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称重传感器数量和里程的选择方法

合集下载

称重传感器的选用原 则

称重传感器的选用原 则

称重传感器的选用原则一、称重传感器最大称量的选用原则:1、安全系数安全系数的确定必须注意承载器的自重、最大称量、称重传感器的灵敏度和过载能力等指标。

a、承载器的自重值这个值是计算称重传感器最大称量的依据之一。

对于一般衡器来讲,在计算称重传感器最大称量值时可以不考虑承载器的自重值,因为其占衡器总输出信号量的一小部分,平均到每个传感器上就更少了。

例如,一台80吨的地磅,用8只最大称量为30吨的传感器,自重为18吨,负载量最大的称重传感器也只有3吨自重,而满载时负荷最大的达到15.5吨。

但对于一些特殊衡器,称重量占总输出信号的一小部分时就不得不考虑承载器自重值。

b、冲击载荷在一些自动衡器和专用衡器设计时,在选择称重传感器时必须注意在称量过程中,被称车辆或物料对承载器的冲击作用。

c、称重传感器的灵敏度目前常用的称重传感器当中,柱式结构的灵敏度通常为1 mV/V,桥式结构、悬臂梁结构、平行梁结构的灵敏度通常为2 mV/V,另有一小部分悬臂梁结构、S型结构的灵敏度通常为3 mV/V。

在选用时必须注意到,灵敏度为1 mV/V的称重传感器其安全过载能力一般是最大称量的200%,极限过载能力一般大于最大称量的500%;灵敏度为2 mV/V的称重传感器其安全过载能力一般是最大称量的150%,极限过载能力一般大于最大称量的300%。

2、与称重仪表的匹配当选用2只以上的称重传感器作为一个称量系统时,必须考虑系统采用什么样的工作方式,而工作方式的确定就必须与称重仪表的选择有关。

也就是说称重传感器的有关技术参数必须与称重仪表的有关技术参数匹配。

系统实际最大电流小于称重仪表的最大供电电路,该系统方能正常工作。

3、衡器的灵敏度一台衡器能否正常工作,必须考虑这个系统中各个部件的技术参数能否匹配,对衡器来讲,也就是称重传感器所选用最大称量、灵敏度值;称重仪表所选用的供桥电压值、最高灵敏度值等。

而且这些参数最终必须满足这个系统的整体指标。

NA4称重传感器Mavin

NA4称重传感器Mavin

NA4
称重传感器Array
兰瑟电子(台湾mavin)
传感器数量怎么选择:传感器数量的选择是根据电子衡器的用途、秤体需要支撑的点数(支撑点数应根据使秤体几何重心和实际重心重合的原则而确定)而定。

一般来说,秤体有几个
支撑点就选用几只传感器,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秤体如电子吊钩秤就只能采用一个传感器,
一些机电结合秤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选用传感器的个数。

Array
NA4称重传感器相关量程:
NA4-40KG称重传感器
NA4-60kg称重传感器
NA4-100kg称重传感器
NA4-200kg称重传感器NA4-250kg称重传感器NA4-300kg称重传感器NA4-500kg称重传感器NA4-800kg称重传感器。

称重传感器的选型应注意哪些参数

称重传感器的选型应注意哪些参数

称重传感器的选型应注意哪些参数?称重传感器可以说是衡器测量中的关键部件,比喻成人的“心脏”。

称重传感器的性能对电子衡器中准确度和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称重传感器在选择上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及参数是困扰选型人员的首要门槛。

一称重传感器的分类:根据称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1)电阻应变式.差动变压式.电容式.压磁式.压电式.振弦式。

(2)根据受力的情况可以分为正应力式和剪应力式(3)根据其结构可以分为S型称重传感器.单点式传感器,悬臂梁传感器.桥式称重传感器.圆板式称重传感器.柱式称重传感器.压力称重传感器.轮辐式称重传感器等(4)根据称重传感器的材料不同有钛金刚式和铝合金式等等。

二环境因素的影响:首先要考虑使用称重传感器的实际工作环境包括高温.潮湿.腐蚀较高.电磁场对信号输出的影响.易燃易爆等环境。

1 高温:高温会对称重传感器造成焊点开化,涂胶涂胶融化,弹性体内部应力发生结构变化。

对于高温环境下使用的人员要采用高温称重传感器。

必须有温度补偿等技术措施。

2 潮湿:潮湿会对称重传感器造成短路的影响,所以在此环境下应该选用密闭性跟高的称重传感器。

不同的称重传感器其所用到密方式是不同的,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对于在此环境下使用的人员要对密封多有鉴别。

