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外形剖析
鱼类学课件2鱼类的外形

红色素细胞 (erythrophore)
虹彩细胞(iridocyte)
白色素细胞 leucophore
蓝色细胞 cyanophore
黑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中含黑色的颗粒,颗粒收缩,身体上的黑色变 淡。
这种黑色素颗粒是不溶性蛋白颗粒 under the control of adrenergic nerve fibers(负责
鱼类的游泳
When Thrust > Drag, we have swimming!
鱼类的皮肤(skin)
表皮(epidermis): 真皮(dermis)
Interpretative drawings of the various steps of skin development in the zebrafish
软条(ray):末端分支的鳍条和末端不分支的鳍条 硬棘(spines )
鳍
奇鳍:背鳍(D)、臀鳍(A)、尾鳍(C) 偶鳍(附肢):胸鳍(P)、腹鳍(V)
脂鳍、小鳍
脂鳍:没有鳍条支撑。 小鳍:只有1根鳍条支撑。
鳍式
鱼类的背鳍和臀鳍,是分类学的主要依据之一。 记载鱼类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的方式,称鳍式。 如,鲈鱼的鳍式:D. XII,I-13 D表示背鳍,两个背鳍,第一背鳍由棘组成,第二背鳍由1根棘 和13根鳍条组成.
鱼类学课件2鱼类的外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Morphometric chara具有强烈 折光作用的白色晶体 〔鸟粪素嘌呤, purine)
02鱼类的外部形态.ppt

瞬膜:有些鲨鱼的眼所具有的可以自行移动 要的嗅觉器官,由一些多褶的嗅觉上皮组 成嗅囊,嗅囊以外鼻孔与外界相通,不兼作呼吸 道作用。 ❖ 鼻孔的形状、位置和数目因鱼的种类而异。
❖ 圆口纲:鼻孔只有一个, 开口于头部背面的正中 央或头部前端。
通过以上3个体轴,可以看出鱼体有3个切面: ※纵切面 ※水平切面 ※横切面
二、鱼类有哪些体型?
❖ 四种基本类型: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 棒形(鳗形)。 其他特殊体型:带形、箱形、球形、 海马形、翻车鲀形、箭形。
1 纺锤形(fusiform)
最常见的一种体型,体呈纺锤状,中段肥大, 头尾稍尖细。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 型。例如鲻、梭、金枪鱼、马鲛鱼 等。这样的体型 可将水的阻力减至最低限度,以耗费最小的能量获 得较大的游泳速度,有利于觅取食物和躲避敌害。
❖ 软骨鱼类:位于头部腹 面口的前方。
❖ 硬骨鱼类:绝大多数每 侧均有两个鼻孔:前鼻 孔为进水孔,后鼻孔为 出水孔。由鼻瓣隔开。
●口鼻沟:有些鲨鱼连接鼻和口隅之间的沟状结构, 水由鼻孔经口鼻沟到口,可以看作是鼻孔通口腔的最 原始型的通道。
少数硬骨鱼类每侧只有一个鼻孔。除肺鱼等一些种类, 一般鼻孔不与口腔相通。
☆峡部是否与鳃盖膜相连接,在鱼类分类学
上是重要的形态特征。
三、鱼体躯干部和尾部
❖躯干部可以分出胸部和腹部: ▪ 胸部:喉部之后,胸鳍基部附近区域 ▪ 腹部:胸部之后,臀鳍起点之前部分 ★ 腹棱
❖尾部:肛门后缘止尾鳍基部起点之间的部分 ▪ 尾柄:臀鳍基部后缘至尾鳍基部间的区域
第二节 鱼类的体型
一、鱼类的体轴: 头尾轴(主轴)、背腹轴 (矢轴)、左右 轴(横轴)。
描写鱼的特点和外貌

描写鱼的特点和外貌
鱼是水生动物,在海洋和河流中都有大量分布。
它们有着众多种类,外貌形态也各不相同。
鱼身体呈鱼线形,头部尖锐,尾部细长,其表面有许多条纹分布,颜色也各不相同,有深蓝色、浅蓝色、绿色、黄色、棕色等等,根据环境的变化,它们的花纹也会发生变化,从而起到伪装的作用。
