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高校一年级法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教学质量 。例如 现在 给我校法学 院行政 管理 专业大 一学
生所 授法学 概论课 程 , 就要运用 以讲 授为 主 , 学 生 问答 解疑 、 对学 生问卷 调查 、 与学生 座谈 相辅 助等多种 教学
的集体 教学 就是一 种 以组织 教学方 式 为标准 的分类 方 法 ,也可 以以实施 教学的具体方 法分为教 师讲授 型 、 学
直工 作在教 学第 一线 , 讲授过 多 门法 学课 程 , 切 身体会
到不 同课 程必须 使用适 合本课 程 的教学模 式才 能提 高
生互动 型等 ; 根据教学媒 体的运用程度 可分为单 一教学 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也可以根据教学方法
的不 同分 为多种类型 , 因材施 教的个别教 学和统 一集 中
生 讨论型 、 问答 解疑型 、 实践型等多种教学模式 。这些教 学模式各有其特 点和优势 ,关键 在于合理定 位课堂 、 根 据 不 同的教 学 内容 和教 学对象 选择 一种 或多种 教学模 式 相互 补充运 用 , 以达 到最佳 的教学 效果 , 这一 点 已经 是 教育界 的共识 , 也是现代教育制 度改革所取得 的重要
学 校的定 位。《 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 》 提
出“ 促 进高校办 出特 色” , “ 引导高校合 理定位 , 克服 同质 化倾 向 , 形成各 自的办学 理念和风格 , 在不 同层 次 、 不 同 领域办 出特色 , 争创一 流” 。目前 国内高校有研究型大学
和应用 型大学之分 , 不 同定 位的大学办 学 目标和人 才培
嗝
2 01 4 年 1
Un i v e r s i t y Ed u c a t i o n
J a n u a r y 2 0 1 4
以角色入住课堂的法学教学改革

以角色入住课堂的法学教学改革p引言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法学教育慢慢脱离了当前社会的要求,其缺陷越来越明显。
法学方面的理论脱离了实践,两个方面不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注重法学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法学研究最开始是想要分析社会法律现象从而总结和运用规律,来制定以规律为基础的相关理论,从而达到法律体系的完善,指导实际情况的发展。
在以前的法学教育方式里面,各种问题如今也慢慢显现出来。
所以,有必要进行法学教学的改革,及时对教育方面的思想和观念进行改变,保证最佳的教学质量,在法学教学中始终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传统法学教育的问题在悠久的教育历史中,传统讲授法一直占我国法学教育的主导地位。
传统讲授学只是将知识机械地教给学生,纸上谈兵、墨守成规,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在课堂上只教书本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的。
在法学的教学改革中,角色入住课堂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角色入住课堂是在法学教学中把生动形象的案例带入课堂当中,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这又不同于我们常说的举例子。
在法学教学中,角色入住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
角色入住课堂能够营造轻p(一)降低了法学教师的全面素质发展在传统讲授法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成不变地讲述法学的抽象理论和概念知识,使其框架化和结构化,而没有给予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以足够的重视。
这就像一项工程,只做好基础结构,而没有建筑的装饰,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在教授法学时,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原本照搬,缺乏灵活的运用,也不用想方设法将法学知识以各种各样更加有效、有趣的方式演绎给学生,所以,教师的各个方面素质也止步不前了。
(二)限制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思维创新在如今的课堂上,教师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述已经存在的法律法规,还有教授法学方面的原理原则,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法学知识结构,能够分析法学现象、发现问题从而总结出其中蕴含的规律。
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像纸上谈兵,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实际上却忽略了学生学习法律是为了在现实生活当中能够灵活运用。
润物无声,融课程思政于中国法制史的教学课堂

润物无声,融课程思政于中国法制史的教学课堂作者:冯曙霞来源:《河南教育·高教》2021年第08期摘要:融课程思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我国新时代高教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明确指向。
中国法制史属法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将中国法制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课堂讲解、课堂讨论、课外考察、课后阅读、课程考核等教学环节,润物无声地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能,既是切实落实我党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需要,又是提高中国法制史课堂教学效果的要求。
关键词:中国法制史;课程思政;重要意义;现状分析;实施路径课程思政教学是指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挖掘、梳理和升华,通过课程思政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传递到学生中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思想政治素质也得到相应提高,从而更好地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更好地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全面双赢。
所以,课程思政教学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对此认真探讨、深入研究,使课程思政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获得应有的教学实效。
一、中国法制史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中华民族奋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融课程思政教学于课堂,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個专业、每一个学科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的确,对每一个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融课程思政于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课堂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法学专业也不例外,甚至更为迫切。
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实现,需要法治建设保驾护航,而法治建设的进程快慢是由法治人才质量的优劣决定的。
高校法科作为培养法治人才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应该充分利用法学专业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现在到未来,全方位、多环节,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而中国法制史属法学专业的基础必修核心课程,其自身蕴含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秉公正、向廉洁、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闽江学院法律系教师掠影