3 腐蚀较高的环境下:在腐蚀较高的环境下包括潮湿和酸性,都会对称重传感器的弹性体造成受损或是短路的影响。

对于在严重腐蚀下使用的弹性体,首先要对表面进行喷砂或做表面技术处理,起到抗腐蚀性的作用。

4 电磁场的输出信号:电磁场对于称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具有干扰的影响,所以应对称重传感器的屏蔽性能进行严格的检查,是否具有良好的抗电磁辐射能力。

5 易燃易爆:易燃易爆不仅能对称重传感器造成彻底性的损害,如果操作不当还极有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人身安全的威胁,因此对于此环境下使用的称重传感器必须要选用防爆型称重传感器。

这种称重传感器的密封外罩不仅要考虑其密封性,还有考虑防爆的等级程度。

(整理)称重传感器的选型要求

(整理)称重传感器的选型要求

称重传感器的选型要求发布时间:2009-9-27称重传感器的选型应根据应用情况入手,从传感器支撑点的数量、量程、精度等级、环境适应性等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称重传感器量程的选择根据经验,一般应使传感器工作在其30%~70%量程内,但对于一些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冲击力的衡器,如动态轨道衡、动态汽车衡、钢材秤等,在选用称重传感器时,一般要扩大其量程,使传感器工作在其量程的20%~40%之内,使传感器的称量储备量增大,以保证传感器的使用安全和寿命,避免超载。

按照使用到额定量程60~70%的建议,假设传感器个数为N,单只传感器量程为m,料仓自重加上满料重量的总重为,则在已知M和N的情况下,按如下公式计算m:确定此范围后,在传感器规格里面选择最满足此范围的传感器即可。

称重传感器精度等级的选择对称重传感器等级的选择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A、要满足仪表输入的要求。

称重仪表是对传感器tq的输出信号经过放大A/D转换等处理之后显示称量结果的。

因此,称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必须大于或等于仪表要求的输入灵敏度值,即将传感器的输出灵敏度代入传感器和仪表的匹配公式:计算结果须大于或等于仪表要求的输入灵敏度。

B、要满足整台电子秤准确度的要求。

一台电子秤主要是由秤体、传感器、仪表三部分组成,在对传感器准确度选择的时候,应使传感器的准确度略高于理论计算值,因为理论往往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如秤体的强度差一点,仪表的性能不是很好、秤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秤的准确度要求,因此要从各方面提高要求,又要考虑经济效益,确保达到目的。

环境适应性选择用于称重系统中的传感器,一般都要长期工作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经受温度、湿度、粉尘、腐蚀等的考验,故必须事先对传感器密封型式做出较合理的选择。

应考虑以下几点:注意工作温度范围:对于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传感器常采用耐高温传感器;另外,苛刻的场合还须加有隔热、水冷或风冷等装置。

选择适当的密封形式:粉尘、湿热对传感器造成较大的影响。

称重传感器选型四原则

称重传感器选型四原则

称重传感器选型四原则
称重传感器的性能决定了电子称重系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因此在选型上应多加注意。

一般来说,称重传感器的选型应根据实际入手,从传感器支撑点的数量、量程、精度等级、环境适应性等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一、灵敏度的选择
通常,在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内,希望灵敏度越高越好。

因为只有灵敏度
高时,与被测量对应的输出信号值才比较大,有利于信号处理。

但灵敏度过高时,传感器的过载能力低,影响使用寿命,与被测量无关的外界噪声也会被放大系统放大,影响测量精度。

因此,要求根据自身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灵敏度。

比如:如果长期使用过程中确保不会产生过载,可以选择1.5MV/V以上的灵敏度,称量为满量程的30%~70%内。

如果经常产生过载负荷,并容易产生动态
冲击,需要选择超过过载力的量程,并降低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过载能力。

过载选择可以联系我公司技术支持,我公司技术支持会根据您的要求提供合适的灵敏度和量程。

二、稳定性的选择
传感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性能保持不变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影响传感
器长期稳定性的因素除其本身结构外,主要是使用环境。

因此,要使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必须要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在选择传感器之前,应对其使用环境进行调查,并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选择适合的传感器,或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环境的影响。

同时需要考虑经济性,特殊环境使用的传感器价格比一般环境使用的传感器贵一些。

环境对称重传感器会造成如下影响:
1.高温环境造成传感器的涂覆材料融化、焊点开化、弹性体内应力发生。

称重传感器的选型要求

称重传感器的选型要求

称重传感器的选型要求发布时间:2009-9-27称重传感器的选型应根据应用情况入手,从传感器支撑点的数量、量程、精度等级、环境适应性等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称重传感器量程的选择根据经验,一般应使传感器工作在其30%~70%量程内,但对于一些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冲击力的衡器,如动态轨道衡、动态汽车衡、钢材秤等,在选用称重传感器时,一般要扩大其量程,使传感器工作在其量程的20%~40%之内,使传感器的称量储备量增大,以保证传感器的使用安全和寿命,避免超载。