鱼体内有两条腮,腮上有许多孔,可以吸收水中的氧气,其口部位于头部两侧,有可以张开和合拢的颌,能够容纳大量的食物,口下方有腮,可以调节水流,使其行走更加顺畅。
鱼的眼睛位于头部上方,可以观察周围的环境;其上方有鳍,可以提供动力,使它们在水中游动;鱼的腹部有许多腹鳍,可以把水向后推动,使其在水中更加灵活。
总而言之,鱼外貌各不相同,有鱼线形的身体、尖锐的头部、细长的尾部、多种颜色的花纹以及许多孔、口、鳍和腹鳍等结构,它们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而变化,调节水流,在水中灵活游动。
动物学23-鱼类

1. 外形
纺锤形
棍棒形
平扁形
侧扁型
其他体型
口位、口形 鳍
口端位,延 长成管状 口端位
口下位,上颌 延长成针状
口上位
尾型
歪尾
原尾
正尾
特殊鳍型
2. 皮肤
• 鱼类皮肤的结构特点和圆口类基本相似,代表 水生脊椎动物的皮肤的特征.
• 包括表皮和真皮两部分,均为多层细胞组成. 前者为上皮组织,由外胚层而来;后者为结缔 组织,由中胚层而来。
灰质是鱼体和内脏反射初级中枢,白质是神经通道。
9.脊神经:每一个脊神经包括一个背根和一条腹根。背根含感觉神经纤维, 腹根主含运动神经纤维。
10。植物神经系统:是专门支配和调节内脏平滑肌、心脏肌、内分泌腺 和血管扩张等活动的神经,与内脏活动、新陈代谢密切相关。
10. 感觉器官
视觉、听觉、平衡觉;侧线等。
视觉
1.多数鱼类没有活动眼睑,部分 鲨鱼、弹涂鱼等有。
2.晶体不能曲缩,靠铃状体(韧带) 调整晶状体的位置产生视觉。
听觉、平衡觉
只有内耳。为一个囊状结构,称听囊,内充满淋巴液。
具有3个互相垂直的半规管和3个囊状结构:即椭球囊、球囊和听壶。每一个 囊状结构中有一块耳石和一个感觉斑。耳石悬于内淋巴液中。
大多数鱼类有鳔,只是 软骨鱼类和那些游泳能力极 强的种类没有鳔。
分两类:有管的属管鳔 类;无管的属闭鳔类。
7. 循环系统
与圆口类相似: 具有明显的心脏,一心房、一心室和一个静 脉窦。软骨鱼有动脉圆锥,硬骨鱼有动脉球。 肝门静脉和肾门静脉很发达,个别种类不形 成肾门静脉。 单循环。 血液红色,圆盘形,有核。七鳃鳗的红细胞有 血红蛋白。
12. 鱼类洄游
• 洄游:某些鱼类集群进行有规律的往返迁移,通过转换生 活环境来满足生殖、索饵或越冬的环境需求。(有规律: 特定时间、固定路线)
鱼的外部形态观察及内部结构解剖

鱼的外部形态观察及内部结构解剖鱼是一类水生脊椎动物,具有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外部形态。
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可以发现它们通常呈流线型,身体两侧有侧线,头部呈圆锥形,尾部狭窄,背部隆起,腹部平坦。
不同种类的鱼的外形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符合这些特点。
鱼的身体通常由头部、躯干和尾部组成。
头部由颌、眼、鼻、鳃盖、鱼鳃等器官组成。
颌部包括上下颌和牙齿,用于咀嚼食物和捕捉猎物。
鱼的眼大多呈圆形,适应水中的视觉环境。
鼻孔、嗅球和侧线系统在鱼的运动和觅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鳃盖是鱼的呼吸器官之一,用于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躯干是鱼的主要体部,包括背部、腹部、侧面和尾柄。
鱼的背部通常比腹部高,形成隆起,而腹部平坦。
鱼的侧面流线型,有利于在水中运动。
鱼的尾柄是尾鳍和肛门之间的狭窄部分,具有重要的运动和掌握功能。
鱼的尾部通常分为两类:硬鳍和软鳍。
硬鳍包括尾鳍、第一背鳍、胸鳍和腹鳍。
软鳍包括第二背鳍和臀鳍。
鱼的尾部肌肉很发达,可以迅速进行快速游泳,同时尾鳍还可以用来调整方向和保持平衡。
除了外部形态,鱼的内部结构也非常有趣。
