。

从1980年开始,日本逐步建立起一套近乎苛刻的垃圾分类制度。

每年12月,日本的每一家住户都会收到一张来年的特殊“年历”:每月的日期都用黄、绿等不同的颜色来标注,每一种颜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哪种垃圾。

比如,厨房垃圾,每周三和周五才能扔。

“年历”上还配有各种垃圾的漫画,告诉人们不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哪些,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哪些。

如果不严格照规程分类操作、按规定时间扔到指定地点的话,将面临巨额罚款。

日本的垃圾分类标准严格而细致。

即使是信封,也不能放在纸类回收,因为有胶水,必须放在可燃的垃圾类别里。

日本高度重视餐厨垃圾回收处理,朝野各界纷纷配合。

日本最近开发出可以在24小时以内分解及消化餐厨垃圾的完全除臭型垃圾处理机。

该产品采用由环境生物化学研究所开发出的细菌和由富士电机开发的控制分解及消化的软件,用机械来模仿类似人体的结构,通过导入的控制系统实现温度、感觉神经以及连锁动作等功能。

比如,由相当于人体肺部的部分对恶臭进行处理,而水蒸汽等则导入“肾脏”进行过滤。

另外该产品还具有“排泄”矿物质等无机成分的功能。

利用真空吸附法将转基因培养的好氧性纤维素菌、淀粉分解菌、动植物分解菌以及动物性蛋白分解菌等菌株固定陶瓷球上,投入处理机中,用来处理餐厨垃圾。

菌体在陶瓷球中可以保持活力,可长时间使用,无需更换和添加,对于投入的餐厨垃圾不需要进行脱水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留学写真:我的第一节课是了解垃圾分类记得五年前,我乘坐的飞机第一次盘旋在日本关西空港的上空,我就为那金灿灿的阳光,层叠的白云和脚底的碧海蓝天而陶醉。

在日本留学五年,自己学的又是环保专业,常常会被日本人专注的环保精神而感动。

日本的环境保护,已不仅仅是某一个政府部门的工作或者是环保专业人员的事业,它渗透到每个日本国民的血液中,更成为一种民族素质和精神的象征。

来日本后,我们留学生上的第一课就是垃圾分类。

即使在像松江市那样人口不到100万的中等城市,垃圾分类也是必修课。

日本的垃圾分类非常细,除了一般的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外,资源性垃圾还具体分为干净的塑料、纸张、旧报纸杂志、旧衣服、塑料饮料瓶、听装饮料瓶、玻璃饮料瓶等等。

除此之外,更换电视、冰箱和洗衣机还必须和专门的电器店或者收购商联系,并要支付一定的处理费用。

大件的垃圾一年只能扔四件,超过的话,要付钱。

看起来如此麻烦的事情,日本人却乐此不疲。

喝完了一瓶可乐后,他们会仔细地洗干净饮料瓶,然后小心翼翼地揭下外面的塑料包装,把它扔到可回收的塑料垃圾袋中。

瓶盖属于不可燃垃圾,而瓶子本身则要放入专门的塑料瓶回收箱。

更为麻烦的是扔垃圾。

资源垃圾的回收站不是每个住宅小区都有,所以经常会看见日本人开着车到某一个资源回收站,把收集的各种瓶瓶罐罐倒入不同的回收箱里。

扔垃圾也有固定的时间,不可燃垃圾一星期可以扔两次,而可燃性垃圾只能两个星期扔一次。

如此详细的规则,每个日本人都能自觉遵守,原因也在于政府的环保管制和宣传得力。

对每一类垃圾都有相应的垃圾袋出售,而超市售出的每一样产品的外包装上都会注明此类包装属于什么样的可回收资源。

这样养成习惯后,看似繁琐的垃圾分类也得心应手了。

日本对于环保教育和宣传极为看重,特别是对于孩子的环保教育更是严格。

幼儿园的孩子都知道普通的环保知识,并以此来督促自己的父母长辈自觉遵守。

有一次,在松江市市政大厅的入口处,我看到一个以环保为中心的小学生漫画展览。

上面有关环保的内容五花八门,如吃完饭后,有油的碟子要先用废报纸擦干净再拿去清洗,这样会减少难分解的油污进入下水道的机率。

洗衣服尽量用洗衣皂,不用含磷的洗衣粉等等。

我住的公寓位于四楼,马大哈的我经常会忘记扔垃圾的时间,也常常因此而苦恼。

有一次,我突然想起来第二天早晨是扔可燃垃圾的日子,心想现在已经是晚上八点钟了,提前扔应该没有关系。

等我把垃圾拎到楼下,才发现垃圾箱还锁着。

懊恼之余,我就想把垃圾放在门口一走了之。

还没放下,就有一个路过的老人过来制止了我的行为,告诉我说如果这样做,鸟儿会过来啄破垃圾袋,垃圾四散开来会造成环境污染。

我惭愧之余也很感动。

正是这种人人参与的精神,使得这个国土狭窄、人口密集的国度处处青山碧水,人和自然和谐共存。

日本垃圾分类做得细已成家庭“规定动作”初到日本生活,首先要适应当地处理生活垃圾的规则和节奏。

日本把垃圾分为生活垃圾、产业垃圾、事业性垃圾、特殊性(如医院等)垃圾等。

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性垃圾、粗大垃圾、废弃家电等,不同垃圾必须按规定时间、规定包装方式投放。

