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习俗资料讲解
家乡的春节习俗

家乡的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家乡最盛大、最具特色的节日。
在我家乡,春节习俗繁多,融合了古老的传统和现代的元素,让人流连忘返。
一、除夕夜的团圆春节的第一天,也是辞旧迎新之际,除夕夜的团圆饭是我们家乡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这一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每个家庭的成员都会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
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碗汤圆,象征团圆,以祈求家庭的团结和幸福。
二、年夜饭的丰盛除夕夜的年夜饭是一桌丰盛的饭菜,也是我们家乡春节习俗的一大特色。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每个家庭都会准备各式各样的菜肴,有鲍鱼、蹄筋、鸽子等各种珍馐佳肴。
这顿丰盛的晚餐象征着美好的希望和丰收的祝福。
三、春联和福字的张贴在大年三十这一天,我们家乡的每个家门口都会贴上春联和福字。
春联是由对联组成,上联和下联一般都有五个字。
上联一般写吉祥的寓意,下联则是祝福家人平安吉祥。
而福字则是祝福全家人幸福安康,也代表着吉祥的意思。
四、拜年和压岁钱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表达新春的祝福。
长辈一般会给晚辈压岁钱,鼓励他们在新的一年努力学习和做人。
压岁钱袋通常是红色的,寓意着祝福和好运。
五、祭拜祖先在正月初一,我们会到家族的坟墓前,拜祭祖先。
这是我们家乡很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烧香、烧纸、扫墓,并祈求祖先的保佑。
这是表达对祖先敬意和感恩的方式,也是纪念祖先的一种方式。
六、舞龙和舞狮在春节期间,我们家乡的街头巷尾到处都可以看到舞龙和舞狮的表演。
人们身穿五颜六色的龙袍或狮子服,扭动着身体,表演出生动活泼的舞蹈,吸引着围观的人们。
这一习俗象征着驱走邪气、迎接吉祥的到来。
七、灯谜和猜谜在春节期间,人们通过灯谜和猜谜游戏增添节日的氛围。
人们会把谜语写在红纸上,贴在灯笼上或者公共场所,供人猜解。
这不仅考验着大家的智慧,同时也增加了人们的互动和娱乐的乐趣。
家乡的春节习俗是浓厚的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代代相传的重要方式。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节日生活,更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家乡的春节习俗

家乡的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习俗(精选15篇)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年、岁旦、大年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乡的春节习俗篇1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那么河南的春节有哪些呢?就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我们这里的春节是从腊月初旬开始的。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为什么要熬粥呢?是因为人们想来年有个好收成。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
天一擦黑:鞭炮声从四面八方响起,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天不仅要放炮,还要吃祭灶糖,我们一般吃麻糖,是一种麦芽糖上面沾满了芝麻,吃起来又甜又黏。
过了二十三,大家都得大扫除,并且还要把年货准备齐了。
除夕这一天是最热闹的,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以及年画。
傍晚,家家都在忙做团圆饭,小孩子们还要给长辈们送饺子。
大人们都要给小孩子们压岁钱;这时家家都响起了鞭炮声,然后大家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吃完团圆饭大家有的看春晚;有的打牌,打一个通宵;另外,还要守岁,大家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
到了十二点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有是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
正月初一的时候,大家都忙着走亲戚,拜年。
元宵节,大家都忙着买元宵;街上像办喜事似的,到处张灯结彩,小孩子们有的上街燃花炮;有的挑灯笼真是热闹非凡哪!这一天大家必须得吃元宵呀!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也就结束了,一切又恢复正常了。
学生该去上学了,大人们又去照常做事了。
春节就这样结束了。
家乡的春节习俗篇2我们的国家,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就连一些传统节日也折射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的节日莫过于春节。
今年的春节比往年更热闹,更有年味。
大约傍晚时,我们一家人在思南陪外公、外婆吃过团圆饭之后,就乘车赶往老家。
沿途看见城内挂满了一盏盏火红的灯笼,仿佛置身于灯的世界,使年味更浓了。
家乡的传统习俗

家乡的传统习俗人们常说,家乡是一束久远的灯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
家乡,是那个承载着历史传承和文化精髓的地方,而众多传统习俗便是这片土地上独有的文化记忆。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乡的传统习俗。