按照使用到额定量程60~70%的建议,假设传感器个数为N,单只传感器量程为m,料仓自重加上满料重量的总重为,则在已知M和N的情况下,按如下公式计算m:确定此范围后,在传感器规格里面选择最满足此范围的传感器即可。

称重传感器精度等级的选择对称重传感器等级的选择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A、要满足仪表输入的要求。

称重仪表是对传感器tq的输出信号经过放大A/D转换等处理之后显示称量结果的。

因此,称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必须大于或等于仪表要求的输入灵敏度值,即将传感器的输出灵敏度代入传感器和仪表的匹配公式:计算结果须大于或等于仪表要求的输入灵敏度。

B、要满足整台电子秤准确度的要求。

一台电子秤主要是由秤体、传感器、仪表三部分组成,在对传感器准确度选择的时候,应使传感器的准确度略高于理论计算值,因为理论往往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如秤体的强度差一点,仪表的性能不是很好、秤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秤的准确度要求,因此要从各方面提高要求,又要考虑经济效益,确保达到目的。

环境适应性选择用于称重系统中的传感器,一般都要长期工作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经受温度、湿度、粉尘、腐蚀等的考验,故必须事先对传感器密封型式做出较合理的选择。

应考虑以下几点:注意工作温度范围:对于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传感器常采用耐高温传感器;另外,苛刻的场合还须加有隔热、水冷或风冷等装置。

选择适当的密封形式:粉尘、湿热对传感器造成较大的影响。

皮带秤传感器选型

皮带秤传感器选型

电子皮带秤称重传感器的选型及其安装位置一、前言电子皮带秤作为计量的主要器具,得到广泛运用。

如何根据工艺参数和现场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皮带秤成为摆在计量技术人员面前的主要课题。

二、称重传感器的选型电子皮带秤是安装在带式输送机上的一种专用电子衡器设备,有包括称重传感器的称重桥架、包括测速传感器的测速系统及包括称重仪表的称重显示器三大部分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称重传感器。

称重传感器相当于电子皮带秤的神经系统,对电子皮带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的作用是将待测量的质量信号转换成相对应的电信号进行输出,因此传感器的选型非常重要。

1.选用传感器的数量:传感器的选用数量依据传感器的秤体结构及精度等级选定,一般单托辊选用一个传感器,双托辊选用一个或两个传感器,四托辊选用两个或者四个传感器。

2.传感器的容量选定:传感器的容量选定可依据秤的最大流量值、传感器的数量、秤体的自重、托辊受力(物料线重、皮带线重、和托辊重量等)等要素。

下面以皮带秤(ICS-17A-1000 型)为例进行S 型传感器的容量选定。

见下图:理论上传感器受力F(Kg)=(G1×(L1+L2)+G×Ls)/L=337.69托辊受力G1=Qg×Lt+Lg×Lt+G 托辊(即物料线重+ 皮带线重+ 单个托辊重量)=230.92物料线重Qg(Kg/m)(皮带物料负荷)=Q/(3.6×v)=163.40托辊间距Lt(m)=1.2最大流量Q(t/h)=1200带速v(m/s)=2.04皮带线重Lg(Kg/m)=13.20单个托辊重量G托辊(Kg)=19.00秤架自重G(Kg)=297传感器受力力臂L(mm)=2197托辊受力力臂L1(mm)=600托辊受力力臂L2(mm)=1800秤架自重力臂Ls(mm)=1098.5(耳轴至传感器距离的中心位置)带宽B(m)=1000托辊个数n=4.000传感器量程C(理论值F×安全系数1.5)=337.69×1.5=506.35根据以上计算,皮带秤选用的传感器量程为500Kg。

传感器量程和数量的选择方法

传感器量程和数量的选择方法

传感器数量的选择是根据电子衡器的用途、秤体需要支撑的点数(支撑点数应根据使秤体几何重心和实际重心重合的原则而确定)而定。

一般来说,秤体有几个支撑点就选用几只传感器,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秤体如电子吊钩秤就只能采用一个传感器,一些机电结合秤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选用传感器的个数。

传感器量程的选择可依据秤的最大称量值、选用传感器的个数、秤体的自重、可能产生的最大偏载及动载等因素综合评价来确定。

一般来说,传感器的量程越接近分配到每个传感器的载荷,其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

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加在传感器上的载荷除被称物体外,还存在秤体自重、皮重、偏载及振动冲击等载荷,因此选用传感器量程时,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保证传感器的安全和寿命。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动化的工控产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图尔克、奥托尼克斯、科瑞、山武、倍加福、邦纳、亚德客、施克等各类传感器的选型,报价,采购,参数,图片,批发信息,请关注艾驰商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知称重传感器数量和里程的选择方法
必知称重传感器数量和里程的选择方法;
称重传感器数量的选择是根据电子衡器的用途、秤体需要支撑的点数(支撑点数应根据使秤体几何重心和实际重心重合的原则而确定)而定。