通常每周投放两次可燃垃圾、一次资源性垃圾,两周投放一次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和废弃家电处理必须向有关部门申报后交费处理。

单说生活垃圾中的可燃垃圾处理,还必须细分。

菜叶、鱼骨和废纸等属于可燃垃圾,必须装在政府推荐的高80厘米、宽65厘米的透明、可燃、不产生有害气体的垃圾袋中处理。

树枝也属于可燃垃圾,必须剪成长度不超过50厘米、捆成直径不超过30厘米的形状后处理。

烹饪废油也属于可燃垃圾,不能倒进下水道,必须浸入废纸或废布,或者用凝固剂定型后处理。

衣裤等也属于可燃垃圾,但被褥属于粗大垃圾,不能同时处理。

再说资源性垃圾。

报纸、杂志和书籍必须分别捆装处理。

饮料瓶必须把瓶和瓶盖分开处理。

纸盒牛奶饮用后,纸盒要拆开成纸板形,洗净晾干后才能处理。

生鲜食品所用的白色泡沫塑料盒,也要洗净晾干后处理。

酱油和醋等调味料所用玻璃瓶,也要冲洗干净单独装箱处理。

个人和家庭把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只是垃圾处理的第一步。

垃圾处理的第二步是回收垃圾的车辆分类运输,有专门运输报纸、杂志和包装纸盒的车辆,也有专门运输罐头、玻璃瓶和塑料瓶的车辆等。

第三步是最终处理垃圾的工厂,各有分工,有处理可燃垃圾的、有处理塑料瓶的、有处理家用电器的、有处理医用垃圾的等等。

垃圾处理细分化,已经成为日本人家庭生活中自觉的规定动作,已经成为日本社会功能中基本的运转程序。

侃侃日本的垃圾分类日本的垃圾分类之严格之细致,让人佩服也让人咋舌。

外国人入境后去办“外国人登陆证”时,会有专人来给你详细讲解如何垃圾分类以及有关注意事项(后来我还有幸参观了一下东京最大的分类垃圾处理场,让人叹为观止),然后送上一本大挂历——专门的垃圾挂历。

每个月一张,布满了不同颜色和不同标识,及各种详细说明和操作方法,让人绝对眼花缭乱。

每星期几丢什么垃圾都必须严格按照日历上的标识。

如:周一可燃垃圾(日历上会具体告诉你哪些垃圾属于可燃,怎样分类),周二废旧书刊或硬纸壳,周三“古布”(旧衣服,床单等),周四不燃垃圾,周五“古纸”(奇怪吧,废纸和旧书报还分开来收,据说因为书报是装订的,且形状规则,废纸却不是),周末垃圾公司休息(就意味着再热的天气,都只能让垃圾臭在家里)。

有的垃圾是每周一次(如可燃垃圾),有的是每两周,或每个月一次(如旧衣服,废纸等)。

不同垃圾要用指定的不同颜色的垃圾袋(都要花自己的银子去买,555555),扎紧袋口,不许有任何垃圾暴露在外,按照指定时间扔到指定地点。

比如规定早八点以前必须丢垃圾,垃圾车迟到还好说,若是你迟到,只好乖乖把垃圾再提回家,等下个星期或下个月再扔。

如果没按规定时间地点或日期丢垃圾,轻则垃圾公司会在垃圾袋上贴条告诉你请把这袋垃圾拿回,应在什么时候丢到什么地方,重则当地管委会甚至警察会上门警告(他们会打开垃圾袋,认真查找里面任何显示垃圾主人的资料),若被他们判定是故意且多次犯,会受到罚款或在当地警局备案的处罚。

怎么扔垃圾也是有讲究的,换句话说也是很罗嗦,很烦人的。

比如吃完碗状的方便面,外面那层塑料薄膜是不燃垃圾,最上面的盖纸属可燃垃圾,面碗是废塑料——想就这么扔进垃圾袋?且慢,要先将面碗用水洗净(当然不用很干净,差不多即可),晒干(至少不能滴水),才可丢进废塑料垃圾袋。

作料小袋也要洗净晒干才能丢弃。

喝完牛奶剩下的纸盒,要剪成规定形状,洗净,晒干,积攒到一定数量后捆在一起送到大型超市门前的“recycle box”;盛鲜鱼,蔬果等的白色塑料托盘也要洗净晒干后送超市;废纸箱子(无论大小)要裁成规定尺寸,捆绑在一起再丢弃……想扔桌椅,家具或电器等大件物品?必须打电话给专门的大型垃圾处理站!约好时间,由他们派人来取,当然不是免费的——一般要交30-150RMB。

