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时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课课练及答案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课课练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d2a26c0975f46527d3e1cd.png)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 展和社会变化
用心整理 精心汇编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课练含解析(RJ)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用心整理 精心汇编
D.康熙帝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课练含解析(RJ)
全册全套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用心整理 精心汇编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课练含解析(RJ)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用心整理 精心汇编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课练含解析(RJ)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人教版课后练习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人教版课后练习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隋、元两个朝代相似之处的是( )
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国家统一
B、都开凿过运河
C、都创设过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D、都属于短暂而繁荣的王朝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正确的是( )
①秦→汉
②宋→元
③隋→唐
④清→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中国人在世界常被称为“唐人”你推测下列叙述的原因中最有可能的是(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中国的对外交通特别发达
C、唐朝在世界享有较高的威望
D、唐朝时中国开始对外交往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都是( )
A、杰出的水利工程
B、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
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答案】:
【解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堂同步训练(含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堂同步训练(含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课堂同步训练(下学期、1——8课)附:答案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王莽B.杨坚C.李渊D.李世民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井田制C.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南水北调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攻打陈朝B.巩固隋朝的统治C.巡游享乐D.攻打高丽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C.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7.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A.永济渠B.广通渠C.江南河D.灵渠8.曾三次派人去台湾的隋朝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炀帝D.唐太宗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C.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二多项选择题10.隋朝封建经济繁荣的表现有:A.隋朝官仓储粮多B.造船技术水平高C.洛阳商业盛极一时D.开凿大运河11.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B.社会秩序安定,南北经济文化得到交流C.南方经济发展,南北差距缩小D.北方民族大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三材料解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炀帝大业二年)隋之极盛也。
承其全实,遂恣荒淫。
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士卒死者十二三。
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吊运者倍之。
……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
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请回答:①上述材料认为隋朝由盛而速灭的原因是什么?②这段材料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参考答案一1.B2.C3.D4.C5.B6.D7.C8.C9.B二10.ABCD11.ACD三12、①隋亡原因在于: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课时练(含答案)

⼈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单元第3课盛唐⽓象课时练(含答案)第⼀单元隋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象课时练(含答案)⼀、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唐朝时改进和创制的新的⽣产⼯具有()A.⽔排、筒车B.曲辕犁、筒车C.灌钢法提花机D.翻车、提花机2、唐朝时期的农业、⼿⼯业和商业⽅⾯都有了很⼤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
下列有关唐朝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 唐朝时期,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了曲辕犁和筒车B. 唐朝时期的陶瓷⽔平很⾼,邢窑的青瓷如冰如⽟C. 唐朝时期,都城洛阳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化中⼼D. 唐朝时期的棉纺织业⼗分发达3、“⾃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
”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兵B.统治者实⾏⽐较开明的民族政策C.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直⾮常和睦D.“和亲”是当时最有效的策略4、唐朝⼿⼯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艺珍品的是()A.青花瓷 B.冰裂纹瓷器 C.唐三彩 D.⽩瓷5、杜甫的“稻⽶流脂粟⽶⽩,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现象()A、经济繁荣B、政治清明C、对外开放D⽂化昌盛6、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家”的吐蕃赞普是()A.松赞⼲布B.尺带珠丹C.⾚尊东赞D.⾻⼒斐罗7、唐朝的国际性⼤都市指的是()A.洛阳B.长安C.扬州D.江南河8、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
这⼀记载表明当时( )A. 农业⽣产发展B. 商业经济繁荣C. 对外贸易活跃D. 经济重⼼南移9、唐朝时期社会风⽓的特点是( )A.开放、兼容并包B.封闭、保守C.完全模仿北⽅少数民族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10、下列历史⼈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A.唐太宗----将⾦城公主嫁到吐蕃B.武则天----任⽤杜如晦为相C.李春----设计赵州桥D.欧阳询----借谈笔法劝谏唐穆宗11、史载唐太宗时,有⼤⾂奏请修复长城,太宗⼀笑置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课时练(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它”是()A.西汉B.唐朝C.北宋D.元朝2、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立可以证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 市舶司B. 宣政院C. 澎湖巡检司D. 西域都护3、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A.蒙古族B.藏族C.羌族D.回族4、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杂剧的表述错误的是()A、熔音乐、舞蹈、动作、念白于一炉B、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C、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D、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5、元朝最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的作者是()A.吴道子B.赵孟頫C.阎立本D.张择端6、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苦深冤重。
塑造“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是( )A.吴承恩B.关汉卿C.徐光启D.曹雪芹7、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西藏的机构是A.四川行省 B.宣政院C.西域都护 D.伊犁将军8、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A.西周的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D.清朝的军机处9、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开始于A. 唐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10、小明发现了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看出“辽阳行省、岭北行省”等字。
绘制这张地图的朝代不会..早于( )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11、“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这首歌谣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戚继光抗倭D.康熙帝抗俄12、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的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13、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时练(含答案)

第一单元随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是()A.581年B.589年C.618年D.626年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也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他们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重用人才②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重视发展经济④都注意减轻农民负担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
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①房玄龄②姚崇③魏征④宋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5、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A、汉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唐玄宗6、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这里的“委员制”指 ( )A. 三公九卿制B. 科举制C. 三省六部制D. 内阁制9、历史上把唐朝的鼎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光武中兴10、“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A.杜如晦 B.李世民 C.魏征 D.姚崇11、“外甥是先皇帝旧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2022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时同步练习册电子版

2022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时同步练习册电子版1、清朝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闭关锁国”政策含义理解正确的是()[单选题] *A.禁止一切对外交往B.封锁沿海港口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正确答案)D.明朝加强君主专制2、44.唐朝的瓷器品种很多,其中,造型美观,釉色绚丽,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单选题] *A.越窑的青瓷B.邢窑的白瓷C.唐三彩(正确答案)D.景德镇的瓷器3、从公元7世纪开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继任者们逐渐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
下列关于阿拉伯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正确答案)B.发明“0”到“9”的数字计数法C.把《圣经》作为经典D.实行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主要体现在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③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④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的目标()?[单选题] [单选题]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④(正确答案)D. ①②③④5、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单选题] *A. 鸦片战争B. 北伐战争C. 抗日战争(正确答案)D. 解放战争6、99.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
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
他的医学创造有①望闻问切四诊法②麻沸散③五禽戏④按摩疗法()[单选题] *A.①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③(正确答案)7、1278年,文天样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图2诗。
作此诗时()[单选题] *A.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B.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C.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D.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正确答案)8、我国古代设立和废除丞相(宰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单选题] *A.秦朝和唐朝B.西汉和唐朝C.秦朝和明朝(正确答案)D.西汉和明朝9、88.中医药学是我国的传统瑰宝,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追捧和喜爱。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知识讲述】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科举考试的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
它不仅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而且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
唐代的科举制尤其是进士科的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朝文化的发展。
它不仅造就了一批诗人,而且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勃兴和传奇小说的发展,使唐代的文学水平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能力拓展】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
科举制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
科举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
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
我国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地位。
明朝来华的著名传教士利玛窦赞扬中国科举制说:“他们(指中国)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称为儒生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着整个国家。
”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也都肯定中国科举制,称这个制度防止了权力的世袭化,保证了知识阶层的合法对流。
法国重农学派奎纳,更主张在西方仿行中国的文官考试制度。
因此,1791年起,法国率先实行了文官考试,接着1853年后英国也推广文官考试。
正如《英国大百科全书》所说的,“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
”我国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五权宪法·民权初步》里也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