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氧气的制法 (重难点 )(1)实验室制法①原理: 2KMn04= 加热 = 2K2MnO4+MnO2+O2↑ (a)2KClO3 = MnO2 /加热=2KCl+3 O2↑ (b)2H202 =MnO2=2H20+2O2↑ (c)②发生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的依照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

若采纳原理 (a)或 (b)的反应 ,则采纳典型的固体与固体反应且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若采纳原理 (c)的反应 ,则采纳典型的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③收集方法及检验、验满、存放a.气体的收集方法是跟气体的性质亲近相关的。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照是:该气体的水溶性、密度以及该气体可否拥有毒性,可否与空气或水反应等。

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但含有水蒸气。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的气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凑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牢固气流。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的气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凑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能够用排水法收集;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所以还可以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

b.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 ,证明该气体是氧气c.验满和存放: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示气体已收集满。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表示气体已收集满。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用玻璃片遮住并正放在桌面上。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训练题(有答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训练题(有答案)

⼀. 教学内容制取氧⽓⼆、考点清单1、了解氧⽓的⼯业制法2、知道实验室中制取氧⽓的主要⽅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法;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

三、全⾯突破知识点1:氧⽓的⼯业制法:⼀)⾃然界氧⽓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绿⾊植物的光合作⽤⼆氧化碳 + ⽔葡萄糖 + 氧⽓⼆)⼯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法)(1)具体过程(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典型例题】例1:⼯业上利⽤分离液态空⽓法制氧⽓的依据是A、氧⽓与氮⽓的化学性质不同B、氧⽓和氮⽓在⽔中的溶解性不同C、氧⽓与氮⽓的密度不同D、氧⽓与氮⽓的沸点不同解析:空⽓是⼀种⽆⾊、⽆味的⽓体,它是由多种成分混合⽽成的,其中氧⽓和氮⽓的含量较⾼。

⼯业上需⽤⼤量氧⽓时,就利⽤分离液态空⽓的⽅法得到氧⽓。

氮⽓和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不相同,在⼯业制氧⽓时,主要利⽤两者的沸点不同,采⽤加压、降温的⽅法使空⽓液化,然后再蒸发氮⽓得到⼤量氧⽓。

答案:D例2:将⼀根燃着的⽊条置于盛有液态空⽓的敞⼝容器上⽅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熄灭B、燃烧得更旺C、⽆明显变化D、先燃烧更旺后熄灭解析:液氮的沸点低于液氧的沸点,液态空⽓敞⼝放置时液态氮⽓会先转化为⽓体逸散出来,⽽氮⽓具有不燃烧,也不⽀持燃烧的性质,此时容器上⽅燃着的⽊条会熄灭。

答案:A知识点2:氧⽓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的反应原理:1、药品:实验室⾥常使⽤(1)过氧化氢溶液、(2)氯酸钾、(3)⾼锰酸钾等含氧物质制取氧⽓。

药品过氧化氢⼆氧化锰氯酸钾⾼锰酸钾化学式 H2O2 MnO2 KClO3 KMnO4⾊、态⽆⾊、液⿊、粉末⽩、固紫⿊、固溶⽔性溶(⽆⾊溶液)不溶溶(⽆⾊溶液)溶(紫⾊溶液)过氧化氢分解只产⽣氧⽓、⽔俗称双氧⽔,⽆⾊液体。

家庭和医院⽤的消毒⽔就是其3%的溶液,它也是⼀种常⽤的消毒剂,药房均有售,每100mL⼤约1.80元。

⼩军同学上体育课时不⼩⼼磕破了腿,医⽣给他清洗伤⼝时,他发现伤⼝处出现了⽓泡。

初中化学上册《制取氧气》初三练习题 含答案

初中化学上册《制取氧气》初三练习题 含答案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减少B.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增加C.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2.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用排水法收集时氧气,集气瓶装满水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3.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案是()A.氯酸钾受热分解B.过氧化氢溶液分解C.分离液态空气法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B.水氢气+氧气C.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水碳酸5.小华采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做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不变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6.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所有的方法是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

A. ①或②B. ①或③C. ②或③D. ①②③均可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主要操作:a.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b.熄灭酒精灯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连接仪器e.装药f.用排水法收集气体g.撤出导气管。

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cdaebfg B.dceafgb C.adcefgb D.dceafbg8.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④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A.全部B.除④外C.除⑥⑦外D.①②③⑤9.已知氨气是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制取氧气 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制取氧气 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课题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蒸馏)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1、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①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 2H 2O MnO 22H 2O+ O 2 ↑注:MnO 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的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不变)、一改变(反应速率改变)③、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注意事项: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②导管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③气密性检查:a 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b 导管伸如水中,用手捂住锥形瓶,观察水中的导气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A 、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方程式:2KClO 3 2KCl + 3O 2 ↑注意:MnO 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方程式:2KMnO 4K 2MnO 4 + MnO 2 + O 2↑B 、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 (在最后面)C 、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D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MnO 2△ 空 气 —196℃),先蒸发出来—183℃)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E、检验、验满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制取氧气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制取氧气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二氧化锰Mn O 2二氧化锰加热Mn O 2 △加热△ 制取氧气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药品装置图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溶液是无色液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过氧化氢 水 + 氧气氯酸钾(氯酸钾是白色的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试管口要塞棉花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实验装置设计①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分为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和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

