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氧气的制法 (重难点 )(1)实验室制法①原理: 2KMn04= 加热 = 2K2MnO4+MnO2+O2↑ (a)2KClO3 = MnO2 /加热=2KCl+3 O2↑ (b)2H202 =MnO2=2H20+2O2↑ (c)②发生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的依照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

若采纳原理 (a)或 (b)的反应 ,则采纳典型的固体与固体反应且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若采纳原理 (c)的反应 ,则采纳典型的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③收集方法及检验、验满、存放a.气体的收集方法是跟气体的性质亲近相关的。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照是:该气体的水溶性、密度以及该气体可否拥有毒性,可否与空气或水反应等。

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但含有水蒸气。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的气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凑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牢固气流。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的气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凑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能够用排水法收集;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所以还可以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

b.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 ,证明该气体是氧气c.验满和存放: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示气体已收集满。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表示气体已收集满。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用玻璃片遮住并正放在桌面上。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1.氧气的制备原理:氧气的制备主要依靠一些化学反应,常见的方法包括分解过氧化氢(H2O2)、加热氯酸钾(KClO3)等。

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水(H2O)和氧气(O2),这是一种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可以使用锰(IV)氧化物或过氧化锰钾作为催化剂。

3.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KClO3)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氧气和氯化钾。

这种方法可以使用加热管或加热瓶进行加热,通过收集氧气来制取氧气。

4.氟酸制取氧气:氟酸(HF)可以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

当过量的过氧化氢和氟酸反应时,会生成氧气和水,可以通过收集氧气来制取氧气。

5.硝酸钾与焦炭制取氧气:硝酸钾(KNO3)可以在高温条件下与焦炭反应,生成氧气和氮气。

这种方法需要通过加热瓶或加热管进行加热,收集气体来制取氧气。

6.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操作环境要保持通风良好,确保没有可燃物质存在;-实验过程中要戴好安全眼镜和化学防护手套,避免有毒气体或化学物质的接触;-对于有毒的化学试剂,应在化学废液处置系统中进行处置;-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避免温度过高或反应时间过长导致安全问题。

7.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它对大多数可燃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于燃烧、氧气焊接、氧气割炬等工业应用。

在医疗方面,氧气也被广泛应用于氧疗和抢救等场合。

8.实验的扩展: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我们可以了解氧气的制备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也拓宽了我们对氧气的应用领域的认识。

实验的过程带给我们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安全意识。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人教版精编讲义+习题)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人教版精编讲义+习题)

201 年初中化学专属讲义课题:实验室制取氧气学生姓名:授课教师:201 年月日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子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发生装置收集装置课题内容:制取氧气知识点一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一、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2.实验步骤:①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 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 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⑥ 移:把导管移出水槽。

⑦ 熄:熄灭酒精灯。

3.验证和验满检验: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深入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证明瓶内的气体是氧气;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4.注意事项:(1)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2)仪器组装:组装仪器时要按照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3)导气管稍伸入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4)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5)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空气;(6)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7)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二、双氧水(6%的过氧化氢水溶液)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2.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3)塞好带有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4)向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中加入双氧水,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3.注意事项:(1)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2)导管只需略微伸入橡皮塞;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实验介绍制取氧气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化学实验,主要通过加热过氧化钾来分解氧气,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过氧化钾、试管、试管架、橡皮管、接头、水盆、酒精灯等。

2.取适量过氧化钾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竖直放于试管架上。

3.用橡皮管将试管底部与接头相连。

4.将另一根橡皮管连接到接头上,并将其末端浸入水中。

5.将试管加热,当过氧化钾开始分解产生氧气时,氧气会逐渐排出,并在水中形成气泡。

6.若试管中有过量过氧化钾,则需继续加热直至完全分解为止。

7.当气泡产生量较多时,可以用一只试管通过倒置的方式收集氧气,注意将试管的开口朝下,并把试管的口缩短至气泡的最底部。

8.收集足够的氧气后,关闭酒精灯,并将试管倒置,将氧气与空气混合。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1.过氧化钾的取量至关重要,过量或不足都会影响到实验效果。

2.加热过氧化钾时应注意加热力度不可过大,否则可能导致试管炸裂。

3.连接橡皮管时要注意连接紧密,避免氧气泄漏。

4.收集氧气时应注意将试管口缩短至气泡的最低部,避免其他气体的干扰。

5.在实验结束后应注意将酒精灯关闭,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实验原理过氧化钾以高温热分解为过氧化氢及氧气,通常引燃过氧化钾即可发生此反应:K2O2 → K2O + O2其中,K2O2为过氧化钾,K2O为氧化钾,O2为氧气。

实际应用制氧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常规操作之一,也是支持许多重要应用的关键技术。

氧气是空气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如:1.医疗行业:氧气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哮喘等。

2.工业:氧气可用于焊接、切割、金属粉末制造等。

3.环保:氧气可用于处理污水等。

4.航空航天:氧气是火箭燃料中必要的燃烧剂之一。

总结制取氧气是一项基本的化学实验,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比如过氧化钾的选用、加热过程的控制、接头的连接以及氧气的收集等。