一、春节:辞旧迎新,喜气洋洋春节,又称为农历新年,是我家乡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热闹的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将忙碌地进行大扫除,以祈求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也寓意着辞旧迎新。
此外,我们还会贴春联,门神等喜庆的红纸剪纸,将大红灯笼挂在门前,用以驱除疾病和不祥之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而在除夕夜,全家人会坐在一起,共同分享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同时欣赏烟花爆竹,传递着喜庆和希望。
二、端午节:包粽又道真情端午节是我家乡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我们会制作美味的粽子,以纪念屈原。
虽然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各异,但他们都透着希望和美好。
和家人一起包粽子,是一种亲情和温暖的象征,也传承了几千年的人类智慧。
此外,端午节还有赛龙舟的传统活动,这是一项有趣又富有竞争性的运动。
龙舟竞赛现场,人们欢呼雀跃,观看比赛,为选手们加油助威。
这一天,人们不仅享受着美食,也感受到了团结与和谐。
三、中秋节:月圆人团圆,月饼情浓浓中秋节又称月圆节,是我家乡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
这一天,我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月兔。
吃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它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祝福。
每一块月饼都承载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此外,我们还会赏月,通常在月儿最圆的时候,全家人会相约前往户外,聚在一起观赏月亮,一边欣赏月光,一边品味着月饼的甜美。
四、元宵节:花灯照花彩,民俗气息浓元宵节是我家乡最富有活力和热闹的节日之一。
这一天,我们会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然后在家门前或公共场所展示。
这些灯笼以其形状独特、工艺精细而闻名。
在夜幕降临之际,各种灯饰点亮,将整个城市装点得如梦如幻。
与此同时,我们还会放天灯、猜灯谜,并参加灯谜比赛。
元宵节,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每一道花灯都流露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节家乡习俗》课件

春节的庆祝方式
拜神祭祖
祭祖是春节习俗的重要方面,体现了对祖先的尊 重和思念。人们会在家中或寺庙祭祖,献上供品 和香烛,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
吃年夜饭
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为重要的家庭聚餐之一,也 是中国人表达团圆和亲情的一种方式。全家人会 围坐在一起享用一顿丰盛的晚餐,共同庆祝新年 的到来。
贴春联和年画
THANKS
感谢观看
惯。
05
春节的寓意和影响
春节的寓意
春节寓意着团圆和和谐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在春节期间, 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寓 意着家庭的团圆和和谐。
春节寓意着祈福和吉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祭 祀和祈福活动,祈求新的一年平安、 顺利、吉祥。这种祈福和吉祥的寓意 ,也是春节的重要意义之一。
03
春节习俗
贴春联
春联的起源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是中华民 族独特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人们
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祝福。
春联的种类
根据用途和风格,春联可分为门心 、框对、横批等,每种春联都有其 独特的寓意和表达方式。
贴春联的讲究
贴春联时要选择吉日,避免与先祖 、神灵等相冲;春联的贴法也有讲 究,要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 顺序粘贴。美德。放鞭炮放鞭炮的起源
放鞭炮起源于古代的火攻术,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习俗之一,寄托 着人们驱邪避祟、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放鞭炮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用途,鞭炮可分为大地红、小鞭炮等不同种类, 每种鞭炮都有其独特的燃放方式和寓意。
放鞭炮的注意事项
在燃放鞭炮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引发火灾或造成人员伤害;同时 也要注意环保,尽量避免噪音和空气污染。
《春节家乡习俗》ppt课件
家乡春节的风俗

家乡春节的风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家乡最热闹、最喜庆的节日。
每年的春节,家乡都会迎来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从四面八方回到家乡,共度一个团圆的美好时光。
一、春节前的准备在家乡,春节的准备工作一般会提前进行一个月左右。
人们赶在年关之前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以驱散邪气,并给家居添置一些新的装饰品,以求新年新气象。
同时,人们还会购买食品、新衣服、年货等,准备迎接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到来。
二、除夕夜的年夜饭在除夕这一天,家里的长辈和孩子们会集中在一起,共同欢度年夜饭。
这顿饭往往是全年最丰盛的一顿,家家户户都会备上鱼、肉、蔬菜等各种美食。