一个成年鱼的内部结构通常包括骨骼、呼吸器官、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
鱼的骨骼是由软骨和骨骼组成,形成其框架。
鱼的鳃是呼吸器官之一,用于吸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鱼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和静脉,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部分。
鱼的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口、喉、胃、肠和肛门,用于消化和吸收食物。
生殖系统则负责繁殖后代。
不同种类的鱼的内部结构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有类似的结构。
通过观察和解剖,可以更好地了解鱼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角色。
鱼类是水生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推荐】鱼的体形及外表结构

一、鱼的体形及外表结构(一)鱼类的体形烹饪中常用的鱼,其体型大致归纳为四类:1、梭形:又称纺锤形,因其形似梭子,鱼体呈流线型。
如草鱼、鲤鱼、黄花鱼。
2、扁形:其形扁平如片状。
海洋中栖息于海底的鱼,多属于此类。
如比目鱼。
3、圆筒形:其形如细长圆筒状,体长较细,如黄鳝、鳗鱼。
4、侧扁形:其形侧扁。
如鲂鱼、鳓鱼、鳊鱼、鲥鱼、鲳鱼等(二)鱼类的外表结构1、鳞鱼鳞是保护鱼体,减少水中阻力的器官。
绝大多数鱼都有鳞,少数鱼已退化为无鳞。
鱼鳞在全体表呈覆瓦状排列。
鱼鳞可分为圆鳞和栉鳞,圆鳞呈正圆形,栉鳞呈针形且较小。
2、鳍鱼鳍俗称“划水”,是鱼类运动和保持平衡的器官,根据鳍的生长部位可分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
按照鳍的构造,鳍可分为软条和硬棘两种,绝大多数的鱼鳍是软条,硬鳍的鱼类较少见(如鳜鱼、刀鲚、黄颡鱼等)。
有的鱼的硬棘带有毒腺,人被刺后,其被刺部位肿痛难忍。
3、侧线侧线是鱼体侧面的两条直线,它是由许多特殊凸棱的鳞片连接在一起形成的。
侧线是鱼类用来测定水流、水温、水压的器官。
不同的鱼类其侧线的整个形状、及有无侧线也有不同。
4、鳃鱼鳃是鱼和的呼吸器官,主要部分有鳃丝,上面密布细微的血管呈鲜红色。
大多数鱼的鳃位于头后部的两侧,外有鳃病盖。
从鱼鳃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鱼的新鲜程度。
鱼的鼻孔无呼吸作用,主要是嗅觉功能。
5、眼鱼眼大多没有眼睑,不能闭合。
从鱼死后其眼睛的变化上可以判断其新鲜程度。
但不同品种的鱼,其鱼眼睛的大小、位置是有区别的。
6、口口是鱼的摄食器官。
不同的鱼类其口的部位、口形各异,有的上翘,有的居中,有的偏下等。
7、触须鱼类的触须是一种感觉器官,生长在口旁或口的周围,分为颌须和颚须,多数为一对,有的有多对。
触须上有发达的神经和味蕾,有触觉和味觉功能。
二、常用鱼类的品种(一)海洋鱼类指出:四大经济鱼类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1、大黄鱼(1)别称:大黄花、大王鱼、大鲜(2)产季:广东沿海为10月,福建为12月至来年3月,浙江为5月(3)产地: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以舟山群岛产量最多(4)特点:肉质细嫩,味鲜美,肉呈蒜瓣状,刺少肉多,肉易剥离(5)用途:适宜于清蒸、清炖、干炸、炸熘、红烧、锅塌等多种烹调方法;刀工成形一般整条使用,也可切块、条。
鱼类生物学特征

