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与节能技术规范管理
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建筑节能技术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能源资源的不断紧缺,建筑节能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品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本文将从建筑外墙隔热、建筑窗户玻璃节能、建筑供暖通风规范以及建筑节能管理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建筑外墙隔热建筑外墙隔热是提高建筑节能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隔热材料的选择、外墙保温结构设计以及保温层厚度的确定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外墙保温材料和施工工艺也需符合相应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标准要求保温层的导热系数不超过一定范围,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抗渗性和抗风压性能。
二、建筑窗户玻璃节能建筑窗户是建筑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热量交换的关键部位。
在建筑窗户玻璃的选择上,应遵循一定的节能标准,如选择高隔热性能的中空玻璃、夹层玻璃等。
此外,建筑窗户的密封性能和开启方式也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以确保窗户在严寒季节和酷暑季节对外界温度的隔离效果。
三、建筑供暖通风规范建筑供暖通风系统是保证室内温度适宜和空气新鲜的重要设备。
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相应的节能技术标准。
例如,供暖设备的选型应符合高效、低耗、长寿命的原则,采用能源利用率较高的燃气锅炉、热泵等系统。
通风系统的设计和使用也需要符合相应的规范,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此外,建筑供暖通风设备的运行调节以及维护保养也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四、建筑节能管理除了具体的技术标准,建筑节能还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来推动实施。
建筑节能管理涉及到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使用等多个环节,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
在管理方面,可以制定建筑节能设计评估标准,促使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节能问题;同时,建立建筑节能验收和认证机制,对符合标准要求的建筑予以认可和奖励。
此外,建立建筑节能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建筑的能耗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的推进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节能意识的重视。
建筑节能规范有哪些

建筑节能规范有哪些篇一:建筑节能方面技术规范建筑节能1.0.4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太阳能空调系统,必须经过建筑结构安全复核,满足建筑结构及其他相应的安全性要求,并通过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
3.0.6 太阳能集热系统应根据不同地区和使用条件采取防过热、防冻、防结垢、防雷、防雹、抗风、抗震和保证电气安全等技术措施。
5.3.3 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建筑部位,应设置防止太阳能集热器损坏后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设施。
5.4.2 结构设计应为太阳能空调系统安装埋设预埋件或其他连接件。
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承载力设计值应大于连接件本身的承载力设计值。
5.6.2 太阳能空调系统中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应设置剩余电流保护、接地和断电等安全措施。
6.1.1 太阳能空调系统的施工安装不得破坏建筑物的结构、屋面防水层和附属设施,不得削弱建筑物在寿命期内承受荷载的能力。
3.0.6 建筑物上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不得降低相邻建筑物的日照标准。
3.0.7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光伏发电系统,必须进行建筑物结构和电气的安全复核,并应满足建筑结构及电气的安全性要求。
14.1.6 设置带油电气设备的建(构)筑物与贴邻或靠近该建(构)筑物的其他建(构)筑物之间必须设置防火墙。
14.2.4 35kW以上屋内配电装置必须安装在有不燃烧实体墙的间隔内,不燃烧实体墙的高度严禁低于配电装置中带油设备的高度。
总油量超过100kg的屋内油浸变压器必须设置单独的变压器室,并设置灭火设施。
4.0.4 各朝向的单一朝向窗墙面积比,南、北向不应大于0.4;东、西向不应大于0.30。
当设计建筑的外窗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 (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4.0.5 建筑的卧室、书房、起居室等主要房间的房间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
当房间窗地面积比小于1/5时,外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
4.0.6 居住建筑的天窗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4%,传热系数不应大于4.0W/(m2?K),遮阳系数不应大于0.4。
节能标准体系

节能标准体系节能标准体系是指针对能源利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套标准体系,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
节能标准体系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包括建筑、交通、工业、农业等各个方面。
在当前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的形势下,建立健全的节能标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立和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对于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节能标准,可以引导和规范各个行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使各行业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节能标准也可以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建立和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对于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具有积极作用。
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建立健全的节能标准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建筑领域,通过制定建筑节能标准,可以促使建筑行业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建筑能耗,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在工业领域,通过制定工业节能标准,可以引导企业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生产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建立和完善节能标准体系还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建立健全的节能标准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同时,节能标准体系的建立也可以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建立和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对于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节能标准体系的重要性,加强对节能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制定,不断完善相关标准,推动各行业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143号令)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3号《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已于2005年10月28日经第76次部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二○○五年十一月十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本规定所称民用建筑节能,是指民用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通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节能规划,制定国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城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节能规划,制定本地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编制城乡规划应当充分考虑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约,对城镇布局、功能区设置、建筑特征,基础设施配置的影响进行研究论证。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筑节能发展状况和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组织制定建筑节能相关标准,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有关规定,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地方标准或者实施细则。
第七条鼓励民用建筑节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应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用能设备和附属设施及相应的施工工艺、应用技术和管理技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节能技术标准子体系