其中,饺子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道传统菜品,寓意着团团圆圆。
三、守岁的习俗进入除夕夜,家人们会一起守岁。
守岁是指不睡觉,一直到半夜开启新年。
这是因为传统上相信,年夜时刻ghost会来到人间,守岁可以避免不祥之事的发生。
人们会边吃边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度除夕夜。
四、放鞭炮除夕夜还有一个重要的节目,那就是放鞭炮。
燃放鞭炮是家乡的传统习俗之一,寓意着驱赶霉运和恶灵。
炮声声响,灰色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给人一种欢腾热闹的感觉。
然而,现在由于环境污染和安全原因,不少地方已经禁止了燃放鞭炮。
五、拜年和送红包正月初一,我们会亲自拜访亲戚和朋友,为他们送上新春的祝福。
在拜年的过程中,长辈们会给孩子们红包,里面装着压岁钱。
压岁钱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和关怀,也是一种传统的尊敬表达方式。
六、舞龙舞狮和灯谜活动家乡春节期间还有一些特色的庆祝活动。
比如,舞龙舞狮是一种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民间表演,通常由一群年轻人所组成,他们身着彩色的舞龙舞狮服装,在鼓乐声中舞动着巨大的龙和狮子形状的布偶,带来了喜庆和祥瑞的氛围。
此外,还有灯谜活动,人们可以在街上看到各种形式的灯谜,通过猜字解谜来增加年味和娱乐性。
七、守岁节目除了守岁过程中的聊天聚会,家乡的春晚节目也是人们守岁的重要内容之一。
各家各户都会将电视调到春晚频道,全家人团聚在一起观看节目,通过音乐、舞蹈和相声等形式,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的由来与习俗

春节的由来与习俗春节,也被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春节的由来以及一些常见的习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传统的节日。
一、春节的由来据史书记载,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
传说,古代中国的一位叫做年的凶兽,每年在除夕这一天爬出洞穴,伤害人民和动物。
为了自保,人们开始在除夕时放鞭炮、张贴红色春联,以及贴满红纸的窗户。
他们相信噪音和红色可以驱赶年兽,保护家人和财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传统逐渐发展成为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春节习俗。
二、春节的习俗1.贴春联和挂红灯笼:在春节来临前,人们会张贴对联和挂红灯笼。
对联是由一对上下行的对称的对联组成,上联写在门楣上,下联贴在门框下部。
这些对联通常写有吉祥如意的祝福语,以带来好运和幸福。
同时,红灯笼也是春节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寓意着光明和温暖。
2.年夜饭:除夕晚上,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共庆新年。
年夜饭的菜肴通常非常丰盛,其中一些菜肴的名称还与美好的祝愿相关,如“年年有余”和“步步高升”。
饭后,家人还会一起观看春晚等各种春节联欢晚会,享受欢乐的时刻。
3.压岁钱:在春节期间,长辈通常会给未成年的子女或晚辈一些压岁钱。
压岁钱通常放在红包里,寓意着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康快乐。
压岁钱也是表达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祝福的一种方式。
4.舞龙舞狮: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表演舞龙舞狮。
舞龙是表演者在一条长龙的身后舞动,象征着着迎接新年的到来。
而舞狮则是几个人穿着狮子服装,模仿狮子的动作,以驱赶邪恶的力量和带来好运。
5.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人们相信鞭炮的声音可以赶走不祥之气,带来好运。
然而,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限制或禁止放鞭炮。
6.拜年和走亲访友: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走亲访友,向亲朋好友致以新年祝福。
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也是表达友情和亲情的一种方式。
介绍家乡的年俗

介绍家乡的年俗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年俗文化。
这些风俗习惯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以下是一些春节期间常见的传统习俗:
1. 贴春联:在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精心挑选或自己书写春联,将其贴在门框上,以表达对来年的美好期望和祝福。
2. 放鞭炮:春节期间放鞭炮是传统习俗之一,象征着驱除邪气、迎接新春的到来。
3. 守岁:除夕夜,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守岁,即不睡觉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个习俗象征着团圆和对生命的珍视。
4. 吃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为重要的一餐,家人团聚一堂,共享丰盛的晚餐,餐桌上通常会准备鱼(寓意年年有余)、饺子(象征财富)等富有吉祥含义的食物。
5. 拜年:新年伊始,人们会穿上新衣,外出拜访亲朋好友,互相祝福,称为“拜年”。
6. 发红包:长辈会给晚辈发放红包(压岁钱),以祝福他们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7. 穿新衣:春节期间,人们会穿上新衣服,以示庆祝新年的到来。
8. 舞龙舞狮:在一些地区,春节期间会有舞龙舞狮的表演,这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旨在带来好运和幸福。
9. 看春晚:现代习俗中,很多人会在除夕夜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这也是春节期间的一大娱乐活动。