鱼类生物学特征鱼类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其生物学特征与其他动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鱼类的生物学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下面将对鱼类的生物学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一、外部形态特征1.身体结构:鱼类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在水中的游动。
通常分为头部、躯干和尾部三部分。
头部包括口、眼、鳃盖等器官,躯干是鱼的主要部分,尾部有助于推动鱼的游动。
2.鳞片:鱼类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鳞片可以保护鱼的皮肤不受外界伤害,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水的阻力。
3.鳍:鱼类身体两侧和背部有着不同类型的鳍,如背鳍、腹鳍、胸鳍和尾鳍等,这些鳍对于鱼类的平衡、游动和转向起着重要作用。
二、内部结构特征1.骨骼系统:鱼类的骨骼主要由硬骨和软骨组成,鱼类的骨骼可以提供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
2.肌肉系统:鱼类的肌肉发达,特别是躯干部分,这使得鱼类能够进行迅速的游动。
3.消化系统:鱼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和肠道等器官,它们的功能是摄取食物、消化和吸收养分。
4.呼吸系统:鱼类通过鳃呼吸,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可以将水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并排出二氧化碳。
5.循环系统:鱼类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部分,血液循环可以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6.泌尿系统:鱼类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和泌尿道等组成部分,它们的功能是排除体内的废物和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三、生理功能特征1.呼吸:鱼类通过鳃呼吸,能够在水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运动:鱼类的鳍和肌肉使其能够进行迅速的游动,以逃避捕食者或捕捉猎物。
3.感知:鱼类具有敏锐的视觉和听觉,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变化和探测潜在的危险。
4.繁殖:鱼类的繁殖方式多样,有的鱼类进行内受精,有的进行外受精,还有的进行孵化和育儿。
5.适应水生环境:鱼类的体表有黏液和鳞片保护,可以适应水中的环境,如水温、盐度等的变化。
总结起来,鱼类的生物学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
它们的身体结构适应了水中的生活,具有独特的鳞片和鳍等特征。
第一章 鱼类的外部形态

三、鱼类的头部器官
上位口:下颌长,中上层鱼类,食浮游生物。
端位口:下颌和上颌等长,中上层鱼类,善游 泳营捕食性生活。
下位口:上颌长,中下层鱼类,食底栖生物。
3、须 (1)作用:味觉,辅助鱼类发现和觅取食物 (2)命名:着生位置
4、眼 无真正眼睑,无泪腺,眼完全裸露,不能闭合
胸鳍:运动、转向 腹鳍:平衡
4、鳍式
鳍式:记录鱼类鳍的组成和各鳍的鳍条数目的 式子称为鳍式。
(1)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鳍棘的数目,阿拉伯数 字代表鳍条的数目。