闽江学院法律系教师掠影资料来源截止2011-7-7;更新于2013-5-20(更新还不到位)本文结构:教师掠影——读书推荐——办学成就站着的左起依次为:叶灵(美丽的叶灵姐),陈轩,陈雄,王东,郑净方,李付伟,陈冰峰,郭华,张焕明,纪智媛,江伟,林国荣,刘巧兴,张正金,李宁。
图片选自法律系学生社团联合会(以下简称社联)主办、法律协会承办的第三届模拟法庭集体照。
师资概述截至2012年9月,闽江学院法律系已有教职工32人。
其中行政人员5人,专任教师27人,分属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两个教研室。
在专任教师中,20人获得硕、博士学位,占总数的74%;11人具有高级职称,占总数的40.7%;年龄40岁以下的20人,占总数的74%;学缘上最后学历(位)属重点大学的19人,占总数的70%。
教师队伍结构基本合理,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同时,还聘请中国政法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厦门大学等知名大学相关专业的教授、博导为法律系客座教授。
教师简介系主任:张焕明,南京大学博士。
教授伦理学,很幽默,就是个做学问的知识分子。
记得有一次考试,他监考,我们俩个居然撞衫了,我看一看他,他也不好意思的看一看我。
系党总支书记:郭华,毕业于福建省委党校,副教授,宪法学。
刚来学校的时候,整天都笑容可掬的,你绝对会被她的和蔼可亲震撼!办公室主任:刘江翔,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西方政治。
本人自己认为这个老师很不错,课教的出色,对待学生很平等,不仅教大家书本知识,而且经常教你怎么样为人处世以及就业方面的信息。
团委书记(上一任):陈剑峰。
(注:剑峰老师去长乐挂职一年,后由刘巧兴老师代理。
2012年起,法律系11级辅导员彭发添接任。
)复旦大学硕士,讲师。
08级辅导员这是我们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一般学生们对他印象不佳,因为他每周三晚上给系里的学生干部开例会总是,“抓紧时间开个短会”往往能持续2个小时以上,可是你要真的多接触剑峰老师话,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以后进入社会,怎么样为人,怎么样待人接物,而且你要做公务员以后,他教会你的东西,你就更倍感珍惜了。
关于高校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以法学教材为例

2020-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科教园地:,;关于高校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以法学教材为例阚明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100088)摘要:高校教材是教师授课教学、学生学习考试的基本工具,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长期以来,高校教材建设主体不明确,出版单位在高校教材建设中的职能和作用不清晰,制约了高校教材建设的质量。
高校教材建设应当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下,不断创新建材建设理念,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教材建设之路。
关键词:高校教材建设;主体;出版单位;理念;法学教材中图分类号:G239.2;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215-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147一、前言高校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也是教师教学的基础。
高质量的高校教材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因此,无论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高等学校,都越来越重视教材建设工作。
二、高校教材建设的主体高校教材建设的主体是多元的,其不仅包括教材编写人员,还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教务部门、出版单位以及教材使用人员。
高质量教材的建设,离不开各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但是笔者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搜索整理,发现我国对于教材建设的研究大多立足于编写人员这一主体,鲜有研究提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教务部门、出版单位等主体对教材建设的作用,尤其是对出版单位的职能研究仅仅局限于选题审查和文稿编校等编辑出版环节,这种认为教材体系的构建和内容质量的提升完全取决于编写人员的观点,以及将其他参与主体尤其是出版单位和编写团队割裂的做法,都不利于高校教材建设和教材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出版单位作为教材建设的重要主体引入教材建设研究,有助于明确出版单位在教材建设中的定位、职责和作用,发挥出版单位在选题策划、编写人员遴选、体例结构安排、教学辅助资源的配套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论高校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

论高校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摘要]单纯的讲授式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法学教育的要求,在课堂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对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深入地对比分析,有利于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法学教育中的正确实施。
[关键词]法学;案例教学法;传统教学模式我国是成文法国家。
在法学教育上一直比较注重运用讲授式教学法,即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理论体系的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然而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具体认知。
更需要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因此,单纯的讲授式教学法已不适应现代法学教育的要求。
为了使法学理论与实践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培养复合型的法学人才,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专家学者强调在高校法学教学中引入英美法系国家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如何正确理解和在课堂中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法,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法学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法律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精选案例,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法律环境,提供进行法律分析的素材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地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渊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教学法,是一种双向互动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又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
1870年前后由哈佛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教授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开启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先河。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应用中,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又有互相辩论,通过互动,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法律规则,而且能够使其通过法院判例探索和发现新的法律原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析“互联网+”时代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变革