总的来说,春节的年俗不仅仅是一系列的形式和仪式,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和情感的载体。
无论是城市的璀璨烟火,还是乡村的温馨团聚,春节都承载着人们对家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这个最重要的节日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和传承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
春节习俗由来知识讲解

春节习俗由来知识讲解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被称为中国新年的节日。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中国人民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展开各种各样的习俗活动,这些习俗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春节习俗的由来和相关知识。
一、扫尘春节前,人们会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这个习俗源于古代的迎神活动。
人们相信在新年来临之际,将家中的灰尘扫尽,可以驱散厄运,迎来好运。
而且,家中的清洁与整齐也象征着犯太岁,意味着踏踏实实地迎接新年。
二、贴门神在春节的前夕,中国家庭会贴上门神。
门神通常是指一对精致的画像,分别贴在大门两侧。
门神受古代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所赞颂,被认为能够驱邪辟邪,保佑家庭平安。
这个习俗也是古人对家里的门户进行保护的一种表现。
三、守岁除夕夜,人们会守住家中,等待新年的到来。
守岁是指待在家中直到午夜钟声敲响。
传统上,人们会祭拜祖先,全家团聚吃年夜饭,以及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等。
守岁的意义是为了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希望新年从一开始就充满喜庆和好运。
四、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最热闹、最喧嚣的活动之一。
据传,古代有一种叫“磷火”的瘟疫,使用鞭炮声和红色的颜色可以驱散它。
因此,人们放鞭炮是为了驱邪、辟邪,同时也在庆祝新年的到来。
然而,近年来,由于环境和安全问题,放鞭炮的时间和地点已有所限制。
五、舞龙舞狮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人们会举行盛大的舞龙舞狮表演。
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人们打扮成龙和狮子的形象,用灵活的动作和华丽的表演,来祈求新一年的好运和繁荣。
六、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人们之间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
在长辈的家中或亲戚朋友之间,人们会相互拜访,送上新春的祝福和礼物。
这是一种传统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祝福,并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互相团结、友爱。
七、过年除夕夜,人们吃年夜饭,也是春节中最重要的一餐。
年夜饭通常包含许多丰盛的菜肴,象征着团圆和丰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家乡春节的习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
2.感受春节亲人团聚的幸福,感受家庭和谐,培养学生“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
二、教学重点:
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难点:
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习俗。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了解家乡有关春节的习俗。
有关春节传说的视频、图片,各种与春节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磁带。
2.学生准备:查阅资料,收集春节的风俗图片和文字资料。
了解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谈一谈春节是怎么过的,都做了些什么。
交流收集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2.导入。
过年时的热闹和快乐,过年时的亲人相聚,过年时的爆竹声声……让我们难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年,再一次感受浓浓的节日文化。
(课件出示过年的红火场面)板书:春节
二、畅谈春节,感受气氛
1. 通过回忆春节时的欢乐情景及课前查阅、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春节的了解。
(教学形式:学生介绍,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场景、图片、视频等)
(1) 春节简介(见补充材料)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2)过年的由来与传说。
(见补充材料)
熬年守岁(观看动画“年”的故事)
(3)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掸扬尘、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倒贴福字、点蜡烛、点香火、置天地桌、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等。
(4)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食俗有哪些?