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步骤操作,并牢记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课题3---制取氧气复习总结

课题3---制取氧气复习总结

活 动 与 探 究
2、装药品、固定试管 讨论:1、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可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为了防止凝结的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3、集气瓶:盛满水 4、试管加热 讨论:加热试管要注意什么? 先使酒精灯外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受 热均匀(预热),然后再加热试剂所在部位。另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活 动 与 探 究
谁能小结用高锰酸钾制氧实验步 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药品,塞棉花,塞带导管的塞子 3、固定装置在铁架台上,准备集气瓶 4、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5、收集氧气 6、把导管移离水槽 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小 结 实 验
实验装置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活 动 与 探 究
请说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才能装入药品 2、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3、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4、导管伸入试管不能太长 5、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6、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7、先预热再集中在药品的下方加热。 8、气泡连续而均匀放出时才能收集。 9、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10、实验结束时,要先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再 熄灭酒精灯方法:分离液态空气
加压 空气 降温 液氧 氧气 液态空气
蒸发
氮气
属于物理变化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分解过氧化氢(H2O2)溶液 (2)加热氯酸钾(KClO3) 和二氧化锰的混和物 (3)加热高锰酸钾(KMnO4)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课题3 制取氧气
知识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 制取氧气
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

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

下面是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氧气的制取知识点

氧气的制取知识点

氧气的制取知识点一、氧气的制取方法。

1. 实验室制法。

-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KMnO_4 {}{===} K_2MnO_4+MnO_2 + O_2↑。

- 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需要用到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铁夹)等。

该反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所以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 收集装置:-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 向上排空气法: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表明氧气已收集满。

- 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 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 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 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 熄:最后熄灭酒精灯。

-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H_2O_2 {MnO_2}{===} 2H_2O+O_2↑。

- 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用到的仪器有锥形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塞、导管等。

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如果使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 收集装置: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收集装置,可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KClO_3 {MnO_2}{{===}{}} 2KCl + 3O_2↑。

- 实验装置: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类似,都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2. 在标准状况下(0℃,1个大气压),密度为1.429g/L。

3. 熔点-218.79℃,沸点-218.79℃。

4. 溶于水,但溶解度较低。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 支持燃烧: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能够支持大多数物质的燃烧。

2. 氧化性:氧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

3. 与其他元素的反应:与非金属元素如氢、碳等反应生成氧化物;与金属元素如铁、铜等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 化学法- 氯酸钾分解法:在催化剂(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加热氯酸钾至约400℃,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

- 过氧化氢分解法:在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或硫酸铜)的作用下,分解过氧化氢生成氧气和水。

2. 电解法- 水电解: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四、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 使用化学法制取氧气时,应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火源。

2. 实验过程中应使用防护眼镜和手套。

3. 实验室制取的氧气应进行纯化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

4. 储存和使用氧气的容器应密封良好,避免氧气泄漏。

五、氧气的工业制取方法1. 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的特性,通过低温分离得到氧气。

2. 水电解法:与实验室方法相似,但在工业上使用更大规模的电解设备。

六、氧气的应用1. 医疗领域:用于急救、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等。

2. 工业领域:用于钢铁生产、化工生产等。

3. 潜水和登山:作为呼吸气体。

七、氧气的储存和运输1. 储存:氧气通常以压缩气体的形式储存在高压钢瓶中。

2. 运输:通过管道输送或使用高压钢瓶进行运输。

八、氧气的安全使用1. 避免氧气与油脂接触,防止火灾。

2. 使用氧气时,应远离明火和高温。

3. 储存氧气的容器应避免撞击和曝晒。

以上是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的知识点概述,涵盖了氧气的基本性质、实验室和工业制取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氧气的应用以及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蒸馏)
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药品:过氧化氢(H 2O 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MnO 2)
B 实验原理:
表达式:
注:MnO 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 、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 、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B 、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表达式:
注意:MnO 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 加热高锰酸钾: 表达式:
C 、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 、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

MnO 2 MnO 2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判断气体收集满的标准:有气泡从水槽中集气瓶口向外冒出
b、用向上排空法。

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易错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F、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
G、检验、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三、催化剂:
1、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
注意: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
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
③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3、二氧化锰在一些反应中不只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只有二氧化锰。

(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中,催化剂可以用硫酸铜溶液、氧化铁、氧化铜、红砖粉末)。

四、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及以上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水的组成知识点
一:水的物理性质
1、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100℃,凝固点0 ℃;
3、 4 ℃时密度最大,水凝固成冰时,密度最小
二:水的电解实验
1、电解水的实验
(1).装置―――水电解器
(2).电源种类---直流电
(3).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4).反应表达式:
H
222
(5)实验现象:
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
②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V正:V负=1:2
③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6)实验结论
①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②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
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现象:火焰呈淡蓝色(在空气中燃烧)
3、氢气的验纯方法:管口朝下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若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已纯。

四、单质、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O2)、氢气(H2)、氮气(N2) 条件:①同种元素②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如:KMnO4、MnO2等
条件:①不同种元素②纯净物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叫做氧化物
条件:①两种元素②其中一种是氧元素③化合物
H2+ O2→H2O
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