②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生成气体的密度分为向上排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依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可选择使用排水集气法。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者难溶于水 且不与水反应(3)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4)验满方法:①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处有较大气泡冒出,证明已满。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二.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装置选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固固加热型的。

(3)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c.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的底部加热;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f.收集氧气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里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g.熄灭酒精灯。

(4) 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三. 氧气的工业制法1.分离液态空气法①原理:利用液态空气中液氮(沸点-196ºC)和液氧(沸点-183ºC)的沸点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练习(含答案)1 / 5《2.3 制取氧气》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1. NO 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红棕色的NO 2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NO 时可选用的集气方法是( )A. 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B. 向上排空气法C. 排水集气法D. 向下排空气法2. 短时间内储存一瓶氧气,正确的方法是A. 瓶口朝下,不盖玻璃片B. 瓶口朝上,盖玻璃片C. 瓶口朝上,不盖玻璃片D. 瓶口朝下,盖玻璃片3. 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 和b ,只向b 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A.B.C.D.4. 某同学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过程中,发生了试管破裂现象,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下列各项中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受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⑤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⑥二氧化锰中混有可燃物.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②③⑤⑥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⑤5. 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 )A.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气味的气体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放出大量的热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6.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氧气能支持燃烧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C.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7.现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

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A. 木炭B. 硫磺C. 铁丝D. 红磷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不能用来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的是()A. 用①⑤制取并收集氧气B. 用②⑤制取并收集氧气C. 用②④制取并收集氧气D. 用①③制取并收集氧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9.某同学设计了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如图.(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2)指出该制取装置(左边)中的两处明显错误:①______,②______;从酒精灯尚未点燃角度看,该收集装置中还隐藏着两处错误:①______,②______.(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有:A.向试管内装入高锰酸钾 B.加热试管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E.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F.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4)反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5)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6)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______.(7)实验完毕后,应先______,再______;以防止______.(8)如图不宜用于收集氧气的装置有______.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练习(含答案)10.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B的名称:______.(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必需要增加的一种仪器是______;若用装置H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3)若要组装一套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_(填字母,写一种组合即可).(4)某同学用上述(2)中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试管发生了炸裂,请你帮他分析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一条即可)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1.通过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练习题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练习题

h i e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3节 制取氧气预习新知1.证明一种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满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易 溶于水,氧气密度比空气 大 。

3.化合反应是 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的反应,其特征是 多变一 。

课程导学【例1】实验室欲制取氧气,分析如下实验装置图请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2)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_____________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4)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有两种: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选择收集装置___________(填序号),检验氧气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选择的收集装置____________(填序号)。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确的放置如图______________(填序号)。

解析:(1)用于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固定试管的仪器是铁架台。

(2)制取气体前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否则会由于漏气收集不到气体;放棉花团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3)反应物是高锰酸钾,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氧气后需要写气体上升符号,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

(4)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有两种: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

氧气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氧气不溶于水,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答案:(1)酒精灯、铁架台(2)气密性检查;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4)E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复燃 A总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初三化学上册制取氧气练习题

初三化学上册制取氧气练习题

初三化学上册制取氧气练习题氧气(O2)是一种非常常见且重要的气体,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练习题来检验我们对于制取氧气的知识掌握程度。

练习题一:填空题1. 制取氧气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______装置进行。

2. 制取氧气时,通常使用______作为原料。

3. 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 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氧气在______中收集。

练习题二:选择题1.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制取氧气?a. 酸碱中和法b. 分解法c. 过滤法d. 电解法2. 制取氧气的装置中,常用的试剂是:a. 硫酸铜溶液b. 纯净水c. 碳酸钠溶液d. 水银3. 制取氧气时,通常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是:a. 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过高b. 氧气的易燃性c. 高温d. 冷凝练习题三:应用题某实验室在实验中制取氧气,已知需要制取的氧气体积为400 mL,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压强为0.8 atm。

试问,制取氧气所需的氧气化学计量用量约为多少?解答提示:化学方程式为2H2O2 → 2H2O + O2,根据化学方程的配比关系可以得到氧气的化学计量用量。

练习题四:分析题简述电解法制取氧气的原理及实验步骤。

解答提示:电解法制取氧气是利用电解水的过程中产生氧气和氢气的现象。

在电解实验中,通过适当的装置和电源,引导电流通过水溶液,产生氧气和氢气,最终收集氧气。

练习题五:研究题请总结并比较不同制取氧气的方法,如电解法、分解法、酸碱中和法等。

分析其原理、优缺点,并给出适用场景。

解答提示:电解法制取氧气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水溶液,分解水分子产生氧气和氢气;分解法是通过高温加热含有氧的化合物,使其分解产生氧气;酸碱中和法是利用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同时释放出氧气。