吃年夜饭、吃年糕、包饺子、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生菜、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
(5)过年期间在衣着、言行举止上对人们有什么要求?
2.小组交流:你家里是怎么过年的?如何庆祝的?向同学描述一下过年时的欢乐情景。
3.畅想:现在过年的习俗跟以前有什么不同?
(这些新年俗包括大年三十看“春晚”、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等。
)
三、拓展延伸,交流感受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
这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
除夕之夜,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辞旧迎新。
但是不同的地方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庆祝春节。
你知道哪些地方的春节与我们这里的春节有不同的习俗?
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可直接让学生交流自己所在家乡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这是学生最熟悉、最乐意交流的话题。
四、实践活动收集描写春节的诗词。
补充材料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习俗、食俗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中国人过春节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年”的来历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春节”又叫“年”。
那么,你知道“年”的来历吗?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上长着尖尖的犄角,样子十分可怕,性情异常凶猛。
它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为了躲避“年”,每年腊月三十那天,人们就扶老携幼,牵着牲口,赶着鸡鸭,躲进深山,等第二天再回来。
有一年除夕,乡亲们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
这时,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拐杖,精神矍烁,气宇不凡。
他来到村东头老婆婆家。
好心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食物,并劝他赶紧和大伙儿一直上山躲避“年”。
白胡子老头儿摆摆手,说:“我不怕‘年’。
你让我在这儿住一夜,我一定会把它撵走的。
”没有办法,老婆婆只好留下他,自己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耀武扬威地闯进了村子。
它走到老婆婆家时,发现门板上贴着大红纸,屋里所有的灯都亮着。
它害怕得浑身战栗起来。
突然,院子里传来劈劈啪啪的响声,吓得它一连退了好几步。
这时,大门开了,白胡子老头儿穿着一身红袍,哈哈大笑着走了出来。
“年”大惊失色,仓皇逃跑了。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来时,发现村子里安然无恙,感到十分惊奇。
他们一起拥进了老婆婆家,七嘴八舌地问老头儿用了什么法术,把“年”赶跑了。
老头儿笑了笑说:“我也没用什么法术。
我只是知道,‘年’这东西,最怕红色、亮光和响声,所以我在门上贴了大红纸,在屋里点上红蜡烛,身穿大红袍,在它来的时候放鞭炮,这样‘年’就吓跑了。
明年你们用同样的办法,就会把它赶跑的。
”
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整夜不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
这风俗越传越广,最后形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我们家乡每逢到春节都是热闹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场,
各种各样的年货,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可是非常心动的。
我们的除夕习俗其实全国都一样,大家都要一起团聚吃饭,开开心心的吃。
初一初二,晚辈都去给长辈拜年。
元宵节时,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非常热闹,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人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喜庆,这么欢喜。
我的家乡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
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
“冬至”一到,开始蒸酒。
年近三十,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饭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水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
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
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
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
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
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
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
守岁、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
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
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
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
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
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
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
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
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