节能技术标准子体系
节能技术标准子体系是指为了推动节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制定的一系列标准的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了涵盖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标准,以指导和规范节能技术的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
节能技术标准子体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涉及能源管理方面的要求,以帮助组织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常见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包括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等。
2. 能源效率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涉及产品、设备或系统的能源消耗和效率等方面的要求。
常见的能源效率标准包括能效评价标准、能源标识标准等。
3. 节能技术评价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涉及对节能技术的评估和验证要求,以评价节能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常见的节能技术评价标准包括能源产品节能性能评价标准、节能技术评价指南等。
4. 能源管理和节能技术应用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涉及能源管理和节能技术在特定领域或行业中的应用要求。
常见的能源管理和节能技术应用标准包括建筑能源管理和节能技术应用标准、交通运输能源管理和节能技术应用标准等。
通过建立完善的节能技术标准子体系,可以促进节能技术的发
展与推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标准化的要求和指引也可以提高能源管理和节能技术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北京建筑节能标准(3篇)

第1篇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增加,能源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标准。
本文将对北京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二、北京市建筑节能标准的主要内容1. 保温隔热标准北京市建筑节能标准对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1)外墙:采用高效节能材料,如岩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外墙传热系数应≤0.45W/(m·K)。
(2)屋面:采用高效节能材料,如保温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屋面传热系数应≤0.50W/(m·K)。
(3)地面:采用高效节能材料,如保温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地面传热系数应≤0.30W/(m·K)。
2. 窗户标准北京市建筑节能标准对窗户的节能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1)窗户类型:采用双层玻璃窗户,外层玻璃应采用Low-E玻璃,内层玻璃应采用普通玻璃或浮法玻璃。
(2)窗户面积:窗户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应≤0.70。
(3)窗户传热系数:窗户传热系数应≤2.5W/(m·K)。
3. 暖通空调系统标准北京市建筑节能标准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1)空调系统:采用高效节能空调设备,如变频空调、热泵空调等,空调设备能效比应≥2.8。
(2)供暖系统:采用高效节能供暖设备,如地暖、散热器等,供暖设备能效比应≥0.9。
(3)通风系统:采用高效节能通风设备,如新风换气机、风机盘管等,通风系统能效比应≥0.5。
4. 照明标准北京市建筑节能标准对建筑照明的节能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1)照明设备:采用高效节能照明设备,如LED灯、节能荧光灯等,照明设备能效比应≥0.7。
(2)照明控制: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照明设备的自动调节和节能运行。
5. 水系统标准北京市建筑节能标准对建筑水系统的节能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
最新节能规范标准