一般来说,秤体有几个支撑点就选用几只传感器,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秤体如电子吊钩秤就只能采用一个传感器,一些机电结合秤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选用传感器的个数。

称重传感器量程的选择可依据秤的最大称量值、选用传感器的个数、秤体的自重、可能产生的最大偏载及动载等因素综合评价来确定。

一般来说,传感器的量程越接近分配到每个传感器的载荷,其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

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加在传感器上的载荷除被称物体外,还存在秤体自重、皮重、偏载及振动冲击等载荷,因此选用传感器量程时,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保证传感器的安全和寿命。

称重传感器量程的计算公式是在充分考虑到影响秤体的各个因素后,经过大量的实验而确定的。

公式如下:
C=K-0K-1K-2K-3(Wmax+W)/N
C—单个传感器的额定量程;W—秤体自重;Wmax—被称物体净重的最大值;N—秤体所采用支撑点的数量;K-0—保险系数,一般取值在1.2~1.3之间人;K-1—冲击系数;K-2—秤体的重心偏移系数;K-3—风压系数。

例如:一台30t电子汽车衡,最大称量是30t,秤体自重为1.9t,采用四只传感器,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选取保险系数K-0=1.25,冲击系数K-1=1.18,重心偏移系数K-2—=1.03,风压系数K-3=1.02,试确定传感器的吨位。

解:根据传感器量程计算公式:
C=K-0K-1K-2K-3(Wmax+W)/N
可知:
C=1.25×1.18×1.03×1.02×(30+1.9)/4
=12.36t
因此,可选用量程为15t的传感器(传感器的吨位一般只有10T、15T、20t、25t、30t、40t、50t等,除非特殊订做)。

根据经验,一般应使传感器工作在其30%~70%量程内,但对于一些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冲击力的衡器,如动态轨道衡、动态汽车衡、钢材秤等,在选用传感器时,一般要扩大其量程,使传感器工作在其量程的20%~30%之内,使传感器的称量储备量增大,以保证传感器的使用安全和寿命。

再次,要知道不同类型称重传感器的适用范围。

传感器型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称量的类型和安装空间,保证安装合适,称量安全可靠;另一方面,要考虑厂家的建议。

厂家一般会根据传感器的受力情况、性能指标、安装形式、结构型式、弹性体的材质等特点规定传感器的适用范围,譬如铝式悬臂梁传感器适用于计价秤、平台秤、案秤等;钢式悬臂梁传感器适用于料斗秤、电子皮带秤、分选秤等;钢质桥式传感器适用于轨道衡、汽车衡、天车秤等;柱式传感器适用于汽车衡、动态轨道衡、大吨位料斗秤等。

最后,必知称重传感器等级的选择方法。

称重传感器的准确度等级包括传感器的非线形、蠕变、蠕变恢复、滞后、重复性、灵敏度等技术指标。

在选用传感器的时候,不要单纯追求高等级的传感器,而既要考虑满足电子秤的准确度要求,又要考虑其成本。

对称重传感器等级的选择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满足仪表输入的要求。

称重显示仪表是对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过放大、A/D转换等处理之后显示称量结果的。

因此,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必须大于或等于仪表要求的输入情号大小,即将传感器的输出灵敏度代人传感器和仪表的匹配公式,计算结果必须大于或等于仪表要求的输入灵敏度。

传感器和仪表的匹配公式:
传感器输出灵敏度*激励电源电压*秤的最大称量
秤的分度数*传感器的个数*传感器量程
例如:一称量为25kg的定量包装秤,最大分度数为1000个分度;秤体采用3只L—BE—25型传感器,量程为25kg,灵敏度为2.0±0.008mV/V,拱桥电压力12V;秤采用AD4325仪表。

问采用的传感器能否与仪表匹配。

解:经查阅,AD4325仪表的输入灵敏度为0.6μV/d,因此根据传感器和仪表的匹配公式可得仪表的实际输入信号为:
2×12×25/1000×3×25=8μV/d>0.6μv/d
所以,采用的传感器满足仪表输入灵敏度的要求,能够与所选仪表匹配。

2.满足整台电子秤准确度的要求。

一台电子秤主要是由秤体、传感器、仪表三部分组成,在对传感器准确度选择的时候,应使传感器的准确度略高于理论计算值,因为理论往往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如秤体的强度差一点,仪表的性能不是很好、秤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秤的准确度要求,因此要从各方面提高要求,又要考虑经济效益,确保达到目的。

来源:阿仪网() /C13191/Article/D18973.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