(2)“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C”代表尾 鳍,
“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 (3)各鳍之间用“,”分开。
(4)鳍棘与鳍条连续时用“—”表示 举例如下:
硬骨鱼类的胸鳍除个别种类外,一般都比较小。 胸鳍一般与体轴成垂直位置。胸鳍的形状常和 鱼类的行动有关,行动迟缓的鱼类,胸鳍常呈 宽阔或舌片状,而行动迅速的鱼类则多呈狭长 或镰刀状。
腹鳍 维持身体平衡。位置越靠前,越高等
3、鳍的形态、功能和适应
背鳍: 平衡 原尾型:外形上下对称,内部骨骼对称
尾鳍: 歪尾型:外形、内部骨骼都不对称 正尾型:外形上下对称,内部骨骼不对称
二、鱼类的体型
二、鱼类的体型
x——头尾轴 y——背腹轴 z——左右轴
体型 举例
纺锤形
x>y>z
梭鱼
侧扁形
y>>z
团头鲂
平扁形
y<<z
鳐
棒形
y=z
鳗鲡
一般常见的海水鱼类的体型都可以划归为 以上四种,但是有些鱼类适应于他们的生活 环境和特殊的生活方式,具有独特的体型。 例如:带形(带鱼)、箱形(箱鲀)、球形 (东方鲀)、海马形(海马)、翻车鲀形 (翻车鲀)、箭形(银鱼)和不对称形(比 目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前颌骨;2.上颌骨;3.下颌骨;4.口裂(颌齿);5.鳃盖条骨;6.颊部;7.颏部;8.峡部; 9.第一背鳍;10.第二背鳍(脂鳍);11.胸鳍;12.尾鳍
形态学参数
• 全长 = 吻端→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 体长 (标准长) = 吻端→尾鳍基部最后一枚鳞片或最 后
脊椎动物 鱼类
鱼 类 的 外 形
外部形态
• 鱼体 =头部+躯干部+尾部( 尾柄 =臀鳍基部后端 →尾鳍基部)
• 头、躯干分界线: 圆口类=吻端→最后一对 鳃裂 (无鳃盖) 硬骨鱼类=吻端→ 鳃盖骨 后缘(具鳃盖) • 躯干、尾 分界线: 一般=肛门或尿殖孔的后缘 少数=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具脉弓的椎骨 • 头部 =吻部+眼后头部+颊(jia)部+喉部+颏部(颐
一枚椎骨的直线长度
• 叉长 = 吻端→尾鳍中央分叉处的直线长度(尾鳍分叉) 软骨鱼 • 头长 = 吻端→鳃盖骨后缘的直线长度 • 躯干长 = 鳃盖骨后缘→肛门后缘的直线长度 • 尾长 = 肛门后缘→最后一枚椎骨的直线长度 • 尾柄长 = 臀鳍基部后端→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 • 吻长 = 吻端→眼前缘的直线长度 • 眼径 = 沿体纵轴眼的直径,即眼眶前缘→眼眶后缘的直线
• *头尾轴(主轴)--自鱼体头部到尾部贯穿 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
• *背腹轴(矢轴,纵轴)--自鱼体最高部通过 头尾轴贯穿背腹的一轴线;
• *左右轴(横轴)--为贯穿鱼体中心而与头 尾轴和背腹轴成垂直的一根轴线。
鱼类的基本形态
• 1.纺锤型 (流线型)
头尾轴 > 背腹轴 > 左右轴
• 2.侧扁型
长度
• 眼后头长 = 眼眶后缘→鳃盖骨后缘的直线长度 • 眼间距(眼间隔宽) = 自鱼体一侧眼眶的背缘正中→另一
侧眼眶背 缘正中的距离
• 体高 = 鱼体最大高度。一般测量背鳍起点→腹面的垂直高 度
• 头高 = 头部最大垂直高度 • 尾柄高 = 尾柄部最低处的垂直高度
鲨鱼的外部形态和形态学参数
• 鱼类的体轴可以分为下列三种:
• 侧扁型 头尾轴较短,背腹轴相对延长,而左右轴仍为最短, 即变成短而高的侧扁形。硬骨鱼类中较普遍,大多生活在平静 的水中、中下层水流缓慢的内湾及湖泊,其运动不甚敏捷 , 较少作长距离洄游。如团头鲂、长春鳊、乌鲳、银鲳等。
• 有些种类还具有坚强的鳍棘,利于避免敌害侵袭,敌害生物要 把它一口吞下去极为不易,如马面鲀。