最新节能规范标准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节能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最新节能规范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对最新节能规范标准的概述:一、节能规范标准的基本原则1. 效率优先:优先采用高效率的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浪费。
2. 系统优化:从系统层面进行能源管理,实现整体能效的最优化。
3. 环境友好:在节能的同时,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经济可行:确保节能措施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避免过度投资。
二、建筑节能规范1. 隔热保温:提高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减少冷热能量的流失。
2. 照明节能:采用节能灯具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降低照明能耗。
3. 空调系统: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优化空调运行模式。
4. 可再生能源: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工业节能规范1. 工艺优化: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2. 设备升级:更新换代高耗能设备,采用节能型设备。
3. 能源管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实时监控能源使用情况。
4. 余热利用:回收利用工业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减少能源浪费。
四、交通节能规范1. 车辆节能:推广低能耗、高效率的交通工具。
2. 智能交通: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交通流,减少能源消耗。
3. 绿色出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五、公共机构节能规范1. 办公设备:使用节能型办公设备,减少待机能耗。
2. 能源审计:定期进行能源审计,发现并改进能源使用中的不足。
3. 宣传教育:加强对节能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节能意识。
六、节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1. 研发投入:加大对节能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技术进步。
2. 技术集成:整合不同领域的节能技术,形成综合解决方案。
3. 示范推广:建立节能技术示范区,推广成功的节能技术和经验。
七、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1. 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个人采取节能措施。
建筑节能工程控制方法与措施(标准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说明:安全技术防范就是利用安全防范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种安全服务的产业。
既然是一种产业,就要有产品的研制与开辟,就要有系统的设计、工程的施工、服务和管理。
可以下载修改后或者直接打印使用。
一、建造节能技术与管理:1、承担建造节能工程的施工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现场应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体系和检验制度,具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
施工单位进入现场后要求提供施工资质、施工方案、管理及施工人员上岗证、材料合格证及大型耐候性等形式检验报告。
2、设计变更不得降低建造节能效果。
当设计变更涉及建造节能效果时,应经原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查,在实施前应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获得监理或者建设单位的确认。
3、建造节能工程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鉴定及备案。
施工前应对新的或者首次采用的施工工艺进行评价,并应制定专门的施工技术方案。
4、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建造节能工程施工内容。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建造节能工程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审查批准。
施工单位应对从事建造节能工程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实际操作培训。
5、掌握和熟悉节能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组织监理人员熟悉设计文件,熟悉节能及相关的规范和相关的专业标准。
6、施工工艺过程质量控制:按照国家规范及实际图纸的要求,采用巡视、旁站、检测、试验等等手段检查施工过程,对外墙保温工程实施旁站监理,确保施工质量。
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工艺过程的各个质量控制点,施工各工序进行跟班巡视和检查,对施工重点部位、关键部位进行旁站监督施工,现场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要求施工人员整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工程质量监督及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及处罚措施。 至2005年,节能设计标准体系完善,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制定完成。 下达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制计划
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2005至今):巩固和调整阶段
建筑节能标准规范健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全国范围居住建筑、公 共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检测、节能改造等按照标准执行。
2010年,《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65%节能,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0,修订,提高节能要求。
发展趋势
全国范围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建筑 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民用 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等
建筑能耗
建筑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建筑能耗持续增长是 必然的趋势。
建筑能耗:指消耗在建筑中的采暖、空调、降温、电气、照明、炊事、 热水供应等所消耗的能源。
根据估算,2008年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3%左右,建筑 能耗总量为6.55 亿吨标煤。
建筑能耗中,农村占35%, 严寒、寒冷地区城市民用建 筑采暖能耗和全国城市公共 建筑能耗分别占23%、22%。
《十一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建筑节能是十大重点工程之一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太阳能、地热能在建筑中应用
技术推广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订——建筑节能单列一节 2007年,批准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制 2008年,《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配套法规,增强可操作性
工程层次
目标层次
建筑节能标准编制思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设部开始组织开展建筑节能工作 地区、建筑类型考虑原则
先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 然后中部(夏热冬冷地区), 再南方(夏热冬暖地区);
先居住建筑, 后公共建筑;
先新建, 后改造。
建筑节能标准编制思路(续)
标准类型
设计标准(比如: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建造标准(比如: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既有居住建筑、
夏热冬冷地区城市居住建筑 采暖能耗目前仅仅占2.3%, 必然会有较快增长。
提倡节俭型生活方式、控制能耗 增长率是建筑节能的主要任务
要点
背景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现状 中国建筑节能政策激励 建筑节能技术与应用 今后继续深入开展的工作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公共建筑
Commercial
居住建筑
Residential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996-2005年全国城市房屋建筑发展趋势
住宅 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
累 计 面 积 ( 亿 m2)
办公建筑
100.00
商业建筑 旅游建筑 教科文卫建筑
80.00 60.00 40.00 20.00
通信建筑
0.00
交通运输用房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份
2005年城市房屋建筑面积约165亿m2。
其中:民用建筑153亿m2(住宅108亿m2 -- 占65%;公共建筑 45亿m2 -- 占27% )。
近年来,每年城市建成住宅、公共建筑约8-10亿m2 (其中公共建筑3-4亿m2 )。
即将发布《十二五节能中 长期专项规划》,单位
GDP节能15%~20%
要点
背景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现状 中国建筑节能政策激励 中国建筑节能技术与应用 今后继续深入开展的工作
中国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现状
建筑节能标准体系构成
设计环节 建造环节 运行(使用)环节 检测与评价环节
发展阶段
制定建筑节能政策并组织实施 建设部成立建筑节能办公室、建设部节能工作协调组
———开始由中国政府组织制定政策并实施
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节能的目标、重点、任务、 实施措施和步骤
1995,修订《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 节能50%
《建筑节能技术政策》、 《市政公用事业节能技术政策》等
——至此,中国建筑节能工作完成了组织准备 政策准备 技术准备 标准准备
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1996—2005年):普遍推广和发展阶段
全面实施节能50%第二步目标阶段 1996,全国建筑节能工作会议:部署按排执行新标准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一部节能法 2000年,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规定建筑节能的审批、设计、
第一阶段(1980—1996年):起步阶段
技术研究与技术标准制定 中国民用建筑能耗调查和建筑节能技术及标准研究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 北方地区制定标准实施细则—— 节能30%
建筑节能工程试点和扩大示范 墙体材料革新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设部和国家建材局、农业部、国 家土地局) 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与推广节能建筑的意见 1992年,全国8个省市开展建筑节能试点工程 《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93) 第一部商业建筑节能规范
建筑节能标准体系
与节能技术
2012年10月
要点
背景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现状 中国建筑节能政策激励 建筑节能技术与应用 今后继续深入开展的工作
背景ector
民用建筑
工业建筑
Civil Building
Industrial building
检测与评价环 节节能标准
建筑电气节能产 品标准
节能目标及性能要求
建筑节能标准体系构成
运行(使用) 环节节能标准
建造环节节能 标准
可再生能源产品 标准
暖通空调产品标 准
建筑外围护结构 节能产品标准
设计环节节能 标准
建筑门窗产品标 准
产品层次
资料来源:“十一五”国家科技 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建筑节 能技术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