优点:电解法制取氧气效率高、纯度高;分解法制取氧气简单易行;酸碱中和法较为经济。

缺点:电解法使用电能消耗较多;分解法需要高温条件和特殊设备;酸碱中和法会产生大量废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氧气的制法(重难点)(1)实验室制法①原理:2KMn04=加热= 2K2MnO4+MnO2+O2 ↑(a)2KClO3 = MnO2 /加热=2KCl+3 O2 ↑(b)2H202 =MnO2=2H20+2O2 ↑(c)②发生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

若选用原理(a)或(b)的反应,则选用典型的固体与固体反应且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若选用原理(c)的反应,则选用典型的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③收集方法及检验、验满、存放a.气体的收集方法是跟气体的性质密切相关的。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据是:该气体的水溶性、密度以及该气体是否具有毒性,能否与空气或水反应等。

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但含有水蒸气。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因而还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

b.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c.验满和存放: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用玻璃片盖住并正放在桌面上。

④实验步骤若选用原理(a)或(b)的反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其实验步骤可以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个字,可用谐音记忆:“茶”、“庄”、“定”、“点”、“收”、“利”、“息”。

若选用原理(c)的反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其实验步骤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收集、检验、验满、存放。

制取任何气体之前,都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原理是利用气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在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

操作方法是:先连接好仪器,然后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容器的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松开两手,冷却后,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

不能先装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a.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b.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c.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以增大受热面积。

d.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

e.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要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放药品部位加热。

f.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置于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g.用排水法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当集气瓶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气体已集满。

h.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到试管中导致试管炸裂)。

i.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a.用长颈漏斗时,其末端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导气管只需略微伸出橡胶塞。

c.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固体药品放在试管、烧瓶、锥形瓶、广口瓶等容器中,液体从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加入。

d.在加热过氧化氢(双氧水)的实验中,由于5%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时有大量的水蒸气和少量的氧气共同逸出,带火星的木条比较难复燃,可将制得的气体先干燥,再检验。

(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实验室制取氧气,要求反应快、操作简便、便于收集等,但成本高,无法大量生产。

工业制取氧气,要求原料廉价易得、成本低廉、能够大量生产、对环境无污染等。

①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②原料:空气③原理:根据氧气、氮气的沸点不同,将空气降温加压,使其液化,然后蒸发,得到氮气和液态氧。

在该变化前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贮存:加压到1.5×104 kPa,并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除分离液态空气外,工业上还可以用膜分离技术得到含氧90%以上的富氧空气,广泛应用于医疗、发酵工业、化学工业、富氧燃烧等。

(3)自然界中氧气的主要来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着自然界中氧气的平衡。

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练习卷制取氧气中考预测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装药品,②检查气密性,③固定装置,④加热,⑤收集气体,⑥将导管拿出水面,⑦熄灭酒精灯。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③①②④⑤⑥⑦C.②①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⑦⑥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在较低温度下产生氧气B.催化剂能加快物质的反应速率C.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D.加入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产生更多的氧气3.下列化学变化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点燃蜡烛B.加热高锰酸钾C.加热氧化汞D.分解过氧化氢溶液4.质量相等的a、b两份氯酸钾,其中a份为纯净氯酸钾,在b份中混有二氧化锰,分别同时加热,下列放出氧气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5.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

现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①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②氧化汞加热汞+氧气③水通电氢气+氧气④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根据文字表达式确定,其中最适合于在潜水艇里再生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_________,与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

6.实验室用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文字表达式是。

(2)现有上图所示的仪器,要制备并收集氧气,还要补充的一种仪器。

补齐仪器后,该同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了一瓶O2,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这是利用氧气的性质。

当他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检验时,发现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点)(3)若要收集纯净的氧气,还可以用排水法,理由是。

(4)实验开始前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如果说明气密性好。

(5)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也可制得氧气。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制取装置,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装置中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6)用双氧水制氧气与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相比具有和的优点。

(7)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应该选用制氧气的装置(填“高锰酸钾”或“双氧水”)。

②收集氨气最好选用法。

中考热身1.用推拉注射器的方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好,可观察到()A.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B.瓶中液面上升C.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D.注射器内有液体.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碳酸钙加热氧化钙+ 二氧化碳B.木炭+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C.甲烷+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水D.氯酸钾加热氯化钾+ 氧气3. 写出下列生成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的化学反应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4.实验室常见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氧气.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图中的装置A来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填a、b或c)_______________(3)利用装置B制氧气,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结束实验时要先将导管撤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