*海马型 中药铺里常见的海马,头似马头,但它是一种鱼,头部和躯干部几乎成为直角相 交,头形似马头状,躯干弯曲,尾部细小延长而卷曲,能缠绕在海藻上及海草上,活 动能力迟缓,如海马。
头部器官
头部形态 鱼类的头型多种多样,但各种鱼类在头部着生
下位
的器官却无增减。
头部主要的器官有口、唇、须、眼、鼻、鳃裂和鳃孔、
◆名称 : 着生位置 →颏(颐)须、颌须、鼻须、吻须
◆数目 : 1 根→ 5 对:江鳕→ 1 根,羊鱼→ 1 对,鲇→ 2 对,
花鳅→ 3 对,鳅鮀→ 4 对,泥鳅→ 5 对。 5 对以上→ 须呈流苏状
*有一部分鱼类在口周围及其附近,常有各种类型的须着生,须上分 布有作为感觉器的味蕾,起触角作用,其功用是辅助鱼类发现和 觅取食物。
斜。 多为生活于水域上层或中上层的鱼类,如翘红 鲌、麦穗鱼、鳓鱼、大眼鲷等,也有些肉食性的底 层鱼为上位口,如鮟鱇。
• 前位口 也称端位口,口开在吻端,上下颌等长。属于 这类口型的鱼类极多,多为善于游泳的营捕食生活的 中上层鱼类,鲐鱼、马鲛鱼等。 有些滤食性鱼类,如 鲢、鳙
草鱼
• 下位口 口开在吻的下部,上颌长于下颌。一般 多生活于水体之中下层,以底栖生物为食,如鲟 鱼 、密鲴、鲮鱼。墨头鱼的口呈吸盘状,可吸 附在石上,以免急流冲走。
喷水孔等
• 口:位置
• 大小
端位
大 小
上位
口 →主要捕食器官,食性决定形状与位置 口位 :生活习性和摄食种类不同
口形 :食性不同,口形与大小不同
口是鱼类捕捉食物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是呼吸时水流进入鳃腔
通道。口的形状、位置,主要与鱼类生活习性及食性有关。
上位口 下颌长于上颌,突出于上颌之前,使口裂向上
马面鲀
• 平扁型 鱼体背腹轴缩短,左右轴特别延长,成为背腹扁平左 右宽阔的平扁形。 硬骨鱼类中的鮟鱇、爬岩鳅、平鳍鳅,软 骨鱼类中常见的鳐、魟等属于这种体型,大部分栖息于水底, 运动较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鲼和鲾鲼等,其体型虽属平扁,而其胸鳍十分 发达,形如鸟翼状,这就使得它们有时还能活跃于水体的中上 层。
• 圆筒型 又称棒形或鳗鲡形。头尾轴特别延长,背腹轴和左右 轴特别缩小,而且二者几乎相等,形如一条棍棒 。具有这种 体型的鱼类适于穴居,善于钻泥或穿绕水底礁石岩缝间,但行 动不甚敏捷,游泳缓慢,腹鳍及胸鳍常退化或消失,如黄鳝、 鳗鲡、海鳗等。
鳍呈灰黑色,体侧鳞的基部有一黑斑, 联成体侧黑褐色条纹数条,雌雄鱼平时 具有珠星,至生殖期更为显著
东坡墨鱼
• 特殊形状的口 由于上下颌的变异,产生一些 特殊形状的口。
• 唇 →口缘的皮褶,协 助吸食底层或溪流中的 种类,唇发达无肌肉组 织.多数鱼类是皮包颌 骨.
• 须:
须2对
胭脂鱼
须5对
须 →具味蕾,辅助觅食。位置、形状、数目、长短为分类的重要 依据
黄鳝
鱼类的怪异的外形
海马型 箱型
◆特殊体形 *带型 基本上属于侧扁形,但头尾轴特别延长,形如带状,如带鱼。 *箱型 外部为骨质板所包被,只有细小的尾部、吻部和鳍露在外面,常依靠鳃孔喷水推动
身体前进,如箱鲀。 *球型 体近似圆球形,体短而圆,游泳迟钝,当遇到危险时,立即用口吞入空气或水,使
身体膨胀呈气球状而漂浮于水面之上,随水漂流逃避险境。如东方鲀、刺鲀。
头尾轴(缩短) > 背腹轴 (延 长) > 左右轴
• 3.平扁型
头尾轴(缩短) > 左右轴(延长) > 背腹轴
• 4.棒型
头尾轴(特别延长) > 背腹轴 = 左右轴
• 纺锤型 最常见,体呈纺锤形,中段肥大,头尾稍尖细。 从体轴看,头尾轴最长,背腹轴较短,左右轴最短。大部 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例如:金枪鱼、鲐鱼、 青鱼、草鱼。 这种体型可将水的阻力减至最低限度,耗 费最小的能量获得较大的游泳速度,有利于觅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