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氧气的制法 (重难点 )(1)实验室制法①原理: 2KMn04= 加热 = 2K2MnO4+MnO2+O2↑ (a)2KClO3 = MnO2 /加热=2KCl+3 O2↑ (b)2H202 =MnO2=2H20+2O2↑ (c)②发生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的依照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

若采纳原理 (a)或 (b)的反应 ,则采纳典型的固体与固体反应且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若采纳原理 (c)的反应 ,则采纳典型的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③收集方法及检验、验满、存放a.气体的收集方法是跟气体的性质亲近相关的。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照是:该气体的水溶性、密度以及该气体可否拥有毒性,可否与空气或水反应等。

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但含有水蒸气。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的气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凑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牢固气流。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的气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凑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能够用排水法收集;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所以还可以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

b.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 ,证明该气体是氧气c.验满和存放: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示气体已收集满。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表示气体已收集满。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用玻璃片遮住并正放在桌面上。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蒸馏)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装置图看笔记或课本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MnO2)B实验原理:MnO2表达式:注: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C、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的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以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不一定要让下端伸入到液面以下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⑤、该装置的优点:不需要加热,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D、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A、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B、原理: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MnO2表达式: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②加热高锰酸钾:表达式: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D、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判断气体收集满的标准:有气泡从水槽中集气瓶口向外冒出b、用向上排空法。

制取氧气知识点归纳

制取氧气知识点归纳

⒋收集方法:
⑴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⑵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⑵将药品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
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⑷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
⑹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槽;⑺熄灭酒精灯.
注: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⒍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⒎验满方法:
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氧气已满;
⑵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考点2 分解反应
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考点3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考点4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考点5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1.氧气的制备原理:氧气的制备主要依靠一些化学反应,常见的方法包括分解过氧化氢(H2O2)、加热氯酸钾(KClO3)等。

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水(H2O)和氧气(O2),这是一种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可以使用锰(IV)氧化物或过氧化锰钾作为催化剂。

3.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KClO3)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氧气和氯化钾。

这种方法可以使用加热管或加热瓶进行加热,通过收集氧气来制取氧气。

4.氟酸制取氧气:氟酸(HF)可以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

当过量的过氧化氢和氟酸反应时,会生成氧气和水,可以通过收集氧气来制取氧气。

5.硝酸钾与焦炭制取氧气:硝酸钾(KNO3)可以在高温条件下与焦炭反应,生成氧气和氮气。

这种方法需要通过加热瓶或加热管进行加热,收集气体来制取氧气。

6.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操作环境要保持通风良好,确保没有可燃物质存在;-实验过程中要戴好安全眼镜和化学防护手套,避免有毒气体或化学物质的接触;-对于有毒的化学试剂,应在化学废液处置系统中进行处置;-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避免温度过高或反应时间过长导致安全问题。

7.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它对大多数可燃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于燃烧、氧气焊接、氧气割炬等工业应用。

在医疗方面,氧气也被广泛应用于氧疗和抢救等场合。

8.实验的扩展: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我们可以了解氧气的制备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也拓宽了我们对氧气的应用领域的认识。

实验的过程带给我们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安全意识。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是氧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化学式O2,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不是很活泼,与许多物质都不易作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或加热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使用过氧化氢或者氯酸钾时常常需要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方法:排水法: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来,说明已满。

向上排空气法: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已满,否则未满,继续收集。

(4)操作步骤:(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之平铺在试管底部;③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加热;⑤收: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⑥离:把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

2.氧气的工业制法:工业上多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具体做法是: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

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利用这种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较高的富氧空气。

利用这种膜进行多级分离,可以得到含氧90%以上的富氧空气。

3.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气体是氧气。

常见考法本知识点考查的重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此要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熟悉不同的方法采用的仪器装置,并能对仪器进行改进!误区提醒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②铁夹要在距离试管口1/3处;③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导出;④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⑤如果实验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随氧气进入导气管;⑥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连续且均匀从导管口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

制取氧气知识点

制取氧气知识点

临猗二中卢庆明制取氧气知识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

药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 氧气液态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将分液漏斗换为注射器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优点左图:高锰酸钾试管口有棉花右图:氯酸钾试管口没棉花节约药品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可控制反应的速率可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收集装置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依据不易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3、催化剂(1)概念: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作用:催化作用。