浅析“互联网+”时代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变革摘要:在“互联网+”理念的引领下,“互联网+教育”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模式以及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比如,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教学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限制,促进教育教学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法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重要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因此,本文就“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变革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法学教育;挑战与变革引言“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将互联网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拓展和丰富教学途径,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各大高校在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中,纷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区块链技术等,使得法学教育体系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结合我国法学教育现状发现,为了缓解社会就业问题,各大高校逐渐扩大招生人数,使得法学专业学生数量呈明显增加趋势。
但是法学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全,导致法学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
另外,法学专业课程结构的不合理,使得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出现脱节现象。
在利用“互联网+”实现对法学教育的改革中带来了挑战。
1 “互联网+”法学教育现状分析以往高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将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在落实“互联网+教育”计划后转变了教学活动的传播形式以及拓展学生学习路径,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全校师生成为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和传播者,打破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社会各个领域对“互联网+”的应用效果看,“互联网+”理念成功的解决了以往信息传播和获取不及时的问题,推动社会各大行业发生重大变革。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法学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转变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构建法学网络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其构建完善的法学知识框架体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7级法学课堂相关建议和意见

关于17级法学班新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几天来的微信qq等方式我搜集了同学们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状态,学生对大学课程讲授方式的适应状态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很中肯,表达了一定合理的诉求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经过整理,将这些简要汇总报告如下。
一,关于同学学习状态:在几个月的假期中同学们已经把学习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面对新的大学学习,有一部分同学稍微有些不适应,例如,有的同学在上课的同时会分心,假期里连续玩了很长的时间,大家的心难免有的没有收回来,心里还想着假期娱乐的时光;产生分心的情况。
虽然如此大家也在尽力调整自己。
还有的同学感觉自己状态不好,在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对于周围未知的环境有的好奇,有的对新的课程的陌生,从而学习状态会进入的很慢。
当然也有同学感觉自己状态不错,在经历了高考备考后,有的同学心中始终有一根弦绷着,还在高中复习备考的状态,十分的努力。
有的同学心中有一个目标,给自己一些压力,将压力又化为动力促使自己向前,感到斗劲十足。
总体上同学们的状态都感觉可以二,关于教师的教学状态:老师的教学状态都很好,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邓老师非常重视细节,开课前讲了上他的课的各种细小的要求,讲授的内容十分详细。
教授法理学的雷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同学们的思考能力,她会提出许多的问题让同学课下思考,形成一些思维模式。
教授宪法学的龚老讲课十分有意思,他会讲述许多有名的案例,引导大家思考,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一些概念。