……诸如此类,举不胜数。

据说因为日本人不愿和外国人做邻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外国人(包括为数很多的中国人)对垃圾分类的不适应和不注意而给大家惹了麻烦,对环境也有影响。

越来越相信:不必惊天动地,其实一些小事就可以改变,甚至彻底扭转别人对你的看法,比喻从小小的垃圾分类。

亲历中日文化差异感受两国环保差距环保差距让中国青年感到震憾横滨,日本第二大城市,临海而建。

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垃圾处理厂“鹤见工场”竟然也建在海边,和美丽的横滨跨海大桥遥遥相对,从外观看完全像是一个现代化的高科技企业。

从进入工厂到离开,整整3个小时,抬起脚来,鞋底不见一丝污垢。

鹤见工场的久松先生介绍说,工厂1995年投产,主要是通过电脑来监控焚烧车间作业,实现了安全、高效率运作。

焚烧垃圾所产生的热能被转为电能,并入横滨电网,每年能产生3亿日元的效益。

焚烧处理后得到的砂砾状物也得到再利用,作为修路的填埋物。

在工厂的6层,透过一尘不染的玻璃,可以看到一辆辆垃圾车有序进出,机械大手臂抓起垃圾、送入焚烧炉。

如果仅仅是这些,不会让人震撼。

日本人对垃圾的分类处理,真正让中国青年看到差距。

在横滨市,日用垃圾要分成10类至15类。

为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横滨市资源循环局到火车站、商业街分发宣传册,举办恳谈会,并专门到学校讲解。

小册子《垃圾和资源的分类、丢弃方法》里写道:“厨房内的垃圾,请将垃圾中的水完全滤去。

炸过东西的油,将布和纸张浸入油中,或使其凝固。

纸尿布,请先将污物冲到便器内,之后揉成小团,以避免其影响卫生。

硬纸板类,请将其折好,用纸绳捆成十字形。

”这样的说明,连文字带图片竟然有5页。

而这些细致、繁琐的规定,在横滨市得到切实的执行。

“如果居民不按照要求分类怎么办?”有团员问。

“大多数人按照要求做了。

如果不这么做,我们会开着车把垃圾给他送回家,让他整理好再交给我们。

”鹤见工场的久松先生说。

离开前,一些团员借填写调查表的机会,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来自宁夏的晋阳写道:“敬佩日本的忧患意识。

日本人注重细节,每个细节都做得很好。

日本注重环保。

这改变了我对日本的一些固有看法。

”9天的访日之旅结束后,南方航空公司的张文尧记录下此行的点点滴滴,并给同行的团友发电子邮件分享他的所见所思。

他写道,“在日本大使馆举办的官方欢迎会上,我发现会议大厅的主条幅竟然是把白色胶纸粘在旧的红布上做成的。

这样便可反复利用。

想想自己小小单位的会议室里,每次会议都是新做条幅,而且质地还要求是好的。

”“来日本看到了什么?让我说,那就是看到了差距——不是硬件的差距,而是人的素质的差距。

”一位团员在离开日本前由衷地感叹。

在日本丢垃圾刚到日本名古屋的第二天,我把包装行李书籍的纸箱杂物,丢到垃圾站去,不想三天没人收取。

后来会所的工作人员送来通知,叫我们下午五点钟到恳谈室开会,听他们讲解“垃圾分类学”:什么“可燃的”、“不可燃的”、“资源性的”、“一般废弃物”等;瓶瓶罐罐也要分开铝罐的、塑料罐的、玻璃罐的,要分门别类装进不同颜色的胶袋里,丢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瓶子还要洗干净,软包装的牛奶、饮料盒要剪开、冼净;还要按照规定的时间,一三扔什么,二四扔什么,不能乱套,并特别规定晚上不能丢,以防动物来吃,一律要在清晨6—8时……一讲就是半个多小时,你看烦不烦人。

后来我们才注意到,街上到处都有一字排开的各类垃圾桶。

一次,一位外国游客看不懂日文,手中攥着废弃物不知往哪个桶扔,问清楚才扔到桶里。

马路上确是干干净净,像水洗过一样,汽车飞驰而过,也扬不起一点灰尘。

在名古屋住了十多天,才学会了丢垃圾,感到在日本做人也真累。

我问及一位日本家庭主妇:“这样分垃圾,你烦不烦?”她说:“刚开始的时候也很烦,一边骂娘一边分,现在习惯了,这样卫生也好。

”正巧看到报载,由于卫生条件改善,民众体质增强了,日本100岁长寿老人超过二万大关,为世界之冠;女长寿者116岁,男长寿者114岁,都进入了世界吉尼斯大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