(3)“改变”,①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缓。

②改变的是化学反应速率,不是生成物的质量。

(4)“不变”的是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考虑物理性质。

(5)同一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催化剂。

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硫酸铜、氧化铜等。

(6)设计实验验证某物质是否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时,三个特征必须同时满足。

4、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采用低温蒸发的方法。

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特点一变多多变一通式X—A+B+.....A+B+......—X举例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铁+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关系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二者是并列关系6、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关系二者的分类标准不同,没有必然联系。

氧化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也可能不是。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

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

下面是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九年级化学氧气制取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氧气制取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氧气制取知识点在九年级化学课程中,氧气制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以及应用领域,并附上相关示意图以帮助理解。

一、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它的化学式为O2,表示每个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

氧气对大部分物质都具有较强的活性,是许多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在常温常压下,氧气可被用作火焰的供氧剂。

二、化学制取氧气的方法1. 加热金属氧化物:将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锰、高岭土或氧化亚铜)加热至一定温度,氧气便会从中释放出来。

2. 分解过氧化氢: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水和氧气。

常用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二氧化铁等。

3. 电解水:将水进行电解,通过电解可以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在电解过程中,氧气被生成在阳极上。

三、氧气的应用领域1. 呼吸和燃烧:氧气是呼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类和动物需要氧气来维持生命活动。

同时,氧气也是燃烧过程中的必需品,燃料在氧气的存在下能够进行更充分的燃烧。

2. 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氧气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以及一些工业生产中,例如焊接、熔炼金属、氧化反应等。

它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促进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3. 医疗用途:氧气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缺氧症状等。

氧气是一种治疗性药物,通过供给额外的氧气来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四、制取氧气实验示意图(此处插入相应的制取氧气实验示意图)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对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以及应用领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学习化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加深对氧气制取过程的理解。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注:本文所述的制取氧气方法仅为简要介绍,实际操作时应遵循实验室安全规定,谨慎操作,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氧气的制法(重难点)
(1)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2KMn04=加热= 2K 2MnO 4+MnO 2+O 2 ↑ (a )
2KClO 3 = MnO 2 /加热=2KCl+3 O 2 ↑ (b )
2H 202 =MnO 2=2H 20+2O 2 ↑ (c ) ②发生装置的选择
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

若选用原理(a)或(b)的反应,则选用典型的固体与固体反应且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若选用原理(c)的反应,则选用典型的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③收集方法及检验、验满、存放
a.气体的收集方法是跟气体的性质密切相关的。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据是:该气体的 水溶性、密度以及该气体是否具有毒性,能否与空气或水反应等。

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法收集的 气体较为纯净,但含有水蒸气。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的气 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同时,应 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的气 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此法收集的 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 气略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因而还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 的氧气比较纯净,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

b.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c.验满和存放: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 集满。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表明气 体已收集满。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用玻璃片盖住并正放在桌面上。

④实验步骤
若选用原理(a)或(b)的反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其实验步骤可以概括为“查”、装”、定”、 “点”、“收”、“离”、“熄”个字,可用谐音记忆:“茶”、“庄”、“定”、“点”、“收”、“利”、“息”。

若选用原理(c)的反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其实验步骤为:
如 连接仪器;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加入药品;
收集、检验、验满、存放。

制取任何气体之前,都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原理是利用气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 在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

操作方法是:先连接好仪器,然后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容器的外壁, 果 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松开两手,冷却后,导管中形成一 段水柱。

不能先装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 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b .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c .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以增大受热面积。

d .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 1/3 处。

e .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要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 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放药品部位加热。

f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置于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 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g .用排水法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 中混有空气。

当集气瓶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气体已集满。

h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倒流到试管中导致 试管炸裂)。

i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
a .用长颈漏斗时,其末端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 .导气管只需略微伸出橡胶塞。

c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固体药品放在试管、烧瓶、锥形瓶、广口瓶等容器 中,液体从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加入。

d .在加热过氧化氢(双氧水)的实验中,由于 5%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时有大量的水蒸气和 少量的氧气共同逸出,带火星的木条比较难复燃,可将制得的气体先干燥,再检验。

(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要求反应快、操作简便、便于收集等,但成本高,无法大量生产。

工业制取氧气,要求原料廉价易得、成本低廉、能够大量生产、对环境无污染等。

①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②原料:空气
③原理:根据氧气、氮气的沸点不同,将空气降温加压,使其液化,然后蒸发,得到氮气和液态氧。

在该变化前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贮存:加压到1.5×104kPa,并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除分离液态空气外,工业上还可以用膜分离技术得到含氧90%以上的富氧空气,广泛应用于医疗、发酵工业、化学工业、富氧燃烧等。

(3)自然界中氧气的主要来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着自然界中氧气的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