教授英语的吕老师讲课时注重教授方法,并且鼓励教育大家,让一些基础不好的同学拥有信心,让一些基础好的同学不断向前。
教授刑法学的易老师讲课十分直截了当,讲课时直接拿出刑法典,让我们弄懂他所讲的内容。
三,关于大学讲授方式的适应状态:一些同学对大学的讲授方式适应的并不太好,有的同学认为老师讲的有些快,有点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比如讲一些历史事件时有些快,有的同学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跳到下一个历史时期的时间,在英语课堂时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认为老师纯英文教学时说的有点快,有点跟不上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师 上课 要 充 满 激 情 、全 , 入 ,使 课 堂 充 满 生 t投 l
命 的 活 力 ,使 学 生 的 智 慧 得 以启 迪 ,潜 能 得 以挖 掘 。
法 学 是 由很 多 特 有 的 术 语 、概 念 、原 则 、规 则 等
构 成 的 制 度 体 系 ,初 学 者 往往 难 以 理 解 ,需 要 通 过 实
个 重 要 环 节 ,注 重 课 堂 教 学 艺 术尤 为 重 要 。 法 学 是 一
专 业 精 神 的 膜 拜 ;源 于 对 教 师 职业 的 深 深 挚 爱 ;源 于 对 学 生 的炽 热 情 怀 。法 学 教 师 应 以 法 治 的 实 现 为 崇 高
理 想 ,不 仅 要 为 法 治 立 言 , 更 要 为 法 治 树 人 ; 法 学 教
从 以下 几 方 面进 行 修 炼 :
一
题 。 在 法 学 课 堂 教 学 中 ,教 师 不但 要 准 确 地 讲 解 法 学 理 论 知识 ,而 且 要 辅 之 以适 当 的 案 例 教 学 ,特 别 要 注 意两 者 的 有机 结 合 ,找 准理 论 与 实践 的结 合点 。
、
充 满 激情 、全 心 投入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
-- _.
】- _ L.
C=1
同
校 法 学教 师 的课 堂教 学 艺术 术
曹 艳 芝
【 摘 要 】教 学既是 一 门科 学 ,也 是 一 门 艺术 。在 目前 法 学教 学模 式主 要 以课 堂教 学为 主 的前提 下 ,讲
究课 堂 教 学 艺 术 尤 为 重要 。 法 学 教 师 的 课 堂 教 学 艺 术 要 特 别 注 重 从 三 方 面 修 炼 : 一 是 充 满 激 情 、 全 心 投 入 ; 二是 厘 清理论 、贴 近 实践 ;三 是 生动 形 象 、通 俗 易懂 。 [ 键 词 】课 堂 教 学 ;教 学 激 情 ;教 学 艺 术 关 人 们 常 说 ,教 师 要有 一 桶 水 ,才 能 给 学 生一 滴 水 。 知 识 的 奥秘 作 为 毕 生孜 孜 不 倦 的事 业 追求 。 课 堂 呼 唤 激 情 ,需 要 教 师 全 身 心 投 入 。法 学 教 师 的激 情 ,源 于 对 “ 浩 然 正 气 、铸 法 治 精 魂 ” 的 法 学 养
■
要 件 和 主观 要 件 两 方 面 体 现 ,客 观 要 件 的表 现 ,如 选 择 合 适 的讲 解 内容 、制 作 富 有 美 感 的动 漫 课 件 等 ,客
观 要 件 是 相 对 稳 定 和 静 态 的 , 教 师 到 ;而 主 观 要 件 ,如 富有 亲 和 力 的 语 t l , 言 表 达 以及 情 感 交 融 的 和 谐 教 学 氛 围等 ,则 是 一 个 长 期 修 炼 的 动 态 过 程 。 法 学 教 师 的 课 堂 教 学 特 别 要 注 意
说 的 是 教 师 要 有 渊 博 的 知识 ,才 能 教 好 学 生 。但 如 果
教 师 不 注 重 课 堂 授 课 的 艺 术 , 即 使 有 丰 富 的 知 识 ,也
很 难 使 学 生 有 所 收 获 。这 也 是 时 下 自认 为 博 古 通 今 、
满 腹 经 纶 的 教 师 , 而 教 学 效 果 欠 佳 的 缘 由所 在 。 教 学 既 是 一 门 科 学 ,也 是 一 门 艺 术 。 教 学 艺 术 始 终 贯 穿 于 教 学 的 全 过 程 ,课 堂 教学 是 教 学 过 程 中 的一
师应 当热 爱 教 育 事 业 ,把 课 堂 视 为生 命 活 动 的 重 要 场
所 , 投 入 自 己 全 部 的 理 想 和 情 感 ; 法 学 教 师 应 当 热 爱 学 生 ,为 学 生 无 私 地 奉 献 自 己 的 知 识 和 热 情 。 一 个 对
门 理 论性 和 实 践 性 都 非 常 强 的学 科 ,并 且 理 论 和 实 践 的 联 系非 常 紧 密 ,因 此 法 学 教 学 的要 求 相 对 较 高 。在
法 治 缺 乏 神 圣 信仰 ,对 学 生 缺 乏 慈爱 之 心 ,将 教 学 只
是 视 为谋 生 手段 的法 学 教 师 ,上 课 自然难 以产 生激 情 。
法 学 教 师 激 情 的 产 生 不 但 要 靠 自 己长 期 的 自觉 修 炼 , 同时 也 依 赖 于教 学 单 位 为 教 师 构 建 产 生 激 情 的 教 学 氛 周 和 环 境 。教 师 本 身 乐 观 向上 、淡 泊 名 利 、热 爱 生 活 的 健 康 心 态 ,教 学 单 位 和 谐 的 人 际 关 系 , 民 主 、平 等
中 国传 统 的 法学 教 学 模 式 主 要 是 通 过 课 堂学 习 的 前 提 下 ,课 堂 教 学 的 成 败 直 接 影 响 到 学 生 对 法 学 学 习 的 兴 趣 、法 律 实 践 的 效 果 以 及 对 法 律 职 业 生 涯 的 规 划 和 追 求 。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讲 , 法 学 教 师 的 课 堂 教 学 肩 负 的 使 命 重 大 ,切不 可 懈 怠 。 法 学 课 堂 教 学 艺术 主 要 从 客 观
教 师 上 课 没 有 激 情 ,课 堂 犹 如 一 塘 死 水 。难 以激 起 学 生 心 底 的 涟 漪 ,教 师 中规 中矩 ,学 生 昏 昏欲 睡 , 即使
教 师 用 再 华 丽 的 语 言 , 用 再 先 进 的 教 学 设 备 , 也 打 动 不 了 学 生 的 心 灵 , 与 学 生 产 生 不 了 共 鸣 , 自然 不 能 取 得 良好 的 教 学 效 果 。 浩 瀚 的 法 学 知 识 海 洋 , 有 限 的 上 课 时 问